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全套可编辑PPT课件共九章,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异常心理与心理咨询、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大学生的学习、大学生的压力与情绪管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010203目录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冰心一切的财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与健康的心理。

——[瑞士]荣格心语心愿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的概念和本质

心理又称“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是指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现象(一)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大脑,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社会的产物;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一、心理的概念和本质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这种映象本身从外部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心理可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可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心理活动(三)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人民健康更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主题中强调了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人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完整且协调一致,即人格完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相协调。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三)正确理解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动态变化的。只有少数人的心理处于完全健康状态,而且其心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其身体状况、思想观念、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大多数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有轻微的心理问题,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心理健康状态。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三)正确理解心理健康一般来说,心理健康与心理亚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而患有心理疾病则属于心理异常。这里所说的“心理正常”,是指个体能进行正常的心理活动。正常的心理具有三大功能:①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良好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和发展;②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和机构中正常地担负责任,从而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③能使人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进而创造性地改造世界。而“心理异常”,是指个体丧失了具有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示意图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标准如下:“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相互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一、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认为,精神健全且能充分开拓并运用自己的天赋、能力、潜能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这类人所具有的下列特征被公认为心理健康的“最经典标准”:(1)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当的评价。(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4)能与周围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获取知识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能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适度地满足个人的需要。一、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在我国,不同的心理学专家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郑日昌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①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②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③从心理上接纳自己;④面对现实,充满信心;⑤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良好;⑥人际关系良好;⑦学习方法得当;⑧能应对一定的挫折。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主要是指个体具有在经验中学习和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准确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以及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保持一定的学习效率,并能够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通常具有以下情绪表现: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有效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情绪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绪的情景相符合。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意志健全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主要是指个体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水平。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人格完整和谐

人格完整是指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人格和谐是指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之间具有良好关系,趋向合作,而较少产生矛盾和冲突。

人格完整而和谐的个体在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均衡发展,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同一性完好,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五)自我意识完善

自我意识完善主要是指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接纳自己。能够正确地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自我评价,即客观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因自己某些方面强于别人而自傲,也不因某些方面弱于别人而自卑;既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也不回避自己的弱点,能够自我悦纳,做到自尊、自强、自爱;面对挫折与困难,能够正视现实,积极进取,而不自暴自弃。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六)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与人接触,同别人打交道,也就是人际交往。乐于与人交往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待人,乐于助人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七)社会适应正常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环境,包括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与人际环境等;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即使突然遭遇意外或身处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快地进行自我调节,顺应环境变化并保持心理平衡。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八)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个体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形成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匹配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第三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环境变迁首先,大学生要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包括适应气候、饮食、作息时间、语言环境等各个方面。其次,大学生要适应新的人际环境。最后,大学生还要适应个人角色的变化。总而言之,刚刚经历了巨大环境变迁的新生,不仅面临着适应外部环境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自我调适的过程。无论是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还是人际关系和自我角色的适应问题,都会极大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二、学校因素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方面的发展,导致学生的优异仅限于学业成绩。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紧迫性相对较弱,因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投入不到位。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式呆板,内容陈旧,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师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因而不能及时进行有效干预。这种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无法有效地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三、家庭因素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状况三个方面。家庭氛围能综合反映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情感态度,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三、家庭因素

此外,一些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两代人的溺爱,具有依赖性强、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缺乏自控力、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不顾及他人感受、无法承受挫折等特性。这会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从我国经济发展看,农村经济整体相对比较落后,而城市相对比较发达开放,这导致了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不如城市大学生。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快农村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中,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间差距,有助于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四、个体因素(一)人格特征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适应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除遗传因素外,人格特征更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教养方式、社区文化、学校环境等。由于环境因素存在差异,所以每一个体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四、个体因素(二)个体自我认知大学生不断调整自我认知对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优秀群体,其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大学生对客观事实认识不足,其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就会出现矛盾,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四、个体因素(三)心理抗挫能力挫折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无处不在。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面对这些挫折,心理抗挫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可以很好地调适心理,及时消除挫折带来的挫败感;而抗挫折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则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感到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丧失,或产生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

这些负面心理会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四、个体因素(四)睡眠睡眠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普通人群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遭遇过睡眠问题的困扰,睡眠不足或嗜睡均可能导致多种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学者方圆、王路石和陈祉妍曾在2022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7554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睡眠质量的大学生在抑郁和焦虑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睡眠质量较好的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得分均显著低于睡眠质量较差的大学生,且抑郁和焦虑风险也较低。不同睡眠质量状况学生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不同睡眠质量状况学生的焦虑风险检出率四、个体因素(五)无聊无聊是一种“由于知觉到生活无意义而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周浩、王琦、董妍,2012)。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要面对高考,学业压力比较大,时间安排通常比较紧凑,并且旁边有教师或家长时刻监督,因此,他们很少会感受到无聊。而对于刚刚大学的新生来说,他们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时间,不再有教师和家长的时时监督,主要依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如果大学生不能做好时间管理,规划学习目标,可能会长期无所事事,导致终日处于无聊状态。四、个体因素(五)无聊我国学者方圆、王路石和陈祉妍在2022年运用无聊量表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无聊得分与更高水平的抑郁、焦虑有关。根据无聊得分,取得分最高的27%的个体组成高无聊组,取得分最低的27%的个体组成低无聊组,其余样本为中等无聊组。无聊的高、中、低三组在抑郁、焦虑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低无聊组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最低,高无聊组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最高。在抑郁风险检出率上,低无聊组无抑郁风险的人数占比最高,而高无聊组重度抑郁风险的人数占比最高。焦虑风险检出率亦呈现相似的趋势。不同无聊组别大学生抑郁风险检出率不同无聊组别大学生焦虑风险检出率THANKS感谢大家观看Thankyouforwatching第二章大学生异常心理与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0102目录大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咨询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这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心语心愿第一节大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整体而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轻微的心理失调、轻度的心理障碍和严重的心理疾病。前两个层次的心理问题一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心理咨询来解决,而严重的心理疾病则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治。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有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很难迅速转换角色,因而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不适感,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带来的失落感、独立生活方式带来的无助感、人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孤独感、素质教育要求带来的焦虑感等。

(一)环境适应困惑大学生抑郁风险我国学者方圆、王路石、陈祉妍于2022年运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对全国75542个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对生活满意度较高。在抑郁因子上,有78.52%的学生无抑郁风险,有16.54%的学生存在轻度抑郁风险,有4.94%的学生存在重度抑郁风险。……(详见教材P22-25)大学生抑郁风险检出率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必须在适应新环境和新学习方式的同时,以新的身份独立地进入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部分大学生不善交往,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如不懂得倾听他人等),或不会处理人际矛盾,或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候还会被同学孤立,因此容易产生心理困惑或者孤单、无助、苦闷、焦虑等心理不适感。(二)人际交往困惑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一些大学生缺乏恋爱技巧,不懂得如何更好地表达爱,也不懂得如何处理恋爱中的矛盾、冲突等,在追求爱情或经营爱情的过程中,可能因单相思、沟通困扰、校园同居、婚前性行为、失恋、情感报复等问题而产生郁闷、焦虑、恐惧等心理,甚至陷入抑郁情绪。(三)恋爱与性心理困惑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面对大学阶段全新的学习模式,一些大学生可能出现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功利化、学习方法不合适、学习成果不佳等状况,茫然不知所措,进而产生挫败感、自卑感、厌恶感等。(四)学业发展困惑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五)自我意识困惑进入大学后,随着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自我体验变得强烈,自我控制的愿望增强。他们对自我认识充满兴趣,开始对自我发展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他们常思考“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等涉及自我意识的问题。在探寻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可能因自我认识不准确而产生迷茫感、失落感、焦虑感、自卑感等。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六)求职择业困惑面对求职择业方面的诸多问题(如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所选职业与专业不对口、缺乏求职技巧、求职屡遭挫败等)时,大学生往往会产生情绪困扰。特别是“选择读研还是选择求职”“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等就业方向问题,往往会使许多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问题。某心理咨询师对近5年向其寻求咨询的422名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分类后发现:咨询恋爱问题的学生占16.2%,咨询人际关系问题的学生占19.1%,咨询适应问题的学生占7.2%,咨询性格完善问题的学生占13.5%,咨询学习困扰问题的学生占25.57%,咨询就业问题的学生占3.89%;由于疾病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76%;由其他问题引发心理疾病的学生占11.78%。

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

1.神经衰弱是指人体因大脑神经持续性过度紧张而出现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心理异常现象。神经衰弱的症状很复杂,患者往往既有心理症状又有躯体症状,两者夹杂在一起。其主要症状有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低落、心烦意乱、易激惹(一种反应过度的精神病理状态,其常见表现为容易生气、敏感、激动、愤怒,甚至与人争吵不休)、睡眠障碍、心悸、胸闷、肌肉紧张性疼痛等。(一)神经症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

2.癔症癔症是人体因精神刺激、不良暗示而出现感觉或运动机能障碍、意识状态改变的一种异常现象。大多数发病的青年人具有以下共同特点:情绪强度高,即情感反应过分强烈,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有高度的受暗示性,即很容易受他人言语、行动、态度的影响,并产生相应的联想和反应。癔症患者发作时通常有以下表现:号啕大哭、喊叫、捶胸顿足、撕扯衣服、双目紧闭、突然失声或失忆、肢体突然不能活动等。(一)神经症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

3.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两种形式。广泛性焦虑患者通常有如下表现:在无明确客观原因的情况下持续紧张或担忧,坐立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急性焦虑患者通常有如下表现:突然或反复出现莫名的恐慌和不安,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至数十分钟,常伴有心慌、呼吸急促、眩晕、四肢无力、浑身出汗等症状。焦虑症的产生与个体的遗传素质、性格特点和自我认知有密切联系。(一)神经症大学生应学会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和焦虑症。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学会观察是否出现躯体障碍。正常的焦虑情绪是人们面对压力时的正常反应,它的产生并不会伴随躯体障碍。而焦虑症患者除了在正常情况下(如面临考试、遇到危险等)产生焦虑情绪外,还常在没有明确的现实威胁的情况下产生焦虑情绪,且一般伴有躯体障碍,如胸闷、肌肉酸痛或麻木等症状。(2)学会分辨自己的焦虑情绪是否“过多”“长期”“不必要”,以及这种焦虑情绪是否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不能专心上课、不能正常学习、不能正常交往等。若焦虑情绪持续时间短或偶尔出现,并未给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则通常为正常的焦虑情绪。(3)学会区分焦虑的程度是否与客观事实相匹配。若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明显不相匹配,则可能为焦虑症。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

4.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之间的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强迫症的常见症状如下:一些毫无意义的,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观念、意向或行为等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往往能认识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来源于自身,并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这些想法或冲动。强迫症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种:强迫行为,如反复计数、反复洗手、反复询问、反复查看门窗是否关闭等;强迫观念,如强迫性地回忆、强迫性地产生对立观念等。患者明知不必要,也没有意义,但难以摆脱。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一)神经症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

5.恐惧症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或场景产生持续、紧张和毫无理由的惧怕心理,从而产生回避反应。患者的惧怕心理和现实情形并不相符合。其明知这种反应不合理,但是仍会反复产生这种反应,并难以自控。常见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广场恐惧症、人际交往恐惧症、密集物体恐怖症等。大学生常患的恐惧症是社交恐惧症。恐惧症常急剧发作,患者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恐惧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治疗的关键是让患者不回避引发痛苦的某种刺激,并在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尝试去面对它,适应它,克服它。(一)神经症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二)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社会文化背景的正常范围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人格障碍患者因人格内容异常、行为倾向性严重紊乱而感到痛苦,或者使他人遭受痛苦,甚至给他人、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二)人格障碍(1)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患者的主要表现如下:①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不信任;②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或认为别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因此过分警惕或怀有敌意;③遇挫折或失败时,埋怨、怪罪他人,推诿责任,强调自己有理,夸大他人的缺点或失误;④常有病理性嫉妒心理,如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⑤易记仇,常有回击、报复之心;⑥易感委屈,自我评价过高。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二)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奇特,衣着另类,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为特点。患者的主要表现如下:①性格明显内向,独来独往,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在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②面部表情呆板,对人冷漠,对批评和表扬无动于衷,缺乏情感体验,甚至不通人情;③常不修边幅,衣着另类,行为古怪,与社会格格不入;④说话时逻辑混乱,语意表达不清;⑤爱幻想,脱离现实。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二)人格障碍(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患者的主要表现如下:①经常旷课或旷工,不能维持持久的学习或工作;②对家庭成员缺乏爱和责任心,待人冷酷无情;③经常撒谎,以获私利或取乐;④缺乏自我控制力,易激惹,并有攻击行为;⑤无道德观念,对善恶是非缺乏正确判断,在生活中不吸取教训,伤害他人后无内疚感;⑥极端自私或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以恶作剧为乐,无羞耻感,这令其家属、亲友、同学、邻居感到痛苦。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4)冲动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为特征,常有明显的冲动行为,故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患者的主要表现如下:①情感不稳定,易激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可因点滴小事爆发强烈的愤怒情绪或实施攻击行为,难以自控,且事前难以预测,发作后又对自己的言行感到懊悔不已,但又不能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②人际关系不稳定,时好时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③情绪发作时,对他人有攻击行为,也可能自伤、自杀等;④做事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虎头蛇尾,很难坚持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某件事。(二)人格障碍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5)表演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用夸张言行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患者的主要表现如下:①情感体验较肤浅,情感反应强烈且易变,常感情用事,根据自己的好恶判断事物的好坏;②爱表现自己,言行夸张、做作,犹如演戏,常哗众取宠,危言耸听;③常渴望被表扬和同情,受不了批评,爱撒娇,任性,急躁,心胸较狭隘;④以自我为中心,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不能如愿时则表达强烈的不满;⑤易受暗示,意志力较薄弱,容易受他人影响或诱惑;⑥爱幻想,表达客观事实时易掺杂幻想情节。(二)人格障碍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6)强迫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以过分严格要求自己或他人、追求完美为特征。患者的主要表现如下:①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严、过高,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否则会感到焦虑不安;②拘泥于细节,甚至对生活小细节也要求程序化;③常有不安全感,往往反复考虑某个问题,唯恐出现差错;④固执,专制,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办事,否则就感到焦虑;⑤遇到问题时常犹豫不决,推迟或逃避做决定;⑥常过分节俭,甚至吝啬;⑦责任感过强,过分投入学习或工作,在工作中常缺乏快乐和满足感,相反,常产生悔恨和内疚情绪。(二)人格障碍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三)精神疾病

1.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心境障碍”,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如下:情绪高涨和低落,且伴有相应的思维改变和行为改变。这类疾病包括抑郁症、躁狂症和躁郁症。仅有抑郁发作和仅有躁狂发作的分别称为抑郁症和躁狂症,两种都有的叫作躁郁症。此病大多出现在青年期。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三)精神疾病

1.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如下:情绪极度低落,感到悲伤,意志力减退;对周围的一切均不感兴趣,甚至忽视自身的外在形象与健康,整天无所事事地坐着或终日昏睡;乏力,行为迟缓,有明显的思维阻滞、注意力减弱、烦躁、失眠等现象;产生罪恶感,动作减少,丧失心志,甚至有死亡或自杀的想法;可能出现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及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等紊乱的症状。躁狂症的临床表现如下:兴高采烈,情绪激昂,思维奔逸,精力充沛,意志增强,眨眼动作减少,肢体动作增多,自我评价过高,等等。意志力减退:由于神经系统机能脆弱、心情抑郁、焦躁等,个体缺乏坚持性(即在行动中坚持决定、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以达到行动目的的一种品质),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废,在行为上总是朝三暮四,有始无终,即使有目标也总是难以坚持到底。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三)精神疾病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为一类精神疾病的总称,因为具有精神分裂的共同症状而得名基本特点是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不协调,甚至互相分离;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思维松散、联想不合逻辑、妄想、情感不恰当或过于平淡、社会功能缺损等。三、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三)精神疾病

(1)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患者多数是性格孤僻、懦弱,不喜欢人际交往的学生。患者早期常有失眠、头昏、头痛、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等表现,并逐渐出现反应迟钝、不与人交往、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对生活没有任何期待等症状;随后,通常出现不愿意上课或学习、对人冷漠、整天呆坐或蒙头大睡、偶尔情绪激动等行为表现。

(2)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多发生于青春期。患者发病之前,通常性格乖戾,情绪波动大,敏感而多疑,富于幻想。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很快,几天内就可达到高峰。患者的主要症状如下:思维紊乱,语言表达不连贯,常发表一些不合逻辑的言论,或追问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很难与人交谈;个性色彩明显,情感波动很大,变化无常,时笑时哭,常无缘无故大发雷霆;意志力薄弱;动作无意义。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多发生于18-25岁。其症状主要有木僵状态与兴奋跳动两种,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交替出现。第二节

心理咨询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心理咨询是指在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运用咨询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向有心理问题的求助者提供帮助,挖掘求助者本身的潜在能力,改变求助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进而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求助者心理良好适应和协调发展的过程。其中,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求助者(也称“来访者”),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心理咨询的任务在于给求助者一次机会,使之能够探究、发现和寻求一些令他们活得更满足的方法。二、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一)心理咨询不同于日常安慰心理咨询者要帮助求助者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生活智慧,以使求助者更好地应对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心理咨询不同于日常安慰,就在于它不仅要让求助者开心,更要促使求助者自我探索和不断成长。二、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二)心理咨询会尽量保护隐私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它既是咨访双方确立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的前提,也是咨询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这一原则要求咨访双方不得在没有经过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将对方在咨询场合下的言行和相关信息泄露给任何单位或个人。二、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三)心理咨询强调助人自助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不求教育他人,而求开导他人,不能包办代替,而应减少求助者的依赖性,增强求助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意志做出决策,使他们从“他助”转向“自助”,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二、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四)心理咨询很难立竿见影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包含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求助问题的澄清、求助问题的分析、求助者的个人探索、咨询目标和方案的探讨与确定、咨询效果的评估、咨询方案的灵活调整及咨询结束等环节。短程的心理咨询需要几周时间,中程的需要几个月,而长程的则需要几年时间,三、心理咨询的种类(一)发展性咨询和健康性咨询1.发展性咨询主要适用于无明显的心理冲突且基本上能适应环境的健康人群。发展性咨询的目的是使求助者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从而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主要适用于有一般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或严重心理问题的人群。这类人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烦恼和压力,或者有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且社会适应能力受到了影响。心理咨询师主要针对求助者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不良提供帮助,目的是排除求助者的心理困扰,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其适应能力。2.健康性咨询三、心理咨询的种类(二)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1.个别咨询是指由一位心理咨询师为一位求助者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的咨询类型。个别咨询的形式灵活多样,着重解决求助者个人的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类型。2.团体咨询是相对于个别咨询而言的,是指心理咨询师将具有同类心理问题的求助者组成小组或较大的团体后,对其进行集体指导。当咨询人数超过20人时,一般可分小组进行。在团体咨询中,求助者可以通过相互观察、学习、交流和鼓励,进行自我探索,在团体互动中形成新的行为模式,从而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一、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弗洛伊德创建的第一个系统解释心理病理学的理论流派。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及无意识(即潜意识)……二、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沃森、斯金纳等……三、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为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四、认知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认为,个体的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其内在的错误认知……(详见教材P29-30)四、心理咨询的作用认识问题根源纠正错误观念深化自我认识学会面对现实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一)(二)(三)(四)(五)THANKS感谢大家观看Thankyouforwatching第三章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010203目录人格概述需要气质0405性格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丧失人格的诗人比没有诗才而硬要写诗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法]雨果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李苦禅心语心愿第一节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内涵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它与每个人的行事风格或行为模式密切相关,由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塑造而成。在中文中,人们也常用“个性”一词代替人格,两者并无区别。人格二、人格的结构人格倾向性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个体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受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格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一)人格倾向性人格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二、人格的结构人格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例如,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都会向其伸出援手。(二)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特征在个性结构中并非孤立存在,它受到人格倾向性的制约。三、人格理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有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驱动力自我—驱动力超我—驱动力(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唯一与生俱来的人格结构,由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行事,而不顾及任何生理上或社会性的限制,并要求立即得到满足。人们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由本我发展出了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行事,在社会所容许的范围内满足本我的需要,管制不被超我所容许的冲动,指导自己的行为,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

超我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内化而形成的,是我们通常说的良心、理性。它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制,诱导自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使个体向理想努力,以形成完善的人格。它遵循理想原则行事,凡不符合超我要求的活动将引起良心的不安、内疚甚至罪恶感。三、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倾型或外倾型与智力水平的高低无关,不能成为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和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因素。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倾型人格;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倾型人格。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兴趣广、易适应环境;重视主观世界,爱思考、善内省、做事谨慎,但孤僻、缺乏自信、害羞、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外倾型内倾型三、人格理论(二)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

1.一般态度类型

荣格指出,个人的心理活动有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机能。感觉(感官知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你它是什么;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方和向何处去。三、人格理论(二)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

2.机能类型

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组合,荣格描述了八种性格类型。

外倾思维型:看待事物客观冷静,习惯按固定规则行事,善于思考问题但固执己见,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

内倾思维型:喜欢独来独往,爱幻想,缺乏实际判断力,社会适应性差,情感压抑。三、人格理论(二)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思维压抑,情感外漏,多愁善感,外界细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情绪波动;爱交际,希望寻求与外界的和谐。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思维压抑;情感深藏;沉默寡言;感知敏锐,有思想。三、人格理论(二)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直觉压抑,寻求享乐,追求刺激,情感浅薄,社会适应性强。外倾感觉型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世界中,对外界淡漠,具有浓厚的艺术气质。内倾感觉型三、人格理论(二)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异想天开,富于创造性,但喜怒无常,好改变主意,喜欢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决定。外倾直觉型偏执,喜欢做白日梦,观点新颖,但脱离实际。内倾直觉型三、人格理论(二)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三、人格理论

(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理论

艾森克以内-外倾、神经质与精神质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于1975年制定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他将内-外倾和神经质(稳定和不稳定)作为两个互相垂直的人格维度,绘制成人格结构图。从图上不仅可以看出人格的四种类型(稳定外倾型、稳定内倾型、不稳定外倾型和不稳定内倾型)范围内所包含的8种人格特质,还可以根据个体人格问卷中某一高分数的特质,看图查出其所属的人格类型,或从其维度的结合预测某个体可能会出现的特定的人格问题。第二节需要一、需要的种类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一)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是人和动物的最基本的需要,如进食、饮水、运动、休息、睡眠、觉醒、排泄和性等。它们是保护和维持有机体生存和繁衍种族所必需的。生理性需要的满足,在医疗实践中更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性需要并非与生俱来,它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如对交往、关怀、爱、求知的需要等。社会性需要得不到满足,虽然不会直接威胁个体的生命,但可能导致其心理或躯体疾病。一、需要的种类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物质需要主要指个体对衣、食、住、行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个体的这种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且以占有这些产品来获得满足。例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都是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主要指个体对一定的文化、艺术、科学知识、道德观念、政治信仰、宗教信仰和社会交往等活动的需求。例如,人们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国内外艺术品的欣赏、对爱的追求等都是精神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等方面的生理要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要,这类需要如果不能得到满足,人类就不能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推动人们行为活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生理需要如果不能得到满足,人类就不能生存。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人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财产丧失的威胁、避免疾病的侵袭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希望从事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安全需要的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主题中,提出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需要。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爱与归属的需要爱的需要,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护与关注,无论是亲人之间、朋友之间,还是陌生人之间;

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群体的感情,我们都希望在群体中得到接纳、鼓励及支持。“爱与归属的需要”是一种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更细致、更难以捉摸的需要。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四)尊重需要

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例如,人们总是对个人的名誉、地位、人格、成就和利益等抱有一定的欲望,并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体会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叫自我成就需要。它是指一个人希望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亦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要。

第三节气质一、气质的内涵

气质是人格心理特征之一,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或性情。它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发生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气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上的差异,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有着某种独特气质类型的人,常在不同场合、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我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体现的就是气质的稳定性特点。一个人的气质在一定条件影响下可以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只是这种改变比较缓慢且不易察觉。天赋性稳定性可变性二、气质的类型及其表现特点

多血质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具有活泼好动、敏感、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转换等特征。这类类型的大学生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性情活泼,善于交际。但是他们的情绪不够稳定,情感丰富且容易外露,情感体验不深刻。(一)多血质二、气质的类型及其表现特点

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很早就观察到人有不同的气质,他认为人体内的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与人的气质有着密切关系。希波克拉底根据人体内的这四种体液的不同比例,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二、气质的类型及其表现特点

黏液质属于缄默安静的类型。具有稳重、反应缓慢、忍耐性强、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集中等特征。这类气质的大学生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之事,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都能表现出较强的自制力。但是,由于他们过于谨慎,习惯于墨守成规,所以不善于随机应变,做事缺乏灵活性。(二)黏液质二、气质的类型及其表现特点(三)胆汁质

胆汁质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具有性情直率、兴奋性强、反应迅速、性情急躁、精力旺盛等特征。

这类气质的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但自制力较差,比较粗心,容易感情用事,有时会有刚愎自用和鲁莽的表现。二、气质的类型及其表现特点

抑郁质属于呆板而羞涩的类型。具有情感体验深刻、孤僻清高、敏感、善于观察别人不易察觉到的事物等特征。

这类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在生理上难以忍受或大或小的紧张气氛,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情感细腻而脆弱,常因小事引起情绪波动,但极少外露自己的情感;与人交往时,显得腼腆、扭捏,在陌生人面前很拘束,喜欢独处;兴趣、爱好不广,有孤僻表现。3.黏液质(四)抑郁质

胆汁质的人性急,当时就与检票员吵了起来,并不顾阻拦强行闯了进去;

多血质的人机灵,趁着检票员没注意,悄悄溜到了楼上,恰巧有空位,就坐下来看戏;

黏液质的人性情沉稳,做事有耐心,从不越雷池一步,此时,他按照检票员的要求,耐心地等待,直到第一场结束中间休息时才进去;

抑郁质的人感到十分沮丧,再也提不起看戏的兴致,转身回家去了。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故意让四个不同气质的人一起去看场戏剧,以观察其反应。四人到了戏院时,戏已经开演了。按照戏院规定,演出开始后,观众一般不能再擅自入场走动。检票员建议大家暂时在大厅休息等候,待第一场结束中间休息时再进去。三、大学生应如何看待自己的气质特征(一)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任何类型气质都既有其优点,同时也有其缺点。(二)气质类型不影响智力水平的高低。心理学研究表明,气质类型并不影响个体智力水平的高低。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气质的人都有取得伟大成就的事例。虽然气质类型并不影响人的智力水平,不影响人的成就高低,也没有好坏之分,但其对个体的职业选择有着较大的影响。第四节性格一、性格的内涵

性格是人的稳定的人格心理特征。这是因为,一方面,性格是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文化教育影响及自身的实践锻炼下,长期塑造而成的;另一方面,这种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贯穿于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在不同的情境中都会表现出来。性格的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对于气质来说,性格的可塑性更强,变化更大。二、性格的特征性格的特征由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等方面组成,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大千世界复杂的性格类型。(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包括:①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②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③对自己的态度的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水平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包括:①对行为目的的明确程度的特征;②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③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④在紧急或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存在情绪波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心境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认知事物时,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喜欢的三个性格特点是诚实、幽默、能理解他人。此外,不少大学生表示,有责任感、有爱心、温和也很重要。第五节

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一、优化个性结构

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塑造,需要通过不断改善不足,从而逐渐达到自我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大学生要不断地探索和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个性类型和特点,扬长避短,逐步优化自己的个性。。二、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是指是指个体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要求,主动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学习及行为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并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调控。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只有亲身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才能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社会的认同和理解,真正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最终都要在这一舞台上扮演自己的角色,只有到社会生活中去锻炼,才能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四、多交益友

□真诚热情

在人际交往中,待人真诚热情是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真诚能促进沟通。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热情。四、多交益友

□彼此信任

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你信任他人,他人才会对你重视。”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四、多交益友

□赞赏对方在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愉悦感,能够更好地接受对方的态度、观点。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赞赏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五、培养高雅的兴趣

对大学生而言,在保证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应该发展健康、高尚、有益于知识增进和性格培养的兴趣。THANKS感谢大家观看Thankyouforwatching第四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010203目录自我意识概述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自己的优点的,他们能看出自己超过别人的地方,但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越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法]卢梭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老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心语心愿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一、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及自己同周围环境关系的认知、体验和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于1890年把自我划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美国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第一次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了自我意识中主我与客我的关系。一、什么是自我意识约哈瑞窗口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和哈林顿·英格拉姆提出的。他们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由4个领域构成:(1)公开的自我。这部分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2)盲目的自我。这部分别人知道,但自己不知道。(3)秘密的自我。这部分自己知道,但别人不知道。(4)未知的自我。这部分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需要一些契机才能被激发出来。一、什么是自我意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由这4部分构成,但每个人这4部分的比例是不同的。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的增加,这4个部分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约哈瑞窗口理论模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不一样了吗?请根据自身情况,举例说明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自我控制自我体验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自我认知

1.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观念,主要涉及“我是谁?”“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等问题。

2.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如自尊、自信、自卑等,主要涉及“我是否相信自己?”“我是否尊重自己?”等问题。

3.自我控制

是指个体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活动或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涉及“我应该做什么?”“我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人?”等问题。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二)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材、容貌和性别等的认识,以及对生理病痛、温饱饥饿等的感受和体验。它使个体把客观事物与自己区分开来,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心理品质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情绪、性格、气质、能力等的认识、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角色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在客观环境及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责任等的意识。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三)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1.现实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和标准出发,对自己实际状况(包括自己的生理特点、人格特点、行为特点等)的认识。3.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实现的比较完善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理想自我对个体的认识、情绪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过大,以至于根本无法达到,那么个体就会产生挫败感,并逐渐累积成自卑感。2.投射自我又称镜中自我,是个体认为的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他人对自己形象的看法。如果现实自我与投射自我大体上一致,那么个体就会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反之,个体很可能会出现自我认同混乱,进而导致人格障碍。第二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增强自我认识途径增多自我评价趋于客观自我体验丰富、敏感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一)(二)(三)(四)(五)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思我与行我的矛盾(二)(一)强烈的自我改变意愿与意志品质滞后的矛盾(三)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容易盲目做出从众行为。(三)自我迷失表现为自我拒绝、自我否定、对人际关系敏感、对奉承反应过度、逃避集体、过度防御、矫饰优越等。(二)自我评价偏低对自己有着不切合实际的高估,过于自我接受,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着强烈的优越感和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心,在行为上容易表现出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习惯让别人服从自己、迁就自己,行动目标过高等。(一)自我评价偏高第三节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一、健康的自我意识的标志(1)能比较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2)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协调一致,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整合。(3)既能保持自身独立,又能很好地与外界协调。(4)能认清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并积极寻求自我发展。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完善

(一)正确认识自己

1.自我认识的内容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既要正确认识生理自我,也要正确认识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也要认识到自己的劣势。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完善

(一)正确认识自己2.自我认识的途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1)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及他人的评价认识自己。(2)通过内省认识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非都是符合实际的,因而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还需要经常地反省自己。(3)通过活动成果认识自己。通过自己的活动成果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往往是较为客观的。

1.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①不要单纯比较行为结果,而应将行为的前提条件和结果一并比较;②不要拿不可变因素相比,而要比较可变因素,并且用比较的结果激励自己,促进自我发展;③不要同与自己相差太远的人比较,如不和姚明比身高、不和马云比财富,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自卑。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完善

(二)积极悦纳自己

2.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消除自卑、树立自信,使人奋发向上。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的优缺点。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完善

(二)积极悦纳自己3.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自我期望是指个人在进行某项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

自我期望值与实际成就之间有无差距会使人产生“成功”和“失败”两种情绪体验。要学会调整期望值,树立合适的理想和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只有把自我期望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期望值符合现状、适合自己的发展,才能使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理想,从而认可自己。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完善

(二)积极悦纳自己4.理智、乐观地对待自己理智、冷静地对待自我是要求大学生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自我,平静而又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矛盾,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以消极回避的态度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无休止的怨恨、自责以至厌恶来否定自我。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完善

(二)积极悦纳自己1.培养良好的意志力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当一个人有良好的意志力的时候,无论面对诱惑还是面对挫折,都能不忘自己的初心。相反,一个缺乏意志力的人,往往难以承受挫折或抑制诱惑。大学生应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力,使自己能自觉主动地认清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完善

(三)有效控制自己2.培养坚定的自信心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完善

(三)有效控制自己自信的人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相信自己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目标,因此遇事有主动精神。同时,一个自信的人也必然相信自己的文化传承,以拥有自己的文化而倍感自豪。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可从以下几点做起:①大胆、积极地表现自己的长处,从小事、容易成功的事做起,通过小的成功来增强自信;②树立恰当的目标,由近及远,由低到高,逐步加以实现;③坚持每天记下一件成功的、可以增强自信的事;④学会积极争取他人的帮助,增强成功的概率;⑤淡化失败的体验,从积极方面去总结失败、吸取教训,将失败变为成功之母;⑥相信自己有能力干好每一件事,不断告诉自己“我能行!”“我能做到!”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完善

(三)有效控制自己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主题中明确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推广出去,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完善

(四)不断完善自己(1)“游刃有余的我”,即不给自己提出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而是给自己设计可以达到但又不能轻易达到的目标。(2)“独一无二的我”,即不人云亦云,不在刻意模仿中迷失自我,而是在接受自我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展示出自己的特色。(3)“极具内涵的我”,即立足现实,选择适合自己的正确人生道路,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社会欢迎的我”,即立身行事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得到社会认可。THANKS感谢大家观看Thankyouforwatching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010203目录学习心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激励大学生的学习障碍及调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英]雪莱心语心愿第一节学习心理一、有关学习的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首先提出来的,后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赫尔、斯金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较为完整且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条件反射来解释学习过程,它阐明了学习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一)联结理论一、有关学习的理论

(二)认知理论(1)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强调在顿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学说认为,学习并非是不断尝试的渐进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结果。这种顿悟不是对个别刺激产生反应,而是对整个情景、对对象间整体关系理解的结果,表现为旧结构(格式塔)的突然解体与新结构的豁然形成。一定的经验积累是产生顿悟的前提。(2)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受格式塔理论的影响。他认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他还强调内在强化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习过程是不断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多次尝试中,有的预期被证实,预期的证实就是一种内在强化,即由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3)美国著名认知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他强调学生的发现学习,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他也非常重视内在动机与内在强化的作用。一、有关学习的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罗杰斯是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应该包括人的情感,而非仅仅涉及知识。②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③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要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⑤教师的角色只是起到促进者的作用。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一)既定的学习内容大学生的学习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各学科的知识体系,由国家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的,其学习内容反映了国家、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二)集中的学习时间

大学生学习主要是在校学习,时间相对比较集中,有教师指导,以系统掌握知识和经验为主。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学习有周密的计划、有科学的组织、有严格的程序。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三)可控的学习过程

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受既定学习目标的制约,又受教师指导的限制,并在很大程度上由教师教授的程序所决定。

当然,大学生学习过程本身的这种受控性并不是无限度的。因为要科学地控制学习过程,必然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否则,是无法收到好的效果的。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方式。罗杰斯认为,教育要收到好的效果,就不能仅是按照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死板地进行,也不能机械地指导学生如何去想,如何去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