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春天的气息_第1页
感受春天的气息_第2页
感受春天的气息_第3页
感受春天的气息_第4页
感受春天的气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感受春天的气息作文说课设计 说课教师 松原市宁江区朝阳中学李彦信 尊敬各位的老师: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感受春天的气息,它是长春版七年级下表达中第一篇作文,也符合我们现在的天气变化,学生能深有感触,下面就这一节课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一、选题的出发点 目前我校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喜欢作文的少,对成绩不在乎的人多。作文教学的确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难在哪里?一是作文本身难。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字、词、句、段、修辞、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这对中学生来说确实有相当难度。二是教师指导难。作文环节的纷繁,令教

2、师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之感,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三是教师作文指导的失误导致作文越学越难。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作文教学的特殊性,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而对写作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很难排上用场,反倒使学生无所适从。而且,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作文指导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学生胡编乱造,被动应付,必然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这也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阅读与写作策略。全面提高作文水平。、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我将这节作文课的目标定位于:1、知识与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的能力,学会写景。2、方法与过程:发现春天感受春天体味春天。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春之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二)重难点课堂外“真我体验”与课堂内“真情表白”的融合。(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三、说教法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走出户外观察春天,寻找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写作兴趣;2、引导点拔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写作以提示3、收集法:通过收集春天的有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倾吐的欲望;4、讲练交流法: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四说学法主要采取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探究、交流。写作是学生自我心智、情感的外在流露,是自我

4、进行表达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达有时需要学生进行探究辨别选择,而合作交流又能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的能力。2、练习法: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倾吐出来,展示在自己的作文中,做到丰富蓄积,有源倾吐。3联想法:联想到的有关春天诗词、名句、谚语、成语对联等;还有春天的歌声、笑声、快乐等四五、说教学过程写作友情提示1、 感受大自然,不仅要靠视觉,也要靠听觉,嗅觉2、 感受大自然是一种情趣,有情趣才有感受。学会积累自己的语言。3、 多角度观察,如春天的阳光、风、雨。云、雾、烟、大地、花草、树木 动物、人等。观察时要联想的古诗,观察时要入微,才能写得细致。 4、描绘风景要有景深,景深就是景物的层次。 过渡:春天是播撒希

5、望的季节,春天是播撒爱的季节,美丽的春姑娘已悄悄来到我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心情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吧!1、寻找春天 我们的作文课是两节连上的,第一节课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走出教室外,有人说走出教室外是创设情境的最好方式,所以,这一节课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春天的足迹。方法:1、观察记录看到的春来时天地人物变化;2、记录观察过程中联想到的有关春天诗词、名句、谚语、成语对联等;3、感受春天到来时的喜悦之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二是让学生写作时有源可吐)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

6、的无穷尽的流注出来。”2、积累素材一节课后学生们兴致勃勃的重回课堂,这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累库,让他们尽情一寻找天时想到了哪些有关春天的诗、词、成语、谚语、对联等。学生纷纷举手表达:(1)诗词;春晓孟浩然咏柳贺知章春夜喜雨杜甫鸟鸣漳王维大林寺桃花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春光:等闲没待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万紫千红总是春(2)成语:风和日丽、草长莺飞、春光明媚、春寒料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设计说明:积累环节设计,丰富学生的积淀,激发他们写作欲望。)(3)谚语(4)对联3、真情表白让学生拿起自己的笔,尽情抒写自己寻找到的春天

7、,一句话是勇气,十句话是才气,没有限制,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设计说明:经过寻找、积累的环节,学生们都已经跃跃欲试,写起来得心应手)4、展示作品(10分钟后)生读作品师生共评 例1:柔柔的小草拂着裤管,春的气息那么真实的贴近肌肤。有露珠停留,在叶间坠坠不肯滑落,不肯滑落的还有春天的色彩,明亮而轻快,不敢太急,徐徐移动脚步,印下一条清晰的痕迹,象是春天不经意抹过一笔淡淡的油彩。 例2:沐浴着清新的阳光和雨露,看着生命正在蓬勃生长,我的诗文也开始放射着春天的幽香,无法描述,一颗憧憬着破土而出的种子,在春季到来,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花开时叮当作响声音。 例3:春天来了,带着那份温馨暖意

8、普照着人间,你看,那潺潺的溪水静静流着,那枯萎的草儿悄悄发出嫩绿的芽儿,明媚的阳光绚丽的照亮着多情的大地,那沉寂一冬的人们,舒展着筋骨,忙碌于山间田野了。 例4:春天的花开了,春天的风来了,春天在我们的喜悦中带着阳光的种子来了,春天流着幸福的眼泪倾诉着自己的美丽,春天追逐着梦的童话轻轻向我们走来。看着同学们跃跃欲试的神态,欣赏着同学们眼神中的喜悦,倾听着同学们流淌出来春天的音符,我的心都醉了,原来作文课也可以如此让人享受,我和同学们都沉浸在春天的梦里。(设计说明:通过作品展示,师生共评,既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也锻炼了学生修改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写作信心。)课堂小结: 春天是无处不在的。读书的时

9、候,春天就藏在诗文里,唱歌的时候,春天就在音符上跳跃,画画的时候,春天就在画笔下变得丰富多彩,其实,春天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老师希望每位同学在生活中都能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丰富积累,真情表达,那么,每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位小小作家。 金子观点阐述: 老师的设计充分的体现了这样几个理念:通过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春天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让学生观察春天,感受春天,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精神,并引导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用语言或画笔描绘春天,用心灵感悟、升华春天。写出春天的特点和对春天

10、的感受。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一节成功的说课设计,这的学习借鉴 语文课要“增加学生语文综合实践的机会”。如果张老师拓宽教学渠道,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通过阅读、绘画、唱歌、吟诗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春天的美丽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并通过春游活动,走出课堂,走进春天,加深对“春”的体验,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起到更好的作用。总之,春天是一首动人的歌,春天是一幅五彩的画,春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春天是一杯甘甜的酒,把人们的心都陶醉了,春天是这样的美丽,今天这一节课很短暂,让我们把美好的感受带出课堂,用你喜欢的方式留住春天一片树叶作文教学说课设计说课教师 陈兰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内容

11、是运用联想进行写作指导。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课程标准出发,着眼于“学生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当然记忆也极其重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创造力即联想和想象力。联想能力的训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写作功能,开拓学生写作的思路,为以后更好地“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意”作好铺垫。 根据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说明对于写作教学的要求,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联想的方法,培养用联想构思文章的能力。 2、

12、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联想,培养学生感悟自然、思考生活的思想品质。 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开拓写作思路,通过相似联想使作文有思想深度。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对于联想学生并不陌生,只是长期停留在感性认识,而对于它们的理论内涵却知之甚少,所以在联想时不免有荒诞不合逻辑的现象。因此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由一片树叶展开联想,特别是相似联想,理解把握联想的特性。 按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写作指导训练为两课时。根据教材内容,联想和想象虽然有紧密的联系,但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先分后合。第一课时先研究联想的方式方法及其在写作中的作用,第二课时研究想象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开拓写作思路的作用,然后点明联想和想

13、象的关系及相互作用。这样可以使学生由点到面地掌握知识系统。 二、学情 我接手的初二年1、2班学生语文习惯和语文写作基础比较差,对写作不感兴趣。他们在作文时思维往往打不开,老觉得无从下笔。基于此实情,本课设计时,我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这一认知规律,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主题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我采用先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想象,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以发散思维认识联想,并总结规律。然后运用联想规律进行写作思路的训练。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培养他们多角度地认识问题的能力,为开拓写作思路奠定基础。 三、教法 作文教学时我

14、特别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操作获得知识。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指导学生以观察法、联想法、讨论法等,学会多角度的思维,从而扩大思维范围,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创造力,优化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课前准备:学生每人捡取一片树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共分六个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课堂引入 在黑板上画个圆,问学生:由它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可能有:月亮、车轮、小孩脸等。再问:为什么能联系到这些?回答:它们的形状相似。 教师:这叫作相似联想。作文中也能用到。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联想的方法来写作文。 了解本节课内容,做好上课思想准备。 二、

15、知识导引 联想是由一件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相似联想外还有相反联想和相关联想。 1.相似联想 由一件事物想起和它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的过程。 比如:茅盾由白杨树伟岸挺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 杨朔由蜜蜂酿蜜想到农民的奉献精神 人们由昙花花期短想到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 2.相关联想 由一个事物想起与之相关的事物的过程。 比如:看到一片落叶落地想起它的生长过程,想起它在树上的情景,想起有关它的诗句,想起有关它的故事等。 3.相反联想:是由一件事物想起和它相反的事物过程。 比如:由文明想到野蛮,由岳飞想到秦桧,由现在的幸福生活想到过去的困难生活等。 学习联想的方法

16、,准备写作使用。 学习联想的方法,准备写作使用。 三、尝试运用 交流感悟 1.教师拿出捡来的一片树叶,让学生也拿出自己捡来的树叶,细细回忆,谈谈来历,仔细观察它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由一片树叶展开联想。 教师联想展示: (1)由树叶飘落想到生命的短暂,珍惜时间。 (2)由落叶归根想到某一个亲人或某位名人短暂或奉献的一生。 (3)由落叶化泥育新叶联想到人的奉献精神 (4)联想到古代赞落叶的诗句或名人名言 相关联想 1.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叶子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

17、随之每况愈下。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的这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这片绿叶,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相似联想 2、大树长得那么高大是谁的功劳?是树叶的功劳,它们每天都坚持做光合作用,默默地工作着,使大树健壮起来。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一些人也甘当绿叶,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环卫所的清洁工,领着很低的工资,却没有一点儿怨言,仍是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着,用自己的汗水换来城市的整洁优美。 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使我们的生活安定、幸福。他们夜以继日地守卫在祖国的边疆地区,不让敌人和恐怖分子入侵,不正像遮挡风沙的树叶吗? 9月1

18、0日是教师节,在这快乐的节日里,老师们还在忘我的工作着,人们常说老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可我觉得老师也像绿叶。他们备课,批改作业,常忙到深夜,这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和树叶是一样的吗? 正是这么多的绿叶,滋润了中华这棵参天大树 学习联想 1.拿出树叶 2.仔细观察 3.展开联想 4.交流联想 四、体悟写法 思考:一片树叶一文用了哪种联想方法? 本文用了“相关联想”和“相似联想”的方法,由院子里树上的一片树叶,联想到它的出现、生长、消亡的过程,是相关联想;由一叶坠地,联想到人的生死,表达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当死时就会感到安宁的人生哲理,是相似联想。 范文模版效应 五、课堂小结

19、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由一片树叶展开联想的方法,相关联想使文章内容丰富,相似联想使文章有深刻的主题。 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让我们产生很多感想,我们把自己独特的感受,用这种方法写出来,往往能成为一篇有思想意义的文章。 如果会写“一片树叶”,那么就会写其它的如“一棵小草”“一朵小花”等一类文章了。 总结体会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六、课后练习 以“叶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金子观点阐述: 梁实秋在作文三阶段中曾说:“想象不充,联想不快,分析不清,词藻不蓄,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联想和想象对作文教学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标题的起拟、情节的构思以及主题的深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些优秀作家看

20、到一棵树、一朵花、一条常青藤、一座山峰,能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来,除了他们有优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外,主要原因是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联想。周敦颐看到莲花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茅盾看到白杨树联想到北方坚强不屈的农民,杨朔看到小蜜蜂联想到为人类默默奉献的人,陆蠡由一条常青藤联想到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对光明与自由不断追求的抗战义士。这样,他们写出的文章就有思想深度。我们的学生能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如果学会联想,即使写不出流传千古的文章,也能写出比较不错、有一定思想意义的好作文来。 从陈兰老师的说课稿看是以一片树叶为例,让学生从大地中拾取一片树叶,仔细观察它的特征,然后发散思维,

21、展开联想,可以作相关联想,也可作相似联想,更可以作相反联想,想出它的象征意,挖掘它身上的人文内涵。从而写出有思想深度的写景记叙文来。当然不是会联想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教会学生结构文章的方法,先景后情,先事后理,写景要抓住特征,为议论抒情服务,情从景中来,抒情照应写景。如果学会写“一片树叶”作文训练学生会举一反三,学会写感悟自然感悟生活的记叙文也就达到目的了。 秋天写意尝试写诗,提高语言表现力 说课教师 陈艳华 各位专家、评委、同仁们: 大家好! 站在这里,此时此刻,谁也不能否认语言表达是多么重要!现在就明摆着呢我该用怎样的语言征服大家,是我今天艰巨的任务!呵呵!新课程呼唤新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

22、的稳步推进,提高语言表现力的方式也将进一步成熟完善,这需要我们和学生共同努力探索。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秋天写意尝试写诗,提高语言表现力。下面我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本次说课的内容:一、选题的缘起:1、现实激发: 当语文老师多年来,总有这样的困惑:现在学生作文水平怎么一届不如一届了呢?学生在作文时,不是行文呆板缺乏变化,就是感情丰富表意不尽。初中生作文的语言表现力普遍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用词不当,或语言干瘪,没有鲜亮的文采,缺乏表现力。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因此,琢磨到最后发现又回到了写作的最基本层面,即语文教育的本体:语言表达。我坚信,写作文时,想要出采,就得提高加强语言表现力的

23、训练,这样才可能出现佳作。2、课标导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告诉我们只有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展现自己;只有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才是真正弘扬了祖国文化。3、科研促动: 我参加的我市重点课题融语文综合性学习于学生作文自批自改的教学研究是我校参与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研究实验的一个子课题。参与这个课题两年的时间,我们的写作教学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我们的探索之路也愈发的艰难,如何开发出更加新颖,适合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写作技巧呢?我们发现有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24、就是提高语言表现力的载体。本次说课内容即如是。二、设计意图: 本次教学设计命题为“秋天写意”。主要任务是在具体情境中尝试写简单诗句和诗歌,从而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的曼妙。 写意是中国画技法名,与“工笔”相对,俗称“粗笔”。是通过简练粗放的笔致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一种画法,即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主张神似,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这就犹如作文语言表达时需要生动、形象、凝练的词语点缀。这里借用“写意”这一绘画术语,一方面,意在开启学生用独到的审美眼光去观察景物,希望调动学生用热情去贴近生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理性的程式去完成生活的艺术表达,用优美的词语装点自己的秋景。这

25、样,就把强化语言表达的意识植播到学生的创作欲望里,创造出描写秋天的诗句来,从而生成语言表达方面的新能力。这一主题为八年级学生而设,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教学所需: 陈钟梁老师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这句话告诉我们,写作之创新,必须踏踏实实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凸现作文课堂的本色,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内力”, 让学生放飞思维,在能力习得过程中优化语言素养,润泽良性人格。2、学情接受: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传神,尝试写诗,就是培植他们新的作文生态,既大有必要,又是提高语言表

26、现力的一个绝好契机。 诗歌能自由表现个体生命心灵深处的超越性追求。少男少女处在理想追求的岁月,写诗正是百年一遇。诗歌具有永久的审美生命,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八年级学生很喜欢诗歌,对诗歌的语言已经具备了浅显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本次“寻觅秋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尝试写几句诗歌,该是他们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学情上障碍不会太大。诗歌是最本色的文学语言,具有其特殊功能:抒情性。人有“见景生情”的感性特点,见到秋天的美景,寻找恰切的语言诗意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语言的内力自然会得以提高。3、人文熏陶: 诗歌语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可以把玩,这是语文课特殊的美。学生对语言的审美素质在大语文观的教育背景下值

27、得涵养。三、性质认识 我认为,这是一节作文课,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也是融入了学生(对秋景图片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的一节作文课。尽管写的是几句“诗歌”, “写”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但归根结底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四、教学目标的定位: 结合学情,我把这节课的相关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知道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传神的特点。通过观察秋景图片,尝试写几句诗歌。通过训练学生在习作中提高语言表现力来达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过程与方法:激趣引写法,讨论赏析法,教师下水法。 先故事激趣,赏析评论故事提出的问题,感受诗歌语言的一些特点,激起热爱,引发“语言的表现力”一说;再引写(写一句诗,

28、由易而入),激发创作欲望;然后(观察秋景图片)写几句诗(教师下水)学生读赏评改。即“故事激趣尝试一句秋天写意习作研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把玩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语言的美,乐于用语言创造美。教育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应该多读、多写、多积累、多思用就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重点:观察秋景图片,通过“拟题目”“写几句诗”以及赏析评改,看看谁的表达最富表现力。 教学难点:赏析的深度有赖于理解力的高下,教师应给予适时点拨。评改时可能会出现“情满于山而山依旧”、“心有意而口难言”的问题,在用词上还需教师的点化。五、教学设计及目标落实:(一)故事激趣:1、ppt展示:苏小妹的故事 相传,苏东坡,一

29、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腰”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2、那么,请大家鉴赏把玩一下这三个对联的妙处与不足?(预设:在赏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赏析角度不会有问题,但就组织语言而言,肯定说得

30、散乱。教师引导点拨:赏析的核心应该在用的最妙的那二词怎样传神地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最后教师再总结诗歌的语言特点生动、凝练、传神,最具表现力。)3、小结过渡: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是提高语言表现力。二者相辅相成。 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语言表达带来的美,已进入状态,然后教师提议“想不想也写一句试一试啊?”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二)尝试一句:1、引写诗句: 在“一个方位名词一个动词一个数量词一个形容词”中任选三个词(顺序可重组)写一句自己在具体环境中见到的景物,这就是一句好诗。如:(教师下水)“墙角,盛开几朵春红”、“甬路边,挤出一枚绿毽子”这样的语言给人无尽的想象力。2、学生尝试:(以激励为主)(预设

31、,学生能够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诗句,初步感受到写诗的快乐。本来写诗也不是什么难事嘛!)3、教师评价过渡: 结合具体情况激励评价。写诗重要的就是在遣词上下功夫!只要词语积累够丰厚,潜心练习,你可能会成为诗人!这时学生已经接受了这种训练方式,再进行下一环节就轻松了。那么我们给这几幅秋景图拟几个富有表现力的题目怎么样?(学生的表现欲就起来了)(三)秋天写意:1、拟题训练:ppt展示秋景图片,学生在本子上拟题,自己修改,把最好的呈现给大家说说理解,大家品评。ppt图一:(一株大树的树干上,缠绕着一根叶子心形、已是红色的藤。)(拟题预设:追求,依恋,秋日私语) ppt图二:(细雨中,一枚心形黄色秋叶在溪水中正顶着三颗雨珠随波逐流)(拟题预设:愁雨泣露,一叶思念,小雨中的回忆,乘上光阴的翅膀远航)ppt图三:(朦胧的墨绿背景下,几枝火红的枫叶。)(拟题预设:燃烧,秋的浓度,沉淀)ppt图四:(深夜,小雨密密地斜织着,路面反射出路灯朦胧的白光)(拟题预设:夜曲,织梦,丝丝秋语)(预设:以上训练会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提高语言表现力的欲望。这时师生当给予表现者热情鼓励,积极评价,就能顺利进入“写几句诗”的环节了。) 2、题诗:(这些秋景图片多美啊!让我们给它们题几句诗吧!)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