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学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学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学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学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学案一、复习反馈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 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 高古诗文修养。4.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第一课时观沧海二、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 根据拼音写岀恰当的词语。cng()海ji6()石SOngZhi()水何 dan dn( )XiaO s()2. 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澹澹:竦峙:星汉:萧瑟:至:何:若:临:3. 文体知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 曲等。唐代以前出

2、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叫近体诗。如本课的和。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 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 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 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4. 作者简介曹操,字(),东汉末年政治家、()、()。在镇压黃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 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 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 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

3、败于赤壁。他善诗歌,常借诗篇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 安文学的开创者。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 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一)诗歌朗读1. 自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 字音、节奏。2. 结合注释解读诗意。(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惜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1 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 这首诗写了儿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 想象的?3 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三)深层探究1. 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一句?2“日

4、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岀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四、拓展延伸请你搜集儿句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第二课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二、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唐代伟大的诗人,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 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 新高峰。2. 诗歌大意这首诗中对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

5、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 准字音和节奏。2. 结合注释解读诗意。(二)整体感知1. 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2. 该诗中哪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在这 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口?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 写诗人此时的形象。4. 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四、拓展延伸请查找资料写出李白借月抒怀的诗歌。第三课时次北固山下二、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 借助课下注释

6、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次:客路:风正:悬:残夜:2.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 (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 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3. 背景链接次北固山下是()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北固山,在今江苏 镇江北。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一)预习课文1. 自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2. 结合注释解读诗意。(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1诗

7、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 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三)深层探究1 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悄景。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四、拓展延伸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歌。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 世界,乡愁诗歌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 个“结”,一个套在炎黃子孙身上的“结”。在你所积累的诗歌中, 哪些诗句抒写了乡愁?第四课时天净沙秋思二、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 文体知识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的。2. 作者简介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著名 作家、家。他与、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一)诗歌朗读1. 自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节 奏、重音。2. 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二)整体感知1. 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圉?2. 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