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长恨歌》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长恨歌》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长恨歌》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长恨歌》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 六 期白城市高二语文班班级学习简报主编:李丽萍 2012 年 10月 日长恨歌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安一中 任延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风格特点。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过程与方法:在读与议中探究诗歌中的美点,获得一些审美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在探究中有美的发现与收获。教学重难点:探究诗歌的美点,获得审美感受,让学生获得一种学术眼光,对古诗名篇有自己的审美体验。教学方法:课内导读法: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诗歌,筛选信息。多媒体优选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形象的直观性,扩大课堂

2、容量。点 拨 法: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研究性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提出问题,组织学生研讨,加强课堂民主气氛。评 价 法:在学生研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法设计: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发现、体验、收获。讨论法: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师生互动,加强课堂民主气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材分析: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有着极其丰富的艺术魅力:作

3、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委婉动人的故事,叙事、写景和抒情结合的手法,演绎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学生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领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与意境,背熟了许多名篇与警句,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还停留在感性的初始阶段。因此初次接触大部头的古诗名篇的

4、阅读与鉴赏,学生往往满足与一般性的了解,不做深层次的审美挖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走进诗歌,在诵读与探究中发现美,感受美,收获美。教学思想:针对选修教材及学生特点,设想着眼于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陶冶,借助对一古诗名篇的涵咏,引导学生在诵读与探究中发现其思想、艺术魅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意识,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预习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的有关资料。2、熟读全文,了解诗意。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2、学生:熟读诗歌,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事 美 (故事委婉动人)人 美 (李的多情、杨的极美与忠贞)长恨歌之美景 美 艺术美(景、情

5、的完美融合)情 美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宣宗写过一首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从这首诗中你能得到白居易的哪些信息?明确:(1)首联运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缀玉联珠”是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而“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诗仙”,是溢美之辞,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 (2)颔联说出白居易的字以及他的性格,并表达了作者对诗仙白居易去世的惋惜和痛悼之情; (3)颈联,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影响力。“童子解吟”“胡儿能唱”

6、可见白诗流传之广和写实尚俗的特点。教师补充:明代学者何良俊评白居易的长恨歌为“古今长歌第一”,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它是“千古绝作”。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恨歌。(二)诗歌内容回顾1、诗歌诵读。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诗句大声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价。2、诗歌内容回顾提问: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诗人在诗中都叙述了哪些主要内容?明确:诗中写了杨贵妃入宫、李杨会合,李杨欢爱;写了“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奔蜀、杨贵妃马嵬赐死;写了玄宗在奔蜀途中、返京路上、回京以后对杨贵妃无尽的思念和他凄凉的生活处境;写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感动道士,道士寻找到玉环魂魄,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

7、寰,对李思念不已。(三)诗歌的审美探究阅读探究:作为“古今长歌第一”“千古绝作”的长恨歌,你认为它美在何处?点 拨:根据学习鉴赏古诗的经验,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探究这首叙事长诗的与众不同之美呢?(学生可能回答:从诗中的故事本身、人物形象、写景、抒情或诗歌语言等角度切入。)学生活动:自主选择一个角度,组合成若干小组,群策群力,共同探究诗歌中的美点,并将探究的成果予以交流。要求:每组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记录下来,推举一人做总结发言,其余组员可进行必要的补充。陈述的内容要有观点,有具体的举例和分析。参考答案:1、长恨歌美在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长恨歌所以激动人心,原因首先在于其故事情节之波澜起伏

8、,扣人心弦。故事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始,叙述李隆基寻求美色、得到杨玉环的经过。接着相对具体地描写了他们纵情恣乐的宫阁生活,以暗示这一悲剧产生的原因。而后,作者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两句叙述“安史之乱”爆发,使故事情节的发展陡生变化,急转直下,由此而一连描述了玄宗出奔西行、禁军兵变、贵妃丧生等一系列情节,其场景转换之急促频繁,令人不暇应接。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两句,从故事情节本身来看,贵妃身赴黄泉,悲剧已告完成;然而,作者却以饱含同情月的笔墨大肆铺叙李隆基于幸蜀途中、还京路上、及回到长安后一年四季、日日夜夜对杨贵妃把的无穷思念,以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来推动故事情节的

9、深人发展,使诗波澜迭起,生面别开。这段描述,不仅加深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有力地突出了“长恨”的主旨,而且,“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两句,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又暗作引渡,生发出道士招魂、升天人地寻找贵妃的情节。叙述道士寻找贵妃,作者又巧运匠心,先将其置于“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获例皆不见”的“死地”,而后再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转出一线生机,让道士到蓬宫中找到贵纪,从而描述了贵妃谢恩、托物、寄词、申誓等情节,幻整个故事在李、杨二人的绵绵长恨中结束。围绕诗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整首诗的情节跌宕起伏,穷极变化,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充分体现了作者

10、艺术构思之奇妙和想象力之丰富。2、美在细腻传神的人物形象杨的极美与忠贞、李的多情与无尽的相思。本诗塑造了李、杨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对李隆基,诗歌第一部分重写他贪恋美色。“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缓欧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诗句,给人的印象都很深刻。然而,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描绘、刻划深入腠理的是在马嵬坡兵变之后。杨玉环是李寻求多年而终于获得的绝代佳人,眼看她在自己眼皮底下宛转死去而又无可奈何,李隆基内心该作何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前一句写了李隆基眼看香消玉陨,欲救不能、欲罢不忍的矛盾

11、与痛苦;后一句则写出了他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一步三回头,顾看贵妃遗体,痛哭流涕,血泪交流的情状,刻划出了他的伤心彻骨。此后,作者又以大量笔墨,多角度、多层次地描述了郁结在李隆基心头的深沉哀伤。幸蜀道中,睹月伤心,闻铃断肠,走遍巴山蜀水,朝朝暮暮,不胜哀痛;还京路上,行至马嵬坡,“踌躇不能去”,凝视跟前黄土,回想当日情状,不禁又忧伤泛起,泪流沾衣;回到长安,物是人非,触景伤情,更是忧伤无度。尤其是“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八句,作者不厌其详,由傍晚到入夜、到夜深、到黎明、到清晨,十分细腻地刻划了李隆基整整一夜的心理活动,写出了他对杨玉环的相思铭心刻骨。对杨玉环的描写刻划,作者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

12、她的美貌,一是她的忠贞。作者对杨美貌的描绘,贯串了全诗始终,运用了多种手法。“回眸一笑百媚生”、“侍儿扶起娇无力”是正面描写;“六宫粉熏无颜色”、“三干宠爱在一身”是对比衬托;“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带雨”等则是比喻。无论用哪种方法,都令人信服地写出了杨贵妃之美天下无双。刻划杨贵妃对唐玄宗的忠贞,则集中在第四部分“闻道汉家天子使”以下的诗句里。作者先以“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继以“云鬃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显示出她的焦急与迫切,而后又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描绘,传导出她内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

13、感激等等的百般感触。作者以形写神,通过人物的外在行动揭示其内心世界,深入腠理,宛转动人。在诗的末尾,作者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刻划。杨贵妃感念唐玄宗的生前宠幸、死后相思,把“钿盒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并要李隆基相信“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道土临行之际,她恐怕李隆基怀疑不信,又“殷勤重寄词,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这段描写,把杨贵妃不忘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使这一形象平添光彩。3、美在诗歌的艺术成就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

14、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

15、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

16、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

17、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此诗叙事详略适宜,舒卷自如。如“安史之乱”爆发,因不是重点所在,作者只以两句诗作扼要的叙述交待,而对李、杨二人的绵绵长恨,则不惜笔墨,大肆铺叙。在宛转叙述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作者倾注了自己的丰富感情,使这首叙事诗含带了浓郁的抒情成份。如“圣主朝朝暮暮情”、“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直接抒情的语句自不消举说,使诗中的一些景物描写,也渗透着沉甸甸的情感。如“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四句诗,描绘的是李隆基入川途中的景色,也融和着唐玄宗惨淡灰暗、寂寞凄伤的心情。又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两句,是叙事,是写景,也是抒情。4、美在诗歌的形式。采用七言歌行体。在形式

18、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5、美在诗歌的创作手法历史事实的描写和浪漫的想象相结合。前半部重在写实,描写了玄宗重色轻国、杨妃恃宠惑主导致安史之乱,以及玄宗出逃、杨妃死于军中与玄宗在蜀和归京的过程,基本上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当然也有想象性的描写和抒情。后半部重在虚构,先写回京后触景伤情、睹物思人,貌似写实,其实也是作者的虚构生发,然后转入方士的致幻,引出幻境中杨妃的百般情态的细腻描写和思念之情,最后以“长恨”点明题旨。归纳总结:既然同学们对这首诗歌有了比较具体的审美感受与认识,那么请你用几句美的语言来小结你的收获。学生活动:以文

19、字的形式总结收获,并在课堂上予以交流。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 1、熟读长恨歌,选取你最欣赏的16-20个句子背下来。2、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请就你最能打动你的一点切入,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欣赏性文字。 3、发挥想象将“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无绝期”改写成富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第2、3题任选一)五、课外推荐阅读:1、白朴的梧桐雨 2、孔尚任的长生殿3、王安忆的长恨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教学反思: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的艺术魅力是非常丰富的。希望这节课起到一个美的引领作用,带动同学们在课外亦能反复诵读,于吟咏品味中逐步领略其动人之处,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一剪梅教

20、学设计及反思通榆一中 王海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品味词的能力,学习鉴赏词的方法,领会作家的创作风格。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学习词人用一颗柔美之心来展示艺术人生。教学重点:学习鉴赏词的方法,领会词人的创作风格。教学难点: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词的意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计:李清照的词堪称是词史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她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这节课,我们仅想通过对一剪梅和声声慢的比较赏析来试着客观地、立体地评价词人独特的创作风格。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播放歌曲月满西楼,然后请学生畅谈对李清照的

21、了解。二、导入新课:李清照的词是宋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她创作的一剪梅。三、解释词牌:一剪梅,牌名来自宋周邦彦的词句“一剪梅花万样娇”。李词问世后,人们称此调为玉簟秋。双调60字,平韵。四、教学新课:1、师范读,生整体感知词的内容。秋别闺思。2、生吟读,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表达忧愁深沉,含蓄委婉的情怀。3、确定探究目标,鉴赏词作内容:(1)词人抓住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的?并怎样使这无形的愁情具体形象的?(2)你最喜爱这首词的哪一句?畅谈感受。(3)你从这首词中收获了什么?3、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探究结果。五、课堂练习:用“发现法”比较词人后期作品声声慢与早期作品一剪梅在创作风格上的异

22、同。同:都是写闺情的;都用具体的形象描绘。异:前一首是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后一首是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前一首风格凄楚,后一首风格婉丽。六、课堂小结:李清照的词风主流是深婉细腻,典雅清丽,柔美含蓄的,但她不仅是一位柔情女子,也是一位豪爽之人。她的题八咏楼是何等气势,乌江又是何等壮心。但不管是豪放之章,还是婉约之篇,行文风格虽然各异,其思想感情是一致的,即都蕴含着对个人前途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变的是她坎坷的人生历程,不变的是她那颗纯情的柔美之心,她不朽的诗篇怎一个好字了得!七、布置作业:1、背诵全词2、赏析渔家傲,200字以上。板书设计: 一剪梅 李清照深婉细腻 词风典雅清丽 千古绝唱柔美含蓄教学

23、1、利用网络让学生查找关于作者的生平等情况。在阅读中知道作者前后期的经历不同,词作的风格也不同。2、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路。3、教会学生鉴赏并让他们自己动脑思考,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作业的处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李清照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5、反复朗读,体味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教学设计及反思洮南一中 闫旭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体会作者的独抒情的独特之处,学习含蓄表达自己的情感。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崇高的爱情观。3.教学重点:理解叶芝爱情的崇高圣洁。4.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作者:威廉勃特

24、莱叶芝(18651936),爱尔兰现代著名的抒情诗人和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1865年6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大都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2.介绍背景: 1923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你老了写于1893年,是叶芝献给女友毛特冈妮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毛特冈妮是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位驻军上校的女儿,她天生丽质,才貌双全,又是一名坚定不移的民族独立运动

25、战士。1889年,两人邂逅后,叶芝即坠入爱河。但毛特冈妮虽然欣赏叶芝但并不能产生爱情。1891年,叶芝向毛特冈妮求婚被婉然拒绝,叶芝痛苦不已,但却矢志不移,对毛特冈妮保持着一种近乎无望而深挚的感情,写下了一系列诗篇献给毛特冈妮,当你老了便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作。这是一首化解“爱之痛苦”的作品,但没有宣泄痛苦,反而在抒情之中使之获得了升华。二、诵读品味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韵之美,进而把握作者爱的圣洁和伟大。思考如下问题:诗中的“你”和诗人有什么关系?它是不是写于诗人的垂暮之年?2.探讨诗歌的内涵:第一节:描摹恋人晚年的生活场景,在回忆中唤起爱的记忆;第二节:诗人表白自己的心声,申明爱的不是“你

26、”的外表和青春,而是“你”高贵的灵魂;第三节:回到原来的场景,在“意象化”的呈现中,表达一种爱的超越性。三、赏读评价1.分析诗歌中意象的功能:“炉火”,既是代表了晚年生活的场景,为诗歌带来朦胧、恍惚的氛围,又象征了诗人的激情仍未熄灭,像炉火一样在胸中燃烧;最后“爱”的形象,在山峦与群星之间被具体化了,好像一个人藏身在自然的背后,爱的无限与爱的无奈,传达得栩栩如生。2.写作技巧:人称运用上,在第一.二节里,诗人的语气平缓.节制,仿佛是一位老朋友,站在“老了”的“你”面前,请“你”取出这部诗作,不动声色地揭露一个秘密。而“你”在出场时,依然懵然无知,心满意足地“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正是由于“你

27、”的多年的(直到“取出这部诗作”前的)无知和冷漠,才造成了诗人的隐忍和节制。 意象选择上,“星星”与“众神”,这个高度会让我们想起永恒、不朽、神圣,同时又不胜寒意,和众神、星星在一起,赋予了上爱情永恒、不朽,甚至神圣的含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首诗才不同凡响,让人恍然醒悟“爱”原来自身蕴涵着这种凛然的高度和高贵的品质,从而真正成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情感表达上,感情沉郁,理智上的节制。叶芝写这首诗时,茅德冈已嫁作他人妇,在此之前也曾明确地拒绝过诗人的求婚,因此,他一定早已怀着一种爱情的绝望,这种绝望是巨大的,对有的人甚至是具有摧毁性的,然而诗人却始终以一种平静的、娓娓的、朴素的语调来叙说,即使到

28、最伤情处,也没有流于“倾诉”的滥觞。四、比较欣赏当你老了诗/向天笑当你老了,亲爱的我对你的思念也老了,跑不动了坐在曾开满荷花的湖边 让它沿着我们过去的足迹踽踽独行当你老了,亲爱的一事无成的我不敢前来探望你只能等到中秋,在几十年前的圆月下再挽着你依旧秀丽的影子散散步当你老了,亲爱的我会守在你每个可能的去处悄悄地看看你,看看你还幸福的模样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不惊动你,像这几十年一样想你,但不惊动你 天笑的倾诉对象与叶芝相同:都是对青春岁月恋人的倾诉,都表达了青春“远去”后对热恋人的态度。抒情者或远或近地爱着,但两个人都有咫尺天涯,失之交臂之感,因此都宣示:即便无缘在一起,也要爱到地老天荒,将对那份爱

29、情的坚守化作了一种人生态度,在这里。与“天涯何处无芳草”之说无关,与“失去树木会得到整个森林”自我解脱无关,有的只是执着的爱与思念,感情不因岁月而淡化,而是愈久愈纯香。 写作的时间视点不同,叶芝站在眼前的起点上,推想未来的某个日子,当恋人青春不再得时候,即便她老了,在炉火边,也要让她感受到自己永恒如一得爱情,甚至以为,人生有涯,将来所爱的人老了,会后悔错失了自己的爱。从青春时刻出发,叶芝以青年人的固执,单纯地表达着“我”和“爱人”,但天笑诗时间视点要丰富一些,他站在现在的时间支点上,回望过去无法忘却的一段感情,然后想象着“当你老了”时候的情景。“思念”穿过时光的隧道,将过去、现在和将来串联在一

30、起。爱 依迪丝.索德格朗 我天空般淡蓝的灵魂 被我留在海边的悬崖上, 我赤裸着走向你, 如同一个女人, 我坐在你的桌旁饮酒, 吸进玫瑰的芬芳。你定想我很美丽, 宛若梦中的情景。 我忘却了一切, 忘却了童年和故乡, 我只知道我是你抚爱下的囚徒。你微笑着递给我一面镜子, 让我在里面寻找自己, 我看见我的肩膀正化为齑粉, 我苍弱的美貌正在凋零。哦,快搂紧我,我别无他求。埃迪丝.索德格朗(Edith Sodergran,1893-1923),芬兰瑞典女诗人,主要作品有诗(1916)、九月的七弦琴(1918)、未来的阴影(1920)等。叶芝和索德格朗都是二十世纪初的重要抒情诗人,他们的作品又都在开诗歌现

31、代派之先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上个世纪西方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本文选择两人的抒情短诗各一首,加以比较和赏析。索得格朗对爱情既渴望又排斥,因为现实中它往往束缚灵魂;对灵魂的独立既维护又怀疑,因为它虚无(“我的灵魂不会讲故事,不懂道理,我的灵魂只会苦笑,扭紧它的双手;我的灵魂不会记忆和防御,我的灵魂不会考虑或赞许。”);对女人的身份既认同又不认同,因为它固然值得骄傲,“和褐色的土地如此亲密”,却又被套上了太多枷锁甚至亵渎。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梦一般的场景。“你定想我很美丽”,以揣摩对方的心理来表现两情相洽,非常巧妙,“我”现世的美丽让你快乐得宛如梦中,而“我”是怎样的感受,诗人却没有说,留下了想象

32、的余地。教学反思:虽然是外国诗歌,有民族文化的差异,但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美好伟大纯洁的爱情都是令人向往的,它不分地域种族。所以对诗歌的情感大体把握并不难,只是抒情的方式与东方式的抒情不大相同,所以又通过比较方式让学生在比中品味,从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又通过同为外国爱情诗的比较阅读,看表达情感方式的细微差别之处,让鉴赏落在实处,让学生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把握情感,字词的情感魅力在不同个体的独特的品味中,学生还是能做得好的,相信学生。这是一首爱情诗,同时也可以堪称全世界的诗人写给每一位的诗,是一种灵魂的安慰。世上的爱情诗很多,然而能像诗人叶芝这样,把爱情描写得如此深沉如此感人肺腑的却很少。短

33、短十二行,用素淡的文字触碰着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让人在沉静中温暖,在哀怨中叹息。一百多年过去了,叶芝、茉特冈们点燃的那团炉火依旧闪耀,温暖着老去的时光、遥想爱侣的心灵。诗歌采用了穿越的手法,时间设定在未来,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感波澜。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历久弥坚。意象的选择也比较有意蕴,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具有多重含义。首先,过去的政治斗争、生活的动荡,已经变成往事,在炉

34、火畔打盹、阅读,这不只是幻想中晚年生活的写照,也代表人生休憩时刻的来临;其次,炉火的光芒并不十分明亮,在它的摇曳中投射出的,是一个朦胧的世界,诗人不断强化这一点,衰老的身体、浓重的阴影、低垂的头颅,都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致大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通榆一中 王海龙【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分析诗人的抒情思路,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

35、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教学设想】1、以诵读讲解讨论分析为授课方式,品味诗歌内涵。2、抓住意象情感手法等几个点来分析诗歌。3、用诗歌朗诵和创作、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2、研读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研究。3、品读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作品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长诗茨冈和小说上尉的女儿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赏析他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二)解题 致大海写于1824年

36、。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三)诵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向大海告别: 告别大海 赞美大海 2、向大海倾诉: 追求自由 追念英雄 3、向大海明誓: 永记大海 为自由而奋斗(五)研读课文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2、作者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

37、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欣赏品味 选择自认为最精彩之处进行品味,并组织学生讨论品析(七)课堂训练主要进行诵读训练,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进一步体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八)课堂小结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另外要欣赏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佳妙之处,还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只有这样涵泳咀嚼才能探微览胜,深入佳境。(九)作业练习。1、

38、反复诵读致大海,最好能背诵。2、诵读雪莱的西风颂,理解诗中西风的象征意义。 教学反思:1、本诗属于外国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与中国诗歌含蓄内敛的风格截然相反,它自由奔放、直抒胸臆,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3、另外要欣赏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佳妙之处,还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只有这样涵泳咀嚼才能探微览胜,深入佳境。4

39、、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袁歌式的忧郁美。课堂补白:一个被忽视的教学细节洮南一中 李红波课堂补白是对课堂上完成了预设教学任务之后剩余时间的补充利用。“补白”有三个特点:第一,补白是教学预设外的内容,容易被忽视;第二,补白发生在课堂上,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第三,空白时间不长,不足以开展新的教学内容。课堂补白应有准备。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预见性,要有准备,补白也应成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这个预设可称之为“补白预案”。课堂补白要有讲究。补白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延伸、拓展,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40、。一、应与课堂的教学内容一致,补白应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和拓展,通过补白可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拓展中巩固知识,开阔视野。二、应与课堂的旨趣情感一致,我们要做到依文定补。我们要选取与课文旨趣相配的内容作为备选补白,这样就能深化主旨,拓展内涵,达到课有尽而韵无穷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即“情境”,以便教学在相应的情境下顺利地达成三维目标。三、应与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一致,课堂教学内容轻重主次应该安排有序,不能把应重点学习的内容当做可有可无的内容补白。如果说补白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补白内容就应上升为正常的教学内容;如果是本该放在课堂上安排讲授的内容,就不能作为补白。总之,补

41、白是一种教学机智,它具有可准备性。只要我们在备课时给予足够的重视,注意预备一份补白,就可有效避免课堂上出现的尴尬局面。教师把握好讲的尺度白城民办实验中学 张雯雯常常误以为新课改就是教师少讲或不讲,让学生去讨论、发挥,把课堂教学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似乎学生都动起来了,但实际收效甚微。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确实讲得过多过细,学生没有思考与主动探究的时间和机会,教师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学生剩下的只有被动的接受。新课改特别强调师生的互动,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主动探究作用。因此,作为教师角色必须转换,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漠视,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平等的对话,共同探究学习中的

42、问题。也就是说教师要“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对话,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感悟和体验文本。于是在我们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又出现了另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谈论看似热烈却没有明确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脱离文本主旨,结果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还有不少学生利用老师要求讨论的时间去谈论其他与话题无关的事情,因为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谈论的内容都掌握清楚;另外,老师讲得少也正好可以掩盖他们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准备的不充分。结果是,有些老师上了课以后,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知识获得很少甚至没有。对比一下,反而不如传统的授入式。尽管教育专家一再呼吁要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43、,留时间让学生处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发挥特有的引导作用,不需要去讲解。恰恰相反,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即非一味让学生讨论,也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师生的共同协作,心灵的默契,双方智慧火花的碰撞,师生在共同学习探究中的双赢。当然,对学生而言,要能有更大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老师的精彩点拨,老师优美语言,精辟论述,发人深思的分析,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他们探究知识、陶冶情操的一剂心灵鸡汤。因此,我们强调师生互动,并不是不要老师的精讲,只要讲得到位,讲得有意义,讲得深刻,讲得对学生有帮助,我想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永远不会被淘汰的。因此,新课改不是反对教师讲,而是反

44、对机械地多讲,滥讲;我们提倡的是精讲。品读细读文本白城一中 李心平边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以前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不感兴趣,很多人发现不了其中的美,更谈不上审美体验了。今年我就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不能让沈从文的经典美文失去光辉。我总结原因,了解学生,发现最根本问题是学生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去,所以我想办法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深度阅读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比较开放,也比较浮躁,对于这部写于三十年代的作品,没有真正读时就有了排斥心理。为了扭转这种情况,在布置读原著时,在有同学问我这部小说写的是什么事的时候,我就想办法吸引他们,我说写的是“另外一个世界的青春美少女”的事。这样在学这篇文章之前,很大一部分同学

45、都看了原著。(在班级里,同学们互相借阅。我的书也被同学们借去,并在同学们中传阅。)这样,就给上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自读教材后,我先让学生写了一篇读后感,有些同学写得不错,但还有一大部分同学没有感想,据我观察是他们没有深入到教材中去,所以我采用批注法,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走近作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深入地阅读文本,通过研读文本,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矫正不良的读书习惯。批注课批注法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它融诗性与理性于一炉,是审美的断片,思想的火花。林黛玉进贾府时提醒自己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读书也莫不如此。学生如能养成读书动笔,随读随批注的良好习惯,对终身学习大有裨益。传授学习方法

46、,让学生自主读书有抓手,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批注课自由度较大,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都很大,因此对教师驾驭课堂是个很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对学生情况了解要深入,应变能力要强,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同时善于把握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将问题延伸到课外。批注作为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好处在与它在空间位置上紧贴文本,原文和批注的内容贴得紧,特别利于参照阅读;又由于多为阅读过程中灵光乍现的短句,特别真实的再现了读者的感受和灵性。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由于所受的经历、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批注,这堂课才会呈现

47、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同学的深入阅读,大家感受到了沈从文边城的魅力,并对现实进行了反思,比如民风民俗问题,爱情问题。有些问题我觉得不必避讳,反而应该积极引导,比如爱情。“边城”故事中最美的就是翠翠,就是翠翠悄悄生长的爱情。或许偏激一些说,如果高中阶段没有对爱情隐约的期待与感知的学生是非正常的。经典是在文本细读中诞生的,立足文本才是真阅读。前些年刚刚教书时是死扣教材,而后喜欢抛弃文本的“拓展”,现在,我认为立足文本是为根本,然后在这个根本之上适度拓展。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洮南一中 牟春娜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

48、,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49、:(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1】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分析

50、】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材料2】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

51、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52、材料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材料2】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

53、!”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分析】赞美的力量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

54、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

55、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五、分析关系法【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

56、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材料1】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