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地位探析_第1页
论文: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地位探析_第2页
论文: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地位探析_第3页
论文: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地位探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张建文1 伍操2 (1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 401120;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重庆 400010) 摘要在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的判断上,应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从法律关系的本质而非合同的名称出发,查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从属性,如果存在从属性,则应认定为劳动关系。二是从法律关系的内容出发,查明劳务给付是否为合同的目的,劳务提供者是否对于劳动事务有较大之自主裁量权,如果仅以劳务给付为合同的目的,且劳务提供者对劳动事务缺乏自主裁量权,则可认定为劳动关系,否则可认定为代理关系。因此,对从事保险营销的人员进行“劳务过程”的管理,还是对其进行“劳务成果”的考评,是劳动

2、关系与代理关系在法律上的根本区别。 关键词保险营销员;代理关系;劳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8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08)06-0032-04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insurance agent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hould be judged from two aspects. First, it should be judged from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rather than the legal name of t

3、he contract. The existence of an affiliation relationship will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or labor relationship. Second, the content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should be checked. If the inwork payment is the only purpose of the contract and labor providers have few discretio

4、ns on labor affairs, the relationship can also be recognized as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or labor relationship in contrast to the agency relationship. The fundamental legal distinction between agency relationship and labor relationship lies on the management of“the labor process”or its“labor achievem

5、ents”of the individual insurance agents. Key words:individual insurance agents; agency relationship; labor relationship 自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入上海保险市场引进保险营销员制度以来,保险营销员一直在中国保险市场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截至2007年底,全国保险营销员已经达到2 014 900人,保险营销员2007年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3 193.9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45.4%,保险营销员在中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行业已经成为主导销售力量,其在整个保险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

6、喻。然而,长时间以来,保险营销员与所属保险公司之间在法律上究竟属于劳动关系,还是代理关系,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现行的保险法中其实并没有“保险营销员”概念出现,且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对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地位的界定比较模糊,不能给实际司法判决以多大的参考,形成一个立法上的“空白”。在司法实践中,部分人民法院一般参照保险法中个人代理人法律性质的表述,来判断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即便如此,人民法院在判定保险营销员身份时,仍不可避免地遇见一系列问题:在保险公司对保险营销员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情况下,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地位究竟是保险法上的保险代理人,还是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其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究

7、竟是代理关系,还是劳动关系?在渗入较强公司管理因素的背景下,劳动关系与代理关系界限渐有模糊之势,究竟如何区分?为解决上述困惑我国司法界和保险业界多年的难题,本文拟从我国司法实践的观点出发,结合我国台湾地区的司法判决和我国保险业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复等资料,阐明司法界所理解的代理关系与劳动关系区别,籍以厘清两者之间法律关系的思路。 一、我国司法实践的观点 在目前的保险业实践中,由于保险公司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保险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同时也为了防止业务人才的流失,保险公司对与自己签约的保险营销人员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掺杂了许多带有劳动关系特征的内容。如有的公司向代理人发放固定的“底薪”

8、,有的公司对违反保险公司有关规定的个人代理人实行纪律处分等。只是,这样就造成保险营销人员与保险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模糊,营销与管理体制严重冲突。因此,我国法院在裁判涉 作者简介张建文,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伍操,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 及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关系的案件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劳动关系说,二是代理关系说,两者的论证角度有所不同。 (一)劳动关系说 有法院根据保险从业人员与保险公司之间是否存在从属关系,有则认定为劳动关系,无则认定为代理关系。而从属关系的

9、存在与否,主要是看保险公司对劳动者是否实行了劳动管理制度,是否拥有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处罚权,是否要承担为其缴纳养老公积金的义务等因素考虑。如在一则判决中,法院认为,保险公司向保险从业人员发放了考勤卡并通过考勤制度进行管理,并有对从业人员的考勤处罚权,而且还实施了在从业人员工资中扣除养老公积金的行为,从而认定,二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而非保险公司主张的代理关系。 另有法院依据保险法对个人代理人的法定资格和执业条件的要求,结合实践中的保险公司对保险营销人员的管理制度,认为在当前不存在保险代理人工商登记制度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合格的保险代理人,因此他们之间只可能是劳动(雇佣)关系。该法院认为:从中国人民

10、银行于1997年11月30日颁布的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第3条来看,保险代理人共有三种,分别是专业代理人、兼业代理人、个人代理人。前两种代理人都指的是公司或者单位,个人代理人则指向的是个人。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保险营销员不同于前述法规规定的“个人代理人”。我国保险法第133条规定:“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应当有自己的经营场所,设立专门账簿记载保险代理业务或者经纪业务的收支情况,并接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由此可见,个人代理人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核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方可营业。现在从事保险营销及代理业务的保险营销人员,只是保险公司或保险代理机构聘用的保险营销员。

11、也就是说,在目前保险营销人员没有进行工商注册的情况下,他们与保险公司之间尚不具备建立代理与被代理关系的资格。 同时,该法院认为:目前的保险营销员管理模式对保险营销人员来说有失公平既要受到保险公司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却享受不到员工应有的待遇,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和公司福利。其收入只是佣金,没有基本保障,一旦出现纠纷,难以确定其是否系保险公司的员工。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1条规定,目前保险公司与保险营销人员的之间已不是单纯的代理与被代理关系,而应视为劳动关系。并提出了“在人格上与组织上具有劳动法意义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从属关系”的标准,认为,“有具体的工作岗位,

12、按月获得劳动报酬,有明确的职位,受公司规章制度的管理”,即在人格上与组织上具有劳动法意义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从属关系,双方的关系符合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 在该判决中涉及了保险法第132和133条对保险代理人的资格条件和执业条件的规定是否为强制性规定的问题。显然,该判决认为,保险法对保险代理人的要求为强制性的,所以即使从业人员取得了保险代理人资格,但是不具备保险代理人执业条件的保险营销员仍然不能成为保险代理协议的适格主体。这一观点与我国保险监督机构的观点颇为一致,后者曾提出:保险营销员代表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但他们并没有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许可证,也不符合保险法第133条“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应当有自己的经营场所,设立专门账簿记载保险代理业务或者经纪业务的收支情况,并接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的规定,因此,保险营销员目前不具有法律规定的个人保险代理人的条件,不能简单地认定保险营销员是个人保险代理人,也不应将保险营销员按照个人保险代理人进行工商登记。申请从事个人保险代理业务的人员,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