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左忠毅公逸事方苞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左忠毅公(15751625),名光斗,字遗直,明朝桐城(现在安徽桐城)人,做过大理少卿、左佥(qin)都御史。天启四年(1624),因弹劾魏忠贤,被诬下狱,受酷刑死于狱中。魏忠贤死后,被追谥为“忠毅”。逸事,指散失的没有流传的事迹。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人,清代著名的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
2、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
3、、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先君子称已死的父亲。视学京畿(j)任京城地区的学政。从数骑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微行隐藏自己的身分改装出行。庑(w)下厢房里。成草写成草稿。解貂脱下貂皮外衣。掩户关门(以防风寒)。试考试,这里指童生的岁考。面署第一当面书写,定为第一名。厂狱明朝设东厂
4、,缉查谋反等案件,由太监掌管,成为皇帝的特务机关。魏忠贤擅权时期,掌管东厂,正直的官吏多受陷害,左光斗也被诬下狱。炮烙烧烫的酷刑。屦(jù)鞋。手长镵(chán)拿着长镵。手,用作动词。镵,铲子。为除不洁者装作打扫垃圾的人。席地把地当作席。奋臂用力地举起手臂。庸奴无能的奴才,不识大体的奴才。奸人指魏忠贤的爪牙。构陷编造罪名来陷害。噤(jìn)闭口。趋小步快走。流贼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起兵于陕西,攻占四川,建大西国,称大西王,后为清兵所杀。流贼,旧时士大夫对起义军的污蔑称呼。蕲、黄、潜、桐蕲,蕲州府,现在湖北蕲春一带。黄,黄州府。潜,现在安徽潜山。桐,现在安
5、徽桐城。凤庐道管理凤阳府、庐州府的官。明朝在省下设分巡道、兵巡道、兵备道等官,管辖几个府的军政等事。凤阳府,现在安徽凤阳一带。庐州府,现在安徽合肥一带。奉檄(xí)奉上级的命令。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公文。幄(wò)幕(军用的)帐幕。漏鼓移则番代过了一更鼓时间就轮流替换。漏,古代用滴水以计时间的器具,名铜壶滴漏。鼓,打更的鼓。番代,轮换。铿然清脆响亮的声音。宗老涂山同族的长辈号涂山的。涂山,名文,方苞的同族祖父。云语气助词,用在引述言语的后面。记“逸事”的文章,不是全面地记述人物一生的生平事迹,而是选取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人物形象。本文
6、就是这样。文章围绕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通过京畿视学、狱中斥史、史可法治兵等动人事迹,多侧面地表现了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刻画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刚毅正直、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京畿视学,先写他“风雪严寒”“微行”视学,继写他“解貂覆生,为掩户”,是通过行动表现他为国选才、爱惜人才的品格。“瞿然注视”“面署第一”表现他对得到人才的惊喜。而“使拜夫人”的一席话,则表现了他对人才所寄予的厚望。狱中斥史,是表现左光斗崇高品质的重点段落。文章先写监狱防守之严,次写史可法探师之切,再写左的怒斥,最后写史以后“常流涕述其事”,其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了左光斗刚毅坚强、大义凛然、先国家而后
7、私情的崇高品德。史可法治兵,明写史而暗写左,正是左的言传身教,才使史有“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对吾师”的思想行为。这部分是侧面描写,是陪衬,史可法的言行正是左光斗高尚的精神品德的折射。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通过语言、行动、肖像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二)领会课文人物描写中侧面烘托的手法;(三)复习介宾词组的用法。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分析:文章通过左光斗的为国选才、狱中忧国和史可法报国的事实,表现了左光斗的光辉形象,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二)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分析:本文所记是左光斗的散文的事迹,事件带有片断性,在发展上并不紧相连接。全篇贯穿左光斗
8、的爱国精神。文章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左光斗勤于国事,发现和选拔人才。第二部分(第2段):写左光斗为阉党陷害,身陷狱中而坚强不屈。第三部分(第3段):写史可法在军中恪尽职守,是受左光斗的影响。第四部分(第4段):写史可法敬事“太公”“太母”及师母的情形,(此段也可划入前一段,表明史可法受左光斗影响之深。)第五部分:补说逸事的由来。全文以史可法映衬左光斗。(三)本文怎样通过行动、语言、肖像的刻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的?分析:如写左光斗注意了解民情,能深入民间,又不愿惊动当地官民的工作作风,是通过“风雪严寒”中“微行”这一行动反映出来的。写他在古寺看了史可法“方成草”的文章,“即解貂覆衣
9、,为掩护”等行动,反映他对这一新发现的人才的深情厚爱。他对史可法写的文章“面署第一”的行动,表现他善于发现人才,大胆选拔人才。语言描写:左光斗说史可法“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表现他奖掖英才的目的是为国选才。对照他后来在狱中所说“国事糜烂至此,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就更能看出这一点。“不速去,无令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这些话,在严厉责备中饱含着挚爱与殷切的期望。肖像描写:写左光斗在狱中受酷刑后的外貌:“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这几句描写证明左光斗受了阉党的炮烙之刑,“不可辨”和“筋骨尽脱”说明了酷刑之惨。“目光如炬”这一点睛之笔,说明左光斗受尽
10、了酷刑,濒临死亡,然而精神毫不颓唐。探监的场面,综合运用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左光斗的光辉形象。(四)课文记叙了左光斗逸事两则,这两则逸事表现了左光斗怎样的品格?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分析:这篇文章写了左光斗的两件事。一写他任学政,选拔史可法的经过,显示他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一写他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的情景,突出他轻于个人生死、唯念国家安全的高风亮节。荣居高位时,他不辞辛劳,广泛罗致人才,是为了国家需要;身陷囹圄时,他怒逐学生,竭力留存精英,是虑及国家前途。深沉的爱国精神贯串前后、映照全篇。(五)试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全过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过程的描述
11、来刻画左光斗的性格的。分析: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觅才惜才选才誉才。觅才。“风雪严寒,从数骑出”,略略几笔先描画出左光斗四出奔波寻觅人才的急切心情。风雪载途,寒气逼人,行路当十分艰难,但在这样恶劣的天气,视学京畿的左光斗仍率领从骑外出寻访。微服间行,是要洞察真情,径入古寺,唯恐错过良材。这一层言简意赅,能使人联想到许多尚未提及的事。从顶风冒雪微行察访至古寺一例,读者自可推想,在试前,左光斗对京畿一带应试诸生的德识才学已进行了普遍考察,不论晴天、雪天,不论寺庙、还是学馆,都可瞥见他风尘仆仆的身影。惜才。作者写左光斗见古寺庑下,“一生伏案而卧,文方成草”。借读苦寺,可知此生出身
12、微贱,天气严寒,伏案而卧,文方成草,可见此生发愤苦读。至于文章如何,作者先不明说,却跳过一层撰写了左光斗的两个举动,“解貂覆生”,“为掩户”。“解貂覆生”是让史可法御寒,“掩户”是为史可法挡风,而这些举止都是在“公阅毕”以后出现的。于此,史可法的才学识见不喻自明,左光斗的怜才之意更是一目了然。意犹未足,作者再加一笔,即身为学政的左光斗为询问史可法姓名竟“叩之寺僧”,原来是不忍惊醒酣睡中的史可法。这些精湛的细节描写将左光斗爱惜人才之心写得精细入微,令人击节叹赏。选才。这一层作者写了考场上吏呼名至史可法,左光斗“瞿然注视”和在卷上“面署第一”两个细节。“瞿然注视”,事出有因。左光斗偶访古寺,已对史
13、可法的苦读和才学留下深刻印象,但当时史可法卧伏案上,未见其容貌。今日突然所得吏人直呼姓名,又惊又喜,所以“瞿然注视”;“面署第一”则生动地反映了左对史的深为赏识,前面既已有寺中阅文一节,至此“面署第一”,也是瓜熟蒂落的安排。誉才。录用以后,左光斗特意将史可法召入,使拜见夫人,这不同寻常之举,本已流露对史可法的厚爱,一番赞誉,更写出了左光斗得才的喜悦心情。“他日继吾志事者,惟此生耳”,这正是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根本原因,原来左光斗已把史可法视作是效忠国家的良才、自己事业的继承人。“吾诸儿碌碌”的这种说法也表现了左光斗任人唯贤的磊落襟怀。纵观左光斗选用、提拔史可法的全过程,左光斗为国求才,思贤若渴,
14、知人善任的品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六)左光斗被陷下狱,见史可法前去探监,为什么要厉声怒斥,将史可法赶走?分析:明朝熹宗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愈演愈烈,宦官魏忠贤专政擅权,陷害忠良,荼毒人民。当时东林党人杨涟因为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奸恶,被锦衣卫缇骑逮捕,左光斗等人也因上疏陈魏忠贤三十二斩罪同被诬陷下狱。一时东厂特务暗探四处密布,钩党之捕遍于天下。身陷冤狱的左光斗对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仍深为关切。左光斗自度终无生还之希望,惟期史可法等人奋发有为,能有朝一日翦灭魏逆,伸张大义于天下,振兴社稷,力挽狂澜于既倒。如果说当年左光斗擢拔史可法于寒门时已将史可法视作“继吾志事者”,那么经过多年提携栽
15、培,左光斗更把史可法看成是“支柱天下事者”。现在,左光斗突然见史可法前来探视,立即感到这会给魏忠贤等人罗织罪名加害史可法以可趁之机,因此厉声斥责,将史可法逐走。史可法对左光斗这一番大义凛然的教导心领神会,顿时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深感自己思虑不周,忍痛离去。左光斗狱中怒逐史可法这一举动形似不近人情,实则蕴含着左光斗对史可法真诚的爱护与殷切的期望,充分表现了左光斗对国事的关切和他与史可法之间的真挚情谊。(七)史可法后来常流着眼泪对人讲探监这件事,称颂左光斗“吾师肝胆,皆铁石所铸造也”,应该如何理解史可法的这句话?分析:史可法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作为忠贞刚烈之士的左光斗的高大形象,揭示了左光斗的崇高气
16、节和可贵的爱国精神。史可法探监时,先一眼瞥见的是左光斗“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之下筋骨尽脱”的伤残形象。重刑之下,仍不向阉党低头,左光斗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令人起敬。其后,史可法前跪,抱公膝呜咽失声时,看到的是左光斗一连串强烈的反应:“奋臂”、“拨毗”、“目光如炬”、“怒曰”、“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奋臂”可见左光斗举手的艰难。“奋臂”是为了“拨毗”,因受酷刑,目已不能开,但听见史可法哭声,仍挣扎着想睁开眼睛看个分明。待到证实确是史可法时,便是火一般燃烧的灼灼目光的逼视,便是一席言辞铿锵掷地有声的训斥。对阉党的愤慨、对国事的忧虑、对晚辈的挚爱充溢情怀。惟恐史可法不忍迅速离去
17、还“摸地上刑械作投击状”,催逼史可法速行。左光斗几经酷刑,身陷绝境,能与史可法相见,当有许多肺腑之言需要倾吐,然而他毫不顾惜个人生死荣辱,唯以国事为念,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这是何等刚毅的性格!睹其容颜,闻其言辞,见其举止,顿觉一个铁骨铮铮,碧血丹心的忠烈形象卓然而立,光彩照人。史可法追忆此事时赞扬左光斗“吾师肝胆,皆铁石铸也”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八)对两则逸事中反映出来的左光斗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认识?分析:左光斗的第一则逸事,写他身居要职时,不是趋奉权贵,接受请托,而是冒着风雪严寒,微行出访,为国求才。这在封建官吏中,实为难能可贵;第二则逸事,写他因弹劾魏忠贤,遭陷入狱,依然重于国
18、事,轻于己身,教育史可法以天下为己任,他的识见、品格,也值得称道。当然,左光斗等力图翦除奸党,其目的仍不外乎要巩固封建统治。不过这些应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认识和分析,也不宜苛求古人。(九)既然是记左光斗的逸事,为什么还要记史可法的逸事?写史可法与写左光斗有什么关系?分析:文中写史可法的逸事有三处。一是写左光斗被陷,史可法入监探视。左光斗蒙冤下狱后,史可法朝夕徘徊狱门外,以图一见。终因魏阉防范森严未能如愿。后闻左光斗旦夕将受极刑,又用重金贿赂狱卒,乔装更衣,冒死前往狱中探视。这里看来是写史可法当时对左光斗情深,但实际上是写左光斗平素待史可法的义重。不是平时左光斗对史可法的倚重、扶持,又何来此时
19、史可法的舍身探监,以报知遇之恩?二是写史可法的勤于军务。写他忠于职守,常存戒备之心;写他爱护部下,身先士卒;写他刻苦耐劳,寒夜防守,衣不解甲。史可法所以能如此这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可见左光斗以国事为重,誓当成就一番功业的谆谆告诫和殷殷教诲,左光斗的言传和身教对史可法的影响之大。三是写在左光斗死后,史可法还常去探望左光斗的家属。左光斗死于非命,然史可法不忘旧谊,来往桐城,于繁忙的军务中仍亲自到左府问候左光斗的父母和夫人。这里读者从史可法待左光斗的情义深长也自可进一步想象左光斗生前待史可法确系恩重如山,致使史可法永世不忘。综上所述,作者写史可法的两则逸事,落笔在
20、史可法身上,指归却在左光斗身上。从史可法的不忘师恩,可知左光斗爱惜人才,唯贤是亲,唯贤是用的可贵见识;而史可法的勤于职守,忠于朝廷,既证实了左光斗有知人之明,更显示了左光斗“惟念国事”的精神感人至深。文中左光斗史可法两个形象相映成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十)文中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分析:以文章传人,可择要述其一生,也可选录部分,以一斑窥全豹。左忠毅公一生,可传之事很多,文中略而不提为众人熟知之事,只是叙说世人不知的一点内容。唯其不为人知,因而撰文也常易使人生疑。全篇起首一句“先君子尝言”,说明是记载先父之言,予人以亲切感、真实感。篇末一段呼应起首一句,注明这些未载入正史的逸事并非街谈
21、巷议,“狱中语”乃左公甥亲自得之史可法,而左公甥又是“余宗老涂山”、“与先君子善”,证实“先君子尝言”确凿无误。所以说结末一段补说了逸事的由来,强调了材料的翔实可靠,更加令人信服。(十一)史可法死守扬州,坚决抗清的事迹素来为史家所称道,本文作者为何丝毫不提及这段经历,而着力描绘他在凤庐道的一段生活?分析:课文第3段,作者以史可法的逸事来衬托左光斗的以国事为重和有知人之明,但究竟写哪些事,显然是有过一番考虑的,史可法曾凭镇压和堵截农民起义军,得以升迁;最后则坚持抗清,不屈牺牲。方苞出生时,史可法殉难不过三年,但在本文中,作者对史可法死守扬州、坚决抗清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斗争经历,竟只字不提,而着力描
22、绘在凤庐道堵截张献忠起义军的一段生活用以反映史可法的勤于国事,这虽然与当时清朝实行严酷的思想统治有关,但也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消极面。(十二)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但课文第3段写的全是史可法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表现,游离于课题之外,可以删去,你的看法怎么样?分析:这段写史可法镇压农民起义的情况,是作者阶级局限性的表现,应分析批判,但在结构上却是重要的一段,是全文的有机部分,不能删去。因为在这里作者是明写史,暗写左,写史的忠于职守,正在表现左的言传身教对史的影响,从侧面丰富了左的形象。例如,史的“数月不就寝”照应左在“严寒”天视学;史坐帐外看着士卒睡觉,照应左对古寺中寒士的爱护;史“甲上冰霜落”,
23、照应左在狱中伤痛万状的刚毅谋国。史的“下恐负吾师也”一语,点透了和主题的关系。(十三)本文语言精练、行文严密的特点表现在哪里?分析:这篇简短的记叙文章语言十分精练,在简短的语句中凝聚着深厚、强烈的感情。文章写左光斗从发现人才到选拔人才,只用了89个字,情况交代得非常清楚,人物的言语、举止、心情无不毕现。以发现人才的一段文字为例,共有四层意思,才用47个字:第一层交代天气、出行的特点和所到之地;第二层写左光斗所见,点明史可法寄身古寺,刻苦攻读;第三层写左光斗欣赏史可法的才华,倍加爱惜;第四层是补笔,“叩之寺僧”说明左光斗用心之细和印象之深。短短的一段文字,不仅写明了一个完整的过程,甚至连“解貂”
24、、“掩户”之类的生动细节也都点染出来。在用字上尽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比如:“即解貂覆生”的“即”说明时间之短,不假思索,不顾自身寒冷,而解貂裘覆盖这个素不相识的书生,充分反映了左光斗“惜才”之深。又如:“为掩户”(“为之掩户”的省略),这和“掩户而去”是完全不同的。“为”字点出行为的目的,说明了掩户防寒是为了保护史生,突出了左光斗体贴史生的心情。行文的严谨也表现在文章内部的呼应上面。文章带有关键性的一句是“维吾志事”,这句话表明左光斗不仅以身许国,而且思虑深远,想到如何后继有人。这话是在初识史可法之后讲的(“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这和左光斗在狱中说的话:“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
25、事谁可支拄者”是相呼应的。写到奉檄守御时,史可法的行动和他说的“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也同“继吾志事”遥相呼应。这是行文严谨的表现。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提问学生:五人墓碑记中“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这句话是指什么事情说的?(明熹宗时期魏忠贤专政,假借皇帝命令杀害贤良正直的人。)“大阉之乱缙绅而不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这句话是不是说所有官员全都依附魏忠贤?(不是,也有少数官员和在野的东林党人跟魏忠贤作坚决的斗争。)教师指出:本文所描写的左光斗就是站在反阉党斗争的最前列,并为此献出了他的生命。他的名字是永垂不朽的。正因为如此,方苞写了这篇文章来纪念他。(二)时
26、代背景介绍。明代自成祖开始,宦官干预政治,为祸愈演愈烈。熹宗为皇太孙时,魏忠贤导以宴游,甚得他的欢心。熹宗即位(1621年,16岁)后,魏又勾结熹宗的乳母客氏,由是得以把持朝政,自称“九千岁”。魏又亲自掌管当时的特务机关东厂(即课文中说的“下厂狱”的“厂”),动辄假借皇帝名义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在左光斗参与下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认为“寸脔忠贤,不足尽其辜”。魏忠贤十分惶恐,泣诉于熹宗,客氏又从中委曲调停,结果杨涟反遭切责。左光斗又随后上书,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俱不听。次年,魏忠贤指使党徒诬陷杨涟、左光斗,说他们接受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贿赂,为他祈求减
27、罪。七月,下杨、左等人于狱;八月,在狱中杀害了他们,决熊廷弼于市。九月,熹宗赐魏忠贤印文曰“顾命元臣”,赐客氏印文曰“钦赐奉圣夫人”。政治之黑暗,于此可见一斑。(三)诵读第1段。 1诵读的准备。步骤是:先默读一遍,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向教师质疑;然后根据教师提问给课文加评点;最后归纳本段大意(以下2段教学步骤与此相同,不再注明)。主要问题是:左光斗发现史可法是不是带有偶然性?(是偶然,但偶然之中又含有必然。旧时富家子弟应试大多住城中豪华旅馆,贫家子弟则住城外古寺。)评点:“微行入古寺”正是为了发现人才。 左光斗读史可法文后为什么不当即叫醒他?(史伏案而卧,说明他夜读甚苦,所以不叫醒他。)评点:“
28、解貉”“掩户”,怜才之意何深。“召入”,“拜夫人”,说明了什么?(待之如家人)“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左公志在振兴国家、锄奸去恶,看到当前国事不可收拾,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评点:“继吾志事”,期待之殷。本段大意:叙述左光斗发现史可法,十分器重他的抱负和才能,对他寄予殷切的期望。2诵读练习并检查。 检查的重点是“庑下一生伏案卧惟此生耳”这一节。“吾诸儿碌碌”一句尤其要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四)诵读第2段。1诵读的准备。解释疑难:厂狱这里指东厂监狱。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于永乐十八年(1420)在京师东安门北设东厂(原址即今北京市东城东厂胡
29、同),由宦官掌管,从事特务活动,有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又在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也从事特务活动,后因遭到反对、被迫撤销。被炮(p2o)烙遭受炮烙的刑罚。更敝衣,草履“敝衣”后的逗号可取消或改为顿号。“为除不洁者”的“为”通“伪”饰也。筋骨尽脱筋骨与肉分离。主要问题:为什么要先交代“逆阉防伺甚严”“左公被炮烙”这些情况?(前者为下文左公语做铺垫,后者为下文写左公肖像作铺垫。)评点:交代背景、为下文设伏。“席地倚墙而坐筋骨尽脱”。这段话是写什么的?有什么用?评点:写人物肖像、神态。照应上文“旦夕且死”。揭露阉党用刑残酷。从“倚”、“坐”可见其刚强精神。“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
30、如炬”表现了什么?评点“虽旦夕且死”,而刚毅之气沛乎天地之间。左光斗深责史可法是为了什么?“摸地刑械作投击势”有什么用意?(史来探监,出于真挚而深厚的情谊,但危险性极大;左光斗深责备,是为了使他不要感情用事,而要看到当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的形势,要以大局为重,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的形势,要以大局为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作投击势”是催他迅速离去,以免被“奸人构陷”。这说明左光斗死仍唯国事是念。)评点:肝胆照人之语。史可法说的“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也”,这句话有什么含意?(从侧面表现出左光斗对国家对朝廷一片忠心,身遭奸人构陷、酷刑折磨而全不在意,虽在弥留而忠毅之志弥坚
31、。)评点:高度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本段大意:叙述史可法探监、左光斗责以大义。(五)诵读第3段。1诵读的准备。(1)提问:本段只叙述一件事,试用作者原话加以概括。(“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如果删去“使将士更休铿然有声”这一段话,是否影响上下文的连贯性?(不影响。)好不好呢?(不好,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史可法忠于职守、严格律己的形象。)评点:生动的历史细节。(2)继续提问:作者这样来塑造史可法的形象有什么目的?(生动地显示了左光斗对他进行教育的结果,也说明了左光斗有知人之明。)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下恐愧吾师”。)评点:“下恐愧吾师”,本段要害。(3)教师指出:史可法对抗农民起义军,是他的局
32、限性之所在;但后来他督师扬州,拒降多尔衮,最后以身殉国,是值得高度赞扬的,这也是左光斗的教育的结果。(4)学生复述这一段内容。2诵读练习并检查。重点是“每有警下恐愧吾师也”这一段。(六)连贯背诵前三段。(七)总结全文。1思想内容分析。首先,让学生找出贯穿全文的一句话(“继吾志事”),并加以说明。说明的要点是:左公在狱中责备史可法的话:“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说明左公将挽救国家危亡的希望寄托在史可法身上,这正是“继吾志事”的具体内涵。史可法守御凤庐对“辄数月不就寝”,是因为他“恐愧吾师”,这说明史可法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真正继承了老师的“志事”,从而证明左公有知人之明。可
33、见,“继吾志事”是全篇主旨所在。其次,让学生分析本文的线索(左、史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可以从结构分析入手。第一部分(第1、2段)写左光斗对史可法的期待。主旨是“继吾志事”,也包含着师生情谊。第二部分(第3、4段)写史可法不负左光斗所望。前一层写“继志”,后一层写情谊。再问学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明左、史之间的师生情谊是建筑在共同事业、共同抱负的基础之上的。)最后,归纳本文中心思想:表现左光斗忧国的精神、刚毅不屈的斗争性格和选拔人才的远见卓识;也表现了左、史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2写作特点分析。(1)关于“逸事”的体裁特点。先让学生读“自读提示”第1段,并作归纳:写人物生平中的片断,表现其思
34、想性格特点。教师补充:“逸事”也叫“逸事状”,或简称“状”、是人物传记中的一个分支。古代重要人物的传记都是官修的;个人写传是犯法的行为,但可以写行状或逸事状送到国史馆去,作为官修传记的参考。但写状也不是有闻必录,必须事关重大。能表现人物的功业品德,才能写进去。“状”有一定的格式,要在文末交代一些问题,例如本文最后就交代了左公“狱中语”的来源,说明它是真实可靠的。(2)侧面描写。教师指出:第3、4段是从侧面表现左光斗精神的感召力的,而且文中的侧面描写不止于这两段,前两段中也有侧面描写。学生就此进行讨论,然后小结。要点如下:写史可法寄身寒寺,从侧面表现左光斗求才如渴的心情;写史可法“抱公膝而呜咽”
35、,从侧面表现左光斗虽遭酷刑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写史可法“噤不敢发声,趋而出,”从侧面表现左光斗语言的感人力量。写史可法流涕语人,从侧面表现左光斗刚毅不屈的精神。【小资料】(一)重点内容图示。(二)作者。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字凤九、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早年刻苦攻读,文章曾得到当时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的赏识,渐有声望。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五年后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受牵连下狱。后被康熙特赦,曾任武英殿修书总裁,历官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他是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为文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语言风格追求“雅洁”。所作散文,多为经说及
36、书序、碑传一类,立意明确,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在写作技巧上有可供借鉴之处,但内容一般是宣传封建礼教,鼓吹程朱理学,陈腐可厌。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是方艺文集中为数不多的较为出色的文章。(三)左光斗和史可法。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明安庆桐城人。万历中与杨涟同举进士,曾任左金都御史。为人刚直敢言。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左力赞之,自上疏陈魏三十二斩罪。天启五年(1625)与杨涟同被诬陷下狱,受尽酷刑,终死狱中。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号道邻,明末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崇帧元年进士。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梅花岭记有对他的介绍,请参阅该文。(四)题解。忠毅公是左光斗
37、死后由朝廷追赠的谥号。在封建社会中,凡朝廷大臣或社会知名人士死后,朝廷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贡献,给予“谥号”。“逸事”又写“轶事”或“佚事”,指的是为正史书所不载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迹。这些事迹一般比较琐碎,但能说明被记者的品质、性格等。(五)译文。(韦方 设计) 青云中学 吴静萍教学目标:一、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 的特点。二、学习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三、学习左光斗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安排:两课时(课内自读)重点是:教学要求二、三;难点是教学要求一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幻灯投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
38、、句式特点。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逸事特点。教学程序:一、检查课前预习(测试法)(幻灯投影)1、给下列的生字注音:瞿、烙、屦、噤、檄、幄、铿2、文字常识填空:本文题目标明,文章的内容是 左光斗 的故事。所谓“逸事”是指 散失没有流传 的事迹,定这类文章是取人物的 一部分 来表现人物。本文作者是 方苞 ,选自 方望溪先生文集 ,作者是 桐城 派的创始人,方望溪先生文集 的命名是根据 号 而命名的。2. 学生提疑:在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提疑, 注释上有的一律不予再提疑。3. 师生解疑;(1)学生解疑 (2)教师解疑 疏通课文字、词、句。重点掌握下列内容:(幻灯打出字样,学生一一明确)实
39、词:雪、骑、涕、已、语、俊、屦、瞿、檄、造虚 词:为、而、于、方、汝、以、也词类活用:手(名为动)席(名为动)轻(行为动)句 式:1、公阅毕为( )掩户2、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四、翻译课文第二段,抽中下等学生翻译,了解课文理解情况。五、分析文章结构:讲座法、测试法第一段(1)写 。 重点记 第二段(2)写 。第三段(3)写 。 重点记 第四段(4)写 。第五段(5)写 。本段补说 由来。六、朗读课文:指导课后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写作方法。学习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和善识人才、保护人才的思想行为。教学程序:一、讨论课文内容。(讨论法、练习法)以文段设置“阅读理解”
40、题1. 阅读文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各题: 1、本段重点写什么?作者怎样刻画主人公形象?2. 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各题: 1、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2、左光斗为什么要怒斥史可法?明确:用板书 解貂、覆生、为掩户1、 任人唯贤 面署第一 正面描写 左公为人 继吾志、惟此生 言:怒曰 善识人才2、重义轻生 行:摸刑械作击势 保护人才肖像:面额焦烂筋骨尽脱目光如炬(三)阅读第三、四段,思考问题1、这两段重点写谁?找出前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语句。1. 课文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这两段文字是否可删去, 为什么?明确:板书1、不寝 侧面衬托史公作法 2、坐卧 奉命守御,不忘师教 (左公影响) 3、背倚 师教有果二、归纳总结课文(提问式,讨论式)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主旨?板书明确:1、左光斗不辞辛苦为国选才左光斗的爱国精神 2、左光斗身陷狱中,心系国事,坚强不屈(主旨) 3、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对史可法的影响2、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生动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近代诗文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预防医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晴川学院《数学建模与MATLAB语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动画表演》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第30讲 统计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
- 车辆贷款公司合同范本
- 减产补贴合同范本
- 小区楼房现房合同范本
- 购买材料购销合同范本
- 服装购销交易合同范本
- 粤教版2022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2022-2023
-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 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科普课件
- 肺动脉高压的指南分类及精选课件
- 自考06216中外建筑史大纲知识点汇总
- C139营销模型简介(含案例)课件
- x-net运动总线手册
- 桥梁加固改造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 第二十六章慢性肾小球肾炎演示文稿
- 设施设备维修记录表
- 自动化设备检修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