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煤降焦关键技术_第1页
提煤降焦关键技术_第2页
提煤降焦关键技术_第3页
提煤降焦关键技术_第4页
提煤降焦关键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煤降焦关键技术浅析 授课人:李会波目 录一、提煤降焦的背景一、提煤降焦的背景二、提煤降焦的意义二、提煤降焦的意义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 1、前提保障 2、实施精料方针,改善焦炭质量 3、加强炉外出铁管理,适应提煤降焦 4、完善基础技术管理,实现精细化操作 5、强化趋势管理 6、控制合理煤气流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 7、合理控制热制度和造渣制度,确保炉缸热量充沛 8、保持炉缸热量充沛技术 9、提高煤粉燃烧率技术四、总结四、总结 一、提煤降焦的形势背景: 就目前国内钢铁形势而言,钢铁企业要想良好的生存与发展,一方面要承受环保的巨大压力,更大的压力则来源于生产成本与效益,而高炉

2、炼铁能耗成本约占据了钢铁生产链的40%,给高炉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那么,我们作为炼铁工作者,就必须研究如何降本增效。 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焦比和燃料比高低,是衡量高炉能否获得优良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参数。从长远意义上讲是决定高炉炼铁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影响着整个钢铁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降焦提煤、节能降耗刻不容缓。二、提煤降焦的意义:高炉高炉提煤降焦提煤降焦的重大意义的重大意义: 1巨大的经济效益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焦炭和煤粉的每吨价差在400500元,提煤降焦将直接影响生铁成本,效益显著。 2重要调剂手段重要调剂手段:喷煤是调剂炉况热制度的有效手段; 3改善炉缸状态:改善炉缸状态:

3、合理喷煤可改善高炉炉缸工作状态,使高炉稳定顺行; 4为高风温、大富氧创造条件:为高风温、大富氧创造条件:煤粉在风口前气化燃烧,可降低理论燃烧温度,这也为高炉使用高风温、大富氧鼓风创造了条件; 5利于改善指标:利于改善指标:煤粉气化过程中放出比焦炭多的氢气,提高了煤气的还原能力和穿透扩散能力,利于矿石还原和高炉操作指标的改善。 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高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高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 1、前提保障:、前提保障: 对于高炉连续生产的特性,实现提煤降焦的前提条件就是:高炉稳定顺行,失去了稳定顺行,强化生产将无从提起。 2、实施精料方针实施精料方针,改善改善焦炭焦炭质量质量: 对于高炉

4、生产来说:“七分原料、三分操作”,说明精料对高炉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其中,焦炭在炉内起到料柱骨架作用,它的热强度指标对于改善高炉下部的透气性,尤其是炉缸“死焦柱”的透气性和透液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改善改善焦炭热态质量:焦炭热态质量:主要提高焦炭热反应后强度、降低热反应性。 (2)提高入炉焦炭粒提高入炉焦炭粒度:度:可采取高炉料仓仓位管理制度,控制仓位高度,减少焦炭摔落破碎;合理制定焦炭筛分标准,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大焦、焦丁分级入炉。 (3)完善原燃料质量完善原燃料质量监测监测和管理和管理:炼铁厂内部建立焦炭监管制度,对入炉焦炭性能进行监测,做到提前预警。对入炉原燃料中的K2O、Na2

5、O、ZnO等有害元素进行定期化验、分析,建立长效预警机制。 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3、加强炉外出铁管理,适应提煤降焦、加强炉外出铁管理,适应提煤降焦 1080m高炉设有2个铁口,南北两个出铁场,随着提煤降焦,炉内压差会增高、料柱透气性会变差,高炉对炉前出铁的依赖性会增强,这就要求炉前及时排净炉内渣铁,缓解炉内操作压力,为提煤降焦创造条件。4、完善基础技术管理,实现精细化操作、完善基础技术管理,实现精细化操作 (1)推进高炉生产标准化:)推进高炉生产标准化:逐步推进各个工段的标准化操作,不断优化高炉生产的操作制度,推进各个工段生产向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为高炉长期稳定奠定基础。 (2)炉内操

6、作精细化:)炉内操作精细化:重点细化高炉日常操作管理,对值班长操作实时记录,便于值班长对自身操作的分析,逐渐提高自身操作技能,从而实现持续改善煤比、降低焦比的目的。 (3)逐步完善特殊炉况的应急预案:)逐步完善特殊炉况的应急预案:结合各高炉自身特点,逐步建立、完善各种特殊炉况的应急预案,做到处理特殊炉况有章可循、不慌不乱,最大限度保持炉况的平稳顺行。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5、强化趋势管理控制、强化趋势管理控制 1080m高炉炉容相对较大,炉子滞后性也逐渐有所体现,高炉调剂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目的,现状会持续一定时间,因此操作1080m高炉需要采取趋势管理控制,综合分析风量、风压、料速、压

7、差、透指等参数变化,科学判断高炉炉况的走势,做到早动、少动,尽量使高炉保持稳定。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6、合理煤气流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合理煤气流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 理论研究表明,煤气利用率变化1%,可影响燃料比5kg/t左右。所以,提高煤气利用率,对于提煤降焦至关重要。 高炉煤气利用率高低取决于煤气流分布, 因此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炉况的需要, 选择合理的煤气流分布。 主要控制措施是选择合理的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 上部调剂采用“大矿批、厚焦层、平台加漏斗,去中心焦”的操作理念,下部调剂采用“大风量、高风速、高风温”的操作思路,优化布料矩阵、扩大矿批,最终实现煤气流的合理分布,改善了煤气利用率

8、,达到提煤降焦的目的。 (1)上部调剂上部调剂:通过控制布料参数,形成合理的“平台+漏斗”料面形状,均匀矿焦负荷,稳定料速、降低顶温,从而改善煤气利用。 (2)下部调剂:)下部调剂:主要通过优化风量、风压、顶压、风温、风口配置等参数,控制合理的风速和鼓风动能,确保吹透炉缸中心。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下部调剂主要手段:下部调剂主要手段: 合理风、氧的使用:合理风、氧的使用:不追求风、氧最大化,为风氧调整和波动留有余量,给压差合理波动区间,维持下部送风参数的稳定,最大限度的保证炉腹煤气量和初始煤气流分布的稳定性。提高顶压:提高顶压:提高顶压可以稳定煤气分布,降低煤气流速改善煤气利用,降低燃料比。

9、提高风温:提高风温:风温是廉价的资源,提高风温,可以降低燃料比。控制喷煤量:控制喷煤量:喷煤量是高炉下部调剂的重要的手段,可有效的调整炉温,也是影响炉腹煤气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控制喷煤量对于炉内气流分布、稳定炉温等方面,都相当重要。生产中煤量调剂原则:生产中煤量调剂原则:以稳定炉温、炉况为前提,不可盲目提煤降焦,煤比稳定在一定水平之后,再寻求提煤降焦,当生产条件恶化时,必须及时退煤比到合适范围。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7、合理控制热制度和造渣制度,确保炉缸热量充沛、合理控制热制度和造渣制度,确保炉缸热量充沛 炉温控制必须加强铁水物理热和【si】的双重控制,并且【si】控制必须满足物理热标准,

10、可结合高炉生产制定合理的物理热区间,出现低物理热时应当尽快采取措施,将物理热恢复到合理控制区间。 为了降低燃料比的需要,铁水物理热也不宜过高,造成燃料浪费,对物理超过上限的现象,也应注意控制。 根据炉缸热量和生铁脱硫需要,合理控制炉渣碱度,确保渣铁流动性良好,炉缸热充沛。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8、保持炉缸热量充沛技术保持炉缸热量充沛技术: 高炉炼铁正常生产需要炉缸有充沛的热量,以保证铁矿石还原,渣铁流动性好、易分离,炉渣脱硫率高和透气性好。 煤粉喷进风口后需要吸收热量。首先是煤粉被加热,然后是挥发分燃烧和碳素燃烧。 高喷煤比会使炉缸温度下降幅度更大,这就需要采取保持炉缸温度的技术措施,具体办

11、法有: (1)提高热风温度:提高热风温度:热风温度升高l00,可使炉缸理论燃烧温度升高60,允许多喷3040kgt煤粉。 (2)提高)提高富氧鼓风:富氧鼓风:富氧率提高1,炉缸理论燃烧温度升高4050,允许多喷煤粉2030kgt。 三、提煤降焦的关键技术:9、 提高煤粉燃烧率技术提高煤粉燃烧率技术: 煤粉在炉缸内的燃烧包括:部分可燃气体煤粉受热的分解燃烧、剩余固态煤粉分解后残留碳的燃烧。这些燃烧情况取决于温度、氧含量、煤粉的比表面积和燃烧时间。 宝钢测定高炉煤粉在风口回旋区的燃烧率在7085%,这说明有30左右的煤粉要在风口回旋区以上的炉料中进行燃烧和气化。 高炉内未能燃烧的煤粉将会被高速的煤气流带出高炉,致使煤气除尘灰中的含碳量增多,造成煤粉的浪费。 所以,提高煤粉燃烧率,对于提煤降焦也比较关键。 提高煤粉燃烧率的技术措施是:提高煤粉燃烧率的技术措施是: (1)提高热风温度:提高热风温度:喷煤比在150160kgt需要有1200以上的热风温度。 (2)进行富氧鼓风:进行富氧鼓风:富氧既可提高炉缸温度,又提供了助燃剂。同时,理论上,煤粉的燃烧需要有1.15以上的空气过剩系数。 (3)提高煤粉的比表面积:提高煤粉的比表面积:采用烟煤和无烟煤混合喷煤时,烟煤中的挥发分遇高温时分解,致使煤粉爆裂,可增加煤粉比表面积。四、总结: 总之,高炉实现提煤降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