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开启了中外学者关于中国文化与社会特征的探讨,“孝”作为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文化现象,自然得到了很多的关注。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辜鸿铭把中国人的“爱父母”等同于基督教的“爱基督”,将“孝”视为中国的国家宗教;日本学者桑原陟藏则把“孝”视为中国的国本、国粹,声称以中国为对象的研究,不可不先阐明理解他的孝道。这些说法虽仅代表了作者的一家之言,但如此的评价已足可见“孝”在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中的意义,而这一意义也在儒家得到了鲜明体现。一般认为,儒

2、家思想重伦理,孔子乃至孔门所追求、所实践的都是以一个“仁”字为中心。然而,“仁”从何而来?孔子将其追溯到了血缘亲情,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孔子的“仁”虽旨在为人道建立一个普遍而永恒的法则,与帕森斯所谓的普遍主义有更多契合之处,但这一道德概念却导源于特殊主义色彩浓厚的“孝”。孔子的观点在后世儒家那里得到了继承和阐发,孝在儒家伦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作用进一步扩展。孝不仅成为法天地自然的人类天性,也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天地宇宙中最高的至理”,被奉为“百行之首”。兼于这一特殊地位,孝成为历代儒家论述最多的德目之一,几乎成了儒家著述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以至于梁漱

3、溟认为“孝弟实在是孔教唯一重要的提倡”。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只有儒家主张孝道。先秦诸子对于孝道的论述虽不及儒家系统,但或不同程度地表达了自己的孝观念,如道家、墨家、法家等;或直接接受儒家观点,如“辑合百家九流之说”而成的吕氏春秋即大量引用曾子的观点,认为“务本莫贵于孝”。两汉以后,随着儒家影响力的增强,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日渐提升。两汉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和本土兴起的道教,尽管在具体观念上与儒家有别,但在主张并极力倡导孝道方面则别无二致。作为文化舶来品,佛教的一些理念与做法,与已植根中国社会的“孝”可谓格格不入,使中国人常常不能接受佛教的观念。面对孝观念的强烈抵制,佛教徒们最终认识到如果

4、想在中国人中得到更多的听众,只有采取积极手段强调佛教的孝观念,使中国人认识到佛教也主张孝道。由此,“佛教信仰”得到了古代中国思想世界确认,但它的合法性依据却被挪移到了古代中国的道德伦理的基石上。虽然先秦道家总体上反对孝道,但以其为基础成长起来的道教则不仅从形成之时起即重视孝道,而且以忠孝为轴心的伦理说教也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宋元以后盛行于南方的净明道以“净明忠孝”立教,主张“净明大教,始于忠孝立本”,把儒家伦理直接具体化为其教义和戒律。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蒙在传统孝道之上的那层神圣面纱正在日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所谓的孝只是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产物。

5、或者说,孝是一个本土概念。时至今日,至少在知识界已基本形成这样的共识:中国人的孝道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功能,是中国人一套主要的本土心理与行为,也是中国社会的一种主要的本土文化现象。(摘编自何日取近代以来中国人孝观念的嬗变,有删改)材料二:中国作为农业古国,文化的产生和传承与农业文明的发展相伴随,乡村社会成为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与文化的主要传承与发展载体。以血亲关系为基础所构筑的乡土社会关系,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以代际和谐为核心是乡村孝文化的应有之义,乡村孝文化在维系乡村家庭伦理和乡土社会伦理的和谐稳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乡村孝文化是促使乡村和谐发展的稳定器,是乡村社会秩序的有力保

6、障。家庭是乡村社会的细胞。中国文化历来十分重视家庭的作用,注重家庭的建设。乡村家庭的稳定和谐是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孝文化中较为充分体现家庭和谐思想的为“居家理,行成于内”(孝经),即君子在家应该管理好复杂的家务,做到家庭和睦:在家中尽孝,在治家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巩固和谐家庭。传统孝文化十分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孝为德之本,通过孝的身体力行,实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和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出现了空巢家庭、孝道观念日益淡漠等问题。但是,家庭组织仍然存在,父慈子孝的代际关系依然需要调节,因此,乡村孝文化的存在仍具有现实基础。“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孝文化不仅和睦家庭

7、,而且对和谐相邻也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如孝经中所说的“教民亲爱,莫善于孝”等。孝能还原我们内心的最基本的、最直接的、自然的血亲关系,施爱施敬当从亲始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此外,传统孝文化还将这种自然血亲的情感传递给他人,尊老爱己,共建和谐,主张“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由此可见,乡村孝文化在维系乡村家庭伦理和乡土社会伦理的和谐稳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孝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是形成和谐相邻关系的重要润滑剂。(摘编自孙志勇当代中国乡村孝文化建设研究,有删改)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是国本、国粹,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文化

8、现象。B.孝是历代儒家论述最多的德目之一,在诸子百家著述中都有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主题。C.两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和本土兴起的道教,在具体观念和孝道倡导等方面与儒家别无二致。D.乡村家庭组织的存在和父慈子孝的代际关系的调节需求是乡村孝文化存在的现实基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氏春秋大量引用曾子的观点,认为“务本莫贵于孝”,是为了论证孝在儒家著述中的重要性。B.面对孝观念的强烈抵制,佛教徒认识到只有用积极手段强调佛教的孝观念才能在中国得到更多听众。C.净明道把儒家伦理直接具体化为其教义和戒律,这是以先秦道家为基础成长起来的道教对孝道重视的实证。D.施爱施敬当从

9、亲始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是因为孝能还原我们内心的最基本的、最直接的、自然的血亲关系。 (3)请简要概述材料一第段的论述层次。 (4)“当代孝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是形成和谐相邻关系的重要润滑剂”,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怀抱高军雪还在一阵阵下着,刚开始时那种吓人的风已经变小,那惊人的“悠儿悠儿”声消失了,雪很安静地下着,地面上堆积得越来越多。冯怡抬眼看着外面,心里有些着急,自己作为卫生队的一员,负责着大青山战斗受伤的几个伤员的救治和护理工作。日本鬼子和伪军很猖狂,我们的部队突围出来以后,转移到了外线,伤员就地分散安排到了老百姓家

10、里。好在沂南是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大家都不惜代价掩护着伤员,所以分散在各户的伤员都很安全。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没有出现过一点纰漏。因为形势严峻,卫生队的人也都分散到群众家里,打扮得和当地百姓一样,与房东户装作一家人。冯怡每天抽时间到分散养伤的伤员那里去,定期换药,检查伤势恢复情况。雪还在不停地下着,想去看望伤员难度增加了很多,但又不能不去。冯怡想等雪一停,马上就出门。房东高大娘看她走坐不安,知道在大雪天她还是想出去。由于工作保密,高大娘并不知道她每天出去干什么,更不知道她要到哪里去。刚来的时候,冯怡发现高大娘一家人经常把手伸到衣服里乱抓一阵,脸上显出很难受的样子,就给检查了一下,原来是得了一

11、种脓包疥疮。她做了有针对性的治疗。高大娘一家人病好了后非常感激她,对她亲得不得了,连称呼都变了,一直管她叫“孩儿”。她知道,高大娘这是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这时,高大娘劝她说:“孩儿啊,雪这么大,天又冷,路没法走,就是雪停了,今儿咱也不兴再出去。”冯怡一直站在窗前,心中急得火烧火燎的,她知道自己必须出去,就在心里祈祷着雪早点停下来。直到午后,天空终于变得明亮了一些,雪花好像也开始渐渐变小。她提上小包准备往外走的时候,高大娘一把拉住她,双手使劲把她揽在怀里:“你一个姑娘家,雪下得这样大,出去让人不放心,什么天大的事儿不会明天去做,你就等不得这一下午一晚上过去!”冯怡似乎突然出现了一阵眩晕感,

12、她感到高大娘的怀抱是那么温暖,她自己也忍不住使劲抱住了高大娘,一会儿后她还是抬起头,高大娘知道拦不住她,就缓缓说道:“那就让我这老太婆陪着你去吧。”她咬咬嘴唇,慢慢摇了摇头。高大娘看她这么决绝,只好无奈地说道:“哎,你们都是干大事的人,我还真不能去掺和。”冯怡背起那个不起眼的小包,再次拥抱了一下高大娘,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茫茫雪野。高大娘在后面看着看着,忍不住擦起了眼睛来:“你说说你这个孩儿,怎么就这么倔呢。”冯怡在雪中艰难地迈动双脚,把自己负责的三个村子里的七位伤员逐一走访查看了一遍,该清洗的给进行清洗,该换药的给换药,重新进行精心包扎,并用贴心的话安慰着他们。看到这些伤员都在好转,都在

13、不断地康复着,心里涌起一种成就感,她双腿的疲惫好似也感觉不到了。看看天色越来越晚,她也已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就又赶紧往高大娘家方向走去,她得在天黑前赶回去,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让大娘放心。地上的雪铺了厚厚一层,脚踩下去会陷得很深,将后面的脚艰难地拔出来,前面刚放下去的就又深深地插进雪里,和来的时候并没有两样。她已经很疲惫,感到越走越艰难。有时候根本看不出路在哪里,雪下面如果是一个大坑或者一块石头,她一脚踏下去就会摔倒,有时还会滚出去很远一段距离。然后再爬起来,试探着寻找道路,尽量快地往回赶着。当冯怡满身泥雪回到大娘家门前的时候,她发现大娘正满眼疼爱地看着她,快速跑过来扶住她,拥揽着她一起走回屋

14、子。“你说说俺的孩儿啊,你可受了罪了,可受了罪了。”看着她满脸泥水,高大娘开始快速解自己棉袄一侧的襻扣,胸怀全部敞开后就一把将她拉过来,把她的头和脸紧紧地按在自己裸露的胸膛上。冯怡觉得高大娘猛然哆嗦一下,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但接着就还是稳稳地搂抱住了她。冯怡感到那种温暖的感觉向自己的脸上头上传递过来,她想挣脱出来但又很留恋,觉得浑身上下连四两劲也没有了。高大娘嘴里一声声喃喃着:“可把俺孩儿冻煞了,可把俺孩儿冻煞了”多年以后,已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冯怡看红嫂这个剧目演出时,脑海里又浮现出沂蒙山区的那场大雪,还有高大娘那温暖的怀抱,她流着眼泪不断哽咽着:“高大娘,俺那娘亲,也是一位红嫂啊”(选自小说

15、月刊2020年第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百合花一样,本小说没有正面描写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对伤员救治也略化处理,这样有助于安排大量文字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B.“她自己也忍不住使劲抱住了高大娘”,说明冯怡当时潜意识里也想留下来,但经过瞬间的激烈思想斗争,最终还是毅然决定外出救治伤员。C.小说直接着墨“怀抱”的文字不多,但对冯怡雪天外出救治伤员全过程的叙写,处处都指向“高大娘敞开怀抱温暖冯怡”这个中心情节。D.小说最后一节写冯怡看红嫂这部讴歌军民鱼水情的剧目时,哽咽着称高大娘为“娘亲”“红嫂”,可见红嫂也曾给困难中的战士带来母亲般的关

16、爱。 (2)请简要概括高大娘的形象特点。 (3)“雪”在小说中有多重作用,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分析。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

17、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呐喊自序材料二: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材料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宦懋庸论语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杨伯峻论语译注)孔子论语泰伯 (1)鲁迅呐喊中有许多愚昧、麻木的形象,下面是他们的典型语言,请分别写出对应的人物。“吃了么?好了么?老栓,

18、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药)“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风波)“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故乡)“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么两样呢?易地则皆然,思想、言论、举动、丰采都没有什么大区别便是学生团体新办的许多事业,不是也已经难免出弊病,大半烟消火灭了么?差不多的。但中国将来之可虑就在此”(端午节)_ _ _ _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愚”,前者是国民的“愚弱”,后者是乡下人的“愚不可及”,请比较作者对两种“愚”的不同态度。

19、 (3)材料三是两位学者对论语泰伯中一句的不同断句方式,请任选其中一种解释句意,并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谈谈你对选择句的理解。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韩瑗,雍州三原人也。祖绍,隋太仆少卿。父仲良,武德初为大理少卿,受诏与郎楚之等掌定律令。仲良言于高祖曰:“周代之律,其属三千,秦法已来,约为五百。若远依周制,繁紊更多。且官吏至公,自当奉法,苟若徇己,岂顾刑名?请崇宽简,以允惟新之望。”高祖然之。瑗少有节操,博学有吏才。贞观中,累至兵部侍郎,袭父颍川公。永徽三年,拜黄门侍郎。四年,与中书侍郎来济皆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五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六年,迁侍中,其年兼太子宾客。时高宗欲

20、废王皇后,瑗涕泣谏曰:“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愿陛下为社稷大计,无以臣愚,不垂采察。”帝不纳。明日,瑗又谏,悲泣不能自胜。帝大怒,促令引出。寻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以忤旨左授潭州都督,瑗复上疏曰:“古之圣王,立谏鼓,设谤木,冀欲闻逆耳之言,发扬大化,垂令誉于将来。遂良趋侍陛下,不闻涓滴之愆,常睹勤劳之效。今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氓黎,咸嗟举措。可以痛志士之心,损陛下之明也。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伏愿稍宽非罪,以顺人情。”疏奏,帝谓瑗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矣。然其悖戾犯上,以此责之,朕岂有过,卿言何若是之深也!”瑗对

21、曰:“昔微子去之而殷国以亡,张华不死而纲纪不乱,国之欲谢,善人其衰。今陛下富有四海,八纮清泰,忽驱逐旧臣,而不垂省察乎!”帝竟不纳。瑗以言不见用,忧愤上表,请归田里,诏不许。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诬奏瑗与褚遂良潜谋不轨,于是贬遂良为爱州刺史,左授瑗振州刺史。四年,卒官,年五十四。明年,长孙无忌死,敬宗等又奏瑗与无忌通谋,遣使杀之。及使至,瑗已死,更发棺验尸而还,籍没其家。神龙元年,则天遗制令复其官爵。【注】张华,西晋名臣。(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

22、之术/B.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C.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D.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理少卿,官职名,是专门负责刑狱案件审理的法律机构大理寺的次官,北齐开始设置。B.社稷中的“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C.迁,调动官职。可指平调、升职或降职。左迁指贬官,例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3、”。D.神龙,是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以使用多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瑗认为官员奉公守法与法律繁峻没有太大关系,他主张国家法律要宽缓简易,高祖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B.韩瑗博学多才,多次受到升迁,后来因为唐高宗欲废王皇后之事,屡次进谏,悲不自胜,这充分体现了韩瑗的节操。C.韩瑗借微子去而商朝亡、张华死而西晋乱的典故,告诫唐高宗不应驱逐褚遂良,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辙。D.韩瑗晚年因为受到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诬陷,遭受贬谪,最终死在官任之上,武则天遗诏命令恢复他的官爵。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冀欲闻逆耳之言,

24、发扬大化,垂令誉于将来。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韩瑗为什么反对唐高宗贬谪褚遂良?请简要说明。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客夜与故人偶集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偶集”是指与朋友偶然相会,太过意外以致怀疑是在梦里,这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B.一轮圆月高挂天空,城池笼罩在重重的夜色之中,诗的首联描绘了诗人客居途中所见的画面。C.凄紧的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乌鹊。这与辛弃疾诗句“明月别枝惊鹊”的内涵相一致。D.尾联中的“畏”

25、字运用得当,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自己就要和友人分别的心理。 (2)题目中“客”的心理在颈联中是如何体现的?请加以分析。六、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的“_,_”描绘了秋日的典型景象,也让人从中品味出杜甫对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伤。 (2)对天赋高的人来说,劝学中的“_,_”是最好的告诫,天赋再高,也要戒骄戒躁,务实有恒。 (3)某企业日前召开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大会,大会主持人引用赤壁赋中的“_,_”,提醒与会人员廉洁自律。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气象、天文、农事进行观察和总结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

26、和历史_。尽管_,先人留下的二十四节气仍有其现实意义。它体现了中国古人超前的科学认知水平,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其中的“二分二至”客观反映了一年四季变化。古人正是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季节,才能提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气概念。通过对天象的研究,古人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明白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原理,并凝练出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的二十四节气。其中,惊蛰、清明、小满、芒种这四个节气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些表征物候的节气反映出我国早期相对成熟的农耕文明深厚的根基。二十四节气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气候学的发展高度。从诗经吕氏春秋直至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古人对气候的记录和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汉代所确定的二十

27、四节气的具体名称及内涵沿用至今,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古人对气候学认识的高度和深度,其科学性_。除了指导农事外,二十四节气还影响着民俗活动、饮食养生理念等多个领域。它提倡遵循自然规律,_出古人朴实的生态观,对现代社会人们加强生态意识仍具有启示作用。 (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积淀 时过境迁 不言而喻 折射B.沉淀 事过境迁 不可言喻 折射C.沉淀 事过境迁 不言而喻 映射D.积淀 时过境迁 不可言喻 映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人正是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季节,就能提出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气概念。B.古人正是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季节,

28、才能提出具有对农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节气概念。C.古人正是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季节,才能提出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气概念。D.古人正是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季节,就能提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气概念。 (3)下列语句所对应的节气时间段,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插秧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芣苢)A.B.C.D.八、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1个字。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_,不如以

29、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本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_。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开了人生的重要一步。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弥足珍贵。请以“青春”为标题,写一首现代诗,突出你对“青春”的认知或感悟。要求:使用意象;语言凝练、含蓄;不超过6句。九、材料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

30、文,不得抄袭和套作。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说:“遇到个别顾客冷,决不能以冷对冷,而要以热对冷,变冷为热。”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经历冷与热。有时是我们冷,他人热,他人温暖我们;有时是他人冷,我们热,我们温暖他人以热对冷,变冷为热,应是社会常态。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答案】DA(3)首先,提出“儒家思想重伦理,追求、实践的都是以仁字为中心”的观点;接着,分析“仁”来源于孝;然后,指出“孝”在儒家伦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作用进一步扩展;最后,得出“孝”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的结论。(4)孝因其内涵与功能成为中国人主要的本土

31、心理与行为,是形成中国这一农业古国乡村社会关系的文化基础;孝可以促进个人品德的养成,实现家庭和谐;孝能将自然血亲的情感传递给他人,有助于和谐乡村关系的构建。【考点】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析评价作者态度分析论证结构概括内容,归纳要点【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A项,“作者认为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是国本、国粹”张冠李戴,材料一原文表述为“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日本学者桑原陟藏则把孝视为中国的国本、国粹”。B项,“在诸子百家著述中都有表达”以偏概全,材料一原文表述为“先秦诸子对于孝道的论述虽不及儒家系统,但或不同程度地表达了自己的孝观念,如道家、墨家、法家等;或直接接受儒家观点,如辑合百

32、家九流之说而成的吕氏春秋即大量引用曾子的观点,认为务本莫贵于孝”,由此可知,“都有表达”以偏概全,还有“直接接受”;“是不可或缺的主题”错误,材料一原文表述为“几乎成了儒家著述中不可或缺的主题”。C项,“在具体观念”“与儒家别无二致”有误,根据材料一“两汉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和本土兴起的道教,尽管在具体观念上与儒家有别,但在主张并极力倡导孝道方面则别无二致”可知在具体观念上与儒家有别。故选D。(2)A项,“是为了论证孝在儒家著述中的重要性”错误,根据材料一“或直接接受儒家观点,如辑合百家九流之说而成的吕氏春秋即大量引用曾子的观点,认为务本莫贵于孝”可知,吕氏春秋大量引用曾子的观点是为了论证“辑合

33、百家九流之说”的吕氏春秋直接接受儒家的观点。(3)首先,第段通过“一般认为,儒家思想重伦理,孔子乃至孔门所追求、所实践的都是以一个仁字为中心”提出观点,即“儒家思想重伦理,追求、实践的都是以仁字为中心”;结合“仁从何而来?孔子将其追溯到了血缘亲情,这一道德概念却导源于特殊主义色彩浓厚的孝”分析可知,通过孔子关于“孝”的追溯与探究,分析出“仁”来源于孝;结合“孔子的观点在后世儒家那里得到了继承和阐发,孝在儒家伦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作用进一步扩展”分析可知,再通过论述后世儒家对孝的继承和阐发,指出“孝”在儒家伦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作用进一步扩展;结合“孝不仅成为法天地自然的人类天性,也

34、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天地宇宙中最高的至理,被奉为百行之首”分析可知,最后总结整段,得出最后的结论“孝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4)通过材料一的叙述以及最后的总结“中国人的孝道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功能,是中国人一套主要的本土心理与行为,也是中国社会的一种主要的本土文化现象”可知,孝因其内涵与功能成为中国人主要的本土心理与行为,是形成中国这一农业古国乡村社会关系的文化基础。结合材料二“传统孝文化十分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孝为德之本,通过孝的身体力行,实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和谐”分析可知,孝可以促进个人品德的养成,实现家庭和谐。结合材料二“传统孝文化还将这种自然血亲的情感传递给他人,尊老爱己,共建

35、和谐”“当代孝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是形成和谐相邻关系的重要润滑剂”分析可知,孝能将自然血亲的情感传递给他人,有助于和谐乡村关系的构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B(2)知恩必报;热情质朴;深明大义;慈爱善良。(3)对环境:交代了恶劣的天气状况,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对人物:侧面烘托了冯怡敢于担当的高大形象,反衬了高大娘怀抱的温暖。对主旨:凸显了在恶劣的环境中人们依然信念坚定、守望相助的主题。对情节:小说多处内容都与雪有关,雪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考点】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事物形象的作用(小说)【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B项,从全文看冯怡是一个心系伤员、意志

36、坚定的卫生员,面对高大娘的怀抱,她不会想留下来,即便在潜意识里也没有。她的举动只是想表达对高大娘的感激。(2)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进行分析总结。通读全文,由“刚来的时候,冯怡发现高大娘一家人经常把手伸到衣服里乱抓一阵,脸上显出很难受的样子,就给检查了一下,原来是得了一种脓包疥疮。她做了有针对性的治疗。高大娘一家人病好了后非常感激她,对她亲得不得了,连称呼都变了,一直管她叫孩儿。她知道,高大娘这是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了”“她提上小包准备往外走的时候,高大娘一把拉住她,双手使劲把她揽在怀里:你一个姑娘家,雪下得这样大,出去让人不放心,什么天大的

37、事儿不会明天去做,你就等不得这一下午一晚上过去!”等内容可以看出,高大娘知恩图报、热情质朴,将冯怡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疼爱;“高大娘知道拦不住她,就缓缓说道:那就让我这老太婆陪着你去吧。她咬咬嘴唇,慢慢摇了摇头。高大娘看她这么决绝,只好无奈地说道:哎,你们都是干大事的人,我还真不能去掺和。”高大娘深明大义,虽然心疼冯怡却不妨碍她去“干大事”;“当冯怡满身泥雪回到大娘家门前的时候,她发现大娘正满眼疼爱地看着她,快速跑过来扶住她,拥揽着她一起走回屋子。你说说俺的孩儿啊,你可受了罪了,可受了罪了。看着她满脸泥水,高大娘开始快速解自己棉袄一侧的襻扣,胸怀全部敞开后就一把将她拉过来,把她的头和脸紧紧地按在自

38、己裸露的胸膛上。冯怡觉得高大娘猛然哆嗦一下,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但接着就还是稳稳地搂抱住了她”“高大娘嘴里一声声喃喃着:可把俺孩儿冻煞了,可把俺孩儿冻煞了”高大娘看到满脸泥水、十分狼狈的冯怡非常心疼,并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冻坏了的冯怡,是一个慈爱善良之人。(3)作答本题可结合文章内容从环境、人物、主旨、情节等角度分析小说中“雪”的作用。从环境的角度看,文章以雪开篇,“雪还在一阵阵下着,刚开始时那种吓人的风已经变小,那惊人的悠儿悠儿声消失了,雪很安静地下着,地面上堆积得越来越多”,描写了恶劣的天气状况,为下文的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从人物的角度看,“雪还在不停地下着”“冯怡背起那个不起眼的小包,再

39、次拥抱了一下高大娘,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茫茫雪野”“地上的雪铺了厚厚一层,脚踩下去会陷得很深,将后面的脚艰难地拔出来,前面刚放下去的就又深深地插进雪里”,通过这一系列对雪的描写,表现了当时恶劣的天气状况,从侧面烘托了冯怡意志坚定、敢于担当的高大形象,而雪的寒冷也反衬了高大娘怀抱的温暖,“冯怡似乎突然出现了一阵眩晕感,她感到高大娘的怀抱是那么温暖,她自己也忍不住使劲抱住了高大娘”;从主旨的角度看,尽管雪大天冷,环境恶劣,但人们依然信念坚定、守望相助,由此可见“雪”凸显了文章的主题;从情节的角度看,小说多处内容都与雪有关,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三、名著阅读【答案】(1)康大叔,赵七爷,杨二嫂

40、,方玄绰(2)前者是国民精神上的麻木,与文化知识、识字与否关联不大,有谴责意;后者是乡下人知识上的鄙薄,是为学识所限,有同情意。(3)示例一:如果人民可以(掌握诗礼乐),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不行,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结合材料二理解,开启民智需要从提升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做起;结合材料一看,还应德行教化,使之明礼。示例二: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材料一看,这一理解颇具愚民之意,把民看作愚昧无知的人,可使服从,不可使知之。【考点】名著阅读综合读写见解阐述【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药”“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

41、是我信息灵”可知对应的人物是康大叔。根据“风波”“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可知对应的人物是赵七爷。根据“故乡”“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可知对应的人物是杨二嫂。根据“端午节”“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么两样呢?”“便是学生团体新办的许多事业,不是也已经难免出弊病,大半烟消火灭了么?差不多的。但中国将来之可虑就在此”可知对应的人物是方玄绰。(2)细读两则材料,根据材料一中“显出麻木的神情”“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42、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等内容分析可知,这里的“愚”是说国民精神上的麻木,与文化知识、是否识字没有太大的关联,作者对此持谴责态度;根据材料二中“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等内容分析可知,这里的“愚”是说乡下人学识有限,知识浅陋微薄,对此,作者持同情态度。(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说如果人民可以(掌握诗礼乐),就让他们自行发挥,如果人民不可以,就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了解这些。结合材料一来看,对人民还应德行教化,使他们明礼,避免他们精神上的麻木。结合材料二来看,要提升人民的学识,开启民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说可以让人民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有必要使他们

43、懂得这样做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来看,这一理解把人民看成了愚昧无知之人,可以让他们服从,不可以让他们明白。由此可见,该理解颇具愚民之意。四、文言文阅读【答案】CBA(4)(古代的圣王)希望听到逆耳之言,发扬广远深入的教化,在将来留下美好的声誉。我赞许他能遵循古人从师之道,作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5)褚遂良勤劳无过;伤害志士之心;有损国君英明;导致国家衰亡。【考点】文言断句古代官职姓名称谓宗法礼俗内容概括与分析文言翻译内容理解【解析】【参考译文】韩瑗,雍州三原人。祖父韩绍,在隋朝时担任太仆少卿。父亲韩仲良,武德初年担任大理少卿,接受诏令和郎楚之等人一起主持制定国家法律条令。仲良对高祖说:“周朝的法

44、律制度,多达三千条,秦法以来,大约五百。如果依照周制,就会非常繁杂紊乱。况且从一般官吏到公侯,自当奉公守法,如果想要徇一己之利,哪里会顾及法律?请您推崇宽缓简易之风,以符合(人们)对新风的期望。”高祖认为韩瑗说得正确。韩瑗年少时就很有节操,学识广博,有为政之才。贞观年间,屡获升迁至兵部侍郎,继承父亲职位担任颍川公。永徽三年,被授予黄门侍郎。四年,和中书侍郎来济一起担任中书门下三品一职,监督编修国史。五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六年,升为侍中,同时兼任太子宾客。当时唐高宗想要废黜王皇后,韩瑗流泪进谏说:“皇后是陛下做晋王时先帝为您娶的,现今没有过错就要废黜她,天下的士人,谁不惶恐忧虑?况且国家经常废

45、旧立新,不是长久之计。希望陛下为国家大计考虑,不要因为我愚笨,就不采纳我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第二天,韩瑗又进谏,悲伤哭泣不能自已。皇帝大怒,催促命令将他拉了出去。不久尚书左仆射褚遂良因为违抗旨意被贬为潭州都督,韩瑗又上疏说:“古代圣明的国君,设立谏鼓和谤木,希望听到逆耳之言,发扬广远深入的教化,在将来留下美好的声誉。褚遂良侍奉陛下以来,没有一点过错,却常常看到他的勤劳之效。现在没有听说他的任何罪状,却要把他驱逐出朝廷,天下的百姓都会对这样的举措表示哀痛。这样会让志士之心哀痛,陛下英明受损。而从褚遂良被贬以来,已经过了一年了,违抗陛下的罪责也该抵消了。希望您稍微宽恕一下无辜之人,以顺

46、应众人的心意。”奏疏献上去之后,皇帝对韩瑗说:“褚遂良的情况,我知道了。但是他违逆乖张违抗旨意,这样责罚他,我哪里有过错呢,你的话为何说的这样严重呢!”韩瑗回答说:“以前微子离开后殷商因此就灭亡了,张华没死的时候西晋朝纲不乱,有德之人命运衰败之时,就是国家即将覆亡之日。现在陛下富有四海,天下太平,却忽然要驱逐旧臣,不应该反省一下吗!”皇帝最终也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韩瑗看到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忧愤上表请求辞官归田,皇帝没有答应。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上奏诬陷韩瑗与褚遂良图谋不轨,于是贬褚遂良为爱州刺史,贬韩瑗为振州刺史。显庆四年,死在官任之上,五十四岁。第二年,长孙无忌死了,许敬宗等人又上奏说韩

47、瑗与长孙无忌共同密谋造反,于是派遣使者去杀韩瑗。等到使者到达,韩瑗已经死了,又打开棺材检验了尸体才回去,登记并没收他的家产。神龙元年,武则天遗诏命令恢复他的官爵。【解答】(1)“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的意思是“皇后是陛下做晋王时先帝为您娶的”,语意完整,句子的主语为“皇后”,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项和B项;“且国家屡有废立”的意思是“况且国家经常废旧立新”,“废立”在这里是一个完整的词语,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D项。故选C。(2)B项,“社稷中的社指谷神,稷指土神”说法有误。“社”指土神,“稷”指谷神。(3)A项,“韩瑗认为”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父仲良仲良言于高祖曰:周代之律,

48、其属三千,秦法已来,约为五百。若远依周制,繁紊更多。且官吏至公,自当奉法,苟若徇己,岂顾刑名?请崇宽简,以允惟新之望。高祖然之”分析可知,提出建议的是韩瑗父仲良。(4)大化:深广的道德教化。垂:流传,留传。令:美好。嘉:赞许。以:来。贻:赠送。(5)通读文本,根据“遂良趋侍陛下,不闻涓滴之愆,常睹勤劳之效。今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氓黎,咸嗟举措。可以痛志士之心,损陛下之明也”“昔微子去之而殷国以亡,张华不死而纲纪不乱,国之欲谢,善人其衰。今陛下富有四海,八纮清泰,忽驱逐旧臣,而不垂省察乎”分析可知韩瑗反对唐高宗贬谪褚遂良的原因,即:褚遂良勤劳无过;伤害志士之心;有损国君英明;导致国家衰亡。五、古代诗歌阅读【答案】C(2)间接描写:通过秋风、暗鹊、露草、寒蛩等所见之景表达客居时的内心之苦。直接表达:“惊”“泣”二字写出了客居他乡的漂泊之痛。【考点】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古代诗歌鉴赏)【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C项,“风枝惊暗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