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双面打印)_第1页
新版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双面打印)_第2页
新版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双面打印)_第3页
新版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双面打印)_第4页
新版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双面打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教科案四年级下册12第1课土壤的组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2.能说出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科学探究1.能从土壤中生活着很多生物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收集有关土壤主要成分的信息。3.能用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和整理收集到的信息。4.能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土壤成分充满好奇心,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以观察、实验现象为依据,不轻易相信书本。3.能表达、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结果。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1.引导: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动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植物生活的家。想一想,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和植物?(出示土壤的图片)土壤中都有什么?2.提问: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观察土壤中有什么。(1)提问:土壤是什么样的?它里面有什么?(2)讲解:观察土壤的方法。用眼晴看一看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用鼻子闻一闻土壤有什么气味。用手搓一搓土粒的大小。提示:可以用放大镜对土壤进行仔细观察。(3)观察:学生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教师巡回指导适当给予帮助。(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补充与评价。(5)小结:

3、土壤中有沙粒、小石子、黏土等非生物,还有小虫子、小树枝、草根等生物。2.寻找土壤中的水分、空气等成分。(1)提出问题。?引导:土壞中除了沙粒、小石子、小虫子、草根等之外还有其他成分吗我们通过3实验进一步探究吧!(2)掌握方法。讲解:实验方法和实验提示。实验一:A.将湿润的土块儿放到蒸发皿里,并用玻璃片盖在上面。B.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C.仔细观察玻璃片的变化。实验二:A.将干燥的土块儿放入盛水的烧杯中。B.仔细观察烧杯中有什么现象。C.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又有什么现象。(教师引导进行记忆、复述。)温馨提示1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实验中要安静、有序。(3)实验观察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页中。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什么?讲解:在水面上漂浮着一些细小的黑褐色物体,它们是微生物分解了的动植物死后的残留体,我们称它们为有机质。小结:土壤中含有空气、水等。思考: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和水呢?(三)综合概括,得出结论1.讨论:以上两个实验,说明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总结:土壤主要是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土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5、。土壤肥力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怎样提高土壤肥力呢?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怎样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呢?2.播放:提高土壤肥力的视频。(提示学生关注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3.讨论:(1)为什么这样做会提高土壤肥力呢?(2)你还知道哪些提高土肥力的方法?(一些生活垃圾、动植物遗体遗骸等发酵或加工后都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提高土肥力。)4.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利用身边的生活垃圾(如菜叶、果皮、豆渣、鱼骨等)自制一盆有机肥料,并给植物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教学反思:4第2课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2.能举例说明沙质土、黏质土

6、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科学探究1.能根据土壤的用途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运用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土壤特点的科学事实。3.能运用分析、比较和概括的方法分析事实、得出结论。4.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1.能对探究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产生兴趣。2.能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活动。3.能接纳他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举例说出不同植物适合在不同土中生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我们经常见到不同类型的土壤、根据含沙和土的多少,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比如陶艺用土是黏质土、沙画

7、用土是沙质土。(出示陶艺制作和沙画制作的图片)你知道三种土壞有什么不同吗?2.提问:土有哪些特征呢?(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1.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1)提问: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都是什么样的?(2)讲解:用放大镜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用眼晴看一看,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颜色的深浅。用手搓一搓,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颗粒的大小。用手揉一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成团的难易。(3)观察:学生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土壤。(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补充与修正。(5)小结:土壤颗粒最细的是黏质土,最容易成团的

8、是黏质土。2.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1)引导:沙质土、黏质土和壤都有一定的渗水能力,你知道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较强吗?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2)讲解:出示实验方法图片,讲解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方法:准备三个同样的塑料瓶,剪下瓶底。用棉线将纱布固定在瓶口处,确保牢固。将铁架台和塑料瓶按照实验装置图自上而下安装。在三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倒入同样多的水,并将烧杯放置在瓶口下方,用于收集渗出的水。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烧杯中渗出的水量。(教师引导学生勾画关键词,并进行复述、记忆。)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实验过程中要安静有序。5实验中除了土

9、壤的种类不同(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完全相同。(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5)讨论:观察三个烧杯中的水量,你发现了什么现象?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小结:三种土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7)推想:根据土壤的渗水性推想不同土壤的保水性、透气性和肥力有什么差异。3.观察豆苗在三种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1)引导: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除了渗水能力不同,在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哪些植物

10、生长呢?我们以豆苗、月季为例,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吧!(2)讲解: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一:A.挑选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豆苗。B.将豆苗分别种植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中。C.每周观察并记录豆苗的生长状况。(教师引导学生勾画关键词并进行复述、记忆。)注意事项:除了土壤不同,要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完全一致。(3)实验:学生课后进行实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4)汇报:选择合适的时机,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5)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总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调

11、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1)引导: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适宜生长的植物也不同。如沙质土土疏松,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且沙土地昼夜温差较大,利于西瓜积累糖分。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较好,耐旱耐涝,适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出示教材第6页的沙质土地和壤土地的图片)(2)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中生长的植物。比一比,谁搜集到的资料多。(3)展示:选择合适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价。2.了解黏质土的用途。(1)提问:黏质土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播放:播放关于黏质土用途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不适合在这种土壤中生长。但

12、是,黏质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在工业、模型制造和艺术领域具有较多的应用。教学反思:6第3课保护土壤资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2.能说出人类保土壤资源的措施。科学探究1.能对黄河水变黄的原因作出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2.能通过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相关事实。3.能利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探究保护土壤资源产生兴趣。2.能在科学探究中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类活动对土资源造成的破坏,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13、。教学目标:(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之一,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养分和场所,为动物的生活提供了栖息地,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原料。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黄土高原等地的土壤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2.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资源呢?(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探究土壤流失的原因。(1)引导:(出示黄河浊浪翻滚、周围寸草不生的图片或视频)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黄河,谁能试着说说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呢?(2)提问: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呢?(3)讲解实验方法:实验一:A.在两个盒子中填满壤土,并拍实;在其中一个木盒中的土壤上面种上草皮。B.分别在两个木

14、盒一端的下面放一块砖,使其倾斜,在另一端的下面各放一个托盘或盆。(参考教材第7页的实验图片)C.在木盒上方同样的高度,同时用喷壶往两个木盒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应使喷壶所处的高度、倾斜的角度、壶嘴孔直径、浇水时间保持一致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D.仔细观察并记录两个木盒中流出的水量和水质是怎样的。实验二:A.在两个木盒中加入同样多的土,压实,其中一个木盒的倾斜角度小于另一个木盒的倾斜角度。7B.在木盒上方同样的高度,同时用喷壶往两个木盒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应使喷壶所处的高度、倾斜的角度、壶嘴孔直径、浇水时间保持一致,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C.仔细观察并记录两个木盒中流出的水量和水质是怎样的。(4

15、)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5)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6)讨论:通过实验现象,推想水土流失与什么有关。(7)小结:水土流失与植被覆盖和地势坡度等有关。2.认识保护土壤资源的措施。(1)提问:你能列举出哪些破坏土壤和保护土的实例?(2)阅读:学生对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和整理。(3)讨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破坏土资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土壤资源?(4)制作:把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制作成宣传画。要求:选择合适的主题,采用某种版面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制作:制作过程可以放在课下进行。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宣

16、传画,并进行相互评价。(A.评价标准:主题明确,版面合理,内容翔实;B.对于那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以学生的名义报给有关部门,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由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资源。2.阅读:阅读教材中的相应内容,如果学生课前搜集了有关资料也可进行阅读。3.交流:与小组同学说说我国的土壤类型有几种,分布在哪里。教学反思:8第4课河流和湖泊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和湖泊等水体。2.能说出2-3个我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实例。3.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淡水。科学探究1.能通过査阅资料、观察、调査

17、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2.能用统计图表、宣言书等方式记录和整理信息。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4.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1.能对河流、湖泊等陆地水体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2.能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撰写“节水卫士宣言书”。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乐于与同学分享彼此的探究思路。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树立保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我国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比如长江及其沿岸湖泊一鄱阳湖和洞庭湖(出示图片),这些河流和湖泊为沿岸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2.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

18、湖泊吗?(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调查我国的河流和湖泊。(1)引导:白洋淀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为沿岸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出示白洋淀和黄河的图片)。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吗?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获取信息。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3)整理信息。分类:将搜集到的信息按照河流和湖泊进行归类,并写出具体的名称和作用。制作:将整理的信息制成资料卡片,并粘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上,教师巡回指导。(4)得出结论。汇报:指定小组展示资料卡,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与评价。;小结:通过调査,我国的河流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等湖泊有鄱阳湖、洞

19、庭湖、滇池等。河流和湖泊为我们的生活提供饮用水、洗衣用水、浇花用水等。2.做个节水小卫土。(1)引导: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有:河流、湖泊、冰川等。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资9源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淡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是一个人均淡水资源短缺、旱灾发生频繁的国家,已经被联合国列为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出示资料)尽管如此,生活中还有很多浪费水资源的现象。(2)调査: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应该采取哪些节约用水的措施?(建议该内容在课前完成)(3)制作:分组交流获取的信息,制作“节水卫士宣言书”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中。教师巡回指导。(4)展示

20、:组织学生展示本组的作品,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5)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选出科学、新颖、实用的作品。(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请同学们课后调査一下自己家的一周生活用水量吧!2.调查:(1)找出生活中用水的项目有哪些。(2)预测每个项目的用水量。(3)每次用水都要使用量水器具。(4)记录数据,汇总用水总量。学生课后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3.讨论(1)对比调查记录,实际用水量与预测用水量有多大的差距?(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3)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节约用水?4.交

21、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展示交流。比一比,谁节约用水的方法多,效果显著。教学反思:10第五课植物的器官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组成。2.能说出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科学探究1.能从观察不同的植物器官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实验、观察、辨认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3.能运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和整理信息。4.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探究植物的器官及其作用产生探究兴趣。2.能在实验中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记录获取的信息。3.能与他人分工合作,乐于完成探究任务。科学、

22、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辨认植物的器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我们的校园里有种类繁多的植物(出示校园内的不同植物,如白杨、月季、佛甲草、梧桐树、玉兰树的图片。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关于植物,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2.提问:这些植物有哪些组成部分?它们是如何帮助植物生长和生存的呢?(二)实地观察,发现记录1.讲解观察方法:(1)观察芫荽、大葱、狗尾草的根各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相同点。(2)观察竹子、玉米、柳树,找出哪部分是它们的茎,观察它们的茎是什么样的。2.观察: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的根和茎是什么样的,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

23、活动手册第7页中。(三)综合概括,得出结论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2.讨论:不同植物的根和茎各有什么相同点?3.小结:植物的根大都生活在土壤中,植物的茎大都分节,节上有叶或芽。(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刚才我们观察了植物的根和茎,一般来说,植物的组成部分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它们都是植物的器官(出示常见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种子等的图片)。有些植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某些器官会发生形态变化,11因此具备了特殊功能。请大家试着判断图中的植物体属于哪种器官。2.判断:(出示教材第16页下图)学生辨认植物器官后,进行连线。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判断结果。

24、4.小结:一些植物的根、茎、叶具有繁殖功能,如柳树、梨树等植物的根具有繁殖功能,月季、土豆等植物的茎具有繁殖功能,落地生根、虎皮兰等植物的叶子具有繁殖功能;一些植物的根和茎具有贮藏营养的功能,白萝卜、胡萝等都是植物的根,土豆、莲藕等都是植物的茎,它们都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教学反思:12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出示给小树浇水的图片)同学们,我们经常要给小树和花草浇水,来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存和生长。想一想,我们浇的水到哪儿去了?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有什么作用呢?(二)引导思考,作出假设1引导:植物的根深扎在土壤里,土壤里有空气、水等物质;植物的茎一般生长在根和叶之间。根据这些特

25、点,请你推测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2.假设:植物的根可能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植物的茎可能有传输水分的作用。(三)实验操作,观察记录1.讲解:出示实验方法图片,讲解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1)探究根的作用的实验步骤:选择打蔫的葱2棵,将葱根部放入烧杯底部,并用铁架台、试管夹固定葱的上半部分。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葱的根的下半部分浸泡在水中。用胶头滴管向水中滴入3-5滴红墨水。将装置放在阳光照射的窗台上。放置10分钟左右,观察并记录葱的茎和叶子的颜色变化。(2)探究茎的作用的实验步骤:向烧杯中加入四分之一的水,并滴加3-5滴红墨水。选择两棵打蔫的茼蒿,将茼蒿的茎段放入烧杯中。将装置放在阳光照射的窗台

26、上。放置10分钟左右,观察并记录茼蒿未被浸泡部分、叶子的颜色变化(3)温馨提示:放置葱时,注意不要让葱的根的上半部分浸泡到溶液中。实验组装完成后,将装置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窗台上。实验完成后,做好实验记录。2.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在观察植物茎和叶子颜色变化的基础上,也可以尝试将茎横切,可能会在横切面上观察到许多小红点。)(四)综合概括,得出结论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修正。2.讨论:葱的茎、叶子和茼蒿的叶子颜色变红说明了什么?3.引导:(出示教材第15页下图)请你观察图片中的植物,进一步分析根和茎的其他作用。4.总结

27、:根的作用包括固着,吸收、输送水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等;茎的作用包括输导、支撑、贮藏营养物质等。13(五)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我们知道了根和茎的作用,那叶子有什么作用呢?2.讲解实验方法:(1)选择长势差不多的两棵豆苗。(2)将其中一棵豆苗的叶子剪掉。(3)将两盆豆苗放在阳光不能直射的桌面上,保证两天浇一次水,浇水量相同。(4)连续观察一周左右,每天记录两组豆苗的生长情况。3.讲解注意事项:做对比实验时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两组实验中只有植物的叶片多少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4.实验:课下学生进行实验,坚持观察,并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之后进行汇报和总结。5.总结:一般来讲

28、,植物的组成部分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它们都是植物的器官,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14第六课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2.能说出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科学探究1.能从植物的繁殖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查阅资料、种植、观察等方式获取有关植物繁殖的科学事实。3.能用科学语言、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和整理信息。4.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植物繁殖的方式、方法产生兴趣。2.能对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探究植物的繁殖

29、方式产生兴趣。3.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分享彼此的探究思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猜谜: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谜底:蒲公英)2.引导:小小伞兵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种子)这是蒲公英产生后代的种方式。3.提问:植物产生后代的方式有哪些?(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调查种子去哪里了(1)阅读:学生阅读课前搜集的有关种子传播的资料。(2)交流:指定学生汇报阅读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3)小结:植物的种子有的可能会被动物吃掉,有的可能会因天气原因而发

30、霉腐烂,有的可能会随风被吹走。2播撒种子,观察现象(1)实验:在校园的一块土地上,撒下100粒左右的牵牛花的种子,坚持一周每天仔细观察种子数量和变化,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顶中。(该内容建议在课前完成)(2)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有一部分种子正常萌发,有一部分种子可能会被动物吃掉,有一部分种子可能因腐烂等不能萌发。)(三)综合概括,得出结论1.讨论:没有萌发的种子可能去哪里了?通过以上两个活动,你能得出什么结15论?2.小结:有的植物需要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解释:飞播育林,为什么要播撒很多的种子?请解释其中的道理。教学反思:16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

31、,提出问题1.引导:(出示月季图片)月季是常见的观赏植物,以其色泽艳丽、品种多样、适应性强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你知道月季由哪些器官组成吗?(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提问:月季有哪些繁殖方式呢?每种繁殖方式有什么优点?(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繁殖月季(扦插、嫁接、压条)。(1)讲解阅读方法快速浏览每一段落,找出段落中与问题有关的内容,画出与月季繁殖方式有关的词语或语句。试着用勾画的词语或语句去解释问题,如果能够解释清楚,就进入下一段,如果不能就返回重新筛选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2)阅读:学生阅读资料,并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整理的资料,其他学生进行补

32、充。(4)小结:常见月季的繁殖方法有三种:扦插、嫁接、压条。2.用分根、组织培养等方式殖植物。(1)引导:除了通过种子、茎来进行植物繁殖之外,还有分根繁殖、组织培养繁殖等繁殖植物的方法。(2)讲解:分根繁殖:植物的丛生茎下有很多根,可以直接把它们分开,形成独立的植物,这种繁殖方法叫做分根繁殖。组织培养繁殖: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3.形成知识。总结:植物可以依靠种子、根、茎、叶等繁殖后代。(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调查身边植物的繁殖方式。(1)出示:大豆、大蒜、洋葱、马铃薯、甘薯等图片。(2)判断:厨房里有各种各样的

33、粮食和蔬菜,请同学们判断以下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2.利用插法繁殖月季。(1)讲解方法步骤保留15-20厘米长的枝条。将月季枝条插入水瓶中,观察它的生长变化。枝条生出根之后,将枝条移栽到土壤中。(2)出示注意事项:保留的枝条要有2-3个芽,这样有利于新植株的生长。17削枝条时最好削成个斜面,便于与水充分接触。完成扦插后将水瓶放在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3)作业:课下尝试插月季,并把月季的生长情况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4)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交流,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教学反思:18第七课植物的一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2.能说出影响种子萌发和植物生

34、长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1.能设计影响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案。2.能通过实验、种植、观察、参观等方式获取有关植物一生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和整理信息。4.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能与同学相互交流,倾听他人的意见。科学态度1.能对探究植物一生经历的过程产生兴趣。2.能在实验中以事实为依据,记录和整理获取的信息。3.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採究任务。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出示道路两旁生长着大树和小草的图片)道路两旁的树木可以存活数十年,路边的小草却到冬天就会

35、枯萎,植物生存的时间虽然有长有短,但是都经历了从生到死的过程。2.提问:植物从生到死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呢?(二)掌握方法,设计实验1.引导: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种豆子,你还记得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吗?(种植方法:松土浇水浸种播种出苗)种花生需要先选择饱满的种子使其萌发,那么种子萌发与哪些条件有关呢?下面我们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2.设计验证种子萌发与外界哪些条件有关的实验。(1)猜想假设。出示:提前一天浸泡和未浸泡的花生种子。猜想:想一想种子萌发可能与什么条件有关?(与水、空气、温度有关)(2)设计实验讲解实验思路:该实验是对比实验,在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探究水对种子

36、萌发影响的实验,不同的条件是水(将实验组种子的一部分浸泡在水中,对照组种子不泡水),其他条件(温度、空气)等都相同;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不同的条件是温度(将实验组种子放在2的环境中,对照组种子放在20的环中),其他条件(水、空气)等都相同;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不同的条件是空气(将实验组种子放在水中,对照组种19子放在水面上)其他条件(温度、水)等都相同。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汇报:组织学生汇报设计的方案,并相互补充,形成统一的实验方案。(三)实验种植,探究发现1.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上掌握的实验法,课后进行实验观察。2.种植:给学生布置作业,课下等待种子发芽,将

37、发芽的花生种子栽种到花盆中,及时浇水,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中。教学反思:20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问:影响种子萌发、生长的条件有哪些?其他植物的一生经历的过程是怎样的?(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种子萌发与外界哪些条件有关?(1)交流:指定学生汇报种子萌发实验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2)小结: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2.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种植和管理花生的做法。选择颗粒饱满、无虫害的种子。适度浇水。将花盆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度施肥。(2)播放:花生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的视频。(3

38、)总结:花生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光照、适宜的温度、水、空气和肥料。花生的一生经历了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3.了解杏树的一生。(1)播放:杏树一生生长变化过程的视频。(2)比较:花生与杏树一生经历的阶段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花生和杏树一生经历的阶段的相同点是:都要经过种子幼苗植株开花结果这几个阶段,这一过程形成循环;不同点是:杏树的一生需要很多年,而花生的一生是一年时间。)(3)讨论:你知道其他植物的一生经历几个阶段吗?(山楂树:种子幼苗植株开花结果;葱:种子幼苗植株开花结果。)4.总结:植物的一生一般都要经过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这些过程。(三)实残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植物园

39、里有很多植物,我们可以观察不同植物的各个器官和生存环境,向园林工作人员咨询某些植物一生经历的过程。请你制订一个与家长或同学参观植物园的计划吧!2.设计:学生分组制订参观植物圆的计划。3.参观:学生课后到植物园参观,观察植物的各个器官,了解不同植物一生经历的过程,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中。4.评价: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参观植物园的收获,并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教学反思:21第八课卵生与胎生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小鸡和小狗的繁殖方式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制订孵化小鸡的活动计划。3.能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搜集有关动物繁殖后代的信息。4.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

40、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表现出兴趣。2.能与同学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3.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能接纳他人的意见或建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认识到动物的繁殖特点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动物通过繁殖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出示各种动物和动物幼体的图片或视频)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否相同?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2.提问:这些小动物是怎样出生的呢?(二)查阅资料,获取信息1.引导:我们知道小鸡是利用孵化方式出生的,你知道小鸡孵化的过程以及孵化的

41、条件是什么吗?下面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来研究这些问题。2.阅读:学生分组阅读有关资料,并进行记录。(阅读提示:(1)孵化小鸡有几种方式?(2)孵化小鸡的条件是什么?(3)你还搜集到哪些信息?)(三)整理信息,形成新知1.引导: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已经搜集到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下面我们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以资料卡片的形式星现出来。2.整理:学生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3.展示:指定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卡片,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4.讨论:比较几种孵化方式的外部条件有什么相同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温度、湿度、通气、孵化时间、翻蛋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引起胚胎发育速度过快或者过缓都会

42、导致胚胎死亡;适宜的相对湿度防止胚胎和売膜粘连;通风保证胚胎的气体交换等。)5.小结:小鸡的解化需要适宜的温度、适的相对湿度、通风换气等条件。6.引导:有了这些外部条件就一定能解化出小鸡吗?我们如何选取能孵化出小鸡的种蛋?7阅读: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利用“照蛋透视”选取种蛋的方法),并进22行交流。8.讨论:鸡蛋在发育成小鸡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鸡蛋壳在小鸡的发育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出示教材第25页的小鸡孵化过程图)9.总结:像小鸡这样,胚胎在卵中发育的生殖方式叫做卵生。(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我们可以收集一些受精的鸡蛋,自制一个化箱,尝试孵化小鸡。下面我们开始设计制作一个孵化箱。

43、2.出示:设计孵化箱的思路。(1)为了达到保温的目的,孵化箱的箱体可以选用什么材料?(2)为了提供适宜的温度,我们用什么做热源?如何调节温度?(3)我们怎样提供具有适宣的相对湿度的环境?(4)如何设计可以达到通风的目的?(5)如何对小鸡的孵化过程进行科学的观察和记录?3.设计: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设计制作孵化箱的方案。4.展示:组织学生展示本组设计的方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客观地评价别人的设计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选出科学、新颖、实用的设计方案。5.作业:(1)课下按照方案制作孵化箱,并孵化小鸡。(2)搜集小狗繁殖后代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教学反思:

44、23第二课时(一)回忆旧知,提出问题1.引导: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小鸡繁殖后代的方式和过程,知道了什么是卵生。是不是所有动物的繁殖方式都和小鸡一样呢?2.提问:小狗是怎样繁殖的呢?(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了解小狗是怎样出生的。(1)引导: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小狗繁殖后代的资料,现在就以小组的形式交流、整理你们的发现吧!(2)讲解:在小组内交流、整理信息时,大家要注意以下事项:简要说明自己搜集的资源,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将交流的结果记录下来。说一说小狗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3)整理: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利用资料卡片将主要观点记录下来。(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

45、补充与评价。(5)讨论:小狗在繁殖后代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点?(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在小狗的殖过程中胚胎发育的位置、胚胎如何获取营养、小狗出生的方式是什么样的等方面进行讨论。)(6)小结:像小狗这样,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生殖方式,叫做胎生。2.比较卵生和胎生。(1)引导:我们学习了卵生和胎生两种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请你从不同角度比较它们的特点。进行比较时,我们可以借鉴教材中表格的思路出示教材第26页的表格),从胚胎发育的位置、动物的出生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其他相关的内容(胚胎获取营养的来源、温度等)进行比较。(2)比较:学生分组比较,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1页中。

46、教师巡回指导。(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修正。(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例如,胚胎的发育位置不同,卵生动物在母体外发育,胎生动物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胚胎发育时获取营养的来源不同,卵生动物完全以卵自身所具有的卵黄作为营养来源,胎生动物通过母体胎盘获取营养;动物的出生方式不同,卵生动物是通过卵生方式出生,胎生动物是通过胎生方式出生等。)(4)评价:引导学生从汇报是否尊重事实、交流中是否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比较繁殖方式时是否找到的异同点多且科学等方面进行评价。(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的两种繁殖后代的方式,除了

47、这两种,动物还有哪些有趣的繁殖方式呢?(播放水螅出芽生殖的视频。)2.提问:这种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什么特点?与卵生和胎生有什么不同24呢?3.讲解:当周围环境适宜时,它能长出与母体相似的小芽,小芽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一个新的、能独立生活的小水螅。这种繁殖后代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出芽生殖。4.作业:课下继续搜集动物有趣的繁殖后代的方式,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页中。5.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评价。教学反思:25第九课蚕的一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举例说明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2.能说出蚕的生存和生长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科学探究1.能从比较昆虫的生长变化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

48、.能制订饲养蚕宝宝的活动计划。3.能通过饲养、观察、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4.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记录和整理信息。5.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6.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生长过程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2.能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制订饲养计划。3.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养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的出生方式,那么动物是如何一天天长大的呢?通过视频,请你观察动物的形态有什

49、么不同。(播放几种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的图片或视频)2.提问:这些动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过程呢?(二)掌握方法,制订计划播放视频,掌握养蚕方法。1.引导:你知道怎样养蚕吗?让我们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养蚕的方法吧!2.播放:养蚕视频。(包括:(1)在蚕卵上喷酒少量的水,把卵放到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蚕卵有什么变化。(2)看到小蚕从卵里孵化出来,记下日期。用羽毛或毛笔把孵出的小蚕扫到盒子里,喂一些碎桑叶,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3)蚕要蜕皮了,观察蜕皮后有什么变化,记录蜕皮的次数和日期。(4)蚕长大了,可以喂它整片桑叶了,观察蚕怎样吃桑叶。(5)当蚕开始吐丝时,记下日期,观察蚕怎样吐丝作茧。(6)在蚕作

50、完茧的第三四天,剪开一个蚕茧,观察蚕蛹是什么样子的。(7)在蚕蛾出来时记下日期,观察蚕蛾是什么样子的。(8)在蚕产卵时记下日期。)3.小组讨论,制订计划。(1)引导:为了养好蚕,我们先制订一个小组养蚕计划吧。制订计划时,请参考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设计。26选取什么样的蚕宝宝?如何给蚕宝宝提供一个舒适的“家”?(考虑“家”的材质、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观察记录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2)设计:学生分组制订养蚕计划,并将设计方案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2页中。(3)汇报: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养蚕计划,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形成较为完善的饲养计划。1.引导:学生根据饲养计划,

51、体验为期50天左右的养蚕过程。其间除了精心饲养、照料蚕之外,还要采用日记、拍照、视频等形式进行观察、记录。2.饲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养蚕,细心照料认真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2页中。(四)汇报交流,归纳结论(该环节建议在第二课时或择机进行)(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记录整理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日期叙述观察记录,为后面归纳蚕生长过程中的几个阶段做准备。)2.讨论: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3.播放:蚕的一生)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成虫因为口器退化,不能进食,因)此在完成交配和产卵后会死亡。卵会孵化成蚕蚁,完成生命的延续。这样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蚕的一

52、生,即包括出生、发育、繁殖、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4.小结: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蚕的生存和生长需要食物、水、空气、温度等条件。教学反思:27第二课时(建议完成饲养蚕的活动后进行该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我们通过饲养与观察,认识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主要过程,知道了蚕的生存和生长需要食物、水、空气、温度等条件。2.提问:其他昆虫的一生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是否也像蚕一样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二)搜集整理,获取证据1.引导:我们可以先通过网络、图书、杂志、实地观察、向他人请教等方式来搜集其他昆虫或动物的生长变化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利用资料卡

53、片等自己喜欢的形式将分类结果呈现出来。2.阅读: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或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3.整理: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利用资料卡片等形式呈现出来。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自己整理资料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三)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讨论:螳螂、蜻蜓、青蛙的一生各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比较它们的一生所经历的各阶段有什么相同点。2.总结:螳螂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蜻蜓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青蛙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54、1.引导:动物和所有生物一样会经历生老病死,有的动物生长发育的时间很短暂,如何将这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展示出来呢?我们可以借助标本的形式将动物个体长时间地进行保存,便于我们交流和研究。出示蝴蝶标本)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这样的动物标本。2.制作方法(1)播放制作方法的视频。(注意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补充,例如用捕虫网捕捉蝴蝶应注意不要伤到其鳞片,要放入三角袋中并用大头针进行固定,用镊子进行整形以及放在通风干燥处晾干等,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制作蝴蝶标本的全过程。)(2)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以下问题:制作动物标本的方式都有哪些?如何制作蝴蝶标本?(3.制作标本:学生按照制作方法进行制作,等标本晾干后,装盒并固定。4

55、.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制作的标本,并进行相互评价。评价标准:(1)选取的蝴蝶比较完整。(2)蝶翅保持平整姿态。(3)摆放美观,固定结实。(4)标签规范,信息齐全。)教学反思:28第十课我在长大科学知识能说出人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和相对应的生长变化特征。科学探究1.能通过自己的生长变化,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搜集人的生长变化的相关信息。3.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表等方式记录和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4.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人的生长过程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正确讲述

56、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3.能与他人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尊重每一个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出示人类生长发有的视频和图片)观察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自己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2.提问:从小到大,你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怎样知道自己在成长。(1)收集信息。引导: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有关自己从小到大每年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等方面的数据,收集了自己从小到大穿过的鞋和衣服以及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自己获得的信息。交流:学生按下面提示分组交流。提示:A.你都搜集了哪些有关成长发育的证据

57、?B.通过这些数据说明我们的身体在发生什么变化?(2)整理信息引导:为了清晰地将信息呈现出来,我们需要设计某种图表,比如身高、体重记录表,记录自己身体的成长。记录:学生将自己的身高、体重的数据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3页的表格中。讲解:为了便于观察,我们需要按照下面的方法,根据数据表来绘制折线图。(A.把自己在不同时期的身高、体重或其他数据进行对应整理;B.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内容;C.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画出曲线图。绘制:学生按照自已整理的数据表或老师提供的数据表绘制曲线图。出示数据表)29得出结论。引导:通过图表,我们发现自己的身体在不断地变化,除了身高、体重外,你还发现了哪些

58、变化?(出示教材中有关技能发展的图片)交流:学生先分组交流,把交流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3页中,然后进行全班交流,用表格形式展示自己的发现。小结:长大的标志不仅仅是身体外形上的长高、长大,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能也在不断增长,思想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了解人的成长过程。(1)引导:课前我们通过上网查询、询问长辈、观察身边的人等方法了解了人类的一些变化,你能试着说说人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吗?(2)阅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整理教材中的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4)讨论:人的一生经历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需要做哪

59、些事情?(5)播放:人在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及需要做的事情的视频。(6)总结:人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同时又通过养育下一代使生命得以延续。(7)交流:怎样才能使我们有限的人生过得更精彩?(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人、动物、植物的一生,他们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他们的一生要做的事也各不相同。你知道人、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和一生中要做的事有什么不同吗?2.比较:学生各选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和植物与人进行比较,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4页中。3.展示:指定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比较结果,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4.小结:不同生物的生命周期长短不同,一

60、生需要做的事也不尽相同。但每种生物的生存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教学反思:30第十一课呼吸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2.能用实例说明呼吸的过程。3.能说明呼吸的作用及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探究1.能根据生活中与呼吸相关的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法获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科学态度1.能对人的呼吸过程和呼吸器官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乐于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设计制作肺呼吸的模型。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