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商鞅变法卷(有答案)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商鞅变法卷(有答案)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商鞅变法卷(有答案)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商鞅变法卷(有答案)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商鞅变法卷(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 题;共 60 分)1. ( 2分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变革是()A. 尊王攘夷B. 重农抑商C. 实行分封制D. 商鞅变法2. ( 2 分 ) 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推行改革,提振国力。这件事发生在()A. 商朝B. 西周C. 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3. ( 2 分 ) 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A. 齐国B赵国 .C秦国 .D楚国 .4. ( 2 分 )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 变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变法的内容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商

2、鞅有革新的魄力,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变法符合奴隶主贵族的心愿A. B. C. D. 5. ( 2 分 )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 奖励耕战B. 承认土地私有C.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D. 确立县制6. ( 2 分 ) 战国时期,兴义属夜郎国。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哪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A. 魏国B吴国 .C秦国 .D晋国 .7. ( 2 分 ) 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 小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 小丽:努力种田的

3、人,可以免除徭役C. 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 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8. ( 2 分 ) 在我们的家乡 扬州,有一个宝应县。县 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制度由来已久,这种制度最早开始于()A. 夏朝B西周 .C春秋 .D战国 .9. ( 2 分 ) 史记 ·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了()A.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旧贵族利益B.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大潮C. 太子继位后顺应民心把商鞅处死D.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需要付出沉重代价10. ( 2 分 ) 战国时,各国进行改革,最彻底

4、的是()A. 管仲改革B. 吴起改革C. 李悝变法D. 商鞅变法11. ( 2 分 ) 商鞅变法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的根本作用是()A. 秦国自变法后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B.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C. 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封建经济得到发展D. 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2. ( 2 分 ) 改变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勤于耕织的人 经商的人 战场立功的人 固守传统的贵族A. B .C .D .13. ( 2 分 ) 毛泽东曾评价商鞅:“(他)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 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

5、持B. 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C.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14. ( 2 分 ) 假设你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的一位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A. 大力开垦荒地B. 当兵建立军功C. 经商发财D. 多生产粮食布帛15. ( 2 分 ) 2018 年 1 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并演绎了一件与计量有关的藏品“商鞅方升”( 见下图)的前世今生。这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实施的哪一举措?()第 9 页 共 6 页A. 奖励军功B. 奖励农耕C. 推行县制D. 统一度量衡16. ( 2 分 ) 战国时期,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历史

6、人物是()A. 商鞅B. 管仲C.韩非子D. 诸葛亮17. ( 2 分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红利”。那么,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A. 确立县制B.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C.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 统一度、量、衡18. ( 2 分 ) 电视剧大秦帝国(崛起),再现古老的秦国由弱变强的历史。下列哪一事件为秦国崛起奠定基础( )A. 长平之战B. 铁器使用C. 商鞅变法D. 合纵连横19. ( 2 分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应出现在下列年代尺上哪一时间段?()A. B. C. D. 20. ( 2 分

7、) 栗劲的 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 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 次,战果如下:这种战局商鞅变法起着极大的作用。从材料看,其直接作用是()A. 推动了秦朝经济发展B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 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D. “尊王攘夷”口号统一了人心21. ( 2 分 ) 公元前 356 年,秦国先后推行了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和军功、建立县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是()A. 实现富国强兵B. 巩固统一C. 加强思想控制D. 促进民族交融22. ( 2 分 )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

8、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 齐国B楚国 .C秦国 .D燕国 .23. ( 2 分 ) 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 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A. 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 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 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D. 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24. ( 2 分 )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书读得好的人 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仗打得好的人 生意做得好的人A. B. C. D. 25. ( 2 分 ) 学习历史

9、,要对史实与史论有所界定。下列属于历史史论的是()A. 商汤起兵伐夏,夏朝灭亡B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C.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称霸诸侯D. 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6. ( 2 分 ) 改革是兴除利弊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 建立县制B奖励耕战.C轻徭薄赋.D.废除旧贵族特权27. ( 2 分 )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此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是()A. 商汤灭夏B. 商鞅变法C.商君迁都D. 武王伐纣28. ( 2 分 ) 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

10、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A. 变法违背民意B. 变法深入贯彻C. 变法遇到阻力D. 变法宣告失败29. ( 2 分 )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 承认土地私有B. 建立县制C. 奖励军功D. 奖励耕织30. ( 2 分 ) 板书学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以下板书内容,在填上的内容最恰当的是()A. 商鞅变法B. 大一统的汉朝C. 贞观之治D. 康乾盛世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 110分)31. ( 25 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立军功的

11、人,按照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贵族子弟若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材料二:“将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成县,由国君任命县令治理,代替以往的贵族分封制”。( 1)上述材料介绍的是战国时期的哪一次改革?( 2)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变法得到了谁(国君)的支持?( 3)说出上述材料分别是改革中的哪些内容?( 4)根据你的所学说出此次改革对本国的发展有何意义?( 5)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 ”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 ”站在哪一边?32. ( 20 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原文大意:在这

12、个时候,是商鞅辅佐他 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 1)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商君佐之”的 “之 ”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如果你是农民,你会最支持商鞅的哪项措施?请说明理由。( 3)材料二的变法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的是哪一项?( 4

13、)结合材料三,说说秦国毫不费力取得黄河以西大片土地的原因。33. ( 20分 )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 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也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材料三:(新法) “行五年,秦人富强”,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 材料一图片中“立木取信”和 “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主持进行了我国古代历

14、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2)这场变法开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二,说一说这次变法的措施,举两例即可。(3)你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变法吗?(4)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或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哪些作用。34. ( 30 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

15、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 ·李斯列传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 ”“ 并天下 ”奠定基础的?(4)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5)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跻身社会上层,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6)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35. ( 15 分 )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材料三:(变法)行之十年,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 ”是谁?反映的是哪次改革?发生于哪一年?(2)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本次改革的作用答案一、单选题1. D2. D 3.C 4. A 5. D6. C7. A8.

17、 D 9.D 10.D 11.C 12.A13.C14.B15. D16. A 17.C 18. C 19. D20. C21. A 22.C 23. D 24. B25. D26.A27.B28. B 29.C 30. A二、材料分析题31 . ( 1)商鞅变法( 2)公元前356 年,秦孝公( 3)奖励军功;推行郡县制( 4)商鞅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法家32 . ( 1)商鞅变法;秦孝公;富国强兵。(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建立县制。( 4)经过商鞅变法,秦朝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33 .( 1)商鞅。战国时期。秦国。( 2)公元前356 年。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3)地主阶级性质(或封建性质)。( 4) 倾邻国而雄诸侯。 秦人富强。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或: 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4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