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谈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模式_第1页
议谈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模式_第2页
议谈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模式_第3页
议谈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模式_第4页
议谈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议谈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阅读提出的目标是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 问。 .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 彩句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收藏并与同学交 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万字。 ”阅读课文不同于讲读课文 , 往往不能引起教师的注意。但阅读课文恰恰是某一单元训练 重点的最直接的体现者 , 最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也是连接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和纽带。 没有阅读课文的过渡作用 ,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而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 加 ,

2、语言文字的丰富积累正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增添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阅读课文中的 “自学辅导”尤为重要 , 在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 “自学辅导”得法,就能在小学语文高年 段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更好地体现“不需要教” 。根据新课程标准, 结合小学中年级的教学实践 , 对阅读课文的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引导自学这是中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起步的最核心的部分。 这里的 “自学” 不同于课堂教学结构中 的“预习” 。 “预习”往往在课外 , 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 , 质量难以保证。而“自学” 是在课内 , 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和思考。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体。自学有两个阶段 :

3、第一阶段为基础阅读阶段。主要是使学习者具有基本独立阅读教材的 能力,对教材的基本内容能理解。第二阶段为逻辑整理阶段 , 即引导学习者通过自学,在理 解的基础上 , 能整理出来某一课题内容的逻辑结构。“自学” 的进行大致有三种情况 :(1教师先导, 即 :指出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 , 学生后自学。 (2学生先自学 , 然后教师再导,加深理解 , 从而领悟自学的内容。 (3教师边导 , 学生边自学。 自学不是学生随心所欲 , 各取所需的“自由随意性”学习。自学必须在有目的、有计划 的基础上进行 , 一个是“目的性” , 一个是“计划性” ,是自学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 , 也是教师 在“自学”阶段中发挥

4、主导作用的两个主要方面。如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东 方之珠是一篇阅读课文 , 它位于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 , 也是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即了解总分结 构的训练项目。在前几课的训练中 , 总结出理清总分总的方法。即 :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看 看先写什么 , 再写什么 , 最后写什么 找出中心句、段。逐段朗读 , 弄懂课文围绕中心句段从 哪几个方面介绍。 再读课文 , 弄清段间联系 (找出总分总结构线索 。 口述主要内容。 同时 自学前,提出“自学”要求,读书阅读动笔墨 :标出自然段。写出每个自然段段意。 连接段意写出主要内容。结合这一方法和要求 , 学生自学这一课,这正符合“自学”的第一

5、 种情况。而在自学的过程中 , 学生通过“讨论”都能弄懂课文先总写香港是航运、贸易、金 融中心,被人们称为“东方之珠” 。再从著名港口、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美丽 夜景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明亮繁华。最后总结香港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再引导 学生深入探究段间的联系 , 使学生懂得整个故事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介绍。二、品诵积累课标指出 :要“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因此教学“阅读课文” ,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 鼓励他们大量储存语言信息, 积累语言材料。 这里的 “品诵”指的是学生经过自学、讨论 , 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划出,旁批眉注写一写讲 一讲自

6、己对句子、段落的理解体会及喜欢这些句子、段落的原因,然后,通过诵读,读出自 己的理解。 “积累”指的是学生对自己理解感悟最深的句子、段落做精记,摘抄型的读书 笔记,使文本精彩部分烂熟于心。三、总结反思这一阶段 , 是使学生达到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使技能进一步综合化、规律化的重要环节。在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书、参考书的帮助下 , 学生 在通过自学阅读、品诵积累两个阶段的学习之后 , 对新课内容已基本掌握 , 但也难免没有似是 而非的问题。 因此 , 在这一阶段 , 教师有必要对新课内容作一番简明扼要的总结 , 特别是对课文 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共性

7、问题 , 教师这时一定要给予学生一个明晰的解 答。值得注意的是 , 教师不能垄断总结的全过程 , 在“总结”阶段 , 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结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师简明扼要地概括性讲述 ;2、学生回顾自己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3、师生共同评估。如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东方之 珠 ,在学生自学课文,品诵摘抄后,教师简明讲述了香港百年的历史、今天回归强大的祖 国后的繁荣,引导学生畅谈体会感想,并随即在书中作好批注 ; 引导学生回顾自学本文的过 程, 归纳出读书笔记的一般格式 :(一 书目 : ;(二 主要内容是 : ;(三 我最喜欢 的美词、句子、段落和喜欢

8、的原因及自己的理解体会 : ;(四 我对这篇课文的体会感 想是 : ; 我还想与大家讨论的问题是 : 。四、尝试实践语言实践是文本阅读理解拓展的有效方式, 也是文本阅读的目的。 结合课文内容, 便会 很轻松地体会到作者语言之形象准确,尝试实践语言便水到渠成。教学小语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东方之珠后,我周末布置了两个题 :1、课外收集一 篇介绍可爱家乡或祖国名山大川, 锦绣山河的文章, 阅读后, 按前面归纳出的读书笔记的一 般格式写一篇读书笔记。 2、写一写自己去过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 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如果不想写去过的地方,写想去的地方也可以。阅读训练的方法是为阅读训练

9、目的服务的 , 要达到培养学生自读习惯能力的目的,必须 采取适当的方法 , 为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要力求选择最优的训练方法,而“自学辅导”是 比较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年级阅读课文时 , 遵循由“自学阅读一品诵积累一反思总结一尝 试实践”的这一基本程序 , 会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 进一步探讨阅 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对 “自学辅导”四步程序有 所补充 , 有所丰富 , 以利于今后的阅读课文教学。崇高路小学中年级精读课文六步教学模式刚拿到实验教材时,老师们都觉得耳目一新,但在实际教学时大家却感得困难重 重、 困惑重重。 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

10、要求都提高了, 为了给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 现在的语文教材容量大, 特别是识字量大幅度增加。 这就提醒教师要摒弃繁琐的分析 与重复的训练, 节约出时间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和探究, 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自主学 习能力。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 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这层意义上来思考, 我校语文教学强调手段不需要太复杂, 形式不 需要太花哨,必须紧紧围绕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设计教学思路,抓好课堂教学,从而 达到“简简单单教评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目的。我校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经过摸索, 尝试了小学中年级语文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六步

11、教学模式:一、 兴趣导入,激发情感。二、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四、 紧抓词句, 品读课文。 品读 积累 提升五、 体验情感,升华情感。六、 诵读积累,学以致用。现在,我代表我校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结合韩老师的生命 生命这节课,谈谈我们 的六步教学模式。生命 生命 这篇课文是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 是继 触摸春天 永生的眼睛 两篇课文之后, 又一曲对生命的赞歌!看到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砖缝中 顽强生长的小瓜苗, 静听着自己一声声有规律的心跳, 作者不由得更加珍爱生命。 这一幅幅 动人的画面,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一、兴趣导入,激发情感。韩老师从和学生聊天

12、入手, 从已知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儿童熟知的婴儿啼哭, 从已有的世 界中唤醒学生的情感积累,贴近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 韩老师的导课,架设了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正如我们熟知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一旦入了境,学习的兴趣便会油然 而生, 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读通读顺课文, 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学生学了一篇课文, 如果不能流利地读下 来,其他方面便无从谈起。而读通读顺课文的前提,是学会生字词

13、。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 的识字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必要在识字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是否可以完全以学生自学 为主呢?从课标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年级的识字、写字任务也非常重,在学习 习惯、 学习态度、 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绝对不能认为中年级只抓课文的阅 读理解, 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 写字即可。 中年级的学生仍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识字任 务,但和低年级不同的是,在识字进程中要积淀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培养较强的识字 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但是不要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放中应有扶。 在生命 生命教学中,韩老师准确把握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的识字能力这

14、一 年龄特点,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己找生字、读生字、认生字。教师及时提出读准字音、认清字 形的要求, 使学生积极主动、愉悦而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这里出示的生字板书, 既是对本 课要认写生字的强调, 也是对学生自主识字的检查反馈。 而形近字比较, 是让学生联系已有 知识,温故而知新,既强化学生对本课字词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韩教师又从文中选取了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读,直至读得流利。 在读的过程中, 进一 步强调字词, 又引导学生体会 “哪些词要重点读出来?突出什么语气?” 在字词教学过程中 积淀语感, 加深对词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读通读顺课文的目的。这个教学设 计,既使学生学到

15、了读课文的方法,也为后面感悟课文作了铺垫。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短,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课标对第二学段的要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自由、积极、有序的自我监控下, 真正沉下心来读书,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韩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 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又总结了 第一、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最 后,韩老师又结合板书, 总结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 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 容的方法,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 现从

16、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四、品读课文,体验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体验感悟,正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要在多种形式的 读的活动中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收获。生命 生命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更应让孩子充分地读,体会三个故事蕴含的道 理和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此时, 韩老师对杏林子的介绍, 正是和学生品读课文,体验情感融 合在一起的。 这对学生理解课文无疑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为作者杏林子本人就是一位 与命运

17、抗争,热爱生命的典范。 了解了作者, 学生对课文的品读会更投入。 韩老师关注每个 学生的个体差异,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她让学生自己找出感受最深的语句, 在书上写出自 己的理解与体会,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巧妙点拨,引 导学生从文悟情到体察作者杏林子的情, 实现了文本的情、 作者的情向学生的移情。 从而实 现用声音触摸文本、 用心灵揣摩文本, 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正是这入情入 境的品读,使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坚持,体会到生命的顽强,感悟到生命的价值。五、积累运用,升华情感。语文教学, 应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但此时的回归整体, 不是

18、简单 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 感悟等形式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文本的内涵,感受文本中 蕴含的情感,促使学生深化自己的感悟。六、阅读推荐,课外拓展。语文能力的提高, 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读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 每篇课文学后, 我 们都会推荐几本书,让学生利用阅读课和课外时间阅读。这对课堂教学是很好的拓展。 生 命 生命学后,我们推荐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杏林子的著作。以上是我校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对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 在实际教学中, 各个教师会根据 教材特点、 学生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我们的教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恳请各

19、位老师提出 批评和建议。我们会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提高。其实,无论我们以怎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最重要达到的是 “求真、倡简、务实”的境 界。愿我们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如何上好阅读课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令人棘手的问题,如何上好阅读课,也一直是每一个语文老师 探索的问题,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看法。一、从篇入手,学会阅读上课之前,首先要求学生要多读几遍课文,理清课文忠路,结合课题,了解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读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初步理解课文, 课堂上鼓励学生 大胆发言,学会补充,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在下面的教学中 进行探讨。二、从段入手,学会阅读重

20、点段往往走与课题紧密联合的,我认为在通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后, 则就应该从课题入手找出重点段,反复读,在重点 段中寻求我们要掌握的东西。三、从句、词、字入手,学会阅读上好阅读课,我认为重点字、词、句是掌握阅读技巧的重中之重,因为每篇课 文的重点字、词、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上阅读课时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 课文的重点字、 句、 多司进行理解, 反其道而行之, 进而理解了重点段乃至整篇课文。 同时, 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注意积累优美的词、句、段,至拓展到课外阅读时的优美的词、句、段,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的习惯。四、再由篇入手,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生

21、活实际 发散思维,理解文章的内涵,明白其中的 道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完成了课文的教学意图。怎样上好阅读课之我见 2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作用是使学生从阅读中吸收知 识,掌握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的习惯, 还可以开发智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 美情趣。阅读能力的构成包括认读能力、 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阅读技巧的运用。 阅读教学 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1。所以,我的阅读课基本上就是围绕这四个方面下 功夫的:一、 认读能力的培养专家认为,中学阶段应掌握 3500到 4000个汉字,并提倡自然积累。所以,我着重的 是字词的认读。在每节课上课前,我都要学生

22、认真做好预习,这恐怕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又不得不 谈, 学生预习的内容主要是字词的认读, 毕竟初中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要继续掌握好字词的 读写。一个不争的事实是: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就是为了要使语文从历来的经学、史学、 哲学、 伦理学等混合教学中分离出来, 而以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专职。 如果今天又 给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任务” ,或者模糊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那就不仅有悖于语文独立 设科的初衷, 而且于历史简单就是倒退了。 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精辟地 回答:“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 所以我每节课的预习任务也就只有字词这 一项,学生只要备一本词典,就能完

23、成预习任务。学生预习之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也抽出 2分种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四人小组范围 内互相质疑, 找出昨天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 从而触动每个学生在家里认真查词典, 这样就 解决了课文的字词问题。二、 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能力是一种思维能力,是构成人的智力的因素之一,也是从事其他工作、学习的 一个必备能力。 理解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注意积累经验, 丰富知识。 理解总是以已有的经验 知识为基础的。 只有积累较多的实践经验和储备广泛的社会知识, 才能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理解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和认识过程,是逐步深入的。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分析与 综合的过程。要提高理解能力必须学会思考、勤于分析、善

24、于综合。一般说来,我们阅读文 章总要经历一个“合分合”的过程。 第一步是最初的综合,从整体出发,看到大 致的轮廓,形成一个大概的、笼统的概念。第二步是对整体进行分割、肢解。可以把阅读文 章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逐一进行分析、研究。第三步是在分析基础上的再次综合。在取 得对各组成部分的深入认识之后 ,形成一个总体的、完整的、科学的认识。在这三个步骤中,只有第一步的综合印象来自比较直观的一般理解。第二步的分解和 认识是对第一步综合印象的验证、 深化, 这就决定了第三步的再次综合不会是第一步的简单 重复,而是在更高的基础上获得的全新的、科学的认识 。三、 评价能力的培养评价能力,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耳闻

25、目睹的现象或事物进行理解分析,并作出相应评价 的能力。 评价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一个学生要对所看过的文学作品作出评价, 首先 要记忆其主要内容和大致情节(记忆力 ;其次要理解作品反映的思想内容及呈现的艺术特 色(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对作品的好坏优劣还要进行分析比较(分析能力 ;最后,要以 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书面或口头表达能力 。 因此, 评价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要使学生能够客观中肯地评价事物或现象,教师则要教给他们 一定的方法。首先,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对评价的对象进行评价。比如 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 先应评其内容的正确性, 如是

26、否扣题回答,是否恰当准确,是否定 整全面等等。然后再评其表达效果,如果理是否清楚,声音是否响亮,是否用普通话,是否 自然等等。其次,要让学生掌握评价的标准。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掌握了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时才能做到胸中有“则” ,才能评得中肯恰当。一般地,刚开始练习评价时,教师 可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如对课堂发言的评价标准是:内容充实具体。正确。中心明确,语 句简洁,声音响亮,运用普通语,表情自然大方。四、 阅读技巧的培养我这里讲的阅读技巧,主要是指答题的技巧,那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 就用原文回答; 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 所以得注意前后文的联系, 这段提到的 这个问题也许答

27、案就在下一段。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在试题中找答案, 比如有时候会有这样的 选择题“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 /正确的?”认真看选项,有助于你理 解文章。关于 " 联系本文 , 谈谈你的认识 /对什么什么问题的看法 " 以及 " 解释一下这个句子的含义 " 等题型应该怎样答 ? 这里所谓的认识就可以从原文的中心句或者 “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 哪个是错误 /正确的?”的选项里找答案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话,把套话说完了,可 以再写一点自己的见解。 句子的含义也可以从上下文找跟该句有关的内容, 这样有助于你理 解这个句子, 因为要你解释的句子一般

28、是关键句, 肯定要联系上下文, 不能脱离文章来回答。 先可以大致解释句子的字面意思, 然后联系上下文, 回答该句在文中的内涵或者作用 (比如 说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启下之类 ,格式可以参考你做过的题的参考答案。语文精读课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探究【摘要】传统的思想教育以苦口婆心的说教为主要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早已不适应新 形式下的德育教育。 只有在潜移默化的中, 德育才能起到真正育人的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精 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 利用好精读课文恰如其分地 渗透德育,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关键词】精读课;教学;德育渗透;方法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

29、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著名教 育家叶圣陶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和审美情趣, 发展健康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纵观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 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 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 利 用好精读课文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教育, 是一门值得探讨的

30、艺术。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 结出来的几种渗透方法。1. 从审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结构都是围绕着标题进行的,而介绍时代背景能使学 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则能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师让学生从题目入手, “亲人”指谁?“再见了, 亲人” 是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简单的几个问题, 很快从情感的角度把学生 拉进了课文。接着,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把战火引向中国边 境,同年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同志的率领下,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 共同抗击美

31、国侵略者。在中朝人民军的沉重打击下,美国侵略者被迫于 1953 年 7月 27日 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 分批撤出朝鲜回国。 本文是作者在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写的。学生从审题和时代背景的介绍中领会了“亲人” 的含义, 中朝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也深切地体会到中朝人民那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 在表演中渗透表演,既能把抽象的文字符号真实的还原,又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它 是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渗透德育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理解巧妙地运用表演法, 能真正地起到文道结合,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巨人的

32、花园一文,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 表演:“巨人回来时,孩子们在花园里是怎样玩的?巨人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 耍,很生气,斥责孩子们,孩子们怎样的呢?”在表演时,引导学生尽量用姿体语言把当时 真实的心情表现出来, 通过表演,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课文内容真实地再现, 也从 表演中深深地明白:“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 在朗诵中渗透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 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

33、式的自我鉴别能力。朗诵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来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它主要是通过声音、手势、 姿态等把感情传达给听众, 引起听众共鸣。 在朗诵时关键是要带着某种感情, 向听众传达一 种思想。如落花生一文中,对“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等果实那样高高的 挂在枝头,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等句子的朗诵时,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几种事物 的不同特点,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强调花生的果实与其他的不同,从而向听众昭示“人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又如开国大典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地震中的父与子 、 养花等等, 通过朗诵不仅使学生受到热爱党、 热爱领袖、

34、热爱社会国家的教育, 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 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转贴于 中国论文 精读课中“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指导策略本文精读课中“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指导策略关键词:语文教学论文精读课中“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指导策略精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基本课型,在精读课中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 阅读,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阅读顺序的多角度 阅读顺序有以下三种:(1循序阅读; (2变序阅读; (三以点带面。根据课文特点和个 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 1、循序阅读 所谓循序阅读,指的是 按文章的叙述顺序沿

35、着作者的思路去读。 阅读时, 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然后一部分一 部分深入地阅读。每篇课文都可以用循序阅读的方法。 2、变序阅读 所谓变序阅 读,就是不按课文的叙述顺序,而是先抓住文章结尾或文中的重点部分,如,重点段、过渡 句阅读理解,然后在其的牵动下,理解全篇。变序阅读,从重点的地方突破,有利于培养思 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如, 一夜的工作 , 可以先理解课文结尾部 分,特别是点题的句子:“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然后联系上 文思考: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我”有什么感受?赵州桥 一文的教学,可以先抓住“这座桥不但坚固,

36、而且美观”这一过渡句,然后分别找出写“坚 固”和“美观”的部分加以领会。 3、以点带面 所谓以点带面,就是抓住文中可 以拎起全文的关键词句,把全文的主要内容串起来,把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抓住。如, 桃 花心木一文,通读全文以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个词语最重要?找到“不确定”这个 词语以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不确定”?应该怎么做?(老天爷下雨 “不确定” , 给树苗浇水也应该没有规律; 遇到的生活 “不确定” , 要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从而凸现阅读重点, 丰富阅读经验。 二、 阅读方法的多角度 1、朗读涵泳 所 谓朗读涵泳,就是动情朗读和揣摩体味。朗读,能得语言的声韵之味,

37、情趣之味;揣摩,能得语言的思辨之味,体会到语言的表达之美。如, 向往奥运文中激情飞扬,应让学生在 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奥运精神的向往。 此文又具高超的语言表 达技巧,应引导学生很好的揣摩体会。如“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作者却 用它在篇末独立成段, 戛然而止,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天指 的是哪一天?为什么用上 “终于”这个词?通过对课文的揣摩,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申奥成 功的不容易,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时,作者再也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是作者激情潮水般地倾泻。 2、疑问思辩 疑问思辩,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 于发现

38、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首先是从疑入手。 如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 可以由题质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 受?其次是带疑读书,要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书,寻找答案。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真正 阅读的开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 2、比较阅读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 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方法。 比较阅读,可以 是同一篇文章中的遣词造句的比较, 思想内容的比较, 也可以是同别的文章的内容上、 形式 上的比较。如, 荔枝的结尾句是“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可以让学生想想去掉这句话 和保留这句话,

39、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认识到有了这句话, 表达对母亲的无限怀 念,能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没有这句话,表达的效果就明显削弱。又如,细节描写是 这篇课文表达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细节描写的作用, 可以把课文 中描写母亲吃荔枝的一段话同概括地写的话 (后面的一段话由教师设计 加以比较。 通过比 较, 学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毛泽东的咏梅词可以同陆游的咏梅 词比较,体会毛泽东的伟大的胸襟。教材中许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都可以进 行比较阅读。 4、表达阅读 表达阅读,是精读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语 言实践活动将阅读内容、 阅读感

40、受等表达出来,以深化阅读、 增强阅读体验。表达阅读包括 口头表达阅读和书面表达阅读, 二者均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 口头表达可以是复述, 可以是模拟导游,模拟采访,也可以是模拟辩论。如, 林海 ,可以模拟导游,介绍林海风 光; 凡卡 ,可以模拟采访,采访凡卡的学徒经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可以模 拟辩论:是 “赞赏的爱” 好呢, 还是 “严厉的爱” 好?书面表达可以是缩写, 如缩写 小 英雄雨来 ;可以是扩写,如扩写放风筝的第二自然段,把想到的风筝写出来;可以是 续写,如根据穷人的结尾续写;可以是仿写,如仿照落花生的写法,写借物喻人的 习作; 也可以是写读后感、 导游词、 采访记,

41、还可以是小剧本等等。 5、 学科融合 情 节性强或对话多的课文,可以借助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象性强易于构成画面的课文, 可以让学生画一画,通过图画能够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如, 陶罐和铁罐对话多,适合 演一演; 燕子画意浓,可以画一画。 三、阅读角色的多角度 课标指出:“阅读的过 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 ”在对话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的换位:或把别人 当别人、或把别人当自己、或把自己当别人、或把自己当自己。 1、把别人当别人 所 谓把别人当别人, 就是在阅读的时候, 尽量不带个人的主观色彩, 尽可能客观地理解文本的 原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如阅读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 了解大意

42、;再一部分一部分地 读,了解每一部分的意思;最后把各部分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究竟要表达什么思想。 这就是把 “把别人当作别人” , 是提高阅读能力最基本的训练。 2、 把别人当自己 把 别人当自己, 就是阅读的时候, 要把自己摆进去, 想象文中的一个角色 (或作者 就是自己, 会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感受。如小抄写员 ,读的时候把自己摆进去:假如我是这位 小抄写员, 蒙受那么多的委屈, 还能坚持下去吗?通过移情比较, 能深刻地认识到小抄写员 对父亲深沉的爱,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3、把自己当别人 把自己当别人,就是 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作者,根据作者的描述,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体验。如

43、记金 华的双龙洞 ,文中有一段描写经“以读为本,问题解决” ,是我们创建的小学高段语文精读课教学模式。经过近两年的 探索和实践, 我们认为这一模式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 符合母语学习特点, 遵循了思维科 学规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 现从模式意义,模式阐释,适用范围和课例演绎等方面给予 介绍。一、 模式意义“以读为本,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一 落实新课程理念以读为本,就是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精读课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 发挥, 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 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 “要引 导学生钻研文本” 。以读为本,体现了新课程理

44、念在精读课教学中的落实。(二遵循思维科学规律思维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当然也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问题解决”是思维科学理论的重 要策略。在以读为本的前提下,遵循思维科学规律,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围绕问题,分 析、 比较、 归纳、 概括、 想象和体验, 达到理解文本, 体会思想情感, 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二、模式阐释“以读为本” ,是精读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 学全过程, 从而达到培养精读能力的目的。同时, 它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策略,以朗读和默 读作为基本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潜心读书作为教学活动的本体。“问题解决” ,解决的包括“词句理解,

45、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等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对文本的“创造性的理解” 。以读为本的问题解决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问题的孕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精读课中问题的形成也要有个过程,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 课的导入和初读课文是问题的孕伏期。 这一阶段, 不要急着让学生提问题, 老师也不要急着 抛出问题。 应该要求学生静心读书, 有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学生各自竭尽所能从文本 中获取信息, 而不是对文本还没有多少感知就急着质疑问难, 或忙着根据老师的问题寻找答 案。这是此模式的一个鲜明特点。我们的实践说明,热衷于后者, 会养成学生浮躁的读书心 态。在问题的孕伏期,学生要尽己

46、所能解决部分字词,初步把握文意, 初步了解文本的叙述 顺序, 初步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甚至还可以尝试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读书方法或是边轻 声朗读边思考,或是边默读思考,边在书上画注。(二问题的提出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的问题,要引导 归纳整理, 并帮助明确主要问题。 估计学生解决主要问题有困难的, 老师可适当补充铺垫题。 对在解决主要问题过程中能解决的其他问题,留待后面解决,否则可先解决。(三问题的解决对梳理出的主要问题要重锤猛敲,腾出充裕的时间、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 学生学习。主要问题可能是文本的思想内容的感悟,要解决的是文本理解上的重点和难点; 也

47、可能是表达方法的领悟和迁移运用; 还有可能是优美词句的积累。 主要问题可能是 1-2个, 也可能多达 3-4个。主要问题的解决视问题类型而定,问题类型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 同。属于思想感情的领悟的,可以综合运用重点词句品味法、 生活经验联系法、联系上下文 的方法和感情朗读法等; 属于表达方法的领悟和运用的, 可以用比较法和模仿法; 属于文意 的把握的,可用整体把握法或信息筛选法等。三、模式适用范围“以读为本,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既适用于叙事特点鲜明的文章,也适用于抒情 性很浓的文章, 还适用于说明文或其他形式的科普文章。 根据文章不同特点,在“问题的解 决”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

48、抒情色彩浓的,可指导多朗读,多体验,多想象;叙 事特点鲜明的记叙文或说明文,可引导学生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四、 课例演绎下面以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一模式。(一补充背景、激发兴趣板书课题后简介孙膑(二指导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思考。2、指名读全文。3、了解阅读情况: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叙述顺序,生字的音、形,部分生词的意思等。 (上述两个环节,指导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而不是急着要求学生质疑问难。 (三质疑问难,抓住重点1、学生再读课文,提出问题。2、梳理问题,抓住重点,给予铺垫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有(1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49、(2孙膑为什么 能想出妙计?(3田忌赛马这件事可以给人什么启发?学生直接探究上述三道题,估计有较大难度,可考虑补充铺垫题:两次赛马各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在完成铺垫题的基础上,上述三道题即可迎刃而解。(在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提问题,能把问题集中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对 有的主要问题,缺少铺垫的,老师要帮助过渡。 (四指导精读,问题解决1、学生带着铺垫题读书、思考,老师提示学生要把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 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自己在课本上画注。2. 读后学生发表意见。主要有三处相同:两人的马没换。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主要有三处不同:

50、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人物心情不同:3. 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理解比赛规则“各自” 。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4、讨论主要问题 1: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要求学生既要说出自己的意见,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说依据。小结:妙在调整了田忌的马的出场顺序。在齐威王马的出场顺序没调整的情况下, 孙膑让田忌调整马的出场顺序, 就已经胜券在握, 道理就是用自己最弱

51、的马去和对方最强的 马竞赛,然后两次用强的马去和对方次一点的马比赛, ,可以形成一负两胜的结局。4、讨论主要问题 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妙计?老师可予适当提示:第一次赛马,孙膑在做什么?小结:善于观察,又能认真分析,是孙膑能想出妙计的主要原因。5、讨论主要问题 3:你从田忌赛马这件事受到什么启发?应鼓励有创意的理解:如,从孙膑的妙计中得到什么启发;从齐威王的失败中可以汲 取什么教训等。(五积累语言1、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多读几遍,课后摘录在本子上。(问题解决的重点是课文内容的理解,主要方法是反复读书、揣摩、比较和分析,操 作要领是在寻求问题解决时要突出“以读为本”

52、。 (六课后延伸1、布置“试验”作业: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 课后自己“试验”以下。可拿一张纸,写上上 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 用“×”表示输,用“”表示赢。把试验结果和同学交流,想想从中你们悟出什么。 (有四种调换方法,田忌均输两场,胜一场。说明赛场上的第二次比赛,孙膑选择 的是最佳方案。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才是制 胜之道。 2、布置小练笔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 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课后延伸是对课内“问题解决”的补充,是

53、非常有必要的。 阅读课中精读课文自能阅读教学模式内容摘要:我校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目标、实验条件、操作策略、 结构框架、 操作程序及评价指标七个模块。 最重要的是操作程序这一模块, 它根据精读课文 的课型特点,在教学中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 假借媒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及习惯, 最终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及 创新的语文能力。上一学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关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弘扬学生主体精神” 实验研究活动, 我校语文科组积极地进行构建自能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活动。 经过积极 的实验, 我校最终摸索出较成熟的 “激发自能

54、调动自能成就自能” 的自读课文自能 阅读教学模式。 在这基础上,我校从上学期开始, 又不断扩展和深化实验研究活动:根据精 读课文以读为主, 充分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特点, 在已有的自能阅读教学模式上延伸和 发展, 不断实践与探究, 不断总结与改进, 在精读课文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新的自能阅读 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 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 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一理论强调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

55、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们认识到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因素,要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及主体能力, 就是说,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 人作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的本质属性, 它是主体意识与主体参与的稳固的行为方式的统 一体。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在教学过程 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 导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做个学习的主人。二、模

56、式的目标精读课文教学的目的及任务是进行以读为主的语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力, 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及习惯, 最终培养学生分析、 综合、 应用及创新的语文能力。 根据精读课文的课型特点,我校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的目标表述为以下几点:1、树立学生主体观,设立主体性目标。新模式以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构建主体性教学目标 为根本, 以读为本,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 坚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 主、自觉地学习,切实提高个人的语文能力。2、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心向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兴趣、态度、

57、 求知欲及世界观、 人生观等在学习问题上反映的综合; 其核心是学习动机。 诱发学生的学习 心向, 就是要使学生产生长远的学习需要,持久的学习动力, 强烈的学习欲望等。 在教学活 动中, 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 创造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及氛围, 让学生 “愿 学” 、 “想学” ,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阅读课中精读课文自能阅读教学模式文章作者:黄馨宜 文章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次数:641 更新时间:2005-3-17 12:49:00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调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主动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及规律, 及时查漏补缺。 还要鼓励学

58、生课外主动去应用所 学的知识,自觉进行读书、剪报、演讲、写作等活动,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 不断提高自能学习的能力。我校这一精读课文自能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下面二十四字:示之以鱼,引之学渔;授之以渔,诱之捕鱼;会鱼渔而,善渔鱼而。七、模式评价指标对象项目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全面、科学、明确、具体;发展目标有所体现明确学习的方向及要 求,有学习任务教学内容结构合理,有所侧重,深浅适度,切合实际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主动学习 教学手段选择适当,应变力强,信息技术应用适度,操作规范熟练切合特点,清晰明 了,掌握得法,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层层诱导,巧施媒质,教学形式多样,调控有力,反馈及时兴趣浓厚,积极 探究,学习有法,合作交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全员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