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4模块综合检测_第1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4模块综合检测_第2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4模块综合检测_第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4模块综合检测_第4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4模块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模块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棚檐谵语赡养父母瞻前顾后B肩膀诽谤滂沱大雨气势磅礴C阻挠饶恕分外妖娆绕道行走D偌大箬竹遵守诺言惹火烧身解析:选B。B项的“膀”读bn,“谤”读bàn,“滂”读pn,“磅”读pán; A项的“谵”“瞻”都读zhn,“檐”读yán,“赡”读shàn; C项的“饶”“娆”都读ráo,“挠”读náo,“绕”读rào;D项的“偌”“箬”都读ruò,“诺”读nuò,“惹”读r。2下列

2、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这个人很有文才,无论是写湖光山色,还是写人情冷暖,都是闪烁其词,丝丝入扣。B面对出国、自考、复读、就业等出路,他思前想后,踌躇满志,不知如何选择。C至于如何拉动经济的增长,我们可以巧立名目,积极开发新颖别致的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者。D他辩论说,这种行为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主导地位,因而使美国居于不可一世的强权地位。解析:选D。A项“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B项“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踌躇”不能误解为“犹豫不决”。C项“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贬义词。3下列各句没

3、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凌寒傲霜的菊花简洁得只有精神。桃花却是大俗大雅,它既以艳红的色彩妩媚的体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以优雅的诗意淡远的意境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B国学是以儒家的尊重先祖,进德修业,内圣外王,兼有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的精神气质的一种多元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C从现在至2015年这段时间内,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将无法避免石油供应紧缺并由此引发油价飙升情况的出现。D近几年,形形色色的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春节过后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大肆编造虚假信息,骗取民工钱财之时。解析:选A。B项为成分残缺,应为“以为主”或“以为主干”;C项,语序不当,“国际

4、能源机构认为”应放在“从现在至2015年这段时间内”之前;D项为搭配不当,“民工大量进城”与“之时”不搭配。4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书富如海,百货皆有。”既然“百货皆有”,那么,_()A读书之初,必先要下一番选书的功夫。B读书之时,当广为涉猎以求兼收并蓄。C读书之后,定能有所收获甚而满载而归。D读书前后,应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解析:选A。根据语境意思,谈读书需要挑选,A项切合语境。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2011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

5、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罗每对人言生平

6、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D抵关适

7、断,船不能行 碰到解析:选C。A项“苦”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应为“以为苦”;B项“纵”应为“放开”;D项“抵”应为“到达”。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选B。A项“其”都是代词,他的,代指罗提督;C项“之”均是代词,他,也是指罗提督;D项“且”均为副词,将要,快要。B项分别为:介词,凭借,靠着;连词,相当于连词“而”的用法,表顺承,不译。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俟船过,附而锯其舵乃改行,投身军营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得钱买药,则两活矣A BC D解析

8、:选B。交代了罗提督所做的事情,不能表现其智谋。说明罗提督改邪归正。表现罗提督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们解决了猴患。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成果。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他让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解析:选D。D项“罗提督功成名就后”错误,原文“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并没有功成名就的说法。9

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罗 既 官 游 击 乃 遣 人 访 其 妻 以 重 金 赎 还 为 夫 妇 如 初 报 其 鬻 身 救 夫 之 义 也 此 事 不足 训 然 以 视 少 共 艰 苦 既 贵 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 其 厚 薄 之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_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_答案:(1)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

10、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2)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罗)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男人。参考译文:东乡罗提督的战功,记载在圣武记一书中的已经很详尽了。他的智谋才能来自他自己的积累提升,而不是只凭武力来称雄一时的。罗提督曾经带兵到南山,搜索残余的贼寇。村人苦于成群的猴子偷吃田里的粮食,早晨一定要发射火器来惊吓猴子。罗提督询问了缘故后,派人捉来一只猴子,剃掉了它的毛,在脸上画满了大眼睛等各种丑陋奇怪的图案。第二天早晨等到成群的猴子来后,放这只猴子离去,其他的猴子看到后都被惊吓得逃走,

11、以后再也不曾回来过。(他后来)担任夔州游击的官职,夔州关紧邻峡口,水流湍急,瞬息之间,一泻千里。那些走私盐的人到了就敲着锣鼓呼叫着,越过关口,他们的船上都装有火炮等武器,船的两旁用绳子系着大竹子,把竹子弯曲得像弓一样。别的船追上来时,他们就砍断绳子发射竹弓,被打中的船必定会倾覆,没有人敢触犯它们。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等到船经过的时候,靠近敌船,用锯锯敌船的舵,使舵到了关口恰好折断,贼船不能前行,触到礁石上破裂,罗提督带兵把这些人全部抓获。罗提督年轻时是个无赖,多次偷窃,县令派人捕捉了他。让人用棍棒打死他,然后把他扔到荒野里。他半夜苏醒过来,匍匐着爬到

12、一个老妇人的家里,老妇人救下了他。于是他改变了品行,投身到军营中来,他骁勇善战超过了所有的同辈人。当赵金龙作乱之时,他接受命令,和总督卢公坤前往平定贼人。贼人已被围困,即将被擒获。当时宣宗皇帝派遣皇家的宗室成员尚书禧恩来督军,没到,其他人商议要等待禧恩来后再开战,罗提督说:“包围的时间久了,军队会懈怠,贼人必定会逃跑。”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出战,几乎全部歼灭贼人。罗提督常常对别人说起自己平生做贼的事情,从不隐讳,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男人。罗公改变了品行后才娶妻,他忽然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用了很多种方法都不能够治愈。一个道人路过他的门前说:“有方法可以救治,但是需要三十

13、千钱才能够根据处方配制药物。”罗公自思家境贫寒,怎么才能得到这三十千钱,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生病将死,你也会饿死。如果卖了你,得到钱买药,那么我们两人都可以活下来了。”他的妻子哭泣着听从了他,罗公的病果然痊愈。罗提督担任了游击官职后就派人寻找他的妻子。用重金赎回了她,(他们)又像当初一样做了夫妻,来报答她卖身救夫的情义。这件事情不值得作为典范,但是把他跟那些年轻时能够共患难,等到富贵了就厌倦抛弃他的糟糠之妻的人相比较,他们的品德高低的区别,大概是不能够用里程来计算的。罗提督天生豪杰,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哪里能够用道学家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

14、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答:_(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_答案:(1)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2)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参考译文:黄莺才刚

15、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1)人非圣贤,_?过而能改,_。(左传)(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李白将进酒)(3)句读之不知,_,或师焉,或不焉,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4)海内存知己,_。无为在歧路,_。(王勃送杜少

16、府之任蜀州)答案:(1)孰能无过善莫大焉(2)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3)惑之不解小学而大遗(4)天涯若比邻儿女共沾巾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

17、在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而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至于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

18、可以转移风气。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

19、的风气。(节选自人民日报)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现今的时代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人们因角度、侧面不同而作的解读也不同。B虽然很多人已不喜欢读书,但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仍应成为今天的时尚。C阅读承载着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文本,是承继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方式。D近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E倡导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首要任务。解析:选CE。C项应是“典范性文本”。E项曲解原文,原文最后两行说的是要完成“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1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0、是(3分)()A“消解文字”指的是因对丰富多彩的形式的要求而对文字内容的淡化,乃至取消。B“眼花缭乱”指的是错综复杂、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迷失。C“文化濡化”指的是阅读民族文化经典对一个人的气质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改变。D“异质文化”指的是在内容上而非形式上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其他国家文化。解析:选B。B项,“眼花缭乱”指的是人们因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解读当今社会,从而形成的对社会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认识。14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要“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答:_答案:对本民族文化精髓的整理、继承与发扬光大。15从全文看

21、,整理认为还要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原因都有哪些?(4分)答:_答案: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改变个人气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转移社会风气的需要;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生命的滋味席慕蓉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总禁不住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窗外的槭树,叶子已变成一片璀璨的金红,又是一年将尽了,日子过得真是快!这样白日黑夜不断地反复,我的问

22、题却还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我一直没办法用几句简单而明白的话,向你描述出我此刻的心情。而你是知道的,对现在这个时刻,我有多感激,有多珍惜!我心中一直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一种朦胧的幸福。可是,我就是说不出来,几次话到唇边,就是无法出口,好像隐隐然有一种警惕:若是说出来,有些事物有些美妙的感觉就会消失不见了。而今夜,就在提笔的一刹那,忽然有一句话进入我的心中:“世间总有一些事,是我们永远无法解释也无法说清的,我必须要接受自己的渺小和自己的无能为力了。”是的,在命运之前,我必须要承认我的渺小与无能为力,一向争强好胜的我,在这里是没有什么可以争辩和可以控制的了。就是说在这世间,有些事物你是无法为它画出一

23、张精确的画像来的,一旦真的精确以后,它原来最美的、最令人疼惜的那一点就会消失不见了。有些事物,你也不能用简单和明白的语句来为它下一个定义,当那个定义斩钉截铁地出现了以后,它原来最温柔的、最令人感动的那一种特质也就没有了。所以,我终于明白了,我终于知道了,这么多年以来,一直烦扰在我心中的种种焦虑和不安,其实都是不必要和莫须有的啊!因为,世间有些事情,实在是无法解释,也不用解释的啊!原来,我如果又想画画,又想写诗,必定是因为心里有着一种想画和想写的欲望,必定是因为我的生命能从这两种创作活动里,得到极大的欢喜与安慰;因此,这实在是我自己的一种需求,一种自然而单纯的现象,我又何必一定要想出一个完美和完

24、全的答案来呢?事情的本身应该就是一种最单纯、最自然的答案了吧。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这样的一种自然,是要用几千个日夜、几千个流泪与追悔的日夜才能孕育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过滤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努力的克制与追求才能得到的,要用几千几万句话才能形容得出来的啊!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和自然,是用我所有的前半生来作准备的啊!多少值得珍惜的痕迹都消逝在岁月里,消逝在风里和云里,在有意或无意间忽略了一些,在有意或无意间再忘记了一些,然后,逐渐而缓慢地,我蜕变成今日的我,站在你眼前的我;一个单纯而又自然的我。其实,岁月一直在消逝,今日的得总会变成明日的失去,今日的补赎也挽不回昨日的错误,今日朦

25、胧的幸福也许将会变成明日朦胧的悲伤,可是,无论如何,我总是认真而努力地生活过了。无论如何,藉着我的画和我的诗,藉着我的这些认真而努力的痕迹,我终于能得到一种回响,一种共鸣,终于发现,我竟然不是孤单和寂寞的了。那么,我禁不住要问自己了:“我想要的,是不是就是这种结果呢?” 我想要把握住的,是不是就只是今夜提笔时的这一种朦胧的欢喜与幸福?是不是就只是你的了解与珍惜?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原文有删节)16在第一段中,整理说“我的问题却还一直没有找到答案”,了解全文看,整理为什么会“一直没有找到答案”?(5分)答:_答案:整理自觉以前一直没有明白,生命其实是种最自然,最单纯的滋味。能让生命“喜

26、欢”的就好,如创作,如友情,不必寻找理由,也没有理由可寻。17“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整理在文章头尾都这样说,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4分)答:_答案:再一次提起对生命滋味的思索,也引发读者的思考。与首段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回环的美。18本文的叙述方式有什么特点?整理对生命滋味的追问,对你有什么启迪?(6分)答:_答案:特点:从头到尾都采用了独白的形式,使整理对生命滋味的思索似乎可感可触。启迪:生命只是一种最单纯最自然的现象,从而坦然地喜欢、感激所值得喜欢与感激的一切。(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

27、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人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术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术付出了一生。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说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

28、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下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流亡途中的工作条件惊人恶劣,在挡不住风雨的茅草房里,陈寅恪就着箱子,汗流浃背地坐在小凳上写文章。为了给他补充点营养,家里养了一只母羊,他在下课后带着女儿放羊,父女闲聊着走过山间小路,那是他难得的愉悦时刻。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

29、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远在美国的胡适把西方医生的最后诊断结果写信告知陈寅恪。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写此信,很觉悲哀。”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

30、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在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论再生缘完成了,但无法正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刻印,分送友人。他在文末题诗: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他们不要我的东

31、西,不是我不教。”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10年。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柳如是别传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4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19文章题目说“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了解全文,说说他的一生是怎样奉献于学术的?请分点简要概括。(5分)答:_答案:不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