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61804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时数:54 学分数:3执笔者: 编写时间:2004年8月课程编号部门类别流水号课程类别( )1.1.公共必修课 ()1.2.专业必修课 ( )1.3.讲座与实践必修课 ( )2.1专业选修课 ( )2.2.职业定向课 ( )2.3.公共选修课 课程性质( )1.理论性课程 ()2技术/技能课程. ( )3.理论-技术/技能课程 ()4实践性课程 开课部门( )01文传系 ( ) 02外语系 ( )03法律、经管、旅游系 ( )04教育、历政系 ( )05理学系 ( )06音乐系 ( )07美术系 ( )08体育系(
2、)09 教学工作部 ( )10其他 授课对象( )01汉语言文学 ( )02广播电视新闻学 ( )03播音主持 ( )04英语( )05日语 ( )06法学 ( )07经济学 ( )08电子商务( )09市场营销( )10旅游管理 ( )11思想政治教育 ( )12政治学与行政学 ( )13历史学( )14学前教育 ( )15应用心理学 ( )16数学与应用数学 ( )1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8物理学 ( )19化学 ( )2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22园林 ( )23地理科学 ( )24生物科学 ( )25音乐学( )26艺术设计 ( )27美术学
3、( )28体育 ( )29其他 学时学分总学时/实践学时/学分编写人签 名审核人签名一、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应用技能基础课。任何科学都离不开研究方法,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进行科学研究。开设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为指导,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能正确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能运用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科研活动,并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以推动我国应用心理研究的发展。本课程重点讲
4、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和手段、基本技能和技术、讲述从研究问题提出到研究设计、研究过程、数据收集与处理、研究结果的解释与概括、评价、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一系列环节中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思维的培训和科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开展科学研究的素质水平。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联系实际多举实例,讲授与自学、课堂与复习相结合,操作与讨论相结合。课程结束后要进行考试,检查教与学的情况。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 绪论 (4学时)(一) 教学要求A. 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与原则、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简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内容;B.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指导。C. 掌
5、握:心理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二) 教学内容重点: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与新趋势。难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现代科学方法与心理学研究的关系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方法论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和原则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作用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与分类第二节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一、 早期心理学研究方法二、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三、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四、 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第二节 现代科学方法与心理学研究一、 信息方法在这研究中的应用二、 控制论文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三、 系统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四、 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6、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思路(4学时)(一)教学要求A. 了解:因果关系分析的意义,有关因果分析的若干理论。B. 理解: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路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解C. 掌握:尤其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因果模型建构与模型评价的实际操作技术。(二)教学内容重点:因果关系分析理论,理论模型的建构。难点:理论模型的建构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路一、因果关系分析的意义二、有关因果关系分析的若干理论三、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分析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构思一、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路二、 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思路三、 测量理论第三节 理论模型的构建一、 理论模型的一般问题二、 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7、三、 因果模型的构建第三章心理学研究的设计(4学时)(一)教学要求A. 了解:研究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特点。B. 理解:各种研究类型的相关知识、研究的步骤与计划。C. 掌握:元分析技术。(二)教学内容 重点:问题及其特点、选题的原则和策略,论证报告的撰写技巧,研究的设计与评价技术。 难点:研究的设计、元分析第一节研究的类型一、自然观察二、相关研究三、实验与准实验四、发展研究第二节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一、研究课题与变量的选择二、确定研究设计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四、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第三节研究的元分析、一、元分析的发展与特点二、元分析的步骤第四章研究的取样(4学时)(一) 教学要求A.了解:取样在研究
8、中的重要性,总体和样本的基本特征。B. 理解:取样的理论、程序与方法。C. 掌握:分析各种抽样中的误差来源与影响因素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误差的方法技术。(二) 教学内容重点:抽样的理论与发展、抽样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研究的误差来源及相关影响因素。难点: 取样的误差及影响因素(无关变量和无关变量控制的方法选择)。第一节 取样的理论一、 取样在研究中的重要性二、 总体和样本的特征三、 取样的转换性和随机化第二节 取样的程序和方法一、 取样的一般程序二、 几种主要的取样方法第三节取样的误差和影响因素一、 取样的误差二、 样本的大小和影响因素三、第五章研究的效度(4学时)(一)教学要求A.了解:B. 理
9、解:C. 掌握:要求学生掌握效度的概念、效度分析的意义以及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结论效度和理论构思效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二)教学内容重点:四种效度的概念、条件及其影响因素。难点:四种效度之间的关系第一节研究的内部效度一、研究效度的概念二、内部的定义和条件三、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第二节研究的外部效度一、外部效度的定义和条件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第三节统计结论效度和构思效度一、统计结论效度二、研究的构思效度三、四种效度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实验与准实验(4学时)(一)教学要求A了解:准实验设计的一般问题B理解:现场研究的局限性C掌握:现场研究的特点和条件,各种实验设计的理论并熟练运用各种实验设计的技术。(二
10、)教学内容重点:现场研究的特点和条件、准实验设计与实验室实验设计的一般问题与相应的技术。难点: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回归间断点设计、不等同对照组设计、间歇时间序列设计、因子式实验设计。第一节 现场研究的特点与条件一、现场背景的特点二、现场研究的条件和局限三、现场研究和准实验第二节 准实验设计一、准实验设计的一般问题二、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三、回归间断点设计第七章测量理论与测量方法(6学时)(一)教学要求A. 了解:现代测验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B. 理解:经典测量理论、测验的信度与效度,心理测验的水平。C. 掌握:心理物理方法和信号检测法,测验的编制与质量鉴定技术。(二)教学内容重点:经典
11、测量理论、测验的信度与效度,心理测验的水平。难点:概化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心理物理方法与信号检测方法。第一节 经典和现代测验理论一、经典测验理论二、现代测验理论三、现代测验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二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一、测量信度和效度的概念二、测量信度的评定三、测量效度的评定第三节 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因素一、心理测验二、心理测量和测验的一般问题三、心理测验的应用及其效果四、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第四节 心理物理方法和信号检测法一、经典心理物理方法二、心理物理方法的新发展三、信号检测法第八章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2学时)(一)教学要求A. 了解:访谈法与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B. 理解:问卷设计
12、的一般原则和步骤。C. 掌握:访谈的信度、效度的评定和访谈问题设计的相关技术以及观察法的设计与评价技术。(二)教学内容重点:访谈法的设计、问卷法的设计、观察法的设计。难点:三种方法的设计以及相应的质量评价技术第一节 访谈法与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一、 访谈法的特点和类型二、 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第二节 访谈法的设计一、 影响访谈效果的因素二、 访谈的信度、效度和客观性三、 访谈问题的设计第三节 问卷法的设计一、 影响问卷效果的因素二、 问卷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步骤三、 常用问卷量表的设计第四节 观察法设计一、 观察的类型和特点二、 观察的测定三、 观察法的评价第九章 社会测量法、口语报告法、Q分类技术
13、(4学时)(一)教学要求A. 了解:口语报告法的历史发展。B. 理解:社会测量法的设计与实施;分类技术的程序。C. 掌握:口语报告法、社会测量法和分类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二)教学内容重点:口语报告法的主要程序,口语报告的编码和结果处理;社会测量法的设计与实施;分类技术的程序。难点:口语报告的编码和结果处理,社会测量法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口语报告法一、口语报告法的历史发展二、口语报告法的主要程序三、口语报告的编码结果处理四、口语报告数据的运用第二节社会测量法一、社会测量法的主要方式(形式)二、社会测量法的设计与实施三、社会测量法的整理与分析四、社会测量法评价第二节口语报告法一、口语报告法
14、的含义与特点二、口语报告法的设计与实施三、口语报告结果的转译、编码与分析四、口语报告法的评价第三节Q分类技术一、Q分类技术的涵义、类型二、Q分类技术的程序三、Q分类技术的评价第十章研究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3课时)(一)教学要求A. 了解:统计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统计技术在心理学发展史中的作用。B. 理解:心理学研究中数据的特点与分布。C. 掌握: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理解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完成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的作业。(二)教学内容重点: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原理及适用条件的区别,方差分析的原理。难点:多元方差分析的原理及计算
15、机操作第一节统计分析基础一、数据的特征二、正态分布和标准分数三、统计功效和统计检验第二节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一、相关分析二、回归分析第三节方差分析一、方差分析和它的基本成分二、因子方差分析第十一章非参数统计、贝叶斯统计和统计决策理论(3课时)(一)教学要求A. 了解:非参数统计检验的发展简史。B. 理解:统计决策理论中的基本问题。C. 掌握:非参数统计的概念、类型及常用方法,掌握贝叶斯统计的原理与运用。(二)教学内容重点:单向方差分析、多向方差分析难点:贝叶斯统计的运用,对策论第一节非参数检验一、非参数统计的基本问题二、常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和样本的特点三、非参数方差分析第二节贝叶斯统计一、贝叶
16、斯统计的一般问题: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二、贝叶斯统计的运用第三节统计决策理论一、决策的损失和效用二、对策论第十二章多元分析方法(6课时)(一)教学要求.了解:多元分析方法的发展B. 理解:多元分析的基本概念,因素分析的原理,C. 掌握:因素分析的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运用、通径分析的运用,判别分析的原理与应用。(二)教学内容重点:因素分析的原理、多元回归分析的原理、通径分析的原理、判别分析的原理难点:因素分析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的应用、通径分析的应用、判别分析的应用第一节 多元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多元分析方法的发展二、多元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三、多元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因素分析一、因素分析的发展和应用二、因素分析的基本概念三、因素参照轴的旋转和简单结构四、因素分析的主要方法五、验证性因素分析LISREL第三节多元回归分析一、基本统计计算二、多元回归运算与分析三、因径分析第十三章计算机统计分析和研究报告的撰写(6学时)(一)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包的应用B. 理解:研究报告的意义、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要求C. 研究结果的解释原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组织。(二)教学内容重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总结难点:以及软件包的使用第一节计算机统计分析一、计算机与统计理论二、统计软件包的使用三、和第二节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养膳食与卫生》课程标准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2024年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农研所上半年工作总结
- 《知情保密原则》课件
- 《华为战略管理》课件
-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课件
-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卷)(解析卷)
- 康复口腔科护士的职业发展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综合题
- 202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综合题)
- 2025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拟试及答案解析(3套)
- 2025年1月山西、陕西、宁夏、青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6:“4组织环境-4.4创新管理体系”(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汽车半轴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调研分析报告
- 北疆文化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上海春季高考英语真题试题word精校版(含答案)
- 2022年度培训工作总结
- 应急照明装置安装施工方法
-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