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1)资料讲解_第1页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1)资料讲解_第2页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1)资料讲解_第3页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1)资料讲解_第4页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1)资料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1)表热:辛凉解表药。表热:辛凉解表药。热证热证 虚热:清虚热药虚热:清虚热药 里热里热 气分热清热泻火药气分热清热泻火药 实热实热 血分热清热凉血药血分热清热凉血药 湿热湿热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 热毒疮疡清热解毒热毒疮疡清热解毒清虚热药研究较少清虚热药研究较少二、清热药分类的药理学特点、清热药分类的药理学特点(一)清热解毒:(一)清热解毒:热毒证温病初起热毒证温病初起疮痈肿毒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咽喉肿痛湿热痢疾湿热痢疾均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均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袪邪袪邪抗病原微生物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性反应抗炎性反应抗内毒素抗内毒素抗过氧化损伤抗过氧化损伤抗炎性细胞因子

2、抗炎性细胞因子扶正扶正增强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功能保护细胞器保护细胞器维护钙稳态维护钙稳态增强解毒活性增强解毒活性清热解毒治法研究过程清热解毒治法研究过程验证临床效果验证临床效果707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清热药清热药热毒症热毒症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原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研究室原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研究室) )五味消毒饮热毒清注射液五味消毒饮热毒清注射液( (简称热毒简称热毒清清, ,原名抗炎原名抗炎6 6号注射液号注射液) )。 急性胆系感染、急性阑尾炎、胰腺炎等急性胆系感染、急性阑尾炎、胰腺炎等20

3、0200例急腹症例急腹症, ,总有效率达总有效率达82 5%; 82 5%; 抗菌和抗病毒抗菌和抗病毒 最初的靶点最初的靶点 清热解毒制剂如热毒清等清热解毒制剂如热毒清等, ,在体外对多种细在体外对多种细菌具一定的抑制作用菌具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体内实验以热毒清而体内实验以热毒清治疗家兔大肠杆菌腹膜炎则疗效显著。治疗家兔大肠杆菌腹膜炎则疗效显著。 抗炎性反应抗炎性反应 艰难的探索艰难的探索热毒清能显著减轻兔大肠杆菌腹膜炎的炎性损害程度,热毒清能显著减轻兔大肠杆菌腹膜炎的炎性损害程度,证明证明, ,热毒清确有抗炎作用热毒清确有抗炎作用( (故名抗炎故名抗炎6 6号号), ),但抗炎药并但抗炎药

4、并不是抗生素不是抗生素, ,抗炎作用并非抗感染的主要机制。抗炎作用并非抗感染的主要机制。 抗内毒素抗内毒素 柳暗花明柳暗花明 热毒清在体外能使加入内毒素的鲎试验热毒清在体外能使加入内毒素的鲎试验转阴转阴, ,在电镜下能使内毒素的网状结构在电镜下能使内毒素的网状结构解聚或碎裂崩解解聚或碎裂崩解; ;在体内能有效拮抗大在体内能有效拮抗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的生物效应。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的生物效应。体外研究发现体外研究发现用有效抗生素处理培养基时,在细菌计用有效抗生素处理培养基时,在细菌计数降低的同时,伴有内毒素水平的增高,数降低的同时,伴有内毒素水平的增高,有的可达有的可达100100多倍。多倍。抗过氧

5、化损伤抗过氧化损伤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清热解毒治法在多种疾病过程中的清热解毒治法在多种疾病过程中的“解毒解毒”抗自由基作用抗自由基作用, ,可能是其可能是其异病同治的机制之一。异病同治的机制之一。外源性毒素内毒素内源性毒素内源性毒素氧自由基氧自由基 扶正与祛邪并举扶正与祛邪并举 “扶正以祛邪”,“正足邪自去” 增强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功能 顺理成章顺理成章 清热解毒代表方热毒清增强机体免疫功清热解毒代表方热毒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揭示能的揭示, ,不仅部分解释了其抗感染的不仅部分解释了其抗感染的治疗作用机理治疗作用机理, ,而且还为其与抗生素联而且还为其与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合

6、应用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保护细胞器保护细胞器 重中之重重中之重 保护组织细胞的功能保护组织细胞的功能, ,减轻炎症造减轻炎症造成的损害成的损害, ,将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将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维护钙稳态维护钙稳态 精细的调节精细的调节 通过促进线粒体的钙泵作用维护胞浆通过促进线粒体的钙泵作用维护胞浆2+2+的平的平衡衡, ,从而保护肝组织结构的完整从而保护肝组织结构的完整, ,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减轻内毒素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及脂质过氧化物对肝细胞的损伤。炎性细胞因子及脂质过氧化物对肝细胞的损伤。 增强解毒活性增强解毒活性 祛邪扶正相统一祛邪扶正相统一 提高微粒体细胞色素提高微粒体细胞色素 45

7、0450含量含量, ,并增强并增强苯胺羟化酶活性苯胺羟化酶活性, ,参与机体的解毒功能参与机体的解毒功能 另辟新径另辟新径 *中医对“热”和“毒”的概念较广泛,远非仅感染性疾病所能囊括 *清热解毒方药治疗其它急慢性疾病清热解毒方药治疗其它急慢性疾病, ,如肿瘤、如肿瘤、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病和老年病等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病和老年病等, ,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二)(二)清热泻火清热泻火“火为热之极火为热之极”,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热证。表现:高热、烦躁,多见于感热证。表现:高热、烦躁,多见于感染性疾病的明显期、急性期。染性疾病的明显期、急性期。

8、药理作用:清热解毒解热、镇静、药理作用:清热解毒解热、镇静、抗惊厥。抗惊厥。(三)清热凉血(三)清热凉血 主治热入营血。见于急性传染病的衰竭期,主治热入营血。见于急性传染病的衰竭期,伴有伴有CNSCNS病变及脏腑功能衰竭。病变及脏腑功能衰竭。1、抗菌、抗病毒,抗毒素以消除病因;、抗菌、抗病毒,抗毒素以消除病因; 2、强心,增加血循环动力;、强心,增加血循环动力; 3、扩张血管,解除微循环血管痉挛;、扩张血管,解除微循环血管痉挛;4、调整凝血与抗凝系统平衡的紊乱而减少出血;、调整凝血与抗凝系统平衡的紊乱而减少出血; 5、镇静、解热以改善神经系统症状。、镇静、解热以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四)清热燥湿

9、(四)清热燥湿主治湿热内蕴诸证。见于慢性疾病。主治湿热内蕴诸证。见于慢性疾病。如肝炎,尿道感染,菌痢。如肝炎,尿道感染,菌痢。 1、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菌、抗病毒、抗真菌;2、降脂,保肝利胆;、降脂,保肝利胆;三、共同的药理三、共同的药理 作用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病原微生物 以清热解毒药和清热燥湿药较强,以清热解毒药和清热燥湿药较强,其中清热燥湿药对真菌有效其中清热燥湿药对真菌有效 最初的靶点,但并非是主要机制最初的靶点,但并非是主要机制抗炎抗炎 抗急性炎症反应抗急性炎症反应急性炎症:是里热证的主要表现和病理过程之一是里热证的主要表现和病理过程之一 炎症反映可概括分为早、中、晚三期:炎症反

10、映可概括分为早、中、晚三期:血管反应、细胞反应、组织增生三个阶段血管反应、细胞反应、组织增生三个阶段 1 1、直接作用、直接作用 (1 1)降解内毒素()降解内毒素(EndotoxinEndotoxin)A A、直接破坏内毒素的结构;、直接破坏内毒素的结构;B B、保护溶酶体膜。、保护溶酶体膜。(2 2)拮抗外毒素)拮抗外毒素(Exotoxin)(Exotoxin)病原微生物毒素是其致病的重要组成部病原微生物毒素是其致病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感染性疾病中多种症状和组织损伤份,是感染性疾病中多种症状和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的重要因素。抗毒素抗毒素2 2、间接作用、间接作用降低细菌的毒力。降低细菌的毒力

11、。 (1 1)抗透明质酸酶。)抗透明质酸酶。(2 2)抑制凝固酶的形成)抑制凝固酶的形成透明质酸是结缔组织的基本成分之一、能被透明质酸酶破透明质酸是结缔组织的基本成分之一、能被透明质酸酶破坏导致结缔组织疏松细菌毒素在结缔组织扩散蔓坏导致结缔组织疏松细菌毒素在结缔组织扩散蔓延。延。多数致病葡萄球菌能产生一种酶,在血浆和组织中形成血多数致病葡萄球菌能产生一种酶,在血浆和组织中形成血浆凝固酶,使血浆凝固,并使炎症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浆凝固酶,使血浆凝固,并使炎症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就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使其不易被呑噬,或在呑就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使其不易被呑噬,或在呑噬细胞中不易被破坏。

12、噬细胞中不易被破坏。细菌毒素细菌毒素 内毒素内毒素-革兰氏阴性革兰氏阴性外类素外类素-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许多清热药虽然抗菌力不强,但却能有十分理想的许多清热药虽然抗菌力不强,但却能有十分理想的临床疗效,期中一个原因是有明显的解毒作用。临床疗效,期中一个原因是有明显的解毒作用。侵袭力侵袭力 1) 1)粘附和侵入力粘附和侵入力 2 2) 繁殖与扩散能力繁殖与扩散能力 (1) (1) 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 (2) (2) 链激酶链激酶 毒素毒素 1 1) 外毒素外毒素毒性作用强不稳定毒性作用强不稳定, ,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2 2) 内毒素内毒素 内毒素血症、中毒性休

13、克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内毒素血症、中毒性休克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DIC), 病死率甚高病死率甚高 与细菌致病力强弱有关的因素与细菌致病力强弱有关的因素解热解热(1)扩张血管,促进皮肤散热;)扩张血管,促进皮肤散热;(2)减少致热源;)减少致热源;(3)抑制发热介质的合成、分泌:)抑制发热介质的合成、分泌:(4)改变)改变NaCa2比值:比值: ,体温,体温 ; ,体,体温温 。 与解表药不同之处:与解表药不同之处:清热药退热一般不伴明显发汗。清热药退热一般不伴明显发汗。 多数清热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多数清热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某

14、些清热药又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某些清热药又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其他其他抗肿瘤抗肿瘤 、镇静、镇静、降压、保肝、利胆等降压、保肝、利胆等 (一)抗菌实验(一)抗菌实验 应选用广泛菌株进行体外抗菌实验;选用敏感菌应选用广泛菌株进行体外抗菌实验;选用敏感菌株进行感染动物的保护实验。株进行感染动物的保护实验。1、体外抗菌试验:、体外抗菌试验: 中药粗制剂对结果有较大的非特异性影响。中药粗制剂对结果有较大的非特异性影响。2、体内抗菌实验、体内抗菌实验 是判定药物有无临床价值的抗菌作用的最主要指是判定药物有无临床价值的抗菌作用的最主要指标。标。四、常用实验方法四、常用实

15、验方法(二二)抗病毒试验抗病毒试验1、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 2、鸡胚法、鸡胚法 3、整体动物实验法、整体动物实验法 病毒的培养:用活细胞用活细胞动物动物(Animals)接种接种鸡胚鸡胚(Embryonated eggs)接种接种组织培养组织培养(Organ and tissue culture)Organ cultureCell culture:原代细胞 传代细胞 二倍体细胞常用的细胞培养 名称 原代细胞培养 恒河猴肾细胞培养, 人胚肾、 肺等细胞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 二倍体细胞株 WI-38(人胚肺细胞株) ,HL-8(恒河猴胚细胞株) 传代细胞系 Hela 细胞,Detroit 细

16、胞(胸骨髓细胞系) ,Chang C/I/L/K (人结膜C, 肠I, 肝L与肾K细胞系) ,Vero(绿猴肾细胞系) ,BHK-21(幼地鼠肾细胞系) (三)抗毒素实验(三)抗毒素实验 1、抗内毒素实验、抗内毒素实验 (1)体外鲎试验:)体外鲎试验: (2)半体内中和内毒素试验:)半体内中和内毒素试验: (3)体内试验:)体内试验: 2、抗外毒素实验、抗外毒素实验(四)抗炎(四)抗炎一般性炎症模型一般性炎症模型 (1 1)以增加血管通透性为主要改变的各种急)以增加血管通透性为主要改变的各种急性炎症模型性炎症模型 :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测定: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测定:皮内染料渗出法 、腹腔染料渗出法

17、炎性肿胀的测定:炎性肿胀的测定:小鼠耳壳水肿 、大鼠足肿胀 (2 2)以白细胞游走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模型:)以白细胞游走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模型:大鼠胸膜炎模型大鼠胸膜炎模型 :不仅反映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而不仅反映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而且可检测白细胞的游走与分泌功能且可检测白细胞的游走与分泌功能 。(3 3)以肉芽组织增生为特征的各种慢性炎症模型:)以肉芽组织增生为特征的各种慢性炎症模型:肉芽肿模型 免疫免疫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分子免疫应答的方式免疫应答的方式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影响免疫功能的研究方法比较复杂、且进展影响免

18、疫功能的研究方法比较复杂、且进展很快。应采用涉及免疫过程主要环节的多种实验很快。应采用涉及免疫过程主要环节的多种实验方法及观察指标进行研究。至少观察特异性免疫方法及观察指标进行研究。至少观察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及体液)各一项,才能初及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及体液)各一项,才能初步肯定药物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步肯定药物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胸腺、骨髓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淋巴结、脾免疫细胞免疫细胞T T细胞细胞B B细胞细胞NKNK细胞细胞单核单核呑呑噬细胞噬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分子ILIL、CSFCSF、TNFTNF、IFNIFN非特异

19、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由先天遗传而来,也称先天性免疫。抗由先天遗传而来,也称先天性免疫。抗感染免疫方面可重点观察对非特异性免疫感染免疫方面可重点观察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功能的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实验方法非特异性免疫实验方法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巨噬细胞系统(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巨噬细胞系统(MM)1 1、巨噬细胞(、巨噬细胞(MM)活性测定)活性测定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呑呑噬廓清能力测定:印度加墨汁法噬廓清能力测定:印度加墨汁法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呑呑噬鸡红细胞、绵羊红细胞能力的噬鸡红细胞、绵羊红细胞能力的影响:影响:2 2、中性白细胞功能测定、中性白细胞功能测定小鼠中性白细胞体外小鼠中性白细胞

20、体外呑呑噬功能测定噬功能测定大鼠中性白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测定大鼠中性白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测定3 3、NKNK细胞活力测定细胞活力测定非特异性体液免疫非特异性体液免疫1 1、血清补体水平的测定、血清补体水平的测定2 2、溶菌酶活性测定、溶菌酶活性测定3 3、干扰素水平的测定、干扰素水平的测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对某一特定感又称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对某一特定感染发挥作用。在促进感染恢复及再次感染染发挥作用。在促进感染恢复及再次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方面有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实验方法特异性免疫实验方法细胞免疫细胞免疫:T T淋巴细胞测定方法淋巴细胞测定方法1 1、T T淋巴细胞标志

21、测定方法淋巴细胞标志测定方法E E花环试验花环试验2、 T T淋巴细胞功能测定方法淋巴细胞功能测定方法 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淋转)转化增殖试验(淋转)3、 T淋巴免疫功能体内测定迟发性超敏反应体液免疫:体液免疫:B B淋巴细胞测定方法淋巴细胞测定方法1 1、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测定方法溶血空斑试验、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测定方法溶血空斑试验2 2、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 I)定量测定)定量测定3 3、B 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4 4、血清溶血素抗体测定、血清溶血素抗体测定 黄黄 芩芩一、一、 概述概述功能与主治功能与主治主要成份主要成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泻火

22、解毒、止血、安胎止血、安胎 黄酮类黄酮类 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痈肿疮毒,胎动不安。胎动不安。 二、主要药理作用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抗病原体 有效成份:黄芩素、有效成份:黄芩素、 黄芩苷元黄芩苷元作用特点:抗菌谱广,作用特点:抗菌谱广,对对G、G都有效都有效(2)抗炎)抗炎 有效成份:有效成份: 黄芩苷元、黄芩素、总黄酮黄芩苷元、黄芩素、总黄酮作用特点:对急性炎症作用明显,对免疫性作用特点:

23、对急性炎症作用明显,对免疫性炎症对也有抑制作用,对慢性炎炎症对也有抑制作用,对慢性炎症作用不明显。症作用不明显。作用机制: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有关作用机制: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有关 (3)抗过敏)抗过敏有效成份:黄芩甙、黄芩素有效成份:黄芩甙、黄芩素作用特点:对作用特点:对I型变态反应作用显著型变态反应作用显著 (4)保肝、利胆)保肝、利胆 有效成份:黄芩素、总黄酮有效成份:黄芩素、总黄酮作用特点:黄芩的保肝作用可能与抗作用特点:黄芩的保肝作用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2、其他药理作用、其他药理作用(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

24、基损伤)抗氧自由基损伤 (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2.其他药理作用其他药理作用(1)中枢抑制和肌松)中枢抑制和肌松(2)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3)降压、松弛血管平滑肌)降压、松弛血管平滑肌 黄黄 连连一、一、 概述概述功能与主治功能与主治主要成份主要成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小檗碱小檗碱 、黄连碱、掌叶防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己碱 、药根碱、药根碱 等等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迸疮;外用可

25、痛,消渴,痈肿迸疮;外用可治疗湿疹,湿疮,中耳炎治疗湿疹,湿疮,中耳炎 。二、主要药理作用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l)抗病原体)抗病原体有效成份:小檗碱有效成份:小檗碱作用特点:作用特点:1)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2)抗菌强度与浓度、配伍有关)抗菌强度与浓度、配伍有关(2)抗细菌毒素)抗细菌毒素有效成份:小檗碱有效成份:小檗碱作用特点:作用特点: 1、黄连及小檗碱能提高机体对细菌内、黄连及小檗碱能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毒素的耐受能力。2、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的形成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的形成 (3)抗炎、解热)抗

26、炎、解热有效成份: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有效成份: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作用特点:作用特点:1、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 2、抗炎机制可能与刺激促皮抗炎机制可能与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有关质激素释放有关 。(4)抗溃疡)抗溃疡 有效成份:小檗碱有效成份:小檗碱作用特点: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特点:抑制胃酸分泌 、抗幽门螺杆菌、抗幽门螺杆菌 镇静催眠镇静催眠 、降血糖、降血糖 有效成份:小檗碱有效成份:小檗碱 2.其他药理作用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2)正性肌力作用)正性肌力作用 (3)负性频率作用)

27、负性频率作用(4)降压作用)降压作用(5)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对缺血心肌的保护其他:其他:抗脑缺血抗脑缺血 、抗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降血脂 金银花金银花一、一、 概述概述功能与主治功能与主治主要成份主要成份清热解毒清热解毒 绿原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 外感发热、疮痈疖肿外感发热、疮痈疖肿热毒泻痢热毒泻痢 二、主要药理作用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抗病原微生物有效成份:绿原酸、异绿原酸有效成份:绿原酸、异绿原酸 作用特点:作用特点:1)广谱抗菌作用广谱抗菌作用2)与连连翘合用抗菌范围增加与连连翘合

28、用抗菌范围增加3)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2)抗内毒素)抗内毒素银花提取液对内毒素有直接摧毁作用银花提取液对内毒素有直接摧毁作用(3)其他其他 :抗炎:抗炎 、解热、解热 、提高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功能 2.其他药理作用其他药理作用降血脂、抗早孕、利胆、降血脂、抗早孕、利胆、 抗肝损伤、止血抗肝损伤、止血 大青叶与板蓝根大青叶与板蓝根 一、一、 概述概述功能与主治功能与主治主要成份主要成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菘蓝苷、靛蓝菘蓝苷、靛蓝 、靛玉红、靛玉红 色胺酮色胺酮 、挥发油、挥发油 热毒入血,发斑神昏,热毒入血,发斑神昏,咽喉肿痛,丹毒口疮等咽喉肿痛,丹毒口疮

29、等 二、主要药理作用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抗病原微生物有效成份:有效成份:靛蓝、靛玉红靛蓝、靛玉红 作用特点:作用特点:1)大大青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青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2)板蓝根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板蓝根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3)保肝)保肝2.其他药理作用其他药理作用靛玉红有抗白血病作用靛玉红有抗白血病作用当归芦荟丸青黛靛玉红当归芦荟丸青黛靛玉红 知知 母母 一、一、 概述概述功能与主治功能与主治主要成份主要成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甾体皂苷、黄酮类甾体皂苷、黄酮类 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二、主要药理作用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抗病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