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广博微型课程实施方案_第1页
小学广博微型课程实施方案_第2页
小学广博微型课程实施方案_第3页
小学广博微型课程实施方案_第4页
小学广博微型课程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广博微型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理念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课程因儿童而存在,课程存在的目的和依据只能是儿童。课程作为一种文化,应该与儿童一起,不断获得进步、生长与创新,儿童在创造课程的活动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先进的课程文化着眼于每位儿童个性自由的发展,“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 是我们的教育追求。只有“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每一个儿童的自由发展、和谐发展、最优化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在学校的新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培养“品质好、能力强、基础实、会创新 的新一代”。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创新学校教育,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构新的教育,已成为“华高”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责

2、任。学校明确地提出了广博教育。通过微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实施广博教育,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 微型课程是指为了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而设计的适应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主题性强、可供学生选择的、容量不大长度适宜的课程。广博教育的微型课程核心理念就是广博。广博教育能为每个儿童提供成长所需要的课程,实施理性地自律的全纳性教育、个性地自为的个别化教育、合度地自在的个性化教育。“广博”的微型课程要有教育的广度,要调动一切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整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不仅具有深刻的爱国情怀,更具有放眼世界的胸襟,不仅能从现实生活中观察世界,更能站在时代高度瞻望未来。“

3、广博”的微型课程要有指教育的深度,教育应该让儿童在丰富的文化沃土里茁壮成长,实施“绿洲教育”,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有着博大胸怀和高度责任的健康下一代。这就是我们学校教育价值取向。 “广博教育”的微型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成为具有宽广的人道胸怀和渊博的科学知识(包括技能、经验、文化等人类的文明)的学生。二、课程总则 本校的微型校本课程是以“广博”为总则,应该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1学校的微型课程应该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在实际中可以得到应用。本校的微型课程强调活的教学内容、活的教学方法和活的教材。小学生的行李特点明显,对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渴望学习知

4、识,对有兴趣的事物会关注和被吸引。运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微型课程,把课堂扩展到大自然、大社会,让学生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 2学校的微型课程是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的课程。微型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重科学、扬人文,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得到发展。“广博教育”的微型课程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不能偏废基础课程;强调文化性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应试;强调教育宽基础,全面的基础性发展,不能过早的特长化;强调教育丰富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压抑潜能的开发。 3学校的微型课程突出“简短精致”,课程目标要简要、课程内容要简约、教学方法要简便、

5、课程实施要简明。广博教育的微型课程正是在具体课程上的“简与精”,整体的上的德丰富性与兴趣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三、课程目标 (一)学生目标1通过微型课程促进学生具有珍爱生命、注重人道、富有爱心、承担责任、践行道德、人格健全的人文精神和具有科学意识、热爱科学、掌握科学方法、努力学习、富有创造精神、善于探究的科学精神。2在学生学习可接受的前提下,提供丰富的课程源泉,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微型课程促进学生尊重学习与科学的价值观的确立,掌握科学方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6、。(二)课程标准 本课程基于以上的课程理念、课程原则、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确立以“广博”为基本特征的微型校本课程的标准,并作为检验本课程质量的标准。 第一维度目标明确在学生学习意识、学习能力、人文精神、文化水平的发展方面具体化。课程的目标不仅应该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且应该重视学生发展要素的清晰具体,具有可能性。第二维度内容整合强调学生经验、知识能力和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通过微型课程在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与方法,培养独立性、自信心、进取性等心理品质和主动、探究、合作等学习能力以及科学的学习

7、方法,不是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上。 第三维度方法适当关注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内在的学习品质,达到“能学”、“想学”、“会学”,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重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状况,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课程结构(一)课程结构特征广博微型校本课程的结构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丰富性 本课程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目标上的多元性,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整合,而且反映在课程的内容上,以学生感兴趣的、联系生活的为主要学习内容,力求课程内容的学科综合和多学科融合,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的动手、动脑的

8、参与和体验活动的多样性,为学生主体性学习提供多种可能。 2均衡性 本课程的均衡性主要指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其发展的均衡,不是仅仅是某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学生的身心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时均衡性还强调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均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避免死教书,实现活教育。 3选择性 选择是微型校本课程的特征,要求微型课程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学校的办学理念的实现,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微型课程应该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可能的选择,微型课程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课程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的选择性最终必须落实到每

9、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使课程结构具有较强的课程选择性。 (二)课程三维结构 广博微型校本课程具有内容结构、形式结构和年段结构三维结构:1. 内容结构:内容结构是课程教学内容要素的表述,这些要素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具有指导意义。微型校本课程在内容维度上基本上是拓展课程。 艺术类 文学类 内容 科学技术类 结构 社会人文类 体育类 国防军事类2. 形式结构:形式结构是课程教学内容载体的表述,课程内容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呈现,呈现的形式应该与内容匹配。 体验课程:通过学习活动的体验,获得经验为主的课程。 形式结构 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技能的课程。 探究课程:通过探索研究进行学

10、习的课程3. 学段结构我校的数学校本课程,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把五年的课程学习时间划分为二个学段。 第一学段:低中段(13年级)学段结构 第二学段:中高段(45年级)五、课程实施原则1. 理念前提性原则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没有正确的微型课程理念就没有正确的课程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本课程的出发点。要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两个不同层面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微型校本课程应该在接受性学习的基础不断地拓展和加深探索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对所学知识与所要解决的问题重新建构,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

11、实践尝试和学习探索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发展了自主和创造等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个性的学习心理机制,进而达到促进人的自我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先于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摆脱单纯传授知识和应试教学观念的束缚。微型课程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相对于基础课程有着不确定性,学习材料的组织,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活动的安排,学习所得出的结论,都会因人而异。拓展型课程所要求的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特征,是学习发展过程中最为宝贵的因素,教师的责任是激发、引导、保护这种因素。 2. 学习主体性原则从本质上看,课程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决定了课程必须以学生为本。从社会角色角度看,学生的基本职责是学习。使学生的学习

12、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为了使拓展性课程中的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应该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在课程实施中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3. 综合融合性原则加强课程教学的学科的综合性。注重微型课程内容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关注课程的学科间的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微型校本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

13、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加强经验的综合性。以广博为基本特征的微型校本课程在本质上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和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微型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实施拓展型课程一定要以综合的观念为指导,真正发挥微型课程的价值和作用。 4. 动态生成性原则 微型校本课程必须改变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教学的过程成为忠实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必须改变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

14、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微型课程必须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应该成为“体验课程”,被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思考到、领悟到的课程。 微型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对所有人都不应该是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系统和完整的课程文化六、课程安排(一)课程内容安排 根据我们的校本课程的三维结构,遵循学科的逻辑顺序、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本身的顺序,

15、依据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同,对课程内容安排如下: 低中年段和高中年段各开设艺术类、文学类、科学技术类、社会人文类、体育类和国防军事类等六大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课程类型。每类微型课程包含若干具体课程,供学生选择。微型校本课程应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开发,不断投入新微型课程供使用。 微型课程的内容长度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长短不一,可以是以学期、半学期等为教学时间的长度单位。 (二)教学时间安排 微型课程安排在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计划之中,目前安排在课程方案的探究课时中。每周一个教时。 (三)任教师资安排 微型课程的任教师资以教师个人自我推荐和学校协调安排相结合。一般情况下,课程开发的教师应该担任该课程

16、的初任教师,便于了解课程设计与实践中的问题,提高课程质量。七、课程实施要点(一)微型校本课程的开发 微型课程开发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与学的方式等上进行研究。微型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该贯彻清晰、整合、分层、适度、可操作原则,应该全面、正确地在课程的具体内容中得到落实。微型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以活动为主展开,便于学生做中学,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课程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呈现:通过适当游戏、围绕生活现象、利用生活场景、针对现实问题、探究现实世界。 (二)微型校本课程的实施 1微型校本课程实施的组织。每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向全校学生提供分年段的微型课程菜单,

17、即学校可以提供的给学生学习的微型课程。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填写微型课程申报单,一般每个学生的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量应该达到18学时(课时),也就是可以使一门微型课程,也可能需要学习若干门微型课程,以达到学时量。微型课程的开设不以原行政班为教学单位,采用以申报课程的学习者编班,实现跨班级、跨年级,以学生自愿学习为原则。 任课教师必须对卫星课程的教学进行必要的管理,按规定对学生的学习实施评价。 2微型校本课程的教与学 微型校本课程的主要教与学的方式除了传授接受式以外,还应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适当地采用游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和直观性;活动,创设学习的活动情景,动手、动脑、做中学习;讨论,

18、组织学生讨论学习问题,交流各种理解,分享他人经验,共同提高。 (三)微型校本课程的评价1微型校本课程评价目的微型校本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促进微型校本课程建设以及学生通过微型校本课程学习的发展。评价是为了把握课程的实效,应该采用客观的评价方法,同时为了把握学生学习的实效,应该采用发展性评价。要改变注重考试结果的课程评价观念,树立注重课程的学习过程评价观念。以 “广博”为基本特征的微型校本课程关注通过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经验和素质,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认知,还包括情感、意志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发展。2微型校本课程评价原则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应该在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基础上,遵循下列原则: (1)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采取问卷、展览作品等形式,也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