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课堂PPT)_第1页
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课堂PPT)_第2页
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课堂PPT)_第3页
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课堂PPT)_第4页
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2小学阅读考点小学阅读考点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拼音、词语、成语、标点符号。:拼音、词语、成语、标点符号。分段分层分段分层:包括给文章分段落,给自然段分层次。:包括给文章分段落,给自然段分层次。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段落大意:段落大意 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信息查索信息查索: 指从文章中查找出指定的内容,比如画出中心句指从文章中查找出指定的内容,比如画出中心句、过过渡句渡句、呼应句,找出文中或某段中反义词或近义词。呼应句,找出文中或某段中反义词或近义词。 通过关键信息将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定位(多见于说通过关键信息将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定位(多见于说明文)也属

2、于信息查索范围。明文)也属于信息查索范围。3表达方法:表达方法: 1. 1.句子句子修辞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夸张等)比、夸张等); 2. 2.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先抑后扬、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先抑后扬、寓情于景、以小见大等)以小见大等); 3. 3.叙事方式叙事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 4.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引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引用)语境分析语境分析:结合文章,理解某一句话的意思以及在文:结合文章,理解某一句话的意思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某个词语在文章中的

3、含义以及作用章中的作用;分析某个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及作用主观题主观题:写自己的感想,想象和主张。:写自己的感想,想象和主张。4阅读答题原则阅读答题原则1.1.先读题后读文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的目标。 2.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思路)(思路)和和中心意思中心意思。 3.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细读题目,找准,找准“题眼题眼”。 4.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

4、段落,要对这些段落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反复研读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5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时间地点地点人物人物 事件起因事件起因 经过经过 结果结果 6表达方式表达方式1.1.叙述叙述2.2.描写描写3.3.说明说明4.4.议论议论5.5.抒情抒情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 1.多感官描写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4.

5、 4.人物描写人物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交代了人物的身份、身份、地位、地位、处境、经历处境、经历以及以及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思想性格等情况。8 语言(对话)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和和行动(动作)描写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的发展。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

6、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性格或者品质。品质。9 5. 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

7、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主题。10某句话的作用某句话的作用 1 1文首文首: 开篇点题;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8、总领下文。2 2文中文中: 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总结上文。3 3文末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11句子含义的解答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这些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从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从内容内容上看思想感情上看思想感情, ,从从结构结构上看作用上

9、看作用, ,从从艺术效果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 ,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 ,理解文理解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 1.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 ,双手拄着拐杖双手拄着拐杖, ,背靠着洋槐树背靠着洋槐树, ,焦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我们可以抓住“焦急焦急”和和“耐心耐心”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这

10、两个词看起来似乎矛盾这两个词看起来似乎矛盾, ,但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但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到总理的灵车, ,以及不见灵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以及不见灵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比热爱的感情。12 2.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顾只有顾及全篇及全篇, ,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 .如如“死去元知万事空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下文。 下文是下文是“但悲不见九

11、州同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收复中原统一祖国, ,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13 3. 3.联系实际联系实际, ,通过联想来理解通过联想来理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位伟大的战

12、士,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也没挪动过一寸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地方, ,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 ,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 ,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 4.4.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13、:“四周围黑洞洞的四周围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还不容易碰壁吗。” 作者用作者用“黑洞洞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 ,用用“碰壁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 ,到处受迫害。这是鲁迅先生用到处受迫害。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14 5.5.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有的文章要与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如有的文章要与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如 “赶集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

14、么时候呢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 ? 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 ,农民的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生活不断改善, ,从而歌颂了党的领导好。从而歌颂了党的领导好。15一句话一句话中中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不能。因为:1.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16概括主要内容概

15、括主要内容记叙类文章记叙类文章 回答清楚什么回答清楚什么人人做什么做什么事事。 格式:格式:(时间(时间+ +地点)地点)+ +人人+ +事事。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桥: : 一个小村庄发生山洪,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沉着一个小村庄发生山洪,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沉着机智指挥村民脱险,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机智指挥村民脱险,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又如又如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

16、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家的尊严。17 如如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 : 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了自己的生命。 如如草原草原: : 作者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作者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民情,

17、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18说明类文章说明类文章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格式:说明(介绍)+ +说明对象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特点)说明内容(特点)。如如鲸鲸: 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方面的知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类文章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 +论点论点19分段的方法分段的方法 1.1.以写事为主的文

18、章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总分总(掐头去尾)总分总(掐头去尾) 2.2.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20记叙的顺序及作用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1.顺叙顺叙(按

19、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深刻。 2.2.倒叙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文章的生动性。 3.3.插叙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21 给文段加标题的方法给文段

20、加标题的方法 1. 1.看看开头开头、看、看结尾结尾、看、看中心句中心句、看、看过渡句过渡句、看、看反复出反复出现的句子现的句子。 2. 2.语言要求语言要求简练简练,一般在个字左右。,一般在个字左右。 为文章拟标题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 1. 1.核心核心人物人物 2. 2.核心核心事物事物 3. 3.核心核心事件事件 4. 4.作者作者情感情感22概括中心思想概括中心思想 格式:格式:中心中心思想思想=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立场。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立场。 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详见上面第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详见上面第4 4点,概括作者

21、的思点,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立场可以学习这四种方法:想感情或立场可以学习这四种方法: 1. 1.分析分析题目题目法法: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出中心词。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出中心词。 2. 2.分析分析中心句中心句法法:理解中心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中心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 3.分析分析主要情节主要情节法法:理解主要情节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要情节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4. 4.分析分析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法法:理解主要人物有什么思想品质和理解主要人物有什么思想品质和精神,作者是歌颂还是批评。精神,作者是歌颂还是批评。23找中心句找中心句 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22、起起概括和总述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起起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起起归纳和总结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起起强调和增强印象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结尾。 找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有时候也会在段的找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有时候也会在段的中间。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不会很长。中间。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不会很长。 谨记谨记:上面说的只是一般情况,也会有特殊情况。:上面说的只是一般情况,也会有特殊情况。24找过渡

23、句找过渡句 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 ,由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由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题的句子。 位置位置上,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开头上,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开头, ,有时也独有时也独立成一段。立成一段。内容内容上,这样的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所上,这样的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 ,也可以根据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 ,最好还是根据内最好还是根据内容判断。容判断。 常见的过渡句通常伴有关联词(不仅常见的过渡句通常伴有关联词(不仅还还、不、不但但而且而且、虽然、虽然但是但是、然而、却、然而、却 等等)等等)。所以,如

24、果段的开头出现上述的关联词,这个句子一般。所以,如果段的开头出现上述的关联词,这个句子一般是过渡句。是过渡句。25找呼应句找呼应句 “首尾呼应首尾呼应”表明了相互呼应的两个句子的相表明了相互呼应的两个句子的相对对位置位置。 如果已知句在文章的前面,响应句一般在文章如果已知句在文章的前面,响应句一般在文章的后面;如果已知句在文章的后面,响应句一般在文的后面;如果已知句在文章的后面,响应句一般在文章的前面。章的前面。 相互呼应的两个句子应该有相同或意思相近的相互呼应的两个句子应该有相同或意思相近的中心词中心词,两句话的意思,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差不多。 如果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而且一个在如果两

25、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而且一个在文章的前面,一个在文章的后面,它们互为呼应句。文章的前面,一个在文章的后面,它们互为呼应句。26 不同体裁的文章该怎么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该怎么阅读 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 首先,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特首先,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其次,分析典型事例,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其次,分析典型事例,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事的文章记事的文章 抓六要素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理清叙述

26、顺序理清叙述顺序 抓住事件的重点抓住事件的重点 掌握分段方法(一种是按掌握分段方法(一种是按“发生、经过、结果发生、经过、结果”划划分的分的“三分法三分法”;一种是按一种是按“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划分的划分的“四分法四分法”),概括中心思想。),概括中心思想。 27写景的文章写景的文章 阅读时要弄清写作顺序阅读时要弄清写作顺序 空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空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 时间变化顺序,给景物分类。时间变化顺序,给景物分类。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总分结构(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总分总)总分结构(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总分总) 并列结构(林海)并列

27、结构(林海) 体会思想感情体会思想感情 28状物的文章状物的文章 状物文状物文种类种类 状静物状静物:如:如长城长城。写静物的一般按写静物的一般按“样子、结样子、结构、用途构、用途”的顺序写的顺序写。 状动物状动物:如:如燕子燕子。写动物的一般按写动物的一般按“外形、动外形、动态、习性态、习性”的顺序写的顺序写。 状植物状植物:如: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我爱故乡的杨梅。写植物的一般按写植物的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的顺序写。 状物文的写作目的总是要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状物文的写作目的总是要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想感情。29仿写句子仿写句子公式:公式:1.1.数清

28、例句的数清例句的字数字数。2.2.弄清例句所采用的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3.3.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的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的联系联系。30修辞手法的作用(本身作用;语境修辞手法的作用(本身作用;语境作用作用) 1. 1.比喻: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将答题格式:将xxxx比作比作XX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x的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或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特点,抒发了作者或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2 2拟人:生动形象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答题格式:把xxxx当作人来写,赋予当作人来写,赋予xxxx以人的

29、情感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xx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或主人公的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情感。 3. 3.夸张:夸张: 对对xxxx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深刻生动地揭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抒发了象,抒发了作者作者XXXX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31 4 4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对象+ +特性特性5 5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 +对象对象+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特性的注意和思考6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7 7对比:强调了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突出了。8 8反复:强调了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加强语气。32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讽喻手法、象征、双关等等。结合、委婉含蓄、对比、讽喻手法、象征、双关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