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周转宿舍新建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1页
卫生院周转宿舍新建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2页
卫生院周转宿舍新建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卫生院周转宿舍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 . 11.1 项目概况 . 1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3 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况 41.4 综合评价 . 5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7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第三章 项目单位介绍 113.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3.2 制约瓶颈及解决方案 11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14.1 项目选址 . 114.2 项目区概况 . 124.3 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24.4 建设条件评价 13第五章 建设方案 . 145.1 设计依据 . 145.2 建设规划及布局 145.3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5

2、第六章 建筑工程 . 166.1 设计依据 166.2 设计原则 166.3 设计方案 16第七章 公用辅助工程 187.1 给排水设计 187.2 供电设计 197.3 消防 207.4 防雷设计 217.5 防震抗震 21第八章 环境影响分析 238.1 项目区域环境现状 238.2 环境保护标准 238.3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248.4 运营期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278.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7第九章 节能减排措施 289.1 建设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289.2 项目能耗、水耗分析 309.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32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 3310.1 设计依据 3

3、310.2 安全生产 3410.3 卫生 35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实施 3611.1 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责 3611.2 工程管理 . 3711.3 项目实施 . 39第十二章 项目招投标 4012.1 招投标依据 4012.2 比选范围、形式及方式 4012.3 招投标原则 4112.4 招投标程序 41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213.1 投资估算范围 4213.2 投资估算依据 4213.3 投资估算 . 4313.4 资金来源 . 4513.5 资金使用和管理 46第十四章 效益分析 . 4714.1 经济效益分析 4714.2 社会效益分析 48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 . 5015.

4、1 主要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5015.2 风险评估结论 51第十六章 结论及建议 5116.1 综合评述 5116.2 论证结论 5216.3 建议 52附录一、附件:附件 1: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附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附件 3: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附件 4:土地使用证(或相关用地文件)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项目1.1.2 项目性质新建。1.1.3 项目承担单位单位名称:单位性质:事业单位地 址:1.1.4 项目地址1.1.5 项目建设内容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成周转房数量: 8套,每套不超过 35 平方米。购置必要生活设施: 8 套。1.1.6

5、项目投资构成及资金来源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xx 万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资 xx 万元,工程建设 其他费用 xx 万元(含勘察设计、环评、可研、招投标及监理等费用) , 购置必要生活设施投资规模 xx 万元,预备费 xx 万元。资金来源:拟申请 xx 年卫生项目中央投资 xx 万元,地方投资 xx 万 元。项目进度安排本项目计划建设期4个月,自xx年3月开始实施,xx年6月底全部 完成投入使用。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1.1新建周转宿舍平方米8套,每套不超过35平方米1.2购置必要生活设施套2建设工期月3总投资

6、力兀3.1建安工程费用力兀占总投资72.14%3.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力兀占总投资10.00%3.3购置必要生活设施力兀占总投资14.29%3.4预备费力兀占总投资3.57%4资金筹措力兀4.1申请卫生项目中央投资力兀占总投资71.43%4.2申请卫生项目地方投资力兀占总投资28.57%1.2项目提出的背景近十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认真贯彻十六 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积极推进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严格加强医疗机构监管,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卫生发展道 路,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7、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 大,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城乡以及地区间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是国家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卫生院是农村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枢纽。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 建设,建好乡镇卫生院,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 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近年来, 国家和地方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建设,全国大部分卫生院 在这个时期得到新建、改建、扩建,设备得到了补充和更新,有力地促 进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镇)据统计,农村新农合实施以来,参合农民就医流向主要集中在乡 卫生机构,乡镇

8、卫生院的就医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县及县以上医疗就 医比重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从制度设计上保证了分流,村、乡、县、市, 报销比例逐级递减,而报销门槛逐级递增。新农合和农村乡镇卫生院互 相促进、互为因果,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新农合。但是,在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各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规模与需求、 功能与使用、装备与技术等不相适宜的情况,不但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 的浪费,同时应该具备的相关功能却并不完善,从而制约了乡镇卫生院 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医保全覆盖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及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医疗需求也随之增长。作为最基层的乡镇卫 生院,其主要职责就是为当地群众提

9、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 康复等综合性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 负责对村级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和对乡村医生培训等工作,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卫生需求。而乡镇中心卫生院除了上述工作外,还 承担协助县级卫生机构开展对区域范围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等工 作,其服务人口除一般乡镇卫生院服务的人口外,还要按照上级卫生行 政主管部门的划定的辐射乡镇人口的一定比例进行服务。 本项目申报单位 xxx 卫生院编制人员数量 xx 人,合同工 xx 人, 承担着全乡镇以及辐射乡镇人口共计 xx 万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由于目 前项目单位医疗人员总数仅为 xx 人,远远满足不了

10、群众多层次、人性化 的需求。其现有周转宿舍的简陋和不足,制约了人才的进一步引进和医 疗技术的提升。为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单位结合卫生院现状以 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1.3 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况1.3.1 可行性研究内容 我们接受项目单位委托,根据国家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 有关政策,结合建设单位的业务发展和建设规划情况,对建设项目的场 地选择、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按照 目前的投资指标作出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风险因素及对策 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论 证。1.3.2 可行性

11、研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 年)3. 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 201257 号4.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 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211 号)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 号)6.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7.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 (建标 107-2008)8.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规划财务司关于请抓紧编报 2013 年卫生项目中央投资计划草案的 通知

12、9.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 3 号令10. 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11. 项 目委托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2. 项目编制单位收集的相关资料1.4 综合评价1.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稳定农村医疗队伍,为前来支援的各地医 疗专家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满足医疗技术交流, 有效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的建设。1.4.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该项目基础条件好、条件成熟,项目用地已经落实,符合国家关于 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的建设要求;项目单位地处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地 区,属于国家及地方的投资支持对

13、象,具有良好的宏观建设环境,政策 分析可行。项目建设方案规划合理、科学,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投资估算 准确,能够控制项目投资;项目筹资方案合理、可行,能保证项目所需 资金的要求;建成之后,能够达到预定的标准,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可 行。项目单位管理团队年龄结构合理,拥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才能,能够协同有关方面完成好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行。 项目承建能力分析可行1.4.3 项目风险评估 该项目对风险认识准确,其主要风险体现在资金筹措、资金使用风 险上。通过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加强成本控制,项目风险处于可接受水 平,风险评估可行。1.4.4 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项目建设需向外部筹资,资金供应量及时、充足

14、与否是保证项目 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建议项目单位加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 更多的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建设所需资金。同时作好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以及资金计划安排,从而项目保证按计划顺利推进。1.4.5 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项目的实施可 改善卫生院医护人员的生活条件,对满足医疗需要、提高医疗水平,实 现卫生院的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对该项目予以支持。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2.1.1 国家宏观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坚持卫生工作方针, 努力探索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 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

15、“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就明确提出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支持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 卫生室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 施方案的通知中也提出了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按照 填平补齐的原则,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标准化建设, 2015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 95%以上”。要“继续 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全面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但与公众健 康需求和经济社

16、会协调发展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中国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原有医疗保障体系发生很大变 化,如何使广大公众享有更好、更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我国政府 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启动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并在 2003 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取得重大胜利后加快推进。 2009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 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 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2.1.2 行业发展现状一、基本卫生状况居民健

17、康状况不断改善。 人均期望寿命从 2000 年的 71.4 岁提高到 2010 年的 74.8 岁。孕产妇死亡率从 2002 年的 51.3/10 万下降到 2011 年 的2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2年的29.2 %。下降到2011年的12.1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2年的34.9 %。下降到2012年的15.6 %。,实现联 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进展顺利。卫生资源持续增长。 2012 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 95.4 万个,其 中:医院 2.2 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91.8 万个。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 构床位数 3.81 张、执业(助理)医师 1.82 人、注册护士数

18、 1.66 人,每万 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 4.73 人。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明显增加。 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 2002 年的 21.45 亿人次增加到 2012年的 62.7 亿人次;住院人数由 2002年的 5991 万人增加到 2012年的 1.5 亿人。 2012年,中国居民平均就诊 4.6 次,每 百居民住院 11.3 人,病床使用率 88.5,平均住院日为 10.3 天。 2012 年, 15 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比例为83.3%,其中农村地区达到80.8%。城乡以及地区间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2003 年,我国城乡居民基 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分别为 55%和 21%, 201

19、2 年分别增至 89%和 97%,发生 了重要变化。城乡居民健康指标差距逐步缩小,孕产妇死亡率城乡之比 由 2005年的 1:2.15 缩小为 2010年的 1:1.01 ;婴儿死亡率城乡差距从7.2 个千分点下降到 5.9 个千分点。农村住院分娩率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 异由 2003 年的 34个百分点下降到 2010年的 2 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发生结构性变化。 2012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 支出比重高达 57.7%,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分别占 15.7%和 26.6%。2011 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下降到 34.9%,政府预算和社会卫生 支出的比重分别提高到 30.4%

20、和 34.7%。政府卫生支出由 2008 年的 3593.94 亿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7378.95 亿元,年均增速为 21.68%,明显 快于同期卫生总费用和财政支出的年均增速。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卫生改革,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致 力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更好地维护、保障和增进 全民健康,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二、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2009-2012 年,中央财政投资 471.5 亿元人民币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建 设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为 农村和社区培养、培训、引进卫生人才。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开展全

21、科 医生规范化培养,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组织实施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实施万名医师支 援农村卫生工程, 2009-2012 年,1100 余家城市三级医院支援了 955个 县级医院, 中西部地区城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每年支援 3600多所乡 镇卫生院,提高了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2012 年,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 91.8 万个,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6 万个、乡镇卫生院 3.8 万所、村卫生室 66.3 万个,床位 123.4 万张,为 方便农民就医、保障农民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人

22、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居民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健康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威胁,公众对 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卫生队伍面临着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与人才流失、老化严重并存,农村卫生人员总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均衡,越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 人力越缺乏,农村卫生人员待遇难以保障,生活条件较差,稳定优秀农 村卫生人员的任务尤其艰巨。国家提出,到 2020 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实现人人享有平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此,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改革, 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更好地维护

23、、保障和增进全体居民的健康。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稳定农村医疗队伍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能基本解决医院在编人员的住房困难,改善基本生 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扎根基层。2、是满足医疗技术交流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能够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推动城乡医疗技术交 流,承接省、州、县及其他医疗技术发达地区的名医下乡帮扶和传授救 治经验,提高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3、是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的需要医疗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以及农 村居民应与大中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均等的权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医疗技术在大中城市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在乡镇卫生院建立适度规

24、 模的周转宿舍,为优质服务下乡创造条件,是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 等化的重要途径。第三章 项目单位介绍3.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现在该院向社会开放的科室有:预防保健科、内科、儿科、外科、 妇产科、中医科等科室;开设病床 xx 张,各科室均配有专业对口、训 练有素、医德良好,能为患者合理诊治的医务人员 xx 余人。卫生院承 担着本辖区的医疗卫生,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卫生工作, 是会理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xx 省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 定点机构,会理县城市医疗求助定点医疗。3.2 制约瓶颈及解决方案3.2.1 制约瓶颈 政府投入、人力资源是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瓶颈。因此,该项

25、目 的顺利建成与否,资金的落实是关键因素。3.2.2 解决方案 为解决资金难的问题,医院现正向上级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申请, 尽快落实该项目的建设资金,促使项目早日建成。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4.1 项目选址项目选址要求:1、应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当地乡镇建设总体规 划,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和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2、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3、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4、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5、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并与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有一定距 离。6、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7、周转宿舍应建在卫生院内

26、(与医疗区分离)或临近卫生院,原则 上不得与卫生院家属住宅混建。根据以上要求,该项目选址位于会理县通安镇鹿坝新村,现会理县 通安中心卫生院所在地内。该地属于卫生院自留地。4.2项目区概况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4.3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自然条件1、气候2、地质与地貌3、自然资源水系与水资源:土地资源:动物资源:光热资源:植物资源 :矿产资源:旅游资源:4、地震4.3.2 基础设施条件1、城市建设2、交通运输3、供水、供电等城市配套能力 供水、供电、通信、消防等设施齐备配套。4.3.3 施工条件1、拟建场地周围无特殊障碍物,施工场地满足需要。2、城区内水泥、砂石、砖、钢筋等建筑材料供应充足。3、拟建

27、地道路平整,施工运输便利。4、拟建场地施工用电、用水可以满足施工需要。4.4 建设条件评价综合以上基础条件我们可以看出,项目区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 光热资源发达,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完善,项目选址现会理县河口乡卫生 院所在地内,可充分利用现有卫生院的各项资源接入即可,项目选址可 行。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地震发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确保达到抗震要求,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第五章 建设方案5.1 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 GB 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50007-2011)

2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SO 189-20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7-96 ) 农村急救体系建设方案( 2011-2013年)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关于紧编报 xxx 年卫生项目中央投资计划草案的通知5.2 建设规划及布局 按照卫生院总体规划,利用卫生院现有场地进行建设。新建周转宿 舍布置在卫生院内,场地地形平坦,为一块方形空地。交通便捷,基础 设施完善。项目规划建设为两层,每层设置左右 2 个单元,各单元布置 2 套房间,总占地面积180血 采用绿化地带与医疗区分离5.3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1、新建周转宿舍用房8套、每套不超过

29、35 M2,共计280M2、建筑占地面积180M,共2层,每层4套。3、室内简单装修,购置必要生活设施 8套。表5-1卫生院周转宿舍每套基本生活用具配置目录编号名称数量(个/套/台)1单人床12衣柜13办公桌椅14灶15碗柜16餐桌椅1注:本目录暂按每套宿舍一人住考虑;该目录为生活必需品第六章 建筑工程6.1 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 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50016-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 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

30、006版)(GB50009-20016.2 设计原则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 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采用施工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性、适用性 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体现技术先进、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6.3 设计方案6.3.1 地基基础工程 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场地的地震危险 性、地质情况、地下水位情况等作综合评价后,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基础埋置深度、工程基础形式。本工程为低层建筑,若地基基础良好, 在综合考虑造价的基础上,建议米用条形基础632平面布置1、医院平面布置图2、周转宿舍布置633竖向布置本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表6-1工程

31、设计方案概况表建筑特征结构特征建筑面积2280M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层 数地上两层基础类型条形基础层 高3.3M抗震设防七度场地类别n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屋面油毡瓦坡屋面钢筋强度HPB235 HRB335HRB400装 饰 装 修楼地面防滑地砖楼面(室内)、水 泥砂浆楼面(室外)砼 强 度基础垫层C15内墙乳胶漆饰面基础、柱、地 基梁、楼板C25顶棚乳胶漆顶棚(室内)后浇构件C25外墙水泥砂浆墙面砌体填充墙均米用页岩实心砖防水 工程聚氨酯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第七章 公用辅助工程7.1给排水设计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

32、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给水方案(1)水源本项目供水由卫生院供水,从卫生院给水主管网接入一根PE50供水管作为周转宿舍的生活给水主管。用水量详见7-1。表7-1用水量估算表名称用水量标准用水 人数使用 时间时变化 系数Kh时用水量最咼日 用水量(m3/d)平均时(m3/h)最大时(m3/h)医务人员0.15 mi/ 人882.00.150.32.4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按10%计)0.24总计2.64排水方案本建筑排水实行分流制,雨水和洗涤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其它污水通过专业处理后排放。排水方式:采用重力流排水排除排水量

33、:本项目排水主要是生活用水,按0.15m3/人d用水量计算, 生活污水排水量按用水量的90%+,排水约0.135m3/人d,总排水量为 1.08m'/ 人-do7.2 供电设计7.2.1 设计依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2-2008)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

34、57-2010)7.2.2 设计方案 本报告设计范围为本建筑的各个强弱电系统,采用综合布线系统。1 、供电系统本项目低压供电线路从卫生院变压器引入至宿舍配电室。2、配电线路引入主线采用 ZRYJV0.6/1KV 型电缆(铜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 护套阻燃电缆,额定电压0 . 6- 1 KV ) ,穿镀锌钢管敷设;宿舍进线采用ZRBV0.45/0.75KV 型导线(铜芯聚氯乙烯绝缘阻燃电线) ,穿阻燃硬 塑料管敷设。3、计量:在配电室设总计量,各层配电柜上及各户设分计量。4、照明:7.3 消防7.3.1 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8年10月 28日修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

35、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1995(2005 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 GT350084- 2001)建筑内部装饰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54-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7.3.2 设计要求在总平面布置时,除满足周转宿舍的功能要求外,同时考虑道路与 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建筑物内部消防疏散的要求。所有门、窗大小及门的疏散口距离符合防火规范要求,疏散楼梯之 间及最不利点到疏散楼梯之间距离满足规范要求。7.3.3 建筑消

36、防设计方案 本建筑依据国家现行建筑、结构、水电规范进行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2006)按四类高层建筑设置消防栓箱、消防 水管、灭火器及报警器,耐火等级为三级。7.3.4 消防给水设计方案1 、消防用水量本建筑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 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一次灭 火用水量为216m3;自动喷淋30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一次灭火用 水量约为108mi;室外消火栓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一次灭 火用水量为 108m3。2、消火栓系统(1)每层设1个消火栓箱,每个消火栓箱内设 SN65消火栓,每个 消火栓陪衬胶水龙带,长30米,及19mm水枪,箱体上设破玻按

37、钮、指 示灯各一套。(2)室内外消防管道均采用DN1O0镀锌钢管。室内消防管道在楼内 形成环路,室外消防管道沿建筑物形成环路,沿线布置地下式消火栓。7.3.5 建筑灭火器的配置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本建筑应全面设置建筑灭火器。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 3A,单位灭火级 别最大保护面积20 m/A,设置手提式MF/ABC型干粉(磷酸铵盐)灭火 器,共设8具。配电室采用推车式 MF/ABC型干粉(磷酸铵盐)灭火器。7.4 防雷设计7.4.1 设计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7.4.2 防雷措施本工程为三级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和防

38、雷 电感应的措施。1、在屋顶上装设避雷网,利用建筑物的柱内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 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防雷接地装置。2、 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电气通路,并应每 1824 米采用引下线接 地一次。3、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4、垂直的金属管道及类似物应在底端与防雷装置相连。7.5 防震抗震7.5.1 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 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 六次会议修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23 号;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39、-2010。7.5.2 抗震标准场地所处区域为 7 度抗震设防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g ,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根据该建筑重要性,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7.5.3 防震措施1、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 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应避免深挖高填,坡高大且稳定性差的 边坡应采用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2、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 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 坏。3、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 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

40、 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4、混凝土楼、屋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板。5、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控制截面尺寸和纵向受力钢筋与箍筋的设置, 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先于构件破坏。6、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 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 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第八章 环境影响分析8.1 项目区域环境现状1、水环境质量状况:项目区水体大部分区域水质超过皿类水质标准, 执行GB383 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H类水

41、标准。2、大气环境:项目所在区域为城市居住环境,参照会理县环保局的相关监测数据,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较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标准(GB3096一 2008)2类标准的限值要求。4、固体垃圾:定期清理运送至会理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 从上述地表水、空气和声学环境质量现状可见,目前建设场址及其附近区域能够满足周转宿舍人员休息的需要。8.2 环境保护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3、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871996

42、)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7、国务院 1998253 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 2011);8.3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本工程为非生产性民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项目施工期间所 产生的生态、施工噪声、扬尘、废气、施工弃土和固体废弃物及废水对 环境的影响。8.3.1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施工期场地开挖,将破坏部分表土结构,减弱局部地区土层的稳定 性,并使地表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故在短时间内仍有可能局部性 地加重该区域水土流失。尤其在暴雨较集中

43、的时段施工,容易形成小范 围的水土流失。施工期场地开挖应避免雨季施工,同时施工期挖方及时回填和清运, 对松散土及时夯实,以将施工对水土和生态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工程竣工后,应尽快恢复道路,恢复周围生态景观,对临时性征用 的土地应及早进行迹地恢复,对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应及早复原。8.3.2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工程施工噪声来源包括:土石方、基础、结构和装修等阶段中,使 用施工机械的固定声源噪声以及施工运输车辆的流动声源噪声。在实际 施工过程中,各类机械同时工作,各类噪声源辐射相互迭加,噪声级将 会更高,辐射面也会更大。为尽可能减小施工噪声对区域环境及施工人员的影响,应采取以下 基本措施

44、:A. 合理布设施工机械,根据周围环境条件,尽量将产噪设备布置在 远离环境敏感点的位置,增加噪声源与工程边界的距离。B. 认真组织施工安排,将采用高噪设备的施工阶段安排在白天进行, 减少夜间施工强度,如必须夜间施工,必须向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同意。 从合理施工组织方面,控制施工噪声源强,采用低噪或装有消声设备等 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施工机具,并使之处于良好状态,减轻施工噪 声对工程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的影响,施工噪声应满足 GB12523-2011建 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力争做到施工噪声不扰民。C. 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搅拌机和砂石料下料、进料时噪声的影响。8.3.3 施工期扬尘、废气环境影响及

45、治理措施 施工期废气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和少量的机械废气、装修废气, 施工期扬尘主要在开挖土石、装卸、混凝土配料、喷射时产生,属无组 织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应特别注意防尘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抑尘措施如喷水等,对 车辆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从而减少汽车扬尘,在采取必要的治理 措施后,可有效减轻本项目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的燃油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因废气量小,同时采取尾气 净化,施工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废气有一定扩散条件,不会对该 地区形成大气污染危害。在对建筑物进行室内外装修时,采用“环保型”油漆及涂料,装修 工程中加强通风排风或室内吸附措施,严格按室内空气质量

46、标准(GB/T18883-2002)控制室内环境,可将装修废气的影响降至最低。8.3.4 施工弃土和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弃土、其他固体废物如废弃材料、纸张、塑料薄膜等, 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及时清运和处理施工弃土,运至指定建渣堆场,运输车辆应采用封 闭式,在运输过程中,杜绝沿途撒落,免施工弃土对环境的影响,施工 期产生的其他固体废物及时送垃圾场和废品站处理,其他建渣送指定的 地方堆放。经妥善、及时处置后不会产生影响。8.3.5 施工期废(污)水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施工期废(污)水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设备清洗废水。施工设备清洗废水产生于浇灌混凝土和设备清洗,施工废水呈碱性、

47、且 SS 浓度值高,排入河道对水质重污染,就地下泄也会对土壤、植物形 成危害。A. 施工设备清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禁止排放。B.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进入临时污水收集设施(如旱厕),定期外 运作农灌综上所述,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只要按上述 要求管理,文明施工,可将其降到最小程度,并在工程结束时采取一些 恢复措施,减轻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8.4 运营期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污水的排放、生产垃圾的 乱丢乱弃。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医院废水处理设施,然后排入市政 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生活垃圾采用袋装方式进行收集送至

48、垃圾场。8.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综上所述,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齐全,措施得当,对环境影响很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本项目建设不需要对环境影响进行专项评价 的,仅由项目单位填写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报相关部门审批即可 项目在环境保护上是可行的。第九章 节能减排措施9.1 节能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能源消耗日益增加, 对建设项目要求必须合理使用能源,最大限度节约能源,用最少的能源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节约能源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可持续发 展,从长远看,节能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根据国家计委、国务院经贸办、建设部( 1992)1959 号文件关于 基本建设和技

49、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 规定的精神,项目在建设的同时,要求同步搞好工程的节能工作。本项目使用能源为电力,主设备和辅助设施电能耗量较大,因此, 节约能源显得至关重要。9.2 节能原则与要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 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 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合理利用能 源、降低能耗被列为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节能工作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能源开

50、发”,是解决能源供应紧张、 保护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 法规定,本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要体现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的方针, 节能方案应符合相关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的节能要求。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设备的合理用能、其他能源单 耗指标要以国内先进能耗水平或参照国际先进水平作为设计依据进行设 计。建筑节能是城市环境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能型设会、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家规定设计阶段就开始能耗控制,在施工 图阶段,设计必须进行认真的负荷计算,严格按标准进行节能设计。目 前建筑节能的主要依据有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 76号)

51、、公 共建筑节能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05年7月1日实施 ) 及其 他措施、标准与规范。9.3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 2008.4.1 )?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2006 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 国发200628 号)?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发改环资 20042505 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 (发改投资 20062787 号)? 四川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2007 第215 号)?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 T2589-200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52、(JGJ134-20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200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JJ45-91)? 外墙保温工程设计技术规定(GL144 200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 66 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2012本)?四川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0739号)9.4项目能耗、水耗分析(1)项目的

53、水耗主要是生活用水。表9-1项目用水量估算表项目名称单位数量(人)用水定额(L/ m .d)用水量(m3/d)生活用水m281502.4不可预见用水(按10%计)0.24合计2.64每年消耗水量为:2.64 X 365=63.6m3(2)项目能耗主要来自于宿舍用电的电耗损。本项目的负荷包括照明、电脑等,综合用电量按30瓦/ m2计。其用电负荷计算为280X 30X 0.8=7.14KW。日有效时间12小时,全年有效天数 365天,设备同时开机率为0.5,预计全年用电量1.3万千瓦时。表9-2节能消耗表项 目 概 况建设项目及主要内容建筑总面积:280m年耗能量能源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参考折

54、标系数年耗能量(吨标准煤)电Kw-h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能耗工质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参考折标系数年耗能量(吨标准煤)水吨耗能工质总量(吨标准煤)项目年耗能总量(吨标准煤)项目节能措施简述(采用的节能设计标准、规范及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并说明项目能源利用效率): 本项目中所采用的主要设计标准、规范有:(一)建筑设计采用的节能节能标准包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二)暖通设计所采用的节能设计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34-2002;J216-2002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 ;(三)电气设计所采用的节能设计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GJJ45-91 ;本项目在方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利用既有资源,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