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试题中国古代史_第1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试题中国古代史_第2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试题中国古代史_第3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试题中国古代史_第4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试题中国古代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2 .汉文帝时,申屠嘉担任丞相,在一次晋见文帝的时候,文帝的宠臣邓通举止傲慢。申屠嘉回到丞相府之后,立即发出命令,召邓通诣丞相府。邓通免冠赤足,顿首谢罪。申屠嘉本打算杀掉邓通,但是就在严辞训斥邓通的时候,文帝派使节召邓通入宫,邓通才免于一死。由此可见A.皇帝与丞相之间矛盾日益激化B.丞相垄断朝政,威胁皇权C.

2、丞相对官员有任免处置的权力D.皇权严重削弱,形同虑设3 .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是在给皇帝的奏折内附奏机密要事。明清的密折制度有着严格的保密规定,京官可以面呈,外省递奏必须使用折匣、锁好,一般事务可派家丁送至紫禁城景运门交奏事官员转呈;急件可派手下武官随驿站递送。如此严格的密折制度主要反映了A.清朝行政效率的提高B.对群臣驾驭C.君主高度集权D.民情上通下达4 .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A.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B.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C.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

3、D.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5 .明初朱元璋封他的同姓子弟为王并掌兵,但不得参与地方政务;地方官吏管理地方政务,不得参与军务。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A.诸侯割据的局面B.郡国并行尾大不掉的局面C.五代十国的局面D.南北对峙的局面6、明朝官员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材料反映丘浚(B.主张以道德教化缓解土地兼并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C.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7、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

4、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变化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8、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A.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C.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9、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

5、.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A.为海上丝路的发展提供条件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D.加剧全国人地矛盾尖锐程度10 .(明代)农民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材料说明()A.明朝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B.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C.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11

6、.明清时期,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江南地区人口结构变化B.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2 .“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有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亲”,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A.民主思想的出现B.天命观念的成熟C.人文精神的跃动D.王道学说的风

7、行13 .老子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14 .秦汉时期,谶纬神学(一种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一度流行。在董仲舒看来,自然界的许多现象皆与社会政治有关,所谓“王者将兴,必有符谶”。董仲舒的这一思想()A.有助于儒学走上正统地位B.论证了天人感应的合理性C.决定了后世儒学的发展趋势D.背离孔孟学说为士儒所不齿15 .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

8、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强盗也有良知,他们不愿意人们叫他强盗,说明他还知道强盗这个词是不好的;又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据此可以判断,王阳明强调的核心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突出良知D.近朱者赤16 .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B.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17 .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

9、婆、盗贼等。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18 .清朝末年,黄宗羲的思想受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高度关注和大加赞赏,甚至谭嗣同等人还把原君等名篇节抄并散发。这反映了()A.黄宗羲的思想实质上是民主思想B.黄宗羲的思想是引入西学的桥梁C.改良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古代民本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思想、非选择题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

10、,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

11、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作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明太祖发布诏令禁止白银流通,但是到了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12、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政府大规模用银的主要表现是推行一条鞭法,即把所有的地税、贡纳、服役、人头税,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但是,历来国内采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材料二明清之际就有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其中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明

13、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问题。(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问:“小学、大学如何?”日:“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朱子语类材料三1663年黄宗羲明夷待

14、访录1670年顾炎武日知录1690年洛克政府论1691年王夫之宋论1734年伏尔泰哲学通信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和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涵。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请选择其中一种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一、选择题:1 .解析:选D材料中“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

15、架”,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地缘政治,这就为以后的地缘政治出现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2 .C3 .解析:选C由“明清的密折制度有着严格的保密规定,京官可以面呈,外省递奏必须使用折匣、锁好,一般事务可派家丁送至紫禁城景运门交奏事官员转呈;急件可派手下武官随驿站递送”,并结合所学可知,密折制度主要是皇帝要把控中央和地方的大小事,反映了君主高度集权,故本题选C项;A、B、C三项不是密折制度的本质。4 .解析:选B据材料“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可知皇帝怕史官的原因是都愿青史留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16、,故B项正确。5 .解析:选C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实行了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实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明太祖封同姓子弟,并未给予很大的权力,这样做很显然是怕其形成藩镇之势,故C项正确。6、解析:选C丘浚认为限田、均田不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并不意味“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排除A;B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丘浚认为“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即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导致贫富不均的原因,丘浚认为限田、均田虽各有所取,但不是长久良策,土地兼并难以根治,故C正确;丘浚认为废除井田制后“田不在官而在民”,出现了社会贫富不均,他更认为均田制

17、不适宜长期实行,故D可排除。7、解析:选CA项与史实不符。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且汉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各行业的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体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8、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主旨是一些地主、富农雇佣无田农民种地,获取利润,二者没有人身依附关系,而是雇佣劳动关系,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点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志就是自由雇佣关系的出现,题干中“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体现了雇佣关系。9、解析:选A

18、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到北宋,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逐渐超过北方,说明南方经济发展,这为海上丝路的发展提供条件,故A选项正确;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的原因主要是靖康之难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人口的变化,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故C选项错误;南方与北方人口的变化与全国人地矛盾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10 .解析:选A题干信息“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说明了明代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故选A项。11 .解析:选B题干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城镇工商业的发展,也反映出南方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江南地区人口结构变化”是这一现象的“结果”,不符合题干,故A项错误;不能据此推论出“

19、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政治重心南移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12 .解析:选C民主思想材料无从体现,A项错误;材料“天命靡常,唯德是亲”可知重在强调道德,B项错误;材料“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亲,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此时商朝人价值理念表现出对自我命运的追求、关切,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文精神的跃动,C项正确;王道学说材料论据不足,D项错误。13 .解析:选A材料中“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明显说明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与“胜而不美”相符,A项正确;以和为贵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隐于山野,C项错误;上善若水,刚柔并济属于

20、辩证法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4 .解析:选A董仲舒借用谶纬神学改造儒家思想,使之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从而使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学走上正统地位,A项正确;董仲舒借用谶纬神学改造儒家思想,其“自然界的许多现象皆与社会政治有关”的天人感应理论是违背科学的,B项错误;决定后世儒学发展趋势的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及后世思想家对儒学的不断地发挥与发展,使之能够与时俱进,C项错误;董仲舒是在继承孔孟儒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的,并非背离孔孟学说,D项错误。15 .解析:选A依据题干材料“又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可以看出王阳明认为为善去恶才是格物,

21、A项正确;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主张,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强调突出良知,而是强调为善去恶,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近朱者赤,D项错误。16 .解析:选C黄宗羲的主张是对明朝灭亡的反思,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无关,A项错误;黄宗羲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主张,体现出他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B项错误;明末清初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D项错误。17 .解析:选D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观念是封建经济与政治决定的,伴随儒学确定为统治思想,封建等级观念是不断加强的,A项错误;其民分土、农、工、贾四等,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

22、,并不意味“士”为首的观念被打破,B项错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话本,并不能说明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C项错误;宋元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并推动文化的世俗化,D项正确。18 .解析:选B据材料“黄宗羲的思想受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高度关注和大加赞赏,甚至谭嗣同等人还把原君等名篇节抄并散发”可知,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也有利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宣传西方的民主制度,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9 .(1)原因:明初三司事权不一、互不隶属。存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保证地方行政长官既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又不违背中央集权原则。

23、特点:注重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地制宜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2)相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不同:明代是加强中央集权,清末是着眼于新政改革的需要。原因:清政府“捐纳”制度长期存在,贪污腐化严重;官僚制度落后过时;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20、答案示例观点: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给国家经济带来一定消极影响。评析:(1)白银货币化的根源是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另外,白银具有作为货币的天然优势,比其他金属铸币拥有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比纸币的购买力更加稳定。白银货币化有利于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明代对白银的巨大需求,而国内白银产量的

24、捉襟见肘,刺激了对外贸易的扩展。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征银,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2)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一定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白银的需求量增长。而白银增产有限,明清闭关锁国政策阻止了白银大量流入,造成流通的白银量不足,阻碍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问题。据材料一提到,到了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历来国内采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据材料二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评析古代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问题。先列出观点,再解析评析。例如: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给国家经济带来一定消极影响。白银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