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语文a版第十册《苏武牧羊》教案(公开课_第1页
2018-2019年语文a版第十册《苏武牧羊》教案(公开课_第2页
2018-2019年语文a版第十册《苏武牧羊》教案(公开课_第3页
2018-2019年语文a版第十册《苏武牧羊》教案(公开课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武牧羊【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置之度外”等词语。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辱、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开头结尾:1、在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知道文中苏武的身份是?(使臣)。2、你怎么知道的?课文第一小节有没有介绍?打开书找找。 (课文第一小节有一句话说明了苏武的身份: 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 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

2、给他。)3、出示句子,齐读。理解“旌节” 。(板书:旌节 )4、“旌节”是相当重要的,它还 代表国家。正因为这样苏武对待旌节的态度是 恭恭敬敬的。(板书:恭恭敬敬 )恭恭敬敬的意思是 (严肃而有礼貌 )。5、能用上“因为 所以 ”这组关联词来读一读这句话吗?(因为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所以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从你的表情我感受到你已经真正理解了“恭恭敬敬”的含义了。6、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旌节离开了长安。然而当他回到长安时,已经过了整整19 年。(出示最后一节)7、轻声读最后一小节,和第一节作对比你发现了哪些变化?(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揣着脱光了毛的旌节)(板书:回归祖国含着热泪揣

3、)8、指名读,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这巨大的变化。9、看着这些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苏武在匈奴遭遇到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一)了解苏武在匈奴的遭遇:让我们读读课文2 5 小节,了解苏武出使匈奴时的遭遇。 (板书:出使匈奴)练习用“当匈奴王时,苏武”来概括。(当匈奴王说苏武参与谋乱,要治他罪时,苏武宁死不屈,抽刀自尽;当卫律来劝苏武投降的时候,苏武怒目圆睁,大声骂他;当匈奴王让苏武去北海牧羊时,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1、课题叫“苏武牧羊”,可见“牧羊”是文章的重点,课文哪两个小

4、节写了这些内容?2、出示第 4、5 小节。A、品读第四小节,感受人物品质:1)引读,为了使苏武屈服,匈奴王又生一计一(3 句话变色)这后面两句话是在具体说明第一句话中匈奴王的计策。2)苏武查点羊群,见全是公羊,就明白了一切。你觉得他明白了什么?3)面对匈奴王的诡计,苏武有没有屈服?(没有,他意志坚定,一点儿也不动摇)课文中有两个词语 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板书: 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B、品读第 5 小节,通过人物行为感受人物品质:1)读读第五小节,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2)学生读文找句,交流。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环境的恶劣

5、更显得苏武的坚强不屈,介绍北海)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苏武在荒漠所受到的折磨仅仅是这些吗?为什么课文只写这些?吃饱穿暖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条件, 苏武面对的是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没有,但是如此艰巨的困难都没有是他屈服,更不用说其他的折磨了。)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 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 不论白天放羊, 晚上睡觉总不离手。(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 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却始终手持旌节,说明他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不忘自己的任务。这旌节是代表,有了旌节就有了 )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

6、,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对祖国的思念对回国的渴望;南方正是祖国的方向,苏武时时刻刻心向祖国;旌节是使者用的,举着旌节回祖国,代表苏武没有忘记他的使命)3)(媒体播放风声 )听,这就是塞外的风,刺骨的寒风吹弯百草的腰,纷纷扬扬的雪覆盖了苍茫的大地。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苏武在荒漠的生活。(出示)我仿佛看到了4)茫茫荒漠、人烟绝迹。看,那支象征着国家尊严的旌节显得如此庄严、神圣。苏武远眺南飞的大雁, 紧握那支和他共患难的旌节。 那火红的斗篷正迎着荒野的寒风飘动,似乎表达着苏武坚定的爱国心, 诉说着浓浓的思乡情。 让我们饱含激情,齐声朗读第五小节。(三)学习第 2 和第 3 小节。1、受尽

7、折磨而丝毫不向敌人屈服,这是什么?这就是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表现;这就是有气节的表现。 课文第五小节通过对苏武荒漠牧羊的行为的描写来赞颂了苏武的气节。 课文第二第三小节也向我们展示了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气节,自己读读这两个小节, 找出描写苏武的句子, 把它读正确、读出感情来。2、交流,出示句子。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 “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说着抽刀自尽。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 “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 3、要想读好句子就得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请注意这些红色的词,自己练习朗读

8、。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为了祖国宁愿牺牲自己,宁死不屈!从神情、动作、语气都让人想到了 “大义凛然” 这个词。这是一句反问句,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可以使用叹号。4、引读:面对匈奴王的侮辱,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面对叛徒的劝降,苏武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5、体会品质。无论是面对的是威逼利诱, 还是残酷的折磨, 苏武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 这就是有气节的表现。课文正是通过苏武对言和行的描写, 表现了人物的这一品质。6、小结板书。( 1)无论是接受使命的时候,还是出使匈奴的十九年中,还是历经磨难回归祖国的时候,什么始终伴随苏武?( 旌节)这旌节贯穿课文的始终,正是课文展开叙述的一条线索。( 2)在

9、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 国家)意味着( 使命)(责任)( 祖国的嘱托 ) (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师:整整 19 年啊, 19 年,有 228 个月!有近 7000 日!饥食野草,渴饮雪水,苏武倍受摧残, 饱受折磨。 这 19 年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 这 19 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1、交流( 对祖国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使命的责任感、不屈的气节 )2、是啊,对祖国赤诚的爱是苏武19 年不动摇的基石。3、学到这里,让我们再来看看描写苏武回国的这段话,有哪些地方让你深深感动呢?把打动你的句子好好读读,用朗读把你的感动带给大家。4、让我们带着钦佩、更是带着感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