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项目可研(3)_第1页
生物质发电项目可研(3)_第2页
生物质发电项目可研(3)_第3页
生物质发电项目可研(3)_第4页
生物质发电项目可研(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5.5.2-2 望奎气象站累年逐月特征值表月 份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12平均最低气温()-1平均相对湿度(%)76735950506376787163687567平均气压(hPa)10019771000平均降水量(mm)平均蒸发量(mm)65平均风速(m/s)53最大风速(m/s)18252723191618232427风向SSEWSWNNWSSWSSWNWWSWSSSWSWSSSW第6章 工程设想 全厂总体规划及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 全厂总体规划.1 厂址与城镇及工矿企业的关系厂址位于望奎县城西工业园区内,东距县城西边缘约1公里;厂区西侧紧靠省望奎

2、糖厂。南侧紧邻绥望二级公路。厂址周边无大、中型工矿企业。.2 供水水源采用地下水,年用水量为约180万吨.3 灰场本工程所产生草木灰直接还田利用,不需要设灰场。.4 电力出线电厂向东出线1回,电压等级为66kV,出线走廊满足要求。.5 厂区防排洪厂址区域不受洪水威胁。厂址遇较大降雨时,由于排泄不及时等原因,会有030cm的积水,积水时间约12天。.6 施工区及施工生活区规划施工生产区利用围墙内预留场地和租用厂区北侧空地相结合,施工生活区依靠县城解决。.7 厂区拆迁厂区有一破产的化工厂,地方政府承诺无偿拆迁。.8 厂区出入口厂区设1个厂区主出入口和2个货运出入口。厂区主出入口布置在厂区的东南角,

3、货运主出入口分别布置在厂区西南及西北角。6.1.2 厂区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是根据工艺流程和使用要求,结合自然条件和现场实际情况,在满足防火、卫生、环保、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减少占地节约投资,经济合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本阶段总平面布置有两个方案,如下:方案一:本期工程建设2×130t/h锅炉+2×25MW发电机组,两台炉共用一个烟囱,在锅炉侧面上料。两台炉(机)及相应料仓沿烟囱垂直汽机房A列方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电厂固定端侧朝南,向北扩建。厂区采用“二列式”布置,由东向西依次为配电装置区主厂房区。主厂房布置在厂区场地的中部,由南向北依次布置#1、#2机。汽机A列面

4、向东,朝东出线,两料仓布置在主厂房南北两侧35米处,与主厂房平行。#1炉料仓东侧为厂前区,包括办公楼,生活综合楼,材料库及检修间,材料库及检修间布置在办公楼的北侧。自然通风冷却塔布置在厂区的东北角,#2炉料仓的东侧。配电装置区布置在主厂房的东侧,厂前区与自然通风冷却塔之间。水处理区及油区布置在烟囱的西侧。锅炉补给水处理布置在#2炉除尘器的西侧。污水处理设施布置在锅炉补给水处理设施西侧。#1炉布袋除尘器西侧布置了公用水泵房,油区布置在公用水泵房西侧,污水处理设施南侧。临时储灰渣场紧靠相应锅炉房布置。两组汽车衡分别布置在厂区西南角与西北角,紧邻相应货运出入口。详见图373-F1771K-Z-02方

5、案二: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有以下不同:汽机房A列面向西,向西出线。除汽车衡外所有辅助附属生产设施均布置在主厂房区西侧,由南向北依次为厂前区-锅炉补给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公用水泵房及与水泵房-屋外配电装置-油区及启动锅炉房-自然通风冷却塔。汽车衡分别布置在货运入口处。详见图373-F1711K-Z-03 方案比较厂区总平面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见表-1表-1 方案一、方案二主要技术经济比较表序号项 目方案一方案二工程量费用(万元)工程量费用(万元)1厂区布局主厂房A列朝东,厂区固定端向南,出线向东直接至屋外配电装置。主厂房A列朝西,厂区固定端向南,出线向东直接至屋外配电装置。2厂区用地2假定为0

6、204分区布置功能分区明确较方案一差5循环水管线530m假定为0590m106运输组织优点:厂内运输距离短,秸秆运输对厂内环境影响小。缺点:经过水处理设施区。不经过任何厂内附属设施区。7总体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各种管线较短,敷设路径交叉少。较方案一差8环保条件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同方案一9费用合计010综上,两个方案技术上均可行,经济上差别不大,主要区别在于循环水管线长度,但方案一充分利用厂区土地,使管线敷设长度短,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本阶段暂按方案一推荐。 厂区竖向布置规划厂址不受洪水威胁,且地形平坦开阔,场地标高在左右,东高西低,高差约。厂区竖向布置宜采用平坡式布置方式。在厂区内以土方自身平衡

7、为原则。厂内设计地坪为,室内标高。考虑基槽余土3万m3,土方基本平衡。本期工程主要建筑物的标高如下:主厂房零米地坪标高为:m秸秆储存棚零米地坪标高为:m生产办公楼零米地坪标高为:m室内外高差一般为300mm厂内道路中心线标高为:6.2 装机方案6.2.1 装机方案选择原则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我国电力以燃煤火力发电厂为主。燃煤电厂提供电力的同时,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工程拟利用生物质能,燃烧秸秆发电。锅炉采用丹麦BWE公司的秸秆发电锅炉。锅炉的容量决定于燃料来源的保证与数量,原则上锅炉容量宜大不宜小;同时,应考虑使用功能

8、情况。该地有充裕的秸秆,能够满足2台130t/h锅炉所需的燃料量。本期项目所承担的对外供热能力不是很大,而且只有冬季的采暖热负荷,夏季无热负荷,不宜采用背压汽轮发电机组,因此考虑经济性,选择抽凝机组。为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性,选择高温高压机组。.2 装机方案根据以上原则和本工程的客观实际情况,可拟定如下装机方案:2×130t/h高温高压燃烧生物质振动炉排锅炉,2×25MW高温高压抽凝机组。6.1 锅炉型式: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全钢炉架、燃烧秸秆、振动炉排、汽包炉、全封闭布置。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130t/h过热蒸汽压力: MPa(g)过热蒸汽温度: 540给水温度: 210

9、锅炉效率: 92%.2 汽轮机型号:C25-,高温高压、一级调整抽汽、单缸、单轴、抽凝汽式汽轮机额定功率(不含励磁功率,下同): 30MW(纯凝工况)主蒸汽阀前主蒸汽额定压力: 8.83MPa(a)主蒸汽阀前主蒸汽额定温度: 535主蒸汽额定流量: 115t/h冷却水温: 设计:20最高:33背压: 4.Pa(a)额定转速: 3000r/min旋转方向: 从机头向发电机端看为顺时针汽轮机对外供热抽汽由四级抽汽接出,额定供热抽汽量按40t/h设计(此时锅炉最大蒸发量为130t/h,汽轮机发电功率为25000kW);最大供热抽汽量按65t/h,(此时锅炉最大蒸发量为130t/h,汽轮机发电功率为2

10、1280kW)。冷凝器: NQ25 冷却面积2500m2.3 发电机型号:QF-30-2型 空气冷却,自并励静止励磁额定功率: 30MW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3437A功率因数: (滞后)额定转速: 3000r/min频率: 50Hz相数: 3转子重量约: 16.3t定子重量约: 42t 电气部分.1 电气主接线本期工程新建2台25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根据系统专业初步资料,机组暂以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接线方式接至66kV系统。电厂66kV出线两回,采用双母线接线。起备变电源暂由本期新建66kV配电装置引接。详见电气主接线图373-F1771K-D-01。.2 高压配电装置66kV配电装置暂

11、采用屋外配电装置,双母线,单列布置7个间隔。由于缺少相关资料,电厂暂按三级污秽等级区考虑,设备外绝缘爬距暂按2.5cm/kV(最高运行线电压)设计选型。.3 主要设备选择发电机采用空冷发电机,其参数为:额定连续工作容量为24MW,额定电压为6.3kV,额定电流为2749A,额定功率因数为。主变压器拟选用SF9-31500/66,69+2×2.5%/6.3kV,40MVA,Yn,d11;发电机出口采用电抗器引至6kV配电装置,电抗器拟选用XKK-6-800-6型,额定电流800A。发电机出线至主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共箱母线。.4 厂用电系统高压厂用电系统采用6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高压厂用

12、工作电源引自发电机出口,由电抗器经电缆送至6kV厂用母线,向高压厂用负荷供电。6kV母线为一段。设一台高压备用变,为高压厂用电源提供备用。高压备用变高压侧通过架空线从新建66kV母线引接,低压侧通过电缆至6kV备用段。低压厂用电系统采用400V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接线方式为明备用PC-MCC方式。每台机组设两台低压工作厂变,工作母线分为两个半段供低压负荷。两台机组设一台低压备用变压器,作为低厂变及辅助车间变压器的备用电源。每台机组设一台燃料变,供燃料低压负荷。两台机组设一台化水变和一台水工变。主厂房低压工作变、备用变及辅助车间变压器采用干式变压器,D,yn11接线。6kV开关柜推荐采用中置式开

13、关柜。低压配电屏推荐采用低压抽出式开关柜。.5 主要电气设备的布置主变及起备变布置在A列柱外,起备变布置在固定端。厂用6kV配电装置及380V工作段均布置在主厂房B、C列的零米层。高低压柜均采用双列布置。.6 直流系统每台机组设一组220V直流装置,采用一组蓄电池,动力控制负荷混合供电,供电电压为220V。蓄电池配置一套充电浮充电设备,充电浮充电设备选用高频开关电源装置。每台机组设一组220V单相输出的不停电电源系统(UPS)采用静态逆变装置,正常时由厂用工作段向UPS提供交流电源,经UPS整流逆变供电。当逆变器故障或检修时,由静态开关切换至旁路电源向负荷供电。.7 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本

14、期工程采用机炉电集中控制,两台机组设一个单元控制室。微机自动监控系统布置在单元控制室内。本工程电气控制纳入机组DCS系统,实现机炉电一体化控制。该方案以CRT和键盘为主要监控手段,对电气系统的发电机主回路及厂用电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监视及控制。在主厂房设电子设备间,布置发变组、厂用电保护屏、励磁调节器屏、变送器屏、电度表屏,发变组故障录波器屏、厂用电快切屏、直流屏及不停电电源装置等。本工程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装设原则按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及25条反措有关规定执行,保护选型采用微机型保护装置。6.3.8 主机技术条件1) 发电机在额定频率、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因数和额定冷却介质条件下,机端连

15、续输出额定功率为24MW(已扣除励磁系统所消耗的功率后的保证值)。2) 发电机最大连续输出容量应与汽轮机最大连续出力相匹配,且其功率因数应与额定值相同,长期连续运行时各部分温升,不应超过国标GB/T7064-96中规定的数值。3) 发电机额定功率因数为(滞后);额定转速为3000r/min,频率为50Hz。4) 发电机冷却方式为定子空外冷,转子空外冷。5) 发电机保证使用寿命不低于30年。6.4 热力系统原则性热力系统及热平衡图如附图373-F1771K-J-01所示。本工程安装2台130t/h高温高压燃烧秸秆锅炉,配2台25MW抽汽凝汽式供热机组。在满足对外供热平均热负荷时,汽轮发电机的发电

16、功率为24.169MW。本项目机、炉容量基本匹配。主要系统的连接方式设计,考虑了节约投资、运行灵活、可靠、节能。 主蒸汽系统采用母管制,两台炉蒸汽通过母管连接再分别供至两台汽轮机主汽门前,主蒸汽管道材料为12Cr1MoV。 主给水系统每台机组设置两台100%容量的电动给水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并两台机组的给水管道通过给水母管相连接,给水管道材料为20钢。 回热抽汽系统汽轮机设置六级抽汽,分别供两台高压加热器、一台高压除氧器、三台低压加热器及采暖用汽。采用定压除氧系统,配置一台给水箱和一台高压除氧器。加热蒸汽由三段抽汽供给。高压加热器疏水为逐级回流,最后一级疏入高压除氧器,当运行中工况变化不能

17、疏入除氧器时,亦可疏入4号低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疏水为逐级回流,设一台低加疏水泵,6号低加的正常疏水通过低加疏水泵送至凝结水系统,以提高机组热效率。厂外供热由汽轮机四级抽汽供汽,两台机组通过供热母管相连接。 抽真空系统抽真空系统在机组启动时排除凝汽器内以及辅助设备和管道里的空气,使其真空达到要求的启动值(抽吸状态);机组正常运行期间,该系统排除集结在凝汽器内的不凝结气体,以维持系统真空。本工程推荐选用射水抽气器。 凝结水系统每台机组配置两台100%容量的凝结水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6.4.6 工业水系统冷油器、发电机空冷器等采用开式循环水冷却;给水泵、凝结水泵、风机等设备采用工业水冷却,回水

18、至循环水系统。 燃烧系统6 给料系统××1.2的秸秆包,存放于位于炉前的秸秆仓库中。秸秆包从仓库通过链式输送带传递到破碎机,经破碎机称重、破碎、松散,垂直落入螺旋给料机,螺旋给料机将破碎后的秸秆送入炉膛燃烧。6.5.2 烟风系统采用平衡通风系统。空气系统由一台100%容量的送风机和空预器组成。因秸秆成分中含有氯元素,烟气腐蚀性较强,烟气将不通过空预器。空气的预热由给水加热实现。预热后的空气分三部分,一部分通过炉膛下部(炉排上部)进入炉膛,一部分通过振动炉排进入锅炉,一部分通过炉前的螺旋给料机和燃料一起进入锅炉。经炉膛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和飞灰,流过过热器和省煤器,再流经高压

19、烟气冷却器和低压烟气冷却器,由一台100%容量引风机将烟气先吸入旋风除尘器再进入布袋除尘器净化,最后经120m的烟囱排向大气,烟囱出口内径暂定。 主要辅机选择(每炉)(1) 送风机一台。(2) 引风机一台。(3) 炉前给料设备一套。(4) 旋风除尘器。(5) 布袋除尘器。6.5.4 点火油系统(两炉公用系统)本阶段,秸秆点火暂按油系统考虑。采用#0轻柴油,初步考虑设置1个50m3的油罐,一台卸油泵和两台供油泵。油区设置油泵房。6.5.5 空压机系统(两台机组公用系统)设置仪用和检修用压缩空气系统,空压机暂按8m3/min两台考虑,仪用和检修用空压机互用。设置两台8m3/min的压缩空气净化装置

20、。 启动蒸汽(两台机组公用系统)由附近的金都热电厂引出一根133×4的启动蒸汽管道,供本期工程启动用汽。6.6 燃料运输系统本工程共2台机组,每台机组设置一套燃料运输系统,两套系统设备参数相同。 卸料系统本工程日进车量约220260辆(考虑来车不均衡系数1.3),载重量58t。厂内设2台30t的电子汽车重车衡和2台轻车衡用于燃料的计量。装载黄色秸秆的汽车进厂经过重车衡称重,同时人工测量秸秆含水量。任何一包秸秆的含水量不得超过25%。合格的秸秆包堆入储料棚。在储料棚中设有桥式堆垛起重机(跨度,起重量2t)和内燃叉车(堆高3m,起重量1t)卸料,露天储料场用叉车(堆高3m,起重量1t)进

21、行卸料。 储料设施电厂内设秸秆储存棚2座,每台炉1座。棚长100m,宽60m,棚内秸秆包堆成24垛,每垛长10m,宽13m,高,堆包320包(单包体积为××,重380kg),每个储存棚共能储存黄色秸秆7680包,共计20000m3、2920t,能够满足锅炉燃用4.75天。储料棚内设桥式堆跺起重机,跨度,起重量2t,每个储料棚4台,共8台。每个储料棚设内燃叉车,堆高3m,起重量1t,每棚8台,共16台,与桥式堆跺起重机一起完成存料、上料、整备等功能。储存棚四周封闭,但留有作业车辆进出大门。棚内设通风、消防、照明等必要的设施。 上料系统及运行方式.1 上料输送机:每个储料棚内设

22、有四条带式输送机和四条链条输送机进行上料,链条输送机由锅炉厂配套供货。上料时,通过桥式堆垛起重机或叉车将秸秆包放在带式输送机上,带式输送机技术参数为:B=1400mm,V=/s,Q=400m3/h。秸秆包通过带式输送机传送至链条输送机后进入锅炉的进料系统。.2 带式输送机设有速度、拉绳开关等保护元件。.3 系统采用程控和就地两种控制方式,程控同时具有远方一对一控制功能,采用工业电视进行监控。.4 系统采用三班制运行,每班设备实际运行时间不大于6小时。 存在问题业主需进一步确定厂外储存堆积场的储量和位置。6.7 化学水处理系统 水源水质:电厂锅炉补给水、循环水水源为地下水;本设计方案依据业主提供

23、的水质,其重要参数如表-1 表-1项 目mg/l项 目mg/l项 目mg/lNa+CL-暂时硬度329K+SO42-PHCa2+105HCO3-401耗氧量Mg2+36总硬度414细菌数4(个/L) 锅炉补给水系统:根据水质特点,为了保证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满足拟安装机组对汽水品质的要求,锅炉补给水系统拟采用如下工艺:地下水加热、接触混凝双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反渗透强阳离子交换器除二氧化碳器中间水箱强阴离子交换器混合离子交换器锅炉补给水,系统正常出力31.5t/h,按系统正常出力150选择反渗透,控制方式为程序控制。锅炉补给水原则性系统图见37-F1771K-H-01 循环水处理系统

24、:根据环评要求和全厂水量平衡,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处理系统拟采用以下方案:加酸、加稳定剂、阻垢剂协和处理。循环水浓缩倍率基本维持在3倍左右,排污率为0.578%。对于水中细菌及藻类的处理采用定期投加杀菌灭藻剂。 主厂房热力系统加药和汽水取样系统加药系统包括:给水加氨、加联氨、炉水加磷酸盐。每套装置为一箱两泵式。给水加氨、加联氨装置为自动控制方式,炉水加磷酸盐装置为手动控制方式。本工程设集中水汽取样分析装置一套,用于监督水汽品质。 启动锅炉房启动锅炉房设给水加氨、炉水加磷酸盐装置各一套。 油处理系统本期工程不设集中油处理室和露天油库,只设一台真空滤油机,用于绝缘油处理。 关于水质说明:下一阶段水质报

25、告仍需进一步落实,待水质落实后 ,水处理系统将做相应调整。水质全分析报告见附表-1水质全分析报告 表-1 工程名称: 取样深度: 取样日期: 年 月 日取样名称: 样品外观: 分析日期: 年 月 日取样水温: 水样编号项 目mg/lmmol/l项 目mg/lmmol/l阳离子Na+硬度全硬度414K+永久硬度85Ca2+105暂时硬度329Mg2+363负硬度NH+酸碱度甲基橙碱度329Fe3+酚酞碱度Fe2+酸度Al3+pH值Ba2+游离CO2Sr2+侵蚀性CO2总计溶解固型物340阴离子CL-耗氧量SO42-全固型物OH-悬浮物CO32-00活性SiO2HCO3-401非活性硅SiO2NO

26、3-铁铝氧化物NO2-电导率(25,s/cm)430总细菌含量(个/L)4总计6.8 热力控制6 热工自动化水平6.1 采用机、炉、电集中控制,在少量就地操作和巡回检查配合下在单元控制室实现机组的启停、运行工况监视和调整以及事故处理。6.2 在单元控制室内,操作员站的LCD和键盘/鼠标是运行人员对机组监视与控制的中心。单元机组采用一人为主,两人为辅的运行管理方式。6.3 机组的监视与控制主要由分散控制系统(DCS)来实现。分散控制系统(DCS)包括:数据采集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顺序控制系统(SCS)、锅炉安全保护系统(FSSS)、电气控制系统(ECS)。此外,还将机组的空

27、冷控制系统、锅炉吹灰程控、循环水控制、空压机房控制、燃油泵房控制纳入DCS。.4 顺序控制系统(SCS)设计以子功能组级为主。.1.5 随主辅机设备本体成套供应及装设的检测仪表和执行设备,应满足机组运行、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及接口技术等要求。 控制方式.1 根据单元制机组的热力系统特点,考虑采用机、炉、电集中控制方式。集中控制室、工程师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在B、C框架运转层上。.2 单元控制室内机组的辅助控制盘面和控制台面设计按炉机电顺序排列。.3 以LCD和键盘/鼠标为机组主要监控手段,LCD和键盘/鼠标以及紧急的事故处理用的后备监控设备布置在操作台上,机组后备盘上设置少量必要的后备监视仪表、

28、热工信号和工业电视等。当分散控制系统(DCS)发生通讯故障或操作员站全部故障时,可通过后备监控设备实现安全停机、停炉。安装在操作台上且独立于DCS的紧急安全停机、停炉所必需的后备监控设备主要有:交、直流润滑油泵、真空破坏门、事故放水门以及手动停机、停炉、解列发电机等操作按钮。.4 汽机控制采用纯电调,主要完成汽机转速控制、负荷控制、超速保护等功能;汽机本体监测(TSI)监测轴向位移、轴承振动、胀差、零转速等重要参数。汽机紧急跳闸系统(ETS)采用双工PLC实现。.5 集控室、工程师室、电子设备间下均设有电缆夹层。.6 锅炉侧的变送器相对集中于就地设置的保温箱内,汽机、除氧给水系统的变送器则视具

29、体情况就地相对集中安装。不设变送器小室。.7 设置独立于分散控制系统(DCS)的常规报警系统。.8 分散控制系统(DCS)留有与MIS的接口以备今后扩展之用。同时考虑留有与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的通讯接口。.9 对某些仅用于机组启停但不经常监视的参数,如金属温度、线圈温度、铁芯温度等拟采用远程I/O站完成,并以通讯方式接入分散控制系统。.10 本工程拟设置闭路电视系统,对厂区内的重要设备及地点进行安全监视。.11 辅助车间及系统(如:灰、渣处理、化学补给水处理及公用水泵房等)根据工艺系统的划分和地理位置,共设灰、水处理两个控制室。合并控制系统及控制点,每个控制点采用程序控制,即PLC

30、上位机形式。6.8.2.12 循环水泵房、空压机房、燃油泵房控制和监视纳入分散控制系统(DCS),按无人值班考虑。.13 化学水处理及除灰、渣程控系统留有与DCS的接口。以便将信息送至DCS进行监视。.14 启动锅炉房采用车间控制方式。 主要热控设备的选型原则² DCS采用成熟、可靠、有同类工程良好应用业绩的硬件系统和工程实力强、工程经验丰富、工程业绩好的系统总包承包商。² 汽机电液控制系统(DEH)、汽机本体监测仪表系统(TSI)、汽机紧急跳闸系统(ETS)随汽轮机配供。²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选用进口产品,并尽可能做到全厂统一;² 变送器选用智能

31、型产品;² 用于闭环调节的执行机构采用进口产品;² 全厂阀门电动装置统一采用引进技术一体化系列产品。² 热力实验室仅购置维护所需的设备。6.9 主厂房布置 概述本工程为燃烧秸秆锅炉,常规抽凝式汽轮机。本工程不同于常规电厂(主厂房采用四列式布置,主厂房按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顺序排列),而是主厂房采用三列式布置,依次为汽机房、除氧间和锅炉房,且汽机房和除氧间布置在锅炉房的右侧(从炉前看),尾部烟道从炉后的侧面引出,垂直锅炉中心线布置,依次设置有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送风机和引风机,两炉共用一个烟囱。炉前布置秸秆上料库,凝汽器循环冷却水管道经汽机房A列柱接进

32、/出。汽轮发电机采用纵向布置。主厂房基本柱距采用6m,但为了节约空间,部分柱距不等距布置,检修区柱距为7m,之后的两跨依次为8m和4m。这样既增大了零米检修空间,方便机组检修,又使主厂房纵向的总空间大大节约,节省投资。主厂房主要尺寸见表-1。表-1主厂房主要尺寸表车间名 称单位数 据汽机房柱距m10×6.01×7.01×8.01×跨度m18.0加热器平台m运转层标高m0行车轨顶标高m行车跨度m16.5屋架下弦标高m厂房总长度m除氧层柱距m10×6.01×7.01×8.01×4.01×跨度m0电缆夹层标高m

33、运转层标高m0管道层标高m12.10除氧层标高m厂房总长度m锅炉房柱距m4×6.01×4.51×7.51×4.02×5.02×7.01×运转层标高m8.0厂房总长度m88.2(包括中间不连接部分)6. 汽机房汽机房跨度18m,总长。汽轮发电机组为纵向布置,机头分别朝向1号柱,另一台机组镜像布置,机头朝向14号柱,汽轮发电机中心线距A列为。汽机房底层7号至8a号柱之间约有12m宽作为检修场地。高压加热器落地布置,低压加热器布置在 高的中间层加热器平台。电动给水泵布置在汽机房底层B列柱侧。凝结水泵布置在零米机头方向。主油箱布置在

34、靠近A列柱的平台上,润滑油泵和冷油器靠近主油箱布置在零米。射水箱和射水泵布置在零米。运转层标高。汽机房设行车一台,作汽机、高加、低加、给水泵、冷油器等检修用 除氧间零米布置开关柜、蓄电池等电气设备,4.3m为电缆夹层,12.1层为管道层,14m层布置除氧器和暖通空调设备。8m运转层9号柱至11号柱之间为两机组共用的机炉控制室;4号柱至8a柱、11号柱至15号柱之间为电子设备间和继电器室;1号柱至2号柱之间和8a柱至9号柱之间为楼梯间。 锅炉房锅炉采用全封闭布置。送风机分别封闭布置在两炉之间。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露天布置在炉后一侧。吸风机封闭布置。6. 起吊设施汽机房设行车一台,起吊重量30t

35、/10t,除起吊汽轮机大盖及发电机转子外,给水泵、低压加热器及高压加热器芯子均能起吊。吸风机、送风机设单轨手拉葫芦起吊。6.10 土建部分 地基基础根据可研阶段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场址区上覆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岩性主要为黄土状土、粘性土、砂土及部分淤泥质土。根据现场调查及搜集资料,现将场地地层特征描述如下: 黄土状粉质粘土:黄褐、灰黄等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硬塑状态,稍湿湿。初步判定该层土局部具有湿陷性。该层厚度一般5.0015.00m。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130160kPa。 010.00m。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110130kPa。淤

36、泥质粉质粘土:灰、灰褐、灰黄等色,湿,软塑状态,厚度不详。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90110kPa。 中细砂:黄、黄褐等色,中密状态为主,局部稍密,湿饱和。该层层厚2.000m。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160200kPa。 粗砂:灰黄、浅黄等色,中密密实,饱和。该层层厚不详,据调查一般大于5m。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200250kPa。勘探深度内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砂砾层微承压水,含水层主要为砂层和砂砾石组成。勘测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8.0010.00m,年变幅约13m。初步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该区最大冻土深度为。该厂区、层土不能满足对

37、承载力及变形要求较高的重要建(构)筑物(如主厂房、烟囱等)的要求,须采用人工地基。初步确定对地基做以下处理:主厂房、烟囱及炉后支架等拟采用DDC灰土桩处理地基,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其它建、构筑物拟以层黄土状粉质粘土为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砌体结构采用毛石带形基础。 主要生产建(构)筑物的布置及结构选型本期主厂房按高温高压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进行设计,装机容量2×25MW。主厂房设计为汽轮发电机组纵向布置方案。主厂房按汽机房、除氧间、锅炉房顺列布置,列柱汽机房屋盖除氧间框架锅炉房屋盖列柱横向组成框、排架结构体系,汽机房外侧柱、除氧间纵向、锅炉房外侧柱为框架体系。汽

38、机房跨度为18m,除氧间跨度为8m,纵向柱距为6.0m,汽机房纵向长度为m。除氧煤仓间长度为m。锅炉房跨度,纵向长度36米,两台锅炉单独布置。汽机房运转层标高8.0m,汽轮发电机纵向岛式布置,屋架下弦最低标高为m。除氧间四层布置:电气工作段、备用段等布置在0米层,层为夹层,为运转层,除氧器布置在层。锅炉房运转层标高8.0m,屋架下弦最低标高为28m。皮带栈桥从锅炉房固定端D列进入主厂房。锅炉岛由设备厂家负责设计并供货。集控室布置在主厂房除氧间运转层。主厂房A列柱、除氧间框架、D列柱等构件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汽机房平台、除氧间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汽机房屋盖采用单坡组合H型钢梁、钢支撑

39、体系,屋面板采用带保温压型钢板;吊车梁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吊车梁;汽轮发电机基座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板式底板;锅炉房屋盖采用双坡钢屋架、钢支撑体系,屋面板采用带保温压型钢板;汽机房、锅炉房山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风柱、现浇框架结构;围护结构运转层以下采用砌体封闭,运转层以上采用带保温压型钢板封闭。锅炉补给水处理室及化验楼:建筑面积1325m2。锅炉补给水处理室横向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纵向框架结构,屋面梁为预制钢筋混凝土薄腹梁,预应力预制槽型屋面板,毗屋为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化验楼为框架结构;中间设变形缝满足规范要求燃料输送系统建筑主要包括:输送栈桥、秸秆储存棚、汽车衡等。栈桥采

40、用钢筋混凝土支架、钢桁架+钢檩条+压型钢板做底模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结构体系。侧墙、屋面采用保温型压型钢板,保温材料采用岩棉或玻璃丝棉,支架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秸秆储存棚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钢屋架、预制钢筋混凝土槽形屋面板,围护结构采用砌体封闭。汽车衡控制室采用砌体结构。烟囱高度120m,出口内径m,采用钢筋混凝土烟囱,两侧各设烟道口与烟道相连,由于目前尚无烟气资料,烟囱及烟道内侧防腐构造及防腐措施待下阶段确定。钢烟道支架、引风机检修支架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电除尘器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电除尘器支架为钢结构由设备厂供货。辅助、附属建筑物包括:办公楼8

41、50m2、检修间及材料库600m2、单身公寓及食堂1100m2,其中单身公寓800m2,食堂300m2,主传达室40m2,次传达室30m2。 抗震措施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相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根据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022-9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96)有关规定采取抗震构造措施。6.11 供、排水系统6. 循环冷却水系统根据水源条件,本工程供水系统拟采用带冷却塔的二次循环供水系统。系统流程为:循环水泵循环水进水管凝汽器及辅机循环水回水管冷却塔回水沟吸水井循环水泵。循环水量见表

42、-1。表-1 循环水量表序号机组容量(MW)凝汽量(t/h)凝汽器水量(m3/h)辅机水量(m3/h)需水量(m3/h)12×25976897010738循环水泵的主要规范暂定为:Q3415.4m3/h,H1816m。循环水泵房拟布置在主厂房A列柱外,呈毗屋式布置。循环水泵房由检修场地及水泵安装场地组成,拟建2座循环水泵房,每座安装2台循环水泵,进出口配电动蝶阀。循环水回水母管拟采用1条1320×10焊接钢管,循环水回水沟拟采用1条双孔暗沟,断面为2m×m。冷却塔可采用逆流式自然通风型或机械通风型,本次设计暂按自然通风冷却塔考虑,待阶段再进行塔型比选。初步估算,本

43、工程可选用一座2000m2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采用内、外围水槽分区供水,主水槽呈十字型分布,拟采用塑料填料。6. 补给水系统6.1 补给水量本工程补给水量见表6.-1。表6.-1 补给水量表序号项目需水量(m3/h)回收水量(m3/h)实耗水量(m3/h)1冷却塔蒸发损失13501352冷却塔风吹损失5053冷却塔排污损失620624锅炉补给水系统350355主厂房工业用水10086146化学取样冷却水303007暖通用水1018生活水处理用水09生活用水310未预见用水1501511总计268由上表可看出,本工程2×25MW机组夏季平均补给水量268m3/h,用水指标约m3。.2

44、 补充水系统本工程以地下水为水源,拟采用打深井的取水方式。地下水入厂后分成三路,一路接入生活消防及工业水池;一路接入锅炉补给水系统;另一路接入循环水系统。深井的位置、深度、井径等参数待得到供水水文地质勘测报告后再定。 厂区给排水系统厂区给水系统包括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和工业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包括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合流排水系统、雨水系统。.1 给水系统本工程在厂内设一座1000m3生活消防水池、一座600m3工业水池、一座公用水泵房。公用水泵房内布置2台工业水泵、1套变频调速生活供水设备、2台消防水泵。.2 排水系统本工程拟采用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合流排放及雨水单独排放的分流制系统,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

45、经合流污水管汇集至厂区排水泵房,然后送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雨水经雨水管汇集至厂区排水泵房,由排水泵排出。排水泵房内布置2台工业废水泵,2台雨水泵。.3 污水处理系统本工程的废水主要包括:工业废水、酸碱废水、含油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将按照“清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经各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重复利用,不能复用的排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拟采用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处理后回用,拟选用2套接触氧化处理设施。对酸、碱性废水拟采用中和处理,处理至pH值达69。6.12 除灰系统 灰渣量根据黄色秸秆分析资料及燃料量,计算的灰渣量如表.1-1所示:设计煤种灰渣量表 表6.-1灰渣量装机

46、容量每小时灰渣量(t/h)日排灰渣量(t/d)年排灰渣量(104t/y)灰量渣量灰渣灰量渣量灰渣灰量渣量灰渣一台炉两台炉注:1.表中日利用小时数按22小时计,年利用小时按5500小时。2.灰渣分配比:灰按灰渣总量的60计算,渣按灰渣总量的40计算。 综合利用秸秆燃烧后所产生的底灰、炭灰含有丰富的钾、镁、磷和钙等营养元素,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本工程所产生的灰渣可全部作为肥料用于当地农田,既节约了农民在化肥购买上的消费,减轻农民负担,也实现灰渣的综合利用。 灰场秸秆燃烧所产生的灰渣可作为一种优质有机肥料用于当地农田,可实现灰渣全部综合利用,故本期工程不设专用灰场。 除灰渣系统主要设计原则(1)除灰

47、、渣系统采用分除方案。(2)灰、渣考虑全部综合利用。(3)除灰系统采用埋刮板输送机输送干灰至储灰仓,经加水调湿后 的灰渣用汽车外运至综合利用用户。(4)除渣系统采用链式输送机输送湿渣至储渣场,用汽车外运至综合利用用户。(5)除灰渣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节约用水。6.12.5 除灰渣系统方案.1 除灰系统方案除灰系统工艺流程如下:本工程采用脉冲布袋式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联合除尘方式。每炉除尘器14个布袋除尘装置的2个旋风除尘装置,7个布袋除尘器下设有一条埋刮板输送机,共两条,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飞灰与旋风除尘器所收集的干灰一起集中于一条转运埋刮板输送机内,干灰再由其输送至斗式提升机,斗式提升机负责把干灰输

48、送到储灰仓内。本工程设储灰仓1座,采用钢结构型式,直径为6m。下设一个排灰口,干灰经粉尘加湿器调湿后直接由自卸汽车外运至综合利用用户。该系统参见373-F1771K-C-01图。.2 除渣系统方案除渣系统工艺流程如下:锅炉底渣经排渣闸口排出,直接进入炉底的2条链式输渣机。在链式输渣机中,热渣与冷却水充分混合,达到冷渣效果。上述两条输渣机把冷却后的渣输送至锅炉房外的灰渣分配输送机中,再由灰渣分配机把湿渣合理的分配到储渣场内,渣则由装载设备装汽车外运至综合利用用户。渣冷却水采用循环水排污水。渣进入储渣场后,析出的污水经排污沟排至污水池,污水池内沉淀下来的灰渣由渣水提升泵打回到输渣机中。储渣场容量应

49、满足锅炉在BMCR工况下72小时的排渣量。该系统参见373-F1771K-C-02图。 采暖、通风、空调及除尘系统.1 设计依据本工程设计执行下列现行采暖、通风和空调的有关规程、规范。GBJ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T5035-2004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GBJ1687(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9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L5035-1996 火

50、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设计气象资料1)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82)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23)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314)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65)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6)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7)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8%8)夏季平均室外风速/s9)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SE、SSE 10%10)冬季平均室外风速/s11)冬季主导风向及频率S,9%12)夏季大气压力Pa13)冬季大气压力999hPa14)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183d15)最大冻土深度206cm16)地震基本烈度度17)极端最高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19)距地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s,对应风压

51、值2.3 采暖.1 设计范围及热媒国能望奎生物发电厂位于黑龙江省望奎县城西工业园区内,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为183天,属集中采暖地区。各生产建筑、辅助及附属生产建筑均设计采暖。各建筑采暖设计热媒为:主厂房及输料系统采用0.4MPa饱和蒸汽,凝结水考虑回收利用;其余建筑均采用110/70热水。热源均来自厂区采暖加热站。.2 采暖加热站本期工程设置采暖加热站,供应范围为本期厂区内的采暖建筑物。热源采用汽机三抽蒸汽,蒸汽参数为P=1.12MPa(绝压),t。站内布置减温减压装置、全自动软水器及整体式换热机组各1套。换热机组由2台换热器、2台循环水泵、2台补充水泵(配变频控制箱)、1台自动排污过滤器、1台补充水箱及相应的管材、阀门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