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对苏州经济和财政收入影响研究_第1页
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对苏州经济和财政收入影响研究_第2页
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对苏州经济和财政收入影响研究_第3页
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对苏州经济和财政收入影响研究_第4页
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对苏州经济和财政收入影响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7年第11期(总第39期)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对苏州经济和财政收入影响研究(市局课题组)【信息时间:2008-9-3  阅读次数: 558】【字号 大 中 小】【我要打印】【关闭】 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对苏州经济和财政收入影响研究苏州市财政局课题组     内容摘要:以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为内容的“两法”合并,是新时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大调整,是立足于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层面的优化选择,其最重大的意义是营造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和经济发展的公平税收环境。“两法”合并对具体区域财政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看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及应对措

2、施。苏州和全国的情况基本一致,“两法”合并短期内会导致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减收,但长期来说,将有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并对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  外资  财政收入  产业    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旨在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已经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发布。这标志着内、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

3、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等企业所得税改革的目标将成为现实,企业将在一个公平的税收法制环境中进行平等市场竞争,并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是中国经济制度走向成熟、规范的重要标志。苏州作为一个经济外向程度较高、发展较快的城市,各级领导、财税工作者及企业界同样高度重视“新税法”对地方经济、企业及财政、税收的影响。为此,我们对苏州企业所得税现行政策、“新税法”政策变动要点及其对苏州财政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简要历程    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直接税的第一大税种,在筹集财政收入、促

4、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施行,企业所得税形成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两套企业所得税制,虽然两套税法名义税率相同,但由于两套税法设定的税收优惠差异较大,内资企业所得税税负大约是外资企业的两倍,这对于当时引进外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法”分离的弊端日益显现。2000年起,财政部开始着手调研“两税”合一的可能性。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的呼声日益增强,2001年财政部着手起草合并方案,并于2004年8月向国务院提交了“两法”合并的草案。2005年初,54家在华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向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

5、局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延长税收政策优惠期,对中国要实行两税合并表示了不同意见,“两法”合并的草案最终搁浅,但国家推进“两法”合并的步伐并未停止。2005年底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议将制定企业所得税法列入全国人大2006年立法计划。2006年8月,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并于2006年底将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2007年3月16日经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全体会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新税法”政策变动要点及我市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现状    “新税法”遵循国际惯例,借鉴世界

6、各国税制改革最新经验,以公平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为出发点,统筹经济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环境保护,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以企业法人为纳税对象,按国际适中偏低水平确定税率,统一税前扣除项目、扣除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并将税收优惠由区域优惠为主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改直接优惠为间接优惠,并针对目前一些企业日趋严重的运用各种避税手段规避所得税的情况,完善了关联方交易相关规定,强化了关联方间交易应遵循独立交易的原则,引入了一般反避税、防范资本弱化和避税地避税等内容1。   

7、 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苏州市内、外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主要有:    (一)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在苏州市范围内设立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按24%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从事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且回收期限较长的项目,属于能源、交通、港口、码头或国家鼓励的项目,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半”。    产品出口企业优惠:产品出口企业在“两免三减半”期满后,凡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可以

8、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先进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先进技术企业在“两免三减半”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以延长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农、林、牧企业税收优惠: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投资的外资企业,在“两免三减半”期满后,经企业申请,国家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可在以后10年内继续按照应纳税额减征15%-30%的企业所得税。    地方所得税优惠: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家规定的“二免三减半”期间,免征地方所得税;产品出口企业在“二免三减半”期满后,凡当年企业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

9、产值50以上的,免征地方所得税;先进技术企业在“二免三减半”期满后,再免征地方所得税三年;对依照税法规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外商投资企业,免征地方所得税。     在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在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和在张家港保税区内从事出口加工的外商投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设立的非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按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在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经营期10年以上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生产性外商

10、投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两年免征,三年减半(7.5%)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对内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在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内的内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在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新办的内资高新技术企业,从获利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    新办企业优惠:新办的第三产业企业(包括咨询、技术服务、运输、饮食、旅游等),实行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1至2年;新办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11、,免征所得税3年,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年;新办软件生产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从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半”;新办的安置随军家属人数超过60%的,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民政福利企业: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的福利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四残”人员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此外,对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转制的科研机构、宣传文化企业及监狱、劳教企业等也有相应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根据“新税法”规定,

12、在2007年3月16日前设立的企业,按照当时的税收法律法规享受低税率优惠的,可在2008年1月1日起5年内逐步过渡到“新税法”规定的税率;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的,可按国务院规定继续享受到期满。    三、我市企业所得税现状简析    近年来,我市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涵养了比较充盈的企业所得税税源,企业所得税收入逐年攀升,2002年至2006年,苏州市企业所得税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32%。2006年全市共入库企业所得税566490万元(地方分成部分),企业所得税收入对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贡献份额稳定保持在14%以上,成为我市第三大主体税种。在

13、企业所得税中,外商投资企业对企业所得税的贡献份额逐年增长,2006年比2002年增加13个百分点,年均增加3.25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已成为企业所得税的重要来源。图示如下:     四、“两法”合并对苏州经济发展影响简析    “两法”合并并非简单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而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立足于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层面的优化选择,其最重大的意义是营造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和经济发展的公平税收环境。但“两法”合并对具体区域财政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及应对措施。对苏州而言,

14、“两法”合并虽然会在短期内导致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减收,但长期来说,将有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并对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对苏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现有企业的影响:内资企业税负普遍降低,外资企业税负适度增加。    内资企业:“新税法”明确内外资企业将实行25%的统一税率,这将使内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大幅降低。据对2005年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测算,“新税法”实施后,342户内资企业平均名义税率将从32.46%降到25%,下降7.46个百分点,平均实际税率将从29.71%降到2

15、1.87%,下降7.84个百分点。同时,“新税法”实施后,目前适用内资企业的新办企业减免税、民政福利企业减免税等政策将按“新税法”作出重新安排。    外资企业:“新税法”实施后,外资企业按规定享受低税率优惠的,将在五年内逐步过渡;享受定期优惠的,将按规定享受到优惠期满。因此,“新税法”对现有外资企业过渡期内的影响不大,但过渡期结束后,其税负水平将有明显上升。据2005年税源调查资料,如果不考虑过渡期政策,按“新税法”测算,209户外资企业平均名义税率将由20.53%增加到25%,增加4.47个百分点,实际税负由12.33%增加到22.54%,增加10.21个百分

16、点。    2对利用外资的影响:数量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结构得到调整优化。    近年来,围绕“两法”合并最主要的争议就集中在对外资企业的影响上,苏州作为一个经济外向程度较高的城市尤为关注。从苏州来看,“两法”合并对我市利用外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用外资数量和结构两个方面:    利用外资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假外资”将会减少。    从外商对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排位情况看,在改革开放早期,外资进入中国的原因一是看重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二是看重各种优惠政策。现在外商投资选择中

17、国的原因已经有了根本变化,其最关心的因素包括中国成熟的市场环境、劳动力和原材料方面的价格优势、政府办事效率提高、基础设施完善、中国庞大而富有潜力的市场等,而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变得不是特别重要了。对苏州来说,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完整的产业链和比较密集产业聚集,对外商投资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税收优惠虽然因企而异,但总体排位不会太靠前。    同时,“新税法”确定的税率在国际上仍属适中偏低的水平,在我国19个周边国家(地区)中有13个国家(地区)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在27%以上,15个国家(地区)在25%以上。并且“新税法”并不是取消所有的税收优惠,只是对税收优惠方式的调整,在

18、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上不但优惠力度不变,且取消了区域限制,“新税法”对外国投资者仍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据有关部门对苏州370家外资企业问卷调查,73%的企业认为“两法”合并对企业经营有影响(包括正、负两个方面),其中30%认为有较大影响,但准备改变投资政策的企业仅占9%,仅有1%的企业表示将在“两法”合并后撤资。所以从总体来说,“两法”合并后,虽然外资企业实际税负会有所上升,但对利用外资不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上述情况是针对真实的外资而言,但目前全国范围内资的“回程投资”,即所谓的假外资占有一定比重。“两法”合并将使假外资失去存在的基础,由此可能对利用外资的数

19、字会产生相应影响。苏州的假外资到底有多少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对2006年苏州外资来源地的统计情况,维尔京群岛、香港、西萨摩亚、新加坡和开曼群岛等几个主要的国际避税地在对苏投资额上都处于前10位,这其中肯定不乏假外资,预计“两法”合并后这部分假外资将大幅度减少。    2006年8月国务院通过“新税法”草案后,企业所得税改革受到了国内外投资者普遍关注,但苏州利用外资规模仍持续攀升。据市外经局提供的资料,2006年注册外资额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19.3%,2007年13月,注册外资额同比增长7.38%,实际利用外资额同比增长27.9%,单个项目平均利用外资

20、额比上年增长16%。此外,止2007年3月底,苏州分国别投资排名中,西萨摩亚已退后6名,开曼群岛已退后4名,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上述判断。    有利于苏州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    “两法”合并后,内资与外资企业将在相同的所得税环境下开展公平的市场竞争,将推动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走向更高层次。从苏州来看,“两法”合并对我市利用外资的结构可能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有利于吸引外资投资第三产业。目前,外商投资第三产业一般适用30%的税率,税率相对我市第二产业普遍适用24%税率要高6个百分点,如考虑国家

21、对从事第二产业的外资给予的其它优惠,如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开发区内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适用15%税率的情况,从事第三产业的外资要比第二产业承担更高的税收负担。据2005年度企业所得税抽样调查,我市外商投资企业名义税率第二产业平均为19.87%,第三产业为30.69%,相差10.82个百分点;实际税率第二产业11.21%,第三产业为29.66%,相差18.45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从事房地产、宾馆餐饮等的实际税率均执行33%的法定税率,没有任何优惠。2006年,苏州虽然启动了服务业跨越计划,但外资投资第三产业的项目和实际到账资金仅占外资总数的18.5%和11.9%。“两

22、法”合并后,一、二、三产业均适用相同的税率,将显著降低除太湖度假区外非生产型外资企业的名义税率和实际税负。这对于苏州实施服务业跨越计划、引进外资发展服务业、改善苏州经济结构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止2007年3月底,我市第三产业注册外资占总额的比重从上年底的14.11%上升到20.74%,增加6.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占总额的比重从上年底的11.9%上升到13.8%,增加1.9个百分点。    第二,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的空间,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新税法”以产业税收优惠的方式取代了区域性税收优惠,使税收优惠不再受区域限制。苏州作为一个经济比较发达

23、的城市,开发区内的土地资源已比较稀缺,税收优惠政策放开区域限制后,将大大增加苏州可利用土地资源,并有利于苏州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2006年,苏州市设有开发区的新区、园区吸引外资(到账数)占市区吸引外资总额的76%,而吴中、相城及三个老城区吸引外资相对较少,可以预计在“两法”合并后,吴中、相城及三个老城区在对外招商上将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3对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的影响: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成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降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    近年来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自1984年苏州成立首家外商投资企业之后,

24、经过20余年的发展,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至2006年,全市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9万个,实际到账外资360多亿美元,苏州已成为国际商家投资中国大陆的首选城市之一,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9.9%,其中出口额的90%来自外商投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66%来自外商投资企业,43.35%税收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在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发展显得相对滞后,与浙江等地发达的民营经济相比较则更显逊色。“两法”合并对内资企业将产生明显的减税效应。“新税法”实施后,内资企业的名义税率将从33%降为25%,降低8个百分点,并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除税率降低外,内资企业在税前扣

25、除上也与外资企业并轨,对计税工资、捐赠、广告费等方面的扣除规定将大为放宽,这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两法”合并为内资企业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税收环境,这对于苏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降低对外向型经济的依存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将起到积极作用。    4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有利于苏州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环境保护。    “新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作出了新的安排,从区域性优惠转向产业优惠,这将有利于苏州加快设备更新,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升级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

26、三个方面: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将获得长足发展。“新税法”将原局限于对苏州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扩大到所有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原未能享受税收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将是一个重大利好。截止2006年底,苏州全市共有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44家,其中47%的企业因不在苏州新区等税收优惠区内,未能享受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新税法”实施后,这部分企业将首先受益,这对张家港、吴中区等原非税收优惠地区来说,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外,国家对高新技术的税收优惠,必将激发一批企业研发、引进高新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我市企业整体技

27、术水平。    二是企业设备更新速度将加快。“新税法”对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给予了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措施。再加上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有可能在近期内实施,形成了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的十分有利的税收环境。苏州是国内IT产业的一个重要制造基地,IT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技术进步快、设备更新周期短,模具等更新较快的固定资产只有几个月的使用周期。在老的税收政策下,很多已淘汰的设备既不能作实物处理,也不能作账务处理,只能堆放在仓库里,企业反响强烈。“新税法”实施后,将激励企业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引进技术更先进、更环保的设备,从而提升苏州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

28、。    三是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等节能减排行业将得到鼓励。“新税法”采用减免税、收入减计、税额抵免等政策,对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等行业进行鼓励,投向上述行业的资金将会增加,这对苏州推进大气、水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全面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利于苏州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产业合理布局。    近年来,苏州经济在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开始显现,其中税收政策的不平衡是一个重要因素。“新税法”将

29、企业所得税优惠从区域性优惠为主改为以产业优惠为主,给苏州原没有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营造了一个与设有区域性税收优惠地区平等竞争的税收环境。从总体上来说,将有利于苏州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同时以产业优惠为导向的税收政策,将有利于形成地区优势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但对具体区域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园区、新区和昆山经济开发区:税收政策优势将被弱化,税收优惠将不再成为招商引资中的竞争优势,但领先一步的产业聚集效应将得到释放。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配套等综合竞争优势将更加凸现。    吴中、相城、

30、三个老城区及吴江等地:苏州各市区从总体上来讲均已具备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平等的税收政策环境将为上述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各自的优势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如太仓、张家港等地的沿江岸线优势、相城的交通枢纽优势、三个老城区发展服务业地域、人气优势等,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6对地区间税收转移:有利于苏州运用反避税措施控制税收外流    苏州由于外向型经济程度较高、跨国公司投资比重较大,苏州的外资企业利用关联交易避税的情况已不容忽视,苏州的内资企业也因周边地区财税优惠力度较大、基金收费较低,存在一些两地注册、利用内部转让定价避税

31、的企业。近年来上海等中心城市实施“总部经济”竞争策略以来,企业将销售或营运总部搬出去的情况正在增多,通过关联交易转移税收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在企业关联交易上只是做了很粗略的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手段。“新税法”详细规定了防止关联方转移利润、防范资本弱化等反避税措施,不仅强化了税务机关的稽查权限,而且具体提出了预约定价等可操作性安排,从总体来讲,将有利于苏州应对区域间财税竞争、控制税收的不合理外流。    7法人纳税对我市的影响:税源不确定性增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企业法人为纳税对象,因此非独立法人的分支机构其企业所得税将转至公司总部汇缴,从而使税

32、源地区间流动成为可能,在“新税法”框架下税源较原税制的不确定性增大:    (1)中央、省明确的跨地区经营集中缴库的企业不受影响。由于我省将金融保险企业、石油石化企业、烟草企业、移动通信等作为省一级税收,这部分税收既不反映在我市的一般预算中,也不形成我市的财力,因此这些企业实施“法人纳税”后,对我市没有影响。    (2)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主要是总部外迁。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原来就实行法人纳税,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在法人税制方面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企业总部是否外迁,其对苏州的影响前几年也已开始出现。较典型的例子如园区的诺基亚、昆山的好孩子、高新区

33、的明基电通、西门子、太仓美孚公司等知名大企业均在上海成立销售和运营总部,对苏州的税收尤其是企业所得税造成了上亿元的影响。    (3)内资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总部在外地的非法人企业的税收情况、总部在苏在外地经营的非法人分支机构的税收是否平衡。内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现行做法是不管企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均先在生产、经营所在地预缴,然后在次年进行清算。实施“法人纳税”后,非法人内资企业将直接在企业总部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无需在经营所在地预缴了,因此非法人企业将对我市的税收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总部在外地的非法人企业的税收情况、总部在苏在外地经营的非法人分支机构的税收

34、是否平衡及其变动趋势,其中:    制造业影响不大。从我市企业所得税结构来看,制造业中企业所得税中外资企业占六成以上,而在内资企业中,据国税部门预计,由于大的企业中没有属于非独立法人的分支机构,按照法人纳税后,我市到外地汇缴与外市到本地汇缴基本平衡,因此这方面对我市影响不大。    房地产业存在影响。在房地产企业中,内资企业占八成,而且许多在苏的大型房地产公司都是外来的房地产界的“航空母舰”,如工业园区的中海发展、顺驰地产、万科、雅戈尔置业等等。尽管目前他们在苏都是注册的独立法人,但法人纳税后不能排除他们资产重组,改为非独立法人,毕竟

35、总部汇缴企业所得税可以平衡公司的经营利润,有效地降低税负,诺基亚资产重组给工业园区税收带来的影响还近在眼前。而目前房地产业是推进我市企业所得税增长的加速器,需要密切关注。    商贸服务业不稳定。在批发零售业中,内资企业所得税占七成,而且众多大型超市、卖场大都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尽管不少超市和卖场在苏都有独立的法人机构,但其总部很多都不在苏州,如百润发、国美电器、五星电器等,若改设成非独立法人的分支机构,法人纳税以后更能使这些本就利润微薄的企业消化利润、减轻税负,因此这对大型超市、卖场更具吸引力。    五、“两法”合并对苏州财政收入

36、的影响    “新税法”对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必将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初步分析测算表明,“新税法”实施到位后,从总体看,我市企业所得税平均税负将有所上升,平均实际税率从17.86%上升到22.35%,增加4.49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平均税负有所下降,外资企业平均税负有所上升。但“新税法”对原享受低税率优惠和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设置了五年的过渡期,因此,在“新税法”实施初期,我市企业所得税总体将出现政策性减收,但随着过渡期的结束,外资企业政策性增收作用将开始显现。同时,“新税法”的降税效应将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加上外资企业政

37、策性增收因素的逐步显现,“新税法”将带动企业所得税整体增收,支撑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更稳定增长。相关测算情况如表1:表1  苏州市20082012年企业所得税影响预测                   金额单位:亿元                &#

38、160;     注:1抽样调查企业数据为2005年企业所得税税源资料,其所得税政策性变动测算数为不考虑过渡期因素的数据,推算全市数时,按5年过渡期进行了调整;     2税基变动因素主要包括:计税工资及三项费用税前扣除标准调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总机构管理费、招待费、广告费、捐赠、赞助、利息税前扣除标准调整;资源综合利用收入减计等;     3优惠政策调整主要包括:外资企业“两免三减半”等政策;企业所得税地方附加减免;民政福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就业政策减免及区外高新

39、技术企业按15%税率征收等;     4法人税制对我市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主要是中央企业在苏分支机构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在“新税法”实施后将由总机构汇总缴纳,抽样调查时样本企业中不含该类企业,该项数据按2006年中央企业在苏分支机构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资料推算,因该项减收因素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无关,在测算“新税法”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时也不含该项因素。    1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新税法”主要针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置了过渡期,在“新税法”实施后第一年,外资企业的税负将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资企业所得税定期优惠逐步到期,税

40、率逐步接近法定税率,其政策性增收空间将逐步放大,预计到2011年,外资企业政策性增收将完全弥补内资企业政策性减收。    2内资企业:“新税法”实施后,内资企业总体税负将有较大幅度下降,预计2008年政策性减收总额将达41亿元,2012年政策性减收将达近70亿元。    3对区域财政收入的影响:“新税法”对内、外资企业的税负有不同的安排,因此,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不相一致的。具体来说,来源于外资企业所得税比重较大的地区,“新税法”的实施,意味着政策性增收因素较多,如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及昆山等,企业所得税的增收空

41、间相对较大,而以内资企业为企业所得税主要来源的地区,如平江、沧浪、金阊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则将较为明显。    六、以积极姿态迎接“新税法”    1做好对“新税法”的宣传工作,调整招商引资理念,将“两法”合并对苏州利用外资的负面影响消除到最小程度。    “新税法”对假外资和看重税收优惠的低端外资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趋利避害,一方面要让企业了解到其实际税负上升并不显著,与周边国家相比还是处于中间偏低水平,以增强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信心;另一方面要重点宣传产业优惠、加计扣除等新的税收优惠方向和优惠方式,

42、更多地引进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企业。同时,要转变招商理念,充分宣传苏州良好的基础设施、产业集聚优势、和谐的人文环境、政府亲商理念等,继续加大内外资企业的招商力度,培育企业所得税税源。    2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新税法”确定的税收优惠由区域优惠转向产业优惠的原则,突破了原定的税收优惠限于各类经济开发区等有限区域的空间限制,使产业布局在全市更大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成为可能。苏州应将“新税法”的实施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

43、机遇,在保持较低商务成本的基础上,重点依靠提升软环境,如制度创新、政府效率以及差别化产业聚集效应等,打破地域界限,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产业联动发展为纽带、资源合理利用和成本最低为原则,对全市产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形成核心优势产业,以此来应对总部经济竞争策略。    3积极用活、用足政策,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外资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新税法”虽然基本取消了区域优惠,但给予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优惠程度反而有所加强,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苏州作为经济比较发达、制造业实力较强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而且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要抓住“两法”合并这个契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