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商住楼A/B/C/D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及依据1.1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工程 实际,本工程标高:+22.800m(第五层)部位已符合此文件中第 1、3 条的规定,已构成高大模板。为预防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导则”第2、2.5条之规定,框支梁荷载已大于了 20KN/m 的模板支撑,特编制本转换层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1.2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施工 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如下:序号名称编号及编制单位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2建筑工程测量规程DBJ01-21-95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标 准GB50300-200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0204-2002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 规范GB50195-2005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 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9建筑结构何载设计手册GBJ17-88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1昆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1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CCES01-2004指南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 建筑部分)2002年版14
3、建筑设计施工图纸重庆建筑工程设计 院有限责任公司成 都分公司15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图纸重庆建筑工程设计 院有限责任公司成 都分公司16图纸会审记录XX市大昌实业有限 责任公司17施工组织设计四川二鑫建司二、工程总体概况及转换层结构概况工程名称:XX市西外XX商住楼A、B、C、D栋建设地点:XX市西外金龙大道消防支队对面建筑层数:AD栋地上29层(不含架空层);BC栋地上30层(不含架空层)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14091.80 m2(不含架空层)。其中A栋:25511.8m2; B栋:28788.51m2; C栋:36692.02m2 ; D栋:23099.47 m建筑高度:AD栋95.2m;
4、BC栋98.2m结构类型:基础为大直径人工挖孔桩;主体为框支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6度。耐火等级:裙房商业建筑为二级、住宅塔楼为一级。防火分类:一类高层建筑。相关单位:建设单位: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市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XX监理有限公司地勘单位:XX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督单位:XX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施工单位:XX建筑总承包有限公司转换层结构标高为17.422.8m,层高为5.4m,局部为6米,为梁式高位转换层,AD栋梁最大截面为1100*2600mm板厚80mm90mm 180mm其中A栋最大KZL上部通筋为2228,腰筋为N3218,下部通筋为5428,净跨为8650mm箍
5、筋为14100(8); D栋最大KZL上部上部通筋为1225,腰筋为N2418,下部通筋为4828,净跨为 8650mm箍筋为 12100(8)。BC栋梁最大截面为 1300*2400mm板厚80mm 90mm 180mrp其中B栋最大KZL上部通 筋为1725,腰筋为N2220,下部通筋为5628,净跨为7350mm箍筋为14100(8); C栋最大KZL上部上部通筋为17 25,腰筋为 N22 20,下部通筋为52 28,净跨为7350mm箍筋为14100(8)。 A、B C D栋剪力墙、柱及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 C50。该转换 层的特点:高大模板支模,梁柱截面尺寸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6、现浇 构件;梁板自重大,钢筋密集,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施工工序复杂, 对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为保证转换层支撑系统安全稳定, 荷载传递路径正确,因此转换层以下一至四层楼(士0.000m17.400m)前期施工中所有支撑架不能拆除(施工中实际也未拆除), 确保高位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三、施工计划3.1施工进度计划B栋转换层(标高22.800m,第五层)施工计划安排30天,其中 模板支撑系统为12天,其余A/C/D栋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 工进度计划参照B栋执行。3.2施工材料和设备计划321 A、B、C、D栋转换层(第五层)钢筋汇总明细表栋号楼层钢筋级别钢筋规格小计合计楼层建
7、面A栋转换层(第五层)HPB235© 60.397T255.907T2941.00m;© 89.455T© 100.937T© 120.413T© 140.08THRB3351278.838T1438.039T1611.635T183.393T200.213T2518.616THRB400140.607T162.27T181.415T201.077T221.926T2538.948T2846.786T70.862TB栋转换层(第五层)HPB235© 60.8 41T© 89.276T© 106.340TB栋转换层(
8、第五层)HRB33512101.264T301.055T1139.00卅1440.779T161.9 0仃181.318T200.640T2518.295THRB400120.008T140.394T1611.042T180.400T205.215T221.547T2546.637T2854.347T70.811TC栋转换层(第五层)HPB235© 60.886T290.099T1124.3 m2© 88.784T© 106.356THRB3351284.843T1443.227T161.976T181.318T200.672T2520.865TC栋转换层(第五层
9、)HRB400140.396T1611.519T180.436T204.978T221.669T2546.242T2855.261T70.811TD栋转换层(第五层)HPB235© 60.315T248.48 仃2918.50m© 89.216T© 100.886T© 120.379T© 140.07THRB3351276.782T1437.548T1611.236T183.412T200.2 0仃2517.965THRB400140.589T162.24T181.512T201.012T221.734TD栋转换层(第五层)HRB4002536
10、.927T2845.616T70.841T3.2.2A、B、C、D栋转换层(第五层)砼汇总明细表栋号楼层构件C50砼技术指标板102.40.1088梁674.460.7167A栋转换层(第五层)剪力墙41.60.0442柱219.970.2338梯段4.480.0048合计建筑面积:2941.0m;砼总量:1042.91m3板125.580.1129梁711.250.6271B栋转换层(第五层)剪力墙103.370.0908柱179.420.1575梯段4.260.0037合计建筑面积:1139.00m2;砼总量:1123.88m3板127.080.1105梁720.560.7013C栋转换层
11、(第五层)剪力墙143.520.0462柱134.080.1213梯段4.280.0036合计D栋建筑面积:1124.3m2;砼总量:1129.52m3转换层(第五层)板99.690.1029梁663.360.7021剪力墙40.530.0461柱208.360.2432梯段4.380.0046合计建筑面积:2918.50m;砼总量:1016.32m3323模板、架料:48X 3.5钢管100000m扣件100000颗; 12对拉丝杆800根;800以上对拉钢片:40000张;400以下对拉钢片 40000 张;10 mm厚竹胶板共计24000吊;50mM 100mm木方1000昭;3.2.4
12、泵送设备:现场设置60搅拌站全套设备(备用泵管200m);3.2.5其它设备:A栋:塔机 QTZ40 0.76 (T) 1 台;B 栋:塔机 QTZ40 0.76 (T)1 台;C栋:塔机 QTZ315315 (KN 和塔机 QTZ400.78 (T)各一台;D栋:QTZ50 1 (T) 1台。振捣棒8米的五根;照明灯20盏;钢筋加工设备(弯曲机4台、断钢机4台、切割机4台、机械连 接机全套设备2台,对焊机4台、竖焊机4台);3.3技术准备3.3.1技术部门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并按设计回复意见对相关部 门做好交底。施工过程中发现疑问及时与设计做好沟通,及时处理。3.3.2召开现场技术交底会议,就
13、模板及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对 现场施工及质检部门交底并划分相应职责范围,使其施工前作好充分 准备。3.3.3对劳务队伍全体人员进行进场前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及管理宣传。334对特殊工作作业人员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335对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前进行技术、质量交底。3.3.6施工前由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内容及现场施工情况,制定混 凝土施工顺序,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试验人员全面负责混凝土的试 验、资料的整理移交等工作。3.3.7混凝土施工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向混凝土搅拌站、施工单 位、项目部工程管理人员、试验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交底,起到技术 预控的作用。3.3.8对混凝土记录的交底包括:必须记录混凝
14、土的开始浇筑时刻、浇筑完毕时刻。3.3.9 混凝土试块留置组数每次浇筑100 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一次,不足100 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3.3.10进场材料验收 模板:应符合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规定的材质、规格及厚度,不得有断裂裂缝破损严重的模板。 钢管a. 钢管的规定、型号及壁厚,每米重量必须符合施工方案的规定;b. 钢管必须有产品质量合格证。c. 钢管表面必须平直光滑,不得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 弯、毛片、压痕和深的划道。d. 对旧钢管不得有破断、压扁、裂纹、被电烧伤、锈蚀严重及严
15、重变形、扭曲的钢管。 钢管实测标准a.外径:允许偏差-0.5mm;b.壁厚:允许偏差-0.5mm; C.钢管两 端面切斜允许偏差为1.7mm (角度小于20; d.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应 < 0.5mm e.钢管端部弯曲长度应w 1.5m,且最大弯曲应w 5mm;f.钢 管最大弯曲矢高w 12mm3.3.11报验制度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完毕后,通过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工长、 质检员、安全员自检合格后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报验检查验 收。3.4现场准备3.4.1现场按照总施组作好水电布置工作,做到施工用水电能满 足现场生产、消防要求。混凝土施工时每区段振捣棒分别接 2台移动 三级配电箱,振捣
16、棒实行一机一闸一漏,其漏电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夜间照明以塔吊上的镝灯为主,必要时配备 碘钨灯。3.4.2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对各分包队伍作好施工交底并监督分包 队伍对班组交底。3.4.3根据技术方案要求组织施工机械的进场、报验、安装、调 试工作,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满足工程需要。3.4.4各种计量、测量用具及时检查、送检并且检定证书、材料 齐全。3.4.5合理组织施工现场搅拌站砼输送畅通,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346机具和人员:施工前,一切施工用的机具、人员准备充分。 所有机具均应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同时配备专职技工,随时检修。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如果
17、停水,由 搅拌站用混凝土罐车运水到现场,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洗泵、养护等 的用水。347浇筑混凝土前,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 毕;检查模板尺寸和预埋件等的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 的规定;检查模板支撑的稳 定性以及接缝的严密情况;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 的油污;并检查钢筋的垫块是否垫好;办完隐、预检手续。浇筑前将 木模板湿润。348现场混凝土搅拌站泵送混凝土根据浇筑的部位、时间的不 同,来合理安排砼输送,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连续浇筑。349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妥当,能满足浇筑速度要求。 3410混凝土布料杆架设到位,并固
18、定完毕,调试运转正常。3.4.11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工作,混凝土施工阶段工程部负责联 系一周天气情况并转发给有关部门及作业队,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 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合格。3.5施工重点及难点3.51本工程转换层框支柱、梁体积大,砼自重和施工荷载大, 其模板的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施工必须考虑的重点之 一,因此本工程转换层以下一至四层楼前期施工中所有支撑架没有拆 除,以保证支撑结构体系施工安全。3.5.2转换层大梁大体积砼,为避免大梁的砼开裂,施工前加强 砼的配合比、砼的浇注及养护等工作。3.5.3为保证转换层结构钢筋的可靠连接,框支梁纵筋直径> 22mn的钢筋采用剥肋滚
19、轧直螺纹机械接头工艺进行接长 ,在施工时 对连接套筒(一级接头)、钢筋原材料及螺纹的加工接头位置严格按 照规范进行检查。3.6施工部署3.6.1组织结构及职能划分本工程质量目标是争创优质结构工程, 而转换层施工是本工程施 工的重点和难点,其施工质量的保证是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创 建转换层施工管理小组,对转换层进行实施、监督、检查、协调活动。 转换层领导小组机构图组长:副组长:成员:362由于转换层荷载巨大,如果梁、板、柱、墙一次浇灌成型, 对钢管脚手架的支撑稳定要求非常高,也将延长浇筑时间,影响砼的 浇筑质量,所以结构采取分段浇筑的方法,即先浇柱墙、后浇梁板,施 工缝留至梁下口,比梁底略
20、高200-300mm作为剔打浮浆层.3.6.3梁下口水平施工缝处理转换梁下口柱顶施工缝处必须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处 理。砼表面采用人工凿打,剔掉表面 20-30mm的浮浆和松动的石子。 并凿出新鲜的石子用自来水冲浇干净,对施工缝处钢筋进行整理、复位、固定、浇砼前淋一道同砼配合比的同种水泥砂浆。3.6.4值班制度在转换层施工中,建立特殊值班制度,施工单位、监理、建设方代 表及现场砼搅拌站每天值班名单应事先确定,并报建设方统一整理后 再进行分发。值班人员的通讯设备保证快捷、通畅随时能联系上,及 时处理职责内的各种事务,保证转换层施工顺利实施及完成。四、施工工艺技术4.1测量放线由于转换层施工
21、搭设的脚手架太密,用内控法放线较为困难, 架内无法操作,因此,转换层下轴线控制采用外控法,把各条轴线弹 在柱面上。南方ET-02激光电子经纬仪和DZJ2激光垂准仪置轴外延 点,向上投测各轴线。弓I测楼层高程以主体结构柱角+0.5m基准标高为准,用经过检验的钢尺沿柱角标记向上量取垂直高度,将高程传递上去并做好明显标记。(用“”表示)4.2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工艺4.2.1每层所有框支梁下支撑脚手架先弹出一条轴线,布置好间 距再进行搭设,保证脚手架从上至下每层立杆间距均为 300mm下面 每层每根脚手架钢管必须对齐上面, 一直到基础底面,脚手架必须加 斜撑,顶筒螺杆不得超过30cm水平钢管必须加2
22、道。422在搭设柱脚手架时应充分考虑转换层脚手架的刚度要求, 按框支梁最大断面1100X 2600进行考虑、计算,在大梁下部的支撑 架立杆按300X 300横向与竖向双向设置,保证立杆在梁底下有4根支撑板的位置,立杆按300X 300设置,横杆间距1200mm横杆安装 必须顺直、平整,每四跨设置剪刀撑,立杆出柱边应占4道,排距按400、400、400布设脚手架的布置形式见附图三。4.2.3架体搭设的构造要求:扫地杆距地150mn高开始搭设,在受力横杆(梁底小横杆)与立 杆的搭接处应采用双扣件,避免扣件在受力后发生滑动。支撑架的垫 板(300mm*300mm*50mm枋和 250mm*250mm
23、*18mm合板)应平整, 立柱应垂直,上下层立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立杆严禁搭接接长, 采用对接,立杆底部有顶托螺杆时,其伸出长度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规 定,且不应大于300mm立杆安全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其高度的1/300,且不应超过20mm4.2.4为了降低转换层大梁对下层相应位置梁的不利影响,应将 转换层大梁的施工荷载尽量以最短的传递路径传递到框架柱附近。同时还应尽量减小梁板结构的跨中荷载,因此在转换层结构支撑架搭设 时,在梁净跨的1/3处支撑上增设“八”字形斜撑。大梁之间设置剪 力支撑,并将支撑系统与剪力墙、柱连接形成整体,以增强其稳定性。4.2.5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架体不得与起重设备或施
24、工用的结构 件(例如脚手架等)相连接,也不准利用支撑体系的架体作为其它机 具抵抗水平荷载的载体(例如不准在架体上拴其它物品的缆风绳等), 支撑体系的架体必须成独立体系, 同时应设置作业人员上、下安全通 道和安全防护设施。426扣件的拧紧力矩应测定符合施工方案的规定,其最大力矩 不得超过65Nm也不得小于40Nm不得使用已破损、滑丝的扣件。427所有梁底水平横杆与支撑架在1200mn高范围形成桁架并 在顶端的立杆连接处,设置双扣件,以提高扣件抗滑能力。4.2.8转换层以下架体的要求,由于转换层 KZL砼自重施工荷载 特别大,下面各楼层无法承受其传来的荷载,因此,转换层以下各楼 层的支撑架严禁拆除
25、,以保证转换层荷载直接传至地面。4.3支撑模板4.3.1普通梁板普通梁板指板厚180mn及180mn以下、梁截面500x 1200mm以下 的梁板。各部模板关系为:楼板模板压梁侧模;梁侧模夹梁底模。楼板底模板底采用18厚胶合板。次龙骨采用50x 100mn木枋300mm主 龙骨采用© 48普通钢管900mn支撑体系采用普通钢管满堂支撑体 系,立杆间距300x 300mm立杆下端垫木采用 250口!250口1 18mm 胶合板,立杆上端采用U托进行高度调节。纵横向满设水平拉杆,上 下间距不得大于1200mm扫地杆离结构面不得大于150mm横向每隔 四跨设置剪刀撑。为了让模板起有效的保水
26、、保温作用,板缝均用胶 带纸圭寸闭。梁模板梁净高在600mm以下的梁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次龙骨采用50 x 100mm木枋间距300mm梁底主龙骨采用© 48普通钢管600mm梁侧主龙骨采用© 48普通钢管600mm且通过斜撑和梁底主龙骨连 接,见图二。梁净高在 600mm及1200mm以上的梁侧主龙骨采用 2 © 48普通钢管600mm且在梁中及梁下各加© 14对拉螺杆一道,间 距600mm见图一;对拉螺杆外套塑料套管,且在同模板相接处加塑图二:耕討托00料帽防止漏浆,以便于混凝土浇筑后取出对拉螺杆周转使用, 见图三。图三支撑采用普通钢管满堂支撑架;
27、梁底顺梁长度方向间距© 48普250mr600mm梁宽方向间距600mm截面bxh>0.3川的梁底居中增加一道 通钢管支撑,间距600mn和满堂架连接。立杆下端垫木采用250mM 15厚或18厚胶合板,立杆上端采用采用 U托进行高度调节梁长度大于4000mm勺梁按照规范要求2%。的起拱。具体如下图所示: 肝11厂 S*moooJQy81 、9SMia4.3.2特殊梁支撑模板特殊梁指梁截面500x 1200mm以上的梁。为及时拆除侧模,各部 模板关系为:楼板模板压梁侧模;梁侧模夹梁底模。此部分梁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次龙骨采用50x 100mn木枋间 距250mm梁底主龙骨采用1
28、00X 100木枋间距600mm梁侧主龙骨 采用2© 48普通钢管间距800mm且在梁中加© 14对拉螺杆(对拉螺杆处理同普通梁),由梁底至上间距400600m(详见下页表),与梁 中螺杆对应梁底增设一道对拉螺杆,详细参见下图。'18#双面憂浪多层板巾:叵*12申8普通诃管©gCOmm/014 对 U800rrim15n100+100Afe700mm匚r显 身50* 100mm木肪对拉螺杆布置详见下表:梁高梁高范围 内对拉螺 杆道数第一道对拉 螺杆到梁底 距离(mm第二道对拉 螺杆到梁底 距离(mm第三道对拉 螺杆到梁底距离(mm)240044008001
29、200 2000260044008001200 2400支撑采用钢管满堂支撑架,梁底立杆顺梁长度方向间距350mm 梁底方向间距250mm横杆步距250mm扫地杆距底板面200mm立 杆下端垫木采用250x250mM 15厚或18厚胶合板,立杆上端采用 U 型托进行高度调节,使得主龙骨所传递的承载力直接作用于立杆,U型托顶口并排放置2© 48钢管或木枋卡主主龙骨,避免滑移。剪刀撑 隔3跨双向布置,梁长度大于4000mn的梁按照规范:特殊梁底下(4.800m17.400m)层楼板、梁支撑脚手架,梁底模板不拆,每根特殊梁对应下面梁、板,用灯笼架钢管架加 U型托硬撑至地板。433支撑模板拆
30、除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序号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 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1板< 2> 502> 2, < 8> 753> 8> 1004梁< 8> 755> 8> 1006悬臂构件一> 1004.3.4质量保证措施以下为质量标准检查表格项目质检与施工长共同检查并打出分数,并依照此表格进行监督整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检查楼栋:B(A C D)部位(或楼层):转换层(第五层)时间:2010.10项 数质量控制内容达标要求与标准检查评分规则应得分实得分1满堂架的搭设,模 板支撑立杆水平杆间距符合要
31、 求,模板支撑牢固无变形浇砼时,发生变形下 沉时扣2分/处。52施工放线;轴线; 墙、柱、梁位置轴线误差w 5mm 墙柱梁误差w 7mm超标扣0.5分/处。53截面尺寸截面尺寸误差w 6mm每层楼抽查15个点以 上,实得分=应得分X 合格率。44标高标咼误差w 15mm每层楼抽查10个点以 上,实得分=应得分X 合格率。55垂直度垂直度误差w 7mm每层楼抽查20个点以 上,实得分=应得分X 合格率。86平整度平整度误差w 8mm每层楼抽查10个点以 上,实得分=应得分X 合格率。57接缝宽度接缝宽度误差w 4mm超标,扣0.5分/3处。48相邻两板高低差相邻两板高低差误差w每层楼抽查10个点
32、以53mm上,实得分=应得分x 合格率。9预留洞,预埋件无遗漏,位置偏差误差w20mm有遗漏,扣3分;位 置偏移扣1分。410模板拼装平整,规则,拆模后阴阳 角基本方正,线条顺直, 阴角无模板嵌缝现象模板嵌缝扣0.5分/1 处,其它不合格项扣0.5分/3处。411封模前垃圾清理封模前墙、柱、梁、板内 干净,无锯沫、塑料管等 施工垃圾和烟头、矿泉水 瓶等生活垃圾。没有清理干净而封模 扣1分/处。412吊模处加固无穿裙现象,或穿裙厚度不超过8mm超标,扣1/处。513梁柱、墙模板加固无跑模,暴模现象发生跑模现象扣1/处,暴模扣2/处。514楼层外围尺寸控制外围尺寸误差在15mm施工放线后尺子检 查
33、,超标扣0.5分/处。715质量整改诵知单整 改情况按质量整改通知单上的要 求整改整改不及时扣 2分, 不合要求扣2分,完 全没有整改不得分。816平时巡查口头指出 的质量问题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施工整改不及时扣1分, 不合要求扣1分,完 全没有整改不得分。517拆模时成品保护拆模时对强度不咼的砼的 不能生产振动;保证砼构 件的边角完整无缺。砼达不到一定强度而 进行拆模扣2分,拆 模时损坏砼构件的边 角的扣2分。4合计100435质量控制措施模板安装控制措施 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涂隔离剂。质量不合格材料,模板变形未 修复的,严禁使用。 在模板支设标高通拉小白线,
34、控制模板的支设标高。 模板支设实行“三检制”,合格后报工长检验,然后报质检部。 填写预检记录表格、质量评定表格和报验单,对于模板成型过程中要 点真实记载,由质量部向监理报验。每个环节检查出现质量问题,视 性质轻重等查处上一环节并由上一环节承担责任, 同时由上一环节负责人负责改正问题。 吊装应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材料分布均匀,不要集中堆载造 成超过支撑设计荷载。436相邻工序施工控制注意点 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 及时修复。 要随时检查模板上的螺栓等配件的连接情况,发现有松动、损坏等情况及时拧紧或撤换。
35、模板拆除应按方案规定程序进行,设置警戒线有明显标志,并应设专门监护人员。 模板堆放区用钢管搭设围栏,并用安全网封挡,与其他区域隔 离开,并设警示标牌4.4细部节点处理:4.4.1四大角柱柱帽处模板支撑节点处理角柱柱帽外侧模板往往因支撑处理不好,使刚度不够而发生胀模 现象,作为本工程转换层的角部柱帽长度尺寸更大,如不加强加固措施更容易出现胀模现象。因此,转角柱帽侧模采用内柱(12的对拉丝杆或2 mm厚的对拉钢片)外顶 48的钢管的方法,使模板支撑 满足刚度的要求,如附图一。4.4.2 丁字形交叉梁模板,节点支撑处理丁字形梁交叉节点的模板同角柱位置的模板处理方式一样,如附图二。4.4.3梁板节点支
36、撑处理如转换梁支撑大样图,如附图三。4.4.4 KZL 1100 X 2600支撑体系,如附图四。4.5防止不确定因素带来施工影响的保证措施4.5.1做好天气预测工作在砼浇筑的前两天,由技术内业打电话到气象站咨询, 做好近来 气候预测工作,并随时把天气变化动态报告给技术负责人,保证避开期雨才能进行砼施工。必须做好意外下雨的准备。如在浇筑过程中突 然下雨,用准备好的彩条布覆盖已浇砼。正在浇筑部分,搭设临时活 动钢管架,上罩彩布避雨,保证砼的连续浇灌。4.5.2现场用水电的保证自来水的供应情况也必须提前两天落实。应建一个蓄水池,万一 停水的时候能保证砼泵机能使用水及砼完成后的养护,用水的应急 量。
37、用电同供电所联系在不停电时施工,为防止发生意外抢修外线, 砼浇筑时现场备一台柴油泵和柴油发电机组一台作备用。4.5.3现场砼搅拌站的供应作好砼浇筑前的准备,提前一周备原材料,加强对泵管和搅拌机 械的检查、维修,保证砼的正常输送。五、施工安全保证体系5.1文明施工措施1、对现场堆场进行统一规划,对不同的进场材料设备进行分类 合理堆放和储存,并挂牌标示,重要设备材料利用专门的围栏和库房 储存,并设专人管理。2、模板、脚手架在支设、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 左右有人传递。3、使用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4、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 严
38、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5、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材料管理办法,进行限额领料。6、对废料、旧料做到每日清理回收。7、支模和拆模后,及时清理,做到工完场清。5.2安全技术措施5.2.1搭设管理1、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其高度与宽度相比大于两部的独立 支撑系统,应加设保证整体稳定的构造措施。2、高大模板工程搭设的构造要求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支 撑系统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应设置扫地杆、纵横向支撑及水平垂直剪 刀撑,并与主体结构的墙、柱牢固拉接。3、搭设高度2m以上的支撑架体应设置作业人员登高措施。 作业 面应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措施。4、模板支撑系统应为独立的系统,严禁与塔吊等七种设备钢
39、结 构架体机身及其附着设施相连接;禁止与施工脚手架、物料周转料平 台等架体相连接。5.2.2使用与检查1、模板、钢筋及其他材料等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放平放稳。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荷载要求。2、模板支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立柱底部不得松动悬空,不得 任意拆除任何杆件,不得松动扣件,也不得用作缆风绳的拉接。3、施工过程中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立柱底部基础应回填夯实; 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 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立柱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可靠; 安全网和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符合要求。4、支撑
40、系统施工阶段监控措施。采用安全员、施工员联合检查, 并接受建设和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523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确认混 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2、框架结构中,柱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顺序,应按先浇筑柱混 凝土,后浇筑梁板混凝土的顺序进行。 浇筑过程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 要求,并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避免引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 倾斜。3、浇筑过程应有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 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 加固措施5.2.4拆除管理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拆除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
41、目总监应核 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浇筑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 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2、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拆除作业必须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度不应大于两层。 设有附墙连接 的模板支撑系统,附墙连接必须随支撑架体逐层拆除, 严禁先将附墙 连接全部或楼层拆除后再拆支撑架体。3、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拆除时,严禁将拆卸的杆件向地面抛掷,应有专人传递至地面,并按规格分类均匀堆放。4、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和拆除过程中,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 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行作业范围。5.3消防措施1、严格遵守有关消防、保卫方面的法令、法规,配备专、兼职 消防
42、保卫人员,制定有关消防保卫管理制度,完善消防设施,消除事 故隐患。2、现场设有消防管道、消防栓及灭火器材,并有专人负责,定 期检查,保证完好备用。3、坚持现场用火审批制度,电气焊工作要有灭火器材,操作岗 位上禁止吸烟,对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要按规定执行,指定专人设 库存放分类管理。4、新工人进场要和安全教育一起进行防火教育,重点工作设消防 保卫人员,施工现场值勤人员昼夜值班,搞好”四防”工作。5、木模板加工场地需有完善的消防措施。成品保护6、模板上的脱模剂需使用水性脱模剂,不得有流坠,以防污染 结构成品。7、为防止破坏模板成品,相邻工序施工必须做到:不让重物冲击 支好的模板、支撑;不准在模板上
43、任意拖拉钢筋。在支好顶板模上焊 接钢筋,要在模板上加垫铁皮或其它阻燃材料。5.4应急救援预案5.4.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方针,贯 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的原则,为给员工在施工场区创造更好的安全施工环境。应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到位或现场 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的避免或降低人 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救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 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542应急策划:本工程的特点是支模高,梁截面尺寸大的实际情况,认真对危险 源的识
44、别,特制订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 开展应急 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 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如下图:543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本工程在分析、辨识施工中,危险因素是转换层楼面标高22.8m,为高位转换,梁最大截面1100*2600,板厚分别为80mm90mr和180mm 支架受荷载偏大,可能产生支架的不稳定性,扣件滑移造成框架梁砼 倒塌,高空坠落、高空落物伤人等。在工地现场已采取机电管理,安 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作好以下危险因素生产的应急 方案。544突发事件及风险预防措施:1、施工工作面外脚手架必须高于工
45、作面 1.5m。并满铺一层脚手 板及垂直面满挂安全网。2、本高支模方案施工前组织专家论证评审签字,报监理审批同 意后方可执行。3、支架搭设完毕班组自检合格报项目部质检组组织详细逐项检 查合格后报监理检查。4、逐个扣件进行检查拧紧度是否达到 40N.m扭力矩。5、逐根立杆检查是否与地下室底板及梁底模顶牢固。6、梁侧模板对拉螺栓每端必须用双螺母拧紧。7、认真通过审核审定本高支模结构计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从中间开始向两侧平衡浇注砼,同时在砼浇筑时,不能集中过多砼于某点部位,防止局部超负荷。9、浇筑砼时,无关人员不准在模板支架下,要有专职安全员看 护,配置有专业工种进行监护并及时处理,
46、在有可能出现事故前及时 发现并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前。5.4.5应急资源分析:1、应急力量的组织:项目部成员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已配备有药箱药品,救护车辆,配有 多部对讲机,配置有灭火器、担架等。5.4.6法律法规要求: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第三十一条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第六十八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许可证条例547应急准备机构与职责一旦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 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成立现场抢险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罗明副组长:任星权覃道德组员:覃祥终李承胜郭俊覃祥建程仕敏袁光福何贤华 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组长
47、职责:(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 要求应急服务机构 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 直接控制。(2)复查和评估事故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的有关人员配合指挥现 场人员撤离,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4)与现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时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 排。(5)在场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 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副组长职责(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2)如有必
48、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工作。(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重伤人员撤离现场到安全地带集中。(4)设立与应急救援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结构提供建议 和信息。(5)协助组长组织指挥,协调救援工作,组长不在现场时,可代 替组长的职责。组员职责:在组长或副组长的指挥下,负责现场的维护,抢救,警戒等 工作,具体落实执行组长或副组长下达的救援方法、措施的指令 等。548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设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根据潜在 事件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所需要的重要保障,项目部根据 潜在事件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所需的救援手段、救援设备、 交通工具,医疗设备药品,生活保障物
49、资等如下表列数。现场主要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表序号材料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小车台2施工现场2灭火器个8施工现场3药箱/药品个/批2施工现场4对讲机部10施工现场5手机部10施工现场6担架副2施工现场5.4.9教育训练在工程进行施工前一周,由组长组织救援小组人员进行抢险知 识教育及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5410互相协议:项目部事先与地方医院建立正式互相协议,以便在事故发生时 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5.4.11应急响应出现事故时,在现场的任何人员都必须立即向组长报告,汇报 类容包括事故的地点、事故的程度、迅速判断事故可能发展的趋势、 伤亡情况等,及时抢救伤员、在现场警戒、观察事
50、故发展的动态及时 将现场的信息向组长报告。组长接到事故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 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 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事故的情况由公司向外向上汇报。 5.4.12模板支撑架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1、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主要危害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主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作业环 境破坏。2、应急救援方法(1)有关人员的安排组长、副组长接到通知后马上到现场全程指挥救援工作,立即 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 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组员立即进行抢救。(2)人员疏散
51、、救援方法人员的疏散由组长安排的组员进行具体指挥,指挥人员疏散安 全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各组员和现场其他的各人员对现场受 伤害、受困的人员、财物进行抢救。人员被支架或其它物件压住时, 先对支架进行观察,如需局部加固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合格后, 方可进行相应的抢救,防止抢险过程中再次倒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加固或观察后,确认没有进一步的危险,立即组织人力、财力进行抢 救。(3) 伤员救护休克、昏迷的伤员救援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 30度。若属于心原性休克 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和安静, 尽量不要搬动,如需要搬动时,动作要轻。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 通或实行人工呼吸。受伤出血,用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止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送就近XX市红十字医院。(4) 现场保护由具体的组织带领警卫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用三色防 止布或挂有彩条的绳子圈围起来,由警卫人员旁站监护,防止闲人进 入。5.4.13现场恢复充分辨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安全隐患彻底清楚后,方 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六、劳动力计划XX市人民广场商住楼A、B、C、D栋劳动力计划安排如下:6.1转换层项目管理小组序职务姓名职称主要工作内容号1项目经理罗明建造师负责主持项目全面工作2项目副经理任星权建造师负责组织项目施工技术全面工作3技术负责人覃祥终工程师负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2)教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
- Unit 3 My School Section A 2a~2f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新学习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 百分数(二)-利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5《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 输血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 5 语文园地五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 Unit 4 I have a ball. (Lesson 19)(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猜谜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
- 《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规范标准》
- 《健康进课堂》2024年幼儿园家长助教医疗版
- 盲板抽堵作业安全培训
- DB31∕T 989-2016 大中型体育场馆建筑合理用能指南
- 室外停车场施工设计方案
- 幼儿园安全教育:异物入体
- JCI医院评审标准(第六版)
- 认识紫菜苔课件图片
- 工程信息转让合同范例
- 中国头痛门诊建设专家共识2024(全文)
- 研学基地与旅行社合作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