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_第1页
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_第2页
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_第3页
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_第4页
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西 安 邮 电 大 学 毕 业 论 文题 目: 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 院 (系): 人文社科学院 专 业: 社会工作 班 级: 社工1001班 学生姓名: 石薛莹 导师姓名: 李华 职称: 讲师 起止时间:2014年3 月6日至2014年6月 11日西 安 邮 电 大 学毕 业 设 计 (论文) 任 务 书学生姓名 石薛莹 指导教师 李华 职称 讲师 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 专业 社会工作 题目 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 一、任务与要求通过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原著,和一些二手研究资料,以及相关研究论文,在认真思考和反复探究的基础上,整理出亚里士多德对该问题的论证过程,并能够对古希

2、腊人如何理解城邦、人自身、幸福、政治、正义等问题获得全面的理解。 成果形式是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 二、参考资料图书: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著,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第一版;政治思想史,奥克肖特著,秦传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西方幸福论,冯俊科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严群著,张君劢,张东荪校, 商务印书馆,2003年。期刊:复旦大学学报、苏州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论坛、道德与文明、国外理论动态、学术月刊、文史哲等。 三、主要

3、仪器及材料计算机、图书、期刊、网络、打印机。 四、工作计划(时间进度) 2014年3月 拟定提纲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4年4月 完成初稿 2014年5月 完成二稿 2014年6月15日 定稿 开始日期2014年03月06完成日期2014年06月11院(系)主任(签字)2014年月日西 安 邮 电 大 学毕 业 设 计 (论文) 工 作 计 划 学生姓名石薛莹指导教师李华职称讲师院(系)人文社科学院专业社会工作题目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工作进程起 止 时 间工 作 内 容第1周3.63.12完成知识储备,认真复习社会工作有关章节内容第2周3.133.19掌握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渊源,提交毕

4、业设计开题报告。第3周3.203.26梳理论文大纲结合开题报告准备论文初稿的写作。第4周3.274.2查阅资料了解并整理城邦的思想。第5周4.34.9整理完善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的具体内容。第6周4.104.16结合指导老师建议完成初稿。第7周4.174.23与指导老师讨论初稿内容及逻辑,并进行中期检查。第8周4.244.30完成中期汇报表,并结合指导老师意见再次修改初稿。第9周5.15.7上传中期汇报表及初稿至毕业设计系统。第10周5.85.14再次结合指导老师意见修改初稿并形成二稿。第11周5.155.21与指导老师沟通完善毕业论文。第12周5.225.28毕业设计论文。第13周5.296

5、.4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14周6.56.11 完成毕业设计答辩。西安邮电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人文社科 院(系) 社会工作 专业 10 级 01 班课题名称: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 学生姓名: 石薛莹 学号 09102018指导教师: 李华 报告日期: 2013年3月28日 1 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及应用现状综述:(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经济的高速增长却不一定能带来人们幸福感的同步增长,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主任王绍光在国民幸福论坛上所做的报告。幸福一直是古今中外所有人的追求,但在当今社会,人们却普遍不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大家都在思考,与幸福相关的是物质或是精

6、神层面,抑或是其他方面。亚里士多德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认为幸福是至善,是一种终极目标, 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 亦是“一生”的概念。在此之后,他就如何达到幸福进行了探索,研究什么样的城邦构建、政体制度、公民德性培养能使得城邦中的公民获得“个人的善”,继而,达到“社会的善”。亚里士多德“至善”幸福观与近现代某些追求物质满足的幸福观有很大不同,对当今社会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2)应用现状综述:理论综述。关于幸福的探索亦有很多。余纪元在亚里士多德论幸福一文中认为对于幸福,亚里士多德真正关心的是作为心灵活动的属性的幸福,因而幸福是实践智慧与伦理德性的活动。同时对于城邦,他认为亚里士

7、多德要讨论的是真实的可过的生活。复旦大学何良安博士在为了幸福一文中则从“德性”上分析幸福,在规则伦理的背景下追寻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认为人的目的之和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幸福。不论是心灵活动的属性抑或是人的目的之和,在他们看来幸福都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并没有联系“城邦”进行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只有成为城邦的一员,人的本性在城邦生活中才得以充分显现,才能达到至善。本文将推进层面,重点论述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继而探索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现状综述。幸福这个问题似乎成了伦理学家有意回避的难题。然而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却从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因为这是有关人之存在的根基问题。

8、不同阶层的人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有人认为幸福是物质的满足,有人认为幸福是心灵的宁静,还有人认为幸福是社会应当给予自身的一种安全感。正是由于这些对幸福纷繁复杂的看法,明白幸福的本质才更为重要。2 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解决的思路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1)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幸福的本质是追求人的“至善”。“至善”是合乎人德性的一种活动,从德性中探求人幸福的本质。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的起源、本质及目的的看法与分析。从而推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们对幸福的看法皆不同。在现在社会中,如何做才能达到所谓的“幸福”。(2) 解决思路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幸福观有何改变,幸福

9、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比较各种幸福观,寻求幸福本质。并找出与幸福相关的事物或与幸福相联系的体制等。幸福与城邦的关系是什么。寻找城邦的发展,找出城邦的本质等从而证实人只有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完善自身,以便论证城邦存在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在探索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分析古希腊人对城邦的看法以及城邦的存在对幸福的意义。从而由点及面,得出其他城邦的观点,继而探索城邦与个人幸福的本质关系。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都会引起人们对幸福观点的改变,国内外关于幸福观的研究现状可以指导我们挖掘各种幸福观的价值所在,从而

10、为我们所用。(3) 可行性分析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城邦是以至善为最终指向的,而城邦主要是城邦的政治生活的善,城邦政治生活的终极目的是使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何为至善?政治生活的至善又是怎样的?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对幸福本质的研究和探讨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幸福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在探寻幸福的思考中,有前人丰富的理论指导。余纪元在亚里士多德论幸福一文中对幸福与城邦的思考对我们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复旦大学何良安博士在为了幸福一文中则从“德性”上分析幸福,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认识幸福。由于有前人的理论引导,所以更容易探求幸福的本质。“你觉得你幸福吗?你所期待的幸福又是什么?”

11、当今社会,幸福亦引起了多方面的注意,如央视所做的关于幸福定义的调查。那么幸福与城邦的关系又是什么呢?现实生活本身需要这种研究,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很多人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做过深入的探索,本文从幸福观出发,引出城邦与幸福的关系,并探求这种幸福观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这些利于此文的顺利完成。3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1)2014年2月25日2013年3月10日:查看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等书籍;(2)2014年3月11日2013年3月24日:充分利用网络电子资源做好资料收集并对有用资料进行筛选,认真提取论文所需资料准备完成论文大纲;(3)2014年3月25日2013年3月29日:提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2、4)2014年3月30日2013年4月25日:在分析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开始撰写毕业论文;(5)2014年4月26日2013年4月30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修改论文并初步形成毕业论文初稿;(6)2014年5月1日2013年5月30日:仔细修改论文、整理规范论文格式,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7)2014年5月31日2013年6月8日:进行后期检查,完成毕业论文,定稿,打印;(8)2014年6月9日2013年6月15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4 指导教师审阅意见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说明: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 正式开始的第1周周五之前独立撰写

13、完成,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西安邮电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成绩评定表学生姓名石薛莹性别女学号09102018专 业班 级社工会1001班课题名称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课题类型毕业论文难度难毕业设计(论文)时间2014 年3 月6 日6 月11 日指导教师李华(职称 讲师 )课题任务完成情况论文 10914 (千字); 设计、计算说明书 0 (千字); 图纸 0 (张);其它(含附件):无指导教师意见分项得分:开题调研论证 分; 课题质量(论文内容) 分; 创新 分;论文撰写(规范) 分; 学习态度 分; 外文翻译 分指导教师审阅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评阅教师意见分项得分:

14、选题 分; 开题调研论证 分; 课题质量(论文内容) 分; 创新 分;论文撰写(规范) 分; 外文翻译 分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验收小组意见分项得分:准备情况 分;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分; (操作)回答问题 分验收成绩:验收教师(组长)(签字): 年 月 日答辩小组意见分项得分:准备情况 分; 陈述情况 分; 回答问题 分; 仪表 分答辩成绩: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成绩计算方法(填写本系实用比例)指导教师成绩 () 评阅成绩 () 验收成绩 () 答辩成绩 ()学生实得成绩(百分制)指导教师成绩 评阅成绩 验收成绩 答辩成绩 总评 答辩委员会意见毕业论文(

15、设计)总评成绩(等级): 系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系(签章) 年 月 日备注西安邮电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续表)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目 录摘 要IIAbstractIII1引言12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12.1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时代背景22.2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论渊源23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基本理解33.1人是理性的动物33.2人是政治的动物44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54.1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城邦与幸福的关系64.2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城邦与德性的关系64.3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德性与幸福的关系64.4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实现条件75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们对幸福观的不

16、同看法及对比85.1乌托邦式幸福观与其区别85.2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其区别85.3当代幸福观与其区别96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局限性及其时代价值106.1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局限性106.2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时代价值107结论11致 谢12参考文献13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充分印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经济的高速增长却不一定能使人们幸福感的同步增长。幸福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那么,何为幸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于幸福这个问题的思考,提供给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随着古希腊城邦体制的发展以及哲学探索的关注点由自然转向了人本身,亚里士多德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即幸福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是至

17、善,亦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他看来,人是既是理性动物又是政治动物,只有在公正与友爱的环境下,坚持中道的原则与追求思辨的生活,才能实现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而城邦幸福的实现,最基本的便是构建优良的城邦政体,因为人类是自然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不论城邦是社会团体还是部落联盟,其目的都是促进善从而达到至善。亚里士多德幸福论不单单停留在城邦与个人幸福之上,还包括了公民个体幸福与城邦整体幸福的关系,以及公民在城邦生活中应具备的品质。此外,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们对幸福观的看法亦不同,乌托邦式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式幸福观以及当代式幸福观与亚里士多德式幸福观有一定的不同,对这些幸福观,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同时,我们也将

18、附带考察并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试做比较。最后,针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我们不但要看到其阶级与思维的局限性,更要看到其时代价值。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幸福观 城邦 德性 至善AbstractRapid economic growth does not necessarily make people happier, which has been fully confirm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We have been pursuing happiness all the time,but, what is happiness? Aristo

19、tle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was thinking of this problem and giving us a unique perspectiv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Greek city- state system and the focus of philosophical inquiry turned to the human from the nature,Aristotle presented his concept of happiness on the basis of pre

20、vious thinkers,namely, happiness is virtuous reality activity,is supreme virtues and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life. In his opinion, human are both rational and political animal, and only when we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moderate and pursuit the speculative middle life in a fair and friendly enviro

21、nment,can we achieve personal and the city- state happiness. To achieve the city-state happiness, the most basic is to build an excellent city-state regime, because humans are naturally tend to the polis life. No matter polis is social organization or tribal alliance,its purpose is to promote virtue

22、s so as to achieve perfection. Aristotle's thought not only include the city-state and personal happiness ,but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city-state also some qualities which the citizens should have.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bout happiness in different periods. Utopian-s

23、tyle happiness、Marxist-style happiness and contemporary-style are different from Aristotelian. We should properly treat their difference. Finally, about Aristotle's concept of happiness, we should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limitations in regard to the class and thinking, but also see the time valu

24、e.Keywords:Aristotle, happiness, polis, virtue, goodnessIII亚里士多德论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1引言“你觉得你幸福吗?你所期待的幸福又是什么?当今社会,幸福亦引起了多方面的注意,如央视所做的关于幸福定义的调查。经济的高速增长却不一定能带来人们幸福感的同步增长,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主任王绍光在国民幸福论坛上所做的报告。幸福作为伦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是古今中外所有人的追求,但在当今社会,人们却普遍不幸福,甚至出现一种现象,即物质越丰富,幸福感越低,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有些人们迷失了自我,失去了道德航标,从

25、而更难获得幸福。在这样的现状下,关于幸福的问题自然而然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这个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已经开始探讨了。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对幸福是什么以及怎样获得幸福都做出了的回答。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得出他对幸福的定义,即“幸福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以及“幸福是至善”。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本质,并联系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幸福观,在这个基础上讨论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的借鉴意义,从而创建和谐社会。本文将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产生的背景出发,以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人是理性的动物”与“人是

26、政治的动物”为基础,追问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本质,通过探索其实现的条件,并分析城邦的起源、本质与目的,以及城邦与个人幸福的关系,从而全面、深入地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我们相信这一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获得真正的幸福。当然,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都会引起人们对幸福观点的改变,但是古往今来国内外关于幸福观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挖掘各种幸福观的价值,从而为我们所用,更好地理解个人如何通过完善自身的德性而获得幸福,让我们在面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之时,能够正确地获得幸福感,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个体幸福和集体幸福、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以便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2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时代背景

27、及思想渊源亚里士多德作为世界古代史上最优秀的哲学家之一,我们要研究其幸福观,必须从这种幸福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探究。可以知道,幸福观的提出,实际上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一个以对人的本质理解为基础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在古希腊城邦生活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来的,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神话、自然和人文,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正是这种探索由自然向人文过渡的时期,他将这种思想的探索达到了顶峰。下面着重从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方面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进行探究。2.1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时代背景任何一种哲学思想,既然可以源远流长,那么它必然是这个时代的精华,孤立研究定然导致理解偏颇,应当将

28、其置于这个思想所处的时代中去研究。对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我们既要从亚里士多德生活的背景来考察,也要从当时古希腊学者面临的哲学转向问题上去探究。希腊城邦生活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态,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古希腊出现过,亚里士多德便处在这样的城邦生活中。要考察这种幸福观产生的来源,我们还要了解亚里士多德所处时期城邦生活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具体体现在当时城邦生活的两个矛盾上,即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与富有奴隶主和自由贫民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状态下,亚里士多德适时地提出了一种思想温和民主制,即对富有阶层进行抑制,对贫民进行扶持,对中层阶级则进行强化,从另一面来说,这恰好是亚里士多德所赞成的公正体制的表现。在这

29、种公正的体制下,公民拥有了平等的权力,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的德性,追求至善的生活。另一方面,随着城邦体制的日益系统化,古希腊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逐渐繁荣,人们的精神追求也不断提高,而当时古希腊的哲学思考确实以神话为中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于是以泰勒斯为代表的“自然学家”进行了一种关于自然世界的探索,即便他们的解释合理,但终究是过多地关注自然界,对人本身的关注则略缺少。直到“智者学派”的出现,人们的关注点才逐渐从自然转向了人本身,自然,他们的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毕竟对哲学探索关注点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与启蒙作用。再之后,苏格拉底的理论才将哲学从神话拉向了人本身,但是他只是客观地看待

30、,并没有联系现实。亚里士多德则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总结,将目光放于现实社会,联系城邦生活,提出自己的幸福观。2.2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论渊源古希腊哲学家关于幸福的探索很多,关于幸福的哲学思想也相当丰富,亚里士多德生在古希腊,那么他的幸福观自然离不开那些哲学家关于幸福的思想,在这里主要分析德性论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影响。德性论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论来源之一,与“善”紧密相连。那么什么是“善”呢?这就要从苏格拉底说起,对于个人来说,苏格拉底认为,人生最高的追求是如何做可以达到“善生”,显然,“善生”这种观点是建立在“善”的基础之上,只有达到“善生”,才能实现幸福。因为在他的观点中,人们做任何事

31、情都是有目的的,而幸福便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些是从柏拉图等人的著作中分析出来的,作为一个述而不作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著作,不过在他的学生柏拉图的书中,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出,苏格拉底最主要的观点便是“认识你自己”。提出这一观点时,苏格拉底对当时一些哲学家的观点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当时科学家注重探索自然,研究自然本性而忽略个人的本性,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真正的主宰并不是事物的物质性,而是其内在的目的,亦即“善”。苏格拉底认为,认识人本身与认识人的心灵是相等的,都是对“德性”的认识。当然这里的“德性”需要联系前文的“善”,即“德性”其实是一种对“善”的认识,是“知识”。这里的“知识”和

32、现在的“知识”含义相差很大,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是指对事物一般性、根本性的本质的正确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德性”,达到“善”。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显然继承了苏格拉底关于“善”的目的论,并有所发展,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目的就是“善”,“善”的最高点就是幸福,也可以说“至善”就是幸福。对比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其实是把“德性”理解为知识,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德性则是一种“合于德性的实现活动”,两者“德性”的内涵并不一样,但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是对苏格拉底的一种超越。3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基本理解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质有两个基本的论断,即“人是理性的动物”与“人是政治的动物”,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亚里士多

33、德对“幸福”做了系统性的回答,同时也说明了人必然是要过城邦生活的。3.1人是理性的动物为什么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呢?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有这样的描写:“无论是牛,还是马,以及其他动物,我们都不能称之为幸福的。因为它们没有一种能分有这种现实活动。奥克肖特著,秦传安译:政治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虽然有着动物的本性,但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最主要的便是动物没有理性灵魂,而人有。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理性灵魂之后,才可能有相应的“德性”,才可能在这种“德性”的引导下以“善”为目的进行活动。理性其实是一个人是“最高贵动物”的一个标志。从这段

34、话中,我们还可以分析出,动物在生长完成之后我们可以见到它自然本性的一面,同样的,人类生长完成后必然受到他所在的社会生活的影响,所以,在城邦中生活的个体必然显示出他的社会性。所以说,人其实也算是一个政治动物。综上可知,人是理性与政治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所以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的“德性”获得幸福,人是政治的动物,则通过在城邦生活中的现实活动,是城邦达到“至善”,从而获得幸福。综上,可以知道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本质为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也是“至善”,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根据他关于灵魂的分类,可以将他的德性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智德性,一类是伦理德性。这两

35、种德性是不同的,理智德性大多是由教导而生成、培养的;而伦理德性则是由风俗、习惯沿袭而来的。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5页”要理解这一句话,必须知道什么是“德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其实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可以使人变得更优秀的品质。既然幸福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那么,什么是“现实活动”呢?现实活动是一种行动,而且是一种美好的行动。另外,这种行动必须是一生的,相对的,“德性”的保持也是一生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一生幸福。总而言之,外在的物质享受以及名声荣誉的获得其实都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实际上是在于使灵魂进行合乎德性的活动。亚里士多德认为幸

36、福是“至善”,并从“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两方面进行分析。他认为,一个人获得的“善”值得赞扬,但是一个城邦获得的“善”则更加的光荣。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对“善”进行了定义,他写到“最优良的善德就是幸福,幸福是善德的实现,也是善德的极致。亚里士多德著,颜一、 秦典华译: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70 页”因为所有的社会团体的目的都是善,并且,社会团体是最高并且包含最广的城邦,那么它所追求的善也必然也是最高最广的。总之,从个人与城邦各个角度分析,幸福都是“至善”,是人生的终极追求。3.2人是政治的动物作为理性动物的人,要达到幸福,就需要完善自身“德性”,而“德性”必须在城邦中实现

37、。“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 ”这是亚里士多德在探究城邦起源之时,所提出的一个命题。可以这样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便是政治动物,只有在城邦生活中进行活动,人的本性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正因为人本身趋向于城邦,所以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有所结合,形成了家庭,为了其他的原因,如其他的生活必需品等,家庭与家庭的联合,便可以形成村落,同样的,为了生活更美好,村落与村落相结合,逐渐扩大,大到可以自足或自主时,城邦就产生了。具体来说,因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由于人本身的社会性,从而促进城邦由低级向高级即由家庭到村社到部落再到城邦的逐步发展。对于城邦的起源,亚里士

38、多德还进一步地指出,城邦不仅仅只是为了个人的生存而存在,还为了优良的生活而存在,可以这样说,人们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以及优良的生活,逐渐组成了城邦。从城邦的起源以及城邦的本质里我们可以分析出城邦建立的目的。总的来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为促进善德从而达到至善,第二个则是公民优良的生活。对于城邦,虽然亚里士多德用复杂性看待它,但是相对地突出了城邦的政治性,例如他曾写到“在我们这个城邦里,全体公民对政治人人负责(应该各个都是善良),那么我们就得认真考虑每一个公民怎样才能成为善人。”这也就是说,城邦想要成为优良的城邦,并且在政治上达到“至善”,那么公民也必须成为“善”的公民,判断公

39、民对于城邦来说是不是“善”的,需要看这个公民是否对城邦负责。相应的,城邦若要使公民对城邦负责,则必须促进公民善德从而达到“至善”。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将城邦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便是个人,同时,个人的价值在城邦中才能实现,如果离开城邦生活,人便无法完善自身,只有成为城邦的一员,为城邦服务,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家庭村社都是以“善”目的,作为包含最广社会团体的城邦,其目的也一定是最广的,即“至善”与公民“优良的生活”。4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一件事物必有其两面性,理想的城邦可以促进人们获得幸福,而不理想的城邦则会阻碍人们获得幸福,这在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

40、也得到了体现,于此同时,城邦也可以被超越。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城邦的生活,将城邦的幸福作为政治共同体追求的最高的善。为何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城邦与幸福有如此大的关系呢?这要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实现条件说起。另外,个人幸福也依赖这个城邦,不过幸福虽然依赖城邦,但当个人注重德性,达到至善,那么人类即便在城邦衰落之时依然可以获得自身幸福,这是幸福对城邦的一种超越。4.1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城邦与幸福的关系一件事物必有其两面性,理想的城邦可以促进人们获得幸福,而不理想的城邦则会阻碍人们获得幸福,于此同时,城邦也可以被超越。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城邦的生活,将城邦的幸福作为政治共同体追求的最高的善。个人幸福也依赖

41、这个城邦,不过幸福虽然依赖城邦,但当个人注重德性,达到至善,那么人类即便在城邦衰落之时依然可以获得自身幸福,这是幸福对城邦的一种超越。4.2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城邦与德性的关系城邦与德性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是城邦规定了道德德性的德目,第二是城邦提供了人们实现道德德性的基础。根据对德性分类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把实践德性分为四个基本德目,即谨慎、公正、节制和刚毅。可以这样理解,城邦为了更好地促进个人的善德,规定了一些法则,个人只有在城邦中遵从这些准则,那么城邦就可以使城邦公民达到至善,城邦才能达到至善。虽然城邦规定了法则,但另一方面,城邦也为人们实现德性提供了基础。在古希腊,城邦是自给自足的,

42、所以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希腊人的经济政治以及精神视域,在这个视域内,他们理想的政治形势便是所谓的道德城邦。什么是道德城邦呢?这种城邦的实际便是由个人“扩大”的城邦制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城邦是一个自治团体,一个由自由公民所组成的自治团体,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体系,一个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这种政治体系客观上也为人们实现道德德性提供了基础。4.3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德性与幸福的关系德性的完善才能达到个人的“至善”,才能获得幸福。当然,这里的“善”并不是只一般的善恶问题,一般的善恶问题所指的善是小范围的具体的“善”,亚里士多德认为的“善”意义比较广泛,适用于一切事物。那么怎么理解“善”呢?

43、“善”在荷马时代是用于描述贵族角色的词语,主要是用来描述和评价贵族的品质,接下来经过苏格拉底的发展,提出了“善”的概念,他认为“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苏格拉底“善”的理念并进行了发展,他认为最高目的的最高点即“善的顶点”便是“至善”,并且这种“至善”可以被选择,可以通过提升自身“德性”而达到。同时,亚里士多德还指出,幸福虽然可以由提升自身“德性”达到,但并不能只凭一些感性的观念去说服,举个例子,一个人不能说说德性,说说至善便可以幸福,只有深入到现实当中,提升自身德性,才能更深地感触并真正获得幸福。4.4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实现条件一件事物的实现条件必然包括主观与客观条件,亚里士多

44、德幸福观亦不例外。若要探求如何才能获得幸福,从内在方面来说,亚里士多德从两种路径上进行分析,一种是中道原则,这是针对一般人的;另一种是进行思辨的生活,这主要是针对少数智者以及圣人而言的。从外在方面来说,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外在的善”是指幸福观实现的客观条件,它既包括了朋友、财富、社会地位,也包括城邦生活的体制等等。这些“外在的善”亚里士多德将其归为两种,便是公正的体制和友爱。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提出,从主观上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即中道原则与思辨生活,这是亚里士多德分别针对普通人与圣人提出的不同的获得幸福的方式。中道原则类似中国的“中庸”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对普通人来说,只有遵循了中道原则才能

45、达到幸福,那么中道原则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过度,也不要不及,过度或者不及都会对规范有所破坏。最后,亚里士多德将中道原则分为两点,一是尽量避开与适度对立的极端,二为将自己拉离那些自己容易陷入并不能自拔的事情,在这两者之中选取适度的中间,这样便能获得幸福。在他的著作中有这么一句话即“德性就是中间性,中庸就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4页”这句话便是对中庸的最高褒扬。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中,思辨活动是所有现实活动中最为神圣的活动,这种思辨活动是针对圣人来说的,圣人若要达到最大的幸福,就要进行思辨活动。为什么说思辨可以达到最大的幸福

46、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待思辨,一方面,思辨是理性的最高部分,最为纯净,最为持久,思辨者因为沉思而获得快乐,从而幸福;另一方面,思辨本身就是一种善,虽然各个学派都有自己关于善的观点,如上文提到的快乐主义者认为享受物质便是幸福,或者一些为名为利者认为获得了奖赏获得了荣誉便是幸福,但是无论是钱财或者是荣誉可以说都是身外之物,只有思辨是自身的,是最为幸福的。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提出,从客观方面来说,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公正与友爱。什么是公正呢?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指出“所谓公正,一切人都认为是一种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的品质,由于这种品质,人们行为公正和想要做公正的事情。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

47、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92 页”如果想获得幸福,那么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这个环境的稳定需要公正来维持,只有做到公正,才可以有一个和谐的环境,从而促进幸福的实现。友爱是另一个客观条件,虽说友爱也是一种善,幸福也是一种善,但是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幸福了,便可以不再友爱,不需要朋友,只有人人友爱,在这个友爱的环境中,才可以更好地处理城邦事物,才有助于人们追求幸福,有助于个人与城邦幸福的实现。5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们对幸福观的不同看法及对比不同时期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如乌托邦式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以及当代幸福观等等,上文已经从起源、本质、目的等方面介绍过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接下

48、来将对比一下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与其他幸福观的区别,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亚里士多德幸福观。5.1乌托邦式幸福观与其区别这里主要从德性论的重要程度方面与阶级范围的不同两方面进行比较。亚里士多德幸福观虽然将德性与个人幸福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但是过于强调幸福与德性的统一,但有些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有时候,一些有“德性”的人却并没有获得相对应的报答,在具体情况下,我们应该将道德放入现实的场景中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泽较多地强调了“思辨”的生活,由上文我们可以知道,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思辨”的生活主要是针对“圣人”的,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圣人”是少之又少的,这些理论则偏空泛了。可以说,在这个方面,亚里士多

49、德的幸福观有些忽视了幸福的大众化了。在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所说的幸福主体主要是只“公民”,是“自由人”,这样,奴隶自然就不算在内了,奴隶是一种财产,可以被奴隶主用来交换的,所以,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就排除了奴隶获得幸福的可能性,这显然不正确,人人都有获得幸福的可能。亚里士多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希腊城邦中中层阶级的观点,中层阶级拥有的财富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不会因为财富而贪婪,也不会因为财富缺少而受累,这才是获得幸福的最好阶级,同时,他也过多地注重了这个阶层的人的德性与理性的发展,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如对劳动的关注几乎为零。5.2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其区别马克思可以说是“唯物主义”的集大

50、成者。若想对比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与这种幸福观的区别,需要从这两种幸福观的产生渊源与定义内容来分析。从幸福的产生来说,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则认为劳动才是幸福的源泉,这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的本质需要是从事自由自觉的劳动。从定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幸福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这个定义很明显地体现出马克思辩证法的观点,虽然人人可以获得幸福,但获得幸福的条件以及幸福的深浅都是不同的,甚至一件事对一个人来说是幸福的但是对另一个人来说是不幸的。从内容上来讲,马克思认为幸福可以说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他并不赞同禁欲主义或者是享乐主义,认为这两者过于极端,极端的做法都不可能使人获得真正的

51、幸福。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相似,两者都不赞同禁欲主义或者是享乐主义,他认为,中等适度才是最好的,当然,这种想法有一定的空想性在里面。5.3当代幸福观与其区别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趋向多元化发展,这种多元化必然带来幸福观多元化。当然,幸福观的多元化也是我们社会的一种进步表现,对这种多元化我们要正确看待。要讨论当代中国的幸福观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区别时,要从时代背景与关注点来分析。在前文有所提及,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则是在城邦体制的发展中产生的,当代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接收观念较多,则必然会有不同。余纪元在亚里士多德论幸福一文中认为,对于幸

52、福,亚里士多德真正关心的是作为心灵活动的属性的幸福,同时对于城邦,他认为亚里士多德主要讨论的是真实的可过的生活。但是,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不仅在乎外在物质的丰富,同时也关注自身心灵的幸福,那么,亚里士多德过度关注心灵幸福的观点便有些片面了。复旦大学何良安博士在为了幸福一文中则从“德性”上分析幸福,在规则伦理的背景下追寻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认为人的目的之和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幸福。“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德性与幸福从未分开过幸福不是财富、荣誉之类的外在善,这些东西都不是取决于幸福的主体自身。人所以能获得幸福,乃是因为人在活动中表现了属人的功能。何良安作,为了幸福,复旦大学,2004年,第1页”从这里可以看出,何良安博士认为亚里士多德将人与城邦过多地联合。不论是心灵活动的属性抑或是人的目的之和,在他们看来幸福都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并没有过多地联系“城邦”进行分析。其实这也代表了大多数当代人的观点,追求幸福不一定非要与什么城邦进行联系,幸福是多元化的,那么追求幸福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