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监控传输系统中低频干扰及其抑制法_第1页
电视监控传输系统中低频干扰及其抑制法_第2页
电视监控传输系统中低频干扰及其抑制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转电视监控传输系统中低频干扰及其抑制法电视监控传输系统中低频干扰及其抑制法  同轴电缆是使用最广泛的视频传输介质,一般用于中短距离的视频信号的传输。同轴电缆的电气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传送摄像机到监视器的全视频信号(CCTV视频信号是由分布很广的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组成的)。传送低频信号(20赫兹到几千赫兹)时可以使用几乎任何种类的导线。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所有导线都可以用作电话线。但要传送频率范围在20赫兹到6兆赫之间的视频信号,同时不希望有任何衰减时,就需要使用同轴电缆。  在电视监控系统中采用视频基带传输是最常用的传输方式。所谓基带传输是指不需经过频率变换等任何处理而直接传送

2、全电视信号的方式。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传输系统简单;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失真小;附加噪声低(系统信噪比高);不必增加诸如调制器、解调器等附加设备。缺点是传输距离不能太远;一根视频同轴电缆只能传送一路电视信号等。  由于这种传输方式具有工作稳定可靠及设备简单等优点,因而在实际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视频信号频带很宽,并且起始频率又很低,所以在电缆中传输时,其振幅及相位在低频段与高频段的差别就会很大。特别是在相位失真太大时,是难以用简单的电路进行补偿的。由于这个原因使它的传输距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下面仅介绍基带传输中的低频干扰及其抑制法。   二基带传输中的低频干扰  基

3、带传输中的低频干扰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播干扰。  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而必须将电缆在空中架设时、这时电缆本身就相当于一根很长的天线。由于天线效应的结果,电缆中会产生相当大的广播干扰电压,其频率约在几百千赫到1500千赫之间。这种干扰产生的原因如图1所示。 由于电缆中电位差(eA-eB)的存在,便会在电缆外皮上产生干扰电流。这一电流通过电缆两端接地点与地构成回路,于是在终端负载上就会产生广播干扰信号的电压,使干扰信号混入视频信号中。这种干扰信号在图像上表现为,较密的斜形网纹,严重时甚至会淹没图象。如果将电缆埋在地下,或采用铅皮电缆、平衡对称电缆等都能较好地克服这种

4、干扰。  2、低频干扰  电缆屏蔽层对于频率越低的信号其屏蔽效果越差。图2是把两根长度为1公里的SYV-75-1电缆并在一起时在始端给其中一根电缆加入某一频率的干扰信号电压,在另一根电缆上测量所感应的电压,绘出如图中的曲线。 由该曲线可以看出,当频率越低时,电缆对它的屏蔽作用越差。由于这种原因而引入的干扰信号有载波电话,电台的信号等。它们在图像上造成水平条纹的干扰。  3、50Hz电源干扰   当系统需要始端与末端同时接地时,由于地电阻及电缆外皮电阻的存在,在两地之间电力系统中各相负载不平衡或接地方式不同时会引起50Hz的地电位差,从而产生干扰信号电压。

5、50Hz干扰混入的原因见图3。 图中R2、R3分别为地电阻及电缆外皮的电阻。当地电流流过地电阻R3时,便在其上产生如图所示的电压降。这时地电流分为两路,一路经电缆外皮在R2上产生干扰电压,另一路则通过视频信号源进入电缆芯线。于是在终端芯线与外皮之间便会产生干扰信号的电位。由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视频信号从R1加入后,在终端负载电阻R4上便同时产生了视频信号与干扰信号,这种干扰使正常图像上出现很宽的横暗带。  据以上分析可知,对于三种较低频率的干扰一旦混入视频电路,被叠加在视频信号上时,要完全消除它是比较困难的。这些干扰从原则上讲是基带传输方式所不能避免的。但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

6、仍然可以将以上几种干扰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三克服低频干扰的方法  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干扰只有将基带传输方式改为避开这些干扰频率的低射频传输方式。这种方式是采用两次调制和解调的办法将基带信号搬迁到低射频的频段上。 由于其低频部分被移到干扰频率之外,所以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以上各种低频干扰的影响。不仅如此,在频率作了这样的搬迁之后,由于其相对带宽比大大减小,因此使均衡比较容易实现。但此法由于需要两次调制及解调,使设备过于复杂,因此一般只适用于远距离的传输系统。在基带传输中要抑制以上几种干扰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高电平传输  采用高电平传输,对抑制广播

7、干扰及较低频率的各种干扰是有效的。图4是高电平输出电路,当输入视频信号为1.5Vp-p时,在输出端可得到8Vp-p左右的输出信号。如使用SYV-75-1或同类型单芯电缆并在终端加接电缆均衡器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4.5公里左右。图像质量能满足一般的要求。  2、50Hz交流干扰的抑制法  对50Hz交流干扰的抑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一端接地法抑制50Hz交流干扰  根据前面对50Hz交流干扰产生原因的分析可知,干扰的产生是由于始端与末端都接大地的结果(这在始端与末端用电功率较大时由于漏电流较大是完全必要的)。但对于一般小规模的监视系统,则可采用一

8、端接地的办法,其原理电路如图5所示。   图中终端机壳不接大地,这样一来两地间电位差及电缆外皮电阻虽依然存在,地电流虽也经电缆芯线到达终端,但由于始、末端两地间的地电流不能通过电缆外皮形成回路,因而不产生电压降,所以在终端电缆的芯线及外皮之间不会产生干扰信号的电位差,从而避免了地电位差所引入的交流干扰。在一个终端有10个监视器及传输距离最远为4.5公里的实际交通控制监视系统中,已采用此法,未发现明显的50Hz干扰。  (2)用差分放大器抑制50Hz交流干扰。  在实际监视系统中,如果始、终端都必须接大地因而引入了地电流干扰信号时,则可采用差分电路及箝位电路来消除这

9、种干扰。其原理如图6所示。 该电路利用了前述一端接“地”及差分电路具有共模抑制性能的特点。图中终端电缆外皮通过电容C1接大地。若C1很小,以至对50Hz而言可视为开路时,那么这个电路就相当于前面一点接“地”电路一样,能起到抑制50Hz干扰的作用。但事实上由于视频信号中也有很低频率的信号,如C1太小,则会使加在R4两端的低频电压降低,而产生严重的低频失真。所以电路中将C1取为1F。这样一来,50Hz干扰信号便又会流过外皮电阻R2而在R4上产生干扰信号的电压降。差分电路的作用就是为进一步消除这一干扰而加入的。  图7是图6 的交流等效电路, 从等效电路可以看出,BG1的基极同时加有由电缆

10、芯线送来的视频信号与干扰信号,而BG2的基极则只有干扰信号。由于加于两管的干扰信号极性相同。根据差分放大电路的特性,当两管特性对称及射极电阻R6大于集电极电阻R5时,对同极性的干扰信号能产生相当好的抑制效果。在实际电路中为提高共模抑制能力及稳定性,差分电路公共射极电阻还可由两个特的三极性对称管成接“恒流源”电路代替。  对于视频信号而言,1/2e视只加在BG1的基极,因此BG1、BG3可看成是共集、共基放大电路。因而从负载R8上便能输出视频信号,由于电容C1较大,因此当地电流流过时,在外皮电阻上会产生一定的压降,这使得加在差分管两基极的干扰信号幅度不相等,而限制了共模抑制比的提高,因而输出信号中还可能有残留的50Hz干扰。但在均衡器中加箝位电路就可以抑制这种干扰。  (3)用变压器抑制50Hz交流干扰 图8是抑制50Hz交流干扰的又一种方法, 电缆的芯线通过变压器次级与终端负载连接。电缆屏蔽层则通过变压器初级接地。这样,当某一瞬间干扰电压的极性如图所示时,干扰电流流过变压器初级并建立起如图所示的电压,在次级便会感应出一个如图所示的与初级电压相位相反、数值相等的电压。由于干扰电压在R4两端极性相反,而且幅度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