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共11页)_第1页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共11页)_第2页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共11页)_第3页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共11页)_第4页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共1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定义、范围与特点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 1、掌握:历代中医妇科学的重要代表著作及重要学说。2、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及发展简史。3、了解:每个历史阶段中医的特点  【教学内容】     参考中国医学通史相关史料,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两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明国时期、及现代八大历史时期,以中医妇科学术发展为核心,描绘中医妇科发展的简史。  &#

2、160;  【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章第一节 女性特有的器官   【目的要求】掌握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熟悉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与生理作用    【教学内容】   胞宫、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二、三、四节 月经、带下、妊娠与产育    【目的要求】     1.熟悉月经的生理现象。2.掌握月经的产生与天癸、脏腑、血气、经络、

3、胞宫的关系。3了解受孕、妊娠、产后及哺乳期的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月经的生理现象:2.月经的产生机理:(1)肾气(2)天癸(3)冲、任(4)其他脏腑、经络(5)子宫3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变化4、带下的生理现象及作用5、带下产生与调节的机理6.妊娠的机理:7.妊娠的生理现象: 8.预产期的计算方法9.临产时的特征。10.产后机体的变化。【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熟悉导致妇科疾病发生

4、的主要病因及其致病特点。掌握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机    【教学内容】  1.外感因素: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情志因素:怒、思、恐的致病特点。3.生活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过度、跌仆损伤。4.体质因素:不同的体质决定着疾病的种类、性质、转归,并与预后有密切相关。5.脏腑功能失常6.气血失调。7.直接损伤冲任与胞宫【教学时数】2学时。第四章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第一节 四诊 【目的要求】 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熟悉经、带、孕、产、乳辨证的要点。 【教学内容】 问诊 望诊 闻诊 切诊 经、带、孕、产、乳辨证的要点 【教学时数】

5、 1学时。第五章 妇科疾病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妇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及代表方药。2.熟悉妇科疾病的用药原则。3.熟悉妇科疾病的主要外治法。【教学内容】 1.补肾滋肾2.疏肝养肝3.健脾和胃4.补益气血5.活血化瘀6.理气行滞7.清热凉血8.温经散寒9.利湿除痰10.解毒杀虫 11外治法【教学时数】3学时。第六章预防与保健 本章自学。 第七章 月 经 病总论、第一节 月经先期第二节 月经后期第三节 月经先后不定期【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病的概念及治疗原则、治疗大法。2.熟悉月经病的病因病机。3.了解月经病的范围。4.掌握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概念发病机理。5.掌握月经先期

6、、月经后期、发病机理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6.熟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发病机理的病因病机。7.了解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教学内容】1.月经病的概念。 2.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3.月经病的治疗原则。4.月经病的治疗大法。 5.月经先期的概念6.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 7月经先期与经间期出血的鉴别8. 月经先期辨证论治9.月经后期的概念10.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11.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12.辨证论治13.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概念: 14.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病机15月经先后无定期与崩漏的鉴16.辨证论治【教学时数】3学时。第四节月经过多 第五节月经过少第六节经期延长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过多、

7、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的概念、发病机理。2.掌握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3.熟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4.了解月经过少与激经的鉴别。【教学内容】 1.月经过多的概念2.月经过多的病因病机3月经过多与崩漏的鉴别4.辨证论治5.月经过少的概念6.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7月经过少与激经的鉴别8. 辨证论治 9.经期延长的概念10.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虚热、气虚或血瘀,导致冲任不固。11经期延长与崩漏的鉴别12.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第八节 闭 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经间期出血、闭经的概念及发病机理。2.掌握经间期

8、出血、闭经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3.熟悉经间期出血、闭经的病因病机。.了解经间期出血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少及赤带的鉴别5.了解闭经与妊娠、月经后期的鉴别。【教学内容】1. 经间期出血的概念2. 经间期出血的病因病机3经间期出血与月经先期的鉴别4.辨证论治:5. 闭经的概念6 闭经的病因病机)7闭经诊断8.闭经与妊娠、月经后期的鉴别9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第九节 崩漏 【目的要求】1.掌握崩漏的概念以及崩中、漏下的不同。2.掌握崩漏的发病特点及辨证要点,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崩漏有何特点。3.掌握崩漏的治则及治崩三法。4.了解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

9、。5.掌握崩漏的病机及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6.熟悉崩漏的病因病机。【教学内容】1. 崩漏的概念: 经血非时暴下如注或淋漓不尽者,称崩漏。以来势急,出血量多者称“崩”,来势缓慢,出血量少者称“漏”。 2. 崩漏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3.崩漏的发病特点是月经的周期、血量、持续时间严重紊乱。4崩漏诊断和鉴别诊断5.崩漏的辨证,应着重阴道出血的量、色、质及全身症状,并要注意病程的久暂、发病年龄等。更年期或青春期崩漏,多属肾虚证型;生育期崩漏,多属血热或血瘀证型。6.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的鉴别。7.崩漏的治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

10、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8.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第十节 痛 经第十一节月经前后诸症 【目的要求】1.掌握痛经的概念及发病机理。2.掌握痛经的辨证要点。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4.掌握痛经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5掌握:月经前后诸症的定义和辨证论治。6熟悉了解:病因病机。【教学内容】1. 痛经的概念: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并随月经周期发作者。多发生于经行第一二天或经前数日,也有发生于月经将净或经净之后。2. 痛经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胞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或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3痛经诊断和鉴别诊断3. 痛经的辨证要点:首辨其“痛”,依疼

11、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喜按或拒按,结合月经的色、质及全身证候,进行辨证。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经期,多属虚。.辨证论治:5 经行乳房胀痛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6经行吐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教学时数】3学时。第十二节绝经前后诸症第十三节经断复来 【目的要求】 掌握:绝经前后诸症的定义及辨证论治熟悉:绝经前后诸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预后熟悉:经断复来的定义、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经断复来的辨证论治。了解:诊断本病要排除恶性病变。【教学内容】绝经前后诸症的定义绝经前后诸症的病因病机绝经前后诸症的诊断、鉴别诊断绝经前后诸症辨证论治经断复来定义经断复来病因病机经断复来鉴别诊断经断复

12、来的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 带下病 【目的要求】1掌握带下病的概念及发病机理。2熟悉带下病的病因病机。3了解带下病的含义。4掌握带下病的治疗原则。5掌握带下病的辨证、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 1. 带下病的概念: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 2带下病的发病机理:脾虚湿盛,损伤任带,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3. 带下病的病因病机:(1)脾阳虚, 湿邪下注;(2)肾阳虚,闭藏失职;(3)阴虚夹湿,伤及任带;(4)湿热下注,伤及任带;(5)湿毒蕴结,损伤任带。4带下病诊断及鉴别诊断5. 带下病的治疗原则:健脾升阳,除湿止带。6辨证论治:【教学时数】3

13、学时。 第九章 妊娠病概 述第一节 妊娠恶阻【目的要求】1.掌握妊娠病的概念及治疗原则。2.掌握妊娠期间机体的生理特点。 3.掌握妊娠病的治疗大法。4.掌握妊娠病的用药禁忌。5.熟悉妊娠病的病因病机。6.了解妊娠病的范围。7.掌握妊娠恶阻的概念。8.掌握妊娠恶阻的发病机理。9.掌握妊娠恶阻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10.熟悉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教学内容】1.妊娠病的概念: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2.妊娠病的病机:(1)阴血不足,气易偏盛。(2)气机升降失常。(3)脾肾亏虚,胎失所养所系,从而导致妊娠病的发生。3.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治病与安胎并举。但治病安胎须分先后。4.妊娠病的治疗大

14、法:补肾、健脾为主。补肾为固胎之本,健脾乃益血之源,本固血充则胎自可安。5.妊娠期间用药禁忌: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及一切有毒药物,都应慎用或禁用。6. 妊娠恶阻的概念:强调本病是在妊娠早期的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者。7.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病机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妊娠恶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8.辨证论治【教学时数】3学时。第二节 妊娠腹痛第三节异位妊娠【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腹痛、异位妊娠的概念。2.掌握妊娠腹痛的发病机理。3.掌握妊娠腹痛的治疗原则。4.掌握妊娠腹痛的辨证论治。5.熟悉妊娠腹痛的病因病机。6.熟悉妊娠腹痛的预后与转归。7.熟悉异位妊娠的

15、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8了解异位妊娠的治疗新近展。 【教学内容】 1. 妊娠腹痛概念:强调说明在妊娠期间,出现以小腹疼痛为主症者。2. 妊娠腹痛病因病机:讲述引起妊娠腹痛常见的原因,重点说明妊娠腹痛的病机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3. 妊娠腹痛治疗原则:以调理气血为主,佐以安胎。4妊娠腹痛.辨证要点:依据疼痛的性质辨证疼痛的性质(虚、实、寒、热)。5异位妊娠定义: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6异位妊娠病因病机:实宿有少腹瘀滞,冲任胞脉、胞络不畅,运送孕卵受阻,不能移行至子宫。虚先天肾气不足7鉴别诊断8诊断异位妊娠最容易诊断,异位妊娠最不易诊断9辨证论治:【教学时数】

16、3学时。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第六节 滑胎第十节妊娠肿胀【目的要求】 1.掌握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肿胀的概念。2.掌握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肿胀的发病机理。3.掌握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肿胀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4.熟悉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5.掌握滑胎妊娠肿胀治疗原则。6.掌握妊娠肿胀的鉴别诊断。7.熟悉妊娠肿胀的病因病机。【教学内容】 1.胎漏的概念:强调在妊娠期间,以阴道少量出血,无腰酸腹痛为特点。胎动不安的概念: 强调说明胎动不安是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者。2.胎漏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病机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病

17、机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3、胎漏、胎动不安诊断与鉴别诊断4. 胎漏、胎动不安辨证论治:。5.滑胎的概念:强调说明滑胎发生的连续性和自然发生的特点。6.病因病机:讲述滑胎常见的病因,重点说明起其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7.治疗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孕前调治,孕后早治。孕前宜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固冲任为主。孕后应及时保胎治疗,服药应超过以往滑胎的月份。8滑胎诊断与鉴别诊断9滑胎辨证论治:10. 妊娠肿胀概念:强调妊娠肿胀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肿胀者。 11. 妊娠肿胀病因病机:讲述妊娠肿胀的常见的病因,重点说明妊娠肿胀的病机是:阳虚,水湿内停;气滞湿停。12. 妊娠肿胀治疗原

18、则:运化水湿为主,佐以安胎。慎用温燥、寒凉、滑利之品。14. 妊娠肿胀辨证论治:【教学时数】3学时。第十章 产 后 病概 述 第一节 产后血晕第三节、产后发热【目的要求】1.掌握产后病的概念及治疗原则。2.掌握产后机体的生理、病理特点。3.掌握产后病的治疗大法。4.熟悉产后三病、三急、三冲的含义。5.掌握诊断产后病应特别注意“三审”及治疗原则。6掌握:产后血晕产后发热定义、中西医应急处理和辨证论治。7熟悉:产后血晕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认识产后血晕危及生命。8了解产后发热的预防和预后 【教学内容】1.产后病的概念:产后病是发生在产褥期内,并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2.产后病的病因病机:重点讲述产

19、后机体的病理特点:多虚多瘀。3.产后病的治疗原则:“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4.产后三病、三急、三冲的含义。5.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特别注意“三审”。 6产后血晕定义7产后血晕的病因病机8产后血晕诊断9产后血晕辨证论治10、产后发热定义: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它症状者,称之。11、产后发热病因病机12产后发热诊断13、鉴别诊断蒸乳发热 乳痈发热14、产后发热危重症处理15、产后发热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热型、 腹痛、恶露治疗原则: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 危急重证须中西医结合抢救四种证型的主要证候、治法、方药。16、产后发热转归与预后:血虚、血瘀

20、-症情较轻;外感-变化多,可内传,其中中暑发热较重;感染邪毒-最急最重,危及生命,可致残疾【教学时数】3学时。第四节 产后腹痛第五节、产后恶露不绝第十节缺乳 【目的要求】掌握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缺乳的定义和辨证论治。熟悉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缺乳的病因病机。【教学内容】1、产后腹痛定义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者,称“儿枕痛”2、病因病机3诊断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5.产后恶露不绝的概念: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者,称为“恶露不绝”,又称“恶露不尽”、“血露不尽”、“恶露不止”。 6.产后恶露不绝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冲任不固,气血运行

21、失常所致。7.产后恶露不绝本病的辨证,应以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以辨别寒、热、虚、实。如恶露量多,色淡,质稀,无臭味,多为气虚;量多,色红或紫,质粘稠而臭秽,多为血热;色紫暗有块,多为血瘀。8.辨证论治: 9.缺乳的概念: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或乳汁有而不下,称为“缺乳”。 10.缺乳的病因病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化源不足和肝气郁结,乳汁排泄不行所致。11.辨证论治:乳汁不足,证有虚实。如乳房柔软,无胀痛感,乳汁清稀者,多为虚证;乳房胀硬而痛,质浓稠者,多为实证。此外还注意有无乳头凹陷和皲裂。治疗应调理气血,通络下乳为主。虚者治宜补益气血,通络增乳;实者治宜疏肝解郁,通络下乳。用药时应注意补气养血与增液之品同用,以增乳汁之化源,疏肝应与补血之品同用,以调肝之郁结,无论虚实皆宜佐入通络下乳之品,以助乳汁的运行。同时,要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