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_第1页
《17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_第2页
《17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_第3页
《17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满井游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生能自主学习文言文,自主翻译全文。【教学难点】个别语句的理解。【教学方法】1、 讨论点拨法。诵读感悟法。【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南方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

2、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一起踏青去,走进春的世界,花的海洋。 二、作者简介:    袁宏道,明朝人。他是明代后期反对文学复古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代表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的籍贯是湖广公安,世称“公安派”,他们的文学主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反对承袭,主张通变。认为文学应该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认为文学要抒发真情实

3、感。三是推重民间小说,提倡通俗文学。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字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袁宏道的作品语言清新明快,内容多描写封建士大夫阶级的闲适生活,部分篇章反映了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今

4、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三、题目解说:    满井是北京东北郊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名胜。它之所以吸引众多游客,主要在于有这样一口非同寻常的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三、写作背景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四、整体感知(一)注音燕(yn)地  花朝(zho)节 沙砾(lì)廿(n

5、iàn)日  波色乍(zhà)明 huì(靧)面 闪烁(shuò) 泉而茗(míng)者   红装而jin(蹇)  汗流浃(ji)背  pù(曝)沙之鸟    xi(呷)浪    堕(hu)事  恶(w)能无记    鹄(hú)   

6、60;鬟(huán)(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冻风时作       作:起。       (2)偕数友出东直   偕:一起。(3)波色乍明    乍:初、始。      (4)柔梢披风    披:开、分散。(5)泉而茗者   茗:茶,这里是名词用

7、作动词,煮茶喝。(6)呷浪之鳞      鳞:代鱼。      (7)不能以游堕事 堕:坏,耽误。(8)恶能无纪      恶能:怎能。(三)、通假字堕事:堕通“隳”,毁坏  恶所无纪:纪通“记”,记载,记下,记游。(四)、一词多义 乍  波色乍明(始,初)        

8、60;            余   余寒犹历(剩下的)       乍出于匣也(突然)                        &#

9、160;    余之游(我) 而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连词,表顺接)       泉而茗者(连词,表修饰)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连词,然而)       而此地适与余近(连词,表递进) 之  脱笼之鹄(的,结构助词)     &#

10、160; 未之知也(代词,指郊田之外春天来临这一情况)       冷光之乍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倩女之靧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镜之新开(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五)、古今异义局促一室之内     古:受束缚而不得舒展      &

11、#160;    今:拘束不自然堕事             古:同“隳”,毁坏         今:落,掉,往坏里变恶所无纪         古:安,哪        

12、        今:可恶(六)、词类活用泉而茗者(用泉水煮,喝茶,名作动) 罍而歌(饮酒,名作动)红装而蹇者(穿着艳装,骑驴,名作动)(七)、特殊句式山峦为晴雪所洗(被动句。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刷)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句的倒装句。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五.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湿润。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 波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柔

13、梢披风:梢,这里指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分开,散开。 麦田浅鬣寸许: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而茗者: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罍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罍,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蹇,本义跛足的,引申为驴子,用作动词,骑驴。 凡曝沙之鸟:曝,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始,未尝。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

14、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溶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好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刚梳好环形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我才

15、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 六.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恶能无纪:恶,安、怎么。无纪,没有记游的文章。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教授这种官职。而满井这地方刚好和我的居所距离近,我的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乙亥年二月。 七.提问:请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1段:写城中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

16、作”的景象。 第2段:写郊游所见满井春色。 第3段:交代写作本文的用意和写作时间。 八、学生朗读课文,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课文,体会写景的特点。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略知大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正课 1.提问: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讨论并归纳: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2.提问:第1段在文中起什

17、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3.提问: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可以分三层。 第1层(“廿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2层(“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第3层(“始知”到“未之知也”):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4.提问: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讨论并归纳:  先写全景:“

18、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5.提问: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讨论并归纳: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

19、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7.提问: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 (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四、小结 (1)一词多义:时:冻风时(经常)作 于时(这时)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开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 髻鬟之始(刚刚)掠乍:波色乍(开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

20、于匣也得: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满足)然:晶晶然(-的样子) 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2)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红装(穿着艳装)而蹇(骑着驴)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作则飞(使-飞)沙走(使-走)砾(3)重点虚词:之:若脱笼之(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鹄 局促一室之(表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髻鬟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始掠也夫:夫(句首发语词,可译为“大概”)不能以游堕事(4)其它:土膏(肥沃)微润 恶能(怎能)无纪(同“记”)(4)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五、赏读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本文是写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理上深入浅出,在记叙上简明生动。明清两代这种体裁最为盛行。这篇游记短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于白描 提问:白描是一种怎样的描写方法?能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找例子吗? 明确: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如我们学过郦道元的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