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_第1页
《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_第2页
《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_第3页
《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_第4页
《故乡》(鲁迅)_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闰土从少年到中年、杨二嫂从青年到老年,肖像、语言、行为、思想、性格诸方面的深刻巨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体会鲁迅憎恨旧社会、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晦(huì):1.农历每月的末一日。如:晦朔。2.昏暗;不明显。如:晦暗。本文取此义。3.夜晚。如:风雨如晦。    猹(ch

2、á):野兽,像獾,喜欢吃瓜。    弶(jiàng):1.捕鸟或鼠的简单装置。2.用弶捕捉。    踝(huái):小腿与脚之间左右两侧的突起,是由胫骨和腓骨下端的膨大部分形成。    汛(xùn):河流定期的涨水。如:桃花汛。    髀(bì):<书>大腿,也指大腿骨。    愕(è):惊讶;发愣。如:惊愕。    嗤(ch):<书>

3、;嗤笑。如:嗤之以鼻。    瑟(sè):古代弦乐器,像琴。    廿(niàn) :二十。    折(shé):1.断(多用于长方形的东西)。如:树枝折了。2.亏损。如:折本儿。本文取此义。3.(sh):姓。另读(zh):< 口>1.翻转。如:折跟头。2.倒过来倒过去。如:水太热,用两个碗折一折。还读(zhé):1.断;弄断。如:骨折。2.损失。如:损兵折将。 3.弯;弯曲。如:百折不挠。4.回转;转变方向。如:转折。5.

4、折服。如:心折。6.折合;抵换。如:折价。7.折扣。如:七折。8.北曲的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    黛(dài):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如:粉黛(指妇女)。    惘(wng):失意。如:怅惘。    恣(zì):1.放纵;没有拘束。如:恣意。本文取此义。    睢(su):1.恣睢。2.(su):睢县,在河南。    (二)词语识记    既然:这里是已然的意思。

5、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影像:本文是印象的意思。    心绪:心情。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谋食:谋生。    易主:改换主人。    寓所:寄居的房子。    无端:无缘无故。    素:向来。    如

6、许:这么些。    潮汛:定期上涨的潮水。    苏生:苏醒,重现。    愕然:吃惊的样子。    鄙夷:看不起。    道台:“道”是清朝地方官名,人们称为“道台”。文中“放了道台”,即做了大官的意思。    瑟索: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打拱:作揖。    惘然: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隔膜

7、: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现在写作“辗转”。    恣睢:放纵,凶暴。    (三)预习效果反馈    1.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吗?    2.“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中的“新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3.是什么原因苦得闰土像个土偶人了?    4.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8、   1.不是,文章是小说小说是一种文学作品,经过了艺术性的加工、创造,所以主人公“我”不能等同于作者。    2.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的幸福生活。    3.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4.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我。 点拨:应明确每个人物代表了当时的一类人。    二、新课导入    漂泊在外的游子,总有一种解不开的故乡情结,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时不时泊进游子的梦境,潜入游子的心间。&

9、#160;   教师播放故乡歌曲,学生听后试描绘自己的故乡。    甲: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山村,那里群山环绕,流水潺潺,风景如画。那里有疼我如命的爷爷奶奶,还有朴实憨厚的山民。每至星月之夜,我就爬进爷爷的怀里,聆听他给我讲古老的故事。    乙:我的故乡是一个乡村集镇,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集镇越来越繁华了。星罗棋布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鳞次栉比的楼房,游人如织的夜市。    丙:我的故乡在乡下,那里层层梯田,片片橘林,户户农家,宁静和谐,优美如画。我们的故乡美丽富庶,如宝石般镶嵌在你

10、我心中。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代文豪鲁迅的小说故乡,去领略他笔下的故乡。    三、默读课文,捕捉感受:    教师提示默读方法:一不动唇,二不指读,三不回读。(视读以句子为最小单位,几句一看)    默读之后,你最深的感言是什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或者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    A我们的故乡美好如画,鲁迅笔下的故乡却破败衰落。    B小说中的故乡在衰变,故乡人在沦落、蜕变。   

11、 C无论是故乡之景,还是故乡之人,都在“变”。    D浸润在小说字里行间的始终是作者沉重的悲凉与无尽的忧思和茫然无绪的希望。    E小说结构很明晰: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四、研读课文,探究变化:    小说的确以一“变”贯之,下面我们研读课文,采用跳读加摘读法,注意提取行文中的有效信息。    1故乡是如何衰变的?    A. 昔日之故乡如何?    “这时候,我的脑

12、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B.试看今日之故乡?    “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诉说着沧桑”  

13、0; C.何以至此?作者心境如何?    “饥荒,苛税,官,匪,兵,绅”逼得农民纷纷破产,不得不背井离乡,故乡是越来越衰败、破落、萧索,了无生气。    作者连用了2个“悲凉”(2、3段),1个可悲,1个悲哀,“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以表达自己沉重的悲哀与感伤(正面);2个“凄凉”(母亲、闰土),写初见母亲时母亲神情中的凄凉、闰土见我时神色中的凄凉,属于侧面烘托之笔。              美丽富庶,如

14、诗如画(以前)    故乡之景              荒凉衰败,了无生气(现在)    2故乡之人是如何蜕变的?    A.故乡的好友闰土之变:     外表之变:从前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现在是灰黄多皱的一张老脸,肿得通红的双眼,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粗笨开裂的手提着一

15、根长烟管(饱经沧桑、穷愁潦倒)    谈吐之变:从前大谈雪地捕鸟、夏日拾贝、月下刺猹(热情、活泼、机智、开朗);现在见面称老爷,叫儿子打拱,说话客气谨慎(沉默寡言、谦卑木讷)    行为性格之变:儿时机敏灵活,热情开朗;现在麻木迟钝,忠厚老实(述苦简单、只挑必要东西)    少年闰土闰土之变中年闰土    (小英雄)(木偶人)    闰土之变的根源何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多重压榨)    直接原因:

16、多子,负担沉重;饥荒,天灾横生。    间接原因:苛税沉重,民不堪负;兵匪洗劫,官绅压榨,人灾四起。    B.故乡的街坊邻居杨二嫂之变:     肖像之变:从前是终日擦着白粉的“豆腐西施”,姿色出众;现在是凸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形如细脚伶仃的圆规。(暗含了生活之变:以前是生活富足,衣食无忧;现在是生活困窘,骨瘦如柴。)     谈吐之变:说话和气,态度友善;现在是尖酸刻薄,势利刁钻(爱占小便宜,开口就要东西)  

17、0; 行动性格之变:从前靠姿色坐地等花开,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安分守己,为人本分。现在却堕落到偷拿手套、栽赃闰土、明拿“狗气杀”,偷鸡摸狗,品行不端,恶意中伤,卑劣无耻;一面讨好“我”,一面陷害闰土,冷酷势利,自私贪婪。    当年的杨二嫂杨二嫂之变今日的杨二嫂    (安分者) (市侩者)    C.两个人物之变说明了什么?(农民生活的日益贫困,社会黑暗与腐朽日深)   五、再读课文,思考变化:    1.本文结构: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18、    2. 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一个为穷苦农民的代表,一个为小市民的代表。二者却代表了社会人口的大多数。    3.面对病态腐朽的社会,作者有何想望?    否定旧社会,呼唤新生活。    4.闰土有何不变之处?(勤劳、朴实)这些品质能否改变其命运?(不能)    5.那个时候有没有好生活?深刻的社会变化表明了什么?那个时候有好生活,可好生活只属于兵匪官绅们。社会日益黑暗与腐朽,是造成

19、农民及市民生活日益贫困化的总根源。    6.为何将作者愿望与闰土寄希望于神灵对照着写,有何深意?末段有何深意?一则表现了作者的迷茫,二则表明革命之艰难性。末段寄予希望,鼓励为新生活而奋斗的坚决彻底之革命的到来!    六、寄语学生,珍视今朝:    同学们,我们今日的新生活正是鲁迅当日所向往的,但它来之不易,是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仅应当倍加珍惜,而且还应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富裕的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形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0、教师小结。    在通读全文的预习基础上,重点进行对比朗读。朗读的内容:     一、景物对比(一)现实的故乡从“我冒了严寒”到“本没有什么好心绪”。(二)记忆中的故乡1.从“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到“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2.从“我在朦胧中”到“也便成了路”。    二、肖像对比(一)闰土肖像的巨大变化1.闰土30年前的肖像从“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到“我们便熟识了”。2.闰土30年后的肖像从“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到“象是松树皮了”。 

21、60;  (二)杨二嫂肖像的巨大变化从“哈!这模样了!”到“所以竟完全忘却了”。    三、闰土言、行、神、心变化之对比(一)闰土少年时的言、行、神、心以及他和“我”的关系从“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到“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二)闰土中年时的言、行、神、心以及他和“我”的关系从“我这时很兴奋”到“他用船来载去”。    四、杨二嫂的言、行、神与闰土之对比1.从“然而圆规很不平”到“出去了”。2.从“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到“竟跑得这样快”。    五、“我”和中年闰

22、土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之对比1.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痴痴的想”。2.从“老屋离我愈远了”到“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以上五种对比,把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神情、性格等等刻画得栩栩如生,并且对比得十分鲜明。为了加深体会,要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如散读、齐读、示范朗读等等,充分发挥朗读对于理解课文的作用,切不可一读了之。   比较分析         一、两种景物的不同特征及含义1.现实的故乡:深冬季节,天气阴晦,天色苍黄,冷风呜呜。荒凉,冷落,没有一些活气。这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3、压榨下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2.记忆中的故乡: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是“我”对新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二、闰土和杨二嫂肖像变化前后的特征及原因1.30年前的闰土有紫色的圆脸,红活圆实的手,项带银圈,头戴一顶小毡帽,手捏一柄钢叉,是个小英雄。30年后的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增加了很深的皱纹;眼睛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红活圆实的手已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松树皮,但手中多了一支长烟管。闰土肖像的巨大变化是长期在海边艰苦劳动造成的,表明他的生活十分贫苦。2.杨二嫂年轻时候脸上擦着白粉

24、,人称“豆腐西施”,是一个美女。50岁时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极瘦。杨二嫂肖像的巨大变化是饥饿造成的。闰土和杨二嫂肖像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破产和贫穷。    三、闰土言、行、神、心变化前后的特征及其原因1.少年时的闰土语言中充满智慧和热情,动作机智灵敏,神态很高兴,“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跟“我”谈得来,“你我”相称,没有隔膜。2.中年时的闰土语言中丧失了少年时的智慧和热情,而且很迟钝(“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动作迟疑(“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神情先是欢喜和凄凉,后来变得

25、呆滞(“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以至沉默(“象一个木偶人”)。态度恭敬,心里只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称“我”为“老爷”,说明“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闰土言、行、神、心方面的巨大变化是“多子、饥荒、苛锐、兵、匪、官、绅”压迫的结果。    四、杨二嫂言、神、行之特征语言尖刻(“贵人眼高”),怪声怪气(“阿呀呀”“阿呀阿呀”),见解庸俗(“你阔了”,“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实际根本不是这样。)跟“我”说话时愤愤不平,“显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动作顺手牵羊(“慢

26、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行为卑劣(栽脏闰土在灰堆里藏碗碟并借此发现以为功,拿走“狗气杀”),跑得快(“飞也似的跑了”)。杨二嫂和闰土都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身体被摧残、心理被扭曲的人物,都是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这是她和他的共同点。不同点是:闰土愚昧麻木,杨二嫂庸俗卑劣。    五、“隔膜”与“一气”的对比意义通过“我”和中年闰土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之对比,表达了“我”的希望:希望新一代不再象老一代那样又彼此隔膜起来,也不希望他们象老一代那样过着辛苦辗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的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第三课时

27、0;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故乡的作者 ,文章以    为线索展开情节。    2.杨二嫂是一个具有    性格的人物。    3.小说刻画闰土和杨二嫂均采用了    手法。    参考答案:    1.鲁迅 “我”回故乡的见闻     点拨:线索指事件发展的脉络。

28、    2.自私、放荡、尖刻、损人利己 点拨:从人物的言行中去理解判断,尽量写完全。    3.对比    全不如此”,意思是我记忆中的故乡,完全不像眼前的故乡这样荒凉。“我的故乡好得多了”,这是把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加以对照的感受,文章接着写道:“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这是因为“我”记忆中的故乡,正处在清朝末年,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记不起故乡的“美丽”,说不出故乡的“佳处”,这是很自然的了。所以说,“仿佛也就如此”。但又分明地感觉到记忆中

29、的故乡“好得多了”。联系后文,我们就会知道,主要是由于“我”的童年生活中出现了闰土。有关故乡的美好回忆,是闰土给“我”带来的;又觉得故乡在实际上“仿佛”也就如此,并感到悲凉,是因为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所以,“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悲凉的,又是复杂的。    2.对第84段的诠释    “我”坐船离开故乡,按人之常情,对故乡应产生眷恋,但“我”在故乡看到的人事变化、人与人间的隔膜,致使“我”对这样的故乡无可留恋。“我”周围的人思想麻木、冷漠,没有谁和“我”一样,“我”和他们形同陌路,所以说仿佛“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

30、“我”的印象中美好的故乡本来是少年闰土给“我”的,可是眼前的中年闰土打破了,“我”的美好印象,更增加了“我”心中的悲凉。    3.对课文第87段的诠释    闰土的愿望不过是让一家人摆脱贫困,得以温饱,所以说愿望是切近的。他没有过高过远的奢求。而“我”的愿望是创建一种“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一种全新的生活,需要靠众多的人去努力、探索、开创。而这些人个个麻木、冷漠,人与人之间是隔膜的,“我”的这种愿望很难实现,所以是茫远的。    二、为了提高学生对本文中的基础认识、写作特点和难句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1、,设计以下辨析判断题    基础知识(一)给加黑的字选择一个正确的读音:1.总要捐几回钱,折(é )了本2.杨二嫂发见(à à)了这件事3.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í ì)料。4.没有系(ì ì)裙,张着两脚5.“哈!这模( ú ó)样了!”(二)给加黑的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1.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启:打开;开导;开始;陈述;书信。2.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捐:献出;捐助;赋锐的一种。3.然而

32、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辛苦”的含义有: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句中第一个“辛苦”的含义是 ;第二个“辛苦”的含义是 ;第三个“辛苦”的含义是 。    写作特点(一)下面三句话里的“圆规”各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选择合适的填在句后的括号里。1.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 )2.我也从没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3.然而圆规很不平( )明喻暗喻借喻借代(

33、二)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以下至“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这中间的部分用的记叙方法是:顺叙;倒叙;插叙中的顺叙;插叙中的倒叙。    难句理解(一)“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怕的是:希望不能实现;实现希望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实现希望要作出牺牲;希望是泡影,一碰到实际就被粉碎。(二)“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1.“手制的偶像”的意思是:亲手用木头或泥土做成的神像;比喻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远景;比喻让后代过上新生活的主观愿望。比喻用来自我安慰的一种幻想。2.“我的愿望茫远”的原因是: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当时大多数人还不想去实现这种愿望;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也不知何时才能实现;不如求神拜佛那样能给人带来好处。(三)“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摸不着。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不去实践,有希望也等于无希望;敢于实践,希望就能变成现实。希望的有无取决于理想:有理想就有希望,无理想就无希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