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6216中外建筑史大纲知识点汇总_第1页
自考06216中外建筑史大纲知识点汇总_第2页
自考06216中外建筑史大纲知识点汇总_第3页
自考06216中外建筑史大纲知识点汇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架构做为主流的优势:取材方便②适应性强③有较强的抗震性能④施工速度快⑤便于修缮、搬迁。木架构的根本性缺陷:木材越来越稀少②木架建筑易遭火灾③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要。♦中国木架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木架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抬梁式木架构的特点是:柱头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撑起较短的梁,层叠而上。♦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和平面、结构、造型不可分割。♦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①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②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廊院③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轴线纵深布置建筑:沿着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在经受了这些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①北京故宫。中轴线上自南而北由大清门(低、小)-T形狭长庭院-天安门(高、大)-长方形庭院-端门(高、大)-纵长形庭院--午门(高、大)-横长宽阔庭院-太和门(低)-方形宽大庭院-太和殿(高、大)。在达到主殿太和殿前需经过1600余米长的轴线及高低大小不同的五门五院,以衬托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威严。其他内廷和外朝两侧的附属建筑与庭院相对降低减少,以突出三殿为中心的皇权象征。②曲阜孔庙。在460余米长的中轴线上经历6个院落、3座牌坊、7座门殿才达到主殿大成殿。前面的5个院落编植柏树,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环境,大成殿前主庭院内也是古柏参天,因此形成一种清净肃穆的氛围,这和尊崇孔子“先师”地位的要求相符。③苏州留园。从城市街道进入园门后,须经过60余米长的曲折、狭小、时明时暗的走廊与庭院,才到达主景所在的“涵碧山房”,成功地运用了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对比手法,使园林空间与景色收到豁然开朗、山明水秀的效果。这一段60米的路程也把城市的尘嚣隔绝在外,使人们的情绪得到净化而进入悠游山水的境界。♦“天人合一”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如同从地中生出一般的气质。♦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手法: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的选择;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建筑;整治环境—不一味顺从环境而是能动的改造;心理补偿—采用风水、文学的手法进行补偿。“风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代建筑文化现象,以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古代自然观为理论依据,以罗盘为操作工具,掺以大量禁忌、命卦、星象等内容,以之进行建筑选址,并参与建筑布局的工作。♦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①居住建筑②政权建筑及其附属建筑③礼制建筑④宗教建筑⑤商业与手工业建筑⑥教育、文化、娱乐建筑⑦园林与风景建筑⑧市政建筑⑨标志建筑⑩防御建筑。♦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工官集制订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施一揽子领导与管理。历史上不少有作为的工官:①隋代宇文恺:隋代东西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自他之手。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②宋代李诫:他经手的工程有王府、太庙、开封府署、朱雀门等。他的突出贡献在于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官失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③明代蒯祥:随其父为木匠,永乐时参与宫殿、长陵的兴建,后负责宫中前三殿、献陵、裕陵等工程,因工程实绩而被提升为工部侍郎。♦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一种实在工官掌管下营造的官式建筑;另一种是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西周代表性建筑遗址有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日字型)实例,也是现知最早的影壁实例)和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的高台建筑(高榭)的出现,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了用砖的历史,建筑装饰与色彩也更为发展。战国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高潮,铁制工具应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并有在瓦上涂朱色的做法,装饰用的砖也出现了。汉代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时期,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多层木架建筑已较普遍,斗拱在汉代已普遍使用,屋顶形式也多样起来;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有巨大进步;石建筑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石墓、墓阙、墓祠、墓表及石兽石碑等)。三国、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窟洞型佛寺,可分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肇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我国著名石窟包括:①云岗②龙门③天龙山④敦煌等。隋朝在建筑上的主要成就是:兴建都城--大兴城(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凿大运河、修长城等。隋朝李春建造的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有:①规模宏大,规划严整②建筑群处理趋于成熟③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④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⑤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⑥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可能已有用材制度,即将木架部分的用料规格化,一律以木料的某一断面尺寸为基数计算,这是木构件分工生产和统一装配所必然要求的方法。)南北宋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①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②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北宋时,政府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将作监李诫。)③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④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⑤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⑥园林兴盛。明代建筑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主要表现在:①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②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③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架构: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④建筑群的布局更为成熟⑤官僚地主私园发达⑥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清朝建筑上在下列方面有发展:园林达到极盛期②藏传佛教建筑兴盛③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④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⑤建筑技艺有所创新。♦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各时期城市形态大致可分四阶段:①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②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③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④开放式街市期(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新建城市、依靠旧城建设新城、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元大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明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北京全城有一条全长约7.5km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轴线以外城的南门永定门为起点,经过内城的正阳门、皇城的天安门、端门以及紫禁城的午门,然后穿过大小六座门七座殿,出神武门越过景山中锋和地安门而止于北端的鼓楼和钟楼。♦地方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防御工程、水利工程、道路与下水道、邮驿设施四方面。♦中国古代住宅构筑类型包括:①木构抬梁式、穿斗式和混合式竹木构干阑式③木构井干式④砖墙承重式⑤碉楼⑥土楼⑦窑洞⑧毡包⑨阿以旺。♦窑洞主要有三种:开敞式靠崖窑、下沉式窑院(地坑院,在没有天然崖面情况下于平地下挖竖穴成院,再由院内四壁开挖窑洞的方式。、砖砌的锢窑。♦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对比西方古代建筑物的宏伟、典雅、豪华,中国古代具有纪念性的建筑物则以群体布局的空间处理见长。♦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①“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②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③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④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发展趋势是:①规模渐小②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③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坛庙建筑主要有三类:①祭祀自然神②祭祀祖先③先贤祠庙。清西陵包括的四座帝陵:泰陵、昌陵、慕陵、崇陵。♦明代陵墓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应多雨的地理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侵润陵墓,且用城垣包绕称为宝城。♦佛教在明清时期以四大名山为其圣地①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②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道场)③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④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道教建筑:一般称宫、观、院,其布局和形式,大体遵循我国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即建筑以殿堂、楼阁为主,依中轴线对称布置。著名的道教圣地:江西龙虎山、江苏茅山、湖北武当山、山东崂山,四川青城山、陕西华山也是道教中心。♦佛塔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①阁楼式塔(仿我国传统多层木架构建筑,出现较早,沿用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②密檐塔(密檐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10-15层,大多不供登临远眺。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单层塔(大多用于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尼泊尔著名工匠阿尼哥、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十万佛塔)⑤金刚座宝塔(在高台上建塔五座,中央一座较高大,四隅各一较矮小。北京正觉寺塔、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类。在我国最早的实例是北魏的河南等封嵩岳寺塔。♦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组成。♦佛教石窟的特点:①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②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③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④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⑤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东晋和南朝时期,汉末以前盛行的畋猎苑囿开始被大量开池筑山、以表现自然美为目标的园林代替,新发展出现了城郊风景点,说明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唐宋至明清则是此基础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方面:①理景的普及化(都城-地方城市、社会上层少数-士人平民)②园林功能生活化(建筑物比重逐渐提高)③造园要素密集化④造园手法精致化。♦《园冶》是明代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私家园林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大致可归纳为①园林布局: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得当、余意不尽、远借邻借;②水面处理:有聚散之分;③叠山置石:造假山必须像真山(可看可游可居、塑造丘壑、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用石得当)④建筑营构。♦我国古代自然风景建设按其性质与规模可分为:①邑郊风景名胜②村头景点③沿江景点④名山风景区。其共同特点是:公共性(各阶层)、综合性(山水自然人文兼容)、持久性。风景名胜区广泛发展的原因:①礼制②宗教③风俗④标榜政绩⑤开山采石⑥崇饰乡里。风景建设的原贝y和手法:①巧于因借:利用自然山水来创造风景;“因”在于巧妙应顺地形地貌,恰当利用原有景物,“借”即是借景,“巧于因借”的目的在于“全天逸人”,全天就是保全景色天然真趣,逸人就是简省人力物力;②旷奥兼用:“旷”的景色给人豪迈奔放、悠然遐想的感触,利用开敞、登高创造极目千里的条件,“奥”的景色给人深邃奥秘、变幻莫测的感觉,主要是利用围合、阻挡与曲折,可使人产生寻幽探奇的兴趣;③塑造意境:常用意境塑造手法有:A空寂出世-宗教山林理景的意境。佛家追求空寂超脱,其手法有三:一曰标。即标志出与世俗不同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使所见所闻和世俗环境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二曰藏。“深山藏古寺”,寺庙为了创造与世不同的幽静气氛,往往建于深山密林中。三曰隔。就是“隔红尘”。佛徒得依靠人间供应,又要清净出世,二者的矛盾只有“隔”来解决。B涤我尘襟-登高及治水理景的意境。登高远眺理景与城邑治水理景都能展现开阔、辽远的场面,引起人们豪迈奔放的联想。C标帜意蕴-诗文题字追求的意境。江南邑郊风景中,有大量的题记、碑刻和摩崖石刻。这些文字对风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点景作用,从而使风景富有内涵与意蕴,使之充满诗情画意。♦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观念文化有:①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诸多观念中根本性的)②物我一体的自然观③阴阳有序的环境观④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对建筑产生影响的其他方面:内向性、尚祖制、中庸。♦古代选址时遵守的原则是:①近水利而避水患②防卫性好③交通通畅④注重小气候⑤理想的景观模式⑥有良好的环境主体(对生活其中的人群的一定期望值,是对社会环境的选择)♦踏道:用以解决具有高度差的交通设施,形式可分阶梯型与斜坡式。勾阑:即木制、石制的栏杆,宋称勾阑。♦大木作:我国木架构建筑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檩等构成,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重要决定因素。♦开间又叫面阔,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檩与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称步、进深)。正中一间称明间(当心间)、左右依次向外称次间、稍间、尽间。十一开间的建筑实例仅陕西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遗址和北京清故宫太和殿。♦柱:总的可分外柱和内柱,按结构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按构造雷公柱/垂莲柱/擎檐柱/抱柱/心柱,以外观直柱/收分柱/梭柱/凹楞柱/束竹柱/盘龙柱等;于厅堂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称都柱。槽:宋代殿阁类建筑的术语,指殿身内用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使用“金厢斗底槽”(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大明宫麟德殿满堂柱式;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或三区,《营造法式》称单槽(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崇福寺观音殿)或双槽(大明宫含元殿\北京请故宫太和殿),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的称“分心斗底槽(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称“副阶周匝”,一般用于较隆重建筑如大殿、塔等。♦枋:额枋(阑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平板枋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于承托斗拱的构件;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坐斗或称栌斗/大斗,一组斗拱最下面的构件)、升和矩形的拱(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以及斜置的昂(起杠杆作用,上昂用于室内支撑天花或用于平坐下,因昂首向上得名;下昂用于外檐承挑檐,因昂尖向下得名)组成。♦屋顶种类:庑殿(最高级屋顶式样,单檐有正脊和四角的垂脊组成又称五脊殿)、歇山(由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顶样式,由正脊、四垂脊、四戗脊组成又称九脊殿,等级仅次于庑殿;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称抱厦,十字相交称十字脊)、悬山(两坡顶的一种,一边建筑中最常见,特点是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外,又称挑山或出山)、硬山(两坡顶的一种,屋面不悬出山墙外)、攒尖(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特点屋面较陡,无正脊)、单坡、平顶等。屋顶做法:屋面曲线(檐口、屋脊、屋面曲线)、屋角起翘、屋面材料、屋脊和屋面装饰。♦装修:宋称小木作,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如栏杆、檐下挂落、门窗、隔断、天花、藻井等。♦丁头拱:位于梁下的半截拱。原由串枋出头部分做成,后成为梁头下的装饰。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门屋:指宫殿、庙宇、邸宅中单独成栋的屋宇。月牙城:明清帝陵宝城与方城之间有一小院称月牙城,俗称“哑巴院”。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于登临眺望。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两厦:即两坡的悬山顶,宋时称两厦或“两下”。刹:佛塔顶上所立之柱及相轮、宝盖等附属物,统称刹。卷杀:宋代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明堂: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祀典和朝会的场所,用作帝王秋季大享祭天、祭祀祖宗、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等。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铺作:狭义指斗拱;广义指斗拱所在的结构层。阙:宫殿、陵墓、官衙大门两侧各立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故成阙(缺)。叠涩: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近代中国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2.我国近代建筑主体结构经历发展阶段:砖(石)木混合结构-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到明清时期我国形成都城、省城、府(州)城、县城、镇五级行政中心组构的城镇体系。♦近代中国城市的主要类型有主体开埠城市、局部开埠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工矿专业城市。张謇开发近代工矿专业城市南通,采用“一城三镇”的城镇结构。这种卫星城的分布式布局,保留了完整的老城,突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避免了大拆大建和见缝插针式的改建,充分利用了地域优势和低廉地价,取得了工业城市难得的良好环境条件。♦清末民初北京旧城格局开始突变主要表现在:皇城禁地开放;拆除瓮城,打开豁口;形成新商业街;形成教会建筑小区;宫苑辟为公共场所;开发外城“新市区”;市政设施的推进。♦近代北京的建筑风貌大体上呈现以下的演进过程:中西混合式样(北京瑞蚊祥绸布店、1907年沈琪设计的陆军部);西方法折中主义式样(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校门、1917年的北京饭店新楼);中国传统复兴式(1920-26年美国建筑师墨菲规划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建筑群);装饰艺术样式(杨廷宝1930年设计的北京交通银行、梁思成、林徽因1931年设计的北京仁立地毯公司铺面);现代式(梁思成设计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由两个渠道组成:一是国内兴办建筑科、建筑系;二是到欧美和日本留学建筑。1923年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设立建筑科,翻开了中国人创办建筑学科的第一页。♦梁思成1947年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梁思成于1947年在清华大学营建系实施“体形环境”设计的教学体系,为中国的现代建筑教育播撒了种子。♦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中国最重要建筑学术研究团体。♦建于1877年的上海汇丰银行(早期)的建筑式样为文艺复兴式,1893年的上海江海关为哥特式;1907年天津德国领事馆为日耳曼民居式;1901年上海华俄道胜银行为法国古典主义式;1923年上海汇丰银行(后期)为新古典主义式。♦西方折中主义在中国流行了很长时间,成为近代中国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