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葛洪所记镜异事与唐人镜异小说之关系_第1页
晋人葛洪所记镜异事与唐人镜异小说之关系_第2页
晋人葛洪所记镜异事与唐人镜异小说之关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晋人葛洪所记镜异事与唐人镜异小说之关系    摘要:晋人葛洪在其西京杂记中记有两面神奇的镜子:汉宣帝宝镜与秦始皇方镜;在其抱朴子·登涉中又记有数面道士镜。这些镜子与佛教和道教文化有关,具有照见妖魅、洞彻肺腑等功能。晋人葛洪所记镜异事是唐人镜异小说的源头。唐人王度的古镜记和唐人之镜异小说,继承了葛洪所记镜异事这一题材,发扬光大,终成镜异之大观。 关键词:西京杂记;抱朴子·登涉;古镜记;唐人小说;镜异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10)01014506 晋葛洪集西京杂记卷一“身毒国宝镜”条云:

2、 宣帝被收系郡邸狱,臂上犹带史良娣合采婉转丝绳,系身毒国宝镜一枚,大如八铢钱。旧传此镜照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宣帝从危获济。及即大位,每持此镜感咽移辰。常以琥珀笥盛之,缄以戚里织成锦,一日斜文锦。帝崩,不知所在。 宣帝就是汉宣帝刘询,身毒国即古印度国。在武帝末年的“巫蛊之祸”中,刘询年仅数月,即“被收系郡邸狱”。刘询凭什么在那场杀人如麻的惨祸中保全性命、终登宝座的呢?当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原因,而在葛洪看来,却是凭着那枚具有神奇功能的身毒国宝镜。这枚宝镜“照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宣帝从危获济”,因此,刘询即位后,才“每持此镜感咽移辰。常以琥珀笥盛之,缄以戚里织成锦”,对其感恩戴德,

3、什袭藏之。这枚宝镜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功力呢?因为它来历不凡,他来自古老而遥远的天国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佛教能够降妖镇魔、驱邪祈福;这面代表着印度佛教文化的宝镜,自然也就携带丁无限的佛法,所以能够使刘询“从危获济”成为宣帝。后汉郭宪洞冥记云:“望蟾阁上有青金镜,广四尺。元光中,波祗国献此青镜,照见魑魅,百鬼不敢隐形。”“元光”是汉武帝年号,“波祗国”即波斯国亦即古伊朗。古印度和古伊朗关系错综,汉武帝望蟾阁上的这面波祗国青金镜,当和汉宣帝的身毒国宝镜有些渊源。 西京杂记卷三“咸阳宫异物”条又云: 高祖初入成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洞明,人

4、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拜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在遥远的古代,人的寿命是短暂的,生老病死是困惑人们的最大问题。惟其如此,就产生了对长生不老、益寿延年的追求。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庄子中的那位“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藐姑射神人”,就是这种理想的折射。后来道教产生,这种观念就合理地融合到他们“得道成仙”的理想里。铜镜作为一种颇有神秘性的生活日用品,自然对这一理想也多有反映。这一点,从出土的汉代铜镜铭文中可以得到证实。如“尚方作镜真大巧,上有仙

5、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邀四海,翡(飞)回名山采芝草。”既然渴求长生,对人体疾病脏腑的认识就成为追求的目标,因此,渴望神奇的古铜镜能有现代“X光”镜的功能,也就成了古人非常奢侈的幻想。咸阳宫的方镜,能“知病之所在”,并能照见宫女的思想意识,就是这种思想的美妙反映。 葛洪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理论家,他对古铜镜的神奇特异情有独钟,并以文学的笔墨形诸篇帙。在其最重要的著作抱朴子中,他于登涉篇云: 或问登山之道,抱朴子曰: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已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或有来试人者,则当

6、顾视镜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魅,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又老魅若来,其去必却行,行可转镜对之,其后而视之,若是老魅者,必无踵也,其有踵者,则山神也。昔张盖蹹及偶高成二人,并精思于蜀云台山石室中,忽有一人着黄练单衣葛巾,往到其前,曰:“劳乎道士,乃辛苦幽隐!”于是二人顾视镜中,乃是鹿也。因问之日:“汝是山中老鹿,何敢诈为人形?”言未绝,而来人即成鹿而走去。林虑山下有一亭,其中有鬼,每有宿者,或死或病。常夜有数十人,衣色或黄或白或黑,或男或女。后郄伯夷者过之宿,明灯烛而坐诵经。夜半有十余人来,与伯夷对坐,自共樗蒲博戏,伯夷密以镜照之,乃是群犬也。伯夷乃执烛起,佯误以烛烬蘶

7、其衣,乃作燋毛气。伯夷怀小刀,因捉一人而刺之,初作人叫,死而成犬。余犬悉走,于是遂绝,乃镜之力也。 文中提到“古之入山道士”,“道士”是人们对道教徒的称呼,看来葛洪所记是道教产生以后的事。他所说的道士镜,明显就是西京杂记中所记汉宣帝宝镜与秦始皇方镜的后裔子孙。首先,它承续了汉宣帝宝镜“照见妖魅”的功能;其次,它传递了秦始皇方镜“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和“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的功能。前者无须多言,后者得多说几句。 “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就是“人正面走来照镜子,影子就倒现出来”。“倒见”是什么意思呢?“倒”在此有二解。一为“颠倒”:礼记·曲礼下:“倒箧侧龟于君前,有诛。”郑玄注:“

8、倒,颠倒也”。如此,则“影则倒见”意为“影子就颠倒着出来”,就是头下脚上出来。二为“逆;向相反方向移动”:后汉书·西南夷传:“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滇池。”如此,则“影则倒见”意为“影子就由相反方向走来”,就是从对面走来。“逆”有“迎”义,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正可证明“影则倒见”就是“影子迎面走来”。“影子迎面走来”好理解,“影子就颠倒着出来”则颇费解。对“倒”字的这两个意思,葛洪仿佛也没确定到底是“颠倒”还是“迎面”。“老魅若来,其去必却行,行可转镜对之,其后而视之,若是老魅者,必无踵也,其有踵者,则山神也”,“却行”,就是倒着走,这仿佛用的

9、是“影子就由相反方向走来”的意思,因为正面走进来再倒退走出去正好保护自己的脚后跟。但是“转镜对之”似乎用的又是“影子就颠倒着出来”的意思,因为如果来的影子不是颠倒着,又何必将镜子倒过来才能看到他的正面形象呢?在葛洪此段描述中,不但影子的上下倒了过来,就是前后好像也倒了过来,否则怎样看到“老魅”有无脚后跟呢?    秦始皇方镜“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的功能,在道士镜的身上虽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但是能让各种妖魅现出原形,也是方镜这一特异功能的变形体现。因为方镜能照见“肠胃五脏”,能照见宫女的“胆张心动”,就是照见了人的灵魂;能让妖魅现出原形,也就是揭穿妖魅“

10、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的险恶用心。 又,“后郄伯夷者过之宿,明灯烛而坐诵经”,我们不知道郄伯夷是道教徒还是佛教徒。从“古之入山道士”看,他是“道士”无疑,但“道士”、“道人”等词,历来就佛道兼指。汉牟融理惑论:“仆尝游于滇之国,数与沙门道人相见。”“道人”和“沙门”连用,可见这   里的“道人”指佛教徒;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催使公卿诣汜请和,汜皆执之,相攻击连月,死者数万”,裴松之注引献帝起居注:“傻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由“六丁”、“厌胜”等词看,这里的“道人”指道教徒。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

11、解一·竺道潜“恢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潜曰:君自睹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这里“道士”指佛教徒;梁书·沈约传“沈约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禅代之事,不由己出”,这里“道士”指道教徒。葛洪说郄伯夷“明灯烛而坐诵经”,尽管“经”不一定指佛经,但“坐诵经”却似乎是佛教徒的常做功课,因此我们有理由说郄伯夷容易让人产生佛教徒的联想。在此我们不做人物考证,只是想说明,后世的小说家不管郄伯夷是道教徒还是佛教徒,却从“坐诵经”上受到启发,凡是写到有关镜异之事,往往佛道并提,引出一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胡僧。 隋末唐初,王度有传奇小说古镜记,在晋葛洪所记镜异之事的基础上踵事增华,集古今镜异之大成。

12、古镜记围绕一面古镜,记十二个镜异故事,我们选取与葛洪所记有关者,分条略作述说。 (1)大业七年至长乐坡,宿于主人程雄家。雄新受寄一婢,颇甚端丽,名日鹦鹉。度既税驾,将整冠履,引镜自照。鹦鹉遥见,即便叩头流血,云:“不敢住。”度疑精魅,引镜逼之。便云:“乞命,即变形。”度即掩镜,曰:“汝先自叙,然后变形,当舍汝命。”婢再拜自陈云:“某是华山府君庙前长松下千岁老狸,大形变惑,罪合至死。不意遭逢天镜,隐形无路。”度又谓曰:“汝本老狐,变形为人,岂不害人也?”婢曰:“变形事人,非有害也。但逃匿幻惑,神道所恶,自当至死耳。”度又谓曰:“欲舍汝,可乎?”鹦鹉曰:“辱公厚赐,岂敢忘德。然天镜一照,不可逃形。但久为人形,羞复故体。愿缄于匣,许尽醉而终。”度又谓曰:“缄镜于匣,汝不逃乎?”鹦鹉笑曰:“公适有美言,尚许相舍。缄镜而走,岂不终恩?但天镜一临,窜迹无路。惟希数刻之命,以尽一生之欢耳。”度登时为匣镜,又为致酒,悉召雄家邻里,与宴谑。婢顷大醉再拜,化为老狸而死。老狸精虽然幻化人形,并无害人之行,正如其自言:“变形事人,非有害也”。所以王度云:“欲舍汝,可乎?”但是老狸精何以非死不可呢?用她的话说就是“逃匿幻惑,神道所恶,自当至死耳”。这显然是汉宣帝宝镜“照见妖魅”的流风余波,并且经过葛洪道士镜照群犬而刺杀之的鼓风推澜,由“照见”到照而刺杀,最终演化成“天镜一临,窜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