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_第1页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_第2页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_第3页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_第4页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少年法律教育读本讲义教案 学 校:唐山镇中学年 级 任课教师 第一课 依法治国总章程教学分析教学目标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够从宪法的效力方面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教学重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学难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补充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宪法的法律效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一、新课导入       &#

2、160; 二、讲授新课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通过拟人化的法律家族聚会活动,引出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的讨论,引起学生对宪法神圣性的关注。1、列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

3、收容遣送办法中违反宪法的有关规定,指出该办法必须进行修改。2、向学生展示宪法的部分内容,学生回答相关的法律有哪些。采用各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在“法律文库”中呈现一些法律知识. 4、绘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1、做教材P8页填空,说明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2、请你用一句话或一副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清

4、晰这节知识点,预习下节课内容 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对书后的思考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学生课前分小组查阅资料。   学生根据法律知识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学生绘图说明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 学生看书归纳   学生讨论,每组抽一代表说出本组的观点  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宪法

5、在法律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要意图是检查学生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理解程度。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能力。 检验学生本框内容的学习效果。 加深学生对宪法权威性的理解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提升: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因为(    )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A B

6、0;CD2 第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这是因为(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公民的政治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A  B C D 3、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宪法地位,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强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内容。 有同学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的大事,与我们公民个人无

7、关。4 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一法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旨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为什么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必须依据宪法?第二课时:宪法规定公民权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学生在已明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而且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上好本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宪法权威和地位理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过程与方法: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用

8、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教学重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教学难点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教材、点拨。练习册、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二、探求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事例:               五、课堂

9、小结:    六、拓展练习:1提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有哪些?2板书课题。 1学生自读课文内容: 2教师根据教材中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作进一步的介绍与列举。 1出示:书本中的“空格练习”。2出示:宪法还规定了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3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是统一的。任何公民不得只想享有权利而不想履行义务。   1分析两个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先了解材料之后,分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材料一问题:   (1)齐某想要维护自己的什么

10、权利?   (2)在具体的部门法中找不到与此案直接相关的法律条文,但齐某的合法权利却能得到维护,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问题:如果你是蒙某,你如何利用宪法为自己的权利辩护?  2.自学第86页“法律文库”中的宪法规定。  3教师讲解: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了解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更懂得了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为此,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它、把它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提

11、高宪法观念、用宪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请举例说明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导课。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公民所具有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任何人无权剥夺。 通过此题的思考练习,使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进一步的了解及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目的是告诉学生,宪法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也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武器,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和了解宪法。本环节的两个案例要说明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上课时应灵活掌握。 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同时,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

12、。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课时:国家机构的宪法规定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一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只是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内容规定上体会宪法的地位及权威,深刻理解宪法具有总章程的意义。教学重点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教学难点体会宪法的地位和权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教材、点拨,练习册

13、、小黑板。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探求新知:           二、交流新知:            三、总结知识:  四、巩固应用知识: 五、拓展知识:  1出示预习课文的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有哪些?2指名回答。3教师加以引

14、导。4让学生朗读。5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重点的内容背诵下来。6让学生默读“法律文库”中的内容。1根据 “法律文库”介绍的一些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但还不全,针对此完成下列问题;2同学们是否查阅了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3教师可进一步举例说明。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等。4教师加以评点。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请同学们完成宪法与普通法之间关系的举例说明。(5分钟)回家上网查阅:更多的,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举例说明1学生自学课文一遍。 2学生回答。3学生边读边把重点的内容用笔勾画出来。4学生自由的朗读三遍。5学生理解记忆

15、。6学生默读“法律文库”。  1学生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哪些部分组成?(2)我国的国家标志应该包括哪些? 2已查阅了的同学举手,并举例说明理由。  3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同学举例说明,加以验证。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的内容。学生分小组举例说明。  查阅记载,宣传宪法规定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知道学整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性质、根本制度等。    让

16、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我国宪法规定的全面性的最根本的问题。  检查自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习效果。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1)国家性质             

17、;  (2)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和社会生活中、    (3)国家的根本任务  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18、0;  (6)国家机构及国家标志等第二课学法知法要守法第一课时 法律含义我来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国家建立了哪些机构来保证法律的实施2、知道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认识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二、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下面我想请大家说说,大家认为法律是个什么东西?2、法律的实施和其它行为规范有何区别?3、我国法律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4、我国现行法律的特征是什么?5、我国为什么要建立一整套保证法律律实施的机构?分别是哪些机构?一、 法的概念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二、 法的特征1、 由国家(

19、全国人大)制定或认可2、 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3、 具有普遍约束力三、 法的价值(精神)1、 正义2、 自由3、 权利4、 秩序知识复习1、任何行为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或约束力,但法律的强制性的维持和实现是以 、 、 等作为后盾的。2、在我国,任何公民,法律对他们都具有 的约束力。3、我国现行法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 ,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课堂练习:1、下列能体现“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法律特征的是( ) 温总理签署358号国务院令公布法律援助条例 王怀忠因受贿罪和财产来源不明罪被依法判处死刑 环保部门倡导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陈某因贩毒依法律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20、A B C D 2、参加全国人大的代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委员所乘坐的车辆不再像以前一样一路绿灯,也必须要等红灯,这说明( )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并无特权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两会”期间,我国的交通法规作了重大的修改A B C D 3、近几年,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省部级高官中的腐败问题被一一查处,贪赃枉法的官员纷纷落马。这说明在我国( ) A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D 法律要靠人们自觉遵守4、我国现行法律体现了( ) 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要求 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任何国家的性

21、质 A B C D5、在我国,法律由执法机关保证实施,我国有哪些国家执法机关?这些执法机关的职能是什么?   6、材料一:张某和王某是邻居,王某因施工失误损坏了张某的墙壁,张某多次前去说理并要求五某修补墙壁,遭到拒绝,张某于是向法院提出诉讼,法院判处五某在规定的时间修补好破坏的墙壁,但王某无视法院的判决,拒不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采取行动,强制王某执行法院的判决。 材料二:2008年4月1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法律具有哪些特

22、殊性。 (2)从上述案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法律为我来护航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是非观念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树立国家责任意识。2、能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知识:使学生明确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了解被保护的内容。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青少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2)、青少年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2、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教学策略:通过典型案例、图片、漫画

23、等资料创设情景,引领教学,然后每个教学环节再通过“畅所欲言”、“实话实说”、“议一议”、“反思自我”等活动回到生活中去,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实践的平台,从而使学生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四、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调查:1、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法院或者上网调查近年来本校、本地区范围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或事例,并简要写出调查报告;2、身边生活中有哪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周边社会环境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放四幅图片:(1)家长打骂孩子(2)教师体罚学生(3)学生自由出入游戏厅(4)雇佣童工明确:家庭的温馨,学校的关爱,社

24、会的呵护,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我们品位到生活的美好、成长的快乐。但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时常会受到一些侵害,这就需要法律对我们进行特殊保护。(二)探究新课:1、在课前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上述图片,让学生通过“大家谈”的形式进行交流:生活中,作为未成年人还可能会受到哪些侵害?可能答案:(1)、家庭中: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限制孩子的自由,干涉孩子的交往;责骂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体罚孩子,伤害孩子的身体;高压政策等。(2)、学校中:教师体罚学生或随意过分加大作业量,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违规滥收费;开除所谓差生;校园安全隐患等。(3)、社会中:黑网吧有意招徕未成年人入

25、内玩游戏;学校附近向中学生兜售不健康书籍和光盘的摊贩;雇佣未成年人做工;2、在前面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一些案例材料,内容侧重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几个方面。案例的选择应该能反映出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比方说好奇心强、爱冒险、自制能力差、独立意识增强但又不能明辨是非、自尊心强、逆反心理等。结合这些材料让学生讨论:A、未成年人所受到的侵害分别来自于哪些方面?B、结合教材第56页马克思的话想一想、说一说: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的原因有哪些?讨论方式:前后同学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由一名写字较快的学生做记录,然后推荐其中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做发言。讨论结果:(1)侵害来自:家庭、学校、社会。(2)原因:未成

26、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好奇心强,自制能力差,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周边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某些家长和教师的素质问题 注意: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些零散,教师应注意归纳,或引导学生做归纳。教师归纳过渡:正是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之在现实生活中较易受到伤害,所以需要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以使未成年人得到健康成长。为此我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并制定了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即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注:上课时让学生齐声回答以明确是哪两部法

27、律)。这两部法律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各方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3、相关链接:大屏幕投放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以图片配文字的方式出现。要求:(1)、所选图片要具有代表性; (2)、所配文字要简明扼要; (3)、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依次投放。此教学环节的目的:通过上述具体形象的展示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内容,明确未成年人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从而学会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想一想:教材第59页的插图和下面的案例反映的是对未成年人的哪一方面的保护?课后实践:查一查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法律还

28、给予了哪些特殊的保护?活动要求:有条件的尽量上网查询。因为现在上网比较方便,许多学生家庭也具备这一条件,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司法保护的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过渡:国家专门制定了法律对未成年人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进行了特殊的保护,这样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大屏幕内容:1.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的歌词;2毛泽东的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3以“请你说一

29、说”的形式让学生发言。4教师归纳:点击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上述国家对你的特殊关爱外,你还感受到哪些特殊的关爱?大屏幕以“畅所欲言”的栏目显示上述问题。(三)、课堂练习(略)(四)、课堂小节:第三课时 合格公民我来做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照自我,自觉尊重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利;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二)能力:1、分析案例,区别守法与违法的界限,识别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行为;2、观察、归纳生活中的现象,把握现实顾虑;3、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三)认知:1、发掘体验,感知现实中的法律问题;2、加深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及维护合

30、法权利的合法途径;3、了解自觉守法与自我保护的联系。二、重点分析“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本课重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认知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这是自我保护的认识基础和意识前提;2、把握紧急避险的方法技巧,这是应对非常事件(自我保护)的策略;3、了解维权途径。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出示探究课题。1、讲述故事求人不如求己僧在虔诚地拜佛,旁人见了,问:“你拜的是谁?”僧答:“菩萨。”又问:“为何拜她?”答:“求菩萨保佑”这人又去问菩萨:“你又拜谁啊?”菩萨答:“拜菩萨。”这人惊奇地问:“别人都拜你,你怎么拜自己?”答:“求人不如求己啊!”2、引申:人生需要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保护;我

31、们的菩萨是谁?(二)自主学习, 发掘体验1、学生自读教材正文,依据教材思考。2、教师巡视,指导。3、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包括“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和“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两部分。它通过“情景分析”(三幅图片),引导学生发掘体验;通过“读一读”帮助学生升华经验;通过“相关链接”扩展学生视野;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维,梳理知识。4、指导重点分析:(1)日记(隐私)问题:注意日记内容,最好不要记隐私。(2)搜身(人身权)问题:举止大方,避嫌;明确正告对方;机智,避免更大的伤害;报警。(3)抢劫(欺压)问题:少带钱;机智, 避免更大的伤害;报警;不能非法报复或胆小息事。(4)紧急避险问题:镇

32、静,机智,两害相权就其轻,避免更大的伤害。(5)合法维权问题:相信法律;避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守法。(三)自拟课题提纲(归纳教材内容)1、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拟定课题提纲。2、教师指导。3、提纲提示:(1)侵权现象种种;(2)临危不惧,智勇自救;(3)合法维权。(四)合作探究,整合课题 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或多个项目,一人执笔,四人讨论。2、教师指导。3、指导意见:就某一点充分讨论,集思广益。4、课题预案:(1)侵权现象种种:A人格尊严体罚, 辱骂, 讽刺, 嘲弄B人身权利伤害,抢劫,C受抚养权不付抚养费,虐待D受教育权辍学E财产权偷,抢,诈,骗F公平交易权假冒伪劣(2)临危不惧,智

33、勇自救:A镇静,机智B两害相权就其轻C避免更大的伤害D团结互助E呼救法,周旋法,报警F正当防卫界限是制止侵害。(3)合法维权A向有关部门投诉(公安机关、教育局、工商局、村居委、政府、学校)B到法院起诉(五)集体交流, 重点讲析。1、小组代表发言,集体评析。2、教师多鼓励,不求统一。3、重点讲析“守法与自我保护”。结合三情景 ,学生畅谈,教师点拨。突出要点:行为规范,少招是非;依法抵抗, 正当防卫;非法报复, 害人害己;相信法律,屈辱尽洗。(六)综合训练。完成教材“走进生活”(七)课外活动1、班级编辑自我保护手册2、思索:如何面对老师的体罚?第三课 我在家中的权利第一课时课题:我的意见要听取教学

34、目标:1、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权利 2、初步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教学过程:1、 学生阅读课本P20材料,然后小组讨论:为什么法院尊重萌萌的选择,决定中止父亲的探望权?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项权利的保护?2、 出示法律链接: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4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同学们也应该多与父母沟通,向父母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以取得父母的认同与理解。同时,这样也能够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个人事务的能力。3、 请你来参与 和父母进行一次认真的沟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

35、诉他们。4、 拓展:家庭保护内容: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第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

36、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第十五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第十六条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第二课时课题:人身权利不能侵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 2、知道人身权利受到侵害后应该如何做

37、教学过程:1、 学生阅读课本P22材料,然后小组讨论:如果父母经常采用打骂教育的方式,你应该怎么办?2、 法律链接: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婚姻法第二十三条【父母保护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十三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所谓的保护,是指父母应当保护其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预防和排除来自外界的危害,使其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处于安全状态。本条的“教育”侧重于管教的

38、意思,是指父母要按照法律和道德要求,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其未成年子女进行教导,并对其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未成年子女是未满18周岁的人,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在未完全成熟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尚未完全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都很弱。在这个时期,他们极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实施不良行为。因此父母应当加强对其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应当从小抓起。儿童时期正是开始学知识、长见识的时期,也正是思想活跃,但是非观念模糊的时期,容易

39、接受好的东西,也容易接受坏的东西。从这个时期开始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样就可以用好的、美的、正确的东西,去占领他们的内心世界,保障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当前,在社会上仍然存在不少妨害未成年人勤学向上、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如一些企业和场所违法经营,渲染暴力、淫秽、色情内容的非法出版物屡禁不止,吸毒、卖淫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等。这些丑恶社会现象,不仅严重地污染了社会风气,危害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也为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走上犯罪,提供了不良土壤。父母应当就不良行为的性质、范围、危害等对未成年子女进行专门教育,使其树立防范意识;对于已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子

40、女,则应当加强教育约束,制止和纠正其不良行为。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应当尊重其人格尊严,根据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和管束。虽然在管教过程中,父母可以对未成年子女使用适当的惩戒手段,但不得对其使用暴力或以其他形式进行虐待。3、 请你来参与 你认为父母哪些教育方式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4、 如果经常受到父母打骂应该怎么办?可以告诉老师;向居委会、村委会反映;也可以向公安局、团委、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求助。第三课时课题:我有我的小秘密教学目标:1、了解隐私权 2、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教学过程:1、 学生阅读课本P24材料,然后小组讨论:你认为父母的哪些做法是侵犯孩子的隐私的行

41、为?2、 法律链接: 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一个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 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受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

42、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3、 想一想:(小组讨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会侵犯隐私权?4、 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权?1、 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2、 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3、 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5、 尊重他人的隐私,我们应该做到:1、 对于同学的日记:2、 对同学的身体和生理缺陷:3、 对同学的家庭生活细节:4、 对同学过去的缺点:第四课时课题:离婚仍然是父母教学目标:知道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教学过程:

43、1、 学生阅读课本P26材料,然后小组讨论:如果父母因感情不和选择离婚,你怎么看?2、 法律链接: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

44、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的数额的合理要求。第三十八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3、 请你来参与 父母离婚后,子女享有哪些权利?第4课 学生在校受保护第一课时课题:体罚学生是违法教学目标:知道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并学会遇到体罚这类行为时应该怎么做教学过程:1、 学生阅读课本P28材料,然后小组讨论:你被体罚过吗?你如何理解上述情景中老师的教育方法?2、 法律链接:未

45、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八章 第三十七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

46、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 遇到体罚时应该怎么做? 同学们遇到体罚或类似体罚的伤害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尽量使自己避免受到身体上的伤害。当自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要走极端,更不能拿生命作赌注,而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也可以向家长或校长求助,勇于维护自身权益,学会通过正当的途径解决问题。4、 拓展:作为学生,在学校中有什么义务?自己做得怎么样?第二课时课题:在校学习讲安全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过程:1、 学生阅读课本P30材料,然后小组讨论:你认为在学校学习时,应当注意哪些安全问题?2、 法律链

47、接: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第二十三条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二十四条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

48、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3、 请你来参与 在校园中,哪些时间、地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有什么预防措施?4、 老师总结: 安全意识和自觉行动是安全的保证和前提。同学们,请自觉遵守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保障校园安全秩序。第三课时课题:年龄虽小有尊严教学目标:知道我们有人格尊严的权利,并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学过程:1、 学生阅读课本P32材料,然后小组讨论:你如何看待上述情景中老师的行为?2、 法律链接: 义务教育法第29条第2款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

49、尊重的权利。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等。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也规定,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教师当众挖苦学生,起侮辱性绰号等侮辱学生的行为不仅是要受到道德谴责的师德问题,而且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 请你来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你周围有老师侮辱学生的事情吗?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如何做?四、拓展: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1、 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2、 要提高维权意

50、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3、 每个人要像爱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第五课 消费权利受保护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情境体验,使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的必要性,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消费者协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展示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并勇于同经济领域内的违法活动做斗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消费者权利的认识;消费者有知情权,遭遇欺诈双倍赔偿,怎样维护消费者的合

51、法权益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多媒体播放巩汉林、赵丽蓉主演的小品打工奇遇片段)同学们,看了这则小品,你想到了什么?生:(略)师:为了打击这种现象,我国专门制定了一部法律,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部法律所规定的有关内容,二、新课教学1、消费者权益的含义(多媒体展示)案例:如此麻花谁敢吃(略,摘自桐庐报)提问:你怎样看待案例中“加工点老板”的所作所为?生:(略)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认

52、识“消费者权益”的概念,并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从那些方面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从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知情权师:(过渡)既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么重要,那么消费者应该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某商场发生的一件事,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情境模拟)小品表演:4名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商场营业员、商场经理和商场保安。顾客到商场购买“CD随身听”,营业员竭力向他推荐某牌子的随身听如何质优价廉。顾客当场试用,发现该“CD随身听”质量极差,而且耳塞冒出的一个细小铁钩挂伤了顾客的耳朵。因此,顾客决定不买该“CD随身听”。但营业员声称只要试听了就必须买,还叫来了商场保安对顾客

53、推推搡搡。顾客一气之下找商场经理反映情况,结果反遭经理辱骂。    问题导向: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那位“顾客”的遭遇反映了市场交易活动中哪些不正常的现象?并根据模拟表演中的具体情节,分析该商场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利?(学生以4人组成学习小组,根据模拟表演中的具体情节,结合问题,共同学习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加强学法的指导,收集反馈信息。然后,4名学生扮演记者,分别采访各学习小组的学习结果。老师和学生共同评议学生的发言,最终达成共识,弄清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中依法应享有的权利,并用多媒体把它们显示出来。)消费者依

54、法享有的权利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相对应的是经营者的告知义务。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具体形态的不同情况,对有些商品的各类信息情况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对于另一些商品和服务其应当披露的信息则可能超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二款所规定的范围,其具体内容应当依据不同商品或者服务具体分析权衡决定。总之,凡是消

55、费者在选购、使用商品或服务过程中与正确的判断、选择、使用等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消费者都应有权了解。具体说来,消费者知情权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关于商品或者服务的基本情况,包括商品名称、商标、产地、生产者名称、生产日期等。对于某些商品来说,其生产于何地是很重要的。例如,如果你购买中药材当然希望要那些地道的商品,这就不能不注意产地,其他商品也是如此。此外对于生产者的名称也要注意,特别是名牌产品其厂家往往也是固定的。另外,如果商品上未注明厂家名称,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就难以向厂家索赔。(2)有关技术状况的表示,包括商品用途、性能、规格、等级、所含成分、有效期限、使用说明书、检验合格证书等。购买

56、商品是为了使用,了解商品的用途和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有些商品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给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带来危害,例如某些电器产品、煤气燃烧器等。了解该商品的用途、性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该销售者当面演示、索取说明书、线路图,甚至有些商品可以自己操作试用。对于某些特殊商品,如药品,仅从说明书上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用途、性能,还要遵照医生的嘱咐或者根据医生的指示来了解该商品。(3)有关销售状况,包括售后服务、价格等。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是商品或服务交易的关键之所在,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应当对价格有确切的了解,尤其是对提供的服务的价格。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管理尚不严格,价格收

57、费也比较混乱,损害消费者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就要求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前就价格问题与经营者协商确定,以避免挨宰受损。商品的售后服务也与消费者的利益紧密相关,了解售后服务主要是看生产厂家与经营者有无质量担保期、提供维修服务的方式以及是否收费、收费多少等等。目前,随着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家用电器、家用机械新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良好的售后服务已经越来越成为消费者消费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继续多媒体展示)案例:(略,摘自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 提问:(1)酒吧的行为是否侵害了高彬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2)你认为侵害了什么权利?理

58、由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完毕后,请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并告诉学生案例的判决结果。3、遭遇欺诈双赔偿案例:2004年春节前,某名牌服装专卖店店门前挂出的大幅广告标语中声称:为回报消费者多年来的厚爱,加速资金回笼,现以最低价格清仓甩卖全部商品。路过此店的刘某被甩卖广告所吸引,便以399元的价格为女儿买回了一件六折羽绒服。时隔不到一个月,刘某从服装专卖店在电视台所作的广告中了解到,他在春节前所购买的同一品牌羽绒服已降至每件180元。为此,他投诉到消费者协会,要求商店依法加倍赔偿其购衣款。消协经过调查核实后,依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责令服装专卖店退还刘某购衣款399元,并加倍赔偿刘某399元。点评:这是一起因欺诈消费者而加倍赔偿的消费纠纷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这种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体现了法律对消费者的特别保护。同时,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3条第4款明确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