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学科教育实施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实验研究》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学科教育实施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实验研究》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学科教育实施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实验研究》_第3页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学科教育实施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实验研究》_第4页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学科教育实施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实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学科教育实施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实验研究一、课题的提出教育理论与 实践2001年第 7 期,沈贵鹏什么是心理教育 于教育学反思)。可见,心理品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体 系的基础, 同时又是一个人素质结构的中介。 从人的本 质属性上看, 人既是一种社会性产物, 又是整个社会结 构中的核心成分。 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才能在 不断变化、心理社会的统一体发展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调整自己, 适应人际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 更是新世纪乃至未来 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育是素质教育的 重要内容。“心理素质与人的生理和社会文化素质构成 了人的素质的整体, 其中心理素质处在中间层

2、次, 它与 生理素质结合, 共同构成人生发展的基础, 构成了人的 世界的生理关系,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或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反之,不仅不能适应 社会生活环境, 就是生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都将不能得到 有效的开发与提升。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 无论是从 教育思想到教育制度, 教育内容到教育目标, 还是从教育过程到教育评价都无不浸透着心理教育的印迹。 换句 话说, 教育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师生双方的心理过程或 心理交流。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 社会问题也是令人警醒的。央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正因如此,中共中 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强调要 “通过各

3、种方式对不同年 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 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 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部则在 1999 年颁布 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并规 定:“从 2000 年秋季开学起, 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 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城镇及农村中小学也要从 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然而,在我国, 心理健康教育毕竟是一门比较稚嫩 的学科,它经历了 8

4、0年代初期的调查、 呼吁和 80 年代 中后期的尝试、摸索和 90 年代初期的发展、推进及 90 年代后期的全面重视、 整体发展四个阶段。 在“10 多年 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但发展不平衡, 就目前而言, 这项工作还是刚刚起步”(教育部关于加从目前已经 、“心理辅 、“心理咨询”、“个案研究”等以“矫治”为中心的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恵见)。而凉山州等少数 民族地区的心理教育则至多不过是萌芽期。起动的地区来看,大多还处在以“专题讲座” 导” 补救性层面。相形之下,把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 教育之中,注重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的研究却还是一个 薄弱环节,这就是本课题提出的时代恵义

5、及现实背景。二、课题的内涵及其界定 本课题全称为:学科教育实施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实验研究。首先,“学科”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 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以及 信息技术等纳入课程规划正常行课的所有学科。其次, 既是“学科教育”,当然离不开课堂这个阵地,故而心理 品质教育必须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除了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外,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心理品质方面的因子,并结合生群体),其价值取向,当学生的心理实际,适时、有机而自然地进行心理品质教 育。第三,既然是在学科教育中进行心理品质教育,面 对的将是一个个的班集体(学 然有别于个别(少数

6、问题学生)心理矫治,而应是面向 全体(包括正常学生和尖子生),着眼共性,注重提高学性”工作。却又是尤其生心理素质水平,发挥学生心理潜能的 “发展 第四,就名称而言,心理教育的提法远未达成共识,较 常见的有心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 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通常的提法是心理健康教 育。名称用法的歧义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概念内涵的不 同理解,也是与人们所从事的实践领域及其所选择的方 法、途径的差异密切关联的。之所以把它锁定为“心理 品质教育”,是基于以下两点认识:(1)虽说心理教育、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提法的背后有着相异的实践领域 和方法、途径,但如果加以精心提炼,从这些相异的名

7、称中抽取相同的内涵, 不难看出这些方法或活动都以人 的心理为指向,而对人的心理的指导、咨询、训练等又 归根结蒂都属于“教”与“育”的范畴。因此,在“心 理品质”后冠以“教育”。(2)之所以舍“心理健康” 这 个通常的提法而为 “心理品质”,也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 是避讳,心理问题虽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讳疾忌医往往是人的通病, 是处于青春年少的中学生,更是很难接受“心理问题 这个事实,一旦接触“健康”这一概念,极易产生“难 道我心理不健康吗” 之类的误解, 这就可能给教育带来 阻碍。 二是所要进行的心理教育, 并非只是对有心理问 题的学生进行“矫治性”的补救工作,更重

8、要的是对包 括正常学生在内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预防”和“心理 机能”、“心理潜能”等品质属性上的开发与提升。三是 只有“品质”这个提法才便于在“学科教育”中挖掘教 材心理因子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传统的学科教育, 课堂教学, 忽视了对心理因素的 研究, 使学生严重脱离了心理发展的客观实际, 只注重 灌输知识,训练应试能力, 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动机的 激发,兴趣的培养、学习情趣的调适等,极大地压抑了 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 所以,改变这一传统是本 课题的实质和核心。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 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 看,素质教育的“全 面发展” 至少有两层含义: 一是发展学生个体的

9、全面素 质,二是发展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的学科教 育面对的是学生全体, 故而把心理品质教渗透到学科教 育中,其实质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品质。2. 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看,自从提出素质教育 以来,很多地方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实施途径的探索。 有的从课程结构入手, 有的从教学管理入手, 有的从教 育评价入手, 有的则从教师素质入手等。 但人们渐渐发 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尝试, 素质教育必须进课堂才能 落实。同样,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 也必须进课堂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那种 把心理教育游离于课堂这个教育阵地以外的方式既不 实际,也不实惠。3. 从国外心理教育的

10、发展趋势看, “矫治与发展并 举”是心理教育的必由之路。 以着眼少数有问题和适应发展性” 工作却不能有困难的学生,注重补救性行为的“矫治性”工作,虽 是辅导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对正常学生心理素质 水平的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发挥的忽视。美国学校辅导主任协会在所制订的中学辅导主任的工作”发挥性的指导是指导工作的组成部分, 这个指导是努力对学生成长的有计划的积 极的干预,从而推动学生多方面个人的、社会的、情感 的、生计的、道德的、认识的、审美的都得到发展, 并促进这些方面综合统一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中。 ”(张、学习能力海燕、范永泰今日美国中小学生 )这就是说,把心理 品质教育纳入学科教育中去实施,

11、其实质就是要面向全 体,注重“发展”,走“矫治与发展并举” 的道路。 其目 标体系是:把矫治学生偏差行为和消除心理问题作为短 期目标;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自主性 和社交适应力等作为中期目标: 而把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4. 就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实际而言,学生许多心理问题都源于学习问题, 尤其是学习心理问题。 有 的学者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学习成绩 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却没考虑到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 才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 问题,而这些心理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直 接把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

12、, 其目的就是要 把心理品质教育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习过程直接挂钩,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 从人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上看,人们通常把心 理教育看作是少数心理学工作者的事, 其实这是一种错 误的认识。心理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分内之事。中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明文规定,“对 现代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 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海师大及教科所等单位联合组成的“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历时近6. 从培训师资的角度看,在学科教育中实施心理 品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迫使所有学科教

13、师不断提高自 身的心理修养和心理教育水平。由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3 年,运用 SCL 90 症状自评量表,测试了全市 100 余所小学 3055 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海市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不少,推而广之,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检出率为 48,其中 12有明显 的心理症状, 2较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 由此 可知, 国各中小学教师中存在着不少心理健康问题。 (教书育 人 2001第 12期,黄浩教师病理性语言的发生:心 灵施暴)教师负载着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培养下代 的崇高使命,由此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否则,不仅影响自身发展,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培

14、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这样 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 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7. 从教育本身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绝非只是单纯 的知识传授, 而是传授知识, 一个“三位一体”的协和系统。 是对事物属性及其联系的认识, 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素质的含义有多种, 现在多指 人在某一方面的心理修养或各方面心理修养的综合表 现。这就是说,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心理过程。 所以, 把心理品质教育 纳入学科教育的常规课堂中, 是有其极强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的。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分为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两部分: 主体工程 的价值取

15、向着眼于“发展” ,辅助工程的价值取向着眼于“矫治”,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主体工程包括:课堂心理环1. 课堂心理环境的营造研究。学科教育的课堂教 学活动是学校特有的育人环境, 这种环境是在课堂教学 中师生双向心理交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境是指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生 活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有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心理 环境,也有消极、冷漠、沉闷的心理环境。创造良好的 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教育进行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科学家们研究表明, 一个人在积极性高涨时, 可以发挥 80 90的才能, 反之只发挥 20。因此,只有营造协调、 融洽的心

16、理气 氛,才能激起相同的情感体验, 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学。、“文学性”、“人文语文学科本身就是“语言性” 性”等的包容体,换句话 本身就是人性的张2. 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实施心理品 质教育的策略研究。 每个学科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心理品 质的因子, 但如果一开始就在所有学科中全面展开, 这 显然既不实际,也不科 “工具 说,语文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反应, 扬及个性心理品质的折射。 所以,决定以语文学科为突 破口,探索学科(所有学科)教育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 方法、策略、途径等。具体说,就是重点放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 其他学科参照研究。 当实验取得一定实效 后,再逐步辐射和规范其他学科

17、。这样,既能为其他学 科摸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前路, 又解决了师资培上的难 题。3. 学科教育实施心理品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常 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可谓异彩纷呈。 但正如美国 教育家埃根等人在其所著 教师的策略 一书中所说的 那样:“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合于所有教学情景的 模式或结构, 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的策略 相适应,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 ”由于在 学科教育的常规课堂教学中纳入了心理品质教育这一 特定因素,故而必须重新构建一种能把学科教育和心理 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带动某一学科(语文)4

18、. 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水平的提高研究。 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 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上的疾 病。在这种情况下,要实施心理品质教育,全面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显然是很艰难的。为此,通过本课题的研 究,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水平的 教师。其基本思路是由少数骨 教师,再由某一学科(语文)教师带动其他学科教师, 从而产生一种油浸纸巾的效果,即“点片面”的培训模式。辅助工程主要包括:5. 心理活动课研究。 心理活动课与常规活动课, 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其相同点是都以“活动”为主,让学 生在自主行为的活动尝试中去感悟与体验。 所不同的是, 常规活动课的内容及范畴要广些, 而心理活动课

19、则把目 标集中指向心理规律的探索和心理品质的提高这一点 上。关于心理活动课的研究, 兄弟学校已经总结了不少 成功经验,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同时, 结合本校实际, 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本校、本地区的新路子。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6. 校园心育环境的建设研究。说的校园心育环境 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室” 、“ 热线”、“心理广播”、“心理咨询导报”等侧重于心理矫 治和补救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五、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三个面向” 和教育心1. 立足素质教育, 以邓小平 理学为理论指南,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2. 立足课堂,以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为重要手段, 使“矫治”与“发展”和谐

20、并举。3. 立足语文学科, 以其他学科为辐射背景, 建构学 科教育实施良好心理品质教育的理论体系。4. 立足心理品质教育,以所有学科教育为主阵地,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研究原则1.矫治”与“发展”的有机统一。2. 专家咨询,3. 布点实验, 级开始实验。4. 效果检测, 七、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措施通过问卷、量表和测验分析实验效果。2.内修”(课内)与“外化”(课外)的有机统一。3.自主活动与教师辅导的有机统一。4.学科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统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一)研究方法 量表法、个案法、调查法、文献法和教育实验法等。 (二)研究手段1. 文献检索, 广泛收集文献资料, 掌握国内外

21、有关 研究动态, 借鉴成功的研究成果, 结合我校实际展开研 究。规范实验研究的过程及检测手段。以语文科为突破口, 从高中的起始年一)研究途径1. 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全面渗透到所有学科教 育中。2. 常规课堂教学和心理活动课“两课并举” ,前者 侧重心理品质的熏陶和感化; 后者侧重心理品质的行为 训练。3.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 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二)研究措施1. 订购相关杂志、资料及辅导材料。2. 组织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定期开展心理教育 讲座。3. 建立咨询室、 咨询信箱、咨询热线及心理导报。4. 加强宣传,组织参观、学习和交流。5.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各子课题要有专

22、人负责。6. 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及其难点一)有利条件1. 国内外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有许多研 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可供学习、参考和选用。2. 有州教科所及县教研室、进修学校的热心帮助 和悉心指导。3.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4. 参研人员都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较强的 教育科研能力。5. 有“三校教研”(云南省永善一中、二中、 省雷波中学)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和背景。(二)研究难点1. 由于对心理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许多硬件 时难以跟上。2. 大多数教师的心理学理论水平较低。3. 由于涉及的学科较多,故学科教师对科研的认

23、识和研究水平参差不齐。4. 如何把学科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统一在 起,达到内外双修,这是本研究的难中之难。九、预期效益及成果形式一)预期效益1. 全面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促成教育教学的良 性互动。2. 探索学科教育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途径、方法 和策略。3. 构建学科教育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4. 在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品质的同时,为个别有心 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辅导对 策。5. 通过研究, 促进学风、班风、校风的良性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成果形式1.2.科教育实施心理品质教育优秀教案汇编。3.中学生心理品质教育论文集。4.中学生5.心理火花拾掇(学生作品)

24、。心理活动课课案集及课堂实录。6.实验报告集。、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生心理辅导个案集。本研究分为准备、实验、结题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2002年 1月 2002年 7月)制订方案,申(1)2002年 1月 2002年 3月: 请立项。(2)2002年 4月 2002年 7月:组织宣传,理 论学习,培训师资,建立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咨询 热线,创办心理导报,语文学科开始作摸索、尝试性研 究,进行调查和心理测试, 界定学科教育中所要渗透的 心理品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实验阶段( 2002年 8月 2005年 7月)其他学(1)2002年 8月 2003年 7月:重点突破语文 学科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 科参照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