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分析题:共3题
题干
1.(82001446)孙某驾车行驶至某路口时,因违规驾驶而被交警前某纠正。后孙某又出现交
通违规,刘某再次上前纠正并指挥其直行。孙某不服从前某的指令,明知刘某在其车辆驾驶室左
侧并已抓住其驾驶室车窗框的情况下,为逃避处罚,仍持续加速左转,致刘某被拖拽、甩出而摔
倒在地,并因头部遭受巨大钝性外力作用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晚死亡。
问题1:
1.本案中如何认定行为人的主观罪过?
题干
2、(82001425)杨某某与张某某系恋人关系,后产生矛盾。杨某某认为张某某"移情别恋
"是因为赵某,遂雇请李四杀害赵某。杨某某将正在买菜的"赵某"指给李四看。但事实上,杨
某某误将王五当成"赵某"。李四后按照约定,将实为王五的"赵某"杀害。
问题1:
1.李四和杨某某的行为是否出现了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又应当如何定性?
题干
3、(82001426)杨某某不同意女儿杨某艳与张某某交往,决定杀死张某某。其遂于深夜潜入
张某某家中,用被子蒙住"张某某",导致"张某某"窒息而死。但"张某某"实系杨某艳,杨
某某误将其女杨某艳捂死。
问题1:
1.杨某某误将女儿杀死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若有多种学说,请分别说明。
答案及解析
案例分析题:共3题
题干1解析
问题1:
1.本案中如何认定行为人的主观罪过?
参考答案
孙某属于间接故意。本案中,孙某在明知交警刘某抓住其驾驶室车窗框、继续行驶有可能导致刘某死
亡的情况下,并未采取措施避免此结果,而仍然持续加速左转,致使刘某死亡,其对刘某的死亡结果持
放任态度,属于间接故意。法条依据《刑法》第14条第1款。
结论:孙某属于间接故意关键词:孙某|明知继续行驶可能导致交警死亡未采取措施避免此结果明
知茄某|抓住其驾驶室车窗框仍然以极高的速度驾驶对刘某|的死亡结果持放任态度
结论:《刑法》一第1款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
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14条
题干2解析
问题1:
1.李四和杨某某的行为是否出现了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又应当如何定性?
参考答案
李四的行为没有出现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杨某某的行为出现了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
,按照法定符合说,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应当分别判断。本案中,实行犯李四按照教唆犯杨某某的指示将实为王五的"赵
某"杀害,其并没有出现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教唆犯杨某某出现了认识错误,属于同一犯
罪构成内的对象错误,该认识错误只及于自身,不及于共犯人,按照法定符合说,对象错误不影响定罪
,故杨某某误杀王五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结论:李四没有出现认识错误,李四没有认识错误关键词:李四|依照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李四
|定故意杀人罪既遂
结论:杨某某的行为出现了对象错误,对象认识错误关键词:按照法定符合说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杨
某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不及于共犯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对象认识错误,同一犯罪构成内的认识错误
不影响定罪
2
题干3解析
问题1:
1.杨某某误将女儿杀死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若有多种学说,请分别说明。
参考答案
杨某某误将女儿杀死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对于对象错误的处理,有多种学说:
(1)根据法定符合说,杨某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法定符合说认为,被误杀者与行为人所欲
杀者均是"人",就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而言,可认定行为人认识事实与客观事实在构成要件上一致
,故对象错误不影响杨某某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成立。
(2)根据(规范上的)具体符合说,杨某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具体符合说认为,构成犯
罪并不要求行为人对被害人姓名、体貌等非刑法要素存在认识,故对象错误不影响杨某某故意杀人罪既
遂的成立。
两种观点对于对象错误的处理结论是一致的,即杨某某误将女儿杀死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结论:杨某某误将女儿杀害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杨某某产生对象错误
结论:法定符合说关键词:杨某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杨某某|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被误杀者与所
欲杀者均是"人",被误杀的和想杀的都是人认识事实与客观事实是一致的,认识事实与客观事实在构成
要件上是一致的不阻却故意的成立,故意成立
结论:具体符合说关键词:杨某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杨某某|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不要求行为人
对非刑法要素存在认识,没有要求行为人认识非刑法要素
3
案例分析题:共3题
题干
1.(82001369)颜某、韩某发现周某正在盗窃颜某的自行车,便尾随追赶周某至河边码头。
颜某、韩某分别手持石块、扳手,击打周某头部等处,致周某头皮裂创(轻伤)。周某挣脱逃跑
,颜某、韩某分头继续追赶周某,周某被赶到货船上,见无路可逃,跳入河中。颜某、韩某二人
在船上见周某在水中挣扎,并向二人呼救,船上虽有救生圈,但二人却无动于衷。半小时后,颜
某、韩某二人看见周某逐渐沉入水中、不见身影,遂下船离开。
问题1:
1.上述事实中,颜某、韩某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结果是否有因果关系?
题干
2.(82001386)李某因经济困难,将张某骗至公共绿地一水沟旁,并将三嗖仑片放入饮料中
,骗张某饮用,趁张服药神志不清之机,抢走张某2万余元现金。在强摘被害人耳环时,遭张某反
抗,李某对张某进行殴打,并用双手掐其脖子。次日上午,张某的尸体在该绿地东南边的水沟里
被发现。经法医鉴定,张某系被他人扼颈后溺水窒息而死亡。
问题1:
1.对于抢劫行为,李某始终辨称,他只想谋财,从未有过害命之意。那么李某的抢劫行为是否属于结
果加重犯?
题干
3.(82001463)赵某为偿还赌债蓄意实施抢劫。赵某尾随下夜班回家的王五,待王五行至无
人处时,赵某手持铁锤将王五挟持至路边绿化带中实施抢劫行为。不料王五拼死反抗并大声呼救
,赵某害怕被发现,于是用铁锤猛砸王五头部,致王五血流不止并当场倒地昏迷,赵某将王五的
钱财洗劫一空。赵某以为王五已经死亡,怕事情暴露,遂将王五掩埋在路边绿化带中。后经法医
鉴定,王五系土埋窒息死亡。
问题1:
1.对赵某事实上抢劫后掩埋被害人王五致其土埋窒息死亡的行为进行评价。
答案及解析
案例分析题:共3题
题干1解析
问题1:
1.上述事实中,颜某、韩某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结果是否有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
颜某、韩某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本案中,颜某、韩某已经实施了手持石块、扳
手追打周某的行为,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有周某跳水这一介入因素,但二人行为系严重暴力行为,导
致周某迫不得已或者几乎必然实施躲避行为而跳水,该介入因素不异常,未能中断颜某、韩某的行为与
周某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颜某、韩某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结论:颜某、韩某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关键词:颜某|、韩某|对周某实施追打行
为该行为与危险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介入了周某圈K水的因素追打行为系严重暴力行为导致被害
人迫不得已跳水介入因素并不中断因果关系追打行为对造成周某|落水负有主要责任介入因素不异常
题干2解析
问题1:
1.对于抢劫行为,李某始终辨称,他只想谋财,从未有过害命之意。那么李某的抢劫行为是否属于结
果加重犯?
参考答案
李某的抢劫行为属于结果加重犯。
(1)客观上张某溺亡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李某将其直接抛入水沟,二是因受伤而自行跌入水沟。本案
中,李某已经实施了殴打并掐脖子的暴力行为,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有抛入水沟或跌入水沟这一介入
因素,该介入因素不异常,未能中断李某的抢劫行为与张某溺水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李某的
行为与张某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主观上李某虽无故意,但他对被害人的死亡至少存在过失心态。因此李某的抢劫行为属于结果加
重犯,应当在加重量刑幅度内量刑。
结论:李某的抢劫行为属于结果加重犯关键词:存在过失心态抢劫行为与张某|溺水死亡都存在刑
法上的因果关系在加重量刑幅度内量刑
题干3解析
2
问题1:
1.对赵某事实上抢劫后掩埋被害人王五致其土埋窒息死亡的行为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王五死亡的结果比行为人赵某预想的要晚发生,属于因果关系错误的事前故意。理论上对此问题存在
不同的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赵某用铁锤击打王五的行为(第一行为)成立抢劫罪(结果加重犯未遂
),掩埋王五(第二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两行为相互独立,数罪并罚。
(2)第二种观点认为,如果行为人赵某在实施掩埋王五(第二行为)时,对于王五的死亡结果持间接
的故意,则整体上成立一个抢劫罪(结果加重犯既遂);如果赵某在实施掩埋王五(第二行为)时,认
为王五已经死亡,则成立抢劫罪(结果加重犯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3)第三种观点认为,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支配行为的故意视为概括的故意,只成立一个抢
劫罪(结果加重犯既遂)。
(4)第四种观点认为,按照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分析,掩埋王五(第二行为)属于介入因素,该介入
因素不异常,不能中断因果关系。所以行为人赵某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赵某构
成抢劫罪(结果加重犯既遂),承担抢劫致人死亡的责任。
结论:因果关系错误的事前故意关键词:王五|死亡的结果比行为人赵某独想的要晚发生
结论:数罪并罚关键词:前行为成立抢劫罪(结果加重犯未遂)掩埋王五|(第二行为)成立过失
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结论:抢劫罪(结果加重犯既遂)关键词: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支配行为的故意视为概括的
故意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支配行为的故意视为概括的故意
结论:抢劫致人死亡关键词:介入因素不异常,介入因素是不异常的不能中断因果关系
3
案例分析题:共3题
题干
1.(82001379)张某普强奸刘某未遂后,担心刘某会报警,决定杀人灭口。张某普携带含有
致命毒剂的弓弩,找到刘某家,朝正在洗菜的"刘某"瞄准。正欲射杀时,张某普发现被瞄准的
并非"刘某",而是刘某的姐姐丙。张某普于是放弃,在离开过程中,遇见巡逻警察被抓获归案
问题1:
1.张某普意图杀害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应当如何处理?
题干
2.(82001378)张某普见陈某(女)一人在路上,遂产生强奸念头。张某普拿了一根绳子将
陈某捆绑实施了奸淫。因害怕陈某报警,便用手掐其颈部,意图灭口,因发现陈某面部恐怖,心
生恐惧,不忍心下手,遂解开被害人手脚上的绳子,逃离现场(对被害人勒颈的行为造成了被害
人颈部勒痕等轻微伤)。
问题1:
1.张某普对陈某的侵害行为构成哪些犯罪?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应当如何处理?
题干
3、(82001375)2015年11月初,张某权、张某普预谋到偏僻地段对单身女性行人实施抢劫。
11月9日晚,两人提出如果遇到漂亮女性,就先抢劫后强奸,并用抓阉的方式确定张某权先实施
强奸行为。11月11日晚,两人商定:发现作案目标后,由张某普持一把尖刀将被害人逼至路边
,张某权用胶带将其捆绑后实施抢劫。当晚,两人寻找作案目标未果。11月12日晚,两人在某镇
寻找抢劫目标时遇公安巡逻,张某普逃跑,张某权被抓。
问题1:
1.张某权、张某普意欲对单身女性实施抢劫并强奸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属于何种犯罪形
态?应当如何处理?
答案及解析
案例分析题:共3题
题干1解析
问题1:
1.张某普意图杀害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应当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张某普意图杀害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犯罪未遂,对其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本案中,张某普意图杀害刘某,在将含有致命毒剂的弓弩瞄准他人时,已经对他人的生命法益造成了
现实、紧迫的危险,系已经着手实施了犯罪,构成故意杀人罪。张某由于发现被瞄准的并非”刘某
”,而是由于刘某的姐姐丙这一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放弃了犯罪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未遂,对
其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法条依据为《刑法》第23条、第232条。
结论:张某普构成故意杀人罪关键词:犯罪未遂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意图杀害已经着
手所瞄准的对象并非所欲杀之人
结论:《刑法》.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第23条
结论:犯罪未遂关键词: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放弃了犯罪行为
结论: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结论:《刑法》一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23条
结论:《刑法》一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
年以下有期徒刑。身232条
题干2解析
问题1:
1.张某普对陈某的侵害行为构成哪些犯罪?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应当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张某普对陈某的侵害行为构成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属于犯罪既遂,故意杀人罪属于犯罪中止
;强奸罪根据法定刑进行惩罚,故意杀人罪应当免除处罚。
2
(1)本案中,张某普实施了捆绑行为压制陈某的反抗,违背妇女的意志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达到了
奸淫的目的,构成强奸罪既遂。
(2)本案中,针对故意杀人罪,张某普能够继续犯罪,但因为发现被害人陈某面部恐怖,自动停止了
犯罪,因此,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而行为人故意杀人的中止行为造成被害人轻微伤,这不属于刑法
意义上的损害,所以对张某普的故意杀人罪应当免除处罚。法条依据为《刑法》第24条。
结论:张某普构成强奸罪关键词:属于犯罪既遂根据法定刑进行惩罚违背妇女的意志强行与其发
生性关系客观上使用暴力压制被害人反抗违背被害人意志奸淫达到了奸淫的目的达到奸淫目的
结论:张某普构成故意杀人罪关键词:故意杀人罪属于犯罪中止故意杀人罪应当免除处罚出于意
志以内的原因停止犯罪属于自动放弃犯罪中止行为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损害自动
停止犯罪
结论:《刑法》_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第24条
题干3解析
问题1:
1.张某权、张某普意欲对单身女性实施抢劫并强奸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属于何种犯罪形
态?应当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张某权、张某普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属于犯罪预备,但不构成强奸罪。对两人的抢劫预备行为,可以
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本案中,张某权、张某普主观上非法占有单身女性行人财物的目的,预谋客观上用胶带捆绑方式足以压
制被害人反抗的行为,成立抢劫罪,但两人尚未着手犯罪,由于被巡逻的公安抓获这一意志以外原因被
迫放弃犯罪,成立犯罪预备。对两人的抢劫预备行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同时,二人共谋如果抢劫对象是漂亮女性时才实施强奸行为,即对是否实施强奸行为是附条件的,取决
于抢劫罪的实施情况及合适犯罪对象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两人的预备行为只是对抢劫罪
的法益有威胁,对强奸罪的法益没有威胁,对于强奸罪仅是一种犯意表示,不构成强奸罪。法条依据为
《刑法》第22条、第236条、第263条。
结论:构成抢劫罪的犯罪预备关键词:不成立强奸罪的犯罪预备尚未着手抢劫对实施抢劫罪来说
是确定的由于意志以外原因被迫放弃犯罪只是对抢劫罪的法益有威胁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
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不构成强奸罪
结论:《刑法》.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
、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第22条
3
结论:不构成强奸罪关键词:对是否实施强奸行为则是附条件的如果抢劫对象是漂亮女性时才实施
强奸行为该条件是否成就取决于抢劫罪的实施情况还取决于合适犯罪对象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对强奸罪的法益没有威胁对于强奸罪仅是一种犯意表示
4
案例分析题:共3题
题干
1.(82001598)刘某系丁安保公司的工作人员。某日,丁公司派刘某、张某运输价值2万元的
移动保险箱前往戊市,该保险箱内装有价值100万元的珠宝。途中,刘某起意将珠宝据为已有。
张某意识到了刘某的企图,但由于对丁公司的不公待遇感到不满,决定不管,并想帮刘某一把。
在运输途中,张某与刘某闲谈时有意识告知其使用液压切割可以打开保险箱,并在运输到地点后
,声称自己要去上厕所给刘某创造机会。刘某对此毫不知情,趁着张某不在,携带保险箱潜逃
,并按照张某指点使用液压机械切割开保险箱取得珠宝。
问题1:
1.请对张某行为作出法律评价,并写出不同观点。
题干
2.(82001416)赵某与罗某有仇,遂雇请钱某去"教训一下"罗某。钱某同意,并找到外甥
李某(15周岁)帮忙。为了保险起见,钱某又找到以前的同伙周某,骗周某说"我要去罗某家抢
劫,你帮我去放风吧",周某同意。次日,钱某与李某一起进入罗某家,周某在门外放风。钱某
见罗某在睡觉,二人将其打得动弹不得。钱某先行离开,临走时,发现床头有一部手机(价值
8000元),遂临时起意拿走。随后,李某暗想"不如砸死算了",遂操起一个板凳,朝罗某头上
猛砸几下。二人到门口集合,发现门外没有周某的踪影。原来,周某见钱某、李某入户之后,越
想越害怕,不一会儿就逃回家中。后罗某因颅脑重伤死亡。
问题1:
1.周某与钱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周某与李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题干
3、(82001380)赵某与罗某因口角产生仇恨,赵某遂出资雇请钱某去"教训一下"罗某。第
二天晚上,钱某与李某一起进入罗某家。钱某见床上有一人睡觉,认为是罗某,遂持硬木棒朝该
人身上一顿乱击,将其打得不能动弹。李某暗想"不如砸死算了",遂操起一个板凳,朝该人头
上猛砸几下。当晚,罗某家发生火灾,引起相邻数间房屋被烧毁。事后查明,当天罗某因事出差
,睡在床上的是罗某患有心脏病的妻子张某,张某因遭受殴击(尸检证明身体伤情为轻伤、头部
伤情为重伤),引发心脏病当场身亡,并未死于火灾。但不能查明是何处伤情引发心脏病。
问题1:
1.关于致张某死亡的事实,赵某、钱某、李某三人构成何罪?说明理由。
2
答案及解析
案例分析题:共3题
题干1解析
问题1:
L请对张某行为作出法律评价,并写出不同观点。
参考答案
1-张某的行为理论上称为片面的帮助犯,对其处理存在不同意见:
(1)如果承认片面的帮助犯。从刘某的方面看,刘某并不知道张某在帮助他,没有共同故意,不成立
共同犯罪,刘某不需要对张某的行为和结果负责。但从张某的方面看,张某明知刘某在盗窃,还提供帮
助(告知切割方法和创造不在场机会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属于从犯。有共同故意,成立共
同犯罪,张某要对刘某的行为和结果负责。最终对刘某以个人的盗窃罪论处,对张某以盗窃罪的共同犯
罪论处。
(2)如果不承认片面的帮助犯,则本案中,张某不需要盗窃行为负责,其告知切割方法和创造不在场
机会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刘某单独构成盗窃罪。
结论:片面的帮助犯,张某是片面的帮助犯
结论: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张某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关键词:承认片面的帮助犯,认可片面的帮助犯
为实施盗窃行为创造了条件,提供帮助属于从犯,张某|属于从犯
结论:不构成犯罪,张某不构成犯罪关键词:不承认片面的帮助犯,如果不承认片面的帮助犯不需要
对盗窃负责,张某|不需要对盗窃行为负责
2-(认为封缄物整体由受托人占有)张某构成职务侵占罪。刘某将自己代表丁公司占有的财物非法
据为己有,构成职务侵占罪,犯罪数额为102万元。张某通过事后的加入构成职务侵占罪的片面共犯
,根据不同见解可以认定其构成职务侵占罪的片面共同正犯或片面帮助犯。法条依据为《刑法》第
271条第1款。
结论:张某构成职务侵占罪关键词:非法据为己有张某|是片面的共犯
结论:《刑法》一第1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
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
财产。.第271条
题干2解析
问题1:
3
1.周某与钱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周某与李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参考答案
周某与钱某在盗窃罪(入户盗窃)、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周某与李某在故意杀人罪的
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均属于犯罪既遂。
本案中,周某被骗以为帮助钱某抢劫,实际钱某、李某在室内实施了盗窃、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行为
,并且造成了财产损失和罗某死亡的结果。按照共犯从属说,帮助者周某客观上为钱某、李某实施的入
户、盗窃、杀人提供了帮助(物理帮助和心理帮助),主观上周某具有帮助钱某、李某入户抢劫的故意
o而抢劫行为包括暴力行为和取财行为,抢劫的故意可以包容评价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和侵犯财产
(盗窃)的故意,因此,周某与钱某在盗窃罪(入户盗窃)、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与李
某在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被吸收)的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系帮助犯。
共犯的中止需要遵循明确告知退出和消除自己在共同犯罪中的影响两个条件。本案中,周某在正犯实行
之后逃离,未明确告知退出,其行为未主动消除对其他共犯帮助的因果力,其他共犯随后的犯罪行为与
周某仍然有关,周某不构成犯罪中止,对其需要按照"一人既遂则全部既遂”的原则处理,属于犯罪既
遂。
结论:周某与钱某在盗窃罪(入户盗窃)、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关键词:抢劫有暴力
行为和取财行为抢劫的故意可包容评价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和盗窃的故意周某I被骗以
为帮助抢劫实际钱某I、李某I在室内有盗窃、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行为
结论:周某与李某在故意杀人罪的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关键词:共犯从属说周某I客观上为李某I实
施的入户、杀人提供了帮助主观上周某I具有帮助入户抢劫的故意周某I是帮助犯
结论:均属于犯罪既遂关键词:周某I未消除自己行为的因果力不能认定为共犯脱离,不构成犯罪中
止需对正犯造成的结果承担责任一人既遂则全部既遂
题干3解析
问题1:
1.关于致张某死亡的事实,赵某、钱某、李某三人构成何罪?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钱某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赵某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
理由是在于,本案中,钱某、李某系共同正犯,二人已经实施了用木棍殴打、用板凳砸头的行为,在危
害结果发生之前,有被害人心脏病被引发这一介入因素,该介入因素不异常,未能中断二人的行为与张
某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钱某与李某的行为与张某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且由于钱某主
观上系伤害故意,故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而李某主观上系杀人故意,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
遂),赵某主观上系伤害的教唆故意,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4
结论:钱某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关键词:李某I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赵某构成故意伤
害罪(致人死亡)钱某I、李某I系共同正犯介入因素不异常行为与死亡结果具有因果关系钱某I主观
上系伤害故意李某I主观上系杀人故意赵某I主观上系伤害的教唆故意
5
案例分析题:共3题
题干
1.(82001593)刘某在甲快递公司工作,为赚取甲公司的快递费提成,其让朋友假借乙高校
的名义,跟甲公司签订合同,约定乙高校的包裹均由甲公司负责运送,快递费年底结清。一年间
,刘某虚构乙高校为发件人,通过"发空包"(不实际寄出快递)的方式虚构业务量,形成30万
元的"快递业务费",并据此从甲公司获得了6万元的提成。到年底时,甲公司多次催促刘某收取
快递业务费,刘某无力偿还,遂潜逃。
问题1:
1.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题干
2.(82001592)刘某在甲快递公司工作,为赚取甲公司的快递费提成,其让朋友假借乙高校
的名义,跟甲公司签订合同,约定乙高校的包裹均由甲公司负责运送,快递费年底结清。一年间
,刘某虚构乙高校为发件人,通过“发空包”的方式虚构业务量,形成30万元的"快递业务费
”,并据此从甲公司获得了6万元的提成。到年底时,甲公司多次催促刘某收取快递业务费,刘某
无力偿还,遂潜逃。
问题1:
1.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题干
3.(82001399)魏某为某乳品公司担任业务员,出于为该公司创造经营业绩的动机,从
2016年10月起向该公司虚构了某学院需要供奶的事实,并利用伪造的学院行政章与该公司签订了
"供货合同"。从2016年10月起至2017年3月止,魏某将该公司钙铁锌奶321,500份(每份
200亳升)送至其暂住地,每天将牛奶销毁。经鉴定上述牛奶按0.95元/份计算,共价值人民币
305,425元。
问题1:
1.魏某将牛奶销毁的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为什么?
答案及解析
案例分析题:共3题
题干1解析
问题1:
1.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参考答案
刘某的行为不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本案中,刘某虽然通过虚构乙高校为发件人、通过“发空包”的
方式虚构业务量,形成30万元"快递业务费",但并未实际寄出快递,没有对甲公司造成财产损失,且
未产生扰乱甲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结果,不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结论:不构成,刘某的行为不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关键词:并未实际寄出快递,刘某|并未实际寄出快
递没有造成财产损失,没有对甲公司|造成财产损失未扰乱甲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未产生扰乱甲公司|正
常生产经营的结果
题干2解析
问题1:
1.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参考答案
刘某的行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要求行为人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
物,本案中,刘某虽然让朋友假借乙高校名义与甲公司签订快递寄运合同,但并非是在签订或履行该合
同的过程中实施诈骗行为,其目的也并非骗取寄运费用,而是借此获得公司快递费提成,签订虚假合同
仅为其虚构业务事实、使甲公司陷入错误认识从而发给其提成的犯罪手段,且所签订合同标的为快递费
而非提成,不属于通过签订虚假合同欺骗甲公司处分财物,对于业务提成款的取得与签订虚假合同之间
并无因果关联。不构成合同诈骗罪。法条依据《刑法》第224条。
结论:不构成,刘某的行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关键词:并非在签订过程中实施诈骗目的并非骗取寄
运费用,不具有骗取寄运费用的目的合同是为了获得提成的犯罪手段不属于通过签订虚假合同欺骗财
物提成款与虚假合同间无因果关联
结论:《刑法》一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
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
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
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
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第
224条
题干3解析
问题1:
1.魏某将牛奶销毁的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
魏某毁抛牛奶的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罪,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职务侵占罪是一种占有型犯罪,构成
该罪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所谓“非法占有”是指排除权利人的占有而将他人财物当做自己的所有
物进行占有,并按其本来用途进行利用或处分的意思。本案中,魏某是将牛奶全部销毁,其行为是"毁
坏",而非"非法占有",故魏某的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罪,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结论:魏某不构成职务侵占罪,魏某不成立职务侵占罪
结论:魏某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魏某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关键词: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须具有
非法占有目的将他人财物当做自己的所有物进行占有按其本来用途进行利用或处分其行为是"毁坏
",而非"非法占有",是毁坏,而非非法占有
3
案例分析题:共1题
题干
1.(72101010)2017年,赵某敲诈勒索周某10万元,否则将通过网络公布隐私。周某害怕
,就按照赵某的指示,将10万元现金放到指定的垃圾桶旁边。赵某将该事情真相告诉了刘某,让
刘某去垃圾桶旁边取钱,刘某取到后与赵某平分,每人得5万。(事实一)
2018年,赵某前往王某家盗窃,窃取一台笔记本电脑。下楼离开时,误以为李某是回家的王某。
为了窝藏赃物,将李某打成轻伤。事实上,李某只是来楼里贴小广告的,对赵某盗窃的事实并不
知情。(事实二)
2019年,杨某欠刘某债务到期没有偿还,刘某想要向杨某索取债务。赵某出主意说:"我们把他
绑起来逼他还钱",刘某同意。二人将杨某拘禁后,杨某说:"你们把我绑起来我没力法还钱
,就算你们把我放了我也没钱还"。两天后,赵某出主意说把杨某的大拇指砍下来,刘某同意
,后来二人将杨某的大拇指看砍下(重伤)。(事实三)
2020年,赵某的妻子万某发现赵某犯罪后劝其自首,赵某不从,恼羞成怒想要勒死妻子。正在拿
皮带勒万某脖子的时候。万某叫喊,听到呼喊的两个孩子跑过来(一个3岁,一个5岁),赵某觉
得不应该当着两个孩子的面杀死妻子,于是停止行凶,仅造成万某轻伤。(事实四)
问题1:
1.对于事实一,有观点认为刘某成立敲诈勒索罪,请说明理由?有观点认为刘某成立侵占罪,请说明
理由?
问题2:
2.对于事实二,有观点认为赵某成立事后(转化型)抢劫,理由有哪些?有观点认定赵某成立盗窃罪
和故意伤害罪,理由有哪些?
问题3:
3.对于事实三,有观点认为刘某和赵某仅成立故意伤害罪,你反对还是赞同这个观点,说明理由。
问题4:
4.对于事实四,赵某是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请说明理由。
答案及解析
案例分析题:共1题
题干1解析
问题1:
1.对于事实一,有观点认为刘某成立敲诈勒索罪,请说明理由?有观点认为刘某成立侵占罪,请说明
理由?
参考答案
事实一中关于刘某后续加入行为的定性的关键在于刘某加入之时,赵某的敲诈勒索行为是否实行终了
o一般而言,在没未遂、中止事由的情况下,以犯罪既遂之时为实行行为终了之时。对于敲诈勒索罪而
言,行为人排除被害人对财产的占有,将财产设定为自己或者第三人占有,就是本罪的既遂之时。
因此,事实一中,赵某的敲诈勒索行为是否实行终了(既遂),关键在于是否认定赵某实际占有刘某放
置在指定的垃圾桶旁边的10万元现金。对此,刑法理论存在两种观点,分别为控制说(通说)和失控说
O
(I)如果认为刘某构成敲诈勒索罪,则对赵某实际占有刘某放置在指定的垃圾桶旁边的10万元现金采
控制说。
"控制说"要求行为人实际控制财物。被害人周某将财物放在指定垃圾桶旁时,财物虽已经脱离周某占
有,但仍未被赵某实际占有,赵某实施的敲诈勒索行为还未既遂,也即赵某的敲诈勒索行为尚未实行终
了。则刘某中途加入,去垃圾桶旁边取钱的行为与赵某的敲诈勒索行为既遂之间有物理上的因果性,成
立敲诈勒索罪的承继的共犯。
(2)如果认为刘某成立侵占罪,则对赵某实际占有刘某放置在指定的垃圾桶旁边的10万元现金采失控
说。
"失控说"认为只要被害人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就认定行为人取得财物,那么当被害人周某将财物放在
指定垃圾桶旁时,周某已经失去对财物的控制,此时,就可认定赵某的敲诈勒索行为既遂(实行终了
),刘某取走垃圾桶旁边10万元的行为与赵某的敲诈勒索行为无关。
刘某取走垃圾桶旁边的财物属于侵占无人占有的财物,成立侵占罪。
结论:控制说关键词:未被赵某|实际占有取钱的行为与赵某出勺敲诈勒索行为既遂之间有物理上的
因果性成立敲诈勒索罪的承继的共犯赵某|实施的敲诈勒索行为还未既遂
结论:失控说关键词:周某|已经失去对财物的控制敲诈勒索行为既遂,敲诈行为已经既遂取走垃
圾桶旁边10万元的行为与赵某出勺敲诈勒索行为无关侵占无人占有的财物
问题2:
2.对于事实二,有观点认为赵某成立事后(转化型)抢劫,理由有哪些?有观点认定赵某成立盗窃罪
2
和故意伤害罪,理由有哪些?
参考答案
本案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在主观上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但客观上不存在防止行为人窝藏
赃物、毁灭罪证或是抓捕行为人的人,而对无关第三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行为的是否成立事后抢
劫。换言之,存在主观上的关联性,但无客观上的关联性时,是否成立事后抢劫。对此,刑法理论上存
在两种观点。分别是肯定说和否定说。
(1)如果赵某成立事后(转化型)抢劫,则采肯定说。
肯定说认为,对无关第三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行为的成立事后抢劫。刑法只是规定行为人必须出
于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三种特定目的之一,没有将暴力的对象限定为被害人或抓捕者,也即
不要求暴力行为与窝藏赃物的目的之间存在客观上的关联性。
据此,本案中,赵某为了窝藏赃物,将来楼里贴小广告的李某打成轻伤的行为成立事后(转化型)抢劫
O
(2)如果赵某成立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则采否定说。
否定说认为,对无关第三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行为的不成立事后抢劫。刑法将转化抢劫中暴力的
对象限定为被害人或抓捕者,要求暴力行为与窝藏赃物的目的之间存在客观上的关联性。
据此,本案尽管出于窝藏赃物的目的,但对来楼里贴小广告的李某(无关第三人)实施暴力,致其轻伤
的行为不成立转化型抢劫,仅成立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结论:肯定说关键词:没有将暴力的对象限定为被害人或抓捕者不要求暴力行为与窝藏赃物的目的
之间存在客观上的关联性构成事后抢劫
结论:否定说关键词:暴力的对象限定为被害人或抓捕者,暴力要针对被害人或抓捕者要求暴力行
为与窝藏赃物的目的之间存在客观上的关联性构成盗窃罪与故意伤害罪
问题3:
3.对于事实三,有观点认为刘某和赵某仅成立故意伤害罪,你反对还是赞同这个观点,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对于事实三,我赞同将刘某和赵某仅成立故意伤害罪一罪的观点。
首先,刘某和赵某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二人构成非法拘禁罪,不构成绑架罪。
其次,《刑法》第238条第2款后段的性质属于法律注意规定。即只有在行为人使用暴力时具有伤害、杀
人故意,才能适用本条规定。
本案中,刘某、赵某在已经实力控制杨某,还砍下杨某手指,显然具有伤害故意,因此直接适用第
238条第2款后段的规定,成立故意伤害罪一罪。
法条依据为《刑法》第238条第2款后段:"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
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结论:赞同,仅成立故意伤害罪一罪,同意仅成立故意伤害罪一罪的观点关键词:基于索债的目的拘禁
3
杨某I构成^法拘禁罪不构成绑架罪法律注意规定使用暴力时具有伤害、杀人故意使用暴力时具有
伤害故意,砍手指时有伤害故意直接适用第238条第2款后段的规定
结论:刑法」吏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第238
2-对于事实三,我反对刘某和赵某仅成立故意伤害罪一罪的观点。
首先,刘某和赵某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二人构成非法拘禁罪,不构成绑架罪。如果不赞同将刘
某和赵某仅成立故意伤害罪一罪,则应当认为《刑法》第238条第2款后段后半段属于法律拟制规定。其
次,《刑法》第238条第2款后段的性质属于法律拟制。即只有当行为人并没有伤害、杀害故意,但在非
法拘禁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死亡的,才需要适用第238条第2款后段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
意杀人罪论处。而本案中,刘某、赵某在已经实力控制杨某后,还砍下杨某手指,显然具有伤害故意
,对此,无需适用第238条第2款后段的规定,而应直接认定为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法条依据为《刑法》第238条第2款后段:"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
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结论:反对,不赞同关键词: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构成非法拘禁罪法律拟制没有伤害、杀
害故意具有伤害故意无需适用第238条第2款后段的规定直接认定为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
并罚
结论:《刑法》一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
二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第238条
问题4:
4.对于事实四,赵某是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事实四中,赵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
首先,赵某觉得不应该当着两个孩子的面杀死妻子,并非是因外部障碍而不能继续行凶,不是犯罪未遂
O
其次,根据主观说的观点,赵某能继续行凶而主动停止行凶,属于能达目的而不欲,是犯罪中止。
最后,赵某的行为造成万某轻伤,应当减轻处罚。法条依据为《刑法》第二十四条。
结论:赵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关键词:并非是因外部障碍而不能继续行凶,无外部障碍导致
不能继续行凶不是犯罪未遂,不构成犯罪未遂能继续行凶而主动停止行凶,停止犯罪行为能达目的而不
欲造成轻伤结果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
结论:《刑法》_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第24条
4
案例分析题:共1题
题干
1.(71801009)【重点】案情:
王某进行某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刘某、林某、丁某积极参加。一日,王某、刘某在某酒店就餐
,消费3000元。在王某结账时,收银员吴某偷偷调整了POS机上的数额,故意将3000元餐费改成
30000元,交由王某结账。王某果然认错,支付了30000元。
随后,王某发现多付了钱,便与刘某去找吴某还钱,吴某拒不返还。王某、刘某恼羞成怒,准备
劫持吴某让其还钱。王某、刘某捆绑吴某后,将吴某带到杂物间,但在捆绑吴某过程中,不慎将
吴某摔成重伤,因为担心酒店其他人员报警,故放弃挟持行为,从杂物间窜出离开酒店。
在王某和刘某走出酒店时,在门口被武某等四名保安拦截。王某遂让刘某打电话叫人过来帮忙
,刘某给林某、丁某打电话,并私下叫二人带枪过来,林某、丁某二人将枪支藏在衣服里,护送
王某上了私家车。武某等人见状遂让四人离开。王某上车以后气不过,让刘某"好好教训这个保
安",随即自行开车离开。刘某立刻让林某、丁某二人向武某等人开枪射击,二人同时开枪。
证据表明,林某、丁某二人一人朝武某腿部开枪、一人朝腹部开枪。只有一枪击中武某腹部,导
致其死亡,现无法杳明是谁击中。
问题1:
1.关于吴某的行为定性,有几种处理意见?须说明理由。
问题2:
2.王某、刘某对吴某构成何罪?须说明理由。
问题3:
3.王某、刘某、林某、丁某对武某的死亡构成何罪?其中王某的行为有几种处理意见?须说明理由。
答案及解析
案例分析题:共1题
题干1解析
问题1:
1.关于吴某的行为定性,有几种处理意见?须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对于吴某盗刷他人信用卡的行为,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处理意见:
(1)成立盗窃罪。根据具体的处分意识说,被害人并未清楚认识到自己交付的财产的全部内容,被害
人不具有处分意识,因此吴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构成盗窃罪。
(2)成立诈骗罪。根据概括的处分意识说,被害人主观上大致认识到交付财产的种类,被害人具有处
分意识,吴某采取欺骗手段使得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处分财产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既遂。
(3)成立盗窃的间接正犯,因为吴某故意调整数额,想利用被害人王某过失,没有意识到是30000元
的处分行为,非法占有王某的财物,构成盗窃的间接正犯。
结论:盗窃罪,成立盗窃罪,是盗窃罪关键词:不知道,王某|不知情诈骗罪要求自愿处分具体的认识
,具体的处分意识说不具有处分意识没有充分的认识不成立诈骗罪
结论:成立诈骗罪,诈骗罪,是诈骗罪关键词:概括的处分意识说大致认识被害人有处分意识陷入
错误认识从而处分财产
结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不构成间接正犯,不成立间接正犯,不是间接正犯,不是信用卡诈骗罪关键词
:不足以支配不存在冒用
结论:成立盗窃罪的间接正犯关键词:故意调整数额利用王某|过失非法占有王某|财物
结论:成立盗窃的间接正犯关键词:王某|没有意识到数额
问题2:
2.王某、刘某对吴某构成何罪?须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王某、刘某对吴某构成非法拘禁(致人重伤)罪的结果加重犯。
一、对于非法拘禁罪,认定的理由如下:王某、刘某为索取债务,实施捆绑的行为非法拘禁吴某,向吴
某索取财物,构成非法拘禁罪,不构成绑架罪。法条依据为《刑法》第238条第3款。
二、王某、刘某对拘禁行为本身导致的被害人重伤的,行为人存在过失,王某、刘某成立非法拘禁罪
2
(致人重伤)的结果加重犯。
关联知识点:最高法司法解释将"索取债务”的范围扩大解释为包括赌债、高利贷等非法债务,其目的
是严格限制绑架罪的范围,适度扩张非法拘禁罪的范围。本案中王某、刘某是为了索回自己的合法财产
,更可以成立非法拘禁罪。
结论:非法拘禁构成^法拘禁罪关键词:索取债务,要回财物非法拘禁吴某I,扣押吴某I不构成绑架
罪,不能构成绑架罪
结论:致人重伤,结果加重犯关键词:拘禁行为本身导致的被害人重伤捆绑中不慎将吴某I摔成重伤
结论:不构成绑架罪,不是绑架罪
结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订货钢筋加工合同范本
- 出租电脑维护合同范本
- 服装版权购买合同范本
- 借款合同补充协议二零二五年
- 课程思政实践经验
- 宠物行业的创业计划路演
- 日常维护修缮合同范本
- 酒店团队意识培训
- 建材库存采购合同范本
- 板材切割加工合同范本
- 2025年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库(全套完整版)
- AI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
- Module 9 Friendship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新标准)版八年级下册
-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与计划
- 2025年户外广告牌租赁合同(合同范本)
- 2024雅安雨城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以内三个数加减混合运算竞赛练习训练题大全附答案
- 2025年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project使用培训标准课件
-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考核大纲
- 临床肾内科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