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有反省的心则无过,有谦虚的心则无骄,有感恩的心则无愧,有服务的心则无懈,有正直的心则无邪第二讲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有反省的心则无过,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Lukacs,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第二讲卢卡奇课件2一、卢卡奇的生平1885年4月1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29岁时出版了长达千页的两卷本现代戏剧论集,并以《戏剧的形式》的论文于1906年在布达佩斯获得博士学位。1908年前后,为了写作关于现代戏剧的专著研读了《资本论》。在1912-1917年间,他先后几次在德国的柏林、海德堡等地攻读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研究影响了他一生的理论思索,因为在这期间,他直接接触了胡塞尔、李凯尔特、文德尔班、狄尔泰等著名哲学家,特别是直接就教于著名生命哲学家齐美尔和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并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布洛赫成为同学和朋友。
一、卢卡奇的生平31919-1929年的十年是卢卡奇开创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时期,由于这十年卢卡奇主要在维也纳活动,因此也可以称作“维也纳时期”。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各国的无产阶级,匈牙利也于1918年10月暴发了无产阶级的武装革命,并于1918年11月成立了匈牙利共产党。卢卡奇于1918年12月加入匈牙利共产党,并投身革命。1919年3月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卢卡奇出任主管文化和教育的人民委员。同年8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推翻,革命宣告失败,卢卡奇同许多政治流亡者一样,移居维也纳。
1919-1929年的十年是卢卡奇开创西方马4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的问世。卢卡奇在此书中以物化、总体性、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所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获得了许多人的赞同与信奉,成为一些理论家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和经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场。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的问5
但同时,他也由此遭致了许多批评,特别是受到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和理论家的严厉批判和指责。而到了1928年,卢卡奇又因为“勃鲁姆纲领”而进一步遭到批评。当时,卢卡奇化名“勃鲁姆”(Blum)为匈牙利共产党起草一份新纲领,提出要建立以资产阶级民主为基础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这一纲领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斥责为社会民主党的“取消主义的纲领”。在1919年到1929年间,卢卡奇的主要理论著述是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
但同时,他也由此遭致了许多批评,特别是61930-1945年是卢卡奇相对远离政治,在苏联莫斯科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潜心研究理论的时期,这一阶段卢卡奇总的思想倾向是从《历史和阶级意识》向回退,更接近于共产国际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立场,因此往往被称作卢卡奇的“斯大林主义时期”或“苏联时期”。1930-1945年是卢卡奇相对远离政治7这期间,他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许多观点做了自我批评,从理论立场上更接近在共产国际中占主导地位、按斯大林理解所表述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他还从这一立场出发,对存在主义等现代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这一时期卢卡奇的理论著述很多,主要有《青年黑格尔》、《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理性的毁灭》等。
这期间,他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许多观8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卢卡奇回到了匈牙利,任布达佩斯大学哲学和美学教授,并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院士,此后,直到1971年逝世,他一直留在匈牙利。卢卡奇晚期的理论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同教学活动相结合。从40年代末就成为卢卡奇学生的一批青年理论家,如A·赫勒、G·马尔库什、M·瓦伊达等人,在卢卡奇的精心指导下,到了60年代形成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布达佩斯学派。一方面,他继续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自我批评,但另一方面,他又超越了苏联时期的保守的斯大林主义立场,试图以社会存在本体论、日常生活等新的理论范式来阐释自己的观点。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卢卡奇回到了9二、《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这部著作包括八篇论文,包括了作者1919年至1922年期间在党的工作岗位上对革命运动的理论问题和组织问题进行思考而写下的八篇文章,以及专门为此书而写的《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和《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两篇。他声称要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要帮助人们弄清楚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及其性质。二、《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10
卢卡奇将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想概括为反“物化”(Materiazation)。其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隶属于它的个人在精神上“被商品生产所创造出来的物化所毁灭。”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抹去了”包括诗人在内的“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使他们成为被“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在《资本论》中,他又嘲讽地以“金钱拜物教”指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意识形态。
卢卡奇将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想概括为反11目录历史与阶级意识目录:新版序言(1967)
序言(1922)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
阶级意识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Ⅰ.物化现象
Ⅱ.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
Ⅲ.无产阶级的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
合法性和非法性
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
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
人名索引目录12(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是纯粹的研究历史事实的“科学”?正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不同观点。一种就是以第二国际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另一种就是卢卡奇所理解的辩证法的态度。当我们说历史是按照某种内在目的发生的,这个目的不是在历史之外某个地方神秘存在的,只是说,历史是在我们思辨的思维中显现为历史的。人总是为了自身去建立某种“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历史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13
如果按照科学思维,社会历史的进步也是由客观的历史活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力”而决定的,而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就没有积极意义了。恩格斯对社会历史进步的所谓的“合力论”就符合了这种科学思维。这是一种消极的历史决定论。
如果按照科学思维,社会历史的进步也是由客14马克思把这种因果性思维所理解的社会看作是“从事后”思索的结果。言外之意,马克思主张“事先”思索。科学思维总是按照因果性法则来理解历史进步的。而按照因果性就总要从“从前”的某种存在来推导出将来的存在,过去决定现在和将来。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发展与人的那种为“未来”而构造的能动性意识没有关系。因为无论怎样,历史都会“进行”下去的。所以,这种消极的历史决定论也就是“历史宿命论”。马克思把这种因果性思维所理解的社会看作是“从事后15
历史并非是纯粹的事实,人总要对自身的历史性生存给出某种“理解”和“解释”,而这些解释活动才真正构成了历史的本质。历史是惟一在人自身的“意识”中显现的东西,这样就需要有一种从“历史”出发的自我意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质就是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人类自身的一种自我意识。
历史并非是纯粹的事实,人总要对自身的历史16自然性即康德–黑格尔的自然律–(盲目)自然必然性–合规律性之意。
历史性存在与自然性存在不同,就是因为自然性存在是按照因果必然性来运行,因而,自然性存在是需要在科学中被解释的。而历史则还需要人类自身的自我意识的参与才能运行,就是说,人类历史需要辩证法。辩证法不是别的,只是帮助历史显现为何种历史的逻辑。因此,历史只能通过辩证法进入人的思维之中,人则需要在辩证法的意义上获得历史的本质。自然性即康德–黑格尔的自然律–(盲目)自然必然性17
卢卡奇坚持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他从探讨“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开始,围绕如何解答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卢卡奇主张从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方面出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求出正确的答案。这主要还是针对第二国际的“科学主义”的态度进行批判。而卢卡奇的意思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纯粹“科学”的东西,而是一种“辩证法”。马克思是思考人类历史性生存问题的。对于这个问题显然要以“辩证法”来对待。卢卡奇坚持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他从探讨“18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公式和结论。这种方法是把整个人类历史看作有机的整体,突出实践性。如其所言:“不是经济动机在历史解释中的首要地位,而是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科学有着决定性的区别”。“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的一些研究成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命题的‘信奉’,也不是对‘圣书’的解释。与此相反,正统马克思主义指的只是方法。”而这个“方法”便是总体性的辩证法。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公19对方法的本质,他用“支配现实的”“具体的总体性”的范畴来注解。总体性的方法即研究历史变迁中的延续性以及延续中的变化和转型的一种方法。其审视对象是历史的延续、变迁及转型的过程,即世俗性的物质生活以及社会革命的过程。对方法的本质,他用“支配现实的”“具体的总体性20
在苏联、东欧和中国这样的地区和国家,由于统治阶级的力量比较强大,革命的力量相对弱小,所以革命的领导者总是十分重视对策略问题的探索。显而易见,这种政治斗争和政治革命中的策略,相对于哲学来说,就是方法论问题。
在苏联、东欧和中国这样的地区21
在卢卡奇看来,辩证法只能与一个向度发生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为一种方法论,“总体性辩证法”要求全面、历史地看待研究对象,把握研究对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纬度;而“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则是孤立、静止和无批判地看待它所要研究的对象,从而起到了肯定现实的功能。作为一种本体论,“总体性辩证法”是一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只能限制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实践”则是联系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只有建立在现代实践论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实现对人的生活世界以及人的价值和命运的关怀。在卢卡奇看来,辩证法只能与一个向度发生22(二)有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是历史的主体和客体
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主体是“非对象的、唯灵论的存在物”,主体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而客体则是主体设定的,其本质是抽象的意识。这样,主体的能动性就只能是抽象的、精神的能动性。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就表现为主体(理念、精神)将自身设定为客体又对之加以扬弃、最终复归自身的过程。显然,黑格尔唯心主义主体客体理论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的色彩。
(二)有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是历史的主体和客体23在费尔巴哈看来,主体是“人”,客体是“你”,主体在同时又是另一主体的客体,所以主体和客体是同一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就象主体实质上是“主体-客体”一样,客体在实质上即是“客体-主体”;不仅主体(人)有能动性,而且客体(人或物)也有能动性。可见,费尔巴哈在人本身基础上提出的主体客体理论上本质上是自然主义的。在费尔巴哈看来,主体是“人”,客体是“你”,主24卢卡奇指出,黑格尔哲学的优点在于承认历史的重要性。黑格尔将主体看作历史过程的原动力和产物,从而排除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确立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同一。然而,他又认为,黑格尔同一的主体和客体理论使马克思成功地在历史内部找到了同一的主体和客体,这就是有自我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此种论断基于如下认识论:认识不是简单的直观,不是消极地反映现实,而是实践。他反对把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分开,主张要用总体性的观点来认识客观世界。这样一来,实践就不可能是单个人的实践,而应是阶级的社会实践,因为,只有人数众多的阶级才能“把握社会现实的总体和从总体上变革它”。
卢卡奇指出,黑格尔哲学的优点在于承认历史25阶级意识:第一,它不是个别人的意识,而是集体的意识,个人意识不可能支配历史发展的进程;第二,它不是普遍的工人们的意识,而是无产阶级的历史利益的合乎理性的表达,是同现实生活中的工人阶级意识完全不同的东西;第三,它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有可能通过政党而体现出来。阶级意识:第一,它不是个别人的意识,而是集体的意识,个人意识26阶级意识的威力在于它可使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因为一个阶级能够成为统治阶级就意味着,这个阶级是从它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出发的,并据此把整个社会组织起来。”
阶级意识的威力在于它可使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27为什么说无产阶级只有具备了自我意识—阶级意识,才能成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呢?
卢卡奇从总体性观点来解释无产阶级只有具备了自我意识—阶级意识,才能成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
在卢卡奇看来,一个阶级要认识自己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首先必须认识作为总体的社会,否则即是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犯片面性的错误。同时,他认为并不是任何一个阶级都能做到“总体地”认识社会、尤其是认识自身,如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是少数人,但它往往装作是代表所有的人来统治社会,它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私性和狭隘性,使它看不到“总体”,也不可能认识自身的本质。只有在社会上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能从中心看社会,能把它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只有具备了自我意识—阶级意识,才能成为历史的28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赋予人的个性以前所未有的意义,但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又必然取消人的个性,这一切决定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不可能真正把握社会总体、具体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的能力,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虚假意识”。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赋予人的个性以前所未29
只有在社会上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能从中心看社会,能把它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于无产阶级而言,解放其自身和解放全人类二者具有一致性,它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各个阶级不同的阶级意识使各个阶级从事不同的活动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无产者具备了自己本阶级的意识,就自然会成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就会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做出伟大的贡献,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只有在社会上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能从中心看30
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是不同于上述观点的。马克思从人的社会本质出发规定主体,并从实践的角度来规定客体。马克思指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是能动的,而人的能动性又具有自觉的目的性和活动的工具化。但人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要受对象的属性和规律的制约,人的活动不可能创造物质及其规律。人虽然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主体,但由于他本身是来自自然也就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人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不可能摆脱自然及其规律的约束,而且正是在认识自然、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是不31(三)扬弃物化是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
人的存在状态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人陷入了总体的、全面的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极端对立,人的主体性湮灭于形形色色的官僚机构、意识形态、科技理性,甚至许多无生命无意志的物质力量的控制之中。
哲学意义上的异化概念源于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异化在黑格尔哲学中是一个抽象的哲学范畴,或者说,是他的哲学实现自我演进过程中自始至终必然采取的方式。在黑格尔哲学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三段式”(“正题”、“反题”、“合题”)。在“三段式”里,每一个“正题”派生或分裂出“反题”便是“异化”(或对象化)的基本界定。从他最大的的辩证“三段式”“逻辑—自然—精神”来看,从逻辑发展到自然便是最大的一次异化。而从自然到精神,则是扬弃、克服异化而回到精神本身的过程。(三)扬弃物化是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32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异化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却又是暂时的,它一定要被扬弃和克服。否则,绝对精神的发展便无法实现。应该说,这个关于异化的哲学阐释并不仅仅在哲学上才有意义。从人的认识、发展来看,人的活动便是一种对象化、客观化、物化的过程:人只有从自身中分裂出一个“我”才能获得自我确证并把握外界客体从而改造世界和自身;人的存在依靠对象化活动来支撑,人的存在的确证和发展都必须依赖于人的认识,而人的认识只有在出现意识分裂,即出现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分裂的前提下通过对象化活动才成为可能。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实际上都是一种对象化,或物化的活动,因为我们的这些活动都导致了某种客观的物质后果,而这个客体化的后果恰恰是从我们的主体性里派生出的。然而据此而说我们的这些对象化活动便是一种异化则是错误的:这些对象化活动的物质后果乃是我们的本质力量的证明,而并不是从我们的主体性里分裂出来并反过来对我们的主体性构成否定的东西。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异化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却33马克思在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异化和对象化两个范畴,他认为在对象化劳动中,劳动的结果表现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的确证;而在异化劳动中,劳动结果则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否定和消解。所以,马克思认为物化有两种:一种是指劳动的对象化,另一种则是指异化。异化是指生产者的劳动在社会规定上的物化,亦即社会关系的物化,而对象化则是指劳动在自然规定上的物化。马克思在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异化和对象化两个范畴,34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首先指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是一种非人化,即“人的一切关系的物化”。其次,他认为人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产物反过来支配和主宰着人。由于物化,社会历史成为控制人们的“第二自然”,人被“第二自然”所控制所奴役。在客观方面是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品及其在市场上的运动的世界),虽然个人能为自己的利益而利用对这种规律的认识,但他也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现实过程本身。在主观方面—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地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异于人的客观性。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首先指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35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物化(异化)现象作出了揭露、分析和抗议。他写到:“人自身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变成了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
按照卢卡奇的理论,资本主义生产与交换固然由它的经济规律所左右并获得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合逻辑性与合目的性,然而这种冷酷的、将任何一种有生命无生命的“质料”都当成商品并将其交易原则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中的规律却支配了人:人固然可以利用他所掌握的有关的经济运行规律的知识为他自己的利益服务,但是他改变不了这规律本身,无论违反不违反他的本性与意愿他只能“随波逐流”而将自身的本真特性湮灭于经济运行的总过程之中。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物化(异化)现象作出了揭露、36
在市场法则支配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无论在客观上还是在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不表现为是这个过程的真正的主人,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去”。人只能将自己工具化为资本主义这架庞大机器里的一颗鏍丝并在系统的运转中作为原料被碾压得粉碎。一个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有在极权主义社会—里的命运只能在生存的压力下遵循一种工具化的标准依靠作为人的意志自由与主体性的被消解而维持一种生物学上的生命,一个小商人只能将自身变为市场法则所支配的“物品”而与别的“物品“进行交易并在“赢家通吃”的残酷现实中连血与肉一起被榨吸。人的活动已同他彻底分裂。他本身就是商品,这个商品的商业价值完全由市场而不由他的意志所支配。
在市场法则支配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37这样的一种市场法则超越于经济领域而构成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甚至日常生活的特征:社会的统治、管理活动以及人的文化诉求、人的交往都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作业、一种消费、一种交易,而这些异于人性与人的真正需要的现象借助于科技的便利越来越登峰造极。这样的一种市场法则超越于经济领域而构成社会政治38虽然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社会力量,但人类不仅未能支配这些力量,却相反为这些力量所支配。这些力量使人类能够征服宇宙空间,却未被用来从地球上消灭贫困、饥饿、疾病和儿童死亡。国家、政党、军队、教会、康采恩等社会组织与人类相离异,“带来了预想不到的后果”。于是,现代文明世界成了异化的世界。虽然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社会力39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因其从事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及遭受压迫的生存状态,形成了他们批判资本主义、消灭异化的一种特殊优势立场,卢卡奇在此基础上将无产阶级的任务规定为在获得阶级意识的前提下扬弃物化。只有当无产阶级的意识发展成为历史进程本身的意识时,当无产阶级表现为历史的同一的主体和客体并进行革命时,人类才有可能摆脱经济的制约和奴役,才能获得完整的、全面的、具体的历史认识,最终扬弃物化和获得精神财富。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因其从事资本主义雇佣劳40(四)历史是由阶级意识决定的阶级意识是“被赋予的阶级意识”,指人们在特定生活状况中,如果对这种状况以及从中产生的各种利益能够联系到它们对直接行动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影响予以完全把握,就可能具有的那些思想、感情等。卢卡奇认为,阶级意识是一种客观的可能性,是无产阶级的历史利益的合乎理性的表达。它不是超验的东西,而是阶级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实践的产物。历史和阶级意识是同一的。历史是实体,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就是主体。既然阶级意识可以决定无产阶级及其革命的命运,那么它也可以决定以无产阶级为其主体和客体的历史。(四)历史是由阶级意识决定的41关于阶级意识的产生?他说,不要以为阶级意识是捉摸不定的东西,因为在组织上“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可见形态”。而共产党组织的问题,正取决于这样的前提,即无产阶级如何真正获得他自己的阶级意识并把它变为自己的东西。关于阶级意识的产生?他说,不要以为阶级意识是42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启迪我们现阶段要特别注意研究新时期无产阶级意识培养问题。随着我们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物化意识已经吞噬了一些人的心灵。我们有必要研究新时期我国民众物化意识的消解之道,培养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树立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信念。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启迪我们现阶段要特别注意43历史非旦不是逝去者,而一直都是将来临的,它是丰富的,但目前并不在场;它是总体性的,但这种总体性并不是认识到了的,而是活跃着的在场者;它不是一种僵死的总体性逻辑,而是在实践着的在场者,且通过这种实践而求得与自身的同一。作为本体的历史,并不是在认识论中被识别出同一性或发展的,而是通过实践(活着)而同一、而发展的。历史非旦不是逝去者,而一直都是将来临的,它是44
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历史作为本体既不是主—客体式的近代认识论的对象,也不是海德格尔通过向此在作始源性回溯所获得的作为存在的存在本身。它通过人们的现实实践活动显现出来,人们的实践活动揭示了当下社会关系的历史性,这就使马克思哲学的历史本体论获得了一种现实的批判能力。一方面,当这种能力指向过去时,它就说明了以往的历史;另一方面,当其指向未来时,它又标明了历史的方向。因此,这种历史本体论也不仅仅是“幽灵”,它虽作为一种“缺席的原因”,但对现实却是有其实践性功能的。
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历史作为本体既不是主—客体式45第二讲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有反省的心则无过,有谦虚的心则无骄,有感恩的心则无愧,有服务的心则无懈,有正直的心则无邪第二讲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有反省的心则无过,46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Lukacs,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第二讲卢卡奇课件47一、卢卡奇的生平1885年4月1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29岁时出版了长达千页的两卷本现代戏剧论集,并以《戏剧的形式》的论文于1906年在布达佩斯获得博士学位。1908年前后,为了写作关于现代戏剧的专著研读了《资本论》。在1912-1917年间,他先后几次在德国的柏林、海德堡等地攻读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研究影响了他一生的理论思索,因为在这期间,他直接接触了胡塞尔、李凯尔特、文德尔班、狄尔泰等著名哲学家,特别是直接就教于著名生命哲学家齐美尔和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并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布洛赫成为同学和朋友。
一、卢卡奇的生平481919-1929年的十年是卢卡奇开创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时期,由于这十年卢卡奇主要在维也纳活动,因此也可以称作“维也纳时期”。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各国的无产阶级,匈牙利也于1918年10月暴发了无产阶级的武装革命,并于1918年11月成立了匈牙利共产党。卢卡奇于1918年12月加入匈牙利共产党,并投身革命。1919年3月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卢卡奇出任主管文化和教育的人民委员。同年8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推翻,革命宣告失败,卢卡奇同许多政治流亡者一样,移居维也纳。
1919-1929年的十年是卢卡奇开创西方马49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的问世。卢卡奇在此书中以物化、总体性、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所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获得了许多人的赞同与信奉,成为一些理论家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和经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场。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的问50
但同时,他也由此遭致了许多批评,特别是受到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和理论家的严厉批判和指责。而到了1928年,卢卡奇又因为“勃鲁姆纲领”而进一步遭到批评。当时,卢卡奇化名“勃鲁姆”(Blum)为匈牙利共产党起草一份新纲领,提出要建立以资产阶级民主为基础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这一纲领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斥责为社会民主党的“取消主义的纲领”。在1919年到1929年间,卢卡奇的主要理论著述是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
但同时,他也由此遭致了许多批评,特别是511930-1945年是卢卡奇相对远离政治,在苏联莫斯科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潜心研究理论的时期,这一阶段卢卡奇总的思想倾向是从《历史和阶级意识》向回退,更接近于共产国际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立场,因此往往被称作卢卡奇的“斯大林主义时期”或“苏联时期”。1930-1945年是卢卡奇相对远离政治52这期间,他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许多观点做了自我批评,从理论立场上更接近在共产国际中占主导地位、按斯大林理解所表述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他还从这一立场出发,对存在主义等现代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这一时期卢卡奇的理论著述很多,主要有《青年黑格尔》、《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理性的毁灭》等。
这期间,他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许多观53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卢卡奇回到了匈牙利,任布达佩斯大学哲学和美学教授,并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院士,此后,直到1971年逝世,他一直留在匈牙利。卢卡奇晚期的理论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同教学活动相结合。从40年代末就成为卢卡奇学生的一批青年理论家,如A·赫勒、G·马尔库什、M·瓦伊达等人,在卢卡奇的精心指导下,到了60年代形成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布达佩斯学派。一方面,他继续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自我批评,但另一方面,他又超越了苏联时期的保守的斯大林主义立场,试图以社会存在本体论、日常生活等新的理论范式来阐释自己的观点。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卢卡奇回到了54二、《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这部著作包括八篇论文,包括了作者1919年至1922年期间在党的工作岗位上对革命运动的理论问题和组织问题进行思考而写下的八篇文章,以及专门为此书而写的《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和《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两篇。他声称要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要帮助人们弄清楚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及其性质。二、《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55
卢卡奇将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想概括为反“物化”(Materiazation)。其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隶属于它的个人在精神上“被商品生产所创造出来的物化所毁灭。”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抹去了”包括诗人在内的“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使他们成为被“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在《资本论》中,他又嘲讽地以“金钱拜物教”指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意识形态。
卢卡奇将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想概括为反56目录历史与阶级意识目录:新版序言(1967)
序言(1922)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
阶级意识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Ⅰ.物化现象
Ⅱ.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
Ⅲ.无产阶级的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
合法性和非法性
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
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
人名索引目录57(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是纯粹的研究历史事实的“科学”?正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不同观点。一种就是以第二国际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另一种就是卢卡奇所理解的辩证法的态度。当我们说历史是按照某种内在目的发生的,这个目的不是在历史之外某个地方神秘存在的,只是说,历史是在我们思辨的思维中显现为历史的。人总是为了自身去建立某种“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历史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58
如果按照科学思维,社会历史的进步也是由客观的历史活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力”而决定的,而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就没有积极意义了。恩格斯对社会历史进步的所谓的“合力论”就符合了这种科学思维。这是一种消极的历史决定论。
如果按照科学思维,社会历史的进步也是由客59马克思把这种因果性思维所理解的社会看作是“从事后”思索的结果。言外之意,马克思主张“事先”思索。科学思维总是按照因果性法则来理解历史进步的。而按照因果性就总要从“从前”的某种存在来推导出将来的存在,过去决定现在和将来。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发展与人的那种为“未来”而构造的能动性意识没有关系。因为无论怎样,历史都会“进行”下去的。所以,这种消极的历史决定论也就是“历史宿命论”。马克思把这种因果性思维所理解的社会看作是“从事后60
历史并非是纯粹的事实,人总要对自身的历史性生存给出某种“理解”和“解释”,而这些解释活动才真正构成了历史的本质。历史是惟一在人自身的“意识”中显现的东西,这样就需要有一种从“历史”出发的自我意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质就是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人类自身的一种自我意识。
历史并非是纯粹的事实,人总要对自身的历史61自然性即康德–黑格尔的自然律–(盲目)自然必然性–合规律性之意。
历史性存在与自然性存在不同,就是因为自然性存在是按照因果必然性来运行,因而,自然性存在是需要在科学中被解释的。而历史则还需要人类自身的自我意识的参与才能运行,就是说,人类历史需要辩证法。辩证法不是别的,只是帮助历史显现为何种历史的逻辑。因此,历史只能通过辩证法进入人的思维之中,人则需要在辩证法的意义上获得历史的本质。自然性即康德–黑格尔的自然律–(盲目)自然必然性62
卢卡奇坚持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他从探讨“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开始,围绕如何解答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卢卡奇主张从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方面出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求出正确的答案。这主要还是针对第二国际的“科学主义”的态度进行批判。而卢卡奇的意思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纯粹“科学”的东西,而是一种“辩证法”。马克思是思考人类历史性生存问题的。对于这个问题显然要以“辩证法”来对待。卢卡奇坚持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他从探讨“63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公式和结论。这种方法是把整个人类历史看作有机的整体,突出实践性。如其所言:“不是经济动机在历史解释中的首要地位,而是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科学有着决定性的区别”。“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的一些研究成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命题的‘信奉’,也不是对‘圣书’的解释。与此相反,正统马克思主义指的只是方法。”而这个“方法”便是总体性的辩证法。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公64对方法的本质,他用“支配现实的”“具体的总体性”的范畴来注解。总体性的方法即研究历史变迁中的延续性以及延续中的变化和转型的一种方法。其审视对象是历史的延续、变迁及转型的过程,即世俗性的物质生活以及社会革命的过程。对方法的本质,他用“支配现实的”“具体的总体性65
在苏联、东欧和中国这样的地区和国家,由于统治阶级的力量比较强大,革命的力量相对弱小,所以革命的领导者总是十分重视对策略问题的探索。显而易见,这种政治斗争和政治革命中的策略,相对于哲学来说,就是方法论问题。
在苏联、东欧和中国这样的地区66
在卢卡奇看来,辩证法只能与一个向度发生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为一种方法论,“总体性辩证法”要求全面、历史地看待研究对象,把握研究对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纬度;而“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则是孤立、静止和无批判地看待它所要研究的对象,从而起到了肯定现实的功能。作为一种本体论,“总体性辩证法”是一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只能限制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实践”则是联系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只有建立在现代实践论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实现对人的生活世界以及人的价值和命运的关怀。在卢卡奇看来,辩证法只能与一个向度发生67(二)有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是历史的主体和客体
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主体是“非对象的、唯灵论的存在物”,主体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而客体则是主体设定的,其本质是抽象的意识。这样,主体的能动性就只能是抽象的、精神的能动性。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就表现为主体(理念、精神)将自身设定为客体又对之加以扬弃、最终复归自身的过程。显然,黑格尔唯心主义主体客体理论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的色彩。
(二)有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是历史的主体和客体68在费尔巴哈看来,主体是“人”,客体是“你”,主体在同时又是另一主体的客体,所以主体和客体是同一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就象主体实质上是“主体-客体”一样,客体在实质上即是“客体-主体”;不仅主体(人)有能动性,而且客体(人或物)也有能动性。可见,费尔巴哈在人本身基础上提出的主体客体理论上本质上是自然主义的。在费尔巴哈看来,主体是“人”,客体是“你”,主69卢卡奇指出,黑格尔哲学的优点在于承认历史的重要性。黑格尔将主体看作历史过程的原动力和产物,从而排除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确立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同一。然而,他又认为,黑格尔同一的主体和客体理论使马克思成功地在历史内部找到了同一的主体和客体,这就是有自我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此种论断基于如下认识论:认识不是简单的直观,不是消极地反映现实,而是实践。他反对把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分开,主张要用总体性的观点来认识客观世界。这样一来,实践就不可能是单个人的实践,而应是阶级的社会实践,因为,只有人数众多的阶级才能“把握社会现实的总体和从总体上变革它”。
卢卡奇指出,黑格尔哲学的优点在于承认历史70阶级意识:第一,它不是个别人的意识,而是集体的意识,个人意识不可能支配历史发展的进程;第二,它不是普遍的工人们的意识,而是无产阶级的历史利益的合乎理性的表达,是同现实生活中的工人阶级意识完全不同的东西;第三,它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有可能通过政党而体现出来。阶级意识:第一,它不是个别人的意识,而是集体的意识,个人意识71阶级意识的威力在于它可使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因为一个阶级能够成为统治阶级就意味着,这个阶级是从它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出发的,并据此把整个社会组织起来。”
阶级意识的威力在于它可使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72为什么说无产阶级只有具备了自我意识—阶级意识,才能成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呢?
卢卡奇从总体性观点来解释无产阶级只有具备了自我意识—阶级意识,才能成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
在卢卡奇看来,一个阶级要认识自己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首先必须认识作为总体的社会,否则即是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犯片面性的错误。同时,他认为并不是任何一个阶级都能做到“总体地”认识社会、尤其是认识自身,如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是少数人,但它往往装作是代表所有的人来统治社会,它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私性和狭隘性,使它看不到“总体”,也不可能认识自身的本质。只有在社会上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能从中心看社会,能把它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只有具备了自我意识—阶级意识,才能成为历史的73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赋予人的个性以前所未有的意义,但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又必然取消人的个性,这一切决定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不可能真正把握社会总体、具体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的能力,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虚假意识”。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赋予人的个性以前所未74
只有在社会上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能从中心看社会,能把它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于无产阶级而言,解放其自身和解放全人类二者具有一致性,它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各个阶级不同的阶级意识使各个阶级从事不同的活动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无产者具备了自己本阶级的意识,就自然会成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就会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做出伟大的贡献,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只有在社会上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能从中心看75
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是不同于上述观点的。马克思从人的社会本质出发规定主体,并从实践的角度来规定客体。马克思指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是能动的,而人的能动性又具有自觉的目的性和活动的工具化。但人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要受对象的属性和规律的制约,人的活动不可能创造物质及其规律。人虽然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主体,但由于他本身是来自自然也就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人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不可能摆脱自然及其规律的约束,而且正是在认识自然、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是不76(三)扬弃物化是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
人的存在状态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人陷入了总体的、全面的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极端对立,人的主体性湮灭于形形色色的官僚机构、意识形态、科技理性,甚至许多无生命无意志的物质力量的控制之中。
哲学意义上的异化概念源于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异化在黑格尔哲学中是一个抽象的哲学范畴,或者说,是他的哲学实现自我演进过程中自始至终必然采取的方式。在黑格尔哲学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三段式”(“正题”、“反题”、“合题”)。在“三段式”里,每一个“正题”派生或分裂出“反题”便是“异化”(或对象化)的基本界定。从他最大的的辩证“三段式”“逻辑—自然—精神”来看,从逻辑发展到自然便是最大的一次异化。而从自然到精神,则是扬弃、克服异化而回到精神本身的过程。(三)扬弃物化是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77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异化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却又是暂时的,它一定要被扬弃和克服。否则,绝对精神的发展便无法实现。应该说,这个关于异化的哲学阐释并不仅仅在哲学上才有意义。从人的认识、发展来看,人的活动便是一种对象化、客观化、物化的过程:人只有从自身中分裂出一个“我”才能获得自我确证并把握外界客体从而改造世界和自身;人的存在依靠对象化活动来支撑,人的存在的确证和发展都必须依赖于人的认识,而人的认识只有在出现意识分裂,即出现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分裂的前提下通过对象化活动才成为可能。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实际上都是一种对象化,或物化的活动,因为我们的这些活动都导致了某种客观的物质后果,而这个客体化的后果恰恰是从我们的主体性里派生出的。然而据此而说我们的这些对象化活动便是一种异化则是错误的:这些对象化活动的物质后果乃是我们的本质力量的证明,而并不是从我们的主体性里分裂出来并反过来对我们的主体性构成否定的东西。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异化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却78马克思在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异化和对象化两个范畴,他认为在对象化劳动中,劳动的结果表现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的确证;而在异化劳动中,劳动结果则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否定和消解。所以,马克思认为物化有两种:一种是指劳动的对象化,另一种则是指异化。异化是指生产者的劳动在社会规定上的物化,亦即社会关系的物化,而对象化则是指劳动在自然规定上的物化。马克思在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异化和对象化两个范畴,79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首先指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是一种非人化,即“人的一切关系的物化”。其次,他认为人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产物反过来支配和主宰着人。由于物化,社会历史成为控制人们的“第二自然”,人被“第二自然”所控制所奴役。在客观方面是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品及其在市场上的运动的世界),虽然个人能为自己的利益而利用对这种规律的认识,但他也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现实过程本身。在主观方面—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地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异于人的客观性。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首先指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80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物化(异化)现象作出了揭露、分析和抗议。他写到:“人自身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变成了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
按照卢卡奇的理论,资本主义生产与交换固然由它的经济规律所左右并获得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合逻辑性与合目的性,然而这种冷酷的、将任何一种有生命无生命的“质料”都当成商品并将其交易原则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中的规律却支配了人:人固然可以利用他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学校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制度例文(三篇)
- 2024年天津市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版(二篇)
- 2024年安全保卫规章制度(五篇)
- 2024年单位劳务合同范文(三篇)
- 2024年合作建房合同样本(二篇)
- 2024年大型货车租赁合同格式版(二篇)
- 【《数据分类与权利客体可能性探析综述》3000字】
- 【《银行员工绩效管理探析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3000字】
- 2024年幼儿园后勤组工作计划样本(三篇)
-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二篇)
- 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实务课件
- 初中英语单词表大全必背个带音标
- 还原糖实验-ppt课件
- 高中英语全册教学大纲-(全)
- 泛光照明技术标
- 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技术文件(福建省选拔)
- 汽车服务4S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氧气、二氧化碳、氩气安全周知卡
-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
- 远离流动摊点,拒绝垃圾食品
-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