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教师)_第1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_第2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_第3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新授课课题: 必修三第 6 课琵琶行 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 _ 姓名 _ 座号:_【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相关的文学常识;2、扫除文字障碍,积累字词;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3、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学习重点和难点】 1、感受诗歌的丰富内涵,背诵全诗2、积累字词3、探究琵琶行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 预习案【知识导学】一、作者及其作品白居易,中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 谏官 )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 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 为代表的“讽喻诗”

2、,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他和好友 元稹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 “_新乐府 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 不断地修改 , 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定稿。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代表作有卖炭翁及长篇叙事诗琵琶行 长恨歌等。二、解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

3、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体裁 _。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_,富于变化。【基础演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湓( p én )浦铮铮( zhng)倡( chng)女贾( g)人 悯然( mn) 漂沦( l ún)转徙( x)浔(xún)阳荻(dí)花 慢捻(ni n)霓裳( nícháng) 六幺( yo)间关( ji n)西舫( f ng) 教坊( f áng)红绡( xi o) 钿头银篦( diàn

4、 b ì) 谪居( zhé) 还独倾( huán) 呕哑(u y ) 嘲哳 (zh o zh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贬官)(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 3)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在夜里)(4)铮铮然 有京都声(的样子)( 5)委身为贾人妇(托身,嫁)(商人)( 6)遂命酒 (叫人摆酒).精品文档( 7)使快弹数曲(畅快)( 8)曲罢悯然 (忧郁的样子)( 9)感斯人言(感慨)( 10)是夕始 觉有迁谪 意(才 )(被贬官)( 11)因为长句( 创作 )( 12)歌以赠之(作歌)( 连词,表目的)( 13)凡六百一十六言 (共)(字

5、)三、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探究案【合作探究】一、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写作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二、请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每一段内容,并简要梳理全诗结构。再读诗歌,合作探究探究二: 请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每一段内容 , 并简要梳理全诗结构。琵琶行诗人江头夜送客邀见歌女江上聆听琵琶曲演奏名曲听者陶醉少年欢乐歌女倾诉身世苦晚年沦落悲苦心境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三、全诗虽长,却结构严谨,试探究,诗人用怎样的线索使诗文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从而成为唐长篇叙事诗中最突出的名篇之一的呢?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

6、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一个反映民间的变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当堂检测】一、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杜鹃啼血.精品文档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二、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

7、释,正确的一项是(D )A使快 弹数曲快:赶快。B老大 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 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D弦弦掩抑 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新授课课题: 必修三第 6 课琵琶行 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 _ 姓名 _ 座号:_【学习目标】 1、背诵第一、二节;理解分析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的特色。2、掌握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学习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和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手法。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预习案【知识导学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_主人忘归客不发 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

8、奏后,诗人用“ _东船西舫悄无言 _,_惟见江心秋月白 _”来进行侧面描写; 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 _江州司马青衫湿 _”作侧面描写。【基础演练】一、课文内容分析填空“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了江头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出送别时悲凉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主人下马客在船”用了互文的手法。 “无管弦”“惨将别”点出离别时的凄凉和无边的离愁

9、。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寻声暗 问弹者谁?(轻声)(2)移船相 近邀相见(偏指船)(互相).精品文档( 3)千呼万唤始 出来(才)(4)弦弦掩抑 声声思(低沉抑郁)(悲,伤)( 5)低眉信手 续续弹(随手)(6)别有幽愁 暗恨生(深深地愁恨)( 7)铁骑突出 刀枪鸣(突然冲出)(8)曲终收拨当心 画(中心)三、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D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

10、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四、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2 题。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

11、”“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2、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 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

12、时戛然而止, 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探究案【合作探究】一、请试分析“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有什么作用?结构上起引起下文的作用,诗人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也造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同时,通过诗人和客人听到琵琶声后的反应,侧面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和巨大的感染力。二、在琵琶女第二次演奏时,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琵琶女的精湛的演奏艺术.精品文档的?先写调弦校音未成曲调先有情;接着写弹奏时的动作神态娴熟自如;再写指法的灵活多变和乐曲内容的丰富多彩;然后写不同琴弦的不同音色和音量;再写乐曲旋律的变化;又写

13、乐曲收束时的动作。最后又从听众的反映和环境气氛来侧面烘托。三、琵琶曲调有哪些起伏变化?请简要概括。联系全文,能否从音乐的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变化的轨迹?旋律:低沉压抑(序曲)轻快流利(第一乐段)逐渐沉咽声弦暂歇(第二乐段)高亢激越(第三乐段)尖利凄厉中戛然而止(曲终)情感:悲伤抑郁(抑郁曲)欢快愉悦(欢乐曲)幽愁暗恨(沉思曲)愤懑不平(悲愤曲)结束四、本诗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诗人除了从多方面表现琵琶女精湛的演奏艺术外,还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描摹音乐。试说说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大量运用比喻。有以声喻声的,即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如:把大

14、弦比作急雨,把小弦比作私语;莺语花底滑比喻轻快流利的乐音;刀枪鸣比高亢乐音;如裂帛比尖利凄厉的声音。这些比喻使人如闻其声,形象可感。有以形摹声的,即运用通感手法,以形喻声。如:“泉流冰下”比喻慢慢地、断断续续地逐渐沉咽的声音; “冰泉冷涩”比喻“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比喻激越雄壮、 高亢激昂的声音; 这些比喻都是以视觉形象来比听觉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 更加形象可感。 还有用形声兼备的事物来比喻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来比喻两种旋律交错出现,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把这种错落有致、清脆圆润的旋律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2)拟声传神。用“嘈嘈”“切切”等拟声叠

15、音词和叠韵词“间关”来描摹琵琶声,更加悦耳动听,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也使人如闻其声,大弦发出的粗重急促和小弦发出的亲切细柔这两种不同旋律仿佛很清晰地在耳边萦绕。( 3)叙议结合,曲中含情。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句从诗人的感受这一角度表现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 (在特定的场合下, 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4)侧面烘托。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听众的

16、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琵琶女高超绝妙的演奏艺术。【本课总结】请根据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填空。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量、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声音和各种有形的事物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精品文档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又用“嘈嘈” “切切”等拟声词和“间关” “幽咽”等叠韵或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此外,诗人还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当堂检测】一、对琵琶

17、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嘈嘈”形容琵琶声的粗重,“切切”形容琵琶声的轻细。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二、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 不便说,也不愿见人。B“大弦嘈嘈如急雨”, 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 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C“间关”之声, 轻快流利, 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 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

18、“幽咽”之声, 悲抑哽塞, 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三、下列对所选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精练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的心情:本不愿意出场但又不得不出场。B、自“转轴拨弦三两声”起十二句起写弹琵琶的全过程。从调弦、弹奏到收束,写得非常具体。仅仅是调弦校音,就显示出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C、自“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绿腰”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 “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感情。D、

19、“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是对琵琶的正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精品文档新授课课题: 必修三第 6 课琵琶行 导学案(第三课时)班级: _ 姓名 _ 座号:_【学习目标】 1、背诵第三、四节;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2、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3、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学习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2、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预习案【基础演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整顿衣裳起敛容(整理) ( 2)妆成每 被秋娘妒(常常)( 3)秋月春风

20、等闲度(代美好时光)(4)暮去朝来颜色 故(容貌)( 5)老大嫁作商人妇(年纪大了)( 6) 梦啼妆泪红阑干 (纵横错乱)( 7)又闻此语重唧唧 (感慨 )(8)终岁不闻丝竹 声(代音乐)( 9) 呕哑嘲哳难为 听(助词,无意义)(10)如听仙乐耳暂 明(忽然,一下子)( 11)感我此言良久 立(很久)(12)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13)凄凄不似向前 声(先前,刚才 )二、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B)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B CD 探究案【合作

21、探究】一、写琵琶女自叙身世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对比和反衬。将早年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与而今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进行对比。琵琶女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欢乐奢华,而今却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青春年少时的欢乐奢华更衬托了如今年长色衰后的飘零憔悴、饱受冷落、寂寞凄凉。二、联系全诗,说说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精品文档年轻时色艺双绝,富贵子弟争献宠,生活中充满欢乐,但以色取悦于人,饱含悲苦;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嫁作商人妇,转徙江湖,过着凄苦生活。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

22、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三、听了琵琶女弹奏琵琶和自诉身世后,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为什么两个身份相差那么大的人, 能够引起那么强烈的共鸣呢?请结合诗人的命运、遭遇来谈。诗人当年是在京城作官,名动京师,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却谪居九江,卧病浔阳,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这一段还通过铺叙环境的恶劣和心境的低沉表现诗人谪居九江后的凄凉落魄。从诗人的经历看,他们有共同点,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首先,他们都来自京都:一个自言本是京城女,另一个说我从去年辞帝京。其次,他们都有出色的才能,但又都落泊失意。琵琶女有精湛的演奏艺术,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但由于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所以在年长色衰的时候独守空船。而诗人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和才干,而且又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但却因为直言相谏被权臣排挤,所以遭受贬谪。正因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白居易才从琵琶曲中听出了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