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姆《玻璃山》中的隐喻多维解读_第1页
巴塞尔姆《玻璃山》中的隐喻多维解读_第2页
巴塞尔姆《玻璃山》中的隐喻多维解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巴塞尔姆玻璃山中的隐喻多维解读玻璃山是唐纳德 ?巴塞尔姆于 1979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 全文由 100个单独的句子组成, 表现手法独特, 有真实的名人录, 也有虚构人物的语录、词条,文学术语,童话故事选段,其故事 情节模糊,导致读者难以理解其主题含义。巴塞尔姆作为美国战后最有影响力且最具有革新精神的后 现代主义作家, 其作品受到了极大关注。 评论界认为他的作品具 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如荒诞的内容、黑色幽默、反讽、戏 仿、互文性、拼贴等等。也因此,许多评论家从后现代主义这一 个层面解读玻璃山,如李碧虹认为巴塞尔姆在玻璃山中 提出“寻找你自己”; 胡敏娜认为作者试图通过构建一个虚构的 世界来

2、反映现实世界的荒谬性, 进而揭示在这样的世界中个人的 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 而更多的学者则从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 角度讨论该小说的戏仿性、寓言性、互文性、典故反讽、碎片化 以及“解构经典”特征, 分析其典型的“后现代性”。 本文将从 隐喻角度对玻璃山进行别样的解读。隐喻(metaphor) 词来自希腊语的“ metaphora”,原意 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传送、转换”,即在两类不 同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进行含蓄地比较,以表明相似或类 似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把隐喻定义为: 将属于一类事物的名称用 来指另一类事物, 即给喻体冠上本体的名字, 用一种较为人所知的概念或事物去解释另一种

3、与之有相似之处的、较为抽象与新颖的概念或事物。隐喻是人类生活和体验在我们头脑中的一种映射 方式,并反映在我们的语言中,影响和增进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建构使作品扑朔迷离,主题呈现不确定性、开放性,但同时给我们提供了洞悉作品的途径。如果读者结 合自己的经验或作者的背景经验,即本体映射到不同的概念就会 发生多重喻体,从表层语场转向深层语场。以玻璃山为例, 玻璃山就是本作品中最大的隐喻,它映射到童话故事,美国价值观、作家的生活、作者的创作就会对应到不同的对应项及山顶的 公主。针对不同的对应项,读者就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从 童话故事的角度想到个人奋斗的神话, 继而想到美国梦;如果联

4、系到作者的生活,就会想到作者一生的写作历程。我们先看看玻璃山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我”在爬位于 纽约十三道街与第八大街的交叉口的一座玻璃山。“我”的熟人们聚集在玻璃山下给“我”加油; 大街上的年轻人互相对射; 人 行道上满是颜色各异的狗屎; 电锯伐倒的榆树散落在汽车旁; 遍 地都是坠落在山脚的骑士和他们的坐骑;“我”的熟人们取走了值钱的戒指、钱包、怀表、贵妇人的纪念品,从骑士口中撬出金 牙。“我”继续往上攀登,突然,一只鹰把“我”叼了起来,“我”割断了鹰的脚,落在玻璃山顶上,“我”走近那个象征魔 法的美丽象征,可是“我”刚触摸到它,它却变成了一位美丽的 公主,“我”把她头朝下扔下了玻璃山。玻璃山

5、戏仿的是一个斯堪的纳维亚的古老童话 公主与玻璃 山。故事的大意是:一座陡峭的玻璃山上的金城堡里住着一位 美丽的公主,谁要是能爬上玻璃山,摘下堡门前苹果树上的一个 金苹果,就可以进入城堡迎娶那位公主。 许多骑士从四面八方而 来挑战登山,却都失败而去。后来,一个聪明勇敢的小伙子在手 脚上绑上了野山猫的爪子, 经过与老鹰的搏斗后,在城堡里找到 了公主,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在这个童话故事的背景之下,结合作者虚构的情节一一最后 把象征成功的公主抛下了山顶, 我们会联想到个人的奋斗是徒劳 的。在这层语场中,作品虚拟的满地的狗屎、 被砍伐的树林及大 街上年轻人互相对射等情境, 描绘了一幅混乱的现实,作者借此

6、比喻人们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倒在血泊中的骑士象征了个人奋斗 途中的失败者的悲惨下场; 所谓的熟人,讽刺了生活中心怀妒忌 的身边的朋友、同事。他们对别人的努力袖手旁观、冷言冷语甚 至落井下石。作者借此惟妙惟肖地描绘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 的淡漠、无情。奋斗的历程是艰辛的、苦涩的、孤独的,但主人 公在渴望成功的内心精神的感召之下,日夜继日、克服万难,终 于爬上了山之巅。他以为自己成功了,但却发现这不是自己内心 所要的,所谓的成功不过是一文不值的虚假的东西,主人公只好抛之。这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讲述的是现实社会中个人的奋 斗是徒劳无功的。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展示自我、 崇尚成功的功利社会

7、, 但作者却要大家冷静想想奋斗的目的是为 了什么,呼吁真我的回归,提醒我们人类不要迷失了自己。在这层语场中, 巴塞尔姆通过戏仿童话, 使之具有了很强的 象征意义和指涉意味,它对应着现代社会中的美国梦。这里的 “玻璃山”就是美国人心目中的梦想,人们不懈地在梦想里攀 登,可最后才发现实现不了梦想的现实。 作品虚拟的老人就是美 国的高级统治层, 而他们手里牵的狗则比喻了一些所谓的美国精 神的灵魂人物, 正是他们建立了美国的价值观, 而满地的狗屎则 是精神产物。 作者用斑斓的色彩来形容狗屎, 用被砍伐的树林及 大街上年轻人互相对射等混乱的现实, 隐射了他对美国所谓的文 化核心价值的怀疑。 倒在血泊中的

8、骑士见证了多少美国人为了实 现美国梦而付出的惨痛教训:“我”的家人、学校、社会一直灌 输、培养“我”这样的信念一一“在美国,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取更好的生活”,但作者却借用老鹰说的那句话: “老鹰也不是真的,一点也不,一刻也不”,告诉我们美国梦从 来就不存在, 这是虚拟的童话, 是麻痹和毒害美国人的精神鸦片。联系到巴塞尔姆的后现代作家的身份及其写作经历, 我们就 会明白这里的“玻璃山”对应的就是写作奋斗, 而山顶的公主就 是获奖的象征。巴塞尔姆出生于 1931 年,因此 20世纪出现的种种文化思潮 和学说对他的创作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自60 年代以来,美国文坛出现了一批后现代主义作家

9、,如约翰 ?巴思、 库特 ?冯尼库 特、托马斯 ?品钦、威廉 ?加迪斯等等。对应他们的生活状况,我 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就是凭借玻璃山描述和揭示了 20 世纪 60 年代作家们的梦想和追求。 作品中虚拟的老人就是掌握批判大权 的文学界的权威, 手牵的狗是他们喜爱的名扬四海的名家, 满地 的狗屎则象征了这些作家的作品, 作者利用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对 文学界标准的不屑一顾; 被砍伐的树林象征由于作品的泛滥, 人 们不得不大量砍树造书; 作者借大街上年轻人互相对射、 人与人 之间缺乏人性关爱的描述及混乱的现实社会告诉人们: 文学作品 本肩负着建设人类精神家园的任务, 但由于文学作品的泛滥, 最 终导致了当

10、今社会的人性扭曲; 倒在血泊中的骑士见证了因没有 符合批判标准而作品没有得到公认的作家的命运: 为了创新, 作 家们只好放弃自己的风格, 以新的模式奋斗在文学创作中, 在经 历了痛苦的文学创作过程, 最后以为达到目标、 拿到了文学奖项 后,他们却发现自己进入了两难的境界。 作者以“玻璃山”再现 了文坛改革创新过程的困境:一边是砍伐树木,出版业的发达; 一边是大量作家如骑士般壮丽地倒在了文学的途中,因为熟人、 社会审美、 人们情趣的低俗及对文学创新的条条框框, 使作家们 的文学创作如飞翔的夜莺被绑上了重重的交通灯。 而老鹰的爪子 对主人公的折磨, 则映射了作家们创新的结果: 即使登上山顶时 也是

11、体无完肤,所谓的奖项、出名,一文不值。如果再联系到作家自己的体会、 经历, 我们会 感受到作家真实的内心世界, 而这时的“玻璃山”就是作品创新的喻体,而山顶上的公主则是新的文学经典的象征。作为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 巴塞尔姆一直致力于 文学手法的创新。后现代主义著名文论家伊哈布 ?哈桑就曾在当 代美国文学导论: 1945-1972 中写道:“年长的一代作家,如博尔赫斯、贝克特或纳博科夫,作为 枯竭'文学的大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其他比巴思更年 轻的作家一一如托马斯?品钦或唐纳德?巴塞尔姆一一将这一传 统继续发扬光大。”玻璃山正是作者对自己进行文体实验的革新精神的真实 写照

12、。玻璃山从形式上就打破了一般小说的形式, 100 个句 子构成了一篇短篇小说,其中用了戏仿的手法,碎片拼贴了名人 目录,来自小说的话语、童话情节、词典解释,表面看起来无关 联,但其实是作者运用了简约的语言、绘画的手法、电影的蒙太 奇呈现的手法创新的小说表现形式。在这个语场中,作者虚拟的现实表明了文学的颓废。 看得出, 巴塞尔姆认为文学的创造也有枯竭之时,有时更多是垃圾文学, 如满地的狗屎,需要改革创新。倒在血泊中的骑士表明已有一些 作家进行了改革,比如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崛起, 他们标新立异的 写作手法等,但他们却不被社会认可,甚至被敲掉了“牙齿”, 剥夺了发言权。这个社会没有意识到文学改革的必要

13、性。 而作者 不屑当前的评论,毅然决然地走自己的路:尽管有老鹰的阻挠, 自己对自己的怀疑和别人对自己的质疑, 但他仍然坚持文学创新 改革之路。他独树一帜的语言表达形式, 以电影蒙太奇手法呈现 的意识流,从视觉、听觉最大范围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以建筑 师的设计理念全面设计,突出亮点;以立体的方式展示故事情节, 为读者构建了多元的模式, 但他的作品却被冠以“荒诞、 无序” 的标签,不被大家理解。其实,对于巴塞尔姆的这种关于小说形 式的观点和实践,杰罗姆 ?克林科维茨做出了如下的评论:“在一个新的世界里,旧的价值观念必须用新的形式来表 达。对于无理性的、无条理的时代,巴塞尔姆的形式使想象力的 价值复

14、活了。这种挽救是用对艺术最敏锐的关注施行的。 巴塞尔 姆不仅是一位碎片的魔术师,他也是种种客体的组装者和建构 者。”作者顶住来自“熟人”的非议, 进行文学创新实验,到了山 顶,却发现原来以为是魅力无穷的“语言符号”, 却变成了众人 皆知的“美丽公主”。作者感觉仿佛又回到了爬山之前的混乱状 态,这不是作者想要的,他再一次抛掉了已有的成就,决心再次 进行革新实验。从 Morris Dickstein 的伊甸园之门的论述 中,可以看出巴塞尔姆等实验作家的困境。但巴塞尔姆却以玻 璃山回应了评论家的担心:他将以全新的观念进行改革,不愿 成为一种新的“传统经典”。隐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读者提供了解读的空 间,从胡敏娜的个人奋斗、李碧虹的寻找你自己,到虞建华教授的解读“通过颠覆传统的童话模式, 嘲讽后现代作家所处的尴尬处境,是对传统写作过程和文学困境的戏仿”,都证明了映射理论在文学作品解读中的有效性, 但还没人结合作者自己的写 作经历进行解读。因此,本文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