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 甫 综 述 思想方面思想方面 杜甫一生思想是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诗史”。 |(一)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阶段|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
2、期|1、读书壮游时期(35岁以前) |2、困守长安时期(35岁44岁)|3、陷贼和为官时期(44岁48岁)|4、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 杜甫在20岁之前,主要是在家读书。20岁以后是他的壮游时期。这个时期的漫游生活,使杜甫有机会游览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文化古迹,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结交了友人。这个时期他曾写下著名的望岳诗,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和蓬勃朝气。诗歌创作具有盛唐诗歌的特质。 天宝五年(746),来到京城长安。贫困的生活体验,使他与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逐渐贴近;当权者的排斥,使他对政治的黑暗有了切身的体验。诗人性格也逐渐由清狂转为深沉。写
3、出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 兵车行,还写了揭露杨国忠兄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在长安,杜甫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哀江头、月夜等著名的诗篇。强烈的政治性和炽热的忧国忧民感情,是这个时期作品的突出特色,它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潮期。许多叙事性优秀诗作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代表了杜甫诗歌写实艺术的独特成就。 上元元年(760)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766年迁往夔州 ,杜甫对诗歌的格律、形式等写作技巧也有更深入的探讨,他创作的大量七言律诗,如登高及秋兴八
4、首等在艺术上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后世奉为圭臬。 杜甫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三峡。大历四年(769)正月,诗人来到潭州,后又到了衡州。最后他在大历六年(771)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破船上,终年59岁。杜甫行止图杜甫行止图|1、杜诗歌形象、广泛、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面貌|2、杜诗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忧民:|忧国:|3、杜诗尖锐批判谴责了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罪行1. “沉郁顿挫沉郁顿挫” 首先,与诗人的性格遭际有首先,与诗人的性格遭际有关。其次,与杜甫的审美理想有关。其次,与杜甫的审美理想有关。关。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大深厚;
5、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浪起伏、反复低回2.善用典型化的方法,从众多的善用典型化的方法,从众多的事物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者事物中选取最有代表性者 。3.追求宏观的惊世骇俗与微观的毫追求宏观的惊世骇俗与微观的毫发无爽相统一的审美效果。发无爽相统一的审美效果。4.寓意深远,表达一波三折寓意深远,表达一波三折 。5. 以议论为诗,杜诗众体皆备,但以议论为诗,杜诗众体皆备,但七律成就尤高。七律成就尤高。|1、类型众多,风格多变|2、擅用各体,各体皆长|(1)用五言古体写成的自序性的诗篇|杜诗语言的功力,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用平常的词语、句式表现不平常的感受。 |二是用不寻常的词语句式写出
6、不平常的感受,就是经过精心锤炼。 |(一)写作背景:|(二)题解:|(三)内容讲解|前一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杜甫身陷被叛军沦陷的长安。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他后来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赶往朝廷所在地凤翔,投奔唐肃宗,被朝廷任命为左拾遗,担任谏官。因为兵败陈陶斜的房琯辩护而得罪唐肃宗,肃宗在政治上开始疏远他,让他回乡探亲。此时离他离开鄜州已有十个月之久,当时兵荒马乱,哀鸿遍野,杜甫带着政治上的失意,怀着对家人的思念赶回羌村探亲。这三首诗写的就是他此次探亲的一些生活片断。|这三首诗是事件连贯、主题集中的组诗。它们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通过回家探亲的一些生活片段,反映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小
7、见大,以小题材反映重大主题。|第一首:这首诗写诗人刚刚到家夫妻重逢时悲喜交集的情景。|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第二首:写杜甫回家后忧国忧民的心情。|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第三首:写父老乡亲看望杜甫的情景。|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8、|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一是以小见大以小见大:|诗人以回家后的一些生活片断,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共同的重大主题;|二是主观感情和客观场面相结主观感情和客观场面相结合合:|第一首主要是通过三个场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二首直接揭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三首通过父老乡亲的话语和自己的歌声表现主题。 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一)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
9、 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 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 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 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 其次是邻里的围观。 其三是一家子夜阑秉烛对坐情景。 (二)晚岁迫偷生, 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 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 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 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 且用慰迟暮。 第二首写还家后矛盾苦闷的心情。第二首写还家后矛盾苦闷的心情。 前八句写无聊寡欢的情状。杜甫这次奉旨回家,实际上无异于放逐。对于常人来说,“生还偶然遂”自是不幸中之大
10、幸;而对于忧乐关乎天下的诗人,适成为幸运中之大不幸。 末四句写到秋收已毕,虽然新酒未曾酿出,却计日可待,说酒是因愁,深切表现出诗人矛盾苦闷的心理他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三)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 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第三首写邻人来访情事。第三首写邻人来访情事。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
11、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 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为年轻的人,这为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 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谦称“酒味薄”,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末了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末了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地为之高歌以表谢忱。因而情不自禁地为之高歌以表谢忱。 所歌内容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泪纵横”的效果可知,其中当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
12、感喟等等情感内容。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气氛、意境玩味,以联想作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 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儿童尽东征”、“黍地无人耕”的现象,遍及整个北国农村,何止羌村而然。羌村三首就通过北国农村之一角,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与诗人系心国事的情怀,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这组诗,每章既能独立成篇,却又相互联结,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羌村三首以白描见长。虽然取材于一时见闻,而景实情真,略无夸饰。由于能抓住典型的生活情景与人物心理活动,诗句表现力强,大都耐人含咀。“一字一句,镂出肺肠,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转周至,跃然目前,又若寻常人所欲道者”(见杜诗镜铨引王慎中语) 杜诗的历史地位 杜甫
13、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学术争鸣学术争鸣杜甫诗中体现的儒家思想杜甫诗中体现的儒家思想恻隐之心为仁恻隐之心为仁 至于杜甫爱国爱民思想的渊源,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源自儒家。新时期对杜甫儒家思想的研究有新的开拓。在这方面,邓小军连续发表了三篇很有见地的论文。作者指出,恻隐之心,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心,乃是民本政治即仁政的根本。在杜甫心灵中,人类不分贵贱,不分等级,亦不分种族,在人性上、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杜甫对隶人所表现的平等精神,对隶人善良人性的肯定,乃是对原始儒家人性普遍平等思想的实践品格的发展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现场大风暴雨天气应急预案
- 幼儿园应急预案
- 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 产品质量第三方检验合同
- 临时占用土地补偿标准合同
- 交通赔偿标准合同范本
- 个人汽车贷款购车合同样本
- 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OEM生产合同范本
- XX项目工程合同书
- 输变电工程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质监站检查
- 2024-2025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
- 2024年中国工业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化工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培训考试卷(后附答案)
- 工伤赔偿授权委托书范例
- 食堂餐具炊具供货服务方案
- 员工安全健康手册
- 2024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规范
- 自然科学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华为客服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