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六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实验研究报告 陈丽侠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变化”的状态。在语文课堂中应看不到知识的填压,只有教师的引导,只有不断地生成,只有智慧的闪耀。而教师引导是教学走向生成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预设。大家也都是这样做的,课堂上教师根据自己事先设计的教案将教学内容按部就班讲授。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教师问出的问题,就希望学生答出所要的答案。学生稍越“案池”半步,便遭封杀,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变得异常沉闷,机械与僵化,学生主体创造精神
2、的焕发几乎是丧失待尽。 “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是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一、抓“精彩”促生成 当学生对话精彩时,鼓励、赞赏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只停留在赏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把这种“精彩”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那么,而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资源,通过即时评价,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课堂
3、上,当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回应,也就是对学生回答给予及时的赞扬或者表示接受学生的观点。表扬是对学生回答的充分肯定。接受学生的观点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继续下一步的教学,具体表现为:认可学生的观点,或者对它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比较或者概括,这会使学生更愿意参与问答。课堂上,我们还经常碰到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情况,有时甚至出现“冷场”,这对每个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此时如果教师消极地应对,批评斥责往往会使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受到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这种应对往往会适得其反,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的。那遇到这类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探问和转问,
4、教学的再组织无疑是理答的有效方式。 正如钟启泉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成长的场所,它应当焕发出无穷的生命的活力。而生成性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才具有生命的价值,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获得生机和独特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才能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二、抓“肤浅”促生成 由于受年龄和学历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感悟上,难免会有所肤浅。如果我们把这种状况视为一种教学
5、资源。那么,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深入浅出。 比如五年级在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中,有一句“鲁迅以他的笔作武器,与反动派作斗争。”,老师问:“什么把笔比作武器?”一名学生回答:“因为笔是尖的,可以戳伤敌人。”惹来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没有取笑,而是追问:“笔可以戳伤人倒是一种方法。可是笔有更重要的用途呢,是什么?”学生们恍然大悟,最终理解了鲁迅“用笔写文章,来揭露反动派的阴谋”的主旨。老师及时而智慧的引导会使学生思而有得,帮助学生读懂了文本的内在含义,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三、抓“争论”促生成 在互动对话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某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面对学生
6、的争论,我们应牢牢把握良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 例如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有学生质疑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进法”,他认为: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越短。可其他学生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究竟打几口井?点应该定在哪儿?此时,学生情绪亢奋,正是探索的契机。教师牢固把握,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场所和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针对以上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教师提示学生画示意图。学生将课文上的语言表达在示意图上,又将图示语言转
7、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知识达到了真正的内化,最后形成了一致的观点。 可见,教者要善于捕捉在师生互动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适时组织合作学习, 通过纷纷发表不同意见,通过心灵碰撞,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交锋、碰撞、融合,从而生成新的认识。四、抓“错误”促生成 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我们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错误中可利用的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反诘归谬,以学生错误为答案为前提,推衍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 例如草原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发现了吗?课文前面说的“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后面又说:“车子飞了起来”,这是为什
8、么? (学生马上读课文,不一会儿课堂里小手如林,个个面露喜色,急于发表自己的“发现”。) 生:一开始刚进入草原,草原十分辽阔,一碧千里,走了一百五十华里后还是望不到边际,觉得车开得特别慢,所以课文用“走”。 生:后来看到蒙古族人民那么热情,走了那么多的路,身穿节日的盛装来迎接他们,作者的心情激动极了,也就觉得车子开得很快,所以课文用“飞”。生:其实不是车子在飞,而是作者的心在飞。“飞”表现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走”和“飞”在课文中是极平常的两个字,教者却从中抓出了一对矛盾,以自己对课文的敏锐的感受,为学生的研究、探索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感悟到隐含在两个词语中的丰富而独特的信息,与作者产生了默契。
9、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情感,突出人物和事物特点的,貌似矛盾,实则统一。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只看到矛盾处,看不到统一点,理解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可抓住教材中貌似矛盾的地方,设置话题引发矛盾,引导争辩,求得理解,解决矛盾,与作者产生共鸣抓“错误”促生成。五、抓“意外”促生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而后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在教学猫时,一位教师拿出的小猫脚印,有位学生突然叫起来:“哇,这么难看,还像梅花?”这一超越预设与教学冲突的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也让教师措手不及原本教师是想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考点分析与试题及答案
- 2024秋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 Happy birthday Part A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PEP
- Unit7 Lesson 4 Happy holiday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 借款合同的法律准则
- 农艺师考试备考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体育上册 第三课广播操《初升的太阳》(2)教学设计
- 离职后的培训支持协议
- 有机栽培技术的试题及答案
- 植物栽培技巧的探索试题及答案
- 秘书证考试逻辑推理试题及答案
- 员工黄赌毒法制培训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答案)
- 《编制说明-变电站监控系统防止电气误操作技术规范》
- 2024届新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 【原文+注音+翻译】
-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超级判断300题
- 邮政储蓄银行的2024年度借款合同范本
- 《最小公倍数》课件
- 汽车吊起重吊装方案
- 从0到1开播指导抖音本地生活商家直播培训
- 产房助产士进修汇报
- 大型综合楼新建工程技术方案、施工方案投标文件(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