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速铁路是极其庞大复杂的现代化系统工程,融合了机械与电子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材料与结构技术、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一系列当代高新技术。高速铁路采用的各种高新技术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子系统,其技术指标、性能参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系统内部各种关系非常复杂。因此,高速铁路设计应从规划开始统筹考虑土建工程、牵引供电及电力,通信、信号及信息,动车组运用、综合维修及防灾安全监控等不同功能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以及相互关系,统一规划、整体构思、逐步深化,要对项目需求、线路定位、主要技术方案、主要技术标准等进行深入研究,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总体设计原则,以总体设计统筹专业设计,指导项目设计,
2、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高速铁路总体设计应在充分研究项目需求和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合理选定主要技术标准、线路走向和主要方案,因为主要技术标准、线路走向和主要方案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影响到线路所经地区地方经济的发展、旅客出行等;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方案与整个建设方案有直接关系;同样,工期、投资和其他控制目标对高速铁路建设方案有直接影响。综合考虑高速铁路的各种影响因素,结合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从全面性、关键性、重点性、科学性、可比性、动态性、系统性等角度出发,高速铁路总体设计应满足旅行时间与最高运行速度、旅客舒适度、节能与环保、安全与防灾、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输组织等目标要求。一是随着社会
3、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出行的质量、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的建设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更快的选择,提高了旅客出行的方便性与快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旅客时间价值观念的加强,旅行时间与最高速度将成为影响旅客选择交通工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二是高速铁路建设强调平顺性、稳定性、安全性,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最终体现在旅行舒适性的感觉上,最终体现在舒适度上,舒适性是衡量高速铁路建设能否为旅客提供一流服务的关键。三是节能与环保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当前国际社会发展对环保的日趋强烈的要求,是21世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客流量大,行车密度高,路网密集以及节能、环保要求严格的国情路情,要
4、把节能、环保放在突出的位置,本着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提升高速铁路“能耗低、占地少、效率高、污染小”等优势,采取了相应的节能环保工程措施,选择合理的路桥隧比例,工程建设中注重对沿线景观的保护,在桥梁、声屏障、绿化设计上,注重形式、高度、颜色、造型等因素,提高城市景观的协调性。四是安全与防灾是高速铁路正常运营的根本前提和保证,贯穿高速铁路系统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人们在选择出行方式的时候,非常关注旅行方式的安全性,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行车密度的增大,系统中所蕴涵的不安全因素也相应增加,对于高速铁路设计来说,除了单个列车、区间设备本身的质量和安全外,更着重
5、于路网条件下的安全保障与防灾能力。五是从客运需求分析,制定合理的旅客列车开行原则与方案,可以充分体现出铁路运输管理水平的先进性,提高高速铁路的总体运输水平,增强其竞争力。 高速铁路一般修建在具有较大客运量的地区,列车开行方式要求高密度、安全、准时、快速,这一开行特点必然要求正线数目为双线。对于牵引种类与机车类型应根据路网与牵引动力规划,结合线路特征和沿线自然条件,以及动力资源分布情况综合比选确定。至于其他主要技术标准,如设计速度、线间距、曲线半径、最大坡度等,与设计线路的具体情况之间关系密切,因此,要求根据运输需求、自然与技术条件、远期发展条件等因素综合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第1.0.4已经说明
6、本规范按照高速铁路设计最高行车速度250km/h、300 km/h、350km/h三档进行编制。不同速度动车组共线运行的高速铁路除要满足最高设计速度要求外,而且满足具有一定速差的不同速度动车组共线运行的要求,其最高设计速度要根据项目在铁路快速客运网中的作用、运输需求、工程条件,进行综合比选后确定;同时,要满足旅行时间目标值的要求。3.2.3电力牵引不仅是铁路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方式的需要,也是实现列车高速运行的动力需要。国外高速铁路全部采用电力牵引,目前正在使用和投入运营的高速动车组也全部是电力牵引动车组。因此,我国高速铁路应按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正线按双方向行车设计,
7、主要是考虑到我国高速铁路特点是行车密度大、列车运行距离长,需要运输调整的可能性大。所以,为了在线路维修或列车晚点等情况下,高速列车能够通过渡线,采用反向运行来实现运行图的调整,尽可能减少对旅客的影响,正线正向按满足34min追踪设计;反向应具备行车条件,反向行车的具体方式应根据运输需求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3.2.4根据铁科院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高速铁路线桥隧设计参数选择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和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结合国外高速铁路D、Y值与Vmax的关系,确定高速铁路线间距为:设计速度250 km/h的客运专线铁路采用4.6 m,设计速度300 km/h的客运专线铁路
8、采用4.8 m,设计速度350 km/h的客运专线铁路采用5.0 m。最小曲线半径是线路主要设计标准之一。它与铁路运输模式、速度目标值、旅客乘坐舒适度和列车运行平稳度等有关。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为高速与低速列车共线运行,最小曲线半径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高速列车设计最高速度vmax、实设超高与欠超高之和的允许值h+hq等因素,另一方面为高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vG、低速旅客列车正常运行速度vD、欠过超高之和的允许值hq+hg等因素。设计采用的坡度大小对线路的走向、长度、工程投资、运营费用、牵引重量及输送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线路设计坡度的选择,是铁路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高速铁路
9、采用大功率、轻型动车组,牵引和制动性能优良,能适应大坡度运行,一般情况下用最大坡度表示,可以不考虑曲线半径和隧道引起的坡度减缓。国外高速铁路由于采用的运输组织模式和沿线地形条件不同,采用的最大坡度也大不一样。通常采用的最大坡度在2535之间。3.2.5到发线有效长度除满足列车长度要求外,还需要另考虑安全防护距离。根据铁运函(2006)462号文时速200和300公里动车组主要技术条件的规定,动车组分为CRH1、CRH2、CRH3、CRH5共4种类型,其中满足时速25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为CRH2、CRH3共2种型号,8辆编组时列车总长度最长的车型为CRH2型,列车总长度为201.40m,按
10、该型旅客列车最大编组辆数为16辆,列车总长度为2×201.40402.80m;即使考虑目前我国8辆编组时列车总长度最长的车型为CRH1型,列车总长度为214.00m,按该型旅客列车最大编组辆数为16辆,列车总长度为2×214.00428.00m,取430m,另每侧考虑10m的停车余量,确定到发线有效停车长度为450m。因此,我国进行了客运专线(300km/h)到发线有效长度优化设计方案研究工作,确定了将客运专线到发线有效长度由700m修改为650m的意见。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由站台长度、安全防护距离、警冲标至绝缘节的距离组成:1站台长度:根据列车最大编组要求,确定站台长度
11、为450m。2安全防护距离:考虑测速测距误差、司机确认停车点距离及动车组过走防护距离,确定安全防护距离95m。3警冲标至绝缘节的距离:根据目前第一轮对距离车头的距离最长为4.85m,确定警冲标至绝缘节的距离为5m。因此,到发线有效长度(警冲标-警冲标)为(5+95)2+450=650m。故规定到发线有效长度不应小于650m。3.2.6 目前我国适应于250350km/h高速铁路的动车组是CRH2、CRH3及其以上系列动车组。高速铁路系统由土建工程、牵引供电、列车运行控制、高速列车、运营调度、客运服务六个子系统构成。土建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涉及线路、站场、路基、桥涵、隧道、轨道、建筑及环保等专
12、业工程,还涉及路基与桥涵、路基与隧道、桥梁与隧道的过渡,以及路基和桥隧等线下基础与轨道结构的衔接等。牵引供电系统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电能,包含供电、变电、接触网、SCADA、电力供电等子系统,应与线路在路网中的定位相匹配,并应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集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以及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控制与管理技术,应为高速列车安全、高密度运行提供保证。高速列车系统是高速铁路的核心技术装备和实现载体,包含车体、转向架与制动技术、牵引传动与控制、计算机网络控制、车载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高速铁路运营调度是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系统,包含运输计划
13、、列车运行管理、动车管理、综合维修管理、车站作业管理、安全监控及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是完成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特别是日常运营的根本保证。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可由票务、自动检票、旅客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策划决策支持等构成,是处理与旅客服务相关事件的系统,主要应包括售检票、信息采集、信息发布、日常投诉处理、紧急救助、旅客疏散、旅客赔付等工作,以及统计分析功能,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3.3.2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必然是不同速度等级的旅客列车共线运行的客运专线模式。因此,本条规定高速铁路技术标准要匹配协调,不同速度等级之间的有关设备宜兼容,主要目的是强调信号、接触网、牵引供电等设备必须兼容,以实现不同
14、速度等级列车的共线运行,实现系统优化。3.3.3高速铁路接口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注重土建工程之间设计的协调。路基、桥涵及隧道等各类结构物的设计应注意各结构物间变形协调,其目的是确保高平顺性的要求;应注重土建工程各结构物的频繁过渡,其目的是使各结构物之间刚度匹配,确保其高稳定性要求;应十分重视道岔与区间轨道、有砟与无砟轨道(如有砟轨道与无砟桥梁)的刚度过渡问题。2应注重线路、枢纽、路基、桥涵、隧道、轨道、建筑及环保等土建工程与站后工程之间接口设计的协调。如综合接地系统、电缆槽、站后过轨、预埋件、接触网立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等系统设计;站后管线上下桥梁,站后设备的设置与行洪、规划立交的系统设计,
15、上立交与运营安全防护、监控的系统设计,下立交与施工安全、防撞、限高的系统设计,桥梁与栏杆、防护墙、声屏障、紧急疏散通道的系统设计,路基、站房与装修、综合管线集约布置的系统设计,封闭式路堑、排水与电化立柱设置的系统设计,无人看守的构件、设备与防盗的系统设计等。无砟轨道与轨道电路(列控系统)应相适应。我国高速铁路信号制式采用基于轨道电路+点式设备构成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并预留与基于GMS-R无线信息传输方式的接口。无砟轨道电路问题是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技术的关键,它突出了工务系统与列控系统(信号制式)的矛盾。影响轨道电路传输长度的因素除泄漏电阻外,轨道电路与钢筋混凝土钢筋网的电磁感应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16、要从根本上解决无砟轨道电路问题,需要横向钢筋间进行“套管隔离”或“涂层隔离”的绝缘化结合处理措施;增大钢轨距无砟轨道结构中钢筋网的距离,降低互感影响;减少钢筋电环路表面整体面积。3应注重各设计阶段之间、分段设计的项目各段之间、项目与外部相关工程之间以及与相邻铁路之间的接口协调。一是重点关注路基、桥涵和隧道上的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综合接地线、线路标志、站区过轨管线,以及牵引变电、电力、通信、信号电缆过轨等设备,确保各设计阶段之间、分段设计的项目各段之间接口设计的协调。二是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不同,其列车牵引电流大,牵引网短路电流大,钢轨对地泄露电阻高,需要良好的综合接地系统,它直接影响高速铁路
17、电子电器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和人身安全防护要求,如无砟轨道桥梁梁体表面设纵向接地钢筋;桥梁桩基础中设置接地钢筋;隧道衬砌中设置接地钢筋;路基贯通地线的埋设及接地端子等。三是路基、桥涵、隧道上设计综合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线路标志、站区有许多过规管线,以及牵引变电、电力、通信、信号电缆过轨等设备,因此,高速铁路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接地设施的预留和埋设,以及过轨等设施的预留和埋设。四是项目与外部相关工程之间(包含公路、水利、城镇规划、工矿企业等)以及与相邻铁路之间接口的协调关系。3.4.1高速铁路工程选线,应符合客运专线网总体规划;行经主要城市要吸引客流,方便旅客换乘。铁路选线和总体设计应从系
18、统工程角度统筹考虑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优化线路平、纵断面,做好工程方案比较,合理确定工程类型。考虑我们地域广阔,各区域地质条件差异巨大,尤其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及其复杂,无法做到完全绕避各类不良地质,应尽量绕避各类不良地质体,对于难以绕避的不良地质体应在详细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做好工程整治措施,确保运营安全。路基工程应避免高填、深挖和长路堑,特殊岩土、不良地质区段应严格控制路基填挖高度。复杂地形地貌、地质不良条件下的深切冲沟地段,线路平、纵断面应满足桥梁或涵洞设置要求。选址宜绕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必须经过环境敏感区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19、并应采取适宜的减缓不利影响的工程措施;通过城市或居民集中地区时,采用适宜的速度值或降噪减振措施,满足国家环保标准和要求。路基边坡采用绿色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并兼顾美观与环保、水保等要求。高速铁路设计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对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价值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类工程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高速铁路还有多方面的环境影响问题,如噪声和振动是工程方面较为突出的环境效应。高速铁路的主要噪声源是轮轨噪声、机械噪声、弓网噪声和空气动力学噪声(车体与空气摩擦噪声)等。国外高速铁路试验和运营经验表明,列车运行速度达200
20、km/h以上时,在无声屏障情况下距线路中线25m测定的噪声达85dB(A)以上;当速度达270300km/h以上时,噪声达93105dB(A)以上。速度再提高时,噪声强度同速度的高次方成正比。而我国普通铁路噪声标准(GB12525-90)规定,距铁路中线30m处昼夜及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均不得大于70dB(A)。满足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作为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并作为交通发展方向的重要目标之一,采取适当措施,达到一定的降噪效果是十分必要的。降噪措施有多种,最常用的是采用声屏障;以混凝土梁或结合梁代替钢结构明桥面;铺设无缝线路并根据需要进行钢轨打磨等也是降噪效果良好的措施。我国城市区域
21、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规定铁路干线两侧振动标准为80dB(日本新干线为90dB)。高速铁路通常采用高标准环境保护措施提高轨道的弹性,如有砟轨道弹性轨枕、加强弹性垫层、减振型无砟轨道等减振措施,来满足环境振动标准。(二)各章节条文1总则为统一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使之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为目标,制定本设计规范。1.0.2本规范的速度适用范围为250350km/h高速铁路,速度分级为250、300、350km/h。近期兼顾货运的250 km/h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1.0.3本规范为推荐性标准,是一般情况下
22、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和必须遵守的共性要求。涉及结构安全和系统功能的技术指标应综合比选,系统优化,慎重采用最低标准。1.0.4高速铁路应采用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共线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本线旅客列车应采用运行速度250350km/h动车组,跨线旅客列车应采用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对铁路线下基础设施和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对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动车组的配置数量及变压器的安装容量等可随运输需求变
23、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全线应按一次建成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下列技术标准应根据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输送能力和用户需求等,经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最小曲线半径; 最大坡度;到发线有效长度;动车组(机车)类型。列车运行控制方式;客运专线运输调度方式;追踪列车最小间隔时分。建筑接近限界的基本尺寸及轮廓应符合图1.0.7的规定。图1.0.7 高速铁路建筑接近限界基本尺寸及轮廓(单位:mm)注: 1曲线地段限界加宽见本暂行规定附录A;2本图亦适用于桥梁、隧道。1.0.8 高速铁路设计活载采用ZK标准活载。2。图1 ZK标准活载图式图2 ZK特种活载图式1.
24、0.9高速铁路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兼容性,为跨线列车运行创造条件。1.0.10正线设计应按双线双方向行车设计。1车站分布应根据城市布局、客运量、运输组织及其设计能力和技术作业要求,结合工程条件等综合研究确定。站位选择一是根据经济发展、路网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研究确立枢纽总图布局。二是按照枢纽总体布局,考虑点线能力匹配,选择新建客站或利用既有站,并有机衔接,大城市形成多个客站,实现多点发车。三是新建客站融入城市总体规划,注重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有机衔接,形成以铁路车站为中心的新的综合交通枢纽。车站的布局、规模应根据有关技术政策规定、运输组织特点,结合城市规划、工程条件等统筹考虑。2高速铁路选线设计
25、宜绕避高填、深挖和长路堑等路基工程,并绕避不良地质条件的地段。对受洪水影响大或河流冲刷严重的地段,或降雨量大、降雨强度高、降雨历时长的区域,宜予以绕避;无法绕避时,应采用桥涵通过或选用其它适宜的工程处理措施。1.0.13 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等各类结构物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等要求,并加强各结构物间的协调和统一,应尽量避免不同结构物间的频繁过渡(如桥隧间短路基等),使车、线、桥(或路基、隧道)的组合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严格控制结构物的变形及工后沉降。4正线按照全封闭、全立交设计原则。5跨线旅客列车联络线的设计速度,应根据联络线的性质、联络线所在位置及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
26、,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确定。跨线列车联络线的设计标准,应按相应速度标准的设计规范或规定执行。6动车组走行线的设计速度,可根据走行线的长度、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设计。其纵断面标准可根据动车组(空车)的牵引特性确定,其它标准可按现行铁路相应速度的有关设计规范执行,并满足铺设无缝线路的有关技术要求。7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最高采用120km/h的速度标准,参照现行铁路有关设计规范执行。8铁路安全保护区、安全保护标志及警示标志的设置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9高速铁路工程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等有关国策,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能源政策和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
27、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1.0.20铁路工程用地设计应坚持科学用地、统一规划、合理用地,在满足运输生产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基础上,节约用地,少占耕地。1.0.21高速铁路设计应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敏感区、湿地的保护和防灾减灾及污染防治工作。工程选线、选址宜绕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必须经过环境敏感区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应采取适宜的减缓不利影响的工程措施;通过城市或居民集中地区时,采用适宜的速度值或降噪减振措施,满足国家环保标准和要求。路基边坡采用绿色植物与工程相结
28、合的防护措施,并兼顾美观与环保、水保等要求。2高速铁路应采用综合接地系统。3高速铁路应统一考虑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及包括运营调度系统、客运服务系统、动车组、基础设施在内的整体系统的协调配合及系统优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4高速铁路桥梁、隧道和路基上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综合接地线、通信、信号电缆过轨等设备,应加强系统设计。电缆槽等设施应考虑综合利用。1.0.25高速铁路应设置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根据需要对自然灾害和异物侵限等进行监测。6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应执行国家现行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中级铁路干线的标准和铁道部有关规定。7高速铁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
29、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基础设施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等建成后不易改建的建筑物的总称。2.1.2本线旅客列车在本线上始发终到,最高运行速度350km/h的动车组。2.1.3跨线旅客列车经由本线,但不在本线始发或终到,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2.1.4隧道缓冲结构隧道两端洞口为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而设置的结构。2.1.5跨线列车联络线连接本线,专门用于跨线列车运行的线路。2.1.6动车组走行线连接车站与动车段(所),专门用于动车组走行的线路。2.1.7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连接车站与综合维修段(工区)、大型养路机械段等,主要用于养护维修列车(如大
30、型养路机械维修机组、大修机组,大型养路机械附属车辆,轨检车,钢轨打磨列车,轨道车等)进出综合维修段(工区)、大型养路机械段的线路。2.1.8工后沉降铺轨工程开始后至基准期截止基础设施发生的沉降。2.1.9ZK标准活载中国客运专线标准活载。2.1.10动车组具有牵引动力、固定编组、在日常运用维修中不摘钩的列车。2.1.11动车段(所) 动车组的运用检修基地。2.2 符 号V设计速度R平面曲线半径Rsh竖曲线半径K30地基系数EVd动态变形模量K压实系数n孔隙率Ps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动力系数L桥梁结构的有效跨长no简支梁竖向自振频率F离心力NZK标准活载图式中的集中荷载qZK标准活载图式中的分布荷
31、载f离心力折减系数3.4.2引入铁路枢纽及大型城市客运站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枢纽总图布置应确定枢纽近、远期规划的客货运总体布局,各方向线路引入方式及枢纽主要段所的配置,这是枢纽分期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枢纽总图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建设和运营发展需求,分期建设,避免工程废弃和减少对运营的干扰。位于大城市内的大型铁路枢纽规划,应综合分析枢纽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引入线路的技术特征、客货运量的性质和流向、既有设备状况、地形和地质条件,结合引入线的数量,减少铁路运输对城市的干扰,以及客货列车的相互干扰,提高客运站的作业能力和效率,在城市内宜采用“客货分线、客内货外”的运输格局。2枢纽总客运量不是很
32、大,枢纽客运布局远期无大的发展,城市规划无其他客站需求时,枢纽内设置一个为各衔接方向共用的高普速列车共站作业的客运站,有利于旅客乘车和方便旅客中转,便于管理和客流组织,同时还能节省工程投资和节省用地。当枢纽客运量很大时,若设置一个客运站会使部分旅客市内出行距离较长,乘车不便,车站集散压力也较大,此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可设置两个及以上客运站。3车站分布与工程投资、运输能力密切相关,是铁路设计的一项主要技术指标。高速铁路的车站分布,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一般情况下,当站间距离较小时,若列车停站率较高,则旅行速度较低,运输服务质量不高;若列车停站率较低,则车站投资效益不高。而当车站分布距离较大时,由
33、于高速铁路运输特点是不同速度等级的旅客列车共线运行,列车运行速度差较大,需考虑较快列车的越行条件,对线路能力影响较大。国外高速铁路站间距离,短则不到20km,长的达100km以上,主要决定于城市分布和市场需求情况。国内外高速铁路的车站分布情况见说明表3.4.2。说明表3.4.2国内外高速铁路车站分布情况表国名线名总长度车站数目(个)平均站间距(km)最大站间距(km)最小站间距(km)日本东海道5151536.868.115.9山阳5541832.655.910.5东北496.51832.655.910.5上越269.5933.741.823.6北陆117.4623.533.217.6法国巴黎
34、里昂4174104里昂瓦朗斯1212121121瓦朗斯马赛3033156大西洋28147016815北方线3333111德国汉诺威威尔茨堡327582曼海姆斯图加特1052105105法兰克福科隆219555汉诺威柏林26456613010西班牙马德里塞威利亚4714157韩国汉城釜山430683.7126.862.9中国台湾省台北高雄345757.5中国秦皇岛沈阳404.69456831从说明表3.4.2可以看出,除日本高速铁路的站间距离较小以外,其它各国高速铁路的站间距离均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日本高速铁路沿线的人口密度较大,城镇分布密集,行车密度也大;而欧洲各国高速铁路的沿线人口密度较小,行
35、车量也相对较小。分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京沪、京广、京哈、沪甬深及徐兰、杭长、太青及沪汉蓉等客运专线铁路的沿线人口和城镇分布情况,各条线均有各自的特点。因此,高速铁路车站分布的设计,一定结合沿线城镇和重要居民点的分布情况,根据列车的开行方案、运输组织方式(如是否套跑、高峰期运输组织及跨线列车组织等)以及铺画列车运行图对能力的要求和车站的技术作业需要,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确定。客运站站址除应符合城市规划外,还应结合铁路枢纽总体规划,设置在便于铁路正线引入的地点,以减少作业干扰。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站址范围的地质、地形等条件,尽量减少车站建设的工程投资,因此车站站址选择应进行综
36、合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客运站与城市中心区及市区主要干道间应有便利的交通联系,系考虑旅客的快速疏散和乘车方便。随着高速铁路的修建,由于列车速度的大幅提高,大大缩短了旅客的旅途时间,而且旅客流量也大幅增长,为满足大量客流的快速疏散和方便旅客换乘城市交通工具,客运站应考虑与城市地铁、轻轨、公交等交通系统有机结合,形成能够立体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方便旅客换乘。3.5.2为保证高平顺性、高精度、小残变、少维修轨道结构的设计、施工和检测维护的需要,高速铁路应建立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三网合一的精密控制测量网络,进行线路勘察、施工放线、线路沉降变形观测、区域沉降观测和评估,满足轨道板铺设及检测评估需要。3
37、.5.3高速铁路在地质勘察方面其精度较普速铁路有大幅度提高,为高速铁路的高平顺性、高稳定性提供可靠基础资料,对区域性沉降地段应开展区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提出评价方法和应对措施。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行车密度的加大,高速铁路系统中所蕴涵的不安全因素也相应加大,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高速铁路应加强安全性设计,应将安全设计、安全评估贯穿于设计全过程。高速铁路路基、桥梁、隧道及轨道等各类结构物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之所以比一般铁路高得多,根本原因是由于高速铁路必须保证高速轨道具有持久稳定的高平顺性。这是因为轨道不平顺是引起列车振动、轮轨动作用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在高平顺性的轨道上,高速
38、列车的振动和轮轨间的动作用力均较小,行车安全和平稳性、舒适性能够得到保证,轨道和机车车辆部件的使用年限和维修周期也较长。反之,即使轨道、路基、桥梁和隧道结构在强度方面完全满足要求,而平顺性不良时,在高速行车条件下,各种轨道不平顺引起的车辆振动和轮轨动作用力将大幅度提高,使平稳、舒适、安全性严重恶化,甚至导致列车脱轨。为保障高速行车的平稳、安全和舒适,必须严格控制轨道的平顺性。高速铁路轨道的高平顺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钢轨的原始平直度公差要小;焊缝的几何尺寸公差要小;道岔区不能有接头轨缝、有害空间等不平顺;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和轨距偏差等局部孤立存在的不平顺幅值要小;敏感波长和周期性不平顺
39、的幅值要小;轨道不平顺各种波长的功率谱密度值都要小。而要达到高速铁路轨道高平顺性,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路基设计和施工必须满足路基的工后沉降小、不均匀沉降小,在动力作用下的变形小、稳定性高等要求。高平顺性、高稳定性的路基是确保轨道高平顺性的前提条件。首先,路基必须严格控制工后沉降。路基的少量沉降可以通过轨道的维修来保持轨道的平顺性,即允许路基有一定程度的沉降。而经验告诉我们,当路基沉降量偏大或沉降速率过大时,势必要造成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的增大,一条经常维修的线路是很难保证其安全性的。因此,为达到轨道少维修的目的,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应越小越好。但允许工后沉降越小,需要投入地基处理的工程费用就会大
40、幅度增加。因此,需要确定一个既满足运行要求,又少维修,且经济上可以接受的允许值。其次,要严格控制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在100m范围内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将直接造成幅值较大的轨道长波高低不平顺,更短范围内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将直接造成路基的稳固和安全。无砟轨道对路基沉降变形,特别是不均匀沉降的要求很严格,对于调高量为26mm的扣件,扣除施工误差+6mm/-4mm,仅有20mm可以调整,再考虑列车运行时需要预留5mm的余量,实际留给运营期间路基沉降的允许调整量仅为15mm,路基的沉降量不大于15mm时才能保证设计的轨道高程。如果沉降量大于15mm,将不能调整到原来的轨面高程。因此,要严格控制路基的不均匀
41、沉降。其三,要控制路基的初始不平顺。这是由于路基的初始不平顺过大,将导致轨道的中长波不平顺。其四,要严格控制各种结构物的变形及工后沉降。应尽量避免不同结构物间的频繁过渡(如桥隧间短路基等),使车、线、桥(或路基、隧道)的组合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2)桥梁的动挠度等变形必须满足高平顺性的要求桥梁的挠度、折角、扭曲等变形直接影响轨道的平顺性,因此,桥梁梁跨的组合、桥梁的刚度及自振频率等设计应满足轨道的平顺性条件。多跨等距桥梁更要严格控制动挠度形成的周期性不平顺,跨度选择应避开敏感波长,尤其要避免形成最不利周期性轨道不平顺。因此,在一般的桥梁设计中,经常采用多跨等距桥梁,便于施工组织,降低工程造价的设计思路,在高速铁路设计中需要有所改变,而应采用小跨度、大刚度、不等距桥梁梁跨设计,这样比较容易满足平顺性条件。(3)有砟轨道道床必须选用硬质、耐磨的道砟,并在铺枕前整平压实选用硬质、耐磨的道砟,并压实道床,对于保证平顺性、提高开通速度、减少道床残余变形积累、降低轨道的养护维修工作量非常有效。近十多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资按时发放民工保障书
- 赠与合同借款租赁问题探讨
- 育苗种子生产合作
- 跑步机预售合同补充协议
- 工程质量保证保函
- 旅游服务合同的合规观察
- 高强度水泥砖供应合同
- 公路工程分包商的劳务
- 品质保证信誉保
- 外贸绿植购销协议
- 专题08: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 铁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实例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
- DB43-T 2927-2024 中医护理门诊建设与管理规范
- 理论力学(山东科技大学)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保险客服正规劳动合同范本
-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
- MOOC 人工智能导论-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第1课 《蓼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大学语文(第四版)》(高职版)
- 京东招聘测评题库答案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