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音频广播技术广播科学研究院高鹏广播科学研究院主要内容广播数字化的需求与动力国内外对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研究和探索CDR系统的关键技术CDR系统的产业化情况CDR系统实施对我国广播数字产业化的思考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数字化的需求和动力广播数字化进程已经远远落后于通信、电视等技术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数字化的需求和动力现有声音广播的形式、质量、数量已经难以满足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无线传输环境越来越恶劣,声音质量难以保证覆盖范围受限,难以实现大范围无缝覆盖业务形式面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产业界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数字化的意义 数字化已经成为世界广播电
2、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信号便于处理、存储、交换数字技术的引用可以有效改善音频广播的声音质量数字技术的引用可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引入新的业务形式有效降低发射机功率,减少电磁污染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的未来一个频道可以传输多套节目提供的服务将不仅仅限于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环绕声.多种多样的接收机形式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音频广播是什么广播数字化的技术基础是数字音频广播技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数字音频信源编码压缩、信道纠错编码以及数字调制传输技术,对广播信号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的广播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关键数字化信源压缩编码信道纠错编码OFDM调制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音频广播涉及的关键技术-数字化处
3、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音频广播涉及的关键技术-音频信源压缩编码压缩的意义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音频广播涉及的关键技术-音频信源压缩编码压缩的意义CD的数据率:44.1kHz * 16bit*2=1.4Mbps 采用音频信源压缩之后:MUSICAM:192-256KbpsMP3:128-160KbpsHE AAC:64-96KbpsHE AACv2: 32(24)-48KbpsDRA+:最低24Kbps。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音频广播涉及的关键技术-信道纠错编码用于纠正数据处理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音频广播涉及的关键技术-数字调制技术传统模拟调制技术调幅(AM)调频(FM)数
4、字调制技术QAM调制OFDM调制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音频广播涉及的关键技术-OFDM调制技术OFDM发展历史1966年,R. W. Chang发表Synthesis of band-limited orthogonal signals for multi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提出在带限信道中用正交信号同时传输多路数据的原理1971年,Weinstei和Ebert提出了用离散傅立叶逆正变换(IDFT/DFT)分别实现OFDM多载波调制与解调,成为OFDM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1980年,Peled和Ruiz提出用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取代空信息
5、作为系统的保护间隔,解决了多载波正交性的问题数字信号处理的DSP芯片使得实现多载波正交调制的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FFT)可以方便在硬件中实现。与此同时,正交幅度调制(QAM)、信道编码、频域交织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OFDM系统日趋成熟和完善,并得到广泛应用广播科学研究院fCh.1Ch.2Ch.3Ch.4Ch.5Ch.6Ch.7Ch.8Ch.9Ch.10fSaving of bandwidth(a) FDM系统(b) OFDM系统数字音频广播涉及的关键技术-OFDM调制技术广播科学研究院f数字音频广播涉及的关键技术-OFDM调制技术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音频广播涉及的关键技术-OFDM调制技术
6、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音频广播涉及的关键技术-信道容量香农(Shannon)定理 C=B*log2(1S/N) 其中C是信道容量,B是链路的带宽,S是平均信号功率,N是平均噪声功率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音频广播涉及的关键技术-卷积码1955年由Elias等人提出安德鲁维特比(Andrew J. Viterbi)1967年发明维特比算法多种数字广播电视系统均使用卷积码广播科学研究院当前数字声音广播的各种形式地面广播III波段/L波段:Eureka147 DAB调幅波段:DRM/HD Radio调频波段:HD Radio/DRM+ 、Vucast等等卫星广播DSR/ADR/WorldSpace/XM Si
7、rius Satellite Radio互联网广播各种形式电视广播中的声音广播广播科学研究院Eureka147 DAB(数字音频广播) 数字音频广播(DAB)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末期,1986年被列为欧共体Eureka-147计划,1988年1月1日开始执行,1995年正式成为ETSI标准,1995年9月英国BBC首先开始了DAB的正式广播,目前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等地得到广泛的应用。广播科学研究院DAB的特点声音质量可达CD水平具有极强的抗多径传播引起的衰落能力可利用地面、电缆和卫星进行覆盖,适合于固定、便携和移动接收单频网(SFN)运行,节约频谱资源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数据业务,包括实时视频
8、业务(DMB)广播科学研究院DAB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五个城市或者地区获准进行DAB运营广东:III波段,6路音频业务,5路多媒体业务9个发射点,覆盖珠江三角洲近8千万人口北京:III波段,16路音频业务,6路多媒体业务,一路推送业务15个发射点,覆盖北京城市和郊区的2千万人口上海:L波段、大连/河南:III波段DAB芯片和接收机的开发和生产卓胜微电子、西芯微电子等等联想、爱国者、龙旗等等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科学研究院在DAB领域的工作相关标准的起草GY/T 214-2006地面数字音频广播发射设备技术指导意见非实时数字广播业务行业标准组网覆盖技术研究覆盖预测单频网组网、网络优化(佛山、北京)关键设
9、备的研发总成复用器、数据复用器、IP-DMB网关亚洲首次基于DAB系统的视频业务传输试验广播科学研究院Eureka147 DAB系统优势系统传输能力强,支持多种多样的数据和多媒体业务DAB信号传输鲁棒性较强,移动接收性能较好产业化基础比较成熟DAB系统所涉及的专利已经或即将到期劣势需要占用III/L波段频率资源完全数字化系统,没有数模同播机制广播科学研究院HD Radio系统简介HD Radio系统美国iBiquity公司针对FM广播和AM中波广播数字化改造而开发的一种带内同播(In Band On Channel,IBOC)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目前HD Radio系统已经在美国境内试播的发射台
10、超过2200多座。“HD”的涵义不是“高清”(High Definition),也不是“混合(Hybrid Digital)”。“HD Radio”是iBiquity公司为这种特殊的IBOC数字广播系统注册的商标,并不代表任何其他的涵义。HD Radio 的特点在保持基础设施和频率划分不变,尽量不干扰现有模拟广播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模拟广播频道之间的空闲频率资源进行数字音频广播,广播提供商和用户都可以平滑地过渡到数字广播采用HD Radio技术,FM广播可以达到接近CD音质,AM广播的音质可以达到接近现有模拟FM立体声音质采用的数字传输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多径、多普勒频移以及突发噪声等其他干扰对
11、接收质量的影响为更高级的数据和音频业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如环绕立体声节目、音频节目点播、音频节目的存储重放等广播科学研究院HD Radio系统在美国的播出情况2,200 广播台站在播出HD Radio信号1,450 台站在播出多路数字音频业务(HD2/HD3/HD4)一共有 3,650套数字节目覆盖美国90% 的人口接收机市场存量超过1200万台HD Radio系统的关键技术信源编码算法HDC音频数据码率在36Kbps时,采用HDC压缩算法的音乐节目就可以达到接近CD质量;对于语音类节目,则需到56Kbps左右带内同播技术(IBOC)在模拟调频广播两边增加数字信号,可选多种工作模式,不改变现有
12、频率规划模数切换(Blending)如果数字广播信号的误码率在接收门限以上,则输出高质量的数字音频信号,否则输出模拟广播节目以保证用户收听效果的连续性 广播科学研究院FM HD Radio混合模式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科学研究院在HD Radio研究领域所的工作标准的跟踪研究实验室测试外场测试覆盖预测研究知识产权的评估工作广播科学研究院HD Radio系统测试的一些主要结论与现有模拟调幅/调频广播相比,HD Radio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音频接收质量调频HD Radio的第二临频保护率与我国调频频段现有频率规划标准有一定的冲突HD Radio系统同播方式下数字广播信号对所寄生模拟广播信号的存在一定程
13、度上的干扰HD Radio系统对第一上下邻频广播信号有较大的干扰,AM HD Radio系统尤为严重HD Radio系统同播方式下的覆盖范围略小于原有模拟广播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模拟功率比为-20dB时HD Radio数字信号的覆盖情况 广播科学研究院宿主模拟调频信号立体声覆盖情况广播科学研究院HD Radio系统小结优势在不改变用户调谐习惯的前提下数模同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数字广播系统的“峭壁效应”有一个明确可操作的授权模式,具备产业化推广的基础劣势中波调幅HD Radio的频道带宽设置与我国频率设置(9KHz)不同,为10KHzBlending需将模拟广播节目进行延时播出(约7-8秒)目前H
14、D Radio系统尚未实现单频网组网功能部分技术属于私有技术,专利授权模式比较特殊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调幅广播(DRM)简介DRM组织1998年在广州成立,目标是开发数字长、中、短波广播的世界范围的标准2001年向ITU提交了30MHz以下数字调幅广播正式的建议书(ITU-R BS.1514)获得通过2001年10月成为ETSI标准,并在2002年1月30日经IEC通过(IEC 62272-1)2004年开始DRM组织将DRM扩展到30MHz至120MHz频率范围的研究,即为DRM+2009年8月ETSI正式发布包含DRM+的DRM标准 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调幅广播(DRM)的特点使用短波/中波调
15、幅频段(DRM30)、调频频段甚至III波段的下半段(DRM+)调幅频段(DRM30)可以达到立体声调频质量,调频频段(DRM+)可以达到CD音质具有很强的抗多径传播引起的衰落能力支持单频网(SFN)组网,节约频谱资源可以实现低数据率的数据业务,甚至视频片段传输广播科学研究院国内对DRM的研究跟踪研究始于上世纪末,广播科学研究院是DRM组织的创始成员2003年,广电总局组织无线局、广科院、中国传媒大学进行数字调幅广播系统样机研制项目,成功研制出一整套DRM系统原型样机:编码复用器、软件接收机等2004年开始,国内开始进行多次中短波DRM传输覆盖实验短波:齐齐哈尔、喀什、海南等中波:广东、长沙、
16、安徽等广播科学研究院国内对DRM的研究(续)已经掌握中短波模拟调幅发射机的DRM改造技术广播科学研究院无线电台管理局中国传媒大学具备研制生产DRM接收机的能力成都新星广播科学研究院DRM系统小结优势能有效提高调幅/调频频段音频业务质量能够实现长距离可靠传输能够组建单频网,实现大面积覆盖能有效提高频谱利用效率,支持数据业务劣势信源编码算法专利费较高接收机市场一直未打开,价格居高不下广播科学研究院第第 41页页与模拟FM兼容性:DRM+ vs.FM HD RadioD/U=46dBD/U147dB200kHz200kHz间隔间隔50kHz50kHz间隔间隔DRM+系统小结DRM+可以显著提高调频波
17、段的频谱使用效率,提供高质量的数字音频业务和数据业务,由于OFDM系统的固有优势,可以实现单频网大面积覆盖。与HD Radio系统不同的是,DRM+系统使用的是邻频段同播方式,同播模式和全数字模式下使用同样的系统参数,接收机设计相对简单。DRM+系统结构一定程度上与DRM系统兼容,与DAB系统相近,便于一体化接收机的设计。DRM+系统的不足之处就是其产业化进程进展较慢。VuCast系统VuCast系统是美国DRE(Digital Radio Express)公司2005年正式提出的一种带内同播调频数字化解决方案与HD Radio、DRM+系统不同,VuCast使用现有调频广播信号中为SCA业务
18、预留的频谱资源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数字SCA系统 VuCast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信源编码技术HE AAC,信道编码Turbo码,数字信号调制OFDM子载波调制方式QPSK、8PSK、16QAM和32QAM。 VuCast系统中的三种频谱占用方式宿主模拟调频为单声道方式,则数字音频信号占用调频基带信号中20KHz以上的所有频谱资源,实现最大数字传输载荷宿主模拟调频广播为立体声方式,在没有RDS业务时,使用据中心频率55-99KHz的频谱资源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宿主模拟调频广播为立体声方式,有RDS业务时,使用为SCA业务预留的据中心频率62-99KHz的频谱资源传输数字音频信号VuCas
19、t系统的频谱占用方式(一)VuCast系统的频谱占用方式(二)VuCast系统的频谱占用方式(三)VuCast前端系统结构 广播科学研究院我国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系统多年来对国外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国家鼓励自主创新,CMMB、地面数字电视等研究及产业化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国内运营商对频谱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产业界的热情高涨国内在音频信源编码方面取得了突破广播科学研究院CDR项目基本情况从2007年底开始,广播科学研究院利用财政部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开展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调频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研究广播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总局2011年科研项目
20、数字音频广播传输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发及试验(一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牵头研究业务形式和复用技术广播科学研究院牵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十余家单位参与,成功申报了2012-2014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音频广播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广播科学研究院项目组织和任务分工总体技术方案研究与标准建议草案的起草广科院牵头,泰美公司参与算法平台搭建,系统性能仿真验证广科院与泰美公司共同完成调制器/发射机样机开发广科院牵头制定样机实现方案,完成软件参考实现委托凯腾四方、北广科技等进行硬件实现接收机样机开发泰美公司负责,广科院参与广播科学研究院项目组织和任务分工(续)样机实现验证广科院提供
21、模块化对比验证手段,负责三方验证 系统联调与测试环境搭建广科院负责,相关单位配合发射机改造与场地实验准备广科院、北京台、江苏台共同制定方案发射机厂家负责实现接收芯片设计方案泰美公司负责泰合志恒、国芯、海尔集成电路等广播科学研究院中国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主要特点针对调频和中波调幅优化的系统传输方案灵活的频谱配置结构采用更高效的信道编码算法(LDPC)支持逐步演进的系统架构集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源编码算法(DRA) 广播科学研究院FM HD Radio系统的频谱模式在距中心频率130(100)-200KHz的频率范围内,增加数字调制的音频业务,数字和模拟广播信号功率比可调,支持全数字播出方式Analo
22、g Host Signal(Stereo or Mono)0 HzAdditionalReferenceSubcarrierAdditionalReferenceSubcarrierPrimaryPrimaryUpper DigitalSidebandExtendedLower DigitalSidebandMainMain10 partitions10 partitionsExtended1, 2, or 4partitions1, 2, or 4partitions (#0)191 Subcarriers76 Subcarriers广播科学研究院FM HD Radio系统的频谱模式在距中心
23、频率130(100)-200KHz的频率范围内,增加数字调制的音频业务,数字和模拟广播信号功率比可调,支持全数字播出方式0 HzAdditionalReferenceSubcarrierAdditionalReferenceSubcarrierAdditionalReferenceSubcarrierMainExtendedExtendedMainPrimarySecondaryPrimarySecondaryUpper Digital SidebandLower Digital SidebandExtendedExtended10 partitions10 partitionsMainMai
24、n4partitions4partitions10 partitions4partitions10 partitions4partitionsAdditionalReferenceSubcarrier12 carriersProtected12 carriersProtected(#0)191 subcarriers76 subcarriers191 subcarriers76 subcarriers广播科学研究院DRM+系统的频谱模式全数字播出方式,带宽固定为100KHz,距相邻模拟调频中心频率一定距离(f)数字和模拟广播信号功率比可调(P)广播科学研究院我国调频频段系统的频谱模式100KH
25、z基础,最大可扩展至800KHz,中心频率以100KHz步进,可以实现多子带捆绑和数模同播0-400-50-300-200-10050100200300400kHz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系统发射端结构图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传输帧结构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传输子帧结构广播科学研究院信标符号的结构广播科学研究院OFDM符号的结构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系统OFDM参数设计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系统有效数据传输容量可根据情况选用QPSK、16QAM、64QAM调制,信道编码码率可选择1/4、1/3、1/2或3/4,则不同传输模式下系统传输容量如下(100KHz内):
26、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的信道编码方案设计系统信息信道和业务描述信息信道使用卷积编码约束长度为7,编码率为1/4主业务信息信道使用准循环结构LDPC编码码长:9216比特准循环结构:256*256编码码率1/4、1/3、1/2和3/4广播科学研究院Gallager 在1963 年提出,然而由于计算能力的不足,它一直没引起人们重视1993年,D MacKay、M Neal 等人对它重新进行了研究,发现 LDPC 码具有逼近香农限的优异性能,从而成为了信道编码理论新的研究热点Mckay ,Luby 将 LDPC 码的概念推广,成为目前己知的最接近香农限的码工业界也己经有 成熟的编译码算法和芯片问
27、世LDPC ( Low-density Parity-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 LDPC码性能仿真曲线广播科学研究院系统性能仿真结果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系统的交织方案系统信息信道和业务描述信息信道使用比特交织主业务信息信道使用子载波交织比特交织和子载波交织基于相同的交织算法(0,0;) ( ( ) ( )( ); ; MUXfor inis iifp iNR np in广播科学研究院CDR导频结构示意图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的子帧分配方式一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的子帧分配方式二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子帧分配方式三广播科学研究院子帧分配增益仿真结
28、果基于Sysnopsys CCSS仿真结果广播科学研究院逐步演进的系统架构-分层调制技术广播科学研究院逐步演进的系统架构-分层调制技术广播科学研究院逐步演进的系统架构-分层调制技术(续)广播科学研究院音频信源编码算法音频编码采用DRA低码率扩展版本(DRA+)GB/T 22726-2008 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简称DRA)DRA+是以DRA为核心,并利用带宽扩展和参数立体声增强工具而实现的低码率音频源编码技术广播科学研究院音频信源编码算法码率码率声道数声道数质量说明质量说明24kbps (DRA+)24kbps (DRA+)立体声立体声略低于略低于FMFM质量质量32kbps (DR
29、A+)32kbps (DRA+)立体声立体声与与FMFM相当相当48kbps (DRA+)48kbps (DRA+)立体声立体声高于高于FMFM质量质量64kbps (DRA+)64kbps (DRA+)立体声立体声与与128kbps mp3128kbps mp3相当相当96kbps (DRA)96kbps (DRA)立体声立体声接近接近CDCD质量质量128kbps (DRA)128kbps (DRA)立体声立体声CDCD质量质量96kbps(DRA+)96kbps(DRA+)环绕声环绕声优于伪环绕声优于伪环绕声128kbps(DRA+)128kbps(DRA+)环绕声环绕声优于伪环绕声优于
30、伪环绕声256kbps(DRA)256kbps(DRA)环绕声环绕声接近典型环绕声接近典型环绕声广播科学研究院2022-4-1882CDR系统中源编码的典型参数各种节目的标称比特率普通广播节目: 立体声2432kbps普通音乐广播节目: 立体声48kbps高质量广播:64kbps或以上普通环绕声节目:96kbps或128kbps高质量环绕声节目: 192kbps(DRA+)或 320kbps(DRA)比特率模式: CBR(固定比特率)或ABR(平均比特率)分层模式(可选):2层基本层:确保基本质量的音频解码和重放增强层:如果能够正确接收,配合基本层获得更高质 量的音频解码和重放广播科学研究院2
31、022-4-1883144kbps信道的编码模式示例100kHz带宽有效净载荷:信道配置16QAM LDPC传输模式1&2144kbps广播科学研究院技术规划和频率规划技术规划是频率规划的基础,它的内容包括:根据规划的目标、标准和方法,确定发射台的台址、节目套数和名称、发射机功率和天线特性等。频率规划则是通过合理的频率指配,最大限度地满足技术规划的要求,实现规划的目标。需要和可能往往产生矛盾,因此,这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在频率指配发生困难时,可能要求修改技术规划的某些参数。广播科学研究院85v 低电平组合v 中等电平或分离电平组合v 高电平组合v 空间组合 (双输入天线)v 空间组
32、合 (独立天线)(注:标红部分技术目前尚未在CDR系统上进行实验验证)现有发射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广播科学研究院 CDR激励器激励器CDR发射机发射机共同共同放大发射机放大发射机共同放大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广播科学研究院 CDR发射机发射机CDR激励器激励器新增的新增的CDR发射机发射机模拟模拟FM发射机发射机原有调频激励器原有调频原有调频发射机发射机空间合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广播科学研究院空间合成和交织天线方式Shively与与 Dielectric交织天线,交织天线,可用于独立式天线实施可用于独立式天线实施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位于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的首府哈里斯堡的W
33、NNK电台使用的电台使用的交织天线交织天线瑞士瑞士Radio Sunshine 电台用来测试HD Radio 广播的设备广播科学研究院独立放大/高电平合成高电平合成器 CDR发射机发射机模拟模拟FM发射机发射机数字处理部分数字处理部分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原有调频激励器原有调频原有调频发射机发射机CDR激励器激励器新增的新增的CDR发射机发射机广播科学研究院中低电平合成3.0dB4.7 dB6.0 dBComb. HD Radio发射机发射机模拟模拟FM发射机发射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原有调频原有调频发射机发射机数字处理部分数字处理部分CDR激励器激励器新增的新增的CDR
34、发射机发射机广播科学研究院频率规划的概念在无线电频率划分或者分配的基础上,在主管部门相应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对网络的结构、配置以及频率资源等作出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以保证覆盖网络的覆盖质量和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广播科学研究院CDR系统的频率规划在很长一段时期内,CDR数字广播信号将会与模拟广播信号共存同播数字广播信号与模拟广播信号的功率比一般限制在-17 (或-14) dB考虑到数字广播的峭壁效应,数字广播信号覆盖规划的室外移动接收时规划覆盖的地点概率需要从模拟系统50%提高到99%广播科学研究院调频频率规划的依据米波段调频广播覆盖网技术要求发射机服务区及发射机间干扰估算方法射频保护率的概念在规定
35、的条件下,为达到要求的接收质量,在接收机输入端所必需的有用信号场强与干扰信号场强分贝之差的最小值。广播科学研究院频率制约要求必须遵守的频率制约关系必须遵守的频率制约关系 同台频率间隔 不同台但有交叠覆盖区的调频广播频率间隔 调频广播收发频率间隔 还需注意的频率制约关系还需注意的频率制约关系 广播科学研究院频率间隔频率间隔调频广播频率间隔不小于1兆赫(同台频率为6个或6个以上时,频率间隔不小于800KHZ),也不得为10.70.2兆赫。某一调频频率100dB以上的覆盖区与另一调频频率56dB以上的覆盖区交叠时,两频率间隔不得小于800KHz。某一调频频率100dB以上的覆盖区与另一调频频率56d
36、B以上的覆盖区交叠时,两频率间隔不得为10.70.2MHz 广播科学研究院CDR频率规划的过程现有模拟调频广播覆盖分析寻找指配数字广播频点指配发射台站频率扫描及分析(选择候选频道)覆盖及干扰分析(数字干扰模拟、模拟干扰数字,同频、邻频、镜频)频率规划方案确定与报批,协调优化频率规划方案通过广播科学研究院CDR频率规划的技术基础发射机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接收机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网络设计技术规范。广播科学研究院FM CDR实验室环境的搭建与测试完成编码器、复用器、激励器与接收机的整系统联调,实验各种传输模式、编码方式、调制方式和频谱模式测试激励器和接收机的实现水平和性能指标(接收门限、灵敏度等)系统
37、方案测试(门限、保护率等)广播科学研究院实验室测试平台广播科学研究院100/39测试条件测试频率98.0MHz多径信道模型静态9种、动态6种来源USADRDRMCOST207自定义(室内信道)广播科学研究院101/39测试内容调制器测试射频信号频谱特性测试载频特性测试射频信号峰均比测试广播科学研究院102/39测试内容系统性能测试高斯信道下的载噪比门限最小接收电平多径信道性能抗相位噪声的性能抗脉冲干扰的性能抗单频干扰系统时延宿主调频广播劣化业务兼容性广播科学研究院103/39测试结果-射频信号峰均比射频信号峰均比测试模式峰值(dB)1%(dB)0.1%(dB)0.01%(dB)T1-S2-QP
38、SK-1/211.946.598.379.62T2-S2-16QAM-3/412.106.638.459.74T3-S2-64QAM-1/212.036.628.419.71广播科学研究院104/39系统性能-高斯信道下的载噪比门限传输模式频谱模式调制方式编码率测试所得的载噪比门限(dB)计算机仿真所得载噪比门限(dB)12QPSK1/4-1.4-1.4412QPSK1/30.30.0312QPSK1/22.12.0312QPSK3/44.84.901216QAM1/43.13.231216QAM1/34.74.821216QAM1/27.27.351216QAM3/410.811.05126
39、4QAM1/46.56.811264QAM1/38.68.761264QAM1/211.711.861264QAM3/416.316.36广播科学研究院105/39系统性能-混播模式下的数字信号电平注入与载噪比门限的关系测试模式注入电平比(dB)载噪比门限(dB)纯数字模式下的载噪比门限(dB)传输模式频谱模式调制编码方式11016QAM,1/2-19.97.57.3-22.17.5-23.77.5-26.57.811016QAM,3/4-19.911.511.0-22.211.6-24.111.8-26.41211064QAM,3/4-19.817.316.3-22.317.8-24.118
40、.7-26.419广播科学研究院106/39系统性能-最小接收电平测试模式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dBm)传输模式频谱模式调制编码方式12QPSK-1/2-110.1QPSK-3/4-107.516QAM-1/2-105.916QAM-3/4-101.464QAM-1/2-100.264QAM-3/4-95.032QPSK-1/2-110.7QPSK-3/4-108.516QAM-1/2-106.616QAM-3/4-103.164QAM-1/2-102.364QAM-3/4-97.4广播科学研究院107/39系统性能-多径信道特性测试模式测试信道信号电平(dBm)噪声电平(dBm)载噪比门限(d
41、B)传输模式频谱模式调制编码方式12QPSK-1/2高斯信道-60.0-62.12.1静态1-52.0-54.22.2静态2-53.1-55.22.1静态3-55.4-58.93.5静态4-56.7-60.23.5静态6-53.8-562.2静态7-53.2-56.43.2静态8-54.3-56.42.1静态多径载噪比门限广播科学研究院108/39系统性能-多径信道特性动态多径载噪比门限测试项测试信道信号电平(dBm)噪声电平(dBm)载噪比门限(dB)传输模式频谱模式调制编码方式12QPSK-1/2高斯信道-60.0-62.12.1动态1-2km/h-60.3-74.714.4动态1-60k
42、m/h-60.1-68.78.6动态2-60-68.78.7动态3-60.1-67.57.4动态4-60.4-66.46动态5-2km/h-60.1-69.89.7动态5-60km/h-60.3-69.49.13264QAM-3/4高斯信道-60.1-76.716.6动态1-2km/h-60.4-87.927.5动态1-60km/h-60.3-85.425.1动态2-60.2-85.425.2动态3-60.5-84.624.1动态4-60.4-82.922.5动态5-2km/h-59.4-89.930.5动态5-60km/h-60-85.625.6广播科学研究院109/39系统性能-抗干扰性能
43、相噪与载噪比门限关系抗脉冲干扰抗单频干扰广播科学研究院110/39系统性能测试-宿主调频广播的劣化测试模式接收机注入电平比(dB)音频信噪比的变化(dB)传输模式频谱模式调制方式左声道右声道19QPSK-1/2 1-20.30.1019QPSK-1/2 2-200019QPSK-1/2 1-17.30-0.119QPSK-1/2 2-170.10.119QPSK-1/2 1-13.9-0.1-0.119QPSK-1/2 2-14-0.1-0.119QPSK-1/2 1-10-0.1-0.219QPSK-1/2 2-10-0.5-0.4广播科学研究院111/39系统性能-业务兼容性数字信号对数字
44、信号的干扰(欲收信号:64QAM-3/4) 频谱模式1干扰频谱模式2 频谱模式1干扰频谱模式1广播科学研究院112/39系统性能-业务兼容性数字信号对数字信号的干扰(欲收信号:QPSK-3/4)频谱模式1干扰频谱模式1广播科学研究院113/39系统性能-业务兼容性数字对模拟信号的干扰(数字信号为频谱模式1)-400-300-200-1000100200300400-1001020304050Frequence Offset(kHz)D/U(dB)广播科学研究院114/39系统性能-业务兼容性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的干扰(数字信号为频谱模式9)广播科学研究院115/39系统性能-业务兼容性模拟信号对
45、数字信号的干扰(欲收信号T3-S1-QPSK-1/2)广播科学研究院116/39系统性能-业务兼容性模拟信号对数字信号的干扰(欲收信号T3-S9-QPSK-1/2)广播科学研究院CDR复用器测试功能测试标准符合性测试参数、接口配置、管理等性能测试音频复用数据复用故障通道隔离业务码率、业务延时等广播科学研究院CDR激励器/发射机测试功能测试工作模式标准符合性测试性能测试频率稳定度、准确度相位噪声输出功率稳定度频谱模板、带肩比峰均比发射机效率等等广播科学研究院CDR接收机测试功能测试标准符合性测试性能测试最小接收电平静态、动态多径性能抗单频干扰抗同、邻频模拟调频广播的干扰广播科学研究院CDR外场覆盖测试目的:验证频率规划和网络建设效果方法:定点测试与移动接收测试相结合定点测试使用10米和4米天线测试调频和数字信号场强、误码率等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移动接收测试路线选取放射和环路两大类深槽路段车流量大、建筑密集区的主干道作为移动接收测试的重点广播科学研究院声音声音地理位置信息放大器及信号分配器CDR/FM接收机CDR自动测试记录系统监听耳机监听耳机GPS接收机UPS供电频谱仪测试系统结构图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开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驾驶员合同范本(2025版)
- 绿化项目档案管理合同
- 租赁合同的补充协议
- 画廊门市出租合同示例
- 《民间故事的分类》课件:探索民间传说的多样性和魅力
- 财务系统数字化转型会议协议
- 铁道机车专业教学郑州铁路张琼洁91课件
- 铁路车站自动控制系统维护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教学67课件
- 铁路工程安全技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高速公路照明系统购销合同范本
- 湖北省2025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血液制品规范输注
- 2025-2030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专利代理师高频题库新版2025
- 肝硬化护理新进展
- 2025年征信业务合规培训
-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2025项目部与供应商安全生产物资供应合同
- 统借统还合同协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中高端人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XX镇卫生院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