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押题试题库及答案(共七套)_第1页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押题试题库及答案(共七套)_第2页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押题试题库及答案(共七套)_第3页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押题试题库及答案(共七套)_第4页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押题试题库及答案(共七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

识押题试题库及答案(共七套)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

识押题试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

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

共20分)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创办于()

A.1640年,英国B.1789年,法国

C.1840年,德国D.1917年,俄国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C.人的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学说D.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决定的。

A.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B.社会生产力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D.政治经济制度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属于()

A.感觉B.知觉C.感性认识D.理性认识

5.对法律关系参加者做出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时给予奖励的规范属于

()

A.奖励性规范B.制裁性规范C.任意性规范D.强制

性规范

6.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A.操作尝试学习B.观察模仿学习C.言语理解学习D.游戏

7.下列不属于加涅学习类型分类的是()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情感技能

8.幼儿在认识方和万、日和月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是()

A.观察的无序性所致B.观察的目的性不够所致

C.观察的跳跃性所致D.观察的细致性不够所致

9.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

幼儿的注意。这是()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10.3岁左右的幼儿,让他跨过前面一条线,他往往会踏在线上,这

是因为()

A.距离知觉发展不完善B.观察的持续性不够

C.形状知觉发展不完善D.视力较弱

11.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

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的学习是()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12.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访问法

13.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A.1岁以前B.1.5〜3岁C.3〜4.5岁D.4.5〜6岁

14.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

A.粘液质B.多血质C.胆汁质D.抑郁质

15.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是()

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转移

16.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出现“自我中心”是在()

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7.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是()

A.遗传因素B.先天素质C.环境D.基因

18.儿童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时期是()

A.1〜2岁B.2〜4岁C.4〜5岁D.5〜6岁

19.一般认为,儿童早期,特别是()以前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A.2岁B.3岁C.4岁D.5岁

20.下列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方式的是()

A.随机通达教学B.支架式教学C.抛锚式教学D.一般性教学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教育目标2.不作为侵权行为3.幼儿常规

4.游戏5.关键期6.有意义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教育行政复议应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2.幼儿美育的内容有哪些?

3.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4.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品格?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2.试述抛锚式教学的内涵。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淘淘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几乎无从下手,

觉得很难沟通。但是经过几天的观察,老师发现淘淘其实很聪明,一

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他的好奇心特别强,而且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

挺好,可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他的兴趣不大,只坐

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

吸引了淘淘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游戏队伍当中。此时老师表扬了

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淘淘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

好好上课,我每节课都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在班上

表扬了淘淘,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淘淘成为了“好

朋友”,下课的时候他会与老师玩、聊天,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

候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淘淘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

他了。

结合案例,试分析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八)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德国创建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

的理论基础。

3.D【解析】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

的。

4.B【解析】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5.B【解析】奖励性规范是对法律关系参加者做出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时给。❷fcl❷奖励的规范。

6.B【解析】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观察模仿学习。

7.D【解析】按学习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

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8.D【解析】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

突出问题。

9.A【解析】这是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10.A【解析】距离知觉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3岁幼儿距离

知觉发展还不完善,他把握不住距离。

H.A【解析】机械学习是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

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

12.A【解析】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

13.B【解析】1.5〜2岁的儿童表象开始发生,从此儿童的注意开始

受到表象的直接影响。

14.C【解析】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

征。

15.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

续的时间。

16.B【解析】自我中心是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特征。

17.A【解析】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

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18.D【解析】5〜6岁是幼儿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时期。

19.B【解析】3岁以前是幼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20.D【解析】建构主义教学方式有随机通达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

式教学三种。

二、名词解释

L教育目标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

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

2.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3.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

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

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4.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

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5.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

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6.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申请;(2)受理;(3)审理;(4)决定;(5)执行。

2.(1)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2)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

创造力。

3.(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

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

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4.(1)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与献身精神;(2)热爱儿童;(3)

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爱玩、会玩,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

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2.(1)儿童的学习应与现实情境相类似,以解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

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将学习内容抽象

化,脱离具体情境,而应呈现不同情境中的类似问题;(2)这种

教学过程与儿童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相类似,教师不是将事先准备好

的内容教给儿童,而是提出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支持儿童自主探

索,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3)这种教学不采用独立的、脱离情境

的测验方法,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法,在学习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过

程本身反映了儿童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效果,或是进行与学习(问题解

决)过程一致的情境化评估。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

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

儿言语中潜在的意义。(2)注意身体姿势。一个具有良好沟通技巧

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态以及运用和强调

的词语。(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4)在与孩子沟通

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

识押题试卷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

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

共20分)

1.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

A.培养人才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C.促进社会政治进步

D.促进经济增长

2.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

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B.智、德、体、心诸方面

C.体、智、德、美诸方面D.美、心、体、智诸方面

3.《林哈德与葛笃德》是()的教育理论专著。

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泰洛齐D.福禄

贝尔

4.3岁以前,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左右。

A.70%B.80%C.60%D.90%

5.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两极分化B.不合群C.胆小D.自私

6.下列不属于教育行政法规名称的是()

A.条例B.细则C.方案D.办法

7.认知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罗耶C.沃尔夫D.斯皮罗

8.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机械的发现学习D.

机械的接受学习

9.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代词B.名词C.动词D.语气词

10.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

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原则。

A.启蒙性B.发展适宜性C.活动性D.综合性

11.幼儿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

A.负面教育的原则B.全面教育的原则

C.侧面教育的原则D.正面教育的原则

12.眼手(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抓握反射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

C.手的无意性抚摸D.无意的触觉活动

13.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

异性

14.儿童能辨别上下的年龄是()

A.2、3岁B.4岁C.5岁D.7岁

15.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此时他产

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

A.热情B.心境C.应激D.激情

16.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

17.个体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结合并联系

起来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B.综合C.抽象D.概括

18.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定势B.定义C.变式D.同化

19.“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提出的。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杜威D.福禄贝

20.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

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是(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概念

2.心理健康

3.教育法律关系

4.习惯化

5.集中思维

6.记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按学习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哪几种类型?

2.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

3.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

4.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2.试述应如何预防教师违法(侵权)行为。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最近,娜娜的妈妈非常着急,4岁的娜娜出现了口吃现象,经过多方

矫正,都无济于事。

请分析可能造成娜娜口吃的原因有哪些。

口吃表现为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单音重复,这是一种言语的节律性

障碍。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最基本的职能❷fcl❷。是培养人,这是教育质的规

定性。

2.C【解析】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

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3.C【解析】《林哈德与葛笃德》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代表作。

4.B【解析】3岁以前,幼儿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80%-

5.A【解析】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存在两极分化

现象。

6.C【解析】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

细则。

7.B【解析】在人类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罗耶提出

了认知迁移理论。

8.B【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9.A【解析】代词是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10.D【解析】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

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综合性教育原则。

1LD【解析】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

12.B【解析】伸手能够抓到东西是幼儿眼手协调现象出现的主要标志。

13.B【解析】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

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如2〜4岁是幼儿的最佳口语训练期。

14.A【解析】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

15.C【解析】应激是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

16.D【解析】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17.D【解析】概括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18.A【解析】定势是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

备状态。

19.B【解析】“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指一种儿童

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

的任务范围。

20.D【解析】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

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

二、名词解释

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心

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

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

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

以及产生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3.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

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4.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

弱的现象。

5.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

一、确定的答案。

6.记忆是人Ofcl❷♦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

程。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言语信息,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

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或概念

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3)认知策略,指调控自己注

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4)态度,

指影响个人对人、事、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5)动作技能,指

通过身体动作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

2.(1)从对话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语;(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

贯性言语;(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

技巧。

3.(1)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2)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

之中;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4.(1)观察力;(2)沟通的能力;(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4)创设与

利用环境的能力;(5)开展家长工作与社区工作的能力;(6)自我发

展的能力。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从概括性质的演变来看,从动作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

概括发展;(2)从反映内容的演变来看,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

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发展,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

来事物发展;(3)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

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1)建立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2)建立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

⑶建立全面的教育法律监督机制;(4)增强法制观念,宣传、普及教

育法规;(5)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6)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减少

侵权行为的发生;(7)加强学生对自己法定权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

自我保护意识;(8)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幼儿的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2〜4岁。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

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导致幼儿口吃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⑴生理原因;(2)心理原因;(3)模仿。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

识押题试卷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

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

共20分)

1.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母育学校》B.《爱弥儿》C.《社会契约论》D.《学记》

2.被誉为“中国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张雪门C.陈鹤琴D.晏阳初

3.自()开始,我国各地相继实行了幼儿教师资格制度。

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

4.公民享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的是()

A.财产权B.受教育权C.健康权D.人身权

5.儿童把已学到的知识经验推广到其他内容和难度相类似的情景中

是()

A.横向迁移B.纵向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6.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当儿童的心理特征表现出“自我中心化”特

征时,称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

式运算阶段

7.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

D.学习水平的优劣

8.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

等特点是在()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B.专制型C民主型D.自由型

9.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

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想象

10.关于错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的产生是由于个人心理原因

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

11.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是()

A.强化物B.正强化C.负强化D.惩罚

12.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挫时引起的紧张而不愉快的

情绪体验是()

A.愤怒B.恐惧C.悲哀D.痛苦

13.儿童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期是()

A.1〜2岁B.2〜4岁C.4〜5岁D.5〜6岁

14.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D.瑞文推理测验

15.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

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

D.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

16.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是在()

A.2、3岁B.4岁C.5岁D.7岁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是()

A.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对儿童提出明确的要求

B.倾向拒绝和漠视孩子

C.对儿童缺乏基本的关注

D.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让其随意控制,协调自己的一切行为

18.提出“做中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杜威D.福禄贝尔

19.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

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是幼儿常出现的()

A.记忆扩张现象B.记忆恢复现象C.记忆潜伏现象D.记

忆提取现象

20.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的基本要素是()

A.数、形、词B.读、写、算C.音、体、美D.数学、

语文、外语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儿童观

2.教育制度

3.学前班

4.有意注意

5.最近发展区

6.教育行政复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2.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有哪些特点?

3.简述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4.托马斯、切斯把幼儿的气质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

2.试述幼儿理解的发展趋势。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小强在幼儿园里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出现

对小朋友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躲着他。

结合案例,试分析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三)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2.C【解析】陈鹤琴被誉为“中国幼儿园之父”。

3.C【解析】自1994年1月1日开始,我国各地相继实行了幼

儿教师资格制度。

4.D【解析】人身权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5.A【解析】横向迁移是指儿童把已学到的知识经验推广到其他内

容和难度相类似的情景中。

6.B【解析】前运算时期的儿童典型的思维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7•【解析】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

型。

8.B【解析fcl】在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儿童的自主性受到抑制,

安全感得不到保护,也不喜欢与他人接触。

9.A【解析】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10.C【解析】由于儿童发展水平不一样,错觉也存在个体差异性。

H.C【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

应概率。

12.A【解析】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挫时引起

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13.B【解析】2〜4岁是幼儿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时期。

14.A【解析】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

蒙编制的,称为比纳一西蒙量表。

15.A【解析】儿童的发展包括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

16.C【解析】儿童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17.A【解析】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特点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

18.C【解析】“做中学”理论是由杜威提出的。

19.B【解析】记忆恢复现象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

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20.A【解析】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的基本要素数、形、词。

二、名词解释

1.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

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

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

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它是

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

一种辅助形式。

4.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最近发展区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

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6.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如学校、教师)认为教育行政

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

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

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

活动。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幼儿教师劳动的艰巨性;(2)幼儿教师劳动的细致性;(3)幼儿

教师劳动的自主性;(4)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5)幼儿教师劳动

的示范性和感染性;(6)幼儿教师劳动的整体性。

2.(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为家长服务的范

围不断扩大;(3)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

更高的教育质量fcl.

3.(1)遗传素质;(2)环境;(3)幼儿教育。

4.(1)容易型;(2)困难型;(3)迟缓型。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资源利用模式;(2)治疗模式;(3)个别化教育方案。

2.(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2)从主要

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3)从对事物作

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深刻的含义;(4)从理

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

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1)父母的惩罚;(2)大众传播媒介;

(3)强化;(4)挫折。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

识押题试卷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

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

共20分)

1.中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是()

A.燕子矶幼稚园B.南京鼓楼幼稚园C.湖北省立幼稚园

D.河北幼稚园

2.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福禄贝尔D.裴斯泰洛齐

3.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与活动上属于()

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性D.注意转移

4.发展适宜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

A.个体适宜性B.性别适宜性C.个性适宜性D.身体适

宜性

5.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性为()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

6.现代社会初期,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A.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B.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C.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D.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7.提倡教育要适合孩子的“敏感期”的教育家是()

A.蒙台梭利B.卢梭C.福禄贝尔D.杜威

8.陶行知批评20世纪初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幼儿教育机构存在()

三大弊病。

A.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B.城市病、外国病、富贵病

C.读书病、外国病、花钱病D.城市病、读书病、外国病

9.学前幼儿美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儿童()

A.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B.表现美的技能C.鉴赏美的

能力D.评价美的能力

10.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教师与儿童的关系B.教师与家长的关系C.教师与教

师的关系D.家长与儿童的关系

11.某中班一次美术活动“画熊猫”,教师制定的目标之一是:让幼

儿掌握画圆和椭圆的技能。这一目标属于幼儿园的()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活动目标D.远期目标

12.与中小学相比,我国对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管理相对较松,幼儿教

师的劳动具有()

A.无意性B.自主性C.随意性D.被动性

13.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应该以()

A.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B.幼儿园现有条件为阈限

C.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教材为基础D.幼儿家长要求为导向

14.对于初生〜2、3个月的婴儿,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A.手工、绘画材料B.用手穿的大木珠C.色彩鲜明的小球

D.不倒翁,拨浪鼓

15.矫正幼儿口吃的主要方法是()

A.密切关注B.严格要求其改正C.让幼儿多说话D.解除

紧张

1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

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学习是()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17.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被称为

()

A.实体法B.程序法C.成文法D,不成文法

18.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3

A.人本主义学说B.建构主义学说C.官能心理学D.行为主义

学说

19.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第三阶段的特点是()

A.开始知道自己的性别B.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C.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D.较灵活地认识性别角色

20.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昆体良D.夸美纽斯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学习类型

2.家园合作

3.角色游戏

4.行动研究

5.想象

6.危机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学校和教师的不作为侵权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2.埃斯沃斯把幼儿的依恋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3.简述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突出问题。

4.简述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

2.试述幼儿园教育的一般原则。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某市坚持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

重大举措来抓,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了

基层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他们在建设新型社区的同时,配套同步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划设有“一园一校

一场”,即幼儿园、居民学校和文化健身广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方式有哪些。

(四)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南京鼓楼幼稚是中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2.B【解析】卢梭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

3.B【解析】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与活动

上。

4.A【解析】发展适宜性包括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5.A【解析】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名词。

6.C【解析】现代社会初期,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身体、

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7.A【解析】蒙台梭利提出“敏感

期”理论。

8.A【解析】20世纪初陶行知指出国内的幼稚园有三大弊病:一是外

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9.A【解析】幼儿美育不是专业的学习,而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

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0.A【解析】师幼关系是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

系。

H.C【解析】活动目标是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12.B【解析】自主性体现在我国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管理相对轻松。

13.A【解析】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应该以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基

础。

14.C【解析】对于初生〜2、3个月的婴儿,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应为色彩鲜明的小球。

15.D【解析】解除紧张是矫正幼儿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

16.B【解析】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

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

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7.C【解析】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

系统的法律文件,也称制定法。18.C【解析】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

练说的理论基础。

19.C【解析】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刻板地认识性

别角色。

20.D【解析】夸美纽斯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深刻认识并有系

统论述。

二、名词解释

1.学习类型是个体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主

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

2.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fcl促进儿童

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

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3.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

印象的一种游戏。

4.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

究的研究方法。

5.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6.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

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对学生身体状况关照不力;(2)教师对生病或者受伤学生

救护不力;(3)在履行职责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4)学

校活动组织失职;(5)饮食安全事故;(6)未及时向学生监护人

履行告知义务。

2.(1)安全型;(2)回避型;(3)反抗型。

3.⑴任性;(2)依赖性强;(3)自私;(4不合群;(5)胆小。

4.(1)胆汁质;(2)多血质;(3)粘

液质;(4)抑郁质。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2)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

(3)论幼稚师范的见习和实习。

2.(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的原则;(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4)充分利用儿童、

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请进来的方式,即幼儿园根据自身教育的需要利用社区资源①

请社区里的人员为孩子开展活动;②利用社区的物、景和设施教育

孩子;③利用社区开展的活动和日常发生的事情教育幼儿。(2)

走出去的方式,即幼儿园与社区携手,共同为社区提供便民教育和服

务①建立儿童活动机构;②开展流动幼儿教育服务;③建立家庭

教育辅导站,开展指导家庭教育的活动;④与社区联手,优化社区

环境的活动。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

识押题试卷及答案(五)

1.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

A.《教育心理学》B.《普通教育学》C.《教育心理大纲》D.《实

用教育心理学》

2.随机通达教学最早由()提出。

A.皮亚杰B.罗杰斯C.马斯洛D.斯皮罗

3.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C.《宪

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的发展()

A.晚B.早C.不明显D.时间差不多

5.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上,下列哪一种观念是正确的?()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B.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

为主

6.对幼儿园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

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7.幼儿对语法的意识()

A.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B.从5岁开始明显出现

C.从3岁开始明显出现D.从6岁开始明显出现

8.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由于()

A.记忆范围的扩大B.记忆广度的扩大

C.工作记忆的出现D.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

有所发展

9.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

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B.主体性C.间接性D.连续性

10.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式是()

A.权威型B.专制型C.溺爱型D.忽视型

11.学前教育目标即()

A.教育目的B.学前教育方针C.学前教育政策D.教

育目的在学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12.美国心理学家()用双生子楼梯的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对

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A.艾宾浩斯B.皮亚杰C.格塞尔D.埃尔金德

13.人们描述幼儿教师是幼儿“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

中的伙伴”,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的特点。

A.纯真美好B.教育效果长期性C.精神生产D.多重

角色

14.在安静的教室里,一位同学的铅笔盒突然掉在地上,大家都会不

由自主地向他望去,这种现象是(3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效刺激物

15.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6.教育幼儿的前提是()

A.细心B.耐心C.爱心D.童心

17.家园联系中最快捷、最灵活的方式是()

A.咨询活动B.家长委员会C.家长学校D.电话联系

18.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顾及不到别人,只能自己单独玩,是因为()

A.游戏水平差B.注意分配能力差

C.喜欢自己一个人玩D.与教师的教育有关

19.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动机往往是()

A.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B.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

是一致的

C.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D.间接动机,动机与目

的是不一致的

20.幼儿教师在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

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B.幼儿好模仿C.幼

儿分不清左右D.幼儿看得更清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自我意识2.表象3.学前儿

童家庭教育

4.发现学习5.教育行政诉讼6.形象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2.幼儿园担负着哪两种任务?

3.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个性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现代儿童观。

2.试述幼儿教师的职责。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独生子女”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普遍现象,爷爷,奶奶,外

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围着一个孩子转,不免让这些孩子产生“娇”

“骄”二气。幼儿园教师应注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结合案例,试分析应如何做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工作。

(五)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

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2.D【解析】随机通达教学以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础,它最早由斯皮

罗提出。

3.A【解析】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为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B【解析】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要早一些。

5.B【解析】教师和家长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6.D【解析】在幼儿园中,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是融为一体的。

7.A【解析】婴儿对语法结构的意识出现较晚,一般在4岁以后。

8.C【解析】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工作记忆的出现。

9.A【解析】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10.A【解析】权威型抚养方式的特点就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

爱,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式。

H.D【解析】学前教育目标是学前教育阶段的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

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12.C【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成熟的作用。

13.D【解析】幼儿教师具有多重角色,其作用贯穿于儿童一日生活始

终。

14.A【解析】无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5.D【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6.C【解析】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

17.D【解析】电话联系是家园联系中最快捷、最灵活的方式。

18.B【解析】幼儿的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

熟练动作少,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来不及关心别人,所以只能单

独玩。

19.C【解析】幼儿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直接动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

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一致的。

20.A【解析】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二、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

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关系的认识。

2.表象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3.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

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

(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4.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

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

5.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

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救

济,并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6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2)反对死教育,提倡

活教育;(3)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

作;(5)提出整个教学法。

2.(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

供便利条件。

3.(1)成熟;(2)经验;(3)社会环境;(4)平衡化。

4.(1)个性的独特性;(2)个性的整体性;(3)个性的稳定性;(4)个性

的社会性。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fcl权益,具

有独立的人格;(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

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3)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4)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

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

(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

受到平等的对待。2.(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

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

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

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保

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

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

活动;(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影响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独

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支持孩子

做力所能及的事,给孩子发展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性;2.给孩子创

造交往的机会,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性;3.

让孩子懂得行为界限,了解行为规范,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限度,养

成规则意识;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

识押题试卷及答案(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

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

共20分)

1.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是()

A.卢梭B.裴斯泰洛奇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2.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是()

A.社区活动中心B.游戏小组C.亲子班D.幼儿园

3.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

则不包括()

A.无差别原则B.无歧视原则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4.随意开除学生侵犯了学生的()

A.受教育权B.人身权C.财产权D.著作权

5.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

A.横向迁移B.纵向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6.在教学中,强调学生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的来获得知识的学习是

()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7.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8.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这是幼儿()

的表现。

A.情绪冲动性B.情绪易变性C.情绪两极性D.情

绪感染性

9.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称为

()

A.教育实验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

访问法

10.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这是儿童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