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与防治原则(53页)讲座_第1页
养生与防治原则(53页)讲座_第2页
养生与防治原则(53页)讲座_第3页
养生与防治原则(53页)讲座_第4页
养生与防治原则(53页)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8/121第一节第一节 养生养生第二节第二节 治未病治未病 第三节第三节 治则治则第八章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原则养生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掌握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掌握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 原则。原则。 掌握治则的概念。治病求本掌握治则的概念。治病求本 的概念,以及正治反治,治的概念,以及正治反治,治 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 阳和三因制宜等原则。阳和三因制宜等原则。 了解调理精气血津液等治则。了解调理精气血津液等治则。第第一一预防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 的发生与发展。的发生与发展。 “治未病治未病”中医学最早的预防思中医学最

2、早的预防思想。想。 养生可通过调摄保养,增强体质,提养生可通过调摄保养,增强体质,提 高正气高正气, 从而减少和避免疾病的从而减少和避免疾病的 发生。发生。 治未病,可促进养生,维持体内阴阳治未病,可促进养生,维持体内阴阳 平衡,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平衡,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 力和抗御外邪的能力,从而延缓力和抗御外邪的能力,从而延缓 衰老。衰老。 含义含义 治未病治未病与养生与养生的关系的关系 预预 防防 的的 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相互交融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补充相互为用相互为用 一、一、未未一一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以增强正气二二防止病邪侵害防止病邪侵害 一一养养生生(一)顺应自然(一)

3、顺应自然 (二)养性调神(二)养性调神 (三)护肾保精(三)护肾保精 (四)体魄锻炼(四)体魄锻炼 (五)调摄饮食(五)调摄饮食(六)针灸、推拿、药物调养(六)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一)一)顺顺 春夏养阳春夏养阳 顺时养生顺时养生 以从其根以从其根 秋冬养阴秋冬养阴 (二)二)养养避免不良刺激:避免来自社会、自避免不良刺激:避免来自社会、自 然然 家庭等外界的不良刺激。家庭等外界的不良刺激。防止内源性不良刺激:如积极治疗防止内源性不良刺激:如积极治疗 躯体疾患。躯体疾患。 加强文化思想修养。加强文化思想修养。提高对情志疾病的耐受性。提高对情志疾病的耐受性。 避免不良刺避免不良刺激激 提高自我

4、心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理调摄能力(三)三)护护l房事有节房事有节l食疗保肾食疗保肾l运动保健运动保健l针灸药物调治针灸药物调治l按摩固肾按摩固肾不过分压抑不过分压抑以防气机郁以防气机郁滞。滞。不有意放纵不有意放纵以防耗竭肾以防耗竭肾精。精。(四)四)体体作用作用促进气血流畅,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气血流畅,调节精神情志 1.运动量适度,因人而宜,形运动量适度,因人而宜,形 劳而不倦。劳而不倦。 2.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 3.持之以恒。持之以恒。要点要点1、饮食定时定量,不可过饥、饮食定时定量,不可过饥 过饱。过饱。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或腐

5、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或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或疫死的家畜。或疫死的家畜。3、克服饮食偏嗜,寒温适宜,、克服饮食偏嗜,寒温适宜,据体质而调配据体质而调配 1、注意、注意饮食宜忌饮食宜忌 体质偏热之体质偏热之人宜食寒凉人宜食寒凉而忌温燥而忌温燥体质偏寒之体质偏寒之人宜食温热人宜食温热而忌寒凉而忌寒凉 2、药膳保健: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药膳保健: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 2021/8/1212l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2022-5-172022-5-17Tuesday, May 17, 2022l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2-5-172022-5-17202

6、2-5-175/17/2022 7:39:40 PMl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2-5-172022-5-172022-5-17May-2217-May-22l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2-5-172022-5-172022-5-17Tuesday, May 17, 2022l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2-5-172022-5-172022-5-172022-5-175/17/2022l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2年5月17日星期二2022-5-172022-5-172022-5-17l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2022年5月2022-

7、5-172022-5-172022-5-175/17/2022l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5-172022-5-17May 17, 2022l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2-5-172022-5-172022-5-172022-5-171、 药物养生药物养生2、推拿针灸、推拿针灸 二二防防止止1避其邪气避其邪气 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 1避避含义:要谨慎躲避外邪的侵害。含义:要谨慎躲避外邪的侵害。 夏日防暑,秋天防燥,冬天防寒。夏日防暑,秋天防燥,冬天防寒。 时时避疫毒,防疠气之染易。时时避疫毒,防疠气之染易。 讲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讲卫生,防止环

8、境、水源和食物 的污染等。的污染等。 注意环境,防止外伤与虫兽伤注意环境,防止外伤与虫兽伤内内 容容顺应四时顺应四时防六淫等防六淫等邪的侵害邪的侵害2、药药 含义:事先服食某些药物,可提高机体含义:事先服食某些药物,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防止兵邪的侵袭,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防止兵邪的侵袭,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人工免疫人工免疫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 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 腮腺炎。腮腺炎。 茵陈、贯众预防肝炎。茵陈、贯众预防肝炎。 中草药中草药预防疾病预防疾病 内内 容容 用之有效用之有效简便易行简便易行 l含义:

9、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含义: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l内容内容 :早期诊治:早期诊治 、防止传变、防止传变 l 含义:疾病的初期,病位较浅,病情多轻,含义:疾病的初期,病位较浅,病情多轻,正气未衰,病较易治,因而传变较少。正气未衰,病较易治,因而传变较少。l 意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把疾病消灭意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止其深入传变或危变。于萌芽状态,防止其深入传变或危变。l 要点:要掌握好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要点:要掌握好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传变的

10、规律,病初即能及时做化过程及其传变的规律,病初即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及时有效和彻底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的治疗。l含义:在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含义:在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途 径的基础上,早期诊断与治疗以防止疾径的基础上,早期诊断与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病的发展。l内容内容 : (1)阻截病传途径阻截病传途径 伤寒病的六经传变伤寒病的六经传变太阳病阶段是早期太阳病阶段是早期诊治的关键,在此阶段的正确有效的治疗,诊治的关键,在此阶段的正确有效的治疗,是防止病势发展的最好措施;瘟病的卫分证是防止病势发展的最好措施;瘟病的卫分证阶段就是瘟病早期诊治

11、的关键。阶段就是瘟病早期诊治的关键。(2)先安未受邪之地先安未受邪之地 含义:含义:可以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五脏的可以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五脏的整体规律、经络相传规律等为指导。整体规律、经络相传规律等为指导。内容:内容: 治疗肝病,常配以调理脾胃的药物,使治疗肝病,常配以调理脾胃的药物,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脾气旺盛而不受邪。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温热病伤及胃阴时,其病变发展趋势将温热病伤及胃阴时,其病变发展趋势将耗及肾阴,清耗及肾阴,清-叶天士,主张在甘寒以养叶天士,主张在甘寒以养胃阴的方药中,加入咸寒滋养肾阴的药胃阴的方药中,加入咸寒滋养肾阴的药物,以

12、防止肾阴的耗损。物,以防止肾阴的耗损。含义: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含义: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内容:内容: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 调整阴阳,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调整阴阳,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等。等。运用: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运用: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含义: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于疾病与含义: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于疾病与 证候证候 的具体治疗大法及治疗方法。的具体治疗大法及治疗方法。内容:益气、滋阴、行气、活血等内容:益气、滋阴、行气、活血等治治 则则 治治 法法 l治则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

13、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扶正祛邪是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扶正祛邪是治疗的基本原则。治疗的基本原则。l 治法治法则是从属于一定治则的治疗大法、则是从属于一定治则的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其针对性及可操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其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较强,较为具体而灵活。作性较强,较为具体而灵活。l 治则统摄具体的治法,而多种治法都是治则统摄具体的治法,而多种治法都是从属于一定的治则。从属于一定的治则。l 益气、养血、滋阴、扶阳等治法就是扶益气、养血、滋阴、扶阳等治法就是扶正治则的具体体现;发汗、清热、活血、正治则的具体体现;发汗、清热、活血、吐下等治法就是祛邪治则

14、的具体体现。吐下等治法就是祛邪治则的具体体现。二二 者者 的的 关关 系系治治病病l含义: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含义: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求求本本”,就是病机,确立证候。,就是病机,确立证候。 l运用: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病的主运用: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病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治疗观中的体现。治疗观中的体现。 一、一、正正治治l含义:指所用药物性质的寒热、补泻效含义:指所用药物性质的寒热、补泻效用与疾病的本质、现象之间的从逆关系用与疾病的

15、本质、现象之间的从逆关系而言。而言。 l“逆者正治,从者反治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l含义: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含义: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则,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疗的一种治则,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逆治治”。 l适用范围: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适用范围: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如热证见热象、寒证见寒象等,故正治是临床如热证见热象、寒证见寒象等,故正治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原则。上最常用的治疗原则。l内容内容 :寒者热之寒者热之:即以热药治寒证,指寒性病证出:即以热药治寒证,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来治疗。如表寒证用现寒象,用温热方药

16、来治疗。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里寒证用辛热温里方药。辛温解表方药。里寒证用辛热温里方药。热者寒之热者寒之:即以寒药治热证,指热性病证出:即以寒药治热证,指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来治疗。如表热证用现热象,用寒凉方药来治疗。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里热证用苦寒温里方药。辛凉解表方药。里热证用苦寒温里方药。虚则补之虚则补之:即以补益药治虚证,指虚损:即以补益药治虚证,指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性病证出现虚象,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来治疗。如阳虚用温阳的药物。阴药来治疗。如阳虚用温阳的药物。阴虚用滋阴的方药。气虚用益气的方药。虚用滋阴的方药。气虚用益气的方药。血虚用补血的药物。血虚

17、用补血的药物。实则泻之实则泻之:即以攻邪泻实药治实证,指:即以攻邪泻实药治实证,指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法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法来治疗。如水饮内停用逐水的方药。来治疗。如水饮内停用逐水的方药。瘀血用活血化瘀的方药。湿盛用祛湿的瘀血用活血化瘀的方药。湿盛用祛湿的方药。食滞用消食导滞的方药。方药。食滞用消食导滞的方药。 2、(1)含义:顺从病症的外在假象而治)含义:顺从病症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其采用的方药性的一种治疗原则。其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症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质与病症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称为“从治从治”。 (2)适用范围: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适用范围:疾

18、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符合的病证。这类情况较少不完全符合的病证。这类情况较少见。见。 (3)内容:)内容:热因热用热因热用含义:以热治热,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含义:以热治热,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 征象的病证。征象的病证。适用范围: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适用范围: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寒因寒用含义:以寒治寒,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含义:以寒治寒,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 征象的病证。征象的病证。适用范围: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适用范围: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塞因塞用塞因塞用含义: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含义: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 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

19、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范围:因体质虚弱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适用范围:因体质虚弱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 虚假虚假 实证。实证。通因通用通因通用含义:以通治通,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含义:以通治通,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 有通泻症状的实证。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范围:因实邪内阻而出现通泻症状的真适用范围:因实邪内阻而出现通泻症状的真 实假虚证。实假虚证。3、二二l相同处: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相同处: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故同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故同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l不同处:正治适用于病变本质与其不同处:正治适用于病变本质与其外在表现相一致的病证,而反治适外在表现相一致的病证,而反治适用于病变

20、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用于病变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致的病证。 l含义: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标本关系常用来含义: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标本关系常用来概括说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在中医学中常用概括说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在中医学中常用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l关系:二者为对举的概念,不同情况下标与本关系:二者为对举的概念,不同情况下标与本之所指不同。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机为之所指不同。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机为本,症状为标;旧病为本,原发病为标;脏腑本,症状为标;旧病为本,原发病为标;脏腑精气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等。精气病为本,肌表经络

21、病为标等。l意义:掌握疾病的标本,就能分清主次,抓住意义:掌握疾病的标本,就能分清主次,抓住治疗的关键,有利于从复杂的疾病矛盾中找出治疗的关键,有利于从复杂的疾病矛盾中找出和处理其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处理其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l含义:当疾病处于病情缓和、病势迁延,含义:当疾病处于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应着眼于疾病本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应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质的治疗。 l适用范围:慢性疾病的缓解期。适用范围:慢性疾病的缓解期。l举例举例 :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肾以治本;气虚自汗,应补气以治其本;肾以治本;气虚自汗,应补气以

22、治其本;先病宿疾为本,后病新感为标。新感已先病宿疾为本,后病新感为标。新感已愈而转宿疾,也属缓则治本。愈而转宿疾,也属缓则治本。l含义:在疾病过程中出现急重、甚含义:在疾病过程中出现急重、甚或危重症状,如不及时解决有可能或危重症状,如不及时解决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时,当从标论治。危及患者生命时,当从标论治。l适用范围:急性病症或慢性病症急适用范围:急性病症或慢性病症急性发作期。性发作期。l举例:大出血的病人,应紧急止血举例:大出血的病人,应紧急止血以治标。有时标病虽不危急,但若以治标。有时标病虽不危急,但若不先治,将影响本病的治疗,也应不先治,将影响本病的治疗,也应先治其标病。先治其标病。(三)

23、三)标标l含义:治疗原则和方法同时兼顾标和含义:治疗原则和方法同时兼顾标和 本两方面。本两方面。l适用范围: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适用范围: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 急时,当标本兼治。急时,当标本兼治。l举例:如扶正祛邪,表里双解等。举例:如扶正祛邪,表里双解等。(一一)扶正祛邪的概念扶正祛邪的概念(二二)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含含 义: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义: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 体抗邪及康复能力。主要用于虚证。体抗邪及康复能力。主要用于虚证。具体方法:如益气、滋阴、养血、益阳等。具体方法:如益气、滋阴、养血、益阳等。实施手段:内服药、针灸、推拿、气功、食实施手段:内

24、服药、针灸、推拿、气功、食 疗等。疗等。含义:即祛除邪气,排除及削弱病邪损害含义:即祛除邪气,排除及削弱病邪损害 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用于实证。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用于实证。具体方法:发汗、涌吐、攻下、清热、具体方法:发汗、涌吐、攻下、清热、 活血、消导等。活血、消导等。实施手段:同扶正。实施手段:同扶正。扶扶正正祛祛邪邪1.运用原则运用原则 2.运用方式运用方式 1.运运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虚实并存时,根据矛盾的主次,虚实并存时,根据矛盾的主次, 决定运用扶正或祛邪的先后。决定运用扶正或祛邪的先后。掌握好掌握好“扶正不留扶正不留(助助)邪,祛邪不邪,祛邪不 伤正伤

25、正”的原则。的原则。 扶正扶正适用于纯虚证,真虚假实证,以及适用于纯虚证,真虚假实证,以及 正虚邪不盛等以正虚为主的病证。正虚邪不盛等以正虚为主的病证。 祛邪祛邪适用于纯实证,真实假虚证以及邪适用于纯实证,真实假虚证以及邪 盛正不虚等以邪盛为主的病证。盛正不虚等以邪盛为主的病证。 扶正兼祛邪扶正兼祛邪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虚实夹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虚实夹 杂证。杂证。 祛邪兼扶正祛邪兼扶正适用于以邪实为主的虚实夹适用于以邪实为主的虚实夹 杂证。杂证。 邪盛为主,急于补虚反会助邪。邪盛为主,急于补虚反会助邪。 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尚耐攻,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尚耐攻, 经去其病邪,再用补虚收功。经去

26、其病邪,再用补虚收功。 先扶正后祛邪:正虚为主,虽有实邪但机体先扶正后祛邪:正虚为主,虽有实邪但机体 不耐攻伐。不耐攻伐。单独单独运用运用同时同时运用运用先后先后使用使用先祛邪先祛邪后扶正后扶正l含义:指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含义:指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阴阳的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相对平衡。l具体运用:损其有余具体运用:损其有余 (偏盛)(偏盛) 补其不足补其不足 (偏虚)(偏虚) (一)一)损损其其有有l泻其阳盛,治热以寒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即“阳阳盛则热盛则热”。l损其阴盛,治寒

27、以热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适用于阴盛而阳相盛而阳相 对未虚的实寒证,即对未虚的实寒证,即“阴阴盛则寒盛则寒”。 滋阴以制阳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阳病治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扶阳以制阴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 “阴病治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中求阳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 用滋阴药,阳得阴助生化无穷。用滋阴药,阳得阴助生化无穷。阳中求阴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 用扶阳药

28、,阴得阳生泉源不竭。用扶阳药,阴得阳生泉源不竭。阴阳互制之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调补阴阳 阴阳互济之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调补阴阳 阴阳并补阴阳并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主次来治疗。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主次来治疗。 回阳救阴回阳救阴适适用于阴阳亡失者用于阴阳亡失者 亡阳亡阳益气益气回阳固脱回阳固脱 亡阴亡阴益气益气救阴固脱救阴固脱 都是一身之气的都是一身之气的突然大量脱失,突然大量脱失,故治脱均要兼峻故治脱均要兼峻剂补气如人参剂补气如人参 五、五、调调理理精精l调精调精l调气调气l调血调血l津液津液调调l填精补髓填精补髓用于肾精亏虚,此精具有生殖、用于肾精亏虚,此精具有生殖、濡养、化气、生血、养

29、神等功能,包括先天之濡养、化气、生血、养神等功能,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精和后天之精。 l固精固精用于遗精、滑精、早泄、甚至精泄不用于遗精、滑精、早泄、甚至精泄不止的精脱之侯。止的精脱之侯。 病机病机肾气不固肾气不固 治疗治疗补益肾气以填精。补益肾气以填精。 l疏利精气疏利精气 用于阴器络脉阻塞,以致败精、用于阴器络脉阻塞,以致败精、浊精郁结滞留,难以排出浊精郁结滞留,难以排出 ,肝失疏泄,气机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致的男子不排精之侯。滞而致的男子不排精之侯。治当疏利精气,通络散结治当疏利精气,通络散结 调调l补气补气用于较单纯的气虚证。用于较单纯的气虚证。 l调理气机调理气机 1、顺应脏

30、腑气机的升降规律,、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规律, 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肝宜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肝宜 升发,肺气肃降。升发,肺气肃降。 2、调理气机紊乱的病理状态,、调理气机紊乱的病理状态, 如气滞者宜行气。气脱者宜益如气滞者宜行气。气脱者宜益 气固脱。气固脱。 调调l补血:用于较单纯的血虚证。补血:用于较单纯的血虚证。 l调理血运:调理血运: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证。适用于血瘀证。清热凉血清热凉血适用于脉流薄疾者。适用于脉流薄疾者。补气理血补气理血适用于气虚血瘀。适用于气虚血瘀。温经散寒行血温经散寒行血适用于血寒血瘀证。适用于血寒血瘀证。 各种止血法各种止血法适用于出血病证。适用于出血病

31、证。津津l 滋养津液滋养津液 :适用于津液不足证。但:适用于津液不足证。但实热伤津,宜清热生津。实热伤津,宜清热生津。l祛除水湿痰饮祛除水湿痰饮 :适用于水湿痰饮证。:适用于水湿痰饮证。水湿痰饮的调治,多从肺、脾、肾、水湿痰饮的调治,多从肺、脾、肾、肝入手。痰饮者,宜化痰逐饮。肝入手。痰饮者,宜化痰逐饮。调调理理精精气气血血气虚致血虚气虚致血虚补气为主,辅以补血。补气为主,辅以补血。气虚致血瘀气虚致血瘀补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补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气滞致血瘀气滞致血瘀行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行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气虚不摄血气虚不摄血补气为主,佐以收涩止血。补气为主,佐以收涩止血。气随血脱气

32、随血脱益气固脱止血益气固脱止血血虚致气少血虚致气少养血为主,佐以益气。养血为主,佐以益气。 气病气病及血及血 血病血病及气及气 调调 理理 气气 血血 关关 系系l补气生津补气生津 l补气摄津补气摄津l行气导滞行气导滞l补气固脱补气固脱 l生理生理 :气能疏利精行;精与气可相互化生:气能疏利精行;精与气可相互化生l病理病理 :气滞精阻;精亏气虚:气滞精阻;精亏气虚l治疗:补气填精并用治疗:补气填精并用 l因时制宜因时制宜 l因地制宜因地制宜 l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一)一)因因l含义: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制订含义: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制订 治疗用药的原则。治疗用药的原则。 l运用:运用:

33、 春夏春夏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 慎用辛温。慎用辛温。 秋冬秋冬人体的肌肤致密,阳气人体的肌肤致密,阳气 内敛,少用苦寒伤阳药。内敛,少用苦寒伤阳药。 (二)二)因因l含义: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制订含义: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制订 治疗用药原则。治疗用药原则。 l运用:西北地区运用: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病地势高而寒冷,病 多风寒,治宜辛温。多风寒,治宜辛温。 东南地区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病地势低而温热,病 多湿热,治宜苦寒。多湿热,治宜苦寒。l含义: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订治含义: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订治 疗用药原则。疗用药原则。 l运用:年龄运用:年龄老人多虚,治宜补法,实邪须攻,老人多虚,治宜补法,实邪须攻, 应兼顾扶正应兼顾扶正(老年慎泻老年慎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