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指导_第1页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湖南文理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2月44目录实验一数字基带与频带信号实验4实验二同步控制实验14实验三模拟信号数字化及其调制解调实验33实验四通信系统实验39实验一数字基带与频带信号实验第一部分数字基带信号部分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2 、掌握AMI、HDB的编码规则。3 、掌握从HDB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4 、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5 、了解HDB(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二、实验内容1 、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

2、码(HDB)、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码。2 、用示波器观察从HDB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3、用示波器观察HDB、AMI译码输出波形。三、基本原理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HDB编译码模块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1、数字信源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1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图1-1帧结构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

3、输入输出点:?CLK晶振信号测试点?BS-OUT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FS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NRZ-OUTNRZ信号输出点/测试点FS信号可用作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以便观察2DPSK等信号。FS信号、NRZ-OUT言号之间的相位关系如图1-2所示,图中NRZ-OU啲无定义位为0,帧同步码为1110010,数据1为11110000,数据2为00001111。FS信号的低电平、高电平分别为4位和8位数字信号时间,其上升沿比NRZ-OUT码第一位起始时间超前一个码丿元。NRZ-OUTFS图1-2FS、NRZ-OUT波形2. HDB3编译码原理框图如图1-3所示。本单元有以下测试点

4、及输出点:?NRZ_IN编码器输入信号?BS_IN位同步输入信号?NRZ_OUT译码器输出信号?BS-OUT锁相环输出的位同步信号?(AMI)HDB编码器输出信号?(AMI)HDBD(AMI)HDB整流输出信号本模块上的开关K1用于选择码型,K1位于左边(A端)选择AMI码,位于右边(H端)选择HDB码。下面简单介绍AMI、HDB码编码规律。AMI码的编码规律是:信息代码1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1的符号交替反转;信息代码0的为0码。AMI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t与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Ts的关系是t=0.5Ts。HDB码的编码规律是:4个连0信

5、息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000V,有偶数个信息1码(包括0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B00V,其它的信息0码仍为0码;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HDB码中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HDB码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设信息码为00000110000100000,贝yNRZ码、AMI码,HDB码如图1-4所示。译码时,需将AMI或HDB码变换成两路单极性信号分别送到CD22103的第11、第13脚,此任务由双/单变换电路来完成。当信息代码连0个数太多时

6、,从AMI码中较难于提取稳定的位同步信号,而HDB中连0个数最多为3,这对提取高质量的位同信号是有利的。这也是HDB码优于AMI码之处。HDB码及经过随机化处理的AMI码常被用在PCMH、二、三次群的接口设备中。在实用的HDB编译码电路中,发端的单/双极性变换器一般由变压器完成;收端的双/单极性变换电路一般由变压器、自动门限控制和整流电路完成,本实验目的是掌握HDB编码规则,及位同步提取方法,故对极性变换电路作了简化处理,不一定符合实用要求。信息代码血疲形00000110110001n0000AM1代码000001-1000010000AM渡形nH®日代码B00Vu0-1100-V1

7、000Vhdb我形rLn-PL图1-4NRZ、AMI、HDB关系图CD22103的引脚及内部框图如图1-5所示,引脚功能如下:NRZ-IN1716CTX215HDB3/AM1-314NRZ-OUT413CRX512RAIS611AIS710V89(a)弓|脚图1-10CD22103的引脚及内部框图(1)NRZ-IN编码器NRZ信号输入端;(2)CTX编码时钟(位同步信号)输入端;(3)HDB/AMI码型选择端:接TTL高电平时,选择HDB码;接TTL低电平时,选择AMI码;(4)NRZ-OUTHDB译码后信码输出端;(5)CRX码时钟(位同步信号)输入端;(6)RAIS告警指示信号(AIS)检

8、测电路复位端,负脉冲有效;(7)AISAIS信号输出端,有AIS信号为高电平,无ALS信号时为低电平;(8)Vss接地端;(9)ERR不符合HDBAMI编码规则的误码脉冲输出端;(10)CKRHDB码的汇总输出端;(11)+HD0INHDB译码器正码输入端;(12)LTFHDE3译码内部环回控制端,接高电平时为环回,接低电平时为正常;(13)-HDE3-INHDB译码器负码输入端;(14)-HDE3-OUTHDB编码器负码输出端;(15)+HDB3-OUTHDB3编码器正码输出端;(16)VDD接电源端(+5V)CD22103主要由发送编码和接收译码两部分组成,工作速率为50Kb/s10Mb/

9、s。两部分功能简述如下。发送部分:当HDB/AMI端接高电平时,编码电路在编码时钟CTX下降沿的作用下,将NRZ码编成HDB3码(+HDB3-0UT-HDB3-0UT两路输出);接低电平时,编成AMI码。编码输出比输入码延迟4个时钟周期。接收部分:(1)在译码时钟CRX的上升沿作用下,将HDB3码(或AMI码)译成NRZ码。译码输出比输入码延迟4个时钟周期。(2)HDB3码经逻辑组合后从CKR端输出,供时钟提取等外部电路使用;(3)可在不断业务的情况下进行误码监测,检测出的误码脉冲从ERR端输出,其脉宽等于收时钟的一个周期,可用此进行误码计数。(4)检测出所接收的AIS码,检测周期由外部RAI

10、S决定。据CCITT规定,在RAIS信号的一个周期(500s)内,若接收信号中“0”码个数少于3,则AIS端输出高电平,使系统告警电路输出相应的告警信号,若接收信号中“0”码个数不少于3,AIS端输出低电平,表示接收信号正常。(5)具有环回功能四、实验步骤1 、熟悉信源模块,AMI&HDB3编译码模块(由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实现)和HDB3编译码模块的工作原理。2、打开数字信号源模块和AMI&HDB3编译码模块的电源。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模块上的各种信号波形。用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进行下列观察:(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

11、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2)用K1产生代码X1110010(X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码特点。3、打开AMI(HDB3)编译码模块电源。将数字信源模块的NRZ-OU和BS-OUT用导线分别连接到AMI(HDB3)编译码模块的NRZ-IN和BS-IN上。用示波器观察HDB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用信源模块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1)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NRZ-OUT和(AMI)HDB,将信源模块K1、K2、

12、K3的每一位都置1,观察并记录全1码对应的AMI码和HDB码;再将K1、K2、K3置为全0,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码。观察AMI码时将开关置于A端,观察HDB3码时将K1置于H端,观察时应注意编码输出(AMI)HDB比输入NRZ-OUT延迟了4个码元。(2)将K1、K2、K3置于011100100000110000100000态,观察并记录对应的AMI码和HDB码。(3)将K1、K2、K3置于任意状态,K1置A或H端,CH1接NRZ-OUTCH2分别接(AMI)HDB3-DBPFBS-R和NRZ,观察这些信号波形。观察时应注意:?NRZ信号(译码输出)迟后于NRZ-OUT言号(编码输

13、入)8个码元。?AMI、HDB码是占空比等于0.5的双极性归零码,AMI-D、HDBD是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码。?BS-OUT是一个周期基本恒定(等于一个码元周期)的TTL电平信号。?本实验中若24位信源代码中只有1个“1“码,则无法从AMI码中得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位同步信号,因此不能完成正确的译码。若24位信源代码全为“0”码,则更不可能从AMI信号(亦是全0信号)得到正确的位同步信号。信源代码连0个数越多,越难于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或者说要求带通滤波的Q值越高,因而越难于实现),译码输出NRZ越不稳定。而HDB码则不存在这种问题。五、实验报告要求1. 根据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结果

14、。2. 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1)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2)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相对应的AMI码及HDB码是否一定相同?为什么?第二部分数字频带信号部分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绝对码、相对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2 、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ASK2FSK2PSK2DPSK信信号的方法。3 、掌握相对码波形与2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绝对码波形与2D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内容1 、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码波形、相对码波形。2 、用示波器观察2ASK2FSK、2PSK2DPSK信号波形。三、基本原理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数字调制模块。信源模块向调制模块提供位同步信号和数字基

15、带信号(NRZ码)。调制模块将输入的NRZ绝对码变为相对码、用键控法产生2ASK2FSK、2DPSKB号。调制单元的原理方框图如图1-11所示。图1-11数字调制方框图?BS-IN?NRZ-IN?CAR?AK(即NRZ-IN)?BK?2DPSK(2PSK-OUT?2FSK-OUT?2ASK本单元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位同步信号输入点数字基带信号输入点2DPSK信号载波测试点绝对码测试点(与NRZ-IN相同)相对码测试点2DPSK(2PSK信号测试点/输出点,Vp-p>0.5V2FSK信号测试点/输出点,Vp-p>0.5V2ASKB号测试点,Vp-p>0.5VF面重点介绍2

16、PSK2DPSK2PSK2DPSK波形与信息代码的关系如图1-12所示。信息代码1Q1图1-122PSK、2DPSK波形图中假设码元宽度等于载波周期的1.5倍。2PSK信号的相位与信息代码的关系是:前后码元相异时,2PSK信号相位变化180,相同时2PSK信号相位不变,可简称为"异变同不变”。2DPSK信号的相位与信息代码的关系是:码元为“1”时,2DPSK信号的相位变化180。码元为“0”时,2DPSK信号的相位不变,可简称为“1变0不变”。应该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相位变或不变,是指将本码元内信号的初相与一码元内信号的末相进行比较,而不是将相邻码元信号的初相进行比较。实际工程中,2

17、PSK或2DPSK信号载波频率与码速率之间可能是整数倍关系也可能是非整数倍关系。但不管是那种关系,上述结论总是成立的。本单元用码变换一一2PSK调制方法产生2DPSK信号,原理框图及波形图如图1-14所示。相对于绝对码AK2PSK调制器的输出就是2DPSK信号,相对于相对码、2DPSK调制器的输出是2PSK信号。图中设码元宽度等于载波周期,已调信号的相位变化与AKBK的关系当然也是符合上述规律的,即对于AK来说是“1变0不变”关系,对于BK来说是“异变同不变”关系,由AK到BK的变换也符合“1变0不变”规律。图1-13中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也可能具有相反的相位,BK也可能具有相反的序列即00100

18、,这取决于载波的参考相位以及异或门电路的初始状态。2DPSK通信系统可以克服上述2PSK系统的相位模糊现象,故实际通信中采用2DPSK而不用2PSK(多进制下亦如此,采用多进制差分相位调制MDPS)此问题将在数字解调实验中再详细介绍。Bk-12DPSK(AK)2PSK调制I2PSK(BK)AKEK2DPWW2FSK(BK:1011011011产t图1-132DPSK调制器2PSK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S(t)=m(t)Cos3ct式中m(t)为双极性不归零码BNRZ当“0”、“1”等概时m(t)中无直流分量,S(t)中无载频分量,2DPSK言号的频谱与2PSK相同。2ASK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与2PS

19、K相同,但m(t)为单极性不归零码NRZNRZ中有直流分量,故2ASK信号中有载频分量。2FSK信号(相位不连续2FSK)可看成是AK与aK调制不同载频信号形成的两个2ASK信号相加。时域表达式为S(t)m(t)cosc1tm(t)cosc2t2FSK图1-142ASK、2PSK(2DPSK、2FSK信号功率谱设码元宽度为Ts,fs=1/Ts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2ASK2PSK(2DPSK、2FSK的功率谱密度如图1-14所示。可见,2ASK2PSK(2DPSK的功率谱是数字基带信号m(t)功率谱的线性搬移,故常称2ASK2PSK(2DPSK为线性调制信号。多进制的MASKMPSK(MDPSK

20、、MFSK信号的功率谱与二进制信号功率谱类似。本实验系统中m(t)是一个周期信号,故m(t)有离散谱,因而2ASK2PSK(2DPSK、2FSK也具有离散谱。四、实验步骤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及数字调制单元的工作原理。2、连线:数字调制单元的CLK、BS-IN、NRZ-IN分别连至数字信号源单元的CLK、BS-OUT、NRZ-OUT。3、打开数字信源模块与数字调制模块得电源。用数字信源模块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CH1接AKCH2接BK信源模块的K、&、K3置于任意状态(非全0),观察AKBK波形,总结绝对码至相对码变换规律以及从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规律。4、示波器CH1

21、接2DPSK-0UTCH2分别接AK及BK,观察并总结2DPSK言号相位变化与绝对码的关系以及2DPSK信号相位变化与相对码的关系(此关系即是2PSK信号相位变化与信源代码的关系)。注意:2DPSK信号的幅度可能不一致,但这并不影响信息的正确传输。5、示波器CH1接AKCH2依次接2FSK-0UT和2ASK-0UT观察这两个信号与AK的关系(注意“1”码与“0”码对应的2FSK信号幅度可能不相等,这对传输信息是没有影响的)。应该注明的是:由于示波器的原因,实验中可能看不到很理想的2FSK、2DPSK波形。五、实验报告要求1 、设绝对码为全1、全0或10011010,求相对码。2 、设相对码为全

22、1、全0或10011010,求绝对码。3 、设信息代码为10011010,载频分别为码元速率的1倍和1.5倍,画出2DPSK及2PSK信号波形。4 、总结绝对码至相对码的变换规律、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规律并设计一个由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电路。5、总结2DPSK信号的相位变化与绝对码的关系以及2DPSK信号的相位变化与相对码的关系(即2PSK的相位变化与信息代码之间的关系)。实验二同步控制实验第一部分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模拟锁相环的工作原理,以及环路的锁定状态、失锁状态、同步带、捕捉带等基本概念。2. 掌握用平方环法从2DPSK信号中提取相干载波的原理及模拟锁相环的设计

23、方法。二、实验内容1. 观察模拟锁相环的锁定状态、失锁状态及捕捉过程。2. 观察环路的捕捉带和同步带。3. 用平方环法从2DPSK言号中提取载波同步信号,观察相位模糊现象。三、基本原理常用平方环或同相正交环(科斯塔斯环)从2DPSK信号中提取相干载波。本实验用平方环,其原理方框图及电原理图如图2-1、图2-2所示。PSK/N严方放大整形+压控振荡器、VCO移相器滤波器CAR-OUT图2-1载波同步方框图载波同步模块上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2DPSK-IN2DPSK言号输入点?MU平方器输出测试点,VP-P>1V?COMP锁相环输入信号测试点?Ud锁相环压控电压测试点?VCO锁相环输

24、出信号测试点,Vp-p>0.2V?CAR-OUT相干载波信号输出点/测试点图理原电步同波载2-2图Z>-工4'-士厂j隹一7第MfrBE-ut气;-Is-!E塔自口一电7ts詈一豎価筈弋KIfc-ihs-蛊-=-A-j_“三II-!3d=»-T'|11V=e)TAF_l.<吝出01-cN;fa.2yk1<rT-4-m-.锁相环由鉴相器(PD)、环路滤波器(LF)及压控振荡器(VCO组成,如图2-3所示。图2-3锁相环方框图模拟锁相环中,PD是一个模拟乘法器,LF是一个有源或无源低通滤波器。锁相环路是一个相位负反馈系统,PD检测Ui(t)与uo(

25、t)之间的相位误差并进行运算形成误差电压Ud(t),LF用来滤除乘法器输出的高频分量(包括和频及其他的高频噪声)形成控制电压uc(t),在uc(t)的作用下、uo(t)的相位向ui(t)的相位靠近。设u(t)=Uisinwit+0i(t),Uo(t)=UoCOSWit+0o(t),则Ud(t)=UdSin0e(t),0e(t)=0i(t)-0o(t),故模拟锁相环的PD是一个正弦PD。设Uc(t)=ud(t)F(P),F(P)为LF的传输算子,VCO的压控灵敏度为Ko,则环路的数学模型如图2-4所示。i(t)o(t)图2-4模拟环数学模型当e(t)云时,e(t),令为PD的线性化鉴相灵敏度、单

26、位为V/rad,则环路线性化数学模型如图2-5所示。o(t)图2-5环路线性化数学模型由上述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可得到以下重要结论:?当uI(t)是固定频率正弦信号(0I(t)为常数)时,在环路的作用下,VCC输出信号频率可以由固有振荡频率wo(即环路无输入信号、环路对VCC无控制作用时VCC的振荡频率),变化到输入信号频率3I,此时Bo(t)也是一个常数,Ud(t)、Uc(t)都为直流。我们称此为环路的锁定状态。定义厶3o=3I-3o为环路固有频差,厶3p表示环路的捕捉带,3H表示环路的同步带,模拟锁相环中厶3p<A3缶当|厶3o|<A3P时,环路可以进入锁定状态。当|A3o|

27、<A3H时环路可以保持锁定状态。当|A3o|>A3P时,环路不能进入锁定状态,环路锁定后若A3o发生变化使|A3o|>A3H,环路不能保持锁定状态。这两种情况下,环路都将处于失锁状态。失锁状态下ud(t)是一个上下不对称的差拍电压,当3I>3o,ud(t)是上宽下窄的差拍电压;反之ud(t)是一个下宽上窄的差拍电压。?环路对0i(t)呈低通特性,即环路可以将Bi(t)中的低频成分传递到输出端,Bi(t)中的高频成分被环路滤除。或者说,0o(t)中只含有0i(t)的低频成分,0i(t)中的高频成分变成了相位误差0e(t)。所以当Ul(t)是调角信号时,环路对Ul(t)等效

28、为一个带通滤波器,离3I较远的频率成分将被环路滤掉。?环路自然谐振频率3n及阻尼系数Z(具体公式在下文中给出)是两个重要参数。3 n越小,环路的低通特性截止频率越小、等效带通滤波器的带宽越窄;Z越大,环路稳定性越好。?当环路输入端有噪声时,0I(t)将发生抖动,3n越小,环路滤除噪声的能力越强。实验一中的电荷泵锁相环4046的性能与模拟环相似,所以它可以将一个周期不恒定的信号变为一个等周期信号。有关锁相环理论的详细论述,请读者参阅文献。对2DPSK言号进行平方处理后得222S2(t)m2(t)cos2ct(1cos2ct)/2,此信号中只含有直流和23c频率成分,理论上对此信号再进行隔直流和二

29、分频处理就可得到相干载波。锁相环似乎是多余的,当然并非如此。实际工程中考虑到下述问题必须用锁相环:?平方电路不理想,其输出信号幅度随数字基带信号变化,不是一个标准的二倍频正弦信号。即平方电路输出信号频谱中还有其它频率成分,必须滤除。?接收机收到的2DPSK信号中含有噪声(本实验系统为理想信道,无噪声),因而平方电路输出信号中也含有噪声,必须用一个窄带滤波器滤除噪声。?锁相环对输入电压信号和噪声相当于一个带通滤波器,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环路参数使带通滤波器带宽足够小。当固有频差为0时,模拟环输出信号的相位超前输入相位90,必须对除2电路输出信号进行移相才能得到相干载波。移相电路由两个单稳态触发器U

30、56:A和U56:B构成。U56:A被设置为上升沿触发,U56:B为下降沿触发,故改变U56:A输出信号的宽度即可改变U56:B输出信号的相位,从而改变相干载波的相位。此移相电路的移相范围小于90。可对相干载波的相位模糊作如下解释。在数学上对cos23ct进行除2运算的结果是cos3ct或-cos3ct。实际电路也决定了相干载波可能有两个相反的相位,因二分频器的初始状态可以为“0”也可以是“1”。在本套实验装置中,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采用数字集成琐相环芯片CD4046现对此芯片介绍如下:CD4046是一数字集成锁相环,它包括鉴相器和压控振荡器。它的组成框图如上图所示。该片内有两个鉴相

31、器供选择,一个是异或门鉴相器,一个是鉴频-鉴相器。四、实验步骤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数字调制、载波同步及模拟锁相环三个模块。1. 熟悉上述四个模块的工作原理。2. 将信源模块的BS-OUTNRZ-OUTCLK分别连接到数字调制模块的BS-IN、NRZ-IN和CLK再将调制模块的2DPSK连接到载波同步模块的2DPSK-IN。将模拟锁相环及载波同步单元的KEY波动开关拨到上方,用示波器顺序观察2DPSKMU,VCO,COMP,U0CAR-OUT信号,结合原理图理解从2DPSK信号中提取载波的过程。3用示波器观察锁相环的锁定状态、失锁状态。环路锁定时,环路输入信号频率等于反馈信号频率,即COMP与V

32、CC的频率相等,这时如观察Ud为近似锯型波的稳定波形。环路失锁时环路输入信号频率与反馈信号频率不相等,即此时COM与VCC的频率不相等,这时如观察Ud为不稳定波形。根据上述特点可判断环路的工作状态,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观察锁定状态与失锁状态向下拨动开关KEY,接通电源后用示波器观察Ud,若Ud为稳定波形,则调节载波同步模块上的电位器R26,Ud随R26减小而减小,随R26增大而增大,这说明环路处于锁定状态。用示波器两路探头同时观察COMPVCO可以看到两个信号频率相等。也可以用频率计分别测量COMP口VCO频率。在锁定状态下,向某一方向变化R26,可使Ud由稳定的波形变为不稳定,COMP口V

33、CC频率不再相等,环路由锁定状态变为失锁。接通电源后Ud也可能是不稳定的差拍信号,表示环路已处于失锁状态。失锁时U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就是锁定状态下Ud的变化范围(对应于环路的同步范围)。环路处于失锁状态时,COMPVCQ频率不相等。调节R26使ud的差拍频率降低,当频率降低到某一程度时Ud会突然变成稳定的信号,环路由失锁状态变为锁定状态。2)测量同步带与捕捉带将双踪示波器两路探头分别接在COMR锁相环输入频率fi)和VCO端,调节R26,使环路处于良好的锁定状态,即示波器上两路波形不但清晰稳定,而且要尽可能地保持很小的相位差。 同步带测量:缓慢调节R26使COM端的频率fi向下,直到刚好出现失

34、锁现象时停止调节R26,记下此时的锁相环输入频率fi1;缓慢调节R26使COMP端的频率fi向上,使环路重新锁定,直到再次出现失锁现象时停止调节R26,记下此时的信号源输出频率fi2,则环路的同步带为fi1-fi2。 捕捉带测量:缓慢调节R26,使COMP端的频率fi向下出现失锁现象,向上缓慢调节fi,直到环路刚好入锁,记下此时的信号源输出频率fi3;然后向上调节fi,使环路重新失锁后,再向下缓慢调节fi直到环路刚好入锁,记下此时的信号源输出频率fi4则环路的捕捉带为fi4-fi3。五、实验报告要求1. 总结锁相环锁定状态及失锁状态的特点。2.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环路同步带厶fH及捕捉带厶fp。

35、3. 总结用平方环提取相干载波的原理及相位模糊现象产生的原因。4. 设VCC固有振荡频率fo不变,环路输入信号频率可以改变,试拟订测量环路同步带及捕捉带的步骤。第二部分全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数字锁相环工作原理以及微分整流型数字锁相环的快速捕获原号理。2. 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信息代码的要求。3. 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持时间、位同步信号同步抖动等概念。二、实验内容1. 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锁定状态。2. 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信息代码的关系。3. 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

36、的关系。三、基本原理位同步电路的原理框图、波形图和电路图分别如图2-6、图2-7和图2-8所示。一、位同步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S-IN基带信号输入、测试点?BS-OUT位同步信号输出、测试点图2-6中各单元与图2-7中兀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晶振XI:晶体;?微分器U1DLF347?放大器U1CLF347?整流器U1BU1ALF347?单稳电路U2、U3:74LS123?分频器U4:EPM7064?门电路U4:EPM7064三、工作原理在本系统中采用的是微分整流型数字锁相环,它主要由波形转换电路及数字锁相器组成。1. 波形转换电路波形转换电路主要由一微分、整流电路组成,码元信号经微

37、分、整流后就可以提出位同步信号分量,其波形如图2-9所示,原理框图如图2-6所示。J.1aIkhfT图2-9基带信号微分、整流波形2. 数字锁相数字锁相的原理方框图如图2-6所示,它由稳定度振荡器、分频器、相位比较器和控制器组成。其中,控制器包括图中的扣除门、附加门和“或门”。高稳定度振荡器产生的信号经整形电路变成周期性脉冲,然后经控制器再送入分频器,输出位同步脉冲序列。若接收码元的速率为F(波特),则要求位同步脉冲的重复速率也为F(赫)。这里晶振的图2-6位同步器方框图振荡频率设计在nF(赫),由晶振输出经整形得到重复频率为nF(赫)的窄脉冲(图2-7中的b(b')。如果接收端晶振输

38、出经n次分频后,不能准确地和收到的码元信号同频同相,这时就要根据相位比器输出的误差信号,通过控制器对分频器进行调整。从经微分、整流后的码元信息中就可以获得接收码元所有过零点的信息,其工作波形如图2-9所示。得到接收码元的相位后,再将它加于相位比较器去比较。首先,先不管图中的单稳3,设接收信号为不归零脉冲(波形a),我们将每个码元的宽度分两个区,前半码元称为“滞后区”,即若位同步脉冲波形b落入此区,表示位同步脉冲的相位滞后于接收码元的相位;同样,后半码元称为“超前区”。接收码元经微分整流,并经单稳4电路后,输出如波形e所示的脉冲。当位同步脉冲波形b(它是由n次分频器d端的输出,取其上升沿而形成的

39、脉冲)位于超前区时,波形e和分频器d端的输出波形d使与门A有输出,该输出再经过单稳1就产生一超前脉冲(波形f)。若位同步脉冲波形b'(图中的虚线表示)落于滞后区,分频器c端的输出波形(c端波形和d端波形为反相关系)如波形c'所示,则与门B有输出,再经过单稳2产生一滞后脉冲(波形g)。这样,无论位同步脉冲超前或滞后,都会分别送出超前或滞后脉冲对加于分频器的脉冲进行扣除或附加,因而达到相位调整的目的。超前区I滞号区|超前区|滞后区|.图2-7波形图现在讨论图中的单稳3的作用。同波形图看到,位同步脉冲帅分频器d端输出波形(波形d)的正沿而形成的,所以相位调整的最后结果应该合波形d的正

40、沿对齐窄脉冲e(即d的正沿位于窄脉冲之内)。若d端产输出波形最后调整到如波形图d'所示的位置,则A、B两个与门都有输出;先是通过与门B输出一个滞后脉冲,后是通过与门A输出一超前脉冲。这样调整的结果使位同步信号的相位稳定在这一位置,这是我们所需要的。然而,如果d端的输出波形调整到波形图d'的位置,这时,AB两个与门出都有输出,只是这时是先通过A门输出一超前脉冲,而后通过B门输出一滞后脉冲。如果不采取措施,位同步信号的相位也可以稳定在这一位置,则输出的位同步脉冲(波形b)就会与接收码元的相位相差180°。克服这种不正确锁定的办法,是利用在这种情况下A门先有输出的这一特点。

41、当A门先有输出时,这个输出一方面产和超前脉冲对锁相环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这个输出经单稳3产生一脉冲将与门B封闭,不会再产生滞后脉冲。这样通过A六不断输出超前脉冲,就可以高速分频器的输出的相位,直到波形d的正沿对齐窄脉冲(波形e)为止。2-8位同步器电路图3. 数字锁相抗干扰性能的改善由图2-7可见,若干扰很小,它使波形e中窄脉冲左右摆动的幅度不大,那么,波形d的正沿位置可能仍在波形e的窄脉冲宽度之内。这时,由于送出的超前、滞后脉冲相互抵消,因而位同步脉冲的相位仍稳定不变。若干扰较大,使波形图b的位同步脉冲忽落入超前区,忽落入区滞后,锁相环就要进行调整了,这就会引起不希望的相位抖动。此时,我们可

42、以仿照模拟锁相环鉴相器后加有环路滤波器的方法,在数字锁相环的鉴相器后也可加一个数字式滤波器。图2-10显示了这种方案的原理框图。在图中包含了一个计超前脉冲数和一个计滞后脉冲数的N计数器,超前脉冲或滞后脉冲还通过或门加于一M计数器。选择(N<M<2)无论哪个计数器计满,都会使所有的计数器重新置0'当鉴相器送出超前脉冲或滞后脉冲时,滤波器并不马上就将它送去进行相位调整,而是要分别对输入的超前或滞后脉冲进行计数。如果位同步信号的相位确实是超前或滞后了,则连续输入的超前或滞后脉冲就会使超前滞后脉冲的N计数器先计满。这时,滤波器就输出一超前或滞后脉冲,使触发器C1或C2输出高电平打开

43、与门1或与门2,输入的超前或滞后脉冲就通过这两个与门加到相位调整电路,若连续输入超前或滞后脉冲,那么,由于这时触发器的输出已使与门打开,这些脉冲就可以连续送到相位调整电路,同时将三个计数器都置0'如果是同于干扰的作用,使鉴相器输出零星的超前或滞后脉冲,而且这两种脉冲是随机出现,那么,当两个N计数器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计满时,M计数器就可能已经计满了,并将三个计数器又置0'因此滤波器没有输出,就样就消除了随机干扰对同步信号相位的调整。图2-10数字滤波器方案四、实验步骤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位同步模块。1 、熟悉数字信源模块和位同步模块。将数字信源的输出信号NRZ-OUT连接到位

44、同步模块NRZIN端,打开电源开关、数字信源模块和位同步模块开关。调整信源模块的K1、K2、K3,使NRZ-OUT勺连“0”和连“1”个数较少。2 、观察数字环的锁定状态和失锁状态。将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分别接数字信源模块的NRZ-OUT和位同步模块的BS-OUT调节位同步模块上的可变电阻R1,观察数字环的锁定状态和失锁状态。锁定时BS-OUT信号上升沿位于NRZ-OUT言号的码元中间且在很小范围内抖动;失锁时,BS-OUT的相位抖动很大,可能超出一个码元宽度范围,变得模糊混乱。3 、观察位同步信号抖动范围与位同步器输入信号连“1”或连“0”个数的关系。调节可变电阻环路锁定且BS-OUT信号相位抖

45、动范围最小(即固有频差最小),增大NRZ-OUTW号的连“0”或连“1”个数,观察BS-OUT信号的相位抖动变化情况。4、观察位同步器的快速捕捉现象、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大小及同步保持时间与环路固有频差的关系。使BS-OUT信号的相位抖动最小,断开位同步单元的输入信号,观察NRZ-OUT与BS-OUT信号的相位关系变化快慢情况,接通位同步单元的输入信号,观察快速捕捉现象(位同步信号BS-OUT的相位一步调整到位)。再微调位同步单元上的可变电路(即增大固有频差)当BS-OUT相位抖动增大时断开位同步单元的输入信号,观察NRZ-OUT言号与BS-OUT信号的相位关变化快慢情况并与固有频差最小时进行定

46、性比较。五、实验报告要求1 、数字环位同步器输入NRZ码连“1”或连“0”个数增加时,提取的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增大,试解释此现象。2 、设数字环固有频差为厶f,允许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范围为码元宽度Ts的n倍,求同步保持时间tc及允许输入的NRZ码的连“1”或“0”个数最大值。3 、数字环同步器的同步抖动范围随固有频差增大而增大,试解释此现象。4、若将AMI码或HDB码整流后作为数字环位同步器的输入信号,能否提取出位同步信号?为什么?对这两种码的连“1”个数有无限制?对AMI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对HDB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为什么?5、提出一种新的环路滤波器,使环路具

47、有更好的抗噪能力。7、设计出一种新的锁相环,并且使用CPLD来实现。第三部分帧同步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巴克码识别原理。2. 掌握同步保护原理。3. 掌握假同步、漏同步、捕捉态、维持态概念。二、实验内容1. 观察帧同步码无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2. 观察帧同步码有一位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和捕捉态。3. 观察同步器的假同步现象和同步保护作用。三、基本原理在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中,为了正确地传输信息,必须在信息码流中插入一定数量的帧同步码,可以集中插入、也可以分散插入。本实验系统中帧同步码为7位巴克码,集中插入到每帧的第2至第8个码元位置上。帧同步模块的原理框图及电原理图分别如图2-11、图2

48、-12所示。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S-IN数字基带信号输入点?BS-IN位同步信号输入点?GAL巴克码识别器输出信号测试点?-2424分频器输出信号测试点?FS-OUT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图2-11中各单元与图2-12中元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相加器?判决器?单稳?与门1?与门2?与门3?与门4?或门?3分频器U52:可编程逻辑器件GAL20V8U53:可编程逻辑器件GAL20V8U59:A:单稳态触发器74LS123U56:D:与门7408U56:B:与门4708U56:A:与门7408U56:C:与门7408U58:A:或门74LS32U54:计数器74LS393U55:A

49、:JK触发器74LS109?触发器?十24分频器U60:计数器79LS393;U61:A,C:与门74LS08;U58:C:或门74LS32?移位寄存器U50U51:四位移位寄存器74175图2-11帧同步模块原理框图从总体上看,本模块可分为巴克码识别器及同步保护两部分。巴克码识别器包括移位寄存器、相加器和判决器,图2-11中的其余部分完成同步保护功能。移位寄存器由两片74175组成,移位时钟信号是位同步信号。当7位巴克码全部进入移位寄存器时,U50的Q、Q、Q、Q及U51的Q、Q、Q都为1,它们输入到相加器U52的数据输入端DoD6,U52的输出端Y。、丫1、丫2都为1,表示输入端为7个1。

50、若Y2YYo=1OO时,表示输入端有4个1,依此类推,丫2丫丫0的不同状态表示了U52输入端为1的个数。判决器U53有6个输入端。IN2、IN1、INo分别与U52的YY、Y0相连,L2、L1、Lo与判决门限控制电压相连,L2、L1已设置为1,而Lo由同步保护部分控制,可能为1也可能为0。在帧同步模块电路中有发光二极管指示灯P3与判决门限控制电压相对应,即与Lo对应,灯亮对应1,灯熄对应0。判决电平测试点TH就是Lo信号,它与指示灯P3状态相对应。当L2L1Lo=111时门限为7,灯亮,TH为高电平;当L2LLo=11o时门限为6,P3熄,TH为低电平。当U52输入端为1的个数(即U53的IN

51、zNINo)大于或等于判决门限于L2L1Lo,识别器就会输出一个脉冲信号。当基带信号里的帧同步码无错误时(七位全对),把位同步信号和数字基带信号输入给移位寄存器,识别器就会有帧同步识别信号GAL输出,各种信号波形及时序关系如图2-13所示,GAL信号的上升沿与最后一位帧同步码的结束时刻对齐。图中还给出了十24信号及帧同步器最终输出的帧同步信号FS-OUTFS-OUT的上升沿稍迟后于GAL的上升沿。s-in_LjinrLTLTLrLrLrLrLJl_tltlgal_+24IIFS-OUT图2-13帧同步器信号波形flsEblIBlrLITLL匚二=JLi.Ju一二_口a-VJwwx_urn-W4

52、V4图路电块模步冋帧21-Ip十24信号是将位同步信号进行24分频得到的,其周期与帧同步信号的周期相同(因为一帧24位是确定的),但其相位不一定符合要求。当识别器输出一个GAL脉冲信号时(即捕获到一组正确的帧同步码),在GAL信号和同步保护器的作用下,十24电路置零,从而使输出的十24信号下降沿与GAL信号的上升沿对齐。十24信号再送给后级的单稳电路,单稳设置为下降沿触发,其输出信号的上升沿比十24信号的下降沿稍有延迟。同步器最终输出的帧同步信号FS-OUT是由同步保护器中的与门3对单稳输出的信号及状态触发器的Q端输出信号进行“与”运算得到的。电路中同步保护器的作用是减小假同步和漏同步。当无基

53、带信号输入(或虽有基带信号输入但相加器输出低于门限值)时,识别器没有输出(即输出为0),与门1关闭、与门2打开,单稳输出信号通过与门2后输入到十3电路,十3电路的输出信号使状态触发器置“0”,从而关闭与门3,同步器无输出信号,此时Q的高电平把判决器的门限置为7(P3灯亮)、且关闭或门、打开与门1,同步器处于捕捉态。只要识别器输出一个GAL信号(因为判决门限比较高,这个GAL信号是正确的帧同步信号的概率很高),与门4就可以输出一个置零脉冲使十24分频器置零,十24分频器输出与GAL信号同频同相的的周期信号(见图2-12)。识别器输出的GAL脉冲信号通过与门1后使状态触发器置“1”,从而打开与门3,输出帧同步信号FS-OUT同时使判决器门限降为6(P3灯熄)、打开或门、同步器进入维持状态。在维持状态下,因为判决门限较低,故识别器的漏识别概率减小,假识别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