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学案一_第1页
散文阅读学案一_第2页
散文阅读学案一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类文本阅读学案分析散文结构和表现手法一、考点描述: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1、“ 分析作品结构 ,概括作品主题(必考部分)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选考部分) ”。2、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二、考点解读:分析结构 理清思路是阅读的基础,可从下面的角度入手:1 了解文体特点: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组织结构。2 借助作者对思路展开轨迹的提示 借助文章标题 借助过渡段 借助关联词或关键词:文章(或语段)中常运用一些关联词或关键词表示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 其次、 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 是并列关系;“另外” 表示补充说明;“不 仅而且” “还”

2、 “更”表示层进关系;“总之” “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 “所谓”表示 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 借助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 借助标点:冒号常表示引出下文或总结上文,是总分或分总关系;分号表示并列关系;破折号表示 解说关系;等等。此外,对应的词语(如现象本质,表面实质,国内国外,古今)、相似的句式、前呼后应句(包括反复出现的文句) 、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层次的突破口。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从高考试题来看, 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详见创新设计末

3、页对表达技巧的阐释。三、考题回顾: (整理归纳)分析结构: 1、 06 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第 2 题。2、07 江苏卷麦天第 3 题。3、高三月考一愁乡石 (张晓风)第 14 题 :第五段说“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 林啼鴃”,结尾处又说“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这样写在结构和内容上 有何作用?4、 句容市高三第三次调研卷温软的稻草第13 题:文章写故乡“温软的稻草” ,而从第三段文字却主 要写了稻子的风姿和农人收割稻子的热闹场景,从内容和结构上看有何作用?5、 镇江高三第三次调研卷故乡第 13 题:“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

4、足 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这样叙 写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说明。6、 扬州高三期末卷像桃花一样胜利第12 题:文章第 1 段对桃花的描写有何作用?请具体说明。7、 南京高三第一次调研卷江南无雪第13 题: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1、 句容市高三第三次调研卷温软的稻草第14 题:根据文章内容,从表现手法和效果等方面赏析下面 两句话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2、 镇江高三第二次调研卷阳光的感觉第14题:文中运用了多处修辞手法,请以第 3和第 4 段为例加 以赏析。(

5、至少两种)3、镇江高三第三次调研卷故乡 (林贤治)第 12 题:文章第 3 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请分析它的表达 特色。4、江苏省百校样本卷看灵魂 (林贤治)第 12 题:请分析第 6 自然段的表达特色和作用。5、09 四市联考卷取景器里的人第 11题:第 3和第 6 节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技巧,请选择一小节分 析其主要表达技巧及其作用。6、泰州高三期末卷花事第 2 题:赏析第 21 段画线的文字。7、南京高三第一次调研卷江南无雪第12 题: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四、实战演练:1、心许子午兰第 1、 3、4 题。2、顺着一条土路寻找父亲第6 题。3、黄山,立着的河第 9、10

6、题。创新设计 P55-P56。五、高考链接:材料一 08 福建卷:五三 P18。吟风 张绪佑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阶上的盆景吹得落叶满地。昨日还是满树黄叶的银杏,忽然间只剩秃骨 临风了。季风就这样将冰清玉洁的冬姑送临。日复一日,当我踏上门前的台阶,总要留心关注这盆银杏的生态。四时的变换,世情的冷暖、心境的 忧乐,似乎都是伴随着季风而变幻,从它的生命常态中显现出来。新岁来临时,当春风悄悄拂过,银杏的 秃枝上就萌发了嫩绿,绿叶慢慢地展开了翅膀,将新的生命张扬。满眼的碧绿带着极好的心情,又迎来了 凉爽的夏风,将生命的热情推向极致。当夏至尽头,气爽的高秋带来了新的生命信息,满树的金黄预示着 生命的

7、成熟,尽管它并未结出丰盈的硕果。秋后的寒风无情袭来,它便适时地脱下金色的外衣,将生命珍 藏,将希望孕育。生命之树就这样随着季风而四时变幻。风是什么 ?风是大气的精灵。集日月精气于心,集天地灵气于表,集山川海洋豪气于怀,化作流畅的 血脉,灵动的气韵,去感受世界,去催生万物。人间万象,山川陡变,唯有风最敏感。风是人间的使者。风既带给人们高山的伟岸气质,又带给人们大海的宽广胸怀;既可给人们带来心高 气爽的愉悦,又可给人们带来秋尽叶落的悲怜;既带来春燕的呢喃,又带来秋雁的长吟它掠过丛林、 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教人识时应世,临风应对四时的变换,保持生命之树不衰。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风刀犀利

8、,岁月无涯,数万年雕塑了无数沟壑、奇山异水,雕塑了古道,雕塑 了枯树,雕塑了瘦洞,雕塑了自然界这个大盆景。塑了霜,塑了雪,塑了云,塑了雾,塑造了有形和无形 的自然境界,留下了万年不衰的艺术创意。风还是忠实的史学家。它用如椽巨笔席卷千年,纵横天下,翻江倒海,将历史记在了悬崖,记在了洞 穴,记在了无数次山川巨变之中,记在了无数个破败的村落、庭院和宫殿里。伴随着多少次战火烽烟,多 少回山崩海啸,多少代历史变迁,它记下了千里大漠,记下了秃岭荒原,记下了古罗马斗兽场、古楼兰王 国、圆明园废墟、深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它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记下了人生,记下了人世的艰辛、生活 的印痕、岁月的磨难。将这一切刻写在

9、每一个人的额头上、须发间。疾风知劲草,识忠奸,辨善恶,磊落坦荡。既满怀爱心,将春意遍布人间,又疾恶如仇,将丑恶揭露 得淋漓尽致。它心高气豪,敢爱敢怒,颇具英雄气度。有时狂飙怒号,摧枯拉朽;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 河;有时和煦可掬,遍布抚爱。风有怀柔、有激越、有狂放、有悲壮。古来多少英雄把酒临风,抒发豪情, 畅怀壮志。刘邦雄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大风歌。荆轲满怀壮志,临风唱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命悲壮。血战沙场的勇猛将士,面对死亡唱起了“风雪满弓 刀”的豪情。风是有情的,风是有骨的。英雄所爱的是大风的一泻千里的豪迈,是义无反顾的铮铮风骨。 在临风之时,那些随

10、风而倒的墙头小草缺少的正是这种风骨。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日月经天,乾坤朗朗,是季风万年不衰的永久风源。愿清丽 的风荡涤世俗尘埃,将世界催化得更清纯、更壮丽 !13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请从作品的内容和 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8 分)答:材料二 08 江西卷:五三 P19。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萧乾 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 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 样。 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

11、我都例外地不曾害 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 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 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 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 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

12、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 了这里。 那个微跛的孩子, 一拐一拐地, 一直来到灵前, 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 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 "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 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 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 也红涨着眼睛, 走出灵堂。 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 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

13、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 "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 "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 "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 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 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与没有跳! 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

14、膛容量的衰戚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 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 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 。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 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11)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12)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6

15、分)答:18、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 分)答:材料三 08 辽宁卷:五三 P16。雨韵从维熙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 H2O 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 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 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 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

16、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 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 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 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 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 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 忆的色彩,雨在

17、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 叹。记得在一个雨天, 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 身后还有一条小狗, 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 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 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 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 ”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 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 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老人出说的话,对

18、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 ”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 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的对天狂吠 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 写意画面。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 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17、怎样理解 “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 “雨韵”这一主旨的?( 8 分

19、)六、归纳提升: 详见创新设计 P57。参考答案一、13、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弓I,纵横捭阖。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闻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衰”,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17、 这篇文章采用了 ”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段分写:其中-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段写作者回忆

20、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18、 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 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17、第一问(4分)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意。 第二问(4分)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再叙事,讲老人与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最后抒情, 表达作者对雨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二、19、(1)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2)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答上文谈的是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通过这句话,转向下文对歌德故居的描述”这样的意思也可。20、( 1)勺子非同一般,作者从来没有见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