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公开课)_第1页
《再别康桥》教案(公开课)_第2页
《再别康桥》教案(公开课)_第3页
《再别康桥》教案(公开课)_第4页
《再别康桥》教案(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别康桥教案(公开课)教学目标:1、了解徐志摩生平、创作及新诗有关知识;2、分析本诗意境之美和所体现的新律诗的“三美”主张;3、理解徐志摩在诗中表现的特别的思想感情和心绪感受;教学重点:分析品味本诗所体现的“三美”艺术主张和意境之美。教法设想:1、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的习兴趣。2、 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投影徐志摩照片)导语:屏幕上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他面容清瘦,气质优雅,多情的眼略带些梦幻,在这文弱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善感而细腻的心。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徐志摩)对,他就是被林语堂先生称作“情才”是“奇才”的

2、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1915年进北大学习,1918 年去美国,后拜见了哲学家卢梭,去剑桥研究生院学习,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先 后在北大、清华、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授。1923年与闻一多、胡适、梁实秋发起“新月社”新月诗派是新诗史上极重视形式美的一个流派,对白话新诗的成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24年泰戈尔访华,他主动担任翻译,并随他访日, 同年,他认识了陆小曼,并与1926年结婚。他曾是北京晨报的副主编、新 月诗刊的主编。1928年重访伦敦,7月在哲学家罗素家逗留一夜后,一人悄悄 来到剑桥访友,可谁都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静静地等

3、着他。11期乘船回国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这首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 1931年11月, 他从南京乘飞机去北京,遇大雾,飞机出事遇难。年仅 35岁。对于他的死,震 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康桥”就是我们现在所余的“英国剑桥大学”的简称。“康桥”是当时的译法。“剑桥”以它学术上的成就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也以自己优美的自然风光闻名于 世。代表作: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等。散文集:落叶、自剖、秋、巴黎的鳞爪等。小说散文集:轮盘日记:爱眉小扎(可在讲些徐志摩去留学的主要目的,想在

4、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想当类似美国国务卿的政治家。后又弃政从文的原因:一是受到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二是离婚与失恋的影响。)【资料1: 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攻读博士学位。在 剑桥大学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修听课,度过了一年多悠闲的日子。时又深受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制度的影响, 形成了资产阶级绅士兼诗人的气 质。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 康桥给我胚胎。”常常,他躺卧在康河边的草地上,或看书,或听音乐,或仰望 高天上流云,或泛舟河中去寻梦。资料2:至性至情的徐志摩,先后有三位女子走进他的内

5、心(原配夫人张幼仪、 美丽少女林徽音、冉配夫人陆小曼),1920年,徐志摩在剑桥大学邂逅了美丽 少女林徽音。两人在此相恋相处一年多,因而康河的柔波里一定也映照过他们浪 漫的并肩同游的身影。】“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读者 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 的诗歌世界,去品读他的再别康桥。三、品析“三美”刚才同学们朗诵,觉不觉得诗很美?仿佛进了一个如画的诗境, 置身于康河岸边, 看河畔金柳、水底青苻,也在荡舟寻梦。诗歌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王 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当客观外景和作者主观情感和谐交融,才

6、能 形成诗的意境美。“境”即指作者描绘的眼前的景和物,而“意”则是指诗人在“境”中所寄寓的独特的思想、感情、情绪和感受等。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 意境美在哪里?1、分析诗的音韵、节奏和结构,体会“音乐美”。本诗的韵脚分别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 彩。从韵脚看,一方面每节音韵统一,全诗逐节换韵,另一方面取韵又有开有合(开口、半开口和闭口音),有轻有重本诗的节奏:以前三节为例,“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一 方面每句为三到四个音步,以三个为主;另一方面又多用“轻轻”、“油油”等 叠音词,使得诗的节奏明快而又平稳。本诗的结构:大家不难发现,首尾是呼应的,有

7、同有异,富于变化,但又反复强 化那特定的情绪和格调,尾是首的复沓,但又不是简单重复,是感情经过激荡而 又沉淀后的再现,或是另一层面的递升。一如交响音画中的“ A-B-A ”式的曲 式结构,是“呈现一一展开一一再现”的艺术体式,反复营造那“浓得化不开” 的深深情味。读着这首诗,音韵和谐而富于变化,节奏明快而显得平稳,并且曲折回环,首尾 圆合,气韵浑成,如同康河的涟漪一样轻轻荡漾,令人不禁产生音乐美的感受。2、分析段落、句子,体会“建筑美”通过诵读,我们从听觉上已深深感受到了本诗音韵之谐和,节奏之明晰,感到了音乐的美感,那么我们再看看诗的外形,分析一下它在外部形式上又有什么特 点?从段落上看,每节

8、四句,各句又错开,整齐而又划一;从句子上看,每句字数 6 一8字,大致相等。句的整饬和节的匀称,使诗具有了一种什么美呢?(建筑美) 美学家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读着本诗,一种流动的建 筑美和凝固的音乐美,令你心旌摇摇,美不胜受。3、 抓住具体意象,体会“绘画美”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曾这样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 康河我敢说,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条河。”的确,康桥的美是令人向往的。诗中 选取了一系列特有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问:你认为诗中什么意象,最具有绘画美,试举例赏析: 金柳:柳,是古今诗文中常见的吟咏对象,丝丝柳条在千载而下的岁月中飘荡。而今在徐志摩

9、笔下又呈现一种特别的绘画美。 绿的柳、碧的水与西天的夕阳交融一体。柳树化为金色,色彩对比是那么鲜明和生动,并且柳树又化为“新娘”,她那婷婷的艳影在夕阳与河水的映衬下闪射着迷人的色彩!本诗的意象,从金柳、青苻到潭水星辉,色调搭配是明快的,并且远近交错,俯仰结合,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再看这些事物本身也不是凝滞不动的, 都具有跃动的生命感。诗人用了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如“荡漾”、“招摇”、“揉碎”等等,使整个画面变成动态的图景,一种活力的气韵流动在其间,给人 以立体的审美感受。这个立体的如画般的诗境中,诗人的动作,如“招手”、“撑”、“挥一挥” 等词表明,诗人在这“画”中也不能自禁地沉醉,情动

10、于中而形于外,外景在动, 诗人在动,主客互动,物我相融,到了 “相看两不厌”的程度。甚至,他要化作 一条水草,永远生长在康河里,生长为康河的一部分,永远招摇着生命的美丽!(学生活动: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回看全诗,这色彩绚丽、温韵可人的意象,这整齐和谐、错落有致的形 式,这音节和谐,全韵通畅的营造出了 “这一个”的徐志摩式的艺术境界,形成 了徐志摩式的清新脱俗的意境美。四、拓展迁移在徐志摩的诗作中,还有一些玲珑精致的小诗,也很能体现诗歌的“三美”一一 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这里我提供两首徐志摩的小诗供大家欣赏品味。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

11、声珍重,/道一声珍 重,/这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莎扬娜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一一/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洞。/我不知道 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一一/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 哪一个方向吹一一/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 我吹一一/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一 一/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一一/我是 在梦中,暗淡是梦里的光辉。一一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小组合作品味诗中所体现的“三美”(任选其一)讨论交流后推举代表作简要发 言。五、播放再别康桥歌曲,结束全课2

12、、 学生齐读课文。(齐读前,教师布置读慢点,品味诗中所描绘的形象)齐读后讲:本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的出的画面,它们都描写了什么呢?同学们在认真回味,看诗中有几节在描绘康桥的景色?描绘的是 什么?品评一下诗中的意味。3、 讲析课文:(边提问边板书)金柳一一水草(或“青苻”)一一泊潭一一乘船漫游讲析:首先,诗人避开一般别离诗的告别的对象。我们的古诗有“桃花潭水深三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何愁前路无知已,天下何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写的高远深切,可离别的对象都是人。本诗则不然,诗人告别的 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 感

13、。(补充板书)轻轻的作别一一金柳(新娘)一一水草一一清潭一一同学们齐读第二段,同时思考问题。C作业:想一下,作者把金柳比作新娘,金柳要真的是新娘,是一个怎么样的画 面?第二课时提问:若将第二节的“金柳”真化为“新娘”,是一个什么画面?明析:夕阳金色的光辉照在岸边的柳树上,那金色的柳条随风飘荡,婀娜多 姿的影子倒映水中,像美艳的新娘。这水中荡漾着的艳影,也荡漾在诗人心上。我们学过了诗经中的诗“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人写的这首诗虽说是新诗,可也许是在祖国的古诗中获取了灵感吧!先让学生描述第三节的画面。明析: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摇动,似在招呼诗人,诗人宁愿作一株水草, 承受康河

14、清波的爱抚。“生于斯,长于斯”啊!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作者 对康河永久之爱恋,也反映了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 征。提问:第2至第6节,主要描写了什么?明析:描写了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描写了康河的美丽与宁静,借此抒发 了自己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这几节选取康桥有代表性的景色构成意象:一是“金 柳”二是绿油油的“青苻”,三是“清泉”,四是“长篙”。诗人在这美的康河边漫溯,寻梦,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多情自古伤离别,“悄 悄是别离的笙箫”。从夕阳西下,到满船星辉,诗人在康河已留连多时,但分别 是必然的,还是轻轻的来,轻轻的走,悄悄的来,悄悄的走吧,连夏虫也为诗人 沉默,免得离

15、人更伤感。最终诗人还是挥一挥衣袖,悄悄地与康桥告别。提问:诗的第1节,三次用“轻轻”,后两节,三次用“悄悄”,在本文中有什 么作用?明析:表达了诗人不忍惊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创造出轻盈、柔和的气 氛,更加渲染了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气氛,产生了轻柔飘逸之美。小结: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 自然。康河的流水,小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中向 往的世界。他说“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徐志摩信仰个 性绝对自由的理想,他为理想奋斗,一生都在追求爱与美,追求自由,胡适说徐 的人生观里只有四个大字:爱、自由、美。他怀念在剑桥学习的日子,写下许多 怀念的诗文,他向往的精神家园也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写作特点:1、 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2、 绘画美、音乐美。音乐美体现在音节和谐,节奏感强,押韵。3、 绘景不摹声,哀而不伤。只描绘剑桥的景色来寄托感情,对送行的人和离别时的千叮咛万嘱咐,“执手相看泪眼”的情景只字不提。总结:徐志摩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奇才”。他虽然没见到哲学家罗素, 可罗素的思想“人是自然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