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1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2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3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4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习作:游_ 教学目标1. 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2.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3. 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写清楚游览过程,突出景物的特点。教学策略1. “借一双慧眼”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虽然每天都在看,但不会有意识地去留意景物的特点。只凭浮光掠影的印象,当然无法写好景物。因此本次习作先指导学生做到“眼中有物”确定写什么;“眼中有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景物;“眼中有序”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在哪儿突出重点;“眼中有神”指导学生在描写时加入联想与想象,让景物“活”起来。2. “磨一面明镜”教学时

2、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帮助他们“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进行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理清写作的顺序,写出条理,写出景物的神韵。3. “指一条材路”10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有限,尤其是写景类文章,学生更觉得头疼,因此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写作时教师要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和阅读中选材,并能将选取的材料有序地组织起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明确习作要求,选取重点景物,进行写作片段练习。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语激趣1.激趣导入。(1) 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

3、节课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风景图片。(2) 课件出示一组有关九寨沟的风景名胜图片。(配乐神奇的九寨)(3) 生交流欣赏图片后的感受。(4) 师:这一处处风景就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们的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们的神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它们的美呢?(5) 示例: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它的美。2.回顾课文,引出本次习作内容。(1) 师: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了“伟大的奇观”海上日出,体验了双龙洞孔隙的“窄小”,参观了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骑着马儿领略了天山的美景,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在现实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

4、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2) 生交流后板书课题。(本次习作:游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动听的歌曲,使学生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为本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从学生旅行的经历切入,调动他们的生活储备, 也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板块二 指导选材,明确要求1. 指导选材。(1)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中三位同学的对话说一说,你认为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料呢?(2)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语段。(3) 师指名朗读对话。(4) 引导选材。师:从三位同学的对话中,你认为这次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景物?示例:可以写自然景观,可以写人文

5、景观,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师指导: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人文景观?什么是身边的景物?生交流后师小结: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的景色,比如美丽的大海,壮丽的瀑布,极地、荒漠、沼泽、名山大川等。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就是人文景观。我国的名胜古迹很多: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开封的开封铁塔、大相国寺,西安的大雁塔等。身边的景物,就是你经常看到的、熟悉的景物,如乡村、田野、居住的小区等。2. 明确要点。(1) 生默读课本中的文字,思考: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2) 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3.弄清写法。(1) 师引导:怎样才能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呢?读读课文中的提

6、示。(2) 课件出示写法提示。课件出示:l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l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l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3) 生分成四人小组,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交流讨论可采用的写法。示例:我想写游览山的文章,我准备学习七月的天山的写法,先画好路线图,按照游览路线来观察和体验,走到哪里,就描写到哪里。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一个个新的景物或景象不断出现,再依次描写这些景物,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两个景点重点写。(4) 师根据生回答,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写作提示,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后明确习作要求,这样比教师的直接讲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7、更容易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板块三 选取重点,学写片段1.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重点。(1) 师:这次习作,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同桌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示例 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山的乌龙寺,它庄重森严。示例 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家附近湖中的荷叶。一到夏天,一大片荷叶碧绿碧绿的,很美。2.指导写片段。(1) 师述:赶紧拿起你手中的笔,将印象最深刻的景点记录下来吧!(2) 生写片段,师巡视指导。3. 通过朗读片段,明确怎样突出重点。(1) 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写作片段,师及时点评指导。(2) 课件出示习作精选片段。(3) 生自由朗读。(4) 课件出示点评要点。课

8、件出示:l 是否突出了这个景点的特点。l 描述是否生动,能否激起读者的游览兴趣。l 描写是否有条理。(5) 师指名点评。(6) 师点评:这是一段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习作片段。先写竹林的光线,阳光透过竹叶,光线由亮变暗;再写竹林的地,中间有一条碎石的小径;然后写竹叶的声,最后写竹林深处,有灰屋红墙。有景有物,线条明快,层次清晰。作者笔下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谁能不爱呢?4. 课堂小结。师:经过讨论和练习写片段,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在练习写片段中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语言功底。下节课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完成本次习作。【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中,选取本次习作时的重难点进行片段练习,有指

9、导,有例文,不但能使学生对行文构思有清晰的认识,更能让学生对习作时要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要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写起作文来也更容易上手。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2. 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突出景物的特点。教学过程板块一 精选素材,完成初稿1. 师导入:我们去过很多好玩的地方,经过同学的交流讨论后,值得记录的风景也很多。我们习作时不能“面面俱到”,选取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风景,运用前面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地把它介绍给大家。现在赶紧拿起手中的笔,描画出你心中最美的风景吧!2. 生习作,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

10、应该抓住选材、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之前老师的引导起了拨云见日的效果,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茅塞顿开。板块二 交流习作,评议修改1.课件出示几篇习作,师生集体修改。(1)出示课件。l 指出习作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l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l 是否突出了景物的特点。l 读后有没有激起你游览的兴趣。(2)出示习作。(3)师生共同点评。2.赏析例文。(1) 课件出示优秀例文。(2) 生朗读例文。(3) 师引导生品词析句。(4) 师点评:这篇游记的作者按照游览路线“南门琼岛白塔五龙亭九龙壁北门”向我们介绍了所游览的美景,而且详略得当,对琼岛、

11、五龙亭和九龙壁进行了详细描写,优美的语言、多样的修辞手法,让人如临其境,妙不可言。3.生修改习作。(1) 自主修改。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修改错别字、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画出好词佳句。(2) 互评互改。小组内交换习作,标出别人写得好的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组内评改完后,生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4.课堂总结。师:经过写作前的认真观察和交流,以及精心的组织和认真的修改,我们本次的习作结束了。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对写景物的方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并能恰当地运用学到的方法,准确生动地组织语言。此外,同学们的习作内容也有了一定的条理。希望同学们继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

12、写作能力,把生活变成自己习作的源头活水。【设计意图】讲评环节主要把习作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学反思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写作时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交流写作素材,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通过合作分享,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明确写什么、怎么写等难题。本次习作活动设计,体现了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参与性。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多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

13、多边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教师的引导消除了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理清写作思路。把自我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范文一:游黄山去年暑假,我和爸爸来到黄山,我们一睹了黄山的风采。车子刚到汤口,黄山的整个面貌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巍峨峻峭的山峰一座挨着一座,陡峭的悬崖上一棵棵松树苍翠欲滴。我们首先坐车前往山脚下的翡翠谷。这里有大大小小 100 多水个池,每一个水池都有自己的名字, 每一个水池都有自己美丽的传说。这些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颜色的光辉,好像是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翡翠,这大概就是

14、“翡翠谷”这一名字的由来吧!很快我们就来到了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站在光明顶上向四周望去,一片白茫茫。漫天云雾悄然而至,穿行于山峦之间,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回旋,时而舒展,一会儿遮住远处的山峰,一会儿又顽皮地退去。站在光明顶上,云就好似在脚下飘浮,真有腾云驾雾、悠然而去的感觉。过了一会儿雾气渐小,对面的奇石也都露了出来。这些石头,各有各的名字,什么“仙桃石”“猴子观海”“狮子抢球”各具特点,各有其形象和寓意。变换角度观察,更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美不胜收!我们沿着百步云梯继续前进,不知不觉到了玉屏峰,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苍劲的千年古松。它就像一位阅尽人间沧桑的老者,伸出手臂,笑容可掬

15、地欢迎每一位游客的到来。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迎客松”。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名师点评:小作者的写作顺序十分清晰,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了在“汤口”“翡翠谷”“光明顶”“玉屏峰”所见到的景色。其中,小作者详细描写了“光明顶”的景色,略写了翡翠谷和玉屏峰的景色,详略得当。习作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黄山美景的喜爱之情。范文二:游狮山公园今天,妈妈带我去游览了狮山公园。一走进东门,我就看到“狮山公园”四个金黄的大字镌刻在高大的石门上。门后有只黑白相间的狼狗,威风凛凛,但又十分可爱,像笑猫日记里的搜救犬黑骑士,伸

16、着舌头,欢快地摇着尾巴。上山还不到五十步,我就看见了小野花,黄澄澄的,仿佛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轻轻地停在绿色的茎上,这一丛,那一簇,美丽极了。黄色的小野花中还混着小绒球似的粉红的、紫色的花,其中粉红的花,花蕾只有米粒般大小。远远望去,这些花仿佛是为狮山公园量身定制的地毯,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到了半山腰,我闻到清新的山间空气里混着樱花淡淡的芳香和泥土的芬芳,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树上抽出嫩绿的叶子,映衬着粉红色的樱花,春风一拂,樱花瓣漫天飞舞,多美啊!路边是一丛丛有着桃红花蕾的灌木和一朵朵粉红色的茶花,石板缝里还有几株小野花。天空中白云朵朵,山间青草小花,树上的鸟儿在歌唱春天,风儿吹过树梢用“

17、沙沙”的声音为鸟儿们伴奏,这一切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一般。那这幅画是谁画的呢?当然是大自然啦, 只有大自然才能画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下山时除了马寅初和花木兰的雕像外,我们还看见了报春的使者迎春花。春风轻轻吹过,伴随着清新的香气,树下下起了一阵“花雨”,在幽静的山间小路上显得格外美丽。12直到傍晚,我和妈妈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狮山公园。名师点评:小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狮山公园美丽的自然风光。整篇习作如行云流水,生动流畅。习作从嗅觉、听觉、视觉多个感官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狮山公园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小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范文三:游京山空山洞星

18、期天,我们全家去京山游了空山洞。来到空山洞洞口,一座宫殿式的楼阁巍然屹立在眼前,“空山洞”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赫然题于门楼的正中。进入洞内,一股湿润清爽的气息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极大的洞厅,听导游阿姨介绍, 此厅宽 26 米,高 48 米,可容纳上千人。我不由得暗自惊叹:“空山洞果真名不虚传啊!”顺着洞内的石径往前走,只见洞内五彩的霓虹灯闪烁着,映着那灰蒙蒙的石壁,透过那微弱的光, 我们看到了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石笋,仔细看,它们还真像一幅幅生动的情景画。你看,其中的一幅“花猫戏鼠”,那只黄白色的“小花猫”正在追赶一只仓皇逃命的“老鼠”,瞧那“小花猫”志在必得的神情,看样子“老鼠”将成为它的美餐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