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练习呀_第1页
必修三练习呀_第2页
必修三练习呀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历史必修三练习 201412/10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以上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选择题:是A.消极无为B .仁政治国C .严刑酷法D .经世致用i 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时间 D. 10.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 涵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C.强化君主专制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L平民地位2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

2、“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表达了小生产者A. 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8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9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周代铜器“毛公鼎”铭文记载:“丕显文武,皇天宏 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这一政治理论的思想核心是A.天人感应B.君权神授C .

3、天人合一 D.敬天保民,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B. 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D .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11.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3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C.概括了世间所

4、有自然规律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A. 甲一儒,乙一法,丙一道BC.甲一墨,乙一法,丙一道 D”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甲一儒,乙一道,丙一墨甲一道,乙一墨,丙一儒4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A.促进了 “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 “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2. 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

5、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他们的主张是基于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现念淡薄C. 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5.“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6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 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

6、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A. 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 .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 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 .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13.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 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 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14.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 天理的高

7、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 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今夫天下之“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7.“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15.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 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 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

8、A重建儒学的信仰B.完善心学体系C.否定孔子的权威D批判专制思想16.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 思想转变的根源是()A. 土地兼并严重B. 对外贸易发达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社会性质的变化17.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 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 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D.清代传

9、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18.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财者,国之宝也、民之命也,宝不可窃,命不可攘。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一扰之,而财不可胜用矣。”下列与唐甄思想相似的一项是A.制定经济计划B.国家干预C .建立福利制度D .自由主义19. 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A.是自相矛盾的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20. 苏州古典园林素有“不出城廊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艺术境界

10、,山环水抱, 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苏州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D.从天而颂之,孰与知天命而用之21.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 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 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 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22.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23. 明清之际

11、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 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24.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 .“理在气中,道不离器”25.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

12、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二、非选择题:2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 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

13、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 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2)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对科举制的基本观点。 (2分)(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上述议论的背景。(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

14、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 丛林” ?( 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1905年被废除的原因。(6分)27. (14分)阅读有关科举制的材料: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 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 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请更其 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 中之所作

15、。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 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 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 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 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请回答:(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4分)参考答案26、(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

16、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思想进步。(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4分)(2 )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 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3)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圭寸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7. (1)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