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审贷教程第一章 概述_第1页
专业审贷教程第一章 概述_第2页
专业审贷教程第一章 概述_第3页
专业审贷教程第一章 概述_第4页
专业审贷教程第一章 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信贷管理概述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业务活动,也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主营业务。信贷管理是指银行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方法和措施对其信贷活动进行规范和制约,达到减少经营风险、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银行经营管理良性发展的目的。本章从信贷政策和信贷程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读者对银行、特别是我行的信贷管理体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第一节信贷政策 一、什么是信贷政策? 信贷政策有多种定义。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教授认为,信贷政策是商业银行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制定的、指导信贷业务的各项方针、规则的总称。上海财经大学戴国强教授认为信贷政策是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信贷业务、管理和控制信贷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

2、和程序的总和。两种释义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后者注重于控制银行的经营风险,但最终目的和实质是一致的,即信贷政策是实现商业银行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结合以上两种释义,可以为信贷政策做出如下定义:信贷政策是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而制定的、指导和规范银行信贷业务、控制信贷风险的各项方针、规则和制度的总称。信贷政策直接体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制定正确的、符合商业银行发展规律的信贷政策,有利于指导银行信贷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维持适当的信贷标准,确保信贷资产质量,防范、控制信贷风险。 二、制定信贷政策的依据 商业银行制定信贷政策

3、时需考虑的因素和主要依据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依据主要是有关法律、条例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内部主要参考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以及银行的自有资本状况、负债结构。 (一)外部因素 1、有关法律、法规。商业银行是依法设立、合法经营的法人实体,商业银行制定信贷政策最先考虑的因素和首要依据是国家对于银行经营和监管的有关法律、制度。商业银行关系国计民生,它的一切经营行为都应在法律监管框架体系之内进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信制定贷政策必须遵循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的基本原则;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得到法律的保护。 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银行的经营和发展与国家宏

4、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制定信贷政策应以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周期为依据,特别应注意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应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对信贷资产的结构、投向等及时调整。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产权制度、产业结构、财税、利率、汇率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对银行经营带来难以预计的变化,因此只有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才能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二)内部因素 1、银行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每一家银行只有采取合适的经营发展战略,为自己找到合理的市场定位,才能继续生

5、存和发展。商业银行经营思想和发展战略的确立,对其信贷政策的制定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将影响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地域范围、业务品种、客户结构。 2、银行的资本状况和负债结构。商业银行是以其自有资本、并通过吸收存款来发放贷款、从而获取利差的金融机构,因此银行的资本状况和负债结构影响其信贷政策的制定。银行资本的构成、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的比率、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资本与存款的比率、贷款呆坏帐准备金与贷款的比率等,都会影响商业银行承担贷款风险的能力。银行的负债结构及负债的稳定性也是制约信贷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稳健经营的原则,银行必须根据负债的结构安排资产的结构。存款占资金来源的比重、存款的期限

6、结构以及各类资金来源的成本和负债的稳定性、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等,对银行信贷资产的期限、结构、利率及费用的确定都有重要影响。 三、我行信贷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行的信贷政策指导全行信贷活动的运行,体现在我行现行的各项信贷管理规章制度之中,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信贷授权制度、客户授信制度、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制度和信贷投向政策,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行的信贷管理的整体框架。 (一)信贷授权制度 信贷授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商业银行各项授信业务正常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 1、我行信贷授权的历史沿革 我行的信贷授权制度,是随着我行作为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实施一级法人治理结构

7、,完善统一管理、分级经营的经营机制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我行曾于1997年以沪发展银信管字(1997)第1号文下发关于信贷业务授权经营管理和审批权限的若干规定,对我行信贷授权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随着我行各项业务的丰富和发展,尽快明确信贷授权已成为我行信贷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迫切议题。2000年,为加强各项信贷业务的授权管理、明确经营管理的职责、推进各项信贷业务有序开展,我行制定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贷授权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我行在信贷授权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我行信贷授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信贷授权是法人授权体系的组成部分。总行行长对总行各授信业务职能部室和各分行、直属支行授权,被授权人向总行行长

8、直接负责。同时,被授权人可向下层层转授权,每一被授权人对其上一级转授权人负责。 我行的信贷授权内容分为授信业务经营权和信贷审批权,前者是指授权对象经营某项信贷业务的资格,是上级行对下级行的机构授权,后者是指授权对象对某类信贷业务的审批权限,是授权人对被授权人的个人授权。从授权的有效时限上划分,信贷授权有年度授权、临时授权和特别授权等形式。从授权的业务范围上划分,信贷审批权包括单笔信贷业务审批权、单户单业务品种余额审批权和单户综合授信审批权。 各授信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行必须在授予的权限范围内开展授信业务,不得越权经营或越权审批。如因特殊业务需求或创新业务产品,需要给予信贷授权的,可逐级向权限行或

9、有权审批人申报。 (二)我行的统一授信体系 信贷授权是银行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客户授信则是银行资产经营和内部管理的共同需求。所谓授信制度,是指银行根据本行信贷政策和客户条件,对客户进行评价并确定授信控制总量,以控制风险、提高效率的信贷管理制度。我行从1999年实施统一授信以来,不断在丰富统一授信的内容,在信贷业务方面已初步形成以统一授信制度为基础、辅之以企事业法人最高综合授信限额管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信贷风险度管理等定量测算和定性分析工具的综合体系。 1、统一授信制度 统一授信制度,是指我行对某国家、某地区、某行业、某企业集团、单一法人客户(含机构客户)、单一自然人客户核定授信额度,并加以集中

10、统一控制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统一授信制度是我行风险管理制度框架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延伸出企事业法人客户授信制度、银行同业授信制度、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授信制度和个人授信制度等多项分支。 2、企事业法人最高综合授信限额 作为授信测算工具,最高综合授信是指我行对实行统一授信管理的对象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出能够和愿意承担的风险后,对该授信控制对象核定的一定期限内最高授信总量。最高授信限额的确定要求进行定量测算和定性分析,定量测算是手段,定性分析是基础。运用这一工具测算最高授信限额的目的是通过寻找企业最优财务杠杆,从而找到银行资金安全的途径。 3、我行的客户信用评级 在建行初期,我行就已制定了信贷

11、客户信用等级评级办法。随着我行整体资产规模和客户群体的不断壮大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000年我行重新制定了企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2000版),现已正式推行。 2000版企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具有以下特点: (1)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借鉴了多家银行和信用评级公司的评定办法,吸取其中的精华,并结合我行的区域发展和客户群体等实际情况; (2)重新划定行业类型。评定办法中划分了11个行业大类,同时某些大类中又划分了小类,基本涵盖了我行现有客户群体的行业分布; (3)细化评分标准。加强了对企业经营者素质、经营管理、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等非财务因素的评估,并对财务指标、现金流量进行了全面的财务

12、评价; (4)细化级别划分。企业信用等级划分为13级,拉开企业之间信用等级的差距,为信贷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参考;并对不同的等级拟定了我行开展业务的基本原则。 目前,我行还对金融机构同业客户(中外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制定了相应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今后,随着我行业务的发展和客户群体的丰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还将不断进行修订,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4、我行的信贷风险度管理 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对信贷风险的量化评估体系,即通过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结合业务的担保方式、风险分类,得出授信业务的风险度,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加授信业务的第二还款来源(保证、抵押、质押)来降低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为了随时监

13、控我行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除了在业务发生时需测定风险度外,还要求在贷后检查时进行测定,以便动态地跟踪。 今后,我行将把对风险度的控制作为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将风险度管理广泛运用于信贷审查、信贷授权、信贷定价和信贷结构调整之中。 5、我行的综合授信额度 我行的客户授信额度管理体现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高授信限额,通过对客户的资本承受能力和实际资金需求来测定我行对客户能提供的最高授信限额;第二层次是我行内部授信额度,即在授信限额内,我行充分考虑各种风险,能够而且愿意提供给客户的各种业务组合,这是我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并不构成我行对客户的授信承诺;第三层次是公开授信额度,即给予优质客户的授信承诺

14、,是表内外业务相统一的、本外币一体化的授信方式。 公开授信的方式分为框架协议式公开授信和合同式公开授信两种。框架协议式公开授信方式下,我行与受信人签订的协议不是实质性的授信合同,仅为授信意向;合同式公开授信方式下,我行与受信人签订的合同是实质性的授信合同,审批同意的授信额度即为可执行额度,具体发放时不要求对信用风险再进行审查,该种授信额度仅授予我行业务往来密切的优质客户。 (三)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体系 我行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贷检查、贷款五级分类、信贷资产质量考核、信贷资产责任认定和追究、不良资产管理、呆帐准备金、呆坏帐核销等多项工作内容,共同构成对我行信贷资产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整

15、体框架。 1、信贷检查制度 信贷检查是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各项信贷业务健康、平稳、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手段。我行的信贷检查按实施的主体与被检查的基本对象不同分为贷后检查与信贷管理检查。贷后检查是信贷人员对与我行发生授信业务的企业或个人实施的检查,根据其实施的不同目的又可分为贷款用途检查与贷款风险检查;信贷管理检查是对下级行的信贷管理能力及信贷风险情况进行的检查。在信贷检查中要遵循客观性、及时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原则,及时发现我行信贷资产和信贷管理过程中隐藏的风险。 2、贷款风险分类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采取的风险分类方法是以贷款是否逾期和逾期时间长短作为判断信贷风险大小

16、的依据,这种风险分类方法是对信贷风险的事后统计,不利于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事前控制。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办法,从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出发,揭示信贷资产的真实价值,在贷款出现风险以前就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而不仅仅是在事后对贷款的风险和质量进行统计。 我行从1998年就开始对信贷资产实施风险五级分类,并逐步加快了风险分类的频次,从初期的每半年进行一次分类,到目前每3个月进行一次分类,更加动态地反映我行信贷资产的真实状况。我行上市以后,不仅在信息披露时及时公布我行的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情况,而且已经根据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情况提取贷款呆帐准备金,逐步与国际银行管理接轨。 3、不良资产管理制度

17、 银行经营不可能完全避免不良资产,只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控与管理,在贷款发放后加强贷后检查,及时发现有问题贷款,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就可能改善偿还前景,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债权。 我行在发展初期,由于经济环境和自身管理的原因,形成了一些不良资产。如何管理和处置这些不良资产,将关系到我行今后能否长期、稳定发展和发展的速度。我行已从组织和制度两方面入手上,加大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力度。从组织上,总行已成立资产保全部,作为不良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全行不良资产管理、清收和处置;不良资产较多的分行也成立了资产保全部门,专人专职清收不良资产。从制度上,将不良资产存量根据发生时间进行新老划段,对新、老不良资产的

18、清收实行双线考核,全力清收、处置老不良资产,严格控制新不良资产的发生。 4、信贷资产质量考核制度 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经营和发展的生命线,信贷资产质量好的银行才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才能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建立完善的信贷资产考核制度,是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基础。 我行信贷资产质量考核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总体资产质量考核、新发生业务资产质量考核和新发生业务呆滞、呆帐贷款考核、老不良资产压缩考核等。总体信贷资产质量考核旨在对各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反映出该行整体的资产质量状况和风险管理水平。新发生业务资产质量考核是对各分行新发生业务的资产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旨在严格控

19、制新增风险,实现新风险的有效防范。新发生业务的呆滞、呆帐贷款考核旨在严格控制新发生业务转变成呆滞、呆帐贷款。老不良资产压缩考核是对各行老不良资产清收成果的考核和评价,旨在有效化解已有的资产风险。 随着我行风险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加强,对总体信贷资产质量及新发生业务的资产质量考核将增设针对五级分类后三类贷款的考核。 5、信贷风险资产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 信贷资产质量考核确保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基本手段,考核不是目的,奖优罚劣、促进银行健康发展才是最终目标。经过考核,对资产质量好的机构和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可以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积极性;对资产质量差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既是对银行发展和个人工

20、作负责,又可以起到警示他人、吸取经验教训的目的。 所谓风险资产,是指各类逾期或欠息三个月以上的贷款,以及各类三个月以上的垫款。责任认定及追究的对象包括各级信贷调查人员、审查人员、审批人员,以及各级行的信贷分管副行长、行长。责任追究分为对由于主观原因造成风险资产的主要责任人的追究,以及对在其任职期间风险资产占比上升较快的各级行的行长(分管副行长)的追究。处分包括依据我行合同聘用制度进行的处罚以及行政处分,包括:扣发奖金、扣发部分工资、调离信贷工作岗位、解除劳动合同;以及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除名等。 6、呆帐准备金制度和坏帐核销制度 不良资产管理是事后采取的措施,而银行出于风险管

21、理、稳健经营的目的,在不良资产发生事前应采取有关措施防患于未然,以避免不良资产的逐步累积最终酿成危机。因此,建立呆帐准备金制度和坏帐核销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银行一般计提三种呆帐准备金,即普通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我国银行目前只提取普通呆帐准备金,按照呆帐准备金帐面余额与年初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目前,我行已依照国际惯例,根据贷款五级分类情况进行呆帐准备金的拨备,如此才能反映出我行的真实经营业绩和抗风险能力。 提取呆帐准备金只是依靠化解不良资产的第一步,当贷款损失一旦确认,就应当适时核销。和呆帐准备一样,坏帐核销也是银行的正常经营事务,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银行正常运转下、内部处理不

22、良资产的方法,对提高银行资产质量、改善银行经营状况起着重要作用,应由银行自行决定,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完全可以由董事会来决定是否核销、核销多少,而将坏帐核销政策、程序和结果交由金融和税务监管当局进行监督和审计。我行已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对一部分不良资产进行了核销,完善了不良资产从“生”到“死”全过程的处理机制。 (四)信贷投向政策 我行信贷投向政策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和作用,一是指导全行信贷业务发展,二是调整全行信贷政策结构。信贷投向政策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行经营发展的目标而不断变化的。 1、我行的信贷业务发展政策 我行的业务发展政策包括区域发展政策、行业投向政策、客户群体政策和业务产品政

23、策。 (1)区域发展政策 每一家银行都有各自的经营区域和范围,一般来说,银行都愿意在经济活跃、金融业发达、政策稳定、信用状况普遍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因此,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根据对当地经济环境的准确评估,对信贷投入实行比例控制、结构管理,不仅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稳定的收益,而且有利于扩大银行在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社会影响,从而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我行的基本战略方针是“立足上海,辐射沿海、沿江,面向全国”。在区域发展上,重点是经济比较发达、资金容量大、市场环境好的地区,将继续依托沿海、沿江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领先全国的优势,在重点抓好上海及周边地区机构发展的同时

24、,对处于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分支机构的建设加大力度、加快节奏,使之成为我行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2)行业投向政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激烈竞争格局的确立,银行对社会经济中各行业均有涉足。但三百六十行,既有“朝阳行业”,也有“夕阳行业”,既有国家、地区鼓励发展的行业,也有限制、淘汰的行业,每一个行业都会经历“新兴成熟衰落淘汰”这样一个行业发展过程,因此银行要注意信贷资金的行业投向。通过对信贷资产进行合理的行业性结构管理,避免银行陷在淘汰、落后的行业中不能自拔,从而将资金集中在优势行业,充分体现银行对社会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的功能。 本着“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

25、原则,根据我行目前的实际情况,我行在积极支持地方建设、扶持区域内支柱产业的同时,应加大对电力、能源、通讯、交通、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的信贷投入,对汽车、造船、石化、环保、成套设备制造、精细化工等行业继续予以信贷资金倾斜,对新兴的教育产业、微电子、信息技术、连锁经营等行业应有选择性地介入行业内领先、成熟的客户,对房地产行业要选择适销的商品住宅提供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配套的“住房金融套餐业务”,对高档楼堂馆所坚决禁止进入。 (3)客户群政策 客户是银行经营发展的基础,没有稳定、优质的客户群,就没有银行的长期、持续发展。我行成立之后,致力于培养和巩固自己的的客户群体,提出将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商投资企业

26、、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作为我行重点发展的客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后,我行将继续坚持以跨国公司和优质上市公司等为代表的优质客户为主要营销对象,将目标客户定位于技术和管理先进、市场前景较好的外商投资企业,具有一定垄断性、收入来源稳定的科、教、文、卫单位,经营者素质高、自有资金实力强、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摆脱家族管理的民营企业,努力做好基本客户群的培养工作。 (4)产品政策 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服务,是银行的基本职能,而向客户提供便捷的、有特色的、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则是银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杀技”。从银行内部管理的角度看,除了考虑产品收益和市场份额,还要充分评估产品的风险。目前,我行大力

27、提倡的低风险信贷业务,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收益,而且从总体上降低了我行信贷资产的整体信用风险。 今后,在公司业务中,我行要继续积极开展票据贴现、出口押汇、存款质押贷款、外资银行担保贷款等低风险业务,通过对客户提供综合授信额度等方式,加强与优质客户的合作关系;在个人业务中,要加强个人商品住房按揭、汽车按揭等消费信贷业务,努力扩大个人信贷业务在我行整体信贷资产中的占比。同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担保性表外业务,探索新的中间业务品种,提高非利息收入在我行经营收入中的占比。 今后每年年初,总行将根据市场的变化,对当年的信贷投放重点进行指导,并就新业务、新产品、新兴市场进行业务推进。 2、我行的信贷

28、结构调整政策 根据目前的资产现状,我行信贷结构调整按“新增贷款、存量贷款、老不良资产”三段实施。 (1)对新增贷款要严格控制风险,要确保新增贷款为符合我行信贷投向政策的优质资产,同时,对新增贷款中出现的不良资产,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对现有存量资产,要加大信贷结构调整的力度,争取每年将全行现有存量信贷资产优化调整10%以上。 (3)对老不良资产,继续加强保全和清收工作,通过每年下达清收指标并进行考核,力争经过努力以现金收回、重组、核销等方式,将老不良资产逐步消化掉。 今后,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重点,要从信贷资产的管理,向信贷客户的管理转移;从控制、压缩不良资产,向全面降低信贷业务的风险度

29、转移;从单笔信贷业务的审查、审批,向整体信贷资产结构的优化组合转移。我行新增信贷资产要求紧密围绕“优质资产”为核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地缘经济特色,抓好优质资产的拓展。在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信贷结构的合理分布,要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票据业务、国际贸易结算项下的中介业务和机构金融业务,做好资产的平衡摆布。第二节信贷程序 一、信贷流程 健全、完善的信贷程序和流程,不仅可以保证授信业务处理的高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信贷流程,发现并控制业务风险,提高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促进银行稳健发展。 (一)信贷程序流程简述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任何一笔授信业务(简称贷款)都必

30、须按照以下工作程序进行。 1、贷款申请 凡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如果出现正当的资金需求,都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借款人在与银行的公司信贷或个人信贷业务部门联系后,应填写并提交借款申请书,并向银行业务部门提供借款人的有关法律文书、财务报告、资金实际用途的证明/合同、担保品文件以及银行需要的其他文件、证明等。 2、贷前调查 银行在接到借款人的书面申请后,应指派专人进行贷前调查。贷前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借款真实用途和合法、合规性调查,二是从借款人的行业、市场、发展潜力、财务状况和还款来源以及担保品的担保能力入手,对贷款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借款人书面申请资料和银行信贷人员实地调查结果,

31、银行调查部门要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估,划分信用等级,作为信贷审查、审批的参考。对拟办理的业务,调查部门同时还要就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价格、担保方式、还本付息方式、合同文本等拟定贷款方案和初审意见。贷前调查是银行信贷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很多贷款往往由于疏于贷前调查,或者贷前调查不细致而最终形成不良资产。 3、贷款审查 根据审贷分离的信贷原则,贷款审查是独立于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批的中间环节。信贷审查部门和审贷人员对营销和调查部门提供的信贷申请资料和信贷调查资料进行核实、审定,对贷款方案中隐藏的风险提出信贷审查意见;若受理的是疑难贷款、金额较大或风险较大等特殊类型的贷款,为保证贷款决策的科学化和民

32、主化,审查部门还要提交贷款审查委员会,对业务进行集体审查,为最终信贷审批人员决策提供参考。贷款审查也是信贷程序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的存在和良好运转,为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供了制度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4、贷款审批 信贷审批人在充分听取营销部门、审贷部门和贷款审查委员会的意见后,综合平衡风险、收益状况和银行资金头寸情况,在自身的审批期限内对报批业务做出判断和最终决策。根据银行授权经营、分级审批的信贷原则,若业务超过上级行授予本级行的审批权限时,应将业务报送上级行审查、审批。贷款审批最终决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因此信贷审批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尤为重要。 5、贷款发放 贷款

33、经审批同意后就可以发放,发放之前银行需与借款人再次对贷款方案予以确认,双方签订借款合同,银行还要针对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与保证人、抵押人、质押人签订担保合同,并办理公证、登记等其他手续。借款合同生效后,借款人填写并提交借款借据,向银行申请提款。 6、贷后检查 要提高贷款质量,关键在于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审批,但贷后的监督、检查与管理,对于监督贷款使用,确保贷款的按时归还,从而防止风险资产的产生,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贷后检查,能及时风险问题贷款,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银行资产损失。贷后检查包括对借款人使用银行贷款资金的检查和对银行自身信贷管理水平的检查。 贷款风险分类是贷后检

34、查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贷款质量进行评估与分类,为全面了解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合理预计贷款损失情况并就此进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从而最终保障银行稳健经营、长远发展提供了条件。 7、贷款收回 借款合同约定的贷款期限到期后,借款人应主动及时归还贷款本息,一笔贷款业务就此结束,借款人在银行留下的信用记录将有助于今后双方业务的进一步开展。若贷款到期,由于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借款人经过努力仍不能还清贷款本息,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展期。若银行同意展期,借款人可以办理展期手续,在展期期限内清偿贷款本息;若银行不同意贷款展期,或展期以后仍不能到期还款,即列为逾期贷款,银行对其进行专户管理,采取不良贷款处置措施。 8、不

35、良贷款处理 不良贷款包括按照“一逾两呆”方法分类的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以及按照贷款五级风险分类法分类的后三类,即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可能完全避免不良贷款和不良债权,但只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控与管理,在贷款发放后加强贷后检查,及时发现有问题贷款,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就可能改善偿还前景,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债权。 不良贷款产生后,应对每一笔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清收措施,如重组、资产保全、处置担保品、诉讼等。若经过多方努力仍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银行应及时核销坏帐。通过加大核销的力度,改善银行的经营状况,以牺牲部分眼前利

36、益换取银行的长远发展。 (二)信贷流程图 为了对以上介绍的信贷流程有直观地了解,请参阅信贷流程图。 二、我行审贷机制的改革 良好的信贷文化氛围除了拥有统一的信贷理念、高素质的业务队伍和反应灵活的业务系统,还需要适合自身发展的机制促使全行信贷系统的良好运转。我行从1993年建行以来,就力图建立和发展具有浦发特色的审贷机制,从机制上促进我行业务的发展。 (一)我行审贷机制改革的回顾 从1993年我行成立到现在,我行的审贷机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革。 1、建行之初的审贷合一 我行成立初期,基本沿用了国有商业银行当时的信贷模式,即审贷合一、本外币分离。从总行到分行都建立了信贷部,全面负责各项人民币信贷业

37、务的营销、审查和放贷;而各级行的国际业务部则负责外币信贷、贸易融资等业务的营销、审查和放贷。这种信贷模式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建行的初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我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弊端也不断显现,最重要的是一笔信贷业务从初期的客户营销,到调查、审查和后期的管理均在同信贷程序流程图NOYES信贷投向和目标市场定位NO坏帐核销YES业务结束贷款清收能否收回不良贷款管理贷款重组处置担保诉讼保全NONOYESYES展期到期能否收回展期NOYES业务结束贷款到期能否收回贷后检查定期评估贷款分类贷后管理贷款发放YES报送上级行审批是否本级审批权限YESNO同意信贷审批YE

38、S还本付息担保方式贷款价格贷款期限贷款金额价行业发展市场前景管理能力资金用途财务状况信用等级NO同意贷款审查委员会信贷审查YESNO放 弃接受NO贷款方案谈判受理担保能力分析还款能力分析合法合规性分析贷前调查客户申请 二、我行审贷机制的改革 良好的信贷文化氛围除了拥有统一的信贷理念、高素质的业务队伍和反应灵活的业务系统,还需要适合自身发展的机制促使全行信贷系统的良好运转。我行从1993年建行以来,就力图建立和发展具有浦发特色的审贷机制,从机制上促进我行业务的发展。 (一)我行审贷机制改革的回顾 从1993年我行成立到现在,我行的审贷机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革。 1、建行之初的审贷合一 我行成立初

39、期,基本沿用了国有商业银行当时的信贷模式,即审贷合一、本外币分离。从总行到分行都建立了信贷部,全面负责各项人民币信贷业务的营销、审查和放贷;而各级行的国际业务部则负责外币信贷、贸易融资等业务的营销、审查和放贷。 这种信贷模式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建行的初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我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弊端也不断显现,最重要的是一笔信贷业务从初期的客户营销,到调查、审查和后期的管理均在同一个部门里流转,整个过程缺乏外力的制衡和监督,主观上不可避免地造成关系贷款、人情贷款;同时,由于业务的发展和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的挂钩,客观上使得信贷部门为盲目追究扩大规模而忽视了风

40、险的存在,审贷合一制为不良资产的滋生提供了条件。此外,本外币信贷业务的分离人为地扭曲了银行信贷资产的经营行为,形成“银行中的银行”格局,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相悖,更不利于面对和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为了控制信贷资产风险,实行审贷分离已成为当然之选。 2、审贷分离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99 年,我行在国内银行界率先实行审贷分离,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各级行的信贷部重组为公司金融部和信贷管理部,在信贷体制上由公司金融部负责资产和负债营销、客户管理、客户信用调查,或称之为“前台营销”,由信贷管理部负责各类授信业务的审查、管理和监督,或称之为“后台管理”,从源头上对信贷风

41、险进行了控制,并将信贷业务分为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检查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均有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明确了调查有前台负责,审查由后台负责,审批由有权审批人完成,贷后检查由前台和后台共同完成。同时,我行还将本外币业务合一,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我行授信业务实行授权经营,各基层支行也具有一定的授信业务审批权,在提高支行拓展业务的积极性方面起到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基层支行往往在全行信贷政策的执行、信贷投向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存在扩大规模的盲目冲动,容易造成辖内的审贷标准不统一,基层支行客户准入的标准不一致,支行之间信贷客户水平参差不齐;另外,由于信息沟通不畅,管理分散,多头授信的现

42、象时有发生。1998年,我行开始推行以城市行为中心的集中审贷工作。1998年以后的新开行基本都实行了分行的集中审贷,分行成立审贷中心或相关部门,统一受理、审查辖内所有营销部门报送的各类授信业务,同城支行没有授信业务贷款审批权;部分老行目前还授予同城支行一定的授信业务审批权,但也在逐步强化集中审贷体制,对支行的审批权限也在逐步压缩与上收之中。 集中审贷不是目的,而是加强风险管理的手段。在集中审贷的同时,我行为提高审贷效率、促进业务发展,鼓励将低风险授信业务的审查、审批下发,将部分需批发处理的个人信贷业务、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无风险敞口的非融资性表外业务审批权下放基层部门,同时简化审贷流程。这一举措

43、为改善我行整体信贷资产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目前审贷模式的弊病 目前,我行的审贷模式仍存在一些与需要改革的地方,表现为: (1)信贷审批权按其行政职务的高低行使。各级主管,不管是否具有信贷从业经历、是否具备分析贷款的能力,只要行政职务到了,就可以审批贷款;不到一定的行政级别,即使其专业技能已达到较高的水准,也不能审批贷款;不考虑个人能力高低,而是根据其官位大小决定谁是信贷决策人。 (2)贷款审查没有被当作一项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贷款审查没有上岗资格认定的要求,不管此前否从事过信贷工作,不管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如何,都可以被安排从事信贷审批工作。我行的各级贷审委往往是部门总经理会议,普遍认

44、为行政职务到了,就应该批贷款;存在“贷款审查仅仅是一道工作程序,而不是决策过程”的认识,调查、审查、审批的手续全最重要,审贷人员提请注意的意见往往被轻视。 (3)贷款审查的环节多,效率低。一笔贷款往往要多人审查、审批,环节多,效率低。 (4)审批人的目标责任不明。审批人多,大家都不必认真,因为无法明确到底是谁的责任。各行信贷管理人员(包括行长)控制不良资产的目标不具体,自我加压不够。 (5)干扰多,难以体现独立性。其他部门打招呼,说情的多;多次否决贷款,审贷人员担心年终考评时支行反馈意见不好,影响年度个人考核。 (6)对审贷干部工作协调性要求的多,对其工作的权威性维护的少。审贷人员与营销部门发

45、生意见分歧时,被要求“效率”、要求“提高承担风险的能力”,要求“体量一线拓展业务的不易,考虑连带效应,考虑如何完成利润”;行长要求审贷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多,对其工作权威性的维护不够。 (二)“专家审贷”的改革试点 我行经过近几年发展,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内控机制建设日趋完善。但同时应该看到,在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法制建设尚欠完善的情况下,我行不良贷款的比率有所攀升,成为制约我行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特别是我行上市后,由于采用国际标准计提呆坏帐准备,资产质量的优劣、不良资产绝对金额的大小,直接影响我行的经营效益。因此,借鉴国外银行的管理经验,营造具有我行特色的信贷文化和管理理念,完善我行信

46、贷管理机制,通过机制建设,提高全行风险管理水平,是我行下一阶段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1、推行“专家审贷”机制的目的。 针对目前我行资产质量的现状,我行提出借鉴国外银行经验,改革现有的审贷模式,推行“专家审贷”机制,即通过岗位培训、资格认定、集中管理、授权审批,建立一支专业强、素质佳、职责明、纪律严、品德高、内控好、能严格执行我行信贷政策的风险控制专家队伍,通过加强内控、完善机制建设,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良性发展。此项改革,意欲打破原有的行政审批格局,强调信贷审查、审批人员的专业技能,肯定信贷审查、审批人员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专业价值,做到授权清晰、责任明确、效率提高、风险可控,有利于逐步提高全

47、行信贷人员专业素质和全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全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2、实行“专家审贷”的总的原则 实行“专家审贷”,就是要打破传统的职位审贷的框框,要求从事信贷审查和审批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从业资格,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建立相关的技术职称序列。凡是没有相关证书的,可以从事行政管理或其他业务条线的管理工作,但不得从事信贷管理,不参与信贷的审查和审批。对凡是从事信贷管理工作的各级干部,要明确目标责任制,并进行严格的业绩考核,择优奖励晋升;对其中的高级管理人员逐步过渡到由总行一级法人统一进行考核和管理;对经考核不能胜任的各级信贷干部要调离信贷管理岗位。信贷管理工作

48、要突出独立性,强调条线领导,发生意见分歧时,实行条线上的业务主管复议制,以便信贷政策在全行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实行专家审贷,还要进一步明确内控机制,建立“双人会签”的审批制度。 3、实行“专家审贷”机制的基本内容 (1)严格考核选拔,建立素质过硬的专家审贷队伍 实行“专家审贷”,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今后,我行从事专职信贷管理的同志,要具备丰富的信贷专业知识和从业资历,要有敏锐的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我行将在行内目前从事信贷工作(信贷管理工作)的干部中进行培养和选拔,将有志于从事信贷管理工作、能够坚持原则、把控好信贷风险、具备专业资历、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信贷干

49、部集中起来,建立专职的信贷管理队伍。 同时,我行将设立信贷管理的专业技术职称,出发点是强化专业管理和考核,让懂业务的专职干部在信贷管理中发挥作用。技术职称分为资深信贷主管、高级信贷主管、信贷主管、信贷分析师和助理信贷分析师等。信贷管理是全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大概念。因此,纳入信贷管理专业技术职称系列的不局限于信贷管理部人员,其他部门、支行行长也可以经过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资质。信贷管理专业技术职称实行“评、聘分开”的原则,即职称的评定是岗位聘任的必要条件,职称评定后如何聘岗,根据工作需要而定。 (2)构建我行信贷审批的“铁三角”模式 在分行层面,提倡“一个层次的审查,加双人会签的审批”的模式,

50、通过三步完成信贷审查审批。其中,“一个层次的审查”指单笔业务根据风险高低、金额大小、工作难易落实到分行一位助理信贷分析师(含)以上的审贷人员处理。对于复杂的贷款、项目贷款,则召集贷审会议,由贷审小组(贷款审查委员会)集体审查。今后分行的贷审委明确是风险审查机构,不是信贷审批机构。“双人会签的审批”指根据授信业务风险高低、金额大小,设定若干双人会签组合,任何业务必须由授权审批人双人会签同意后方发放。任何一人不同意,则贷款不予发放。审批责任由会签同意的2人共同承担。同时,设立复议制度,营销部门可就否定的业务提请一次复议;若复议仍未通过,则放弃办理该业务。所有参与审查和审批的人员均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

51、资质,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减少审查环节,落实审贷责任,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专业处理,保证审贷的质量。 (3)加强信贷审查的独立性、专业性 信贷审查要真正达到控制风险源头的作用,必须保证工作的独立性。今后,全行要通过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的专业队伍,从总行到分行加强条线管理,对风险管理和信贷决策建立“条线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框架。对于不具备信贷管理专业技术职称的分行部门主管、分支行行长,不再参加分行贷审会,不参与信贷决策过程,不得干涉信贷决策意见。 各分行的高级信贷主管由总行任命,明确任期目标责任,由总行直接进行业绩考核。信贷主管及其以下的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由分行考核认定。 三、今后我行信贷管理机制的建

52、设 完善信贷管理机制,提高控制风险的水平,是商业银行永恒的课题,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今后,信贷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风险防范这一主题,深化机制体制建设。 (一)加强信贷管理条线的建设,强化信贷审查的集约化管理。 1、统一认识,完善机制,不断提升全行风险管理的水平。 各级领导要自觉地维护信贷审查的权威性,在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时,必须以资产安全为重;要支持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努力维护信贷管理人员的职能权威。因为从长远看,没有安全保障的发展是不能长久的。如果为了短期的利益而承担风险,终究会对长期的持续发展带来负面作用。今后,我行将进一步研究授信风险的量化评价技术,完善信贷业务的绩效考核体系,

53、特别是在测算模拟利润时,要引入根据业务风险度大小计提不同比率的资产风险准备的机制,使考核利润更加趋向合理。为统一前台、后台的放贷标准,营造良好的信贷文化,对信贷营销人员和审贷人员均要实行绩效考核,考核单笔业务模拟利润时前、后台的占比不同,但是测算模型必须是同一的,这样,可以将前、后台人员对于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之间关系的认识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使营销人员在拓展业务时不忘风险,使审贷人员在控制风险时关注业务拓展。 我行要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条线的队伍建设,要将一批业务精、素质好、作风硬、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专职审贷岗位上来。同时,要积极改进现有的信贷授权、授信制度,努力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

54、性,提高对重大业务拓展机会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加强信贷检查,更好地发挥风险预警作用。 2、强化分行审贷中心的机制建设,加强信贷审查的集约化管理。“集中审贷”是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我行在1999年“铁三角”信贷审批模式试点流程NOYES申请复议(1次)放 弃发 放两人同意甲审批人审批乙审批人审批贷审会审查审贷岗审查授信业务报审 (3)加强信贷审查的独立性、专业性 信贷审查要真正达到控制风险源头的作用,必须保证工作的独立性。今后,全行要通过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的专业队伍,从总行到分行加强条线管理,对风险管理和信贷决策建立“条线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框架。对于不具备信贷管理专业技术职称的分行部门主管、分支行行长,不再参加分行贷审会,不参与信贷决策过程,不得干涉信贷决策意见。 各分行的高级信贷主管由总行任命,明确任期目标责任,由总行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