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京花园(一标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一、通病的防治及解决施工难点的目的:为了提高本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控制质量通病,确保工程质量,我们针对 本工程特点,依据国家、省、本公司等相关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规范,对本工程 各个部位的质量通病明确产生的原因及各个工序施工难点的控制,并制定具体工艺操作措施,做好技术交底和样板示范,成立以项目经理以为第一责任人的通病 防治小组,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群防群治,力创精品工程。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中原新区起步区安置区西京花园项目(一标段)工程。地址:郑州市渠南路与常州路交叉口西北角。工程工期:720日历天。工程质量:合格。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层数
2、:9#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建筑高度 97.2米。10龈地下二 层,地上三十四层,建筑高度 97.2米。11#、12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 建筑高度97.2米。地下车地下二层,一层层高为 3.9米,二层层高3.7。项目规模:9#总建筑面积为 28202.55 m20 10龈总建筑面积为15965.10 m20 11#楼总建筑面积为27446.65 m20 12#楼总建筑面积为27446.65 m20地下车 库建筑面积为96894.29 m20本标段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地下室防水等级为I级,屋面防水等 级为I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三、质量通病 及施工难点
3、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3.1、 施工测量施工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又为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必要的 资料和技术依据。施工测量质量牵涉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怎样把 施工测量质量搞好,防止测量事故发生,更好地为施工生产服务3.1.1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11)现象在建筑施工中,当进行距离测量时,发现控制网的边长及二级导线的精密 量距相对误差达不到精密量距要求。2)原因分析(1)精密量距使用的钢尺相对误差偏大。(2)传距桩预埋深度不统一,倾斜改正值未计算。(3)拉尺时弹簧秤施加的拉力与检定时拉力不符。(4)钢尺受环境
4、因素的直接影响。(5)精密量距的计算方法不当,末全面考虑影响因素产生的改正值。3)防治措施(1)精密量距使用的整尺段长度丈量钢尺和零尺段丈量的补尺,必须经过有 资质的计量单位检定,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十万分之一。(2)传距桩要使用经纬仪定线预埋,要用水准仪测量其高度,应计算其斜 距改正值。(3)使用的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与空气接触,经 10min后,施加和钢 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进行读数,随后调整起始分划线,重新对准桩顶标志读出读 数,要求记录三组读数。读数应估读到 0.10.5mm每次较差为0.51mm每 次记录读数时,应同时测出钢尺量距时的实际温度。全段距离丈量,应往返二测回以上,相
5、对误差应不大于五千分之一至一万分之一。3.1.2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21)现象场区控制网制定不便于施工测量,布网不当,无法进行闭合校核。2 )原因分析(1)平面控制网的制定及施工方案中未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性, 如设计定位 条件,建筑物的形状和布局,主轴线尺寸的关系,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全 面综合考虑。(2)平面控制网制定未考虑闭合图形,施测时无法校核具准确性。(3)平面控制线之间距离太短,影响精度要求,控制点之间有障碍物,不通 视。(4)制定标高控制网时,未根据已知标高点的准点(导线点)位置,综合考虑 建筑物的布局特点。3)防治措施(1)控制网中应包括作为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点和起始边, 建
6、筑物的对称轴 和主要轴线,主要的圆心点(或其他几何中心点)和直径方向(或切线方向),主要 弧线长、弦和矢高的方向。(2)控制网要在便于施测、使用(平面定位及高层竖直测设)和长期保留的原 则下,尽量组成四周平行于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3)控制线间距以3050m为宜,控制点之间应通视,易测量;控制桩的顶 面标高应略低于场地的设计标高,桩底应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4)高层建筑物附近至少要设置3个栋号水准点或土 0.000水平线,一般建 筑物要设置2个栋号水准点或土 0.000水平线。(5)整个场地内,东西或南北每相距100m左右要有水准点,并构成闭合图 形,以便闭合校核。(6)各水
7、准点点位要设在基坑开挖和地面受开挖影响而下沉的范围之外, 水 准点桩顶标高应略高于场地设计标高, 桩底应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通常 也可在平面控制网的桩顶钢板上,焊上一个小半球作为水准点之用。3.1.3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31)现象平面控制网选择主轴线进行测量放线,根据定位点测量轴线时,校 核工作无法开展。2)原因分析(1)轴线法定位点选择不正确。(2)由于建筑物外形的原因,使得平面控制网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3)主轴线选择不当,不便于或未进行测设校核3)防治措施对于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的场地,投测点宜测设成 一、“L”、“+”和 “廿”形主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的折线形的主轴线,但在测设中,要
8、有严格的 测设校核。首先应保证控制桩在平面中通视;其次,在平面中选择适当的配合校 正点,还要确保定位点的位置,以便于加密和扩展。3.1.4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41)现象水准测量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超出了容许误差范围。2)原因分析(1)建筑高程误差偏大 1(2)仪器和标尺有缺陷或未校正,产生误差。(3)仪器架设位置与前后视点距离差偏大,产生偏差。(4)水准仪视线未整平,视平线不平行于水准面。(5)水准仪照准时,“十”字丝线未正对水准尺中线。(6)水准仪照准时,焦距未调好,视差未消除。3)防治措施(1)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验和校正,消除系统误 差。(2)假设仪器时力求前后
9、视距相等,消除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引起 的误差。(3)水准仪照准时,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线正对水准尺中线,持尺者要 使尺身垂直。(4)望远镜精确调平时,确保水准气泡居中,照准后眼睛在目镜后上下移动 观测,调整调焦螺旋,直到十字丝交点在目标中上下不显动,消除视差。3.1.5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51)现象在普通量距中,出现实测值之间数据差异。2)原因分析(1)测距偏差(2)选用量距工具不当,不能满足精度要求。(3)距离全长超过一整钢尺时,直线花杆定线产生偏差。(4)未吊锤插测杆,分段点位置偏离,造成读数积累偏差。(5)两人拉尺用力不均,或未拉紧拉平钢尺。3)防治措施(1)皮尺易伸缩,量距要求较
10、低时使用。在距离测量中,应选用抗拉强度高, 不易伸缩,经有资质计量单位检定过的钢尺。(2)当距离超出一整尺时,应采用“三点一线法”。(3)在吊锤球尖端指示地面点处,测杆与钢尺同一侧竖直后再插入。(4)应两人同时用力均匀拉紧并抬平钢尺,然后读出数据。(5)斜坡上量距离,应由坡顶向坡下丈量,以避免锤球在地上定分段点时产 生偏差。4)治理方法为了校核并提高丈量精度,要求进行往返丈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 精度用往返测距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普通量距在乎坦地区要求达到 1/3000;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达到 1/2000;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 如果往测和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往返丈量
11、平均值之比超过范围时,应重新丈量, 否则可以平差。3.2桩基工程本工程采用CFGS网复合地基法处理,具施工工艺的控制和质量保证十分 关键,CFG桩基施工出现的通病及防治措施如下:3.2.1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11)现象堵管2)原因分析(1)混合料理论配合比不合理(2)混合料施工配合比失控(3)混合料搅拌不均(4)钻头不密封(5)提杆不及时(6)冬期保温措施不当3)防治措施(1)碎石粒径不应超过3cm,混合料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620cm之间,且 应有良好的和易性,若混合料可泵性差,可适当掺入泵送剂。(2)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合料(3)及时拔杆(4)冬期加强泵管及弯头的保温3.2.2 质量通病或
12、施工难点21)现象钻头阀门打不开2)原因分析(1)钻头构造缺陷(2)桩端水头过大3 )防治措施(1) 改进钻头构造及阀门结构形式。(2) 调整桩长令桩端穿过透水性好的砂土层或卵石层进入粘土层来避免这一情况发生。3.2.3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31)现象桩体上部局部有空洞1.1.1 )原因分析排气阀被混合料浆液堵塞3)防治措施消除排气阀上的混合料浆液3.2.4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41)现象窜孔2)原因分析(1)地层中有松散饱和粉土(2)钻进过程中,钻杆叶片对土体产生扰动3)防治措施消除排气阀上的混合料浆液3.2.5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51)现象弯头处堵管2)原因分析(1)弯头内壁上留有残磴硬块(2)
13、弯头曲率半径不合理(3)混合料施工配合比失控3)防治措施(1)长时间停机时,彻底清洗弯头内壁上的浆液,清除残磴硬块(2)选用曲率半径合理的弯头(3)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合料3.2.6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61)现象软管爆裂2)原因分析混合料灌注过程中,拔杆过慢3)防治措施(1)加强工序管理和作业人员责任感(2)有效控制提杆速度3.2.7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71)现象桩顶折断2)原因分析(1)桩间土清理不当(2)桩头处理不当3)防治措施(1)由人工或小型机械小心清理桩间土(2)桩头对称凿除或切割3.2.8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81)现象先提杆后泵料2)原因分析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3)防治措施(1)对作
14、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2)加强作业检查3.3 土方工程3.3.1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11)现象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进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方,使地基 士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2)原因分析(1)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守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 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溜坡。(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 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降低,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 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3)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3)防治措施(1)在斜坡地段
15、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 不使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 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 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 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边坡产生侧移。(3)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施工机械设备和车 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4)对沟槽塌方,应清除塌方后作临时性支护措施,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 应清除塌方后用块石填砌或用 2: 8、3: 7灰土回填嵌补,与土接触部位作成台 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度改缓。3.3.2 质量通
16、病或施工难点21)现象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回填土经夯实或辗压后,其密实度达不到设计 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2)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取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勺土及淤泥、淤泥质土和杂填土做填料。(2) 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夯)实遍数不够,或机械碾压行驶速度太快。(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密实度降低。3)防治措施(1)选择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回填。(2)填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来确定,一般用土的压实系数换算为干密 度来控制。(3)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所选用
17、的土料、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 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振动碾 压为2km/h),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使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要 求。(4)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 按规定取 样,严格没道工序的质量控制。(5)不合要求的土料挖出换土,或者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6)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 可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 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7)因含水量小可采用增加夯实遍数。3.3.3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31)现象基土扰动:基坑挖好后,地基土表层局部或大部分出现松动、浸泡等情况, 原土结构遭
18、到破坏,造成承载力降低,基土下沉。2)原因分析(1)基坑挖好后,未及时浇筑垫层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机械及车辆、操作工人在基土上行走,造成扰动。(2)地基被长时间暴晒、失水。(3)冬期施工,地基表层受冻胀。(4)基坑周围未做好排水降水措施,被雨水、地表水或地下水浸泡。3)防治措施(1)基坑挖好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保护地基。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时,应预留一层150200mnS土层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2)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地基应预留一层200300mnS用人工清理找平,以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3)基坑挖好后,避免在基土上行驶施工机械和车辆或大量堆放材料。必要 时,应铺
19、路基箱或垫道木保护。(4)基坑四周应做好排水、降水措施,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坑回填土完毕。(5)雨期施工时,基坑应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坑周围筑土堤或挖排 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浸泡地基。(6)冬期施工时,如基坑不能立即浇筑垫层,应在表面进行适当覆盖保温, 防止受冻。(7)已被扰动的地基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原土碾压、夯实,或填碎石、 小块石夯实。(8)对扰动较严重的采用换填土方法,用3:7灰土或砂砾石回填夯实,或换 去松散土层,加深基础。(9)局部扰动可挖去松散土,用砂石填补夯实。3.3.4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41)现象基坑(槽)回填土沉陷:基坑(槽)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
20、成靠墙地 面、室外散水空鼓下陷,建筑物基础积水,有的甚至引起建筑结构不均匀下沉, 出现裂缝。2)原因分析(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 未经分层夯实;或槽边松土落入基坑(槽),夯填前未认真进行处理,回填后受 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2)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夯回填夯实,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3)回填土料中夹有大量的土块,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 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土料,回填质量不合要求。(4)回填土采用水泡法沉实,含水量大,密实度达不到要求。3)防治措施(1)基坑(槽)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 如有地下或地表滞
21、水,应有排水措施。(2)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0mm 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3)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nfi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 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 8或3: 7灰土回填夯实。(4)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5)基坑(槽)回填土沉陷造成墙脚散水空鼓,如混凝土棉层尚未破坏,可 填入碎石,侧向挤压捣实;若棉层已经裂缝破坏,则应视面积大小或损坏情况, 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局部处理可用锤、凿将空鼓部位打去,填灰土或粘土、碎 石混合物夯实,再做棉层。(6)因回填土沉陷引起结构舞下沉时,应会同设计部门针
22、对情况采取加固措 施。3.3.5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51)现象场地积水:在建筑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完成后,场地范围内高洼不平, 局部或大面积出现积水。2 )原因分析(1)场地平整填土面积较大或较深时,未分层回填压(夯)实,土的密实度 不均匀或不够,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积水。(2)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3)测量错误,使场地高洼不平。3)防治措施:(1)平整前,对整个场地的排水坡、排水沟、截水沟、下水道进行有组织排 水系统设计。施工时,本着先地下后地下的原则,先做好排水设施,使整个场地 排水流畅。排水坡的设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没有要求时,地形平坦的
23、场地, 纵横方向应做成不小于0.2%的坡度,以利泻水。在场地周围或场地内,设置排 水沟(截水沟),其截面、流速、坡度等应符合有关规定。(2)对场地内的填土进行认真分层回填碾压 (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 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也应分层回填,分层压(夯)实,使相对密实度不低 于85%避免松填。(3)做好测量的复核工作,防止出现标高误差。(4)已积水场地应立即疏通排水和采取截水设施,将水排除。场地未做排水 坡度或坡度过小部位,应重新修坡;对局部低洼处,填土找平,碾压(夯)实至 符合要求,避免再次积水。3.3.6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61)现象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夯填基础墙两侧土方或用推土机送土时,
24、将基础、 墙体挤动变形,造成基础墙体裂缝、破裂、轴线偏移,严重影响墙体受力性能。2)原因分析(1)回填土时只填墙体一侧,或用机械单侧推土压实,基础、墙体在一侧 受到土的较大侧压力而被挤动变形。(2)墙体两侧回填土设计标高相差悬殊(如暖气沟、室内外标高差较大的 外墙),仅在单侧夯填土,墙体受到侧压力作用。(3)在基础墙体一侧临时堆土,堆放材料,设备或行走重型机械,造成单 侧受力使墙变形。3 )防治措施:(1)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 超过300mm(2)如遇暖气沟或室内外回填标高相差较大,回填土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 支撑顶牢。(3)基础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
25、强度后再进行回填土施工。同时防止在单 侧临时大量堆土或材料、设备,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4)已造成基础墙体开裂、变形、轴线偏移等严重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质量 事故,要会同设计部门,根据具体损坏情况,采取加固措施(如填塞缝隙、加围 套等)进行处理,或将基础墙体局部或大部分拆除重砌。3.4钢筋工程3.4.1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1:1)现象钢筋加工:梁钢筋的箍筋加工末端平直长度过长或过短。2)原因分析下料时未考虑弯曲调整值。3)防治措施(1)料表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核;(2)箍筋按量外包尺寸下料长度为(b+h) *2-3*2d+2*11.9d 。3.4.2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21)现象电渣压力焊不合格
26、。2)原因分析轴线偏移、接头弯折。3 )防治措施:(1)钢筋端部挺直,否则及时更换刀片;(2)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上口派专人扶正;(3)及时更换或修理已变形的甲极钳口;(4)保证钢筋端部平直;(5)装焊剂时钢筋四周均匀一致回收使用的焊剂应除去杂质;(6)控制电弧电压在40-45V,减少偏弧现象;(7)石棉垫片装严,防止焊剂泄露,避免溶池金属局部流失。3.4.3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31)现象: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标准,间距不均匀。2)原因分析(1)操作人员绑扎时凭感觉;(2)碎浇筑时碰动钢筋,护筋人员责任心不强;(3)墙体碎垫块在模板安装时碰落;3)防治措施:(1)柱筋焊接前,先检查柱筋是否偏位;
27、(2)柱筋绑扎时,通过柱内箍将柱筋初步调匀定位, 待柱筋绑完后于板上口 位置绑扎一个定位箍筋,并于梁(板)底位置上10cm处绑扎定位卡;(3)边绑扎、边吊线检查其垂直度、扭转情况,及时调整,否则将上口四边用10#铁丝固定其正确位置;(4)梁筋在柱内穿行时,梁筋于柱筋内侧通过时若梁外边与柱外边平齐,则应先将梁筋骨架在梁柱接头处缩小梁宽度断面,严禁将柱筋外移;(5)梁柱接头关模完毕后于四个大角位置用 25厚垫块柱角筋垫好,保证其 正确位置;(6)竖向钢筋在碎浇筑板面以上10cm位置处绑扎定位卡。3.4.4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41)现象:钢筋锚固长度(延伸长度)不准确。2)原因分析:(1)操作人员未接
28、受技术交底对钢筋锚固长度不清楚;(2)操作时不认真,随意性强;(3)下料长度有误。3 )防治措施:(1)料表必须先由专业工长校对,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方可下料;(2)该工程中钢筋锚固长度除注明外均为 48d。3.4.5 质量通病或施工难点51)现象:板筋间距、上下层之间净距控制不准确。2 )原因分析:(1)绑扎时未划等分线;(2)绑扎过程中施工组织不合理,相互干扰、破坏;(3)成品保护观念不强;(4)无控制措施;3)防治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底筋绑扎前画线、完后给预留预埋布管人员留出时 间安装管线,完后方绑扎面筋;(2)双排筋之间用中12"之"字形钢筋按1.5m间距支垫
29、;(3)碎浇筑期间搭设专人走道,禁止操作人员及值班人员随意在钢筋上踩;(4)由项目统一安排责任心强的人员值班;3.4.6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61)现象柱筋焊接接头位置错开不符合要求。2 )原因分析:(1)管理及操作人员对同一个区段概念不理解;(2)柱筋错开接头后电渣焊接完毕,因现场取样或检查不合格而切割一段, 致使与相邻钢筋错开接头长度不够或距楼面高度不符合要求。3)防治措施:同一个区段系指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范围,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3.5 大体积碎基础工程3.5.1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11)现象:施工冷缝。2)原因分析: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
30、土浇筑量大,在分层浇筑中,前后分层没有控制 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混凝土供应不足或遇到停水、停电及其它恶劣气候等因素 的影响,致使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而出现冷缝。3)防治措施: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浇筑应交替连续进行,要求每一处的混凝 士在初凝前就被后一部分混凝土覆盖并捣实成整体;可以根据结构特点不同, 在掺入一定量的缓凝剂的同时,采用合理的浇筑方案来消除施工冷缝。3.5.2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21)现象:泌水现象。2)原因分析:上、下浇筑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各分层之间产生泌水层,它将导致混 凝土强度降低、脱皮、起砂等不良后果。3)防治措施:在同一结构中使用两种不同坍落度的混凝土 ,可收到较好
31、的效果。但在施 工现场,因采用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给施工带不便时,可掺用一定数量的减 水剂来减少泌水现象。3.5.3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31)现象: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过厚。2)原因分析:因大体积混凝土的量大,且多数是用泵送,因此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会 产生过厚现象。3)防治措施:浇筑后24h内初步用长刮尺刮平,并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须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以闭合混凝土的收水裂缝3.5.4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41)现象:早期温度裂缝(表面裂缝和贯穿性裂缝)。2)原因分析: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早期内外温度差过大(25 c以上)的影响,大体积混 凝土将会产生这两种温度裂缝。3)防治措施:(1)温度裂缝
32、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危害性是很大的(特别对防水有特殊要求 的基础工程),为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表面裂缝和贯穿性裂缝),就必须从降 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这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为此,必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早期温度裂缝的产生:合理组织劳动力及机械设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求一次性连续浇注,因此对人员的分工、机械的布置均要 有充足的准备。施工人员进行分班作业,每班交接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人不到 岗位不准换班,并明确接班注意事项,以免因交接过程带来质量隐患。当采用泵 送混凝土时,可采用塔吊配合施工(或用多台泵交替浇筑),以免因接、拆甭管 或堵管时混凝土出现冷缝。(2)优选混凝土施工
33、配合比。为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最主要的措 施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因此, 必须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3)水泥:优先采用525R普通水泥,425R普通水泥等高标号水泥,以减 少水泥用量。选用低热水泥,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并尽量选用后 期强度(90或120天),降低水泥量,并延缓峰值。在满足设计和混凝土可泵 性的前提下,将425R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 525R水泥用量控制在 360kg/m3。以降低碎最高温升,降低硅所受的拉应力。(4)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控制在2.83.0之间,因为使用中 砂比用细砂可减
34、少水和水泥的用量。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内,并不得混有有 机质等杂物,杜绝使用海砂。(5)粗骨料:在可泵送情况下,选用粒径520mm连续级配石子,以减少 混凝土收缩变形。(6)掺合料:应用添和粉煤灰技术。在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不仅能够节约水 泥,降低水化热,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3.6 模板工程3.06.1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11)现象接缝不严: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 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2 )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 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5、(3) 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3 )防治措施(1) 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 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 装。(2) 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 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 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5) .2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21)现象模板未清理干净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
36、行清扫。(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内垃 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6) .3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31)现象(1) 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2) 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3) 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2 )原因分析(1) 柱箍筋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压力拔出。(2) 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3) 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
37、,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4) 模板两侧松紧不一,未进行模板柱箍和穿墙螺栓设计。3 )预防措施(1) 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2) 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3) 成排柱子支撑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模。(4) 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 500800mnE加设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增加对拉螺栓,防止炸模。3.6.4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41)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2 )原因分析(1) 模板龙骨用料较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刚度及强度,底模未按
38、 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造成挠度过大。(2) 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 支撑下沉,板模 下挠。3 )防治措施(1) 现浇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有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刚 度和强度,支撑面要平整。(2) 支撑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支撑如支撑 冉软土地基上,应先将地面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 以增加支撑再地面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3) 板模板应按规定要求起拱。3.6.5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51)现象轴线位移: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 位置有偏移。2 )原因分析(1)
39、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 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 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 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 压力大挤偏模板。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1)严格按1/10-1/15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 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 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
40、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 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 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 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 许的范围内。3.6.6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61)现象标高偏差:测量时
41、,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 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2 )原因分析(1) 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 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3)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 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
42、板。6.6.7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71)现象结构变形: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楝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组拼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随 部分地基下沉。(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达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
43、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 雨淋面变形。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 自得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刚度和稳 定性。(2)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 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楝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 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 梁、柱模板若采用卡蛤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 比截面尺寸略小。(5) 梁、墙模板上部必须
44、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不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 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1/1000-3/1000。(8) 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 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9) .8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81)现象脱模剂使用不当: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 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2 )原因分析(1
45、)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混凝凝土表现装饰质量。3)防治措施(1)拆模后,必须消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3.6.9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91)现象模板未清理干净:模板内残
46、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到建筑垃圾,拆模 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2 )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2)地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未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佛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4)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3.6.10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101)现象模板支撑选配不当: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
47、土浇筑时产生变形。2)原因分析(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3)防治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 以便相互协调配 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 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 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 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 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 荷载达大的木模板支撑体 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作扒钉固定好。(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
48、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 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 具立柱纵横间距一般 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4) 支撑体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加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 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5) 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 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 和短钢筋头做撑脚。3.7脚手架工程3.7.1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11)现象脚手架方案上:(1)内容上不完整。审批手续不全或没有,缺少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签 字。(2)脚手架
49、搭设方案与实际搭设不符(3)随意变更脚手架搭设方案,当需要变更脚手架方案时,施工人员不 办理变更手续。2 )防治措施(1) 脚手架搭设方案的编制,按照有关规范的主要内容缺一不可,编制人、 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主管部门批准盖章。(2)编制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探,了解地形、地貌、工程位置等,编制时还要针对总平面布置图和工程实际形状。由原设计人进行设计,经审批后(3)当需要变更时必须填写变更表,执行,同时补充变更原来相关的图纸资料,附于变更表后。3.7.2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21)现象立杆基础:(1) 基础未夯实找平,未设置底座,底座下未设置垫板,少排水措施。(2) 扫地杆设置高度不合理,连续长度
50、范围内设置不齐全。2)防治措施(1)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后,浇筑 20cm厚碎基础,搭设时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不准 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同时设置排水沟(注:标准底座尺寸:150X 150X8钢板上部焊(|)57X 35,长度L=150cm垫板尺寸:厚50cm <> 2000mm宽200mm。(2)离地面(挑梁)20cm处,在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扫地 杆。3.7.3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31)现象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连墙件):(1)连墙件设置比较随意,并未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作法去做。(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采用的柔性
51、拉接不合要求,在24m上时, 刚性连接形式多样不规范。(3)搭设脚手架时,往往连墙杆件较滞后搭设,拆除脚手架时,连墙杆件较 先拆除,使用期间时(外粉作业时),还存在擅自拆除连墙件的现象。2)防治措施(1)连墙杆位置应在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采用柔性拉接应同时增加支顶措施,在24m以上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必须刚性连。(3)在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 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 最后拆除连墙杆,严禁在使用期间拆除连 墙杆件。3.7.4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41)现象剪刀撑:(1)剪刀撑设置角度偏大,搭接
52、接长偏短,搭接扣件数目不够,剪刀撑斜杆 连接不合要求;(2)剪刀撑设置较随意,未连续设置,底部斜杆的下端不到底。2 )防治措施(1)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 5-7根(>6m),斜杆与地面夹角在 45° -60°之间,搭接长度60-100cm,设置2个以上旋转扣件与立杆或伸出的小 横杆连接。(2)剪刀撑应根据方案规定设置,不得在施工中随意设置,在外侧立面 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上。3.7.5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51)现象架体内封闭防护:(1)脚手架的外侧未及时用密目式安全网防护,作业层上脚手板未满铺,脚手架外侧少防护栏杆和挡脚板。(2)脚手架与
53、建筑物之间的马槽部位少防护。(3)脚手架的搭设常滞后于建筑物的高度。2)防治措施(1)脚手架外侧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安全网设置在外排立杆的里 面,用合乎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45cm (每个环扣间隔)系牢在钢管上,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同时应在脚手架外侧大横杆与脚手板之间按临边防护的要求 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2)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马槽部位应从作业层起往下每层封死。(3)脚手架应随施工进度搭设且应超过作业层一步架或高出作业层1.5m。3.7.6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61)现象卸料平台:(1)卸料平台无方案,少设计图纸,制作简单。(2)卸料平台与脚手架相连,未设置规定使用要求和限定荷载的标志 牌
54、。2)防治措施(1)施工现场所用的各处卸料平台必须单独专门做出设计并绘制施工 图纸,制作成定型化、工具化的结构,应能简单合理的与建筑结构连接。(2)卸料平台自成受力系统,禁止与脚手架的连接,在明显处应设置标 志牌,规定使用要求和限定荷载。3.8防水工程卷材防水层屋面常见质量通病有开裂、鼓泡、流淌、渗漏、破损、积水、防水层剥离等,其原因分析与防治方法如下(按发生频率排序)3.8.1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13.8.2屋面开裂3.8.3 析:3.8.4 有规则横向裂纹主要是由于温差变形,使屋面结构相起板端角变造 成的。这种裂缝多数发生在延伸率较低的沥青防水卷材中。3.8.5 法:在应力集中、基层变形较
55、大的部位(如屋面板拼缝处等),先干铺一层卷材 条作为缓冲层,使卷材能适应基层伸缩的变化;在重要工程上,应选用延伸率较 大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选用合格的卷材,腐朽 、变 质者应剔除不用。3.8.6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21)现象产生不规则裂缝2)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水泥砂浆找平层不规则开裂造成的;此时找平层的裂缝,与卷 材开裂的拉置与大小相对应;另外,如找平层分格缝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 也会 卷材无规则裂缝。3)防治方法:确保找平层的配比计量、搅拌、振捣或辗压、抹光与养护等工序的质量、而洒水养护的时间不宜少于 7D,并视水泥品种而定。找平层宜 留分格缝,缝宽一般为20mm缝口设在预制板的拼缝处,当采用水泥砂浆或细 石混凝土材料时,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6m采用沥青砂浆材料时,不宜大于4m 卷材铺贴与找平层的相隔时间宜控制在 7-10以上。3.8.7 质量通病及施工难点31)现象卷材搭接缝也易产生断续裂缝。2)原因分析:外露单层的合成高分子卷材屋面中,如基层比较潮湿,且采 用满粘法铺贴工艺或胶粘剂剥离强度过高时卷材搭接缝也易产生断续裂缝。3)防治方法:卷材铺贴时,基层应达到平整、清洁、干燥的质量要求。如 基层干燥有困难时,宜采用排汽屋面技术措施。另外,与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配 套的胶粘剂的剥离强度不宜过高。卷材搭接缝宽度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二手房产交易定金支付合同3篇
- 2024年个人汽车贷款协议范例版
- 上海市崇明区九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4版)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定制开发合同
- 江南大学《多元统计分析与R建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专业煤炭运送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小区租户物业管理合同模板
- 2024年城市绿化专用树苗采购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和解协议3篇
- 暨南大学《中外政治经济制度比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整理版《木瓜恰恰恰》优质课件
- 2023年电信笔试-企业文化
- 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
-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件部编版习作:我想对您说(课件)
- 水电站运行综合作业教学大纲
- 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统一试卷高级钳工操作技能试卷
- 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辩论- 在辩论中学辩论》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箱形梁加工制作工艺
- 蝴蝶豌豆花(注音)A4打印版
- 《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青岛版(六三制)三上科学20《淡水资源》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