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03工作面岩移观测总结及分析_第1页
150103工作面岩移观测总结及分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0103工作面岩移观测总结及分析一、150103工作面情况150103工作面走向长686m,倾向长154m,位于太原组底部,煤层构造较简单,平均5.6m,含0-2层夹秆,倾角13°19°,煤层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顶板为细砂岩、砂质泥岩。150103工作面从2016年12月开始回采,2018年04月回采结束,在此期间要连续的对地表移动进行观测,及时掌握地表移动的各类参数。二、150103工作面四邻情况介绍150103工作面位于井田南翼,北部为15#煤南回风下山,西部为150105回风顺槽,南部为滨河二级水源地保护区,东部为实体煤层。岩移观测主要针对150103回采工作面

2、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进行观测三、观测线位置及长度的确定观测站位于150103工作面的正上方,对应地表高程1279T229m。地处丘陵荒地,地表无河流水体,地势起伏较大。由于工作面上覆地表为山地丘陵地貌形态,所以采用主断面观测线,即沿倾向主断面和走向主断面设置三条观测线。其中:一条走向观测线,走向观测线的位置设置在工作面回风顺槽下帮70米处相对应的地表,即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位置。两条倾向观测线,倾向观测线距切眼的距离设计为280米,两条倾向观测线间距大于50m。四、控制点及工作测点数目控制点用工业广场内部的西安80系坐标基准点,分别为永2、永3、永4,使用GPS-RTK(华测X9)做静态测量,向15

3、0103回采工作面地表外边界预计不受采动影响的区域放设控制测点3个,再由此控制点向观测线上引观测工作点。根据测量规程及工作面长度确定观测点点位和点间距,其中:在2条倾向观测线上设置测点共14个,点间距为20m,测点编号自下山向上山方向顺序增加,第一条Q1、Q2-Q7,第二条Q8、Q9Q14。在走向观测线上设置测点33个,点间距为20m,按工作面推进方向顺序增加,依次编号为Z1、Z2、Z33。五、观测站测量1、观测观测站建立后,于2016年11月10日对观测站进行了首次观测,至2018年10月15日共进行了47次观测。2、内业处理内业资料处理主要包括原始记录本检查,各监视观测点高程计算各量距边长

4、计算和水平边长改正,工作点坐标和距离计算,观测站下沉计算和水平移动、水平变形计算,建立移动和变形台帐,移动和变形值分析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如下:(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闭合水准路线测得的高差总和h应等于零,如不等于零,其值即为闭合水准路线测得的高差总和h应等于零,如不等于零,其值即为高差闭合差,即:wh二Zh水准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w二±6厉,mm式中:n为奇数测站数容_若w<w,则将w。反号,按与水准路线各点的测站数成正比调h容整,其改正数为:wv乞nini式中:n为水准路线总站数n为第i段的测站数i(2)高程计算由水准路线起始点的高程,加经改正的点间高差,便可计算出各点的高程。计算出的终点高程,应与其已知值相等。3. 观测结果分析监视观测情况:监视观测点下沉值为010mm,(多数点为3mm左右):倾斜值为T.23+3.53mm/m(多数边为0.5mm/m以下);曲率变形为:T.13124103/m,水平变形为=0.68+0.59mm/m(多数为-0.4m/m以下)。六、岩移分析从观测结果可以看出,地表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剔除观测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