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_第1页
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_第2页
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_第3页
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_第4页
江苏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徐师大古代文学试题解析一、名词解释1. 风雅颂 :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 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 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 篇。2. 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系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本书选录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诗、赋以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先秦

2、至梁的文学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3. 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 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4. 唐宋八大家: 指唐、 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人都提倡散文,反对骈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健将。明初朱右选辑八人古文为八先生文集,始有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选辑唐、宋文,亦取

3、此八家。嘉靖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流传最广,八大家之名遂家喻户晓。5. 带过曲 : 元曲制作中,用两三个同一宫调的小令联缀在一起以表达一个共同的内容,这种格式称为“带过曲”。带过曲是同一宫调的曲牌带过另一个曲牌,作用主要是补充词意表达上的不足,往往形成习惯性的兼带关系。某一曲牌常带某一曲牌,它们一般押同一个韵部的字。6. 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以六字为基本句式,并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形式自由,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表现楚国的风俗民情,又吸收楚地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

4、,及汉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 九歌 、 九章等。7.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作者为东汉时期已不可考的一些下层文人。他们或直抒胸臆,或借题发挥,书法的大都是个人的人生得失,怀才不遇,以及穷困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由于这些作品本无统一名称,但在内容风格上相近,萧统讲这些作品编在一起,题名为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对后代具有很大影响,钟嵘说它“几乎一字千金”,亦被刘勰喻为“五言之冠冕”。8.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代表性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

5、娃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以了成熟的阶段。9. 话本: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样式,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之为“话本”。在唐代已经出现,有故事文本之义。10. 吴文英 :周邦彦之后词风开始吹起一股重视形式之风,史达祖、吴文英这一派的词人承继了形式至上的风格,开始创作堆砌的、华丽的咏物词作。其词多为恋情怀旧之作,在艺术上精雕细刻。11. 三言二拍: 指的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三部白

6、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是中国古代拟话本小说的最高成就。“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是作者凌濠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成为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性的标志。12. 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 “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13. 汉乐府 : 乐府原指音乐机构,始于秦,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魏晋六朝时,又把乐府所唱的诗歌也叫“乐府”,于是乐府机构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

7、诗。汉乐府包括贵族文人制作的歌辞和采集来的民间歌辞两类作品,后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是汉乐府的精华所在,因此汉乐府多是指汉乐府民歌。14. 初唐四杰: 这是对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文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并称。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15. 花间集 : 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总集,是五代时后蜀赵崇祚所编集,其中包括自晚唐温庭筠等十八人的作品五百首。题材大抵以男女艳情或离愁别恨为中心,词风浓艳香软。总的说来,花间集是一部带有宫体诗气息的词集。

8、16. 诚斋体 : 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诗初学江西诗派,继学王安石“半山体”,又学晚唐诗人,最后变师法古人为师法自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颖奇特,风格幽默风趣,在宋代诗坛上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诚斋体”。17. 诸宫调:指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8.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

9、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19. 永明体 :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眺、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 代的阴铿。20. 杂剧 : 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科、 白相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其特点是全用北方曲调,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到底,体制多为四折一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剧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和王实甫等。21. 文赋 : 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

10、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入手,论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创作论。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二、简述题1. 简述庄子散文的特质( 庄子的艺术风格)1 、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庄子?天下篇自称其表现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 一书大多以 “三言”说

11、理,三种形式融为一体, “寓言十九”( 寓言 ) ,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2 、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与虚构。( 1)以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无我的分别。如齐物论庄周梦蝶。(2)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 艺概?文概) ,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奇幻的想象,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社会认识和批判精神,深沉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如人间世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3、形象诙诡的论辩。( 1)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

12、观点,而是让读者从寓言中体悟哲理。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不仅回答了惠子的“无用”之辩,而且十分形象,情感浓郁地描述出全篇追求的心灵自由,精神无待的至人境界,充满了诗意。(2)用拟人化手法,从蝉、斑鸠、小雀到虾蟆、甲鱼、蛇、风、栎树、铜铁等一切有生物和无生物都会说话,而且能辩论、讲道理。4、富有诗意的语言:( 1)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2)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如齐物论写大风,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2 .简述唐代边塞诗的主要成就初唐前期,诗人以达官显贵为主,作品沿袭齐梁

13、绮丽、颓废的文风,以古都繁华和权贵骄奢为主要题材,缺乏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社会内涵。而边塞诗歌不仅从内容、形式还是思想境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1)写作题材的扩大南朝的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从军边塞的士子们随着视野的开阔,开始尝试着写一些不被前人重视的题材。闻一多认为: “正如宫体诗在卢、骆的手里是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和塞漠。”(2)诗歌体裁的创新初唐边塞诗歌的贡献还在于开创了初唐体。所谓“初唐体”,指的是流行于唐初的七言歌行。此时,由于诗人们已经开始走出宫廷生活的小圈子,并越来越多地把民间生活、边塞风光作为自己的写作题材,传统

14、的五言诗渐渐不能胜任,一部分诗人便改用这种歌行体来表达感情。七言歌行体始于曹丕燕歌行,经 400 余年的发展,到了初唐,终于大放异(3)思想境界的开拓诗人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3 .简述元杂剧的文体特征(元杂剧在体制上的特色)元代的杂剧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

15、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4 .桐城派的文学主张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 “义”即“言有物”、 “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

16、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 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 “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5 .赋的发展过程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看:第一个阶段是从汉初到武帝即位。这一阶段流行骚体赋,贾谊是其代表作家,大赋也开始形成,出现了枚乘的七发。此时辞赋创作中心不在朝廷而在藩国。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此期大赋创作最为兴盛,著名的

17、汉赋四大家皆出此期,骚赋和小赋创作无法与之相比,但亦未中止。第三个阶段从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这是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的勃兴期,直启魏晋的抒情赋创作。6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雅与俗的流变高雅小说凸显认知功能,通俗小说强调娱乐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向对方转化雅俗共赏7 .简述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文学价值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 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

18、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 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这些较为原始的楚地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意象不但被屈原借以描述现实,同时也帮助屈原进入古代神话或原始宗教的情境之中,通过对来自历史和人类心灵深处的自由和激情的体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有艺术魅力。由于屈原卓越的创造力。使香草美人意象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际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19、。8 .简述魏晋志人小说的内容分类志人小说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了人物的轶闻锁事,言谈举止,从中可见当时社会清谈玄理,品藻人物,标榜名士的社会风气和面貌。按内容可分为三类: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9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理论思想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1)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2)提出诗美理想

20、。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10 . 何谓“江西诗派”( 1)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3)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

21、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4)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11 . 什么是“说唱文学”文学体裁名,也叫讲唱文学。说唱艺术的文学底本。根据说唱艺术的特点,要求编制故事、描述环塑造任务形象,尤其注意语言的音乐美,除应明白晓畅,令人一听就懂外,还能上口数说,或能合调说唱。韵文散文兼用,可以连讲带唱的文艺形式,如变文和诸宫调。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有说有唱,如弹词、鼓词等;一类以说为主,如评书等;一类以唱为主,如清音、小曲等。中国古代说唱文学发生甚早,先秦时已有萌芽,如荀子 成相篇即用通俗词

22、曲形式写成,供人说唱。唐宋以后,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日趋兴盛。唐代变文、宋代鼓子词、金代诸宫调、明代弹词、清代子弟书等,皆说唱文学中之著名者。12 . 简述常州词派的主要特色常州派词,推尊词体,以比兴寄托为作词与说词的方法,主张“意内言外”,以深美闳约为准的,既开途径,又标宗旨常州派词人将治学的方法和思维运用到词学上,其词学道路,既富于理性之精神,又具有探索性之品格。他们在坚持词学本色论的同时,引入诗学中的比兴、寄托等表现手法,并进行了发挥与创新,在词学的审美理想、功能论、创作论、鉴赏论、音律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13 . 诗经在汉代传授的情况(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

23、诗 ,为鲁人申培所传; 齐诗 ,为齐人辕固所传; 韩诗 ,为燕人韩婴所传。以上三家为"今文经 ",西汉时已立于学官,称 " 三家诗"。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 ,流传至今。14 .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1)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 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 行行重行行, 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

24、,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a.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b 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c.使用比兴手法。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2)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3)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a.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

25、悲鸣的白杨。b 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c.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4)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迭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15 .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情况主要有(1 )志怪小说搜神记干宝(2)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刘义庆志怪小说:志怪, 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 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

26、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 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16 .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作品和主要艺术特点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

27、戍边边塞诗派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 意境雄浑,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

28、。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凉的边塞绝句。17 . 宋代散文对唐代散文的发展宋代作家吸取了唐代古文的经验和教训,使古文更加健康地发展。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古文的章法、句法等技巧和叙事、议论等功能方面,都为宋代作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唐代古文本是作为骈文的对立面而出现的,韩、柳对骈文颇为排斥,这使习惯于骈文的作家和读者都感到不满,所以古文并没有取代骈文的地位。而且韩愈的古文已有艰涩古奥的倾向,韩愈以后的古文作家因袭了这个缺点。宋代作家清醒地看到了唐代古文的得失,于是欧阳修等人既采取古文作为主要的文体,又反对追求古奥而造成的险怪艰涩,从而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宋代散文的文

29、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欧、 苏等人并不绝对摒弃骈文,他们的古文注意吸收骈文在辞采、声调等方面的长处,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同时,他们又借鉴古文手法, 对骈文进行改造,创造出参用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这样,古文和骈文经过取长补短而各自获得了新的活力。此外, 宋代散文中还出现了独具一格的笔记文。这种文体长短不拘,轻松活泼,是古文文体解放的重要标志。散文在传统上具有议论、叙事、抒情三种主要功能。在宋代散文中,这些功能更加完善,而且融为一体,使散文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宋代的政论文和学术论文特别发达,从王安石、曾巩到胡铨、吕祖谦,散文的议论功能臻于完善。以欧、苏为代表的作家则更加注意三

30、种功能的融合,加强了散文的抒情性质与文学意味。比如欧阳修的史论在议论中渗入强烈的感情色彩,苏轼的亭台记把叙事与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秋声赋、赤壁赋等散文名篇更堪称典范。在这些作品中,散文的各种功能已水乳交融,且具有诗的意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美文。宋代散文的风格丰富多采,几位大家各具鲜明的艺术个性。就整体倾向而言,宋文的风格是趋于平易畅达、简洁明快,从而在韩文之雄肆、柳文之峻切之外开辟出新的艺术境界。就美学价值而言,宋文与唐文并无高下之分。宋文的风格变化,主要是朝着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这种文从字顺、如行云流水的散文,显然更切于实用,也更易为作者和读者所接受。从开始,古文成为用途最广的散

31、文文体,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体格局得以确立。18 . 关汉卿悲剧创作的主要特征关悲剧的特点:主旨:揭露人间罪恶,高扬正义的旗帜。悲剧主人公多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敢于作较量,显示出善良的人们捍卫世间正义的壮烈情怀与崇高精神。贯穿着一个脉络:情绪从悲愤走向悲壮,剧情从恶势力暂时得逞转向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末尾是执法严明的清官。令人难忘的是战胜邪恶势力的信念,和悲剧主人公敢于抗争的刚烈品性。19 . 明代“前后七子”与“唐宋派”文学观点的主要差异前后七子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文学越古越好,前后七子的作品重在拟古,艺术上没有太多特色。企图重寻文学出路,借复古手段达到改革的目的

32、。唐宋派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主张文章要直抒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20 .清代常州词派的创作主张常州词派则是清中叶词派,张惠言为代表。他提倡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使词与风、骚同样具有“论世”的作用,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但由于他所说的“比兴”,主要还是从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迥然有别,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属于常州词派的作家中影响较大的是周济。周济不仅强调词的社会功能,而且主张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这就在一定程度避免了词对寄托的过分粘连,体现出词体形式主

33、义的超然一面。常州词派经过周济的发挥,在体系上更为完备和实用,在词坛上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晚清。21 .诗经编撰成书的情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有 305 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 ,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收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成书,公元前 6 世纪。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诗和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有“献诗” “采诗” “删诗”之说。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据国语 、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

34、或赞颂。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 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孔子对诗做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但现代学者一般认

35、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22 .汉大赋的“劝百讽一”特征,并列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 “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扬雄甘泉赋、 羽猎赋、 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23 .“汉乐府”的艺术特点( 1)叙事成分相对增多。a.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

36、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b. 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 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2)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24 .六朝“志人”小说的基本特点,并列举代表作家和代表

37、作品志人小说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了人物的轶闻锁事,言谈举止,从中可见当时社会清谈玄理,品藻人物,标榜名士的社会风气和面貌。按内容可分为三类: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25 .“新乐府”的主要特点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姑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来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

38、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26 .“江西诗派”的主要特点,并列举代表作家或代表作品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27 .

39、“南戏”的形式特点,并列举代表作家或代表作品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的浙东沿海一带,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亦称南词。剧本由若干“出”组成, “出”数不规定,曲调的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的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不似杂剧能由一人独唱到底。最高成就是高明的琵琶语,在元代,它是戏曲创作的殿军,对明清,它传奇的开山之祖。南戏体制: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声,用韵宽;音乐风格轻柔婉转;器乐伴奏,南戏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任何角色都可以唱,有独唱、对唱、接唱、同唱、帮腔合唱等;以“出”为单位,人物上下场,出

40、而复入,叫做一出。南戏的内容特点是:多以妇女题材为中心,反映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妇女的痛苦与不幸,对她们的贤惠贞烈、聪明采取了歌颂的态度。对读书人一举成名后“富易交”、“贵易妻”的行径进行谴责,如赵贞女、 王魁 、 张协状元等,对门弟观念、背信弃义的市侩哲学作了嘲笑与暴露。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动乱的社会中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代表作品:高明琵琶记,四大南戏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记、 杀狗记。28 .“拟话本”的基本特点,并列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1 )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拟话本”

41、。( 2)拟话本的体制,它和话本的区别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题目。一般上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话本题目只有三四个字。b.篇首。话本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c.入话。入话是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引出正文。d.头回。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e.正话。故事主体。f.篇尾。往往有诗词或题目。( 3)拟话本体制的特点。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情节上也开始趋于复杂。拟话本小说也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4)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和凌蒙初的二拍( 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29 .试列举3 部以上中

42、国古代的小说集或词集,简要说明其内容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30 .试列举3 个以上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不同朝代的诗派,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山水田园诗派、江西诗派、韩孟诗派、江湖诗派、性灵诗派31 .诗经“赋”、 “比”、 “兴”的基本涵义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1 )赋是诗经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b.直接刻画描写如:漆消以春日为背

43、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32 .“乐府”

44、的本义与历代用“乐府”指称的几种文体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同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 “新乐府”或 “系乐府”。宋元以后, “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这两种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配乐演唱的。33 .“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

45、壮志的现实内容, “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34 .唐代边塞诗的基本特点( 1 )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

46、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35 .宋代婉约词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它具有“可 歌性”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

47、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36 .什么是“拟话本”,列举 3 篇作品和2 部作品选集拟话本指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的模仿话本小说的模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

48、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为“拟话本”一类。代表作品:冯梦龙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和凌蒙初二拍( 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37 .列举10 名中国古代的散文家,各举1 篇代表作韩愈,柳宗元,柳永,归有光项脊轩志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8 .列举中国古代的2种戏剧形式,各举5 名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南戏:郑光祖倩女离魂、高明琵琶记四大南戏:荆钗记、 白兔记、 拜

49、月亭记、 杀狗记39 .列举 5 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选集,并说明其所选文类诗经 、郭茂倩乐府诗集、赵崇祚花间集、干宝搜神记、三言二拍40 .列举中国古代文学史上5个不同朝代的文学流派,各举2名代表作家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

50、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 。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51、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 “义”即“言有物”、 “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

52、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常州派 :干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词风较为质实,

53、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41 .诗经的编定成书又哪几种说法?其各自的依据是什么?诗经在汉代的流传情况如何?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 诗, 共有 305 篇, 称为 “诗三百”或 “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收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成书,公元前6 世纪。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 采集于各地的民间诗和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有 “献诗” “采诗” “删诗”之说。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 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认为 诗经 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